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2-18关于调整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有关政策的通知
关于调整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
有关政策的通知
各城区民政局,开发区社会发展局: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经研究,决定对我市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有关政策进行部分调整。现通知如下:
一、城乡低保需调整的政策
(一)城市低保分类施保方面
1、对孤老(60周岁以上)、孤儿(18周岁以下)、优抚对象、重残和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补助标准在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按城乡低保标准20%的比例上浮。
重残包括: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二级以上和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一级以上以及综合残疾人员。
2、对重病患者、单亲家庭成年成员、70周岁以上老人(不含80-89周岁的城市低保家庭中的老人)、其他在校学生(在高中或职业学校、全日制高等院校就读),其补助标准在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按城乡低保标准10%的比例上浮。
重病包括:癌症(各系统恶性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心脏病(指肺心病、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中心功能三级以上的);脑出血、脑血栓后遗症(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者);重症肝病(肝硬化晚期、肝腹水);糖尿病(胰岛素依赖);类风湿疾病(肌肉、关节、心肌改变,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者); 肺结核;股骨头坏死;白血病;红斑狼疮;躁狂性精神病;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艾滋病;血友病;晚期血吸虫病及其他特殊病种。
3、对城区城市低保家庭中的80-89周岁以上老人,其补助标准在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每人每月给予50元的分类施保金。
(二)农村低保重点保障方面
城区农村低保家庭中的重点保障对象按《关于对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分类施保的通知》(长民发[2008]51号)的有关规定继续执行。
同时具备两种分类施保或重点保障身份的城乡低保对象,分类施保金按最高的比例或金额进行上浮,不可兼得。
(三)城乡低保审核审批程序方面
1、对户口不在一起的困难家庭,应首先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然后再申请低保。因特殊原因无法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的,应由户主在其户籍所在地提出低保申请,其家庭成员分别提供收入证明。
2、原则上户籍不在本地(指跨地区或外县市)的家庭成员应申请享受其户籍所在地的低保待遇;特殊情况也可随户主一起申请享受居住地的低保待遇。申请享受居住地低保待遇的,应由其户籍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出具未享受低保待遇的证明。
3、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2倍以内的困难家 庭,其已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员(参照以上“重残”种类执行),可将成年重度残疾人员单独纳入低保,并享受全额低保及分类施保(重点保障)待遇。
4、对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2倍以内的困难家庭,其家庭中有经当地三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认定患重病的人员(参照以上“重病”种类执行),可将重病患者单独纳入低保,并享受全额低保及分类施保(重点保障)待遇。
5、对于年龄在60周岁以上、其家庭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需要强制治疗的精神病子女,如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以内的困难家庭,可将精神病人单独纳入低保,全额享受低保待遇,并根据其精神等级决定是否享受分类施保(重点保障)待遇。
6、残疾人子女(不管其是否结婚)与父母共同生活,其父母到法定退休年龄、无收入,残疾子女(或配偶)有收入(只要其子女或配偶有一方是残疾人即可),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以内的困难家庭,可将其父母单独纳入低保,享受全额低保待遇。
7、对于申请人在夫妻离婚时,无生活来源一方自愿放弃家庭财产,又主动承担完全抚养子女义务,但对方有生活来源的,在其离婚后三年内如想申请低保待遇的,其家庭收入核算时,将对方收入计算到家庭收入中。
8、对于同一家庭同时具有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申请低保家庭,由其家庭成员按户口性质分别向其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提出城市低保或农村低保申请,其家庭收入核算按家庭全体成员总收入计算家庭人均收入,如低于城市低保标准、高于农村低保标准,将家庭中的非农业人口纳入城市低保并享受补差待遇,农业人口不纳入农村低保待遇;如都低于农村低保标准,其家庭成员按户口性质分别保障,并按照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进行补助。
9、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未就业低保申请人,应首先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失业登记,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无正当理由拒绝失业登记的低保申请家庭,不得享受低保待遇。对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人员,应由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推荐就业,半年内介绍两次就业而无正当理由拒不就业的,其家庭1年内暂停享受申请低保待遇权利;低保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人员,应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性劳动,两次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的,其家庭暂停2个月享受低保待遇。
(四)城乡低保救助渐退方面
