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群教育民情调研分析报告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一)自秀山街道办事处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街道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所分管的部门和站所认真开展好工作,深入村组,作好民情调研。
一、村情概况
万家村辖8个村民小组,20**年末,全村总人口4652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57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583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537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5543元。
万家居委会唯一山区组白泥箐村民小组,地处街道办事处南边,距街道办各下所在地5公里,从居委会到该村民小组为水泥路面,交通方便。总人口161人。万家居委会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社区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20名,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
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帮扶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加之通海县委县政府加大蔬菜产业的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总经济收入高达百万元,最低仅有500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和养殖蛋鸡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今年受干旱、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情况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5户,共有人20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5万元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
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是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没有收成,就连生活用水现在都成了问题。
2、是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3、是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在该
村,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4、是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
5、是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2)要重视文化扶贫。该村文化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该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教学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二)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窝村委会基本情况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经济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全村耕地面积2030亩,主要经济作物烤烟种植;烤烟面积1665亩,生产烟叶4400担以上;每年经济总收入达500万元以上;
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村小组一级支出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宝窝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为了村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上级部门应有目的的帮助扶持培养各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村小组办公经费问题。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三)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各类报告baogao.htm。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
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对符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篇二: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篇一、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
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窝村委会基本情况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经济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全村耕地面积2030亩,主要经济作物烤烟种植;烤烟面积1665亩,生产烟叶4400担以上;每年经济总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年收入达80万元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1、人畜饮水方面
由于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村民的居住地,基本上都是山区,且饮用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源逐年减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如遇干旱,村民只能自己到外面拉水,雨水天就接雨水用。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村民身体健康。
2、交通方面
宝窝村委会6个村小组基本解决了乡村道路,但都是土路,晴通雨阻的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大雨天时个别村路会塌方堵塞,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
3、电力方面
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虽然都通了电,但由于所接线路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
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村小组一级支出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宝窝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为了村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上级部门应有目的的帮助扶持培养各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村小组办公经费问题。篇
