第一篇:卫生院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乡卫生院预防接种规范管理
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的通知》(渝卫办疾控发〔2015〕346号)(**卫计疾〔2016〕3号)精神,进一步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工作要求,强化预防接种规范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乡卫生院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巩固提高我乡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目标,进一步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推进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我乡预防接种工作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1.合理规划预防接种单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根据统一规划、合理设置、属地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
2.优化预防接种服务模式。我乡设置预防接种门诊,村级设置预防接种点,实施定点接种。
3.合理安排预防接种服务周期。我院接种门诊利用 赶集日,村级利用日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为接种对象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二)规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
1.做好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登记与报告,登记与报告覆盖全人群,要求及时,内容要完整、准确。做好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审核与订正。及时发现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漏项、错项并订正,检查数据有无漏项、错项。我院应每月利用客户端软件对本辖区漏种儿童进行统计和催种。
(三)规范免疫规划工作管理。
1.加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
(1)明确我院和各村卫生室的任务和责任区域,开展漏种儿童主动搜索,并做好补种和记录工作。每月收集新生儿出生信息,及时将新生儿纳入预防接种管理。用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将新生儿出生信息纳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
(2)利用多部门沟通和协作机制,准确掌握辖区适龄儿童底数。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利用与村卫生室建立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比对多渠道获得的辖区适龄儿童信息,掌握辖区适龄儿童出生、流入和流出等情况,及时发现未纳入预防接种管理的儿童,摸清辖区适龄儿童底数。
(3)强化预防接种卡管理,做好预防接种通知和后续追踪工作。(4)强化预防接种信息化数据质量和资料管理。强化信息质量管理,确保所有在**乡内所有接种剂次的儿童接种信息全部及时录入客户端,同时注意数据安全,保证数据准确完整。
2.规范预防接种告知和宣传行为。
(1)开展预防接种宣传,规范宣传行为。各个村卫生室利用多种院坝会、宣传资料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预防接种知识和政策,并要求做好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和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等宣传。
(2)加强预防接种证管理。预防接种单位必须按规定及时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
(3)规范预防接种单位公示。各个村卫生室应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第二类疫苗除公示以上内容外,还应公示接种服务的疫苗价格和投诉电话。公示预防接种工作流程、接种服务咨询电话和相关宣传资料,公示的内容有变化时应及时更新。以村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辖区接种单位详细地址、服务区域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时间、联系电话等信息,方便群众并接受社会监督。3.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1)优化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流程。村卫生室应对辖区内的学校进行查验工作。
(2)提前做好漏证、漏种儿童的补证、补种工作。对需要补办预防接种证的儿童,各个村卫生室应根据其预防接种记录为儿童补办预防接种证。对需补种疫苗的儿童,应根据儿童漏种疫苗和剂次,及时为漏种儿童提供补种服务并记录相关信息。
(3)做好预防接种证查验的登记和信息统计、报告工作。
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其他技术要求,详见**县教委和县卫计委联合下发的《**县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方案》。
4.规范疫苗和冷链管理。
第二篇:2015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总结
2015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总结
2015年是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为做好规范年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全镇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省、州、县相关文件要求,为不断提升全镇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加强接种管理,规范接种服务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准入管理,对辖区内接种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对从事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接种人员资格证,无接种资质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要求接种单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的要求规范实施接种,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先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告知一类苗免费政策,二类苗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不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不撤擅自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不擅自开展群体性疫苗接种。
2、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
接种单位能按照国家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保障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冷链运转,保证疫苗质量。指定专人对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妥善处理好报废疫苗。
3、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
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各村卫生室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大力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加大今年“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力度,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和国家扩免政策,倡导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理解预防接种工作,消除社会对扩免工作误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接种单位冷链运转运输记录不全,个别卫生室无相关记录保存。
2、部分村卫生室未设立生物制品帐目,出入库帐目与冰箱疫苗实物不符、未做到日清月结。
