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私出国制度
因私出国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国家工作人员因公和因私出国(境)活动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意见。
第二条本意见中所称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中的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第三条因公出国(境)的内容
(一)因公出国(境)的范围和条件
1、因公出国(境)是指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含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等因公务对外交往的需要,派遣团组和人员出国(境)[以下简称因公出国(境)]。
2、因公出国境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因公出国(境)任务审批手续,并按有关的规定办理护照、因公往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通行证[以下简称出国(境)证件]以及相应的签证。不准异地办理护照,不准通过因私渠道出国(境)从事公务活动。
3、因公出国(境)人员的各类申请归口县政府外事办公室管理。各组团参团单位申报出国(境),应经过集体讨论,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出访请示件原则上需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有关负责人不得签发有本人参加的出访请示件。各组团参团单位一般应在2个月前就组团或参团事由提出申请,报请县委、县政府批准,不得擅自报名,否则组织、外事部门将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4、因公出国(境)必须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性内容。派遣团组要坚持“少、小、精”的原则,严格把握组派出国团组和选派出国人员,组团人数一般控制在6人以内,原则上不超过10人。严禁以各种名义照顾与公务活动无关的人员出国(境)。从事政府管理和有特殊工作需要的党政干部出国培训,由组织、人事部门按有关规定组织。
5、除参与省、市党委政府统一组织的出国(境)活动外,国家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届内(或5年内)原则上不得超过2次。除特殊情况,间隔时间须2年。每次出访一般不超过2个国家(地区),应视工作需要尽量压缩在外停留时间。出访1国的,最长不超过7天;出访2国的,不超过10天;出访3国以上的,不超过12天(以上天数均含旅途时间)。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增加出访国家和延长在外停留时间。
6、对一些隶属或挂靠在党政机关的学会、协会、中心等单位组织的以营利创收为目的,无实质内容的跨地区跨部门团组,一般不予批准。
7、对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因公出访团组中我县有出访任务的,原则上安排业务对口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对副科级以下(含)干部原则上不予安排因公出国(境)。
8、已离退休人员原则上不再派遣因公出国(境)执行公务。
9、因公出国(境)人员回国后必须向本单位领导班子和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并在10日内将《因公出国(境)情况报告登记表》向县委组织部、县外事办、市国家安全局报告出国(境)情况。
(二)因公出国(境)审批程序
1、因公出国(境)由主办单位提出申请,请示件送县政府外事办公室受理,填好出访人员基本情况表,并履行以下程序。
(1)下列人员因公出国(境)经县外事办审核后,由分管领导、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审批。
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县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纪委副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政法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县政协秘书长,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其他县属的社会团体主要负责人,各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2)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新经济组织(含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等)的因公出国(境)人员,经县外事办审核后,由分管领导、县长审批。
2、因公出国(境)人员所在单位在《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出国(赴港澳)任务确认件》下达后(其中,因公赴台人员所在单位在任务立项、下发立项批复文件后或任务批件下达后),将有关材料报县委组织部审查审批(请示件抄送县纪委备案)。报送的主要材料:
(1)单位党委出具的请示文件一式两份。必须写明任务情况,出国(境)人员基本情况和主要政治表现、单位初审意见、上次出国(境)时间、国家(地区)、在外天数等情况。新经济组织人员主管部门出请示文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可由企业注册地工商联办理报批手续、经济开发区所属企业可由开发区管委会办理报批手续)。
(2)《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查表》或《赴台人员审查表》一式三份,由单位党委(党组)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有主管部门的还须主管部门党委(党组)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3)《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出国(赴港澳)任务确认件》一份(复印件)或含赴台人员名单的因公赴台任务文件一份(复印件)。
(4)其他有关材料。新经济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人员需提供:居住地派出所无违法乱纪证明、开户银行无不良贷款证明、税务机关按时纳税证明、工商部门营业执照复印件等。因公赴台人员需提供台方邀请函等。
3、县委组织部对申报的因公出国(境)材料进行审理查核,必要时作进一步调查。(1)对符合条件人员,办理《因公出国及赴港澳人员审查批件》(含《批准出国(境)人员名单》),审查批件有效期为三年。同时领取《因公出国(境)情况报告登记表》。在有效期内,发现出国(境)人员有问题时,其所在单位应及时报告组织部门,撤销其审查批件。对因公赴台人员在《赴台人员审查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不出具审查批件。同时领取《因公赴台人员情况汇报表》。
