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接种项目实施方案
预防接种项目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进行预防接种登记及管理,免费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和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此外,根据国家的整体部署,全力做好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各种政府实施的其他应急接种工作。
(二)年度目标
为全县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适龄儿童建卡(证)率≥95%。完成调查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任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大于95%。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覆盖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100%。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大于95%。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2011年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开始实施。
(一)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
1.服务对象: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包括外地儿童和超生儿童等。
2.免费范围: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关项目均免费,如免收建卡、建证、注射、注射器、接种前问诊等费用。不得强行用第二类疫苗替代第一类疫苗。
3.服务内容
(1)及时为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含电子档案),并做好预防接种资料管理。
(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3)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4)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儿童监护人签字知情同意书。
(5)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剂量、接种部位、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6)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接种剂量及批号等。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7)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及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处置原则”进行处理。及时填写相关记录表,并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4.其他相关工作
(1)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接种期间要及时对每名受种儿童填写《预防接种门诊日志》,必须填写每个项目。接种完成后也要按照规定填写相应的记录表和报表。
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接种单位要及时登记和转发《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三联单)》。
(2)要按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及时录入和上传疫苗、注射器和接种等数据。
(3)做好疫苗管理,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个月储存量,同时避免疫苗过期失效,对储存疫苗的冰箱须每日记录2次温度。
(4)预防接种人员为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乡村医生,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开展国家和省政府实施的疫苗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工作任务。
1.开展好辖区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对前期开展摸底调查统计的接种人群进行补种。
2.对0-6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努力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3.及时完成政府下达的甲流疫苗接种等其它应急接种任务。
4.开展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工作参照常规免疫接种执行。
(三)开展预防接种相关工作。
1.疾病监测: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下发的有关方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有关单位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开展疑似病例报告、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疾病监测工作。
2.培训与督导:
培训:县级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培训,培训对象应包括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和接种人员。
督导:县级开展4次,督导方案由县卫生局自行制定。
3.印刷与宣传
印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印刷和发放接种单位使用的预防接种资料,包括《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卡》、《接种通知单和告知书》其他工作表格等资料。
宣传: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教育项目,开展好本辖区的免疫规划宣传,包括印制宣传品和利用电视、广播进行宣传等。
4.异常反应的报告和临时性处置
各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开展有关工作,对疑似异常反应及时进行临时处置和报告。
5.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对冷链设备进行常规管理,保证疫苗冷链运转。开展严格的疫苗、注射器管理,避免出现账目不符和浪费等现象。
6.定期开展辖区人口基本情况调查,科学制定辖区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及时开展流动儿童调查,确保流动儿童接种率。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成立领导组织
(二)工作职责。
1.县卫生局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卫生局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开展各类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并对下级业务单位和项目执行单位进行工作指导、评估、考核。
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具体实施预防接种项目工作。
四、项目执行时间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五、督导与评估
(一)预防接种常规免疫项目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以县和乡镇为单位进行评估:
适龄儿童建证(或接种)率=适龄儿童已建预防接种证(或接种)人数/辖区适龄儿童数×100%。
接种率=全程接种疫苗人数/同期辖区疫苗应接种人数×100%。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覆盖率=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接种单位/辖区接种单位总数*100%。
