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四项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关于开展“四项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乡按照县“工作落实年”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现就开展“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治庸治懒”、“铺张浪费”等专项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指导,按照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懒惰平庸”、“铺张浪费”等问题,扎实开展集中治理行动,严格规范干部行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信赖和满意。
二、治理重点
(一)解决乱收费乱罚款问题
重点查找和解决今年以来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设定收费、罚款项目;省市县政府已公布取消、取缔和停止征收的收费项目是否仍在执;水、气、热收费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是否存在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行为,是否存在乱收、乱摊等现象;各类收费是否按规定使用财政票据或税务发票。
(二)解决吃拿卡要问题 重点查找和解决是否存在下列行为: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的安排;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向管理和服务对象摊派钱物、索要赞助,或要求接受有偿服务、购买指定商品;让管理和服务对象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任何费用;对管理或服务对象态度冷硬、蛮横粗暴、故意刁难;其它“吃拿卡要”行为等。
(三)解决治懒治庸问题
重点查找和解决干部是否存在办事拖拉、服务态度差、工作标准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工作纪律松驰、管理不严等问题。对存在下列行为的要进行认真治理,主要包括:工作目标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对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力,影响工作进度及成效;领导干部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机关管理混乱,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不完善,导致干部碌碌无为;超出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办理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行政监管更甚的,以及对能够当场办理的事项拖延办理;部门、岗位之间责权不明,推诿扯皮,致使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态度差,作风粗暴,群众满意度低;业务素质差,不讲标准、不讲效率,对部门和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敷衍塞责、被动应付,工作质量达不到标准; 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缺乏改革创新能力,脱离实际,用条条框框限制市场主体合法行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不遵守工作纪律,工作时间不在岗,在岗工作松懈,从事与业务无关的事情;其它影响工作绩效、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
(四)解决铺张浪费问题
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查找治理: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严禁以各种名义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管理,严格执行经费先行审核制度;加强和规范公用用车配备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公用用车编制管理规定和配备使用标准,严禁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加强公务用车购臵和运行费用预算管理,加强公务用车日常使用管理;规范和改革公务接待,规范接待程序,严格审批制度,严禁在工作日午餐饮酒,严格经费预算管理,推行和完善用“公务卡”结算公务接待制度;狠刹用公款吃喝、送礼的歪风,严禁领导干部在参加会议、学习、培训期间和工作岗位变动后用公款相互宴请,严禁用公款宴请上级、亲朋好友和部门之间相互宴请,严禁以参加会议、学习、培训、联谊活动等名义用公款请客送礼;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从严控制办公楼维修项目,严禁违反规定装修办公用房,进一步健全完善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长效机制;认真解决各种巧取巧节庆、研讨会、论坛等过多过滥问题,对这些活动进行严格控制,严格审批 程序,严格经费审核;进一步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压缩公用经费,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积极推行电子公文,减少纸介文件,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经费,简化会议程序,加大“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力度。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营造深厚氛围
把“四项专项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做好思想发动、方案制定和组织部署工作。明确规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所属人员参与专项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要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中央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公务员法》等有关法规政策,使机关干部了解掌握有关要求,充分认识“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治庸治懒”、“铺张浪费”专项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
(二)自查自纠,深入查找问题
对照有关政策规定和治理工作所列问题,认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自查,有针对性地与重点岗位特别是平时群众有反映的人员进行谈话,加强教育引导,自觉查究问题。凡存在所列问题的人员,要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积极整改。
(三)整改落实,形成长效机制 针对自查自纠的情况,制定相应整改措施,组织有关人员作出防范和抵制这四种行为的公开承诺。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找准症结所在,按照惩防体系建设的要求,认真查找在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健全预防问题发生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铲除这四种行为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四)检查总结,确保工作落实
在自查自纠和整改的基础上,要对各部门的自查自纠和整改进行检查。对做表面文章致使自查自纠流于形式的,要重新开展自查自纠;对掩盖问题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同时畅通监督渠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决纠正,对违反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
四、具体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
全乡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四项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安排部署。要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治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责任,密切协作配合,确保高质量完成这次专项治理行动。
