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及论文参考题目
附件4: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及论文参考题目
一、学生本体调查研究
1.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3.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4.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5.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6.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研究 7.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8.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9.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0.促进“后进生”转化诸因素分析 11.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教师工作研究 12.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13.学生流失情况及防止流失的建议 14.中学第二课堂的研究 15.课外科技活动与学生成长
二、教师本体研究
1.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调查 2.学校教师激励方式探讨 3.实习学校教师队伍的个案分析 4.教师的心理挫折问题研究 5.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6.教师的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7.当前教师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 8.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状况及需求研究 9.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10.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特点与难点
三、新课改革研究
1.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2.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实践研究
3.新课改下教师观(学生观)的更新以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4.新课程实施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 5.新课改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6.新课改中教师地位与作用 7.新课程环境下班级建设浅谈 8.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变革的原因分析 9.新课改与教师评价改革 10.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家庭教育研究
1.家庭教育与独生子女的成长 2.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3.家庭氛围对教育(中学.小学)的影响 4.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成因分析
五、实习体会与反思
1.实习学校对高师教育实习的意见与建议调查
2.从教育实习看,本专业中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做哪些改革与改进 3.实习学校教学质量调查与研究 4.五年来我校毕业生的教学素质区域调查 5.师范生的素质教育研究
六、综合研究
1.高等师范教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
2.从基础教育的发展看师范专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 3.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通过实习、谈谈你对教学改革利弊的认识与反思 5.通过实习、对我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反思
第二篇:教育实习调查报告题目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一 中学生调查研究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中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中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8,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9,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10,中学生分化的所谓危险期研究
11,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研究 12,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13,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14,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5,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16,因特网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17,当代中学生的品德状况的研究 18,中学生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 19,促进后进生转化诸因素分析
20,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教师研究工作 21,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2,品行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23,学生流失情况及防止流失的建议 24,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25,中学第二课堂的研究
26,课外科技活动与中学生成长
27,体育教学与以达标为中心的课外体育活动 28,学生文化素养的调查及提高途径
29,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
二,中学教师研究
1,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调查 2,学校教师激励方式探讨
3,实习学校教师队伍的个案分析 4,教师的心理挫折问题研究
5,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6,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7,中学教师的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8,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思考 9,当前教师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
10,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状况及需求研究 11,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12,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特点与难点 13,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对策调查
14,贫困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新课改研究
1,新课改下家长的教育影响力 2,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3,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实践研究
4,新课改下教师观(学生观)的更新以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5,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 6,新课改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7,新课改中教师地位与作用 8,新课程环境下班级建设浅谈
9,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变革的原因分析 10,新课改与教师评价改革
11,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12,中学学科新课程的新理念研究
四,家庭教育研究
1,家庭教育与独生子女的成长
2,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3,家庭氛围对教育(中学,小学)的影响 4,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成因分析 5,独生子女人格特点分析
五,实习体会与反思
1,实习中学对高师教育实习的意见与建议调查
2,历届校友在实习中学任教情况及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3,从教育实习看,本专业中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做哪些改革与改进 4,实习中学教学质量调查与研究
5,实习生双重角色的自我体会调查研究 6,师范生的智能结构与品格结构研究 7,五年来我校毕业生的教学素质区域调查 8,师范生的素质教育研究 9,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建设 六,综合研究
1,从教师现状看师范生的招生,就业 2,中学办学失范现象的成因 3,隐性课程的潜在价值研究
4,高等师范教育如何适应中等教育的发展
5,从中等教育的发展看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 6,中学良好校风的形成及其物化形式的研究
7,中学生成长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研究 8,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研究 9,社会环境与中学生成长
10,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学校管理 11,浅议教育产业化问题
12,德育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 13,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4,通过实习,谈谈你对师范大学有哪些建议
15,通过实习,谈谈你对教学改革利弊的认识与反思 16,通过实习,对我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反思
17,通过实习,对我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反应
1、中等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调查研究。2.中学教学改革现状及特点的调查研究。
3.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思想动态及特点的调查研究。4.中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研究。
5.中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6.中学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调查研究。7.中学优秀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
8.中学领导、教师、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的调查研究。
9.现行中学教材与大学所用教材在内容上衔接程度的比较与研究。10.结合教学工作实习进行中学教材教法的研究。11.结合班主任实习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研究。12.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对未来教师的素质期望。
13.我校近几届毕业生分配、使用情况及实际表现的调查研究。
14.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施与执行情况。篇二:教育实习调查报告选题参考
附件5: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选题参考
1. 中等学校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2. 中学师资队伍现状调查。3. 中学生德、智、体现状调查。
4. 优秀教师或教研室的先进事迹、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改革试验的调查。5. 高师专业课程设置是否适应中学教学实际?需作哪些改革或调整? 6. 从教育实习看高师应如何加强教师基本技能训练? 7. 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应具备哪些条件?
