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四风”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治理
谢撼澜:解决“四风”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治理 2014年03月25日15:32 来源:重庆日报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有:弄虚作假,不求实效,只图上级肯定和领导满意;好大喜功,欺上瞒下,围绕领导喜好和个人升迁行事;脱离实际,照搬照套,把上级的指示当教条等。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有:为经营个人政治前途,不讲科学发展,搞“政绩工程”,虚报浮夸;行使权力不讲规则,独断专行滥用权力;用权谋利为己而不为民,搞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权力寻租;做官当老爷,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等。享乐主义是一种心态,主要表现有:在精神状态上,萎靡不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不愿意到艰苦地方工作,不愿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在生活方式上,吃喝玩乐,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奢靡之风是享乐主义心态外化的实际行动,主要表现有:会议需要住宿豪华酒店,吃喝珍馐佳酿;出行讲究配备豪华座驾,警车开道;办公追求超标准修建和装修楼堂馆所等等。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办活动”,而在于转作风,就是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四风”问题暴露了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在文化素质、思维方式、道德水平、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缺陷,也凸显了干部管理制度、考核体系、领导体制、决策机制、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弊端。解决“四风”问题当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治本之策必须从源头上治理。
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四风”问题,根本的是要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党历来是以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根本。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思想建设的途径是“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执政党的任务,具体到基础党组织就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
只有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思维方式、道德水平、党性修养,才能有求真务实的哲学素养,有创新求变思维方式,有不谋私利、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有人民利益、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党性修养。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使党员干部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抛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使党员干部进一步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既增强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的紧迫感,又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从而抛弃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所以,要使学习成为各级党组织的鲜明特征,成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为解决“四风”问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要加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决策是各级领导者的主要职责。领导决策中私利驱动、权力滥用、感情非理性、方法不科学等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不但严重地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也败坏了党的作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解决“四风”问题的重要手段。
加强决策民主化,要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热线,领导接待日等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听证制度、民意测验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吸引多方参与决策。在群众参与决策方面,重大决策应当通过听证会、咨询会、协商座谈,重大事项经过社会公示和公开听证,重大项目公开招投标,实行村务、厂务、政务、财务、党务公开。这将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结合起来,防止权力滥用,遏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加强决策科学化,要求在决策中要注重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弄清情况,为决策提供具体可靠的科学依据。要求在决策中要善纳专家咨询意见。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专家的专业特长,对有关数据资料和复杂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综合。
为了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水平,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决策理论。要充分扩大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学分析方法对具体决策对象的大量复杂信息进行综合性定量分析。建立必要的信息收集处理平台(如数据库)、创新工作机制(如顾问团、务虚会等),使领导决策透明化、现代化。善于借用“外脑”决策,校正规避决策者的思维定势、认识局限性和感情倾向性。
要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四风”问题病症难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权力的监督不力。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尤其能克服权力寻租的官僚主义作风和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
加强监督机制和制度建设。主要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改革行政监督制度,建立群众评价监督制度,巡视工作制度化。
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
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的监督。第一,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第二,加强对领导决策工作的监督。第三,加强对领导干部使用大额度资金的监督。一是建立健全大额度资金审批制度。二是建立大额度资金使用制度。大额度资金使用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存储,防止大额度资金挪用、侵占。三是建立大额度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定期审计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纪检监察部门要联合执法监察、计划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机关、人民群众和大众传媒的监督作用。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效结合起来,把党的各级干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要继续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是一种用人导向,也是一种作风导向。
