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水保局工作情况汇报
县水保局工作情况汇报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班子带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发扬“团结苦干、务实创新、奋发进取、乘势快上”的修水精神,紧紧围绕高标准实施水保工程项目,依法行政,保护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全方位服务“强工兴城、奋发赶超,决战工业500亿”目标开展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局主要职能和2011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及下阶段工作打算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工程治理
1、高标准完成了水利部下达的年度实施的上杭、渣津、马坳三条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即实行坡改梯150亩,营造经果林2400亩,水保林1650亩,实行封禁治理22350亩,保土耕作450亩,水平沟作带200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完成土石方48.5万m3。同期做好了2009年、2010年治理小流域的维护完善扫尾工作,我县实施三年的第三期农发水保项目(渣津项目区)至此已全面竣工,并在今年8月份通过水利部验收。
2、高标准完成了崩岗治理项目,即修建谷坊18座,挡土墙31350m,挖截排水沟20780m,沉沙池28只,修路1.2km,挖填土1080m3。
3、高标准完成了全国第一次水土保持专项普查工作,并通过水利部验收。
4、争取了第四期(2012年—2014年)国家农发水保项目,水利部已于今年5月份正式批准我县实施。
(二)预防监督,行政执法
1、执法力度加大,效果明显。能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坚持每月巡查不少于2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遏制。
2、实行水保方案编审制,坚持“三同时”。新开工项目建设要求编报审批水保方案,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去年至今年6月,已审批水保方案30个,审批率达100%。
3、对三都、四都二镇15个粘土砖厂进行了整顿,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4、大力配合全县石煤矿、石英矿整治,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5、依法为国家征收水保补偿费40万元。
6、大力搞好新水保法的宣传。承办了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一周年全市座谈会;到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进行水保法宣传、咨询5天,印发宣传资料5000份,书写长效性宣传标语100多幅。
7、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试点县”的各项建设工作,并通过水利部验收;在全省预防监督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
(三)中心工作
1、招商引资。2011年完成招商引资1.12亿元,其中新中英1亿元,紫竹风摆件0.12亿元。
2、投产项目推进,企业帮扶。为使投产项目达产达标,在建项目早投产,我局成立了以局长夏敦宝为组长,党组成员冷文榜为副组长的帮扶领导小组,并明确冷文榜、胡利民、黄平同志为长年跟踪服务队员,每周分别到企业工作2-3天。帮助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做了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协助民辉公司做好每月的主营业务收入的申报和增值税的申报缴纳;二是协助民辉公司招工80名,保证了生产用工;三是在本局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5万元,帮助民辉公司恢复因洪灾造成倒塌的围墙;四是帮助民辉公司收集信息、开拓市场;五是为紫竹风工艺品公司做了大量工作,无论是项目前期的立项、执照、环评、安评、土地、规划、报建等行政许可审批,还是以后的办公楼、厂房等建筑工程的施工、装修、竣工验收、厂区绿化、设备的安装、生产用木材指标、原料收购等,都是大力支持,长期派人跟踪服务,有的事就是完全代办,并支援资金12万元帮助绿化厂区,完善排水等工程设施。
3、挂乡包村工作。2011年度,为搞好帮扶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帮扶工作组,制订了帮扶计划。工作组长驻黄龙乡白桥村,按照“五送五帮”内容和活动要求,协助村组长和农户做好森林防火,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经济发展计划、科技法制宣传和扶贫济困等工作。五月至六月份上旬久旱无雨,严重影响春耕生产,局领导和工作组连续一星期吃住在村,协助组织群众抗旱保春耕,并解决1万元抗旱经费购买抽水设备。“6.10”洪灾给该村造成严重的灾害,局领导和工作组11日早上赶赴该村,协助组织抗洪救灾,开展生产自救,同时,局里还捐款1万元,组织全局干部捐款3500元,用于救灾发展生产,全年共投入帮扶资金3万多元。2012年我局帮扶的是白岭镇温泉村,我局通过调查走访,召开党员、村干部和组长会,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制定了三年帮扶方案,现工作组长驻该村,目前已投入资金1万2千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4、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
2011年我局帮扶建设点是溪口镇北岸村阻马坑,为了抓好该点的建设,我局采取的措施一是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夏敦宝局长多次带领工作组深入该点,走家串户,调查研究,召开户主会,宣传新农村建设政策和意义,大力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二是派工程技术人员做好规划设计和资金概算。三是成立以第一副局长龚曙光为队长的帮扶工作队,一名股长和一名能力强的技术干部为成员。四是在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3万元给予资金扶助。通过10个月的奋斗,该建设点已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并由溪口镇政府向县申报为建设精品点。今年我局帮扶点是白岭镇荣春村雷家德章自然村,我局对该项工作的力度、措施与去年一样,现已协助做好了建设规划、资金概算、筹集等工作,现工程建设已完成70%,可在10月底完工,目前我局已投入帮扶资金1万元。
5、积极主动参与县“四创”工作,全面完成了县下达的“四创”任务和包干区管理工作。