其它具体指标计算依据参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执行。
调查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法:(1)通过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2)在现场由上至下逐级复核《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的数据吻合情况,结合有关部门的年龄别人口、接种率调查、疫苗使用情况等资料进行认同性评估;
(3)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适龄儿童进行现场调查。
(二)督导频次
县督导考核公共在每年度应覆盖到所有下辖地区和单位。
(三)督导重点内容
项目经费是否按时、足额使用于项目开展各项工作中;宣传栏及告知情况;所有适龄儿童是否及时得到免费的、安全的、有效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服务。
(四)按照疾控机构考核结果调整项目单位相应经费。
六、奖惩措施
对完成目标工作任务并取得显著成绩的项目单位予以表彰,并作为今后优先考虑的项目承担单位;未按要求完成工作量和工作目标的项目单位要追究相关责任,扣除部分或全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限期完成任务。
七、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第二篇:预防接种实施方案
杨店子中心卫生院 2013年预防接种项目实施方案
为保障我辖区儿童的身体健康,提高各年龄阶段疫苗的接种率,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河北省、唐山市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免疫规划项目实施,为适龄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效预防和控制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服务对象
全镇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三、职责分工
(一)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承担辖区内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及建设;按要求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做好辖区内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疫苗接种;科学合理制定疫苗使用计划,做好疫苗管理及冷链运转工作;协助市疾控中心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开展相关疾病的发现、监测和报告;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接种事故的发现、登记、报告;落实入托、入学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补种制度,切实做好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补证补种工作;开展4.25宣传活动;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的日常维护和个案信息管理工作。
(二)村卫生室:掌握本村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包括全村儿童底数以及流动儿童情况等;协助卫生院开展常规预防接种工作,开展相关疾病的发现、监测和报告。
四、服务内容
(一)预防接种管理:
1、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及时为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含电子档案),并做好预防接种资料管理。
2、确定受种对象: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可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3、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为全市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按省、市要求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等针对性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
(二)预防接种工作:
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并填写知情同意书。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剂量、接种部位、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 2
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三)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及时诊治,并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
为做好本镇预防接种工作,成立专门的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相关责任,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对单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定期上站学习和业务考核,不断提高预防接种人员业务水平。培训内容包括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
(三)强化政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每年利用“4.25”宣传日组织为期一周的大规模宣传活动。要通过广播、宣传单、悬挂宣传条幅等形式,加强对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同时在本单位设立咨询电话,及时解答群众有关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的相关问题。
(四)强化督导与考核,落实奖惩措施。
为更好的配合卫生院的工作,对村级卫生公共人员实施季度考核,考核结果将与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拨付相挂钩,严格落实各项奖惩措施。
第三篇:预防接种实施方案
****镇卫生院
预防接种服务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为确实做好预防接种服务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和《**省基本公共卫生预防接种项目指导方案(实行)》,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服务对象:本辖区内0—6岁的所有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项目服务内容:
(一)在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的前提下,做好以下方面:
1.规范卡证管理,7岁以下儿童建卡率,见证率均要达到100﹪,卡证项目填写一致、准确、及时。
2.对于辖区内流动儿童,及时建卡并有专册登记。
3.根据国家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特别要做好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的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工作。
4.建立疫苗出入库登记,及时统计疫苗的使用量,确保账物相符。
5.保证疫苗的冷链设备使用完好,冰箱温度按时监测,并做记录;在疫苗的运输过程中(县—乡—村)三级必须要有冷藏包,以保证疫苗的质量。
6.每月对出生、死亡儿童进行登记,及时上报;按时上报各类常规报表,在本月接种完相关疫苗后,及时填写接种卡、并及时录入电脑,实现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
7.加强计免相关疾病的监测工作。对于预防接种中遇到疑似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并填写“疑似异常反应调查表”,及时上报,不出现预防接种事故,为此,我们对接种人员要求严格,必须持有预防接种上岗证。