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当干部的权力更多地由人民群众来决定时,就有利于遏制对群众不负责任、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德才兼备、政绩突出和群众公认是正确用人导向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原则和依据。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推进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党组织讨论决定干部问题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完善有关程序和议事规则。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热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干部受到冷落和惩戒。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重视对干部的德和科学发展实绩的考察。重视分类考核,要建立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还要有周密完善的方法,既要听取上级领导的意见,又要听取一般干部群众的意见;既要听取机关内部的意见,又要听取服务对象和相关单位的意见。要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培养教育、与干部的提拔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使干部的工作成绩得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进一步营造阻击“四风”的良好氛围。
要严肃执行各项纪律
党的十八大提出组织纪律的要求:“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各个单位组织要有严格遵守的工作纪律。“四风”问题与工作纪律松弛有关。单位应该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去向留言制度、休假制度、会议制 度、办事制度、物资采购与管理制度等等,重在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工作的规范性,避免孳生推诿扯皮、慵懒散漫和损公肥私等不正之风。
各个单位组织要有严格遵守的财经纪律。财经纪律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现金管理、信贷等方面的纪律;二是工资、福利、劳动保护制度方面的纪律;三是财政收入以及财政支出方面的纪律。必须从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入手,强化资金管理,对于以货币收入为主的利益流向严防死守,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违反财经纪律获取丝毫利益。要充分发挥会计、审计、统计在克服“四风”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监督职能,把财经纪律做成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高压线”,谁碰都要付出代价。
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维护党的统一纪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各级党组织以优良作风增强整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制度环境是决定党的作风的外在因素。制度环境包含领导体制、权力运行机制、具体的制度和条例。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使党的作风建设走向制度化轨道,可以制约不良行为的蔓延。
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不断提高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宣讲政策释疑解惑,尽心尽力排忧解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坚持集体领导,落实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搞好党代会代表提案制试点和推行,不断提高全党和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和完善各项公开办事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的监督,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制度意识,带头学习制度,带头执行制度,使遵守制度成为一种习惯。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最终把教育实践活动中好思路好举措总结提升,构建为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第二篇:加强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
端 正 思 路
加强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
关键词:选拨 教育 制度 监督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代表大会上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煤炭企业是我们国家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是关系到煤炭企业兴旺发达的大事。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关于防止腐败的要求,抓好预防治理腐败工作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一、加强煤炭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拨,从源头上扼制腐败把好关
从源头上加强机制建设首先要把好煤炭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拨关,煤炭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拨是关系到国企能否在国家的正确轨道运行的关键。煤炭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拨要制度化、规范化,在领导干部的选拨上,上级机关要以对党对国家和人民对企业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用人标准,把那些政治上可靠、工作能力强、技术上过硬、人品好、员工拥护,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绝对不能搞拉帮结派、任人为亲而选拔那些动机不纯,思想品质差、私心重、只会弄虚作假、吹牛拍马、毫无建树的人进入企业领导岗位。干部的选拨要实行公示制度,选拨过程中要公开、公平、公正,在客观的条件下实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任用的选拨方法,使企业领导的选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对煤炭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教育,巩固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干部不廉的根本原因是“脑子”里的问题。因而要从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入手,防患于未然,持之以恒、切实深入地开展思想教育,帮助企业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要强化理论学习。煤炭企业领导干部要真正静下心来,深入学习一些政治理论,领会其精神实质,用来武装头脑。如果流于形式、走过场,于组织、于事业、于自己都十分有害。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在思想上筑起第一道防线。其次要坚持党性原则。