8. 本专业中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作哪些改革或改进? 9.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与心理素质? 10. 如何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1. 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辅导? 12. 中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及其原因。13. 中学生课外学习的安排及效果。
14. 中学生学习上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其原因。15. 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及要求。16. 中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状况调查与研究。17. 中学生学习动因的调查与研究。18. 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19. 中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与研究。20. 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哪些素质? 21. 组织班团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及效果。22. 进行家访(或个别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效果。23.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苦恼。24. 当前影响中学生思想、学习的主要因素。25. 促进后进生转化的诸因素分析。26. 良好班风的形成及其原因。
27. 当代中学生心目中的优秀班主任。28. 各类中学生心理特征调查与研究(如独生子女、个体户子女、留级生、优生、差生、班干部等。)
29. 如何培养学生班级工作能力。
30. 实习中学对高师教育实习工作的意见与建议。31. 实习中学教学质量调查。
32. 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的调查。篇三:教育类专业实习调查报告及参考题目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及论文参考题目
一,中学生调查研究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中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中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8,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9,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10,中学生分化的所谓危险期研究
11,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研究 12,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13,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14,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5,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16,因特网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17,当代中学生的品德状况的研究 18,中学生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 19,促进后进生转化诸因素分析
20,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教师研究工作 21,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2,品行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23,学生流失情况及防止流失的建议 24,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25,中学第二课堂的研究
26,课外科技活动与中学生成长
27,体育教学与以达标为中心的课外体育活动 28,学生文化素养的调查及提高途径
29,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 二,中学教师研究
1,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调查 2,学校教师激励方式探讨
3,实习学校教师队伍的个案分析 4,教师的心理挫折问题研究
5,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6,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7,中学教师的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8,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思考 9,当前教师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
10,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状况及需求研究 11,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12,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特点与难点 13,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对策调查
14,贫困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新课改研究
1,新课改下家长的教育影响力 2,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3,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实践研究
4,新课改下教师观(学生观)的更新以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5,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 6,新课改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7,新课改中教师地位与作用 8,新课程环境下班级建设浅谈
9,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变革的原因分析 10,新课改与教师评价改革
11,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12,中学学科新课程的新理念研究
四,家庭教育研究
1,家庭教育与独生子女的成长
2,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3,家庭氛围对教育(中学,小学)的影响 4,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成因分析 5,独生子女人格特点分析
五,实习体会与反思
1,实习中学对高师教育实习的意见与建议调查
2,历届校友在实习中学任教情况及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3,从教育实习看,本专业中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做哪些改革与改进 4,实习中学教学质量调查与研究
5,实习生双重角色的自我体会调查研究 6,师范生的智能结构与品格结构研究 7,五年来我校毕业生的教学素质区域调查 8,师范生的素质教育研究 9,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建设
六,综合研究
1,从教师现状看师范生的招生,就业 2,中学办学失范现象的成因 3,隐性课程的潜在价值研究
4,高等师范教育如何适应中等教育的发展
5,从中等教育的发展看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 6,中学良好校风的形成及其物化形式的研究
7,中学生成长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研究 8,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研究 9,社会环境与中学生成长
10,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学校管理 11,浅议教育产业化问题
12,德育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
13,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4,通过实习,谈谈你对师范大学有哪些建议
15,通过实习,谈谈你对教学改革利弊的认识与反思 16,通过实习,对我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反思
17,通过实习,对我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反思
七、其它
1、中等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调查研究。2.中学教学改革现状及特点的调查研究。
3.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思想动态及特点的调查研究。4.中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研究。
5.中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6.中学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调查研究。7.中学优秀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
8.中学领导、教师、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的调查研究。
9.现行中学教材与大学所用教材在内容上衔接程度的比较与研究。10.结合教学工作实习进行中学教材教法的研究。11.结合班主任实习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研究。12.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对未来教师的素质期望。
13.我校近几届毕业生分配、使用情况及实际表现的调查研究。14.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施与执行情况。
第三篇:教育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教育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一、中学生调查研究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中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中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8.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9.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10.中学生分化的所谓“危险期”研究 11.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研究