(2)在审查批件有效期内再次出国(境)的,因公出国(境)人员所在单位在任务审批部门出具任务批件、任务确认件后,为再次出国人员填写《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一式四份,加盖单位党委(党组)公章和相关的报批材料一起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3)审查批件有效期内调动工作的、有效期满后再次出国(境)和再次因公赴台的人员需重新办理审查审批手续。
4、因公出国(境)请示经批准后,凭《因公出国及赴港澳人员审查批件》到侨台、外事部门办理因公出国(境)手续。并根据浙委办〔2004〕14号等文件的规定,加强因公出国(境)人员的行前教育。因公赴台请示经批准并经国台办审批后,凭《赴台人员审查表》及有关材料到侨台、外事部门和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赴台手续。
(三)因公出国(境)人员要在出国(境)前,按干部请假审批权限办理书面请假手续。
第四条因私出国(境)的内容
(一)因私出国(境)的范围和条件
1、因私出国(境)是指探亲、求学、旅游等个人原因自费出国(境)。
2、因私出国(境)探亲,探望对象主要是在国(境)外定居、留学或工作的配偶和子女、父母等直系亲属。探望配偶4年以上(含4年)一次,给假半年,不足4年的,每年给假1个月;未婚人员探望父母4年以上(含4年)一次,给假4个月;3年一次的,给假70天;1年或2年一次的,按国内探亲假给假;已婚人员探望父母4年一次,假期40天,不予累计。
3、因私出国(境)旅游,必须遵守有关规定,不准为企业和个人办理经营业务,不准接受外商或驻国(境)外中资机构(企业)的资助,不准在任何单位报销旅游费用。在职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旅游,一般不予审批。
4、因私出国(境)参加学历教育和学习,必须按规定经过组织批准。未经批准的,不予办理出国(境)审批手续。
5、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返回后,应在10天内填写《因私出国(境)情况报告登记表》,按审批权限向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以及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书面报告出国(境)的有关情况。
(二)因私出国(境)审批程序
1、国家工作人员申请办理因私出国(境)护照时,必须填写《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申请表》,经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审核同意,按干部管理权限,政府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由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审批,县管干部、政府部门之外的其它单位国家工作人员由县委组织部审批,再到公安部门办理出国(境)证件手续。
2、国家工作人员在取得因私出国(境)证件后,因私申请出国(境)的,必须先由本人向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同意后,按干部管理权限,政府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由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审查审批,县管干部、政府部门之外的其他单位国家工作人员由县委组织部审查审批。报送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的主要材料:
(1)单位党委(党组)请示文件一式两份。必须写明前往的国家或地区、出国(境)的时间和期限、事由、费用自理情况、单位党委(党组)的意见等。
(2)《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审查审批表》一式三份,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填写,单位党委(党组)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县管干部要报纪委征求意见,有主管部门的还须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3)其他有关材料。涉及关系说明、邀请信函、出入境证件使用情况等。需保留党籍的,应同时报送已经办理保留党籍手续的有关材料。
3、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审查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不出具《审查批件》。同时领取《因私出国(境)情况报告登记表》。在出入境证件有效期内再次申请因私出国(境)或申请补发因私出国(境)证件的,应重新办理审查审批手续。
(三)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要在办理审批手续前,按干部请假审批权限办理书面请假手续。
第五条因公和因私出国(境)证件管理
1、因公和因私出国(境)人员回国(境)后,须在10天内将出国(境)证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因公和因私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往来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交指定单位统一保管。因公出国(境)人员的因公出国(境)证件交县政府外事办公室送市外事办公室统一保管;因私出国(境)的县管干部,出国(境)证件交县委组织部统一保管;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出国(境)证件交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统一保管。因故未按时出国(境)的,应在审批部门批准后三个月内,及时上交已申领的出国(境)证件。
2、再次出国(境)的,凭请假手续和《国家工作人员因公或因私出国(境)审查审批表》到出国(境)证件管理部门领取证件,重新办理因公因私出国(境)审查审批手续。
3、国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办理外国长期居留证、前往港澳通行证、香港和澳门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出国(境)和在国(境)外期间,要持符合其在外身份的护照或通行证。不得同时持用因公和因私两种出国(境)证件。
4、国家工作人员的配偶或子女,办理出国定居或办理了外国长期居留证、前往港澳台通行证、香港和澳门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要及时将其作为个人重大事项分别向纪委、组织部门报告。
第六条有关纪律要求