党组织要坚持用党员标准和《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准则》要求领导干部;而领导干部自身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摒弃流俗,过好名利、权力、金钱、人情、色情“五关”。要坚决反对权钱交易、以权谋私,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再次要开展教育活 动。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学党章以及“为谁服务”、“为谁奉献、比务实、比廉洁”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艰苦创业、廉洁为民。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廉洁从政教育的新途径。要坚持示范教育,突出警示教育,强化岗位教育,搞好跟踪教育,拓展社会教育。要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廉洁从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即注重贴近个体;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互动启发;注重综合配套;注重刚性落实,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拓展新思路、破解新课题,推动廉政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三、加强煤炭企业惩防体系的制度建设,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构建煤炭企业惩防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客观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
一是制度建设不够系统科学,缺乏操作性。二是制度建设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有效性。三是制度建设重制度轻落实,缺乏执行力。
因此,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构建国有企业惩防体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中加强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执行力,充分发挥制度防治腐败的保证作用。
首先,要适应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完善国资监管 制度,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和薪酬分配及煤炭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制度、财务监督制度和监事会制度、重大投资决策失误和重大财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要适应煤炭企业改革需要,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权利制衡。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董事制度,推进董事会的规范运作,形成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管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机制,要按照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把企业改革的成果以及惩防腐败的经验体现在制度建设中,提高防治腐败的能力,要加强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防止损害国家、企业和职工群众权益等问题的发生。
其次,结合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努力提高制度的有效性。一是通过强化管理,完善权力运行的制度安排,建立有效的制衡约束机制。二是按照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要求,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三是把反腐倡廉的要求寓于煤炭企业管理和制度建设中,完善反腐倡廉的各项个体规则。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制和民主生活会、厂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和惩处制度。要与企业改制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化和法制化。
再次,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煤炭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每年年初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要求副处以 上领导干部根据分管范围制定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计划,基层各支部、机关科室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计划。坚持“一岗双责”,全面推进目标管理。
四、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监管机制,从根本上扼制腐败。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所以要坚持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企业廉政建设的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要充分运用和整合各种执法监督资源,督促各项制度的实施。
发挥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是搞好煤炭企业源头上防腐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但是现在民主监督还存在着机制问题,我们现在企业机制沿袭了国外的管理机制,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有的只是加了一些修改,而在整体上没有多大变化。企业员工到底是企业的主人还是企业的打工者不好界定,我们国家立法中承认国有企业的员工是企业主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员工对企业领导者行使监督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些企业的领导选定实际上还是上级委派制,甲企业领导工作不行只要与上级关系好就可以调往乙企业去当领导,这就给国有企业的监督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现在有的国企领导人并不认为自己只是国企的一员,而是以老板自居,不是站在国家和员工的立场上遵循市场规律经营管理,而是以个人意志为主导去领导一个企业,这样就会滋生出很多腐败现象。这种现象不彻底解决,在煤炭行业 这样的国有企业中实行民主监督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从发挥职工群众民主监督作用机制的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是我国扼制企业腐败的关键。具体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职工代表议事制,职工代表议事就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在企业重大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听取职工代表对企业重大决策的意见和建议,职工代表大会应成为煤炭企业决策的权力机构。二是建立煤炭企业职工大会评议制,对于煤炭企业领导工作的好坏,不光是上级考察就算完事,要用职工大会这一形式来对一个企业领导进行全面的评议,职工大会要从企业领导思想品德、经营效果、工作能力、以及人品等诸多方面去进行评议,当然这种评议应该是实事求是的,而不是摆摆样子,走走过场,搞搞形式,敷衍了事。对于那些不称职的领导要切实实行罢免,而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说说而已。三是建立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对企业领导干部的财务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是职工代表实行民主监督制度的重要一环。企业领导的腐败主要是在经济上表现出来的。严格的财务监督和审计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企业虽然有财务监督制度,也搞了财务审计,但是有些审计只是走过场,职工代表只是知道一些很少的部分,一些腐败行为被保守企业秘密这一词语所遮盖,而失去了监督的时机。