(四)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工、青、妇、群、团组织建设,做到了制度健全,活动经常,尤其是干部理论学习、作风整顿、效能建设、创业提升年活动,推进局务公开、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效果。已先后获得县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2011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单位,2000年以来,年年获得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获县帮扶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2011年获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二、下阶段工作打算
1、努力实施好2012年国家农发水保项目全丰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对汪坪、黄沙段小流域实行高标准综合治理。
2、积极做好争资争项目工作,通过跑部进厅大力争取水利部、省水利厅对我县的支持,使国家“老区水土流失项目”在我县实施。
3、加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力度,进一步搞好依法行政,重点加强矿山等开发建设项目的巡查、监管,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4、进一步加强项目服务力度,使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达产达标,以优异成绩争当修水“强工兴城、发展赶超”的排头兵。
5、大力搞好挂乡包村帮扶和高标准搞好新农村建设点。
6、坚决完成“四创”等县分配任务。
第二篇:水保局先进事迹材料
一、热爱水保工作,三十三年如一日。
热爱水土保持工作,是该同志最纯朴的思想观念,所以自1980年我市单独组建水保工作部门,同志从地质部门按专业归口调入我局起,三十三年如一日,从未放弃这个观念,其间也曾有人对他说,水保是个冷门,水保局是个不起眼小单位,工作辛苦,又是清水衙门,不是长久之计;其中也曾有两次很容易调动到舒适的大部门工作的机会,但他都没有动心。特别是列为后备干部没有提拔,事业单位转为公务员单位,技术职称没用,转为最低等次的科员,他仍然是一如既往地做好水土保持本职工作,从未有跳槽和松懈的念头,如今他已接近退休年龄,按其他部门的常规,应退居二线休息,但是局领导安排他负责我局繁重的监督执法和行政审批工作,他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任劳任怨继续工作。工作虽然平凡,但显现了他的不平凡作风。听了的同志都说,正是有了他这样的老水保,才推动我市水保事业的更快发展。
二、工作兢兢业业,技术精益求精。
扎扎实实工作是同志一贯的工作作风,早在艰苦的地质部门工作时,出身农家子弟的他就以吃苦耐劳、技术精湛获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连年评为先进。调我局工作后,苦干、实干的工作精神继续发扬,只要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论白天、半夜,随叫随到,从不迟到早退;无论多么繁重、紧急,他都想方设法完成;扑火救灾,水保基地整地施肥抗旱等苦、难、险、重工作,每次他都积极参加。为我市列入国家水保重点治理项目区项目规划设计工作,连续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曾两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目前,他年已花甲,但仍然和年轻同事一起经常爬山越岭搞规测设计,项目现场勘测,处理水保违法案事件,保持和发扬了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先锋模范作用。正是在他这种忘我工作精神的带动下,全局干部职工努力工作,使我市水保各项工作多年来名列乃至全省前列。
水保业务技术方面,他也是精益求精,他学的不是水保专业,是与水保有关联的地质专业,但是他自学了水保专业的全部课程,从规划设计、测量、制图到施工,全面掌握了水保业务技术,他参与了我市四期二十年的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验收工作,他所负责的技术工作,每次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受到国家水利部和省市水保部门的好评;他总结的我市水保重点治理工作经验,曾在2009年10月辽宁锦州召开的全国水保重点治理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经验介绍推广;他每年都在国家、省、市水保宣传媒体上发表数篇有关论文,其中《治理城市水土流失,确保城市水保安全》2010年被国家水利部评为优秀奖。不仅为我市争取了荣誉,推动了我市水保事业的发展。
三、不为名为利,清正廉洁一辈子。
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水保一线工作三十多年,他的同学和同资历的同事都已是高工,正副科级以上干部,只有他还是一名普通科员,但仍然无怨无悔,他说,与同辈种田的农民和下岗的工人相比,我还是很幸运的。有这样博大的胸怀,还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的确,上世纪九十年代,上级曾推荐他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但他婉言推辞,让给了更年轻有为的同志。他忠诚老实,为人厚道,不论是负责治理,监督执法收费,水保方案审批,还是担任直管财务的办公室主任、会计、出纳,从不谋私利,这在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难以遏制的今天,是多么难能可贵。所以,知道他的人都说他清正廉洁一辈子,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
第三篇:水保局民意调查工作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6月5日上午召开的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民意调查工作会议精神,我局根据会议精神及局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专门研究,专题部署,现把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及时传达
1、及时召开了班子会,进行研究,制订了工作方案。
6月6日上午,我局召开了局班子会议,会上参会领导传达了会议精神,局班子就如何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制订了工作方案。
2、6月7日上午召开了局机关干部大会。会上(1)传达了会议精神。(2)学习了《县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宣传提纲》。(3)要求干部职工积极收看在电视台播放的“县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公示”节目。(4)要求干部职工做好亲属及服务对象的宣传工作。
二、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
为搞好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民意调查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并按照各自岗位,落实了工作责任。