1、城市低保人员主动就业上岗(退休的除外)其家庭收入超过城市低保标准的,其家庭原享受低保金在200元/月以上的,在办理渐退手续的次月起,每月补发其上月低保补助金(渐退补贴)的80%,发放到第6个月为止;其家庭享受低保金在200元/月(含200元/月)以下,100元以上的,在办理手续的次月起,每月补发其上月低保补助金(渐退补贴)的70%,发放到第6个月为止;其家庭享受低保金在100元/月(含100 元/月)以下的,在办理手续的次月起,每月补发其上月低保补助金(渐退补贴)的60%,发放到第3个月为止。
2、农村低保人员主动就业、务工后,其家庭收入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可在6个月内享受低保待遇不变,6个月后,经核实家庭收入仍超过低保标准的,停止享受低保待遇。
3、享受“救助渐退”政策的城乡低保家庭在渐退期内继续享受低保优惠政策。
4、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在1年内未找到工作的,需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失业登记并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后一年内继续享受低保待遇;一年后仍未就业的,由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推荐就业,半年内介绍两次就业而无正当理由拒不就业的,其家庭1年内暂停享受申请低保待遇权利;对城乡低保家庭中一年后就业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如其家庭收入超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按城乡低保渐退制度实施救助渐退。
二、城乡医疗救助需调整的政策
(一)住院救助方面
已参保参合的住院救助对象,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医疗保险或新农合报销额及自费额剩余部分按以下标准救助:在本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2000元以内部分(含2000元)按60%比例救助,超出2000元以上部分按50%比例救助,年封顶线为10000元;在县(区)以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一律按2000元以内部分(含2000元)50%比例救助,超出2000 元部分40%比例进行救助,封项线为10000元。未参保参合的住院救助对象,总医疗费用扣除20%后的剩余部分,按已参保参合对象标准进行救助;城镇“三无”人员和五保人员住院,经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个人自理费用在年封顶线以内全额救助,超出封顶线的个人自理费用按50%比例救助。
城市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的住院医疗救助标准,参照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住院救助标准的60%给予救助,住院救助年封顶线达到低保家庭成员封顶线的60%。
(二)门诊救助方面
将日常救助调整为门诊慢性病救助,门诊慢性病救助包括门诊特殊慢性病救助和一般慢性病救助。门诊特殊慢性病救助:对患恶性肿瘤(白血病)门诊放化疗、尿毒症血液透析、器官移植抗排异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特殊慢性病的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参保参合的,门诊总费用扣除医保或新农合报销额及自费额剩余部分报销60%;为参保参合的,门诊医疗费扣除20%后的剩余部分,报销60%;封顶线为15000元/人/年;五保供养对象和城镇低保“三无”人员门诊费用在医保或新农合报销后剩余部分在封顶线内全额报销,超出封顶线部分按50%的比例进行救助。门诊一般慢性病救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患下列慢性病的,根据病种给予定额救助:甲类:患造血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病、风心病、肺结核、肝 硬化的救助对象,按500元/半年标准给予门诊救助;乙类: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肺心病、胰腺炎、乙肝、糖尿病的救助对象,按400元/半年标准给予门诊救助;丙类:患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哮喘、胃炎的救助对象,按300元/半年标准给予门诊救助。门诊一般慢性病救助每半年审批一次,封顶线为1000元/人/年。
城市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的门诊医疗救助标准,参照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住院救助标准的60%给予救助,住院救助年封顶线达到低保家庭成员封顶线的60%。
(三)临时救助方面
城乡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意外,对城区和开发区民政部门认定的重病及因医疗费用支出超出家庭年总收入2倍、在变卖除维持基本生活必须品外家庭财产后仍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1倍以内的特殊困难家庭成员,扣除医保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及自费额剩余部分超过一定数额的,给予临时救助。救助标准:参保或参合的,医保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及自费额剩余部分,城市5000元(农村2000元)以内部分不予报销,超过部分报销50%;未参保参合的,医疗费用按总医疗额费用80%计算,城市5000元(农村2000元)以内部分不予报销,超过部分报销50%。临时救助封顶线为8000元/人/年。
(四)二次救助方面 医疗救助实行调节方案,根据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适时开展二次救助,原则设定救助金额达到封顶线后,扣除医保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自费额及一次医疗救助剩余部分(超过10000元的)仍然较重的,按20%的标准给予二次救助,年救助金额不超过5000元。
三、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工作是否公平、公正,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困难群众切身利益。各级民政部门要以这次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政策调整为契机,全面落实新的低保和医疗救助政策,不断提升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要加强政策宣传,均衡开展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以及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新的政策,让困难群众了解这些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要主动帮助按照新的政策给予救助。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长春市民政局 二○一○年 月 日