二、“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需要,是实现全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的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需要,是适应当前群众工作新特点新变化的需要,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群众观点是为更好地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为了更好地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坚持群众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群众意见、服务群众,在“四群”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始终树立一个观点:国家利益至上,群众利益至上。
“四群”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行动,为此,自我镇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我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村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认真开展好工作,深入村组,积极协调我村工作,对我村的农村工作有很深的了解,使我
村四群工作的开展效果显著。经过在我村工作期间的深入调研,作好民情调研。
一、我村环境、经济情况:
自我到村工作以来,我积极入村入户开展工作,经过我工作期间的调研发现,我村村民生活环境、交通设施、医疗条件等还有待改善。我村主要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每户有劳动能力人员人均总收入:约12000元每年。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高。经调研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
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二、制约我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
(2)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3)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在我村,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4)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5)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三、对我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2)要重视文化扶贫。我村文化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
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我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我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教学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篇三:“四群”教育检查报告(第一组)第一检查、督查组关于开展“四群”教育
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半年检查的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半年检查和“基层组织建设年”督查的通知》(昭组电明〔2011〕22号)要求,第一检查、督查组一行三人于6月11日至14日分别对大关、彝良、盐津三县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进行了半年检查。我们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明察暗访的方式,对3个县5个乡镇4个村(社区)6个县直单位2家企业(彝良县龙安乡,洛泽河镇虎丘村、岭东村,县国土资源局、安监局、人民检察院;盐津县豆沙镇、柿子镇,柿子镇白水社区,县卫生局、扶贫办、移动通讯公司、三川能源公司;大关县天星镇、翠华镇,翠华镇笔山社区,县财政局)的“四群”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就检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部门重视,认识到位。坚持把“四群”教育工作列
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市委的有关要求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县、乡、村、社区均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办公室工作,切实加强“四群”教育工作组织领导。
召开动员会,组织学习,结合实际制定了“四群”教育工作方案,为推动示范点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彝良县:抽调12名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组成办公室,及时划拨20万元资金作为前期工作经费,配备高质量的办公自动化设施,做到人员、机构、设施、经费保障。把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纳入年度党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四群”教育考核办法,开展季度、半年和年度检查,对工作滞后,落实不到位单位和部门,严格实行领导诫勉谈话和问责。盐津县:把开展“四群”教育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
代会及市三届二次全会的重要行动、继续“进农家、下基层”和强化为民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深入推进创先争优的重要平台、凝心聚力建设“实力、魅力、活力”三位一体幸福新盐津的重要抓手,实行定期研究部署、同步安排落实,在全县着力构建“书记抓、抓书记、层层抓”的领导责任体系和“组织宣传牵头抓总、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基层组织狠抓落实、党员干部认真参加”的活动开展格局,把开展“四群”教育按15%的比例纳入各级党建考核内容。
大关县:强化组织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三类保障”,明确具体要求,细化目标任务,抽调4名工作人员充实“四群”教育力量,落实“四群”教育活动专项启动资金15万元。利用讲党课、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民主生活会、现代远程教育、农家文化大院、党校主体专题培训班等各种学习载体加强党员
干部“四群”教育学习,实现党员干部、利民实事、政策法规、技术培训、文明新风“五进农家”。已召开学习生活会63次,参学人员1380人次;集中学习169次,参学人员4120人次,提出班子和个人整改方案130余份。
(二)调研深入,联户实在。按照摸清实情、掌握民意、创有措施、显有成效的工作思路,深入挂钩联系村组广泛开展走访调研,召开民情恳谈会、民情分析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结合部门职责和村(社区)实际,全面推动干部与群众结“亲”。
彝良县:组建党员服务队、“四群”工作队,开展干部亲情月、民情访谈月活动。组成党建“四群”督查组,深入各单位各部门及村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督查,重点督查干部住村联户、纪律作风、示范点创建、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好事、深入村组调研,帮民富、找项目、抓产业、谋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盐津县:提出“经常四问、善于四看、把握四宜、坚持四重”的“四个四”工作法。成立以退休老干部和纪工干部为主要成员的6个督查小组,覆盖全县分片划定“责任区”,定期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把“四群”教育活动具体化。坚持“领导带头、干部加油”,无论是专题学习、对照检查、整改承诺,还是挂钩到村、蹲点住村、帮扶到户、发卡留号、亲民办事,县级领导率先垂范、乡镇及部门领导以身作则,示范行动在前。
