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
3、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要求。•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三、新生儿病房(室)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1、病房(室)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2、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 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
第二篇: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 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 清洗和消毒。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 的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未消毒处理。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5.6m2,每名婴 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 m2。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 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 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停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 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严格管理。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
2格洗手、消毒,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床间距不少于90cm,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
德化县中医院护理部
第三篇: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
1、产房和手术室相邻近,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半限制区(设生理待产和隔离待产、办公室、治疗室)、非限制区(污染区有污物间、卫生间),区域标志明确,设有实际屏障。另设更衣室、产妇接收车辆转换处等。人流、物流各行其道,避免交叉。
3、分娩室表面光滑,无裂隙,无暴露管道等。室内设备应简洁,以满足分娩需要为准。
4、分娩室使用面积应不少于22平方米。
5、产房应有温湿度计(温度保持在24-26°C,湿度50%~60%),注意通风及空气净化,可配备空气净化装置,环境空气应达到要求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6、刷手间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根据要求配制刷手液及消毒液,手刷一用一灭菌,按外科刷手法刷手及外科手消毒。
7、器械清洗室要有洗涤池和各种器械、初步清洗消毒处理设备。
8、凡是进入产房人员必须先洗手,更衣。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离开在产房工作。
9、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和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10、传染病人的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医疗废物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修订日期2012.7.20
母婴同室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
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空气消毒。
三、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
四、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五、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前、接触婴儿前后均需严格洗手。
六、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浴巾等应一婴一用。
七、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八、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九、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十、空气中细菌菌落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物体表面及手≤10cfu/cm2,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修订日期2012.7.20
第四篇: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流程管理
1、应设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沐浴间、配奶间、奶具清洗问(区)、治疗室及处置室等。各室分开设置,洁污分开,各类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2、新生儿病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肤化脓性疾等暂停与新生儿接触。严格限制进入新生儿病房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须更换清洁、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诊疗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禁止未穿工作服随意进入新生儿病室。
2、探视人员管理:新生儿室不设陪护、谢绝探视。确因病情特殊需要家属进入探视者应严格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换专用鞋并洗手后方可进入。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者谢绝探视。
三、环境管理
1、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儿22-26℃,早产儿24-28℃),湿度保持在55%-65%。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定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检查消毒器的运行状况,定期对消毒器进 1
行清洁、维护并记录。
3、桌面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洁水擦拭干净。
4、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保持清洁无尘。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所有墙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扫1次,保持清洁无尘。
5、新生儿室应尽可能减少物品摆放,物品的摆放按照无菌、清洁、污染有序分开。
四、手卫生管理
1、新生儿病房入口处、病室、治疗室、配奶间、沐浴间、处置室等应配置专用的洗手设施或快速手消毒剂。
2、凡进入新生儿病房及进行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五、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管理
1、凡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
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更换,污染后随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终末消毒。
六、各项诊疗护理操作管理
1、医务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2、每日医生查房应先查新生儿室患儿再查普通患儿。
3、每日各项操作应先由早产婴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诊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4、传染性疾病新生儿应尽快转分院治疗院,特殊感染的新生儿应收住隔离室,与正常新生儿隔离,病室或床边应悬挂隔离标识,物品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七、配奶与沐浴管理
1、配奶间、奶具清洗间分开设置,保持环境清洁;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压灭菌;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定期清洁。
2、应保持沐浴间清洁。沐浴水温控制在38-41℃,防止烫伤。
3、沐浴用品,如沐浴液、洗发液和爽身粉等,取用时应采用非接触式。
4、新生儿使用的眼药水、药膏均一婴一用。
5、与早产儿和体重<1000g的新生儿和须保护性隔离的新生儿皮肤接触的毛衫、被套等布类应清洗、灭菌后方可使用,普通新生儿被服类高温清洗。
八、医院感染的监测
按要求对新生室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暴发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第五篇: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感染管理
一、产房基本要求
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儿室相邻,相对独立。
每日接生前必须湿式清扫,全部物体表面,如门、窗、桌、椅、产床、新生儿抢救台、无影灯、新生儿磅称,遇污染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擦拭。
空气保洁,注意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二次或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消毒。每月做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表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毎季度做一次消毒剂的微生物学监测。