(二)强化组织安排
根据本方案目标任务,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内容,提出治理要点。要坚持自我查纠与组织检查相结合,以自我查纠和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坚持开展专项治理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主;坚持统一要求与突出个性相结合,以实事求是解决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为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及配套措施,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
(三)强化日常监管
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开展四个专项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要设立专项举报信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为群众监督创造条件。要加大查处和追究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公开曝光典型案件。
第二篇:乡镇四项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冀发[XX]3号)安排部署,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干部作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现就“乱收费乱罚款”专项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等突出问题,扎实开展集中治理行动,严格规范收费,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上级公布取消、取缔、停止征收和规范管理的收费项目,出台的有关规范收费行为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工作的意见真正落到实处,使群众尽快见到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成效,为我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
二、治理重点
重点对今年以来违法违规设定收费、罚款项目,继续执收上级已公布取消、取缔和停止的收费项目,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以集资、保证金、摊派等形式变相收费,收费不按规定使用财政票据或税务发票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对涉路涉车执法执收部门乱设站卡、乱收费、乱罚款和收支挂钩,以及治超工作中存在的不卸载,收费罚款放行等问题进行集中治理。
三、方法步骤
(一)自查自纠。各单位、各部门,对各自执收的收费项目逐项进行清理,看上级公布取消取缔停止征收和规范管理的收费项目是否按要求和标准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变相收费或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新设立的收费项目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省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是否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收费是否按规定使用了财政票据或税务发票。对查出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予以纠正。乡纪委负责收集、汇总全乡自查情况,形成专题报告,于5月13日前报乡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重点检查。乡纪委会同财政、民政、法制、公安、农业、林业等部门组成督察组,对全乡三分之一的部门进行重点抽查,看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及不规范的收费行为。检查主要采取“听”、“查”、“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听取部门汇报,了解清理工作整体情况;查阅有关文件和收费账目资料,核实清理工作落实情况;电话访问或实地走访收费对象,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检查结束后,乡督察组要撰写督察报告,内容包括总体评价、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及意见和建议等,于6月5日前报乡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完善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坚持边治理边整改完善的原则,按照省政府《关于规范收费行为工作的意见》(冀政[XX]214号)要求,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逐条逐项对照检查,认真查找本单位、本部门在落实《意见》规定、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深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完善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同时,督导全乡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执法执收具体行为规范,建立健全执法执收制约监督制度,不断改进和理顺执收部门财政保障和管理体制,从源头上防止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的发生,努力构建长效机制,推动我乡收费行为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全乡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安排部署。乡纪委要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治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责任,密切协作配合,确保高质量完成这次专项治理行动。
(二)深入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宣传咨询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和熟悉收费政策、收费项目、收费范围、收费标准和收费对象,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大胆抵制各种乱收费乱罚款行为。要加强对执法执收部门干部职工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的现实意义,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自觉约束执法执收行为,坚决纠正乱收费乱罚款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三)强化日常监督。乡机关法制部门要加强对涉及收费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规设定收费项目现象的发生。财政、价格、纪检等部门要加强对收费行为的日常监管,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对群众举报或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迅速查处,限期整改;对乱收费乱罚款典型案件,要加大查处力度,严格追究部门领导及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篇: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罗甸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安监部门实际,现就安监系统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专项治理工作范围和内容
(一)治理范围:安监系统涉及有公务车的单位:局机关、县安培中心。
(二)治理内容:按县“两办”印发的文件要求落实,即:
1、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即违反中央、省、州、县公务用车编制规定,超额配备使用、未经审批配备使用、不在编制内配备使用公务用车。
2、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即超出中央、省、州、县公务用车排气量或价格等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