因此,只有真正地让职工代表行使监督权力,腐败行为才能没有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抓好专项治理和效能监察工作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通过纠风治理,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止和整改。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出发,把促进经济发展和关心职工生活有机相结合起来,从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扎扎实实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效能监察是纪检部门实现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效能监察力求在“深化、拓展、创新”上下功夫,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作为切入点,切实发挥效能监察的“提效促廉”作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对效能监察项目实行跟踪式管理,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敢于、善于运用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处理权,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第三篇:税务机关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税务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一直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阵地。多年来,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机制改革,税务机关已逐步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腐败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遏止,使税务机关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税收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就整个税务系统来讲,如何从源头上根除腐败现象依然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腐败产生主要环节
导致税务机关易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环节往往发生在“权”与“利”的结合部位,也就是权力相对集中或与纳税人关系较为密切的关口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行政审批关。如减、免、缓、欠税款审批,涉税行政处罚事项审批,经费的审批,办公用品的审批等等。在这些审批事项中,如果缺乏科学严密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就容易导致把关不严,该审批的不审批,不该审批的乱审批。
二是税款核定关。税额的高低,关系着纳税人的直接利益,一些人为了少纳税,总是想方设法腐蚀税收一线管理人员。如果定额核定工作程序不严密,监督制约措施跟不上,很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使定税行为使去公平、公正性。
三是发票管理关。发票不仅是收、付款凭证,还具有特殊的功能,如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纳税人据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合法凭证,这种特殊功能使得围绕发票发售、使用、管理等环节的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始终不断。
四是税务稽查关。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处于征纳双方矛盾的焦点,权力相对集中,从选案到实施检查,从审理定性到做出处罚决定,都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与纳税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偷税逃税,或为了减轻、逃避法律的制裁,往往采取请客送礼、行贿等手段寻找突破口和保护伞。
除了上述重点部位和环节外,税收征管的过程,就是与纳税人和物质利益打交道的过程,就是权力与利益的碰撞的过程,就是腐蚀与反腐蚀交锋的过程。如不能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做到严守纪律、廉洁自律,不能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任何部位和环节都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二、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根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税务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抵触心理,自我放松要求,自我降低标准,给各种不廉洁行为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从近年来开展的警示教育案例中可以清楚看出,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变开始的。
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党风廉政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纸上写的多,嘴上说的多,墙上挂的多,认真落实少。有些同志对制度规定熟视无睹、漠然处之,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三是征管机制约束不到位。税收征管软件的“机械”和“刻板”在促进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党风廉政建设筑起了一道新的防线。但从现实情况看,人为的因素在税收管理中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如税额核定,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都赋予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利,而在这些方面监督制约的机制不够健全,约束相对无力。
四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失去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对税务干部的监督管理,还存在着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特别是没有把干部的“八小时之外”纳入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给个别私欲膨胀的干部留下了空档和可乘之机,导致了“吃、拿、卡、要、报”等为税不廉行为和收“人情税”、罚“人情款”等现象。
五是惩处力度不到位。目前对于腐败问题普遍存在一种不正常心理,认为一些小节问题算不上腐败,见怪不惊,不值一提;发现问题想方设法遮掩,“家丑不可外扬”,内部做无关痛痒的消化处理,一旦发生“质变”,追悔已晚!
三、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筑牢防腐思想根基。要正确认识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为重点,以从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特别是通过开展树立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增强版权所有:文秘知音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要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免疫力。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认真执行,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治队,从思想源头上筑起防腐败、反腐败的牢固防线。