三、切实搞好局机关的党风廉政工作
对今年以来重大党务、政务、财务工作进行情况公示,设立了公示栏,并在以后工作中做到规划化,制度化。
四、改变工作作风,切实加强水土流失矛盾纠纷排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水土流失纠纷
今年以来调处水土流失纠纷6起,对一些群众反映的水土流失信访案件,我局监督人员不分晴天、雨天,及时踏看现场,调查取证,及时调处,同时对一些因历史等诸多原因引发的水土流失纠纷,一时难以调处到位的,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使上访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避免了一些因水土流失纠纷引发的群体上访及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第四篇:水保验收工作汇报
醴陵至茶陵高速公路
水土保持验收工作汇报
二○一六年四月十日
目录
一、现场踏勘
二、水保机构、体系的建立和执行
三、施工工艺
四、具体施工方法
五、主要材料选择
六、安全措施方案
七、后期养护
八、结后语
醴茶高速公路环保验收
工作汇报
各单位水土保持验收小组领导:
醴茶高速公路是湖南省高速公路网“五纵七横”中的重要一段,是湖南省的又一条南北大动脉,全长105 km,路线起于醴陵板杉乡,终于平水镇,与衡炎高速相接,途经醴陵市、攸县、茶陵县,于2013年11月30日建成通车。为完善全省路网结构,提升株洲交通网络,开发醴陵、攸县、茶陵的旅游资源,辐射和带动湘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打造成一条景观路、生态路,强化环境整治,改善环境质量,防止水土流失,认真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及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对醴茶高速全线《评估工作联系单》等要求,确保本项目顺利通过水保验收,我单位作出了如下开展工作:
一、现场踏勘
为有效推进水保验收工作,作为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措施,如排水工程、挡土墙、植物措施、围墙,这些措施均能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2016年3月31日,经建设单位、水保验收单位及绿化施工单位相关人员一起现场踏勘,针对醴茶高速沿线有几个较大的取、弃土场及裸露边坡,土质较差,无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土壤,植物防护措施效果不佳地段进行恢复。
二、水保机构、体系的建立和执行
从开工至今,我项目就对水土保持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做到了水土保持工作与施工同步实施,水土流失防治各项措施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为了及时落实主管部门各项管理要求,加强沿线生态恢复,我公司拟派专管理负责及协调人员,监管水土保持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及制度的贯彻落实。
绿化单位进场后,立即编制了水保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在专项施工方案中详细编制了水保方案,明确水土保持措施,对沿线整改点及时进行巡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1.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水土保持教育,增强水保意识,确保本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2.将水保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加强对施工现场水保工作巡查力度,切实做好水保防范工作。
3.组织全体管理和技术人员学习水土保持知识,提高水保业务素质,杜绝在施工期间破坏环境和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
4.施工前先进行了水系调整,做好了水系断开和恢复计划。5.对于较大灌溉渠,确保不影响春耕生产,对于小型灌渠,断开前均设有临时过水沟和过水设施。
三、施工工艺
高速公路坡面因山势和征地等原因,一般都较陡急(如右幅K174、K193,左幅K269等),修整前边坡因暴露风化,碎落,形式凹凸不平。在进行绿化施工前,对边坡不平整处进行人工修坡,并把坡顶和可视断面一并修整,保持坡体线条明畅。
根据恢复点区域地质结构复杂、开挖裸露的边坡面以岩石为主,土壤少甚至无,土质肥力极差、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水土保持方案坡面主要采用挂网客土喷播植草加植生板技术方案,平地采用改良液压喷播方案。
第五篇:调研水文化水保工作汇报
水文化与社会发展—甘肃治灾水利效应研究
泾川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汇报
(2008年10月12日)
一、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秦陇交界处。全县共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14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7万人。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总耕地87.87万亩,人均耕地2.8亩。先后荣获“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省绿化模范县”、“全省林果产业十强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0.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6元。
多年来,我县坚持不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通过持续综合治理与开发,探索出了以县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塬面条田林网化、塬坡梯田林果化、沟壑林草郁闭化、沟底库坝川台化、资源开发效益化”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依托水土保持推进产业开发的新路子。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4.76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2.4%,其中:新修梯条田61.8万亩,营造水保防护林 1 83.1万亩,发展果园29.8万亩,种草16.05万亩,兴修各类拦蓄工程3.68万处(道)。
泾川县水土保持工作大体上经历了创业、发展、突破三个阶段。
(一)起步创业。建国初,泾川境内林草稀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社会经济处于贫困落后状况,1949年到1952年4年间,全县粮食总产年均4772万公斤,平均亩产仅53.5公斤。