大关县:通过走进离退休老干部、困难职工、困难群众、五保老人、孤儿户、低保户等家中交心谈心,开展民情恳谈,为结对“亲戚”出主意、想办法,找到脱贫致富路子。“两节”慰问活动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共走访慰问困难群众6895户,发放慰问金86万余元,召开民情垦谈会638场2200人,收集意见、建议1056条。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前,全县领导干部累计深入基层调研273人1791天,撰写调研报告137篇。
(三)主题鲜明,载体丰富。坚持把“四群”教育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示范点建设为载体,以开展公开承诺工作为抓手,精心设计主题鲜明、载体丰富的实践活动,做到“四群”教育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安排。
彝良县:“四群”教育与“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双万”活动、与作风转变年相结合,在全县选派142名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15各乡镇137个行政村(社区)驻村蹲点,直接联系群众,包组联户发展,重点解农村发展难题;“四群”教育与全县28个重点项目、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相结合,县级领导亲自带头进企业、进乡村、进农家开展民情体验、项目调研,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深入基层挂钩扶贫点、党建和“四群”教育示范点、指导员所驻村、项目开发责任区开展工作,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责任
部门主抓,一个工作班子落实,一个方案实施,一笔工作经费保障、一套考核办法推动的“六个一”办法,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限时办结、跟踪问效。县国土局要求职工民情日记、调研报告必须手写,杜绝网上抄袭、照搬;县安
盐津县:凸显一个“沉”。2100余名党员干部坚持在挂钩帮扶、城乡互动、工作联系的村(社区)建立责任区,实行所有村(居)民小组全覆盖,定期不定期来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建设工地、企业厂矿,广泛进村入户累计达5万余天次,走访群众3万余户次,积极以“龙门阵”摆谈、民情会恳谈、干群同座谈等形式与群众“打成一片”,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1600余条,记写民情日记3100余条,撰写调研报告1250篇。120余名新农队员,分别在全县78个村、12个村(社区),积极走访村组65%以上,召开民情座谈会170余场次,撰写调研报告108篇。各中小学校教师积极开展学生家访和师生结对活动,退休老干部坚持“退而不休”多次深入牛寨乡烂田坝村民小组联农户;凸显一个“实”。
第二篇:四群教育民情分析报告
民情分析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活动,进一步了解联系户的情况,加强干部职工与联系户之的联系,我站开展了这次民情走访活动。
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干部职工进一步详细了解联系群众的家庭情况和生产生活情况,通过与联系户谈心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在种植、养殖、读书、就业、看病、养老、人畜饮水、交通、通讯用电等基本民生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收集他们对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使干部职工进一步融入农村,为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将我单位联系农户民情走访情况汇报如下:
一、联系户基本情况
这次走访采取的是分组逐户走访的方式。我站联系15户,有2户因家里没人没有走访。实际走访的有13户,占总联系户数的86.7%,涉及走访人数61人。联系群众共有田23.6亩,地34.8亩,人均田0.4亩,地0.6亩。年家庭总经济收入125300元,户均8353元,人均2054元,低于新平县农民人均3986元的水平。走访结束后,我将走访的13户的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
1、农户对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看法
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种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走访农户都齐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好。
2、就业及子女受教育情况
我站联系群众中,经济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农户还是依靠种地为生,大部分的村民都在家务农,农闲时在村子里帮工,年轻人会选择外出打工,而外出打工只能选择一些临时性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不高。
子女受教育方面,适龄儿童都在中心小学读书,初中一般都选择乡中学就读。由于享受到国家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在这里已经得到普及,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背起书包上学堂。
2、种植及养殖情况
平掌田村主要以种植为主,联系群众耕地总面积为58.4亩,主要作物有核桃、茶叶、玉米等;在养殖方面,以养猪、牛为主,全部为家户分散养殖,由于缺乏资金,并没有形成大型养殖规模。
3、联系户的住房、农机、家用电器及交通工具的情况
联系户住房情况:平顶房有两户,占13.3%;瓦房有12户,占80%;1户住房困难,占6.7%。
农用机械方面:1户有微耕机,占6.7%;5户有自用磨面机(220V),占33.3%。
家用电器方面:电视机已经成为普通的家用电器,其中14户有电视机,占93.3%;3户拥有电磁炉,占20%。
交通工具情况:交通工具多以摩托车为主,9户有摩托车,占60%。
通讯用电情况:15户联系户中,14户有手机,占93.3%,15户都通了电,通讯用电方便。
4、人畜饮水、道路及社保情况
全村实现家家通自来水,村民用水方便,村庄道路已硬化,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机耕路不通、沟渠建设不完善。
参加保险方面,联系群众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他们着实体会到了“新农合”带来的实惠与好处,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看病负担;联系群众14户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占93.3%。
5、农村能源建设情况 走访调查中发现,联系群众拥有14口沼气池,占93.3%,其中正常使用6口,占42.9%,非正常使用8口,占57.1%;只有3户自改灶(不属于新型二次回风节柴灶),占20%,其它都未改灶;4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占26.7%。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业发展方面
平掌田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核桃、茶叶是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核桃、茶叶、玉米,联系群众的核桃、茶叶种植面积42.5亩,占总种植面积的72.7%。茶叶、核桃没有形成品牌,发展无后劲,农民在土地上增加收入受到严重制约。而且平均每户耕地面积不足1亩,一年的收成除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外,剩余的只能用来兑换些农药、化肥等等,难以通过种植实现客观收入,再加上肥料的涨价,成本的提高,种地对农民来说根本不划算。
养殖方面,主要以家庭养殖为主,比较分散,而且缺乏资金和养殖技术,很难形成规模养殖。
2、外出打工方面
大多数农民上了年纪就不能外出打工,多数打工的是年轻人,而且只能从事苦力活,多是临时工,固定性较差,相对不稳定,无固定保障。到农忙时又需回家种地,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增收,降低了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致富门路方面
