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黑龙江公选遴选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第三章 公文的体式与稿本
一、公文的体式是指公文的文体、构成要素及其在格式上的安排。公文之所以要有一定的体式,主要是为了保证公文的完整性、正确性与有效性,提高办事效率并为公文处理工作提供方便。建国以来,为了摆脱旧的公文体式的影响,党和国家曾对公文体式作过多次规定和改革,从而使公文成为党政机关实施领导与管理的有力工具。
二、公文质量直接关系到机关的工作效率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问题,关系到公文本身的效用问题。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两个方面.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二、公文的文体是指在公文写作中运用语言陈述事情、说明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特点,即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体特征。公文属应用文体,它除具有应用文体的一般特点外,在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上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是公文文体的主要特点;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应当做到准确、简明、庄重、得体。三、一份完整的公文由一些规定的数据项目构成,这些数据项目就是公文的构成要素,或称公文的组成部分。《国家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结构的诸要素分为指定项目和选定项目。
四、公文的书面格式是指公文构成的数据项目在公文文面上所处的位置和书写的样式。公文讲求书面格式,这是公文在形式上区别于一般公文的重要标志.公文的书面格式在文面上一般分为文头、行文和文尾三个部分。公文的文头部分包括公文格式代码、印制顺序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收文处理标记、发文机关版头、发文字号、签发人姓名等项;公文的行文部分包括公文标题、题注、主送机关、正文、无正文说明、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机关印章与领导人签署、注释及特殊要求说明等项;公文的文尾部分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说明、页码等项。
五、公文的排版形式是指公文数据项目在文件版面上的标印格式,是指公文的外观形式.公文的排版形式主要包括:公文版头设计、版面安摔、字体字号、字行字距、天地页边、用纸规格等。
六、公文的装订要求:公文一律左侧装订.一般采用线装、钉装或胶帖的办法。装订时,文件页码要折叠整齐,认真编排,注意不可错页漏滑页,以保持公文的完整。
七、公文的稿本是指公文的文稿和文本,同一内容和形式的文件,在撰写印刷过程中,以及根据使用时的不同需要,又往往形成不同的文稿和文本。公文的文稿是指公文在起草过程中形成的一次又一次的稿子,包括草稿、定稿两种。同一份文件,根据它们的不同用途,可分为正本、副本、存本、修订本;一些法规性文件又有试行本、暂行本妁形式,同一内容的文件使用不同的文字就又成为不同的文字文本。
第二篇:第三章公文体式与稿本(范文模版)
第三章 公文体式与稿本
第三章 公文体式与稿本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公文文体、结构方面的特点,熟悉公文的组成,明确公文各组成部分的 功用及具体构成。
2·了解公文格式、稿本的特点,掌握公文格式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能正确标注
编排公文各组成部分,熟悉公文各种文稿文本的特点,能正确理解并标注公
文稿本标记。
学时分配:5小时
教学环节:讲授习题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公文文体
公文的使用目的决定了其文体特点。公文是一种以白话文为原则的,兼用叙述、说明、议论三种基本表达方式的特殊应用文体。
首先,公文是应用文的一种。
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殊属性主要有:直接性、全面真实性、结构格式的规范性。
应用文三方面的基本属性均为公文所有,因此,公文是应用文的一种。
其次,公文又是一种独具一定特色的特殊应用文。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被强制性规定采用白话文形式;兼用议论、说明、叙述三种表达方式。第二节 公文的结构
公文结构指公文的组织构造,也就是公文的构成,它具有规范性和相对确定性。公文基本组成部分为一切公文所必备,其他组成部分则具有选择性。
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
公文各组成部分各有特定的功用,各自的构成也具有规范性。
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
公文格式是指组成公文的各部分文字符号在载体上排列的规定。公文格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
公文格式主要是对载体的规格尺寸、载体区域划分、公文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与编排式样、文字符号的形体及尺寸等予以规范。
在公文撰写和印制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标注编排均需遵循一定的规范性要求。
第四节 公文的稿本
公文稿本是公文文稿、文本的统称。在公文形成过程中,有多种文稿、文本产生,它们在内容、外观形式,特别是在效用方面有很大不同。草稿、定稿、正本、试行本、暂行本、副本、修订本、不同文字稿本。
思考题:
1·公文是一种什么文体,为什么?
2·公文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自有何作用?