(二)纳入日常系统管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要建立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做到有计划、有任务、有步骤、有检查、有落实,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抓出实效。
(三)实现 “制度管人”。一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关于税款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处罚以及人事、财务、物资等具体管理办法,结合税收征管改革、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位和环节,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构建全方位的执法监督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体系,减少腐败现象发生的条件。二是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把税收政策、执法程序、执法责任、违法违章处理等情况公之于众,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把税收执法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计算机管理,网上运行,使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运作更加规范公开,实现由“人管人”到“机器管人”的转化。
(四)强化监督制约。税务人员代表国家行使执法职责,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与形形色色的纳税人打交道,如果不动提高自身廉政修养,自觉接受监督,就会陷入迷途,甚至自毁前程,身败名裂。目前,重点从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两个方面完善规章,为实施有效的监督提供制度保证。一是监督关口前移。要加大对干部的监督力度,主动监督,提前监督,解决监督滞后、乏力的问题。二是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健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合理分解和配置权力。三是延展监督领域。除了对干部工作时间内搞好监督外,还要将监督的重点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四是形成监督合力。要把易出问题的环节作为监督重点,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合力,将监督制约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更加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
第四篇:税务机关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税务机关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税务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一直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阵地。多年来,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机制改革,税务机关已逐步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腐败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遏止,使税务机关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税收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就整个税务系统来讲,如何从源头上根除腐败现象依然当前工作的一
个重要课题。
一、腐败产生主要环节导致税务机关易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环节往往发生在“权”与“利”的结合部位,也就是权力相对集中或与纳税人关系较为密切的关口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行政审批关。如减、免、缓、欠税款审批,涉税行政处罚事项审批,经费的审批,办公用品的审批等等。在这些审批事项中,如果缺乏科学严密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就容易导致把关不严,该审批的不审批,不该审批的乱审批。二是税款核定关。税额的高低,关系着纳税人的直接利益,一些人为了少纳税,总是想方设法腐蚀税收一线管理人员。如果定额核定工作程序不严密,监督制约措施跟不上,很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使定税行为使去公平、公正性。三是发票管理关。发票不仅是收、付款凭证,还具有特殊的功能,如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纳税人据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合法凭证,这种特殊功能使得围绕发票发售、使用、管理等环节的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始终不断。四是税务稽查关。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处于征纳双方矛盾的焦点,权力相对集中,从选案到实施检查,从审理定性到做出处罚决定,都与纳税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偷税逃税,或为了减轻、逃避法律的制裁,往往采取请客送礼、行贿等手段寻找突破口和保护伞。除了上述重点部位和环节外,税收征管的过程,就是与纳税人和物质利益打交道的过程,就是权力与利益的碰撞的过程,就是腐蚀与反腐蚀交锋的过程。如不能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做到严守纪律、廉洁自律,不能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任何部位和环节都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二、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根源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税务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抵触心理,自我放松要求,自我降低标准,给各种不廉洁行为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从近年来开展的警示教育案例中可以清楚看出,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变开始的。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党风廉政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纸上写的多,嘴上说的多,墙上挂的多,认真落实少。有些同志对制度规定熟视无睹、漠然处之,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三是征管机制约束不到位。税收征管软件的“机械”和“刻板”在促进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党风廉政建设筑起了一道新的防线。但从现实情况看,人为的因素在税收管理中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如税额核定,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都赋予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利,而在这些方面监督制约的机制不够健全,约束相对无力。四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失去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对税务干部的监督管理,还存在着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特别是没有把干部的“八小时之外”纳入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给个别私欲膨胀的干部留下了空档和可乘之机,导致了“吃、拿、卡、要、报”等为税不廉行为和收“人情税”、罚“人情款”等现象。五是惩处力度不到位。目前对于腐败问题普遍存在一种不正常心理,认为一些小节问题算不上腐败,见怪不惊,不值一提;发现问题想方设法遮掩,“家丑不可外扬”,内部做无关痛痒的消化处理,一旦发生“质变”,追悔已晚!