8.对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姓名,发现漏种的针次及时补种,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9.在实施接种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规范化的接种,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使整个接种过程达到无菌化操作,接种时认真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接种记录,做到接种卡、证、人三者一致。
(二)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办黑板报的形式向广大人群宣传预防接种服务相关知识,强化人民群众的免疫规划意识。
三、实施步骤:
1.各村医要掌握本村0—6岁儿童(流动儿童)信息,资料。
2.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疫苗的免疫程序。
3.各村负责本村服务对象的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统计本村每月出生、死亡儿童信息。
4.当月在完成冷链运转后,要求村医及时接种,及时填写卡册,并将接种信息及时反馈回卫生院。
5.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前提下,要求村医疗站认真、准确、填写各种资料,做好信息登记、整理、上报工作及时上报乡卫生院。
6.乡卫生院要对各村医疗站的预防接种信息进行汇总、收集管理;要熟悉本辖区内人口资料及疫情资料。
7.乡卫生院定期对各村医疗站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并及时将上级各种文件精神及内容传达到各村。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根据每次任务完成结果,奖优罚劣,对于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的给予鼓励和适当奖励,未能及时完成工作的,给予批评和适当的罚款。
五.组织领导
为开展我辖区预防接种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实际情况,经研究成立以乡镇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卫生院负责组织实施的管理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主管领导:***(院长)
成员: ***(防疫专干)
***(临床大夫)
***镇卫生院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预防接种基本服务工作,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逐步均等化,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预防接种管理项目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一)保持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含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麻疹疫苗)疫苗高水平的接种率(98%以上)。
(二)做好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实 施工作。
(三)在全乡组织对适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
1、覆盖全村。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白破、流脑(A群和A+C群)、甲肝减毒活疫苗等疫苗继续在全乡范围实施。
2、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兔疫活动覆盖全部目标儿童。(二)内容
1、常规接种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为适龄儿童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疫苗的常规接种服务。因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采用过渡期免疫方案: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或麻腮疫苗,不足的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免疫程序,根据分配计划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第3、4剂次,不足部分继续使用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2、脊灰减毒活痪苗强化免疫对象为0-4岁儿童,每名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
3、发生炭疽疫情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应急接种。
三、组织实施
按照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乡卫生院要求,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第五篇:邵武市2010年预防接种实施方案
邵卫„2010‟47号
邵武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邵武市2010年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 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邵武市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邵武市卫生局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六日
邵武市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预防接种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和《福建省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为做好我市预防接种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预防接种项目实施,为全市城乡所有0-6岁城乡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6岁以下儿童建卡率达98%;一类疫苗各单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加强免疫单苗接种率达到85%以上,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含麻疹成份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
二、项目实施范围 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三、项目实施内容
1、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1)服务对象: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2)免费范围:所有与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关项
目均免费,如免收建卡、建证、建IC卡(磁卡)、注射、注射器、接种前问诊等费用。不得强行用第二类疫苗替代第一类疫苗,不得在对适龄儿童接种第一类疫苗时搭收体检费等任何费用。
2、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合理制定疫苗使用计划,做好疫苗贮备,保证疫苗数量满足接种需求,及时进行冷链运转,并做好温度监测。
3、做好相关资料的管理工作:包括人口资料、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监测资料、预防接种相关资料、冷链设备和冷链运转资料、预防接种门诊资料、督导调查资料、异常反应资料、培训资料等。
4、做好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监测: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下发的有关方案,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开展疑似病例报告、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疾病监测工作。
5、人员培训:市卫生防疫站负责每年至少对辖区内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培训1次。