二、产房布局要求
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标志明确。•限制区: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 •半限制区: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
•非限制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待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三、产房基本设置要求
分娩室最多设两张产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
室内配备动态空气消毒装置;
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和消毒;
四、刷手间要求
•水龙头采用非接触开关(脚踏式、肘式、感应式)•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 •操作前按照外科手消毒方法进行;
•刷手间要与分娩室相隔,不要穿越太长走廊。
五、做好标准预防与消毒隔离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用使用物品单独固定,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 接产完房间严格终末消毒。
• 产房每周有卫生日,要求达到环境整洁,无污染源,无卫生死角,空气新鲜。
六、医疗废物处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疗垃圾管理要求
对患有或疑是传染病产妇的胎盘按医疗废弃物处置
七、温馨提示
•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分娩室。
•工作人员进入分娩室要求衣帽整洁,穿专用的工作服及专用鞋,外出需更换。专用鞋每周刷洗消毒两次,刷洗后用含有效氯300-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若专用鞋被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产妇使用的拖鞋每人用后要刷洗消毒。
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妇产科
李春丽
在医院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各种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增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医院感染爆发事件频频发生,已成为影响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也使医院感染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将产房的医院感染简述如下:
一、建立二级监控体系
在医院感染科的领导下,建立职责明确的二级护理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护士;二级管理:医院感染科的负责人,护理部主任,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二、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制度,参观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三、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1、产房的环境
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相对独立。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标志明确。
限制区: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各类浸泡桶区; 半限制区: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
非限制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待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做到区域物品放置有序,洁污分开,强化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
3)分娩室最多设两张产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室内配备动态空气消毒装置,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与消毒。
4)刷手间要求:水龙头采用非接触开关(脚踏式、肘式、感应式),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操作前按照外科手消毒方法进行;刷手间要与分娩室相隔,不要穿越太长走廊。
2、产房的清洁
每日湿式清扫地面,定时通风换气,地面遇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立即清扫,并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拖地。全部物体表面,如:门、窗、桌、椅产床,新生儿抢救台,无影灯,新生儿磅称,遇污染立即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擦拭,且必须用产房专用抹布,拖把,有明显标记,每次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3、产房所用器械的消毒灭菌
对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塑料制品使用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产房空气消毒 1)紫外线灯管消毒法:每天定时照射消毒2次,每次1小时,每次治疗活动结束后照射1小时。并注意紫外线消毒的湿度40%-60%,温度20以上,紫外线灯管每两周用乙醇纱布或棉球檫拭1次,定期测定紫外线照射的强度并记录使用累计时间。
2)循环风动态空气消毒装置:每日两次,每次1小时,治疗活动后消毒1小时。
5、产房护理人员手的消毒
产房护理人员经常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易被大量细菌污染,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产房护理人员在进入或离开产房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护理特殊感染产妇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均应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在洗手后进行手的消毒,必要时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
6、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违规,每个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
1)严格无菌观念,保持慎独精神 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产房专用衣裤、戴口罩、帽子、换鞋,必须严格无菌观念,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如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2)无菌物品的管理
无菌物品放置在无菌柜里,并有明显标志无菌包外需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灭菌日期有序放置,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容器(浸泡碘酊、酒精、碘伏)每周消毒、更换2次,并有开启时间。
3)无菌技术基本操作必须规范
如无菌持物钳的应用、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取无菌溶液法等。
4)做好标准预防与消毒隔离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室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常用的隔离技术有:戴口罩帽子;手的消毒;穿脱隔离衣和无菌手术衣;戴手套等。
5)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产房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房空气消毒效果监测;(2)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3)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4)医疗物品消毒效果监测;(5)红外线消毒效果监测;(6)消毒液的监测。
6)产房污物的处理
(1)将医用垃圾装入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采用焚烧处理。使用的污物袋坚韧耐用,不漏水。(2)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进行初步消毒后送供应室集中毁形处理。
四、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明确产房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对产科所有护理人员加强医院感染学的教育,每月组织1次医院感染知识学习,提高其理论技术水平,增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做好产房的感染管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脓疱病等医院感染的发生,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和负担。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跟护理工作密切相关,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所以,产房作为医院Ⅱ类环境,产科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是感染管理者,都应该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中,要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