第二篇: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宣传
致全县广大城乡困难群众朋友们的一封信5070打五张蓝底白字
全县城乡困难群众朋友们:
你们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是省、市、县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之一。为了方便广大城乡困难群众朋友们对这项民生工程的了解,现将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有关政策告知如下:
一、救助对象和病种 :
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不再设病种限制。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的主要病种是:恶性肿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脑中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急性心肌梗塞、需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脏大血管疾病、精神分裂症、艾滋病、晚期血吸虫病、重症慢性病等。
二、救助办法和标准:
资助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农合,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资金;对农村低保对象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部分参合资金。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参加城镇医保,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参保资金;对城市低保对象中的大病人员,按每人100元标准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部分参保资金。
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新农合、城镇医保报销补偿以及实施医疗救助时一律不设起付线。
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住院治疗的,按新农合、城镇医保报销补偿后剩余部分的20%给予救助,每人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6000元。
农村散居五保户、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住院治疗的,按规定报销补偿后剩余部分的50%给予救助,每人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8000元。
敬老院五保户住院治疗的,按规定报销补偿后剩余部分给予全额救助。
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医疗费用在新农合、城镇医保报销补偿后,个人承担部分仍然超过5万元的,纳入重点救助范围。
三、救助办理程序
1、实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管理服务。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凭身份证、就诊证、(低保证、五保证、医疗证),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中医肛肠病医院,香泉人民医院,沈巷、姥桥、西埠、乌江、石杨、功桥镇中心卫生院,善厚、历阳、白桥镇卫生院,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埠镇腰埠卫生院等15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新农合、城镇医保报销补偿和医疗救助同步进行,实行出院、结算、救助三同时。
2、继续开展以往的传统医疗救助。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和在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申请医疗救助须持相关证明材料,到所在地镇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诊断病历和新农合、城镇医保报销补偿结算单或发票;镇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县民政局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县财政局在3个工作日内将救助资金打入指定账户,实行社会化发放。特殊情况的,及时办理。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并通知申请人。
欢迎广大城乡困难群众朋友们对此项民生工程进行监督,监督电话:5312461。
和县民政局宣
二○一一年四月
第三篇: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解读
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解读
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解读
2007年06月14日
市民政局
一、目前我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总体情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民政部的部署和要求,2004年8月,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在全市启动了医疗救助制度建制工作。2005年,各区县政府分别出台了农村医疗救助办法,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立。2005年6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在12个区县试点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2006年,为加快完善三峡库区社会救助各项制度,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市政府发出《通知》,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区县由12个扩大到24个。同年,又在11个区县开展了城乡医疗救助改革试点工作。今年5月,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渝府发〔2007〕75号),明确了扩大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覆盖面、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经过近3年的努力,全市城乡医疗救助建制工作有序推进,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救助效果日益显现。截至2006年底,全市已资助40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5万人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