3、个别村医对计划免疫程序掌握不清楚,应种儿童底数不清。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生物制品疫苗管理,做好疫苗储存、运输冷链运转及温度监测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2、加强疫苗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3、报废疫苗严格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完善报废手续,不得任意处理。
4、认真组织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重点工作、加强村医的培训力度,提高村医接种效率。
5、认真组织开展摸底工作,做好儿童查缺补漏,避免重大转染病爆发流行。
第三篇:预防接种规范管理自查报告
2015年是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为做好规范年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XX市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要求,为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加强接种管理,规范接种服务
按照《x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试行)》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准入管理,对辖区内接种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对从事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接种人员资格证,无接种资质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要求接种单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的要求规范实施接种,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先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告知一类苗免费政策,二类苗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不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不撤擅自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不擅自开展群体性疫苗接种。
2、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
县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能按照国家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保障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冷链运转,保证疫苗质量。指定专人对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妥善处理好报废疫苗。
县卫生局加大监督管理,对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一类疫苗分发和二类疫苗购买的情况进行督查。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制订二类疫苗使用计划,实行统一采购,并做好疫苗生产、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查验,索取疫苗批号合格证明等工作。同时,加大对疫苗储存、运输及接种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做好储存、运输疫苗记录。
3、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
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县疾控中心及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调查处理和确诊鉴定。对确属异常反应的病例,应按有关规定上报相关材料,落实补偿资金。对于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而引起相关上访人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妥善处理。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加强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大力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加大今年“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力度,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和国家扩免政策,倡导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理解预防接种工作,消除社会对扩免工作误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接种单位冷链运转运输记录不全,没有途中及到达时温度记录;
2、少数接种单位疫苗接种知情告知内容填写不全,未告知疫苗预防疾病,无监护人鉴名等;
3、部分乡镇防保站未设立生物制品帐目,出入库帐目与冰箱疫苗实物不符、未做到日清月结。
4、少数乡镇防保站存在一、二类苗捆绑接种现象,违背了二类疫苗自费自愿原则。
5、少数乡镇疫苗报废未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进行报废手续。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生物制品疫苗管理,做好疫苗储存、运输冷链运转及温度监测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2、认真做好受种者或监护人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知情告知工作,告知后监护人签名。
3、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管理,优先确保一类疫苗接种,接种二类疫苗要受种人或其监护人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接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
4、加强疫苗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5、报废疫苗严格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完善报废手续,不得任意处理。
6、认真组织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重点工作
按照省厅统一布置,5月份将对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补种,对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在校学生乙肝疫苗补种强化;下半年在全县开展麻苗强化活动。这些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制订工作计划和方案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确保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措施落实。
第四篇: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
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
XX年是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为做好规范年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XX市》》要求,为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巩固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目标,进一步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做好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规范预防接种行为,全面提升全乡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全乡免疫规划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原则
(一)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围绕“管理、服务、质量、安全”四个方面,着力解决当前免疫规划工作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
(二)量化考核,方便操作。分门别类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指标,科学规范,一目了然,方便操作。