各单位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出国(境)管理工作。纪检、组织、公安、人事、外事等部门要认真做好审查审批工作,每半年要检查通报一次国家工作人员因公和因私出国(境)情况。
严肃查处因公和因私出国(境)中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国家工作人员未经组织批准或弄虚作假申请办理因公和因私出国(境)手续的,未按规定上交因公和因私出国(境)证件和书面报告的,将视情况停办该单位的因公和因私出国(境)申请。对因公和因私出国(境)的国家工作人员无故延迟在外停留时间按旷工处理,时间超过15天参照《国家公务员法》规定给予辞退,超假半年以上的,按自动离职处理。凡出现旷工现象的,单位主要领导要及时按干部管理权限报告县委组织部和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知情不报或隐瞒旷工现象的,一经查实,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对在国(境)外期间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和其他违反纪律行为的,将给予严肃批评、教育、诫勉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对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审查把关不严,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七条本意见由中共青田县委组织部解释。
第八条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凡过去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条文,以本意见和上级最新有关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因私出国请示
关于***等同志因私出国的请示
***集团党委:
********公司董事长***同志(男,**岁),工会主席****同志(女,**岁),副经理***同志(男,**岁)拟于***年
月 日至 月 日利用年假赴*****旅游,期间所需费用自理。
经********公司党委研究,拟同意 3位同志因私旅游。在***,****旅游期间,分别由***,***履行其工作职责。3位同志回国后10天内将所持因私护照(证件)收回,交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集中保管。
妥否,请审批。
**********
第三篇:因私出国申请书
因私出国申请书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
(一)姓名:
(二)性别:□男;□女
(三)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四)政治面貌:□中共党员/预备党员 □共青团员 □民主党派
(五)工作单位:
(六)岗位:
(七)因私出国(境)证件管理情况:
1、证件类别:□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 来台湾通行证
2、证件使用保管:□申办证件;□领用已申办的证件
二、申请事项
(一)前往国家/地区:1.2.3.□群众
(二)申请事由:□结婚;□旅游;□探亲;□继承遗产;□其他
(三)申请原因(简要描述):
(四)启程日期:(五)返回日期:
三、申请人承诺
年 月 日
本人郑重承诺在出国(境)期间,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外事 管理等规章制度,不泄露商业秘密,不参与任何非法活动,维护国格 人格。不在国(境)外超期逗留,不滞留国(境)外,按期回国返回 岗位工作。
承诺人(签名):
四、附件资料(一)(二)(三)
五、审查、审核及审批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盖章):
负责人(签字):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四篇:浅谈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
浅谈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的管理及“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建设
实施按需申领护照制度后,一般公民仅凭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就可以按需申领护照。同时,为了维护党纪政纪,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对国家工作人员这一个特殊群体,必须加强和完善他们的因私出国(境)的管理。此项工作属于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重要工作,具体表现为“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的建设。本文结合近期工作实践,探讨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和“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如何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以及什么人员应该入库
“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是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做好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境管理的基础。而建设好“特定岗位人员”库前提就要准确界定入库人员范围,并及时准确入库。那么如何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如何确定应该入库的人员是出入境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公安部、人事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中第三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公务员以及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第四条又规定:下列国家工作人员申请因私事出国(境),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所在工作单位对申请人出国(境)的意见。
(一)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在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离(退)休的厅(局)级以上干部;