二、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及内容
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救助对象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和其它特殊困难群众。
城乡医疗救助采取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三种方式。
(一)日常医疗救助
日常医疗救助采取事前救助,在农村要首先资助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中的“三无”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人员、需长期维持院外治疗的重病人员和80岁以上老人,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每年核发一定限额的《医疗救助证(卡)》,主要用于门诊和购药。限额内产生的费用由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垫付,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定期与其结算。
(二)大病医疗救助
大病医疗救助不设起助线(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除外),不限定病种,实行住院治疗及时审定、及时救助的事前或事中救助。
在农村,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其治疗费用在一定限额内的,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后,自付部分给予全额救助;治疗费用超过一定限额后,超过部分除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报销外,再对救助对象按一定比例给予救助,但救助总额不得超过规定的年救助标准。
在城市,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其治疗费用在一定限额内的给予全额救助,治疗费用超过上述规定限额后,再对救助对象按一定比例给予救助;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经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达到一定数额的,再给予一次性定额救助。以上救助均不得超过规定的年救助标准。
(三)临时医疗救助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以外的其它低收入家庭成员,因大病医疗费用过高,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视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医疗救助。
三、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对日常医疗救助的人员,只要本人申请,且符合救助范围和条件的,由民政部门登记造册后将一定限额的医疗救助卡直接发放到人。对大病医疗救助,采取事前或事中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疗费用的办法,实行即时审定,及时救助。救助对象持有效的低保证、五保证等相关证件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对一经诊断需住院治疗的,可直接在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填写医疗救助申请表,由医疗救助服务机构通知乡镇(街道)民政办。乡镇(街道)民政办在1个工作日内核实后报区县民政部门;区县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确定救助金额后,1个工作日内向乡镇(街道)民政办和收治医院发出医疗救助通知书;医疗服务机构在救助限额内垫付治疗,民政部门每季度与医疗救助服务机构进行结算。临时医疗救助由本人直接向乡镇(街道)民政办提出申请,符合救助条件的,由乡镇(街道)民政办报经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审批。属于救助限额内的费用,由定点医院垫付,乡镇(街道)民政办每月与定点医院结算一次。
第四篇:城乡低保及医疗救助工作工作汇报
关于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汇报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局班子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扩大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面、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为目标,经过努力,全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有序推进,救助效果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城乡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为促进我县的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审批,规范运作
实施特困群体医疗救助既是一项民心工程、社会工程,也是妥善解决农村五保户及特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法宝。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制定救助办法。依据国家、省、市有关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制定出台了操作性强的《镇赉县城乡居民救助实施细则》(试行),对医疗救助的对象、标准、程序、定点医院以及不可救助等相关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二是明确救助重点。确定的医疗救助的重点为:(1)农村五保户和城市分类施保户(2)城乡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造成家庭生活常年困难的特困户;(3)农村中持证的优抚对象;(4)城乡见义勇为而负伤致残人员,个人负担难以承受,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特困人口。
三是确定定点医院。规定11所乡镇卫生院及县医院为定点医疗
机构。遇疑难重症需转诊,经乡镇医院确定核准到县医院就诊。同时,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疗保险用药、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三个目录”提供医疗服务,每月公示,并对违反规定的当事人及医疗机构进行处罚,直至取消定点医院资格。
四是筹措救助资金。县设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指定县民政、财政部门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二、区别对待,分类施助