(三)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卫生院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成熟的经验和机制向全乡进行推广。
(四)分步推进,注重长效。科学制定行动计划,明确进度安排,及时督办跟进,完善长效机制。
三、具体指标
(一)管理指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资质认证率、接种人员资格证持有率和考核率均达到100%;卫生院接种门诊详细地址、服务地理区划、服务半径、7岁以下服务儿童数、服务模式和服务周期、服务时间、联系电话等信息每年年底前报XX市卫生计生委备案率100%;辖区内所有考核合格的接种人员信息每年年底前报XX市卫生计生委备案率100%。
2、卫生院接种门诊分级管理达标率90%(具体标准见附件三)。
3、卫生院接种门诊无任何涉及具体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的二类疫苗和非疫苗产品的广告宣传。
4、在户外醒目位置至少设置1块大型预防接种宣传公益广告牌;设置1个预防接种固定宣传专栏;每个自然村在户外醒目位置至少要有1条以上长期预防接种宣传标语(具体内容参考附件四)。
5、各幼儿园和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春秋两季查验覆盖率100%,补证到位率100%,疫苗补种到位率95%。
6、卫生院接种门诊第一类疫苗规范管理率100%,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损耗率(过期、丢失、高温失效、低温冻结失效、破损、账目不清等)为零。
7、加强队伍管理,卫生院接种门诊绩效系数不低于临床科室。
(二)服务指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2、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达到95%,第1、2剂次及时接种率均达到90%,脊髓灰质炎疫苗补充免疫接种率达到95%。
3、一类疫苗(含二类替代)常规免疫接种剂次任务数(上出生的常住儿童数×22剂次×90%)完成率100%。
4、接种单位公示内容正确率100%,接种知情同意书监护人签字率100%,预防接种预约率100%;预防接种服务群众满意率达到90%。
5、一、二、三类预防接种门诊分别每周、每旬、每月辖区内目标儿童主动搜索率100%,应种未种通知率100%;村医(社区医生)一类疫苗未种通知每月入户送达率100%。
6、现场考核接种人员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考试及格率100%。
(三)质量指标、医疗机构产科接种点新生儿预防接种个案建档率100%,基本信息正确率95%(完整率95%),预防接种证建证率100%。
2、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凡是在当地有接种行为(不论其是否为省内外流动)的适龄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系统建档率100%,预防接种证建证率100%,接种记录录入率100%,接种证接种记录与信息系统总一致率≥95%。
3、以接种机构为单位,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收集的儿童监护人联系方式准确率80%;乡村两级7岁以下儿童底数花名册录入率(儿童管理率)≥95%。
(四)安全指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不发生预防接种事故或差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报告覆盖率达到100%。
2、10年内装备的冷链设备完好率90%,冷链设备档案在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建档率100%;疫苗温度监测记录完整率100%,温度异常及时处理率100%。
四、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全面落实应种儿童对象“三查三补”常态管理机制。继续利用计生全员人口信息,按照“查清儿童底数、查清应种未种剂次、查清信息系统数据”的要求,村医(社区医生)每月与计生专干一起逐户摸排,重点关注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补充完善适龄儿童底数花名册,同时做好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及时通知监护人就近按时接种。
根据《XX省预防接种门诊分类标准》,按日均服务量预防接种门诊可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卫生院接种门诊要统计出日均接种量,确定本接种门诊应属于哪类,然后按照标准安排工作人员、服务周期、主动搜索、未种通知等工作。(详见附件三)。
(二)全面开展“四整顿”,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行为。彻底整治“只接种不管理、只管点不管面、只加事不加人、只补助不考核”的现象。卫生院要明确规定预防接种科室绩效系数不低于临床科室;不得“坐堂接种”,规范管理适龄儿童;卫生院接种门诊明确责任区域(详见附件五),负责本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工作;根据疾控中心考核结果和接种剂次完成情况严格兑现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预防接种服务经费。
(三)开展预防接种资质认证和审核。10月份,卫计局将组织疾控专家对卫生院接种门诊和接种人员资质进行一次全面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取消预防接种资质,对新设置的预防接种单位和新上岗的预防接种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资质认证。接种单位详细地址、服务地理区划、服务半径、7岁以下服务儿童数、服务模式和服务周期、服务时间、联系电话等信息和所有考核合格的接种人员信息于10月底前报XX市卫生计生局备案。
(四)强化疫苗和冷链管理。加强第一类疫苗的规范管理,确保第一类疫苗有计划分发和使用,确保供应,避免浪费。疫苗的运输、接收、贮存和使用要做到全程冷链。要加强冷链运转的全程监测和管理,确保冷链系统安全有效。
(五)规范第二类疫苗采购和使用。为确保疫苗流通的合法性、安全性,要求卫生院接种门诊提前做好疫苗使用计划,统一到市疾控中心购进二类疫苗。市疾控中心保证货源充足、供应及时、价格合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供应记录,有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明,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做到疫苗品名、厂家、批号等信息“物单”相符。卫生院接种门诊要坚持“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介绍第二类疫苗,不得诱导监护人以第二类疫苗代替第一类疫苗,严禁将治疗性生物制品作为疫苗在接种单位使用。接种单位不得张贴和摆放第二类疫苗宣传广告。严格禁止乱收费、预收费,收费后不出具票据等现象,并不得随意合并标价或捆绑服务、捆绑收费。
(六)及时更新和规范公示内容。卫生院接种门诊公示的内容包括:工作人员职责,接种流程,第一、二类疫苗接种程序、接种对象、接种禁忌症,第二类疫苗收费标准、服务时间、监督投诉电话等内容,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温馨提示内容,包括留观时间、联系方式更新等。卫生院接种门诊要对原有的公示内容进行清理,确保内容的合法性和时效性。
(七)强化预防接种信息化数据质量和资料管理。强化信息质量管理,确保所有在XX省内有接种剂次的儿童接种信息全部及时录入客户端,同时注意数据安全,严禁非授权工作人员登陆操作信息系统。每月5日前完成常规免疫和第二类疫苗接种监测信息报告工作,保证数据准确完整。
(八)严格预防接种安全操作。预防接种人员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规范接种技术操作,增强责任意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接种前的询问、检查、告知和“三查七对五告知”等安全注射制度、留观制度。
(九)严格落实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和补种工作。根据《XX市教育局XX市卫生计生局关于做好幼儿园和小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紧急通知》(安教基【XX】11号)要求,卫生院要协调当地教育部门强化“打完预防针再上学”的传染病防控理念,春秋两季新生入学、入托都要开展接种证查验工作,秋季查验接种证工作要从每年5-6月份开始,在9月份开学前全部查验补种完毕。
(十)预防接种宣传工作常态化。在集市醒目位置至少设置1块大型预防接种宣传公益广告牌,卫生院至少设置1个预防接种固定宣传专栏,各行政村在户外醒目地方至少制作1条以上预防接种宣传固定标语。所需宣传经费从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中健康教育项目中列支。
六、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XX年7月)
印发活动方案、包保方案(见附件二),召开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启动会,部署全乡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
卫生院成立全乡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见附件一),负责落实全乡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各项工作。