6、接种率调查与督导: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制定督导方案,每年开展6次督导。每年进行一次接种率调查。
7、做好宣传工作: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免疫规划宣传,包括印制宣传品和利用电视、广播进行宣传等。至少每年“4.25”宣传日开展1次全市范围内的宣传工作。
8、异常反应的报告、调查、诊断、处理:市卫生防疫站和各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福建省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实施细则(试行)》开展有关工作。
9、资料印刷: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印刷和发放接种单位使用的预防接种资料,包括《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卡》、《接种通知单和告知书》、《预防接种门诊日志》、条形码及其他工作表格等资料,其模板及技术参数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四、项目任务分解
项目具体实施由市卫生防疫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承担。
(一)市卫生防疫站工作任务
1、合理制定疫苗使用、分配计划,做好疫苗管理及冷链运转工作。
2、接种率监测。
(1)做好常规免疫报告和加强免疫报告工作。(2)接种率监测。
3、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监测工作。
负责进行全市免疫规划传染病的报告、主动和被动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各乡镇(街道)报告情况。
4、开展异常反应监测:对全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监测、调查、处理,并进行网络直报。
5、做好健康宣传工作:负责在每年“4.25”宣传日组织全市范围内,各乡镇(街道)参加的为期一周的大规模的
宣传活动,宣传时要制作宣传单、宣传板、各宣传点悬挂宣传条幅,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设立一个宣传点。必要时,做一期电视专题或在电视上打游走字幕。同时在本单位设立健康咨询电话,负责解答全市人民相关问题健康咨询。
6、人员培训:每年对全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培训,培训要有会议通知、签到簿、试卷、成绩,凡培训成绩不合格者不得从事免疫规划工作。培训内容包括: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新知识、新要求及工作中常见问题解答等。
7、预防接种有关资料管理工作:收集包括全市总人口数,儿童出生数、出生率、预防接种门诊情况、预防接种人员情况、冷链设备情况、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监测资料、异常反应资料、培训资料、宣传资料、辖区内学校情况、常规免疫资料、接种率调查资料、疫苗计划、疫苗使用情况、冷链监测资料、工作总结、计划等,并整理归档。
8、开展经常性督导工作:市卫生防疫站至少每2个月对辖区内防疫组进行督导,督导内容包括预防接种相关所在工作。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与以解决。
(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任务
1、合理制定疫苗使用、分配计划,做好疫苗管理及冷链运转工作。
2、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1)服务对象: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包括外地
儿童和政策外生育儿童等。
(2)免费范围:所有与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关项目均免费,如免收建卡、建证、建IC卡(磁卡)、注射、注射器、接种前问诊等费用。不得强行用第二类疫苗替代第一类疫苗,不得在对适龄儿童接种第一类疫苗时搭收体检费等任何费用。
①及时为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含电子档案),并做好预防接种资料管理。
②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③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④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并填写知情同意书。
⑤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⑥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
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剂量、接种部位、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⑦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⑧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及时诊治,按照“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处置原则”进行处理。及时填写相关记录表,并报告市卫生防疫站。
(4)其他相关工作
①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接种期间要及时对每名受种儿童填写《预防接种门诊日志》,必须填写每个栏目。接种完成后要填写《福建省预防接种门诊每日疫苗接种与乡镇疫苗管理情况汇总表》。
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接种单位要及时登记和转发《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三联单)》。
②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要及时录入和上传疫苗、注射器和接种等数据。
③做好疫苗管理,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个月储存量,同时避免疫苗过期失效,对储存疫苗的冰箱须每日监测记录冰箱和环境温度。
④所有参与接种的工作人员要接受国家免疫规划技术 的继续教育。
3、接种率监测
(1)做好常规免疫报告和加强免疫报告工作。(2)做好接种率监测。
4、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监测工作
负责对全乡镇发生免疫规划传染病进行报告,散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血,并协助市卫生防疫站进行暴发疫情调查。
5、开展异常反应监测:发现辖区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要在24内上报市卫生防疫站。
6、做好健康宣传工作:负责在每年“4.25”宣传日开展围期一周的宣传活动,宣传点悬挂宣传条幅;同时在本单位设立健康咨询电话,负责解答相关问题健康咨询。
7、预防接种有关资料管理工作:收集包括辖区内总人口数,儿童出生数、出生率、预防接种门诊情况、预防接种人员情况、冷链设备情况、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监测资料、异常反应资料、培训资料、宣传资料、辖区内学校情况、常规免疫资料、接种率调查资料、疫苗计划、疫苗使用情况、冷链监测资料、工作总结、计划等,及时上报,并整理归档。
五、项目组织实施
1、卫生局负责项目实施与管理工作,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及时发现解决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2、市卫生防疫站要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指导工作。
六、督导与评估
按照《福建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2010)中相关内容进行考核。主要考核指标:
1、建卡(证)率: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00%。
(见项目目标)
2、某种疫苗接种率:辖区内某种疫苗实际接种人数/某种疫苗应接种人数×100%。
(见项目目标)
七、奖惩措施
对于完成工作指标的项目执行单位予以鼓励,全额拨付项目经费;对于没有完成工作指标的,在第二年扣减相应的经费,并追究相关单位主要领导责任。市卫生防疫站和各市直医疗机构奖惩参照卫生局制定的综合考评方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