由于我们联系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多数农民思想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文化程度偏低,受教育的机会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渠道不畅,缺乏致富信息、资金、技术及致富项目,没有招工信息来源,导致农民想挣钱,但是不知道怎样挣钱,一身力气却无处施展。只能依靠微薄的种地和打短工收入来维持生活。部分农户外出租地栽烤烟,但缺乏资金很难形成规模。
4、因病致穷情况比较突出 在走访中发现,疾病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生病特别是大病支出占很大比重。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医合”等医疗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造成正常的农民家庭逐步贫困,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慢性疾病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花费大,导致收入大多用来打针吃药,给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从而因病致贫。
三、发展建议
1、调整结构,解决好农民的增收问题
平掌田村作为一个纯农业收入的村,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主要应在有限土地上做文章下功夫。一是要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引导农民要科学种田,选用优质良种,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保证增产增收。二是要调整种植结构,适时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要紧密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发展经济林果种植,特别是发展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茶叶、核桃产业,形成品牌。三是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发展规模养殖;四是提供招工信息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五是鼓励土地流转,引进企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农业,让有钱人来经营土地,农民给他们打工,农民不但可以有租金收入,还有打工收入。
2、加大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及技术投入。在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在即将进入农闲之季,向农民提供招工信息,架起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桥梁。对于有致富想法但缺乏资金的农民,政府可以出面帮忙解决贷款问题,消除农民的资金难题;农业部门可以建立项目示范点,提供技术和人才,以点带面扶持农村经济。
3、培育新型农民,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就要从改变落后的观念做起。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标准,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村远程教育网络为培训平台,通过集中分散培训,加强对农民在自身素质,科技知识,法律常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内容,围绕产业需要,用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来武装农民的头脑,提高农民的素质。要让农民朋友们意识到,不能总是等着政府发放扶贫款,摆脱贫困不能依赖政府救济,要想挣钱致富,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腰包鼓起来。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在致富的道路上才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走访工作结束了,但是帮助联系户解决困难和发展致富的道路还永无止境。这次进村入户调查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感触也很深,深刻体会到了农民朋友们的苦和累。农村的发展是城乡和谐发展的重心,改善联系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多方支援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向着美好的明天迈进。
新平县农村环保能源工作站 二O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第三篇:四群教育民情调研报告
“四群”教育民情调研报告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2007年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2011年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
待遇。
二是全村生产资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积少,现有人均旱地面积仅为0.88亩,没有可耕种的水田。加强发展种植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管理能力,全村的养殖业发展态势不明显。
三是进村路面为土路,汛期开车进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整治;
四是保障标准偏低,农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是通过贫困线来确定的。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从目前的物价上涨情况看,这点资金只能够买点粮食,买肉类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显得比较困难。农村群众在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这样低的保障标准是很难维持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同时,县级民政部门正确引导农村低保工作,并督促指导好相关工作;
(二)、建议林业、农业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建议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第四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着力抓好种养业
依靠科技促发展
——xxx四群教育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xxx乡党委委员 xxx
当前,在全省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的“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省委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服务基层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关坪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全乡干部职工挂村包组,每人联系10户群众,并积极开展走访、摸底调查等一系列 “四群”教育活动,结合工作开展,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高明村地理特征
高明村位于关坪乡东北部,东连洱源西山乡,南邻团结乡,西与本乡自新、关坪村相连,北交本乡胜利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县城35公里。国土面积40.9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2360米,相对高差440米。境内山川东西并列、南北纵贯,形成高山丘陵状的地貌形态。年平均气温13.5℃,年降雨量867.7毫米,受复杂地貌形态