五十年代以来,历届领导把治理水土流失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接力赛”式组织群众战天斗地,苦干实干,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水土保持工作持续、稳步发展。早在1956年,泾川县飞云乡南峪村被国务院树立为“保塬固沟、发展生产”的典型,飞云南峪“十万洋槐沟”誉满全国。70年代,县上集中大兵团作战,掀起了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造林绿化为中心的水土保持工作高潮,相继涌现出了全省有名的二郎沟流域和官山沟水保站等一批先进典型。80年代,泾川县茜家沟流域被列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试点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成效,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有1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西德柏林自由大学教授沃尔克评价:这里的治理是成功的,可与沙坡头治沙相比,其经验和方法应向世界各国介绍和推广。官山沟小流域从1974年开始营造大规模水土保持林,至目前,造林面积达到1.4万亩,已成为泾川“森林公园”。这一时期,全县各级充分利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全面规划,进行了以小 流域为单元治理的探索实践,实现了由单一措施、小范围分散治理向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全方位综合治理的转变。至1990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2.5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2.1%。
(二)发展提高。1991年,泾川被国家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试点县,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以县为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新尝试,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试点县项目获得成功,该成果被鉴定为居国内领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项目建设期间,泾川面对旱作农业大县及水土保持治理现状,充分挖掘和利用土地资源潜力,以水土保持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全县农业经济稳步提高,突出发展支柱产业,开拓出了一条整体推进、分层开发治理与依势布局产业相结合的开发型水土保持工作新路子,初步形成了塬、坡、沟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防治体系,既把当前生产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又妥善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索出了适合本地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特点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水土保持产业开发的新途径:条田粮经作物奠基础,梯田林果草畜增效益,坡地造田修路改条件,沟壑郁闭封禁保成果,沟底库坝蓄水减灾害。1990年至1995年底,由于梯田面积的快速扩大,果品、瓜菜、牧草等农村支柱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成为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撑。与此同时,兴办了田家沟流域水土保持试验示范站,在水土保持措施配臵、科技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践,通过修梯田、改沟道、建坝淤地、栽果种树等方式,使该流域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综合生产基地。1992年5月,泾川县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称号。
(三)突破飞跃。经过多年的治理与开发,泾川县水土保持工作迈上一个新的阶段。一是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4.76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2.4%,加上各类综合措施,拦泥蓄水效益显著,据测算,拦蓄效益达51.2%,拦泥效益达70.5%。2000年3月,泾川县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三合沟等六条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二是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塬面实现了条田化,绝大部分山地被整修为水平梯田,全县15个乡(镇)中,党原、合道等8个乡(镇)达到梯田化乡(镇)标准,215个行政村中116个村达到梯田化村标准。梯条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了87.8%,人均拥有梯条田2亩,粮食总产由1952年的4.772万吨增加到2001年的12.41万吨。三是生产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结构趋于合理,土地利用率达到了95.8%,2001年粮经比调整为64:36。四是产业主导优势初步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林果、草畜等支柱产业成为了全县农业经济增长点。五是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先后10多人次受到国家部委、50多人次受到省市的嘉奖。全县现有水土保持工作人员80多人,其中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30多人,有能力设计和承建各类水土保持工程。泾川县水保局设计承建的田家沟1骨干坝工
#程已全面完成,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了规范标准。田家沟坝系工程进展顺利,至目前,已完成骨干坝6座,中型淤地坝12座,小型淤地坝13座。工程质量优良,已初步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生态效益。六是水土保持产业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措施配臵优化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林草与草畜品种更新、措施配臵的科技含量和深层次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由治理型向开发型、生态型向经济生态型的转变,治理开发向纵深层面发展,以“生态型林果业、商品型草畜业、经济型生态农业、水保型生态旅游业”为主要框架的水保型生态农业体系基本建成。三合沟、新沟、崖窑沟等小流域在梯田建设实现大突破的基础上,调整结构,种草养畜,走出了一条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保治理的水土保持新路子;丈八寺沟、朱家涧沟、四方沟等小流域立足经济林果建设,苹果、柿子等果品畅销全国;田家沟、蒋家沟小流域以坝系工程建设为重点,淤地坝的全面建成将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梯田、林草等治理成果。