在救助工程中,我们采取了区别对待、分类施助的办法,即:(1)救助对象患大病后,在乡(镇)卫生院或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全年一次性住院费、医疗费累计超过
元时,救助标准按照实际支出费用的20%给予救助。(2)常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及常年用药的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凭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诊断证明、有效医疗开支票据适当给予救助,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
元。(3)跨享受医疗救助的医疗费用以累计计算,年底一次性按标准给予救助,医疗终结的应及时申报核准标准后,年底予以发放。(4)年救助金额最多不能超过
元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少数特困户缺乏医疗保障意识,疾病风险意识不强,不愿意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二)是大病救助资金总额较少,导致资金分散,救助标准偏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特困户大病问题.五、下步工作打算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扩大救助范围和提高救助标准。
第五篇:城乡低保救助政策
城乡低保救助政策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城乡低保”),是政府对城乡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制度。
城乡低保严格实行差额发放,家庭月补助金为保障标准乘以家庭人口数与月收入总和之差。2014年我县城市低保标准统一为330元/人.月,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统一为165元/人.月。
申请城乡低保救助的条件
持有本县非农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330元,可以申请城市低保救助。持有本县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165元,可以申请农村低保救助。家庭成员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扶、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扶、抚)养费。
不符合城乡低保救助条件的情况
(一)人均家庭收入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二)家庭拥有或长期使用小轿车、面包车、经营性大中型运输车、工程机械、拖拉机和收割机等中型以上农机具的;
(三)城市居民对象拥有两套以上(含两套)住宅(每套均在50平方米以上),非拆迁原因在三年内购买商品房以及对住宅进行高标准装修的;农村居民家庭成员中有一次性付款或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及自建面积住房的;
(四)家庭有商业门面、住房出租和私营项目,经营收入较稳定,且家庭月收入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五)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扶养人有足够的赡养、扶养、抚养能力,却把家中老人或病残人员等单独分户出来低保的;
(六)隐瞒、虚报户籍、人员、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等情况,家庭住址填写不详细或与实际不符的;
(七)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进入高收费私立、贵族学校就读的;子女自费出国留学的;饲养名贵动物的、购买贵重首饰、高档音响、柜式空调、液晶电脑等高档非生活消费品,进行股票、基金、期货、外汇、权证交易等高风险投资的;农村居民家庭购置使用电脑、空调和电冰箱的;
(八)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经就业服务机构3次介绍就业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
(九)拒绝接受工作人员或有关部门入户调查、核实家庭财产和家庭收入的,无理取闹、殴打工作人员的;
(十)因酗酒、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贫困,通过教育仍不改正的;
(十一)已享受农村五保或孤儿待遇的;
(十二)县级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个人申请:申请城乡低保待遇的家庭,由申请人(户主)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以下证明;
1、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申请书和家庭成员收入、财产状况证明;
3、残疾证、疾病症断书、授权委托书等其它相关材料。
乡镇审核: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社区、村(居)委员会,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通过100%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等方式进行审查、明主评议、核实、公示后签署意见,并附申请对象的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民主评议情况等相关材料,报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县民政部门审批:县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经审核、审批、公示确定符合条件的,发放低保证,由县财政委托金融部门发放低保存折和低保金。
享受“低保”对象的义务
家庭收入发生变化时及时报告,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保障金手续。定期接受审查复核(如不接受核查,按自动放弃对象)。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应积极参加就业和再就业,无正当理由3次拒绝推荐或中途放弃就业的不予享受低保。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社区、村(居)委会公益性活动或年累计2次不按规定参加公益性劳动的取消保障待遇。申请低保的对象必须签订《申请城乡低保诚信承诺书》及《授权核查委托书》。
特困人员供养政策
一、救助范围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残疾和青少年可申请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
1、具有本县户口;
2、无劳动能力。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持有《中华人和国残疾人证》的二级以上残疾人、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但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少年,视为无劳动能力。