(二)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县级以上金融机构领导成员及其相应职级的领导干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代表;
(三)各部门、行业中涉及国家安全及国有资产安全、行业机密的人员。这两条规定界定了应纳入“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基本范围。目前,可将我旗出入境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范畴具体可以细化为以下几类:
一是政府机关公务员。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公务员的编制和范围更加法定化和明确化,此类人员比较容易确定。
二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相关人员。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中,存在许多非公务员身份的国家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由于和国家安全、利益息息相关,也需要在出国(境)管理中加以掌控。但是,并不需要全部都掌控,可根据各地、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他们从事的不同工作的性质,对其中具有领导干部职务,涉及财务、涉及秘密以及特殊要求的人员(如享受政府津贴、中高级技术职务人才等)入库掌控,这样既有利于减轻管理工作量,又不会失控漏管。
三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系统人员。这几个部门的人员数量大,层次广,人员类型多样,如果全部列为入库范围,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极易妨碍一般人员的出国(境)利益。可以对其中的领导班子成员,具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其他从事特殊性质工作需要掌控的非正式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因此,我们实践中,将“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界定为:政府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中具有领导干部职务、涉及财务、涉及秘密及有特殊要求的人员,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系统中的所有具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和其他需要掌控的非正式人员,以及报备单位认为需要报备的人员。
二、“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建设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
围绕“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的建设,初步形成了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督部门、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和报备单位各司其职,互相协作的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国家工作人员登记备案制度基本建立。回顾这项工作的前前后后,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有关单位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认识不够。某些报备单位认识不到位,缺乏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有的错误认为,将本单位的人员送到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进行登记备案管理,是对自己单位人事管理权限的一种制约和限制;有的人认为,自己因为私事出国(境)是个人的事情,不关国家和单位的事情,报备管理后,会给自己的出国(境)申请增加麻烦。在进行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的登记备案中,存在不配合、不到位的情形。
(二)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意识。从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的根本目的出发,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督部门和报备单位之间,应该是各司其职、互相协作的。从某些方面来讲,公安机关只是承担,牵头培训、汇总信息的工作,大量的工作应该由组织、纪检、人事主管部门操作。但目前的情况是,组织人事部门缺乏管理的主动性,不能从管理者的角度督促、监督有关单位加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因私出国(境)管理;报备单位不能及时、全面的提供本单位人员的信息,缺乏建立长期管理机制意识;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独立支撑,从报备人员信息的接收、管理,出入境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甚至是对报备单位督促。
(三)长效动态管理机制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在实施国家工作人员登记备案制度的报备单位中,有的单位虽然可以按照相关要求将本单位人员信息进行登记备案,但通过工作接触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对于本单位的人员信息变动情况不能及时更新报送。笔者近期对报备单位中已知的已经调动的国家工作人员查询,发现单位调动后,老单位没有撤报、新单位没有增报;职务调整后,人事主管部门权限变化的,没有及时增报,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信息的滞后性,无法根据最新的人事情况要求相关人员出具有关手续,增加了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审查过程中的工作量。第二,不能对本单位持有证照的国家工作人员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公安出入境部门反馈的持有证照的人员没有制定专门的制度管理,也没有确定专人进行国家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第三,联系联络机制缺乏。有些报备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临时性的工作应付,管理工作断断续续,负责人员随时更换,但又不向公安部门通报。