(二)学习培训(XX年8月)
卫生院接种门诊要加强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见附件一),为规范年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人员认真学习《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本活动方案等文件,在卫生院的统筹安排下,及时开展免疫规划工作综合技术培训。
(三)自查自纠(XX年8-10月)
卫生院按照实施方案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认真对照本单位工作,查找存在问题,逐项落实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限期整改。
卫生院接种门诊完成辖区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资质认证和考核工作,将辖区内所有接种单位详细服务信息和所有考核合格的接种人员信息报XX市卫生计生局备案。
(四)检查和督办(XX年7-11月)
卫生院组织成立督办包保组。包保组进驻被包保村卫生室,落实包保责任,确保整改成效。各村卫生室也要相应成立工作专班,包保到村,责任到人,及时反馈整改过程存在的问题。
(五)考核验收(XX年10月-XX年1月)
XX年10月,卫生院根据本活动方案量化考核指标(附件六),组织完成各接种单位和村级相关考核工作。考核完成后形成书面报告,于10月31日前报XX市卫生计生局。
七、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的实施,对于提高预防接种单位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预防接种服务,进一步促进全乡免疫规划事业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卫生院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了解掌握本地区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适合本地区规范管理措施,在夯实免疫规划基层基础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模式,完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免疫规划工作职责和任务。
(二)完善措施,确保质量。卫生院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活动负责人,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广泛动员部署,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重视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我市预防接种工作整体水平和综合发展。
(三)加强督导,扎实推进。采取日常督导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形式,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全过程、多方位的督导检查,并对工作薄弱村进行重点督导。被查村要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落实整改,及时上报整改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将列入疾病控制工作考核内容,卫生院将对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一:XX乡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和技术指导小组
附件二:XX乡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包保方案
附件三:XX省预防接种门诊分类标准
附件四:预防接种宣传标语
附件五:
附件六:—5)
XX乡预防接种单位责任区域划分
XX省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量化考核指标(表1
第五篇:预防接种实施方案
杨店子中心卫生院 2013年预防接种项目实施方案
为保障我辖区儿童的身体健康,提高各年龄阶段疫苗的接种率,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河北省、唐山市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免疫规划项目实施,为适龄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效预防和控制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服务对象
全镇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三、职责分工
(一)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承担辖区内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及建设;按要求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做好辖区内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疫苗接种;科学合理制定疫苗使用计划,做好疫苗管理及冷链运转工作;协助市疾控中心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开展相关疾病的发现、监测和报告;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接种事故的发现、登记、报告;落实入托、入学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补种制度,切实做好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补证补种工作;开展4.25宣传活动;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的日常维护和个案信息管理工作。
(二)村卫生室:掌握本村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包括全村儿童底数以及流动儿童情况等;协助卫生院开展常规预防接种工作,开展相关疾病的发现、监测和报告。
四、服务内容
(一)预防接种管理:
1、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及时为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含电子档案),并做好预防接种资料管理。
2、确定受种对象: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可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3、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为全市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按省、市要求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等针对性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
(二)预防接种工作:
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并填写知情同意书。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剂量、接种部位、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 2
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三)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及时诊治,并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
为做好本镇预防接种工作,成立专门的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相关责任,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对单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定期上站学习和业务考核,不断提高预防接种人员业务水平。培训内容包括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
(三)强化政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每年利用“4.25”宣传日组织为期一周的大规模宣传活动。要通过广播、宣传单、悬挂宣传条幅等形式,加强对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同时在本单位设立咨询电话,及时解答群众有关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的相关问题。
(四)强化督导与考核,落实奖惩措施。
为更好的配合卫生院的工作,对村级卫生公共人员实施季度考核,考核结果将与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拨付相挂钩,严格落实各项奖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