12.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13.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14.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5.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16.因特网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17.当代中学生的品德状况的研究 18.中学生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 19.促进“后进生”转化诸因素分析 20.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教师工作研究 21.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2.品行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23.学生流失情况及防止流失的建议 24.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25.中学第二课堂的研究
26.课外科技活动与中学生成长
27.体育教学与以“达标”为中心的课外体育活动
28.学生文化素养的调查及提高途径
29.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
30.某校中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31.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32.中学生课外实践状况调查报告 33.中学生家庭作业情况调查报告 3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35.中学生人际交往关系调查报告 36.中学生安全教育调查报告 37.中学封闭式教育管理调查报告
38.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39.高中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40.中学生性生理、型心理、性健康问题调
查报告
41.辍学问题调查报告
42.中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43.中学生素质状况调查报告
44.中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调查报告 45.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46.某班班貌调查报告 47.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48.中学生与异性交往现状与指导调查报
告
49.中学性教育调查报告 50.中学生睡眠状况调查报告
51.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调查报
告
52.初中学生自学能力调查报告 53.中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调查报告
54.某中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状况
调查报告
55.某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56.中学生消费与理财调查报告
57.初一学生适应中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58.高一学生适应中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59.中学生学生对代表国家的国旗、国歌、国徽的态度调查报告
60.对比中学生在抗战纪念六十周年活动
中和超女比赛中的参与程度调查报告 61.中小学生眼中的爱国具体表现调查报
告
62.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新的时代
中应如何体现调查报告
63.中小学生爱家乡情感的培养调查报告
二、中学教师研究
1.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调查 2.学校教师激励方式探讨
3.实习学校教师队伍的个案分析 4.教师的心理挫折问题研究
5.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
析
6.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7.中学教师的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8.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思考 9.当前教师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 10.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状况及需求研究 11.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
究
12.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特点与难点 13.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对策调 查
14.贫困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
15.中学师德建设调查报告 16.中学教师薪资调查报告 17.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18.中学教育科研现状调查报告
19.中学教师进修、提高情况调查报告 20.中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21.某学校心理教育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三、新课改研究
1.新课改下家长的教育影响力 2.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3.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实践研究 4.新课改下教师观(学生观)的更新以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5.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
6.新课改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7.新课改中教师地位与作用 8.新课程环境下班级建设浅谈
9.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变革的原因分析 10.新课改与教师评价改革
11.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12.中学学科新课程的新理念研究 13.家庭教育研究
14.家庭教育与独生子女的成长
15.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16.家庭氛围对教育(中学、小学)的影响 1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成因分析 18.独生子女人格特点分析
19.某地中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四、实习体会与反思
1.实习中学对高师教育实习的意见与建议调查
2.历届校友在实习中学任教情况及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3.从教育实习看,本专业中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做哪些改革与改进 4.实习中学教学质量调查与研究 5.双重角色的自我体会
6.师范生的智能结构与品格结构研究 7.五年来我校毕业生的教学素质区域调查
8.师范生的素质教育研究 9.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建设
五、综合研究
1.2.3.4.从教师现状看师范生的招生、就业 中学办学失范现象的成因 隐性课程的潜在价值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如何适应中等教育的发展
5.从中等教育的发展看师范院校的课程
体系改革
6.中学良好校风的形成及其物化形式的研究
7.中学生成长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研究
8.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研究 9.社会环境与中学生成长 10.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学校管理 11.浅议教育产业化问题
12.德育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 13.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与对策
14.谈谈你对师范大学有哪些建议
15.谈谈你对教学改革利弊的认识与反思 16.对我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反思
17.对我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反思 18.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问题
调查报告
19.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问
题调查报告
20.中学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问题调查
报告
21.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22.农村初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23.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出路调查报告
24.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或教师流失)情况
调查报告
25.对比中学生在抗战纪念六十周年活动
中和超女比赛中的参与程度调查报告 26.某地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调查报告 27.某地区农村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与
能力培养调查报告
28.某地区农村初中课改实践中存在的问
题调查报告
29.某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30.某地区农村初中生自信心调查报告 31.某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调
查报告
32.某地区农村中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现状
调查报告
33.某中学学校文化建设
第四篇:教育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一,中、小学生调查研究