二、水保工作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作用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稳步推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全县水保防护体系综合拦蓄效率和拦泥效率分别达到51.2%和70.5%。先后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二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7.13%,梯田化程度达到89.02%,92%以上的农田得到绿色屏障的保护,农田小气候显著改善,各类自然灾害有效减少,损失大大降低。
三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水保工作方针,坚持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一架山、一面坡综合治理,通过兴修梯田、淤地坝工程建设,修能了生产道路,95%以上的农田都能进行机械耕作,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土地产出率,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实现了水土保持治理开发与脱贫致富一步到位的目的。
四是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发展果、菜、草、畜等支柱产业,全县土地利用率达到95.8%,粮经草比例结构调整到5.2:3.0:1.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五是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9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2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61元。
三、水保事业发展的典型事例
1、田家沟生态风景区
田家沟生态风景区位于泾川县城北部,紧依312国道,距县城3公里,地属田家沟流域。景区规划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的主景区面积5平方公里。是水保局在水土保持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开发,形成的一个以水土保持生态地文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生态旅游、文化展现、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风 景旅游区,具有浓厚的西王母文化、黄土文化、民俗文化和水保生态文化底蕴。是泾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与展示窗口。田家沟流域开发建设的全过程中,遵照县上确定的“生态立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臵,依托水土保持,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的以田家沟试验示范站为中心景区,整流域纵深推进的田家沟生态风景区。从2002年初,水保局面对如何探索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社会经济型开发途径和实施“生态立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经认真研究和分析讨论,找到了解决以上问题的结合点,就是在田家沟已经形成的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搞深度开发,建设生态旅游景区,把田家沟建设成312国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王牌景点。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进行深层次开发,使田家沟整流域治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生态风景区基础条件得到改善,林木结构得到调整,生产经营理出思路,建成了珍稀植物展示区、水上垂钓游乐区、特色畜禽养殖区、综合服务接待区、无公害果蔬生产区等系列游乐区间,构建起了风景区的框架,使其成为一个以水土保持生态地文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生态旅游、文化展现、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风景区。2004年4月景区正式开业,垂钓狩猎、观光游览、划船登山、戏水踏浪、动物观赏、植物识别、儿童乐园、民族歌舞、风味小吃、地方民俗、会议接待、停车住宿等项目全部对外开放。至2007年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景区2004年7月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6年12月被国家 旅游局认定为AAA级旅游风景区,2007年3月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田家沟生态风景区的建成,开创了水土保持生态旅游的新天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增强了人们保护自然,热爱生态,建设秀美家乡的意识。田家沟水土保持生态风景区的建成,是“生态立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它标志着泾川县水土保持工作正在由传统治理型向治理开发型转变,由生态效益型向社会、经济效益型转变。
景区建设期间,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省上领导苏荣、陆浩、徐守盛、马西林、王宪魁、丁泽生、喇敏智、孙小系、励小捷、陆武成、朱作勇、石作峰、陈知庶、候长安,水利部水保司司长刘震、副司长张学俭、佟伟力,省水利厅领导许文海、盛维德、石观海、尚祯等领导、专家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中央、省、市有关新闻媒体的记者多次现场采访报道景区的开发建设成效,被誉为“生态建设一面旗”。
现在,田家沟水土保持生态风景区二期开发项目正在积极兴建,向内延伸景区面积2平方公里,使主景区总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主要建成入口景观区、综合服务中心、生态屋、水景广场、体育游乐场、水保科技示范区等旅游功能区,配套硬化主干道路1.2公里,安装路灯1.2公里,修建桥梁1座,新建三星级厕所3处,完善配套各类服务设施,提高景区旅游服务档次,争取实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标。