(四)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组织人事部门在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中,理应是牵头组织单位,对于管理人员的报送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都应该起到重要作用,毕竟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只是一个小部门,很多需要报备的单位都是公安机关的同级甚至是上级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仅凭公安机关自己的力量,很多工作没有办法落到实处。纪检监督部门也没有建立有关的惩治制度,来有效管理规范报备单位的管理报备工作。同时,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的管理工作也应该是长期的,贯穿于整个管理工作的始终,不能停留于开始的时候,对于动态管理和清理整顿等后续阶段的工作便放之不管,形成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单枪匹马的局面。
三、公安出入境部门在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中如何定位
从近期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感觉到,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及“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建设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涉及人员利益复杂。如何准确定位出入境管理部门在此项工作中的位置,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应对自身的职责作以下定位:
(一)公安出入境部门只是管理的机关之一。公安出入境部门负责“特定岗位人员信息库”信息采集的业务指导和数据信息的管理,负责在受理公民因私出国(境)申请过程中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掌控管理,负责将报备单位人员的出国(境)情况反馈。但是,公安出入境部门对于报备单位送交的国家工作人员情况是否准确、变动情况的及时更新、对于已持有证照国家工作人员的管理、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办理手续的审批和监督,是没有权力和能力去负责的,这些工作应该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督部门和报备单位负责。
(二)出入境部门在管理中的作用是预防性和辅助性的。公安出入境部门作为公民出国(境)申请的受理、审批部门,是为公民出国(境)提供服务、维护公民出国(境)权利地方。在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的管理体系中,主要的作用是预防性的。首先,出入境部门无权干涉报备单位的人事管理,只是将有关单位报送的信息及时录入信息控制系统中,以便在办理证照过程中对有关国家人员因私出国(境)情况进行掌握,反馈到有关报备单位,供报备单位管理作参考。其次,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没有惩治和制约的权利。就是有关人员有违法违规办理证照的行为,也只能向组织、纪检监督和有关单位提供信息支持,及时将所属人员的办证和出入境情况告知这些部门,由他们发挥惩治和制约作用。
(3)出入境部门是整个管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汇集反馈信息的关键环节。首先,接收报备单位的人员信息的报送,进行业务指导和数据管理,在受理出国(境)申请时,核实登记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出具所属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对其办理证照情况进行掌握。其次,将已经办理证照的国家工作人员信息反馈给报备单位或组织人事部门,以便有关单位对持有证照人员的证照进行管理。第三,及时将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的人员反馈到组织人事部门或纪检监督部门。按照报备单位意见,决定是否受理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的因私出国(境)申请。因此,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是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体系中承上启下、汇集反馈信息的关键环节,起到预防性和辅助性的作用,主要是协助报备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的管理工作。
四、作好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各相关部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应该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角度,从保障良好的出入境管理秩序的观念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进一步完善对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的管理工作。组织、纪检、人事部门和报备单位要敢管、会管、真正管起来,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要建好库,利用好信息,把好办证第一关,但同时要防止大包大揽,不越位。
(二)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组织、纪检、人事部门和报备单位和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要形成有效联系联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度和保密制度。可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定期反馈情况、交流工作,定期交换相关资料;建立使用好联络员制度。
(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履行职责。组织、纪检、人事部门要严格出国(境)审批制度,加强对本单位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已持有证照上缴集中管理制度;纪检监督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对有关违法违规行为要建立有效制约惩治机制;报备单位建立专人负责的制度,加强对本单位国家工作人员的信息报送管理,同时接收处理好出入境部门反馈的相关信息;出入境部门作好国家工作人员的登记备案工作,保证录入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加强在出国(境)受理过程中的审查力度,防范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第五篇:领导干部因私出国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员因私申请出国(境)