1,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中/小学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中/小学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中/小学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中/小学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中/小学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8,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9,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10,中/小学学生分化的所谓“危险期”研究
11,中/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研究 12,中/小学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13,中/小学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14,中/小学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5,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16,因特网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17,当代中/小学学生的品德状况的研究
18,中学/小学生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
19,促进“后进生”转化诸因素分析
20,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教师研究工作
21,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2,品行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23,学生流失情况及防止流失的建议
24,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25,中学/小学第二课堂的研究
26,课外科技活动与中学生成长
27,体育教学与以“达标”为中心的课外体育活动
28,学生文化素养的调查及提高途径
29,中学/小学课堂教学研究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
二,教师研究
3,实习学校教师队伍的个案分析
5,中学/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7,中学/小学教师的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9,当前教师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
10,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状况及需求研究
11,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13,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对策调查
14,贫困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家庭教育研究
1,家庭教育与独生子女的成长
2,家庭环境对中/ 小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3,家庭氛围对教育(中学,小学)的影响
4,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成因分析
5,独生子女人格特点分析
四,实习体会与反思
1,实习中学对高师教育实习的意见与建议调查
2,历届校友在实习中学任教情况及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3,从教育实习看,本专业中学/小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做哪些改革与改进
4,实习中学/小学教学质量调查与研究
第五篇:论文--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领域不公平现象”的提案
最近两三年来,中央十分关注社会公平问题,为解决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困难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受到群众欢迎,缓解了一些社会矛盾。目前,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形势日趋恶化。主要表现为教育价值有所失衡,教育行为有所失范,教育人文质量有所下降,教育公共投资不足,国民占有教育资源严重不平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已成为普遍性问题,实在令人忧虑。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要求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世纪末达到4%。但这个目标从未达到,1996年还一度跌到2.44%,2003年才占到3.41%,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5.1%)。这与科教兴国的国策不相适应。
这一较少投入在配置上又存在不合理。以2002年为例:全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5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其中的23%(引自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即便同在农村,城镇中小学和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以及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很大。
此外在政策上,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问题,本来应该随同每年大学招生人数的调整和增加,逐年着力加以缓解,但力度仍很不够。再加上这些年大学收取的学费增长过快,给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也带来困难。
以上这一切,人为地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并已将激烈的入学竞争和无从禁止的“择校热”,由高等教育阶段下延到义务教育阶段,使全社会公民本应大致公平享受的义务教育权利,在一些地方很大程度上沦为了家长之间权力和金钱的竞争。“卖考分”泛滥使公平竞争的升学考试制度遭到破坏,“钱学交易”、“钱权交易”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去年,中央电视台揭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人在招生中敛财的报道,引起社会震惊,这并非个别现象,在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扩大学校自主权的过程中,对如何维护市场环境中的教育秩序,维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维护教育公平的根本价值,均缺乏严格的制约和规范,导致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行为扭曲,集中表现在对公平竞争的升学考试制度的破坏。如相当普遍存在的以钱“买考分”,就进一步加剧了公
民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加上教育仍属紧缺资源,学校之间又尚未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致使学校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扩大招生的自利机会主义行为也得不到市场的制约和惩罚。教育不公平后果严重,会影响到人的就业不公平,甚至一个人一辈子的不公平;会引起整个社会的不公,甚至会引发社会危机。在欧美一些国家,教育不公平被认为是国家危机。确保教育公平是关系国家战略的大问题,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这一治国理念的需要。
教育不平等造成了公民个人技能和劳动力资源上的不平等,使农村和城市贫困群体子女进入社会高层的门槛大大提高了,贫困和富裕阶层之间,上下流动的障碍增大了,教育这一最有效的扶贫和提高社会公平性的手段减效了。
我们呼吁再适当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其中首先是要增加义务教育的投资。建议在国家预算法中规定,国家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能低于4%,而且在若干年内随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逐步增加至5%~6%,并严格规定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
从实际条件看,当前我们国家一是经济发展到了历史上最好时期;二是社会与教育事业发展本身有这样的要求;三是从计划生育的角度看,现在孩子的出生率下降。因此,目前已经具备条件抓教育均衡发展了。建议政府通盘研究和解决各种有违教育公平的做法。对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失范行为,应当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件件加以清理,分清缓急加以纠正。我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要首先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逐步实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义务教育的好坏和普遍程度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把基础教育或者说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估计需要300亿到400亿的资金,现在农民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这已经是个共识了,连柬埔寨、尼泊尔、越南这些人均GDP是中国1/3的国家,他们也在教育上完全免费了,中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先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后逐步向全体国民放开。
二、严格限制公办高中收择校费。有些地方公办初中,也以“民办”为名收择校费,更应完全禁止。重点公办中学也一样不能收择校费。对违规校长经举报查实后应严肃处理。
三、像抓“义务教育达标”一样,抓好薄弱中小学校的改造、提高工作。现在有些地方对重点中学建设还在不断升温,有的还花巨款征地建新校,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而对改造、提高薄弱中小学校的工作,则冷冷清清,进度缓慢。我们应当急基础教育之所急,迅速调整工作重点,制订改造、提高薄弱中小学的规划,并切实付诸实践。上级政府在考察下级政府教育工作时,亦应以薄弱学校的变化为主。
四、招生录取制度应最大限度实行信息的完全公开化。如组织由社会人士、家长等组成的观察团,全程监察录取过程等等,以完全杜绝权力和金钱对招生工作的腐蚀。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这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在于领导的决心和决策,只要能下最大决心杜绝虚夸之风,减少国家财政不合理又非必要的开支就够了。教育乃百年大计,是立国之基,如果能解决好目前教育领域中的负面问题,实为中国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