三、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筑牢防腐思想根基。要正确认识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为重点,以从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特别是通过开展树立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要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免疫力。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认真执行,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治队,从思想源头上筑起防腐败、反腐败的牢固防线。
(二)纳入日常系统管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要建立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做到有计划、有任务、有步骤、有检查、有落实,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抓出实效。
(三)实现“制度管人”。一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关于税款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处罚以及人事、财务、物资等具体管理办法,结合税收征管改革、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位和环节,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构建全方
位的执法监督体系,减少腐败现象发生的条件。二是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把税收政策、执法程序、执法责任、违法违章处理等情况公之于众,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把税收执法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计算机管理,网上运行,使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运作更加规范公开,实现由“人管人”到“机器管人”的转化。
(四)强化监督制约。税务人员代
表国家行使执法职责,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与形形色色的纳税人打交道,如果不动提高自身廉政修养,自觉接受监督,就会陷入迷途,甚至自毁前程,身败名裂。目前,重点从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两个方面完善规章,为实施有效的监督提供制度保证。一是监督关口前移。要加大对干部的监督力度,主动监督,提前监督,解决监督滞后、乏力的问题。二是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健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合理分解和配置权力。三是延展监督领域。除了对干部工作时间内搞好监督外,还要将监督的重点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四是形成监督合力。要把易出问题的环节作为监督重点,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合力,将监督制约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更加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
第五篇:浅谈国有企业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重要任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三个方面着重作出努力。
一、强化党风廉政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事实证明:国有企业之所以出现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消极腐败现象,大量是因为学习、教育不够产生的。由于封建主义思想残余,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侵蚀,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扭曲,再加上少数国有企业的党组织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得力,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党员干部疏于教育、管理和监督,致使有些消极腐败不见得蔓延。要从根本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就必须充分认识反腐几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充分认识学习、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针对党员干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把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什么必须坚持、什么必须反对等要求,明白无误地灌输到党员干部的头脑中去,使党员干部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通过强化教育使党员干部做到时时刻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当好“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二、严把干部选任关口,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夯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
选贤任能,事关重大。首先,要严把组织考察关。要全面贯彻“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要搞五湖四海,反对“以人划线”和以“地域划线”;不仅提拔要考察,提拔后也要考察。考察要注重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包括道德品质的考察,不能只重才而轻德。选拔重用的干部必须是那些真正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群众拥护的干部,对那些政治信仰动摇、工作不负责任、不顾大局、不守纪律、不干实事的人;对那些不讲原则、回避矛盾、吹捧逢迎、见风使舵的人;对那些热衷于投机钻营、跑官要官、争权夺利、拉帮结伙,以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人,不仅不能提拔,还要严厉批评,问题严重的,要坚决查处,绳之以纪律。同时,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真正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扩大民主,强化竞争,多形式地选拔干部人才。其次,要建立健全谈话制度。企业党组织对新委任、聘任的干部在任前要进行党风廉政教育,提出明确的廉政勤政要求和严格的权力行为规范,对其任职的职权的范围、权力行使标准、权力运作程序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提示、交代清楚。第三,要建立健全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对选拔任用干部违反干部政策,不按规定程序行事造成失误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在干部任用上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受贿卖官的,一经发现就要抓住不放,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三、强化职工监督意识,完善民主监督体制,形成立体监督网络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滋生腐败。加强民主监督,使各种权力运作都处于职工的监督之下,是国有企业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一条有效途径。国(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有企业各级党组织要从爱国、爱厂的政治高度,从关心职工切身利益的经济角度,利用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切实加强对干部职工监督意识的教育,使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不受监督的权力导致腐败的观念;牢固树立主动监督别人和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形成监督者秉持公正、大胆履行职责和义务,被监督者正确对待、诚恳接受监督的局面。
在强化职工监督意识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对民主监督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一方面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善于从社会不稳定因素中发现和捕捉腐败问题的苗头,从中抓案件线索,抓工作切入点,抓问题突破口,通过处理问题理顺群众情绪,通过惩治腐败鼓舞群众信心;另一方面要发挥监督部门信访网络信息多、反映快的优势,加强对腐败现象规律性的研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果断、处理问题恰当,将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和影响企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要建立健全立体监督网络,搞好全方位监督。企业党委、行政、纪委以及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要对企业执行国家和上级政策、投资、盈利、资产保值等情况进行监督。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委要参与重大决策;要改变一些企业党委权力弱化的现状,实行主要领导分设,理顺党政组织之间的关系;要把企业法人的投资行为、分配行为、管理行为、消费行为等纳入法制轨道。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民主决策、财务和干部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要建立健全权力分解和定期轮换制度。上级党委、行政和纪检组织要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摸清监督工作的底数。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中纪委关于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