3、无生活来源。虽然有土地承包经营收入集体经营分配收入或者其他收人生活扶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抚养能力的。
二、救助标准
由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政策及我县城乡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统一确定。2014年我县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220元/人.月,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330元/人.月。
三、申报程序
本人申请
村居委会评议、公示
乡镇审核
县民政局审批
临时生活救助政策
一、救助范围
具有本县户籍的常住居民,除最低生活保障和其它专项社会救助外,因临时、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家庭,可申请临时生活救助。我县临时救助标准最高限额为1000元/人。
二、申请材料
申请享受临时救助的,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如实填报《祁东县城乡居民临时困难救助申请审批表》,并出具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低保证或家庭成员收入证明、致贫原因及证明材料、理赔、受助情况材料、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三、申报程序
本人申请
村居委会调查、评议、公示
乡镇审核、公示
县民政局审批、公示
城乡医疗救助政策
城乡医疗救助对象
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救助对象为我县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户、百岁老人及其他特别困难家庭。
医疗救助的内容
城乡医疗救助包括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五种方式。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享受城乡医疗救助
(一)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人为安全事故造成残疾的;
(二)酗酒、自杀、自残及违法犯罪造成伤病的;
(三)已享受国家免费治疗等相关优惠政策的;
(四)已享受优抚对象医疗救助的;
(五)因镶牙、美容整容、矫形、配镜、保健、康复及不孕不育症等发生的医疗费用;
(六)其他不属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的。
资助参合参保
(一)资助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城市低保对象。
(二)资助标准:按当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及城市低保对象个人缴费部分由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全额资助。
门诊医疗救助
一、特殊慢性病门诊救助:
对患特殊慢性病并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乡低保对象,每年由县城乡救助管理机关核发400元的《门诊医疗救助证》,用于门诊和购药。
二、符合门诊救助条件的特殊慢性病的病种:
肺结核全监化疗、帕金森氏综合症、高血压IIII期以上(有心脑、肾、眼并发症)、糖尿病(合并感染者或有心脑、肾、眼、神经并发症)、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
三、特大疾病定额门诊救助 对患有恶性肿瘤等特大疾病,因经济困难和治疗效果等因素影响,没有住院治疗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乡低保对象,每年由县城乡医疗救助机关核发800元的《门诊医疗救助证》,用于门诊和购药。
四、符合定额门诊救助条件的特大疾病:
恶性肿瘤、白血病、肝硬化晚期伴腹水、再生性障碍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及肾移植后抗排斥治疗等。
五、特大疾病病种鉴定以县合管办、医保中心认定的为准:
《门诊医疗救助卡》不取现,限额之内的金额指标不结转下。内享受过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之中任何一种形式的医疗救助(援助),不再纳入该种类型的门诊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每年只能享受一种门诊医疗救助,不得重复享受。住院医疗救助标准
(一)对农村五保户、城镇低保对象中“三无人员”在本县范围内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实行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全额减免:转诊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的,按自负费用的30%给予救助。
(二)对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城乡低保对象患病在乡级和县级医疗救助定点机构住院的,在规定的可报销(补偿)费用范围内获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定点医疗机构费用减免及其他政策性补助后剩余自负的住院费用,在乡镇医疗机构治疗住院救助按自负费用70%比例救助,在县级医疗机构治疗住院救助按自负费用50%比例救助。救助对象转诊到县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按自负费用的20%比例实施救助。
(三)住院救助单次救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500元,年内多次住院的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5000元。
申请临时医疗救助条件
(一)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大型外科手术自负医疗费用在20000元以上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低保对象之外的低收入家庭人员。
(二)虽经住院医疗救助,但自负医疗费用仍在20000元以上的医疗救助对象。
(三)临时医疗救助由乡镇社会救助工作站进行审核,报县社会救助管理局审批发放,临时医疗救助最高限额1000元。每年申请临时医疗救助的救助对象只能享受一次临时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
慈善医疗救助是医疗救助的补充。县慈善总会从慈善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慈善医疗救助。
对农村百岁老人的医疗救助,参照农村低保对象医疗救助规定执行。对城市百岁老人的医疗救助,参照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规定执行。
医疗救助申报程序
本人申请
村居委会初审乡镇审核公示县民政局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