管理工作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集团公司关于加强企业人员出国(境)管理的规定,加强对因私出国(境)的管理,根据《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员工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兵装人〈2011〉20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现将企业人员因私事申请出国(境)审批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抓好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
公司备案人员信息如有变更由保密办交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完备相关手续。
(一)各单位要对申请人及提交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批准其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或因私出国(境):
1、法律法规有明确禁止限制规定的及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认定不能离境的;
2、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保密部门正在调查的;
3、出国(境)后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或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4、有移民、滞留不归等可疑迹象的;
5、提供虚假证明资料的。
(二)因私出国(境)的党员领导人员,在国(境)外不得以党员身份参加公开活动;每季度要把在国(境)外的情况向所在单位和 1
单位党组织汇报一次,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
党员因私短期出国(境)的,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党组织。党员如期回国后,应及时向原有单位组织汇报出国(境)期间的情况,如无问题,即可恢复其组织生活。
党员出国(境)长期定居的,在他们出境后,即停止党籍,其党员组织关系或档案材料由党委组织部门保存备查。
党员出国(境),本人提出要求退党的,可以按党章规定,办理退党手续。
(三)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的,原则上不得以因私出国(境)的渠道办理。
(四)在因私出国(境)证件或手续办理以及因私出国(境)期间不得违反下列规定:
1、不得隐瞒真实情况,以编造、提供虚假证明等手段骗取出国(境)证件。
2、不得不经组织批准,擅自把你出国(境)证件或出国(境)。
3、不得违背保密承诺。
4、不得私自到未经批准的国家或地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办理国(境)外长期居留证、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5、不得擅自延长在外停留时间,确需延长的按第十一条规定办理申请手续。
违反上述规定,拒不交出所持出国(境)证件的党员领导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对在出国(境)管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失职渎职导致领导人员出国(境)私自不归,或发生问题后不报告、不处理的,将以纪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本人出国(境)前要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党委组干部报告,同时登记准确出国(境)日期(以机、车、船票为准),返回后要及时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党委组干部报告,并到人事处办理销假及其他相关手续。党员干部要按规定及时办理恢复组织关系手续。
二、因私出国(境)人员的审批权限
1、集团公司党组直接管理的公司领导人员由集团公司审批,公司其他领导成员及相关人员由公司党委审批。
2、登记备案人员按照领导人员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3、党员申请因私出国(境)长期定居的,由市委组织部审批。
三、因私事出国(境)申请程序办理:
(一)本人申请因私出国(境)应向公司党委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材料(如对方邀请函、证明对方身份或与申请人关系的材料等)。
(二)出国(境)人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出国(境)人员的历史和现实表现及家庭情况,特别是在历次重大政治事件中的表现。经审查同意后,申请人方可填写《因私事申请出国(境)审批表》,由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核实,在《审批表》中签字和签署是否同意出国(境)的明确意见,并加盖单位印章。再连同个人申请、邀请函或其它相关材料(原件及其复印件)报党委组干部。经组干部审核报公司党委批准后,由本人在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或因私出国(境)手续。
四、证件管理
(一)出国(境)人员返回后要在半个月内将护照或往来港澳通行证交由公司组干部保管,涉密人员交由保密办管理,因私事再次申
请出国(境),仍按本通知精神办理,经党委批准后在组干部或保密办领取。
(二)本通知下发前已持有因私出国(境)护照或往来港澳通行证的,要将因私出国(境)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交公司组干部保管,因私事再次申请出国(境),按本通知精神办理,经党委批准后到组干部或保密办领取。
(三)新申领因私出国(境)护照或往来港澳通行证后因故取消出国(境)计划,及申领因私出国(境)护照或往来港澳通行证后12个月内未能实现出国(境)的,要将因私出国(境)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交由组干部或保密办保管。因私事再次申请出国(境)或出国(境)日期重新确定后,按本通知精神重新办理,经党委批准后在组干部或保密办领取。
五、附则
离休干部及退休中干以上人员因私出国相关手续在组干部办理,群工处管理的退休人员因私出国相关事宜由群工处办理。
附件:
1、《公司员工因私出国(境)审批表》
2、《公司员工因私出国(境)保密承诺书》
3、《公司员工因私出国(境)情况反馈表》
4、《公司员工因私出国(境)证件拥有及使用情况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