止目前,景区二期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70多万元,移动土方15万立方米,完成了入口广场、水景广场、水保科技示范区、体育休闲游乐区、景区内主干道路土建工程和水景 广场、入口广场绿化工程及基础设施,共栽植各类花卉树木35种3.2万株,其中栽植大杆树木500多棵,种植草坪1万多平方米,绿化水景广场及周边荒山68亩,植树12000株。完成了4骨干坝迎水坡硬化、反滤体修建、背水坡绿化美化、泄洪渠修建等基础及配套工程。入口广场及新修主干道路硬化工程、景区入口区停车场等工程正在实施;水保科技示范园设计已完成并上报到上级部门审批,休闲生态屋已完成了初步设计。再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田家沟生态风景区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稳固的生态基础,为众多旅游人创设一个幽雅舒适、品位高雅、别具情趣的休闲娱乐场所,成为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田家沟坝系工程
田家沟流域坝系工程是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试点坝系之一。该工程于2004年4月经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批复并下达了实施计划,批复修建各类淤地坝34座,其中骨干坝9座,中型淤地坝12座,小型淤地坝13座,总投资1829万元。工程批复实施以来,在省市各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及流域涉及各乡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工程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已完成骨干坝6座,中型淤地坝12座,小型淤地坝13座。在建工程3座。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安全可靠,真正起到了拦蓄泥沙、滞洪减灾的作用,为流域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田家沟坝系工程建成后,部分工程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改善了当地的乡村交通条件,便利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田家 #沟1骨干坝建成后,连通了玉都镇官村村和党原乡村柳寨村,两乡镇的道路缩短了近10公里。利用淤地坝前期蓄水,发展水域55hm,投放鱼苗30万尾。以4骨干坝为载体,景区建成了水上游乐场、水景广场、水保科技示范园及其他多功能游乐项目,成为泾川县田家沟生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主要做法
我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历程,全县人民以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斗严寒、战酷暑、攻难关、打硬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奋战在水保第一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精心研究制定了《泾川县水土保持区划》、《加快山区开发建设规划》、《泾川水土保持“十一五”规划》、《泾川实现“梯田化”县规划》、《泾川县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和《泾川县坝系工程规划》。突出淤地坝建设、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城市水土保持四项重点,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农业等各种措施,宜封则封,宜治则治,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实行小开发、大保护,逐步实现由单纯的人工治理向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转变,由坡面治理向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转变,由生态治理型向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并举转变,由重“治”轻“防”向预防为主转变。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25平方公里,新修梯田5万亩,全县实现“梯田化”,营造水保防护林12.75
2##万亩,落实人工种草5万亩,封育5万亩,新建各类淤地坝32座,全面加快生态大县建设步伐。
2、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坚持治理与开发有机结合,针对不同流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初步探索出了四种符合泾川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开发模式:一是森林资源开发型。以发展人工林为重点,引进速生林种,加快植被恢复,大力营建乔、灌、草复合型的荒山荒沟多林种植被群落,全县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81.3万亩,人均占有林地2.7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11.08多万立方米。二是果品产业开发型。按照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在蒋家沟、茜家沟等小流域内大力营造各类经济林,利用塬边地和山台地,新建加工型澳洲青苹基地5万亩、特色杂果基地3万亩。以塬区苹果、川区梨、山台地杂果为重点,建成了4大果带,2007年,全县果品产量达到17.2万吨,实现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560元。三是草畜产业开发型。坚持改土与种草相结合,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16.05万亩,以草促畜,草畜结合,共同发展。2007年全县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7.05万头、30.47万口和90.5万只,全县畜牧业总收入达到3.62亿元,农民人均畜牧纯收入580.6元。四是生态旅游开发型。坚持把水保综合治理与旅游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对田家沟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和开发,修筑拦蓄工程294项,营造水保防护林2.1万亩,新建各类休闲娱乐场所12个,形成了以水土保持生态地理景观 为主、人文景观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生态旅游、文化展现、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实现了由生态治理向产业开发、由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转变。
