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考研政治之毛中特重点难点(三)专题
2012年考研政治之毛中特重点难点(三)
万学海文
2012年考研复习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复习考生们也越发紧张和重视。对于考研政治来说,各个科目里面有很多重难点内容需要广大的2012年的考生们注意。为了让大家更有针对性的复习,万学海文政治考研辅导专家们特别总结了这些科目的重难点,以供广大2012年的考生们参考复习。
马原重难点总结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建设专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第三,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5.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特别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要坚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着眼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特别要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教育是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对全体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现在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业,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必须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要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创业不仅使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营造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运用好财税、金融政策,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创业主体,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扩大就业容量。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规范企业行为,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要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特别要解决好非法用工、超时加班,劳动条件差等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四要取缔非法收入。五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化,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使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要继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在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第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其加快发展。
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商业保险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也应支持其加快发展。
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应当把解决住房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制度,要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一,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第二,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第四,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社会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把它们的作用利用好、保护好、发挥好,有利于降低政府社会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认同感。要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维护安全生产秩序,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髙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党的建设专题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决定的,也是现实的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
(2)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明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和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实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领导方法。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巿场经济的发展,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
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项伟大工程。
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在一起的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1.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十分重要又十分急迫。
第一,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全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一,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第二,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第四,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第五,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二篇: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毛中特
龙耒为你服务!
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毛中特之二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难点总结之经济体制创新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第二,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这一框架包括五个部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①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②自然垄断的行业;③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④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3.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集中起大量资本,弥补个别资本积累和积聚的不足,缓解个别资本积累的有限性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巨额资本之
间的矛盾。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给非公有制经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二,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既要划清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又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
(三)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及确立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由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最终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正确认识收入差距问题
(1)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收入分配矛盾过于突出,影响社会公平,会挫伤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
(2)造成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后三个方面不仅是产生收入差距的经济条件,而且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3)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①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要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使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较多地增加。
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更多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要正确运用税收手段,使过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通过税收等形式由国家集中用于再分配。
四要取缔非法收入。要严格执法,对偷税漏税、侵吞公有财产、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收入依法取缔。
五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垄断。规范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合理分配利润。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致富。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1)部分先富的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提出的这一大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他在提出这个大政策时强调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2)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
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就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着重强调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应该逐歩把“共富”作为重点。这既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保证了我们的发展结果始终不偏离社会主义的原则。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三篇:2012年考研政治之毛中特重点难点(四)
2012年考研政治之毛中特重点难点
(四)万学海文
2012年考研复习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复习考生们也越发紧张和重视。对于考研政治来说,各个科目里面有很多重难点内容需要广大的2012年的考生们注意。为了让大家更有针对性的复习,万学海文政治考研辅导专家们特别总结了这些科目的重难点,以供广大2012年的考生们参考复习。
马原重难点总结之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对待资产阶级的有关政策专题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首先,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第二,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
3.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
(1)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2)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
(3)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4)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5)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当党能够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前进;反之,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后退。
4.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5.建立统一战线的历史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实质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发展服务。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中国共产党对待资产阶级的有关政策专题 1.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所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它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即对其革命性的一面,采取联合的政策,对其动摇妥协的一面,进行必要的斗争。中国革命是在间资产阶级长期的复杂关联中走过来的,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当党能够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前进;反之,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后退。
2.没收官僚资本
(1)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这种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具体政策是对官僚资本主义的企业进行没收,将其转换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
(2)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第一,反帝反封建、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第二,解决大资产阶级与官僚资本问题,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3.保护民族工商业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1)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2)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这种保护不是无条件的。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和平赎买的含义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2)和平赎买的必要性
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③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和平赎买的可能性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夺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4)和平赎买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5)和平赎买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 “四马分肥”。资方红利大体占1/4,资本主义的剥削受到限制,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使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因素。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已经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国家委派人员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每年拨付给原工商业者5%的定息。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6)和平赎买的基本经验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四篇:2018年考研政治:毛中特之文化建设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年考研政治:毛中特之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最近五年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五大建设中,只有文化建设没有出过分析题,请同学们予以重视。凯程教育王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特总结了如下的重要知识点,以供大家复习使用。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必须发辉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必须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
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凝聚社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五篇: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革命、建设、改革。
毛泽东思想解决革命和建设的任务,中特理论解决建设和改革的任务。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和“中特”;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承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的是中国国情
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飞跃,中特理论是第二次飞跃。新的革命
方法:群众路线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解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实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第二次飞跃;思想基础;根本指针。
9.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毛泽东思想与中特理论相同点: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
1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
(3)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核心。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2章)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晋绥干部会议上,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其中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革命动力:工、农、小、民。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农民——主力军,贫农——最可靠。农民问题基本问题--土地问题。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两面性根源于软弱性。
革命领导:根本的标志:领导权问题。关键词:根本保证。领导权两个条件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前途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文献: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论》;②《论联合政府》)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4.毛泽东提到的“四个既然”,: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对象;有资产阶级参加;不是一般的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保护私有财产