3、违反规定换车、借车,即擅自采取折旧变卖、转送下属单位、提前报废等方式处理能够正常使用的公务用车,利用职权以及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下属单位的车辆。
4、摊派款项购车,即向下属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摊派款项购买车辆,或擅自接受下属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赠送的车辆,以及摊派、转嫁车辆运行费用。
5、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即增加公务用车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
6、公车私用,即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接送亲友、学习驾驶等非公务活动。
二、专项治理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从本实施方案下之日起至2011年底基本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6月上旬)
成立安监系统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政策界限和目标要求,安排部署本系统内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二)清理纠正(6月中旬至10月)
1、登记自查(6月20日前),由局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单位及二级单位公务用车登记,填写《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汇总统计表》,将登记情况在本单位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并将填写《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汇总统计表》、《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汇总统计表》于6月20日前上报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纠正整改(截至8月底),由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到到位,并将整改情况上报到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三)建章立制(截至11月底)
一是完善和认真执行日常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务用车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严格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回单位停放制度和节假日封存制度;建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执法执勤用车管理制度。按照中央规定的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定,制定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三、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毅负总责,成立以陈朝斌副局长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监系统专项治理工作,研究制定治理工作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专项治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严格落实责任。安监系统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要按照治理工作要求和分管范围,切实履行职责,确保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位。
第四篇:开展行业作风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开展行业作风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深入开展医疗卫生系统行业作风专项整治工作有关精神,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坚决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严肃查处医药购销和行医中的不正之风。按县卫生局关于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行业作风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深入开展党的群总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收受医药回扣、红包和医疗乱收费为重点,大力开展专项治理,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努力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要求
专项治理的总体要求是要按照宣传教育、自查自纠、建章立制、强化监督的要求,通过全面查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完善制度机制,切实刹住医疗卫生行业回扣之风,促进全县医疗卫生行业作风有新变化、完善制度三个环节,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一)自查自纠。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对照《广东省医疗卫生系统开展行业作风专项治理情况统计表》(附件)的内容,逐条逐项进行自查自纠,自查自纠要突出医药回扣、收受红包、医疗服务乱收费三个重点,并围绕纠风工作责任制执行落实情况、制度建设情况、执行力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落实情况(包括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机构、人员履行职责情况)以及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等开展自查自纠。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自查自纠,科室扎实开展自查自纠,个人积极开展自查自纠,确保查找问题不留死角、不留空间。
(二)落实整改。无论是单位、科室、个人自查的问题,都要逐条分析原因、归类整理,一事一策,制定措施及时纠正。个人要向科室作出整改承诺,科室要向医院作出整改承诺,医疗机构要向主管单位和社会作出承诺,限时整改纠正。要及时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监督问责等措施予以纠正和完善;对严重违纪违法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过查办案件,警示一片,教育一片。
(三)完善制度。主要包括十一项制度(以下简称十一项制度):一是建立和完善医院第三方满意度评价机制。二是落实“阳光采购”制度,严格执行药品及医用耗材、试剂、设备采购制度,落实《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从今年5月起,全省所有政府办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必须100%在第三方药品交易平台采购。三是落实“阳光用购”制度,严格监控药品使用情况,从“建、用、评、管、罚”五个环节对医生处方权进行监督。四是建立“阳光物流”制度,规范院内各类物资采购、储存、使用、注销的流程监管。五是落实“阳光院务”制度,健全院务和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三重一大”制度。六是健全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七是落实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八是落实明察暗访、医院内部巡察和“防统方”制度,防止医药代表在医院进行商业贿赂活动。九是建立廉洁诚信承诺制度,个人、科(室)、单位要做出拒收医药回扣的承诺。十是落实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的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医药管理公共权力为个人和亲属谋取利益。十一是落实《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完善医德考评制度,全面开展创建“廉洁诚信医院”活动。卫生计生系统内的非医疗单位,也要结合各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预防商业贿赂行为的有关制度。
三、时间步骤安排