3、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强水保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认真论证,多方争取,精心实施。近年来共论证储备各类水保综合治理项目9个,投资规模2.23亿元,其中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项目5个,计划投资8947.5万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行贷款项目共完成治理面积14348公顷,新修梯田2660.13公顷,营造防护林7068公顷,人工种草2303.27公顷,配套建设骨干坝1座,淤地坝1座,水窖2101眼,新建苗圃150亩,完成投资6919.19万元,于2005年9月通过世行专家检查验收。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共投入资金220.5万元,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4800亩,项目区群众人均基本口粮田增加0.63亩。水保国债项目共投入资金315.9万元,完成治理面积1728公顷。田家沟坝系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蒋家沟坝系工程已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5座骨干坝工程设计顺利通过专家组技术审查,近期即可开工建设。
(四)切实强化预防监督。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研究制定了《泾川县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暂行规定》、《泾川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泾川县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各乡(镇)、村组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村规民约,使水 保预防监督迈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全面加强水保执法队伍建设,在县乡机构改革时,县上继续保留了独立的水土保持工作局,组建了水保监督站,配备了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各乡(镇)也都设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共配备专兼职监察员317人,形成了健全的县、乡、村、组四级水保预防监督网络。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对重点工程,采取签订管护合同的办法,落实管护人员,加强日常管护;对发生水毁、塌陷的梯条田,及时组织群众进行修复;对远山地及适于封禁的区域,落实封禁措施,发挥自我修复功能;统一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取土点,严禁乱挖坑、乱取土等现象,确保治理一片、巩固一片。切实加大水保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毁坏水保设施的案件。近年来先后查处各类水保违法案件60多起,实施经济处罚10.8万元,恢复治理4.5万亩,有效巩固了治理成果。
五、今后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建设全国生态大县为目标,持续推进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奋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促进生态、小康、和谐新泾川的建设进程。总体思路是:实施“一个战略”,突出“两大主题”,抓好“四个重点”,实现“五个转变”。即奋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突出质量和效益两大主题,抓好淤地坝建设、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城市水土保持四个重点,实现由单纯的人工治理向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 的转变,由坡面治理向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的转变,由生态治理型向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并举的转变,由重“治”轻“防”向预防为主的转变,由传统水土保持工作向现代水土保持工作的转变。
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目标是: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新修梯田5万亩,全县实现“梯田化”,营造水保防护林12.75万亩,发展果园6万亩,人工种草5万亩,封育5万亩,新建淤地坝42座。
六、存在的问题
我县水土保持工作多年来得到了水利部水保司、流域机构及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迅速,成效显著。近年来,项目逐渐减少,水保工作后劲不足,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连续性,我们论证储备了一些项目,恳请上级领导能够予以倾斜和支持。
1、田家沟流域流域综合治理开发项目。总投资747.78万元,项目规划期内,建成以景观林为主的水保林239.76hm,经果林44.46hm,种草 32.43 hm,封禁治理86..23hm,栽植以文冠果为主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44.19hm,沙棘为主的生态产业基地 5.72 hm,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447.07hm;综合开发利用39.86hm。其中:开发利用淤地坝库区水面发展养殖25.09hm,开发利用沟滩地,种植荷花3.25hm;综合开发利用山地果园11.52hm,利用围栏散养家禽 1000只;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32.43hm,养殖黄羊100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开发利用体系。
2、泾河流域崆泾大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在泾河川区
2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园区,其中泾川境内计划新增水保综合治理面积107.2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5995.7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995.38万元。目前,该项目建议书已通过甘肃省水保局组织的初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