5.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①时代背景不同(十月革命前或后);②领导力量不同(旧--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无产阶级领导);③指导思想不同(新--马克思主义);④革命前途不同(旧--资本主义道路;新--社会主义道路);⑤但是,新旧民主革命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无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根本区别
7.错误观点:①二次革命论(以陈独秀为代表,应当先让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等胜利后无产阶级再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②一次革命论(左倾的),也叫“毕其功于一役。一次的是混淆,二次的是割裂。
8.政治纲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怎么联合专政,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注意会选)。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个保护。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具有双重性质。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四篇文献;必然性。(客观原因:①中国是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发展极端不平衡;②革命的群众基础好;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主观原因:④相当力量的红军的存在;⑤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10.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和意义:(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革命根据地——战略阵地。)
11.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出题较多);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小: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又叫劳动者联盟)——是主体;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非劳动者的联盟)。第一个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联盟的基础
核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总路线、道路、三大法宝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3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性的社会形态。经济:五种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半社会性质的合作社;个体;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半社会性质的合作社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过渡的,五种经济成分,即3+2)。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化三改(总路线:一化三改总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
对农业、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①走互助合作道路;②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②三个阶段(三步走)——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原因——选择题);形式——国家资本主义(①初级形式的,即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②高级形式的——公私合营。利润分配:四马分肥。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方法。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1956年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4章)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论十大关系》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解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共八大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农轻重为序”。重工业与轻工业并举;中央和地方并举;沿海和内地并举;大小型企业并举。)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人们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需求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现实。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采取专政的方法。人民内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采取的是民主的方法。
5.①精神原则——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②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统筹兼顾,适当安排;③人民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民主集中制原则;④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⑤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⑥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5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共十三大。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是列宁。考点:100页最后一段。十一届六中全会(选择题)...初级的阶段。101页:十五大:基本纲领。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选择题),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不一样。一是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主体。二是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十五大:九条基本特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两个主要矛盾。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人民:整体性层次性;需要:动态性。我国在一定范围内有阶级斗争,但并不是主要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关键词:兴国之要;强国之路;根本立足点;奋斗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途径。
关键词:本质要求;政治保证;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1992年南方谈话。(107页第三段,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解放、发展生产力: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公有制基础上的共同富裕。科学内涵:可以选择性的复习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6章)
1.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牛鼻子:创新)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110页,记住协调的新特点。选择题考点:协调发展的特点;怎么协调发展(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引进来、走出去)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 两个一百年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知道四个全面的内涵;2014年12月江苏调研提出;内在逻辑关系:一个战略目标(关键一步:小康社会)、三个战略举措(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要求十八大提出、两个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期间的目标。经济新常态:中高速增长。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提了6个原则。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13页,中国梦:核心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12页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6.路径: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途径)、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核心: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住是中高速增长);中国梦(三个内容、三个路径)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7章)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14页,关键抉择、重要法宝。115页,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15页第三段,改革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不是革命,属于比喻,说明改革的力度之强。区分改革和革命:关键看制度还是体制的改变。115页,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一场伟大革命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
4.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鲜明指向
6.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解放思想:前提、总开关。解放生产力、社会活力:必然结果和重要基础。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根本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坚持。
7.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记住三个必须。六个关系中重点处理好四个: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2.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3.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选择题重点考点)。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关键(发展也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8.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1.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2.重要结合点:改善人民生活)9.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互利共赢,外交政策是开放共赢。118页,互利共赢:正当利益。119页,了解怎么实施互利共赢战略)命运共同体意识“一带一路”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8章)
1.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要使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全部作用,不否定政府的作
(倒数第二段第四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四大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
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国家宏观调控。
4.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国营、集体、混合国集。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外商独资、混合非公。基本依据(第二句话,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5.为什么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为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6.为什么要坚持非公有制经济:①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②非公有制经济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7.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①巩固公有制经济;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键词:控制力(特指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创造力(特指非公有制经济)。
(1)我国对所有制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营、集体、混合国集。(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重质,而不是数量上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起主导作用,表现在控制力上;③可考性不大;④体制。
8.为什么毫不动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进税收
9.如何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注意:地位不平等,因为公有制是主体地位)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选择题)。我们要建立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合资)。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的方式: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11.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者公有控股企业(混合所有制),按劳分配就仍然是它的主要分配方式。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①物质的,②人的劳动)。知识产权的收入也属于劳动收入。
12.按生产要素分配: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制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13.把握经济新常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三是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四是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八个更加注重。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14.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1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的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6.政府的职责和作用(选择题):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17.把握经济新常态(推进城镇化省略号重要途径,是推动……有力支撑,是……重要抓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8.“三农”问题:三条底线——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
三农:①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②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
19.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
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0.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国家性质)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政权组织形式。
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
2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2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2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
26.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7.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8.依法治国的内涵(最好背下来):有可能考材料分析题。关键词:最本质的特征,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党纪严于法律。制是静态的(制度),治是动态的(如何运行,如何治理)
2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3)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4)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3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生态文明的理念:三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节约资源放在首位。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核心:一中二中(选举)不用看,三中全会(最为重要):施政方针执政理念。四中五中:四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中:五年规划;六中:党建问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自信(要背)关键词:指导;坚持;主题;根本任务;出发点落脚点;改革创新为动力;三个面向。五个必须(要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红色文化可能联系长征,需要了解。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这一知识点主要看书上黑体字。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9章)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2.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统一
3.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
4.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0章)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1章)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前提条件;根本目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联盟:大陆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大陆范围外的(爱国,拥护祖国统一)
5.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平等(政治前提和基础;基石)、民族团结(根本保证和核心内容)、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政教分离,信仰自由。独立自主自办
6.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2章)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4.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5.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6.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思想建设是基础;制度建党是有力保障);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核心:血肉联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