35吨,花椒产量达1.2吨,巩固好419.8亩退耕还林成果,争取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四、高明村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因素 制约高明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一)自然原因。高明村地处高海拔山区,气候冷凉,农作物产量低,以冰雹、冷冻、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粮食、烤烟、畜牧等产业的发展。
(二)基础设施脆弱。①交通:高明村距跃龙二级公路15公里,乡村公路路况差,村组公路均为新开挖便道,全村公路晴通雨阻,山高路远,交通闭塞。②水利:全村共有大小农灌沟3条,三个小库塘,目前只实施了两条沟道三面光沟,其余水利设施极差,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用水需求。③全村共有沼气池5口,节柴灶120口。基本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④村容村貌建设:全村351户,无安居住房126户,2011年实施了山祖重点村项目,旧宅村内户外卫生路面硬化,村民小组基本没有公厕,村内建设较差,人畜混居,卫生极差。
(三)产业单一,群众增收致富难。农村主产业仅有粮食生产、芸豆种植、畜牧养殖,且由于气候寒冷,科技含量低等因素,产量较低,无规模种养户,经济效益低。核桃产业起步迟,规模小。烤烟生产由于属次适宜区,无法大规模发展。
设,实现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七、建议发展目标及工作措施及
结合“四群”教育,紧紧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大抓核桃种植,规模发展畜牧”的产业发展思路,抓住粮食生产、泡核桃种植、发展畜牧三项重点工作不放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经济基础。
(一)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
高明村是高海拔冷凉山区。以包谷、水稻、芸豆为主产物。由于气候冷凉,群众科技意识较差。粮食产量较低,广种薄收、经济效益较低,耕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芸豆生产对生态破坏严重。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群众科技意识,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措施的推广。以农民夜校、现场培训、入户指导等为主要措施,对群众强化粮食生产科技培训,使群众掌握并自觉接受粮食生产良种、良法、节令三个措施,来提高粮食单产。
2、有计划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经作比例。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在稳定基本口粮田地的基础上,提高经作比例。克服“死守包谷不放松”的思想,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用更多的耕地种植经济作物。
3、控制芸豆种植面积,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绿化美化、庭院建设等整治工作,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优化群众生活环境,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五)加强队伍建设,建一支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村社干部队伍
以党支部为核心,切实加强支部建设,以支部建设带动村委班子建设,加强村几大员的管理,提高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一是加强支委班子、村委班子建设。提高两委班子驾驭全村全局的能力,按既定发展思路和目标,带领全村人民群众抓好每一次具体的工作。二是加强支部“三培养”工作。抓好组织发展。高明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3人,平均年龄为45岁。党员队伍呈现老龄化,年轻党员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没有体现。必须加强“三培养”工作,使党员、村社干部的带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推动高明村产业培植与农村各项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队伍建设使村级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不断加强,实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干部一个榜样,使每个村社党员、干部做到能致富、能带领群众致富。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工作的落实,实现高明村“核桃成林、经作连片、牛羊成群、粮食丰收、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经济发展、人民富足、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
第五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四群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董渡小学
张永佳
自我校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深入村组,作好民情调研。
一、学生情况
我挂钩的学生一共是5个,分别是:
龙雪,女,家住董渡村普风,该生在校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特别喜欢英语和舞蹈,但有时候有些骄傲;
周厚明,男,家住董渡村老营盘,该生成绩中等,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很听话。
冉家庆,女,家住董渡村牛场,该生学习成绩优异,各科都平衡发展,但性格有些浮躁,上课总爱搞其他事情。
杨盛香,女,家住董渡村峰岩,离学校有点远,该生学习成绩不是很优异,但很认真,很董事。
徐乾定,男,家住董渡村老营盘,该生母亲从小就离家出走,只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伴,成绩中等,学习也很认真,希望给予更多的关心。
二、入户调研家庭情况
1、调研对象:龙雪、周厚明、冉家庆、杨盛香、徐乾定。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
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三、影响这些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
1、看电视。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机,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在家看电视的时间比较长,影响了睡眠和学习。
2、家长重视度不够。大部分家长都很支持学校工作和学生上学,但少部分家长对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不去了解,更没有积极鼓励和监督,造成了少部分学生学习懒散。
3、家庭贫困。周厚明,徐乾定的家庭经济都很困难,这方面或多或少影响这学生的心态和学习。
四、对这几位学生的学习发展的帮扶计划
1、龙雪:该生成绩一直很稳定,喜欢英语和舞蹈,争取考得好的学校好好发展。
2、周厚明: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的学习警惕,使其保持成绩不下滑,还要正确面对家庭的经济困难,变压力为动力。
3、冉家庆:该生成绩一直很稳定,喜欢英语和舞蹈,争取考得好的学校好好发展。给予更多监督和引导。
4、杨盛香: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的学习警惕,使其保持成绩不下滑,还要正确面对家庭的经济困难,变压力为动力。争取考个好的学校。
5、徐乾定: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的学习警惕,使其保持成绩不下滑,还要正确面对家庭的经济困难,变压力为动力。生活物资上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争取考个好的学校。
五、结语
对于这几位学生的帮扶,我会想尽办法,因材施教,尽我最大的努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