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持续到年底,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4月25日—5月30日)。4月25日全省召开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各单位要层层召开动员会,制定专项治工作方案,布置专项治工作。要加强教育,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对专项治理的认识。5月30日前,各单位必须组织全体人员观看《专题暗访片》,并将学习观看情况报县卫生局办公室。
在动员部署阶段,对一些亟需完善的制度要尽快完善。从4月5日起,各医疗卫生机构在与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代理人签署药品、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等购销合同的同时,必须签署《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产品廉洁购销合同》。对已发生购销行为但尚未签订廉洁购销合同的,应当及时完成补签工作。合同补签追溯到2014年3月1日。
从5月1日起,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工作的规定,并将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做好归档和保存工作。
第二阶段:自查整改阶段(6月1日—6月30日)。5月30日前,各医疗机构要完成自查,并根据自查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包括个人收回扣和红包要主动缴纳完毕、制度漏洞要基本完善、监督机制基本健全等等。6月30日前,在完成阶段性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各医疗机构要进行查漏补缺。县人民医院、县二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与6月5日前要将本院自查情况书面报县卫生局办公室。5月底至6月初,省、市卫生计委(局)和县卫生局联合将组织督查组,对各单位前两阶段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抽查,并按照治理统计表打分。
第三阶段:巩固深化阶段(6月30日之后)。7月30日前,各单位要对照十一项制度,逐条逐项建立完善,并形成各单位加强行风建设必须长期执行的制度机制。8月上旬,县卫生局要对各医疗卫生机构专项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8月30日前,县将本督促检查情况书面上报市卫计局。8月下旬,省卫生计生委和市卫计局将再次派遣督查组,对各地专项治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力、敷衍应付的地方和单位要责成补课,并进行通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专项治理工作责任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对专项治理工作负主体责任,要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组织统筹好有关工作,确保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巡察暗访。县卫生局要针对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容易发生行业作风问题的环节、地点和对象,加大监督的力度,组建日常巡察暗访队伍,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
(三)认真调查行风案件线索。对巡察暗访发现的行风问题,要及时组织力量调查核实。对涉及严重违纪违法的线索,要认真调查处理。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参照本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本单位专项治理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每月底向县卫生局报送专项治理工作进展和督查情况(附件)。
第五篇: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安监部门实际,现就安监系统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专项治理工作范围和内容
(一)治理范围:安监系统涉及有公务车的单位:局机关、县安培中心。
(二)治理内容:按县“两办”印发的文件要求落实,即:
1、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即违反中央、省、市、县公务用车编制规定,超额配备使用、未经审批配备使用、不在编制内配备使用公务用车。
2、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即超出中央、省、市、县公务用车排气量或价格等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
3、违反规定换车、借车,即擅自采取折旧变卖、转送下属单位、提前报废等方式处理能够正常使用的公务用车,利用职权以及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下属单位的车辆。
4、摊派款项购车,即向下属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摊派款项购买车辆,或擅自接受下属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赠送的车辆,以及摊派、转嫁车辆运行费用。
5、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即增加公务用车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
6、公车私用,即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接送亲友、学习驾驶等非公务活动。
二、专项治理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从本实施方案下之日起至2011年底基本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6月上旬)
成立安监系统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政策界限和目标要求,安排部署本系统内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二)清理纠正(6月中旬至10月)
1、登记自查(6月20日前),由局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单位及二级单位公务用车登记,填写《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汇总统计表》和《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属二级单位名录汇总表》,将登记情况在本单位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并将填写《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汇总统计表》、《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汇总统计表》于6月20日前上报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纠正整改(截至8月底),由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到到位,并将整改情况上报到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三)建章立制(截至11月底)
一是完善和认真执行日常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务用车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严格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回单位停放制度和节假日封存制度;建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执法执勤用车管理制度。按照中央规定的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定,制定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三、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华明负总责,成立以纪检组长贺峥嵘为组长,工会主席刘才源为副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监系统专项治理工作,研究制定治理工作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专项治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严格落实责任。安监系统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要按照治理工作要求和分管范围,切实履行职责,确保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