3·公文格式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4·公文的各种文稿、文本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第三篇:2018年黑龙江公选遴选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第一章 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概念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公文的基本含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这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特点。
(4)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公文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历代政权的性质,也反映了统治者的需要及其对公文在行使政治权力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公文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种重要工具,因此,文书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从属于一定的政治集团并为其服务。
三、“文书”、“文件”、“公文”这三个概念,在机关的日常活动中是基本一致的。
四、公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
(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
(3)公文有特定的效用。
(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
(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五、公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领导和指导作用。
(2)行为规范作用。
(3)传递信息作用。
(4)公文联系作用。
(5)凭证记载作用。
六、公文的分类:
(1)从公文的来源来划分: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内部文件,(2)从公文的行文关系上来划分: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3)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划分: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公布文件。
(4)从公文的制发机关的性质和公文作用来划分: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党的文件。法规文件又可分为法律文件、法令文件、行政法规文件。
(5)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
常见的公文分类还有:
(1)从文件的缓急程度上划分,分为特急件和急件。
(2)从文件的使用范围来划分,可分为通用文件、专用文件和技术文件。
(3)从文件的发送目的来划分,可分为主送件、抄送件和批转件、转发件。
(4)从文件的处理要求来划分,可分为急件和平件。急件又可可分为需办文件(办件)和参阅文件(阅件)等。
第四篇:第三章 公文体式与稿本
第三章公文体式与稿本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公文文体、结构方面的特点,熟悉公文的组成,明确公文各组成部分的功用及具体构成。2·了解公文格式、稿本的特点,掌握公文格式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能正确标注编排公文各组成部分,熟悉公文各种文稿文本的特点,能正确理解
并标注公文稿本标记。
学时分配:5小时
教学环节:讲授习题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文文体
公文的使用目的决定了其文体特点。公文是一种以白话文为原则的,兼用叙述、说明、议论三种基本表达方式的特殊应用文体。
首先,公文是应用文的一种。
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殊属性主要有:直接性、全面真实性、结构格式的规范性。
应用文三方面的基本属性均为公文所有,因此,公文是应用文的一种。
其次,公文又是一种独具一定特色的特殊应用文。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被强制性规定采用白话文形式;兼用议论、说明、叙述三种表达方式。
第二节公文的结构
公文结构指公文的组织构造,也就是公文的构成,它具有规范性和相对确定性。公文基本组成部分为一切公文所必备,其他组成部分则具有选择性。
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
公文各组成部分各有特定的功用,各自的构成也具有规范性。
第三节公文的格式
公文格式是指组成公文的各部分文字符号在载体上排列的规定。公文格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
公文格式主要是对载体的规格尺寸、载体区域划分、公文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与编排式样、文字符号的形体及尺寸等予以规范。
在公文撰写和印制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标注编排均需遵循一定的规范性要求。
第四节公文的稿本
公文稿本是公文文稿、文本的统称。在公文形成过程中,有多种文稿、文本产生,它们在内容、外观形式,特别是在效用方面有很大不同。草稿、定稿、正本、试行本、暂行本、副本、修订本、不同文字稿本。
思考题:
1·公文是一种什么文体,为什么?
2·公文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自有何作用?
3·公文格式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4·公文的各种文稿、文本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第五篇:公选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公选公文写作基础知识:总结的写法及范文
(一)总结的标题
总结的标题有种种形式,最常见的是由单位名称、时间、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市 财政局1999年工作总结》、《××厂200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有的总结标题中不出现单位名称,如《创先争优活动总结》、《1999年教学工作总结》。
有的总结标题只是内容的概括,并不标明“总结”字样,但一看内容就知道是总结,如《一 年来的谈判及前途》《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51页。、《走活三步棋,选好一把手》《先锋》1996年第5期。等。
还有的总结采用双标题。正标题点明文章的主旨或重心,副标题具体说明文章的内容和文种,如《构建农民进入市场的新机制——运城麦棉产区发展农村经济的实践与总结》、《加强 医德修养树立医疗新风——南方医院惠侨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
(二)总结的正文
和其他应用文体一样,总结的正文也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各部分均有其特定的内 容。
1.开头
总结的开头主要用来概述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主要任务、时代背景、指导 思想,以及总结目的、主要内容提示等。作为开头部分,要注意简明扼要,文字不可过多。
2.主体
这是总结的主要部分,内容包括成绩和做法、经验和教训、今后打算等方面。这部分篇幅大、内容多,要特别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三种。
第一,纵式结构。就是按照事物或实践活动的过程安排内容。写作时,把总结所包括的时间 划分为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每个阶段的成绩、做法、经验、体会。这种写法的好 处是事物发展或社会活动的全过程清楚明白。
第二,横式结构。按事实性质和规律的不同分门别类地依次展开内容,使各层之间呈现相互 并列的态势。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各层次的内容鲜明集中。
第三,纵横式结构。安排内容时,即考虑到时间的先后顺序,体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又注意 内容的逻辑联系,从几个方面总结出经验教训。这种写法,多数是先采用纵式结构,写事物 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或问题,然后用横式结构总结经验或教训。
主体部分的外部形式,有贯通式、小标题式、序数式三种情况。
贯通式适用于篇幅短小、内容单纯的总结。它像一篇短文,全文之中不用外部标志来显示层次。
小标题式将主体部分分为若干层次,每层加一个概括核心内容的小标题,重心突出,条理清 楚。
序数式也将主体分为若干层次,各层用“一、二、三……”的序号排列,层次一目了然。
3.结尾
结尾是正文的收束,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方向、任务和措施,表明决心、展望前景。这段内容要与开头相照应,篇幅不应过长。有些总结在主体部分已将这些内容 表达过了,就不必再写结尾。
(三)总结写作的注意事项
1.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总结写作的基本原则,但在总结写作实践中,违反这一原 则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有人认为“三分工作七分吹”,在总结中夸大成绩,隐瞒缺点,报喜 不报忧。这种弄虚作假、浮夸邀功的坏作风,对单位、对国家、对事业、对个人都没有任何 益处,必须坚决防止。
2.要注意共性、把握个性
总结很容易写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当然,总结不是文学作品,无需刻意追求个性特色,但千部一腔的文章是不会有独到价值的,因而也是不受人欢迎的。要写出个性,总结就要有 独到的发现、独到
3.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有人写总结总想把一切成绩都写进去,不肯舍弃所有的正面材料,结果文章写得臃肿拖沓,没有重点,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 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而一般性的材料则要略写或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