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隐患点监测员管理办法
楚雄州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作用,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有效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是指由国土资源部门确定的在每年汛期中负责对某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记录和预警、预报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按照州、县市国土资源部门现已实行建卡管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原则上每个点设置一人。其中对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的较大级、重大级、特大级地质灾害隐患点,可根据情况每个点设置两人。新增加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上述原则及时补充设置。
第四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设置,由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落实,县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督促、检查和指导。第五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居住在受该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威胁村庄中的村民小组干部或村民;
(二)、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三)、有高度负责和热衷公益事业的精神;
(四)、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能够适应地质灾害定时巡查、监测和记录工作需要。
第六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在每年汛期中(5月1日至10月30日),对所负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定点监测,定时巡查,做好记录;
(二)、定时向村委会、乡镇国土资源所和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监测、巡查和记录情况;
(三)、负责向受该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机关、学校、厂矿、村民发放《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及国土资源部门下发的其它有关宣传资料,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常识;
(四)、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险情时,及时发出规定的报警信号,协助当地政府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第七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设置,要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保持相对固定。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可连续使用;对不适应工作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更换。
第八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在每年汛期中,由乡镇国土资源所在州、县市下达的地质灾害监测补助经费中,按工作量大小每人每月补助误工费50元到80元。
第九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在工作中所必备的钢尺、记录本、雨具、手电、报警工具等,由县市国土资源局或乡镇国土资源所统一购置发放。
第十条 在每年汛期来临之前,乡镇国土资源所必须将该年度所落实的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名单上报县市国土资源局,并由县市国土资源局报州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科备案。汛期中新增加设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乡镇国土资源所要及时将情况上报县市国土资源局。
第十一条 乡镇国土资源所必须加强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管理,认真发挥好监测人员的作用。县市国土资源局要把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到位情况、履职情况作为地质灾害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督促和检查。
第十二条 乡镇国土资源所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一般应每年培训一次,培训工作要在汛期来临前完成。
第十三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
(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常识;
(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记录方法;
(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措施;
(五)、省、州、县市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关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关规定、政策精神。
第十四条 地质灾害监测是一项涉及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公益事业活动,也是当地干部和群众应尽的义务,因此,地质灾害监测人员与国土资源部门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但乡镇国土资源所在确定监测人员时,必须同时以书面形式明确监测人员的工作职责。
第十五条 乡镇国土资源所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业务指导,帮助指导监测人员建立有效的监测方法、规范监测记录,熟悉掌握报警信号、群众撤离路线、避险地点,保证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有效开展。
第十六条 本办法从2010年2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管理办法
马尔康金鑫矿业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作用,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有效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金鑫矿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是指由金鑫矿业确定的在每年汛期中负责对某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记录和预警、预报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按照现已实行建卡管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原则上每个点设置一人。其中对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的较大级、重大级、特大级地质灾害隐患点,可根据情况每个点设置两人。新增加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上述原则及时补充设置。
第四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设置,由安全环保部及施工队所负责落实。
第五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居住在受该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威胁的安全负责人;
(二)、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组织施工人员转移避险;
(三)、有高度责任心和领导能力;
(四)、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能够适应地质灾害定时巡查、监测和记录工作需要。
第六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在每年汛期中,对所负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定点监测,定时巡查,做好记录;
(二)、定时向矿部和施工负责人报告监测、巡查和记录情况;
(三)、负责向受该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施工区域下发的其它有关宣传资料,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常识;
(四)、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险情时,及时发出规定的报警信号,协助矿山将施工人员转移避险。
第七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设置,要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保持相对固定。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可连续使用;对不适应工作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更换。第八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在工作中所必备的钢尺、记录本、雨具、手电、报警工具等,由施工队发放。
第九条 在每年汛期来临之前,施工队必须将该所落实的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名单上报,汛期中新增加设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施工队要及时将情况上报。
第十条 施工队必须加强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管理,认真发挥好监测人员的作用。要把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到位情况、履职情况作为地质灾害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督促和检查。
第十一条 施工队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一般应每年培训一次,培训工作要在汛期来临前完成。
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
(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常识;
(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记录方法;
(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措施;
第十三条 地质灾害监测是一项涉及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活动,也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尽的义务,施工队在确定监测人员时,必须同时以书面形式明确监测人员的工作职责。
第十四条 施工队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业务指导,帮助指导监测人员建立有效的监测方法、规范监测记录,熟悉掌握报警信号、施工人员撤离路线、避险地点,保证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有效开展。第十五条 本办法从2017年6月1日起执行。
马尔康金鑫矿业有限公司
安全环保部
第三篇: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应急预案
一、灾害点的基本情况
*****乡 地质灾害点地质结构属流沙石堆积层,由于住户建房切坡,汛期降雨量大,无法有效排洪,形成小型地质滑坡。为了避免和减轻灾害,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地质灾害应急责任的落实
1、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 电话:
2、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应急处置负主要领导责任,负责灾害点应急工作职责的分解落实,灾情和险情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是否临灾的判断,预警信号的发布,临灾时抢险救援工作的指挥等。并要对地质灾害负责滑坡的监测和监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上报等工作。当监测过程中发现险情时及时向乡领导小组汇报,以便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知受威胁群众和单位按预定疏散路线躲避到安全地带。
3、负责临灾条件时指挥受灾群众和单位按预定方案及时疏散,协助开展人员和重要财产转移,对疏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疏散基本完成后应进行危险区内的清场和检查工作,保证临灾条件下危险区内不能留下一人。
三、地质灾害的监测
1、监测方法、监测内容及观测周期
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主要用目视巡查和简易裂缝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目视巡查主要对坡体微地貌变形情况,房屋等地物的变形情况、泉点出露或变化情况、动物、声响等进行监测和记录。
观察周期一般为每天一次,雨天达到2小时一次加密监测,当有暴雨、持续降雨等天气过程时应24小时加密观察。
2、监测记录
对监测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按规定表格进行详细记录。
3、对监测过程中的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分析,对裂缝位移量等数据进行及时计算,以位移量变化曲线表示出来,并按时将监测资料和数据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如遇到变形加剧等临灾信号时应及时上报防御领导小组和市国土资源局。以便相关领导和单位作出临灾判断,以及启动预案,组织应急疏散撤离和相关抢险救灾工作。
四、地质灾害的预警和临灾疏散和抢险救援措施
1、地质灾害的临灾判据
在天气预报和监测过程中发现暴雨、持续降雨时,应密切注意坡体地貌、裂缝等的观察,如发生以下情况时可考虑作为临灾的判据。
1)坡体微地貌变形加剧,后缘新增拉张裂缝或裂缝宽度急剧加大,坡体下错加剧,后缘裂缝贯通,前缘渗冒浑水或出现成排出露泉点,甚至出现整体明显滑坡动等迹象。
2)根据裂缝变形量曲线判断滑坡进入国速变区间。3)坡体发现动物不实,躁动等异常反应,坡体异常响动等异常现象出现。
2、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采用喇叭、敲锣、敲盆、口哨、呼喊。
3、预定撤离线路及安置
沿公路向滑坡区两侧安全地带疏散。从危险区疏散出来的群众采用到附近安全区域的村社、单位等分散安置、投亲靠友、发放救灾帐篷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时避灾的安置。
五、险情解除
经全面检察险情已排除,各种危险因素已消除的情况下,经抢险领导小组确定后,通过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出解除险情的通知。发出险情解除通知后,危险区内住户和单位方能返回原址。
二〇一一年 月 日
第四篇:3工区施工监测监测点保护管理办法
施工监测监测点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监测点的保护是施工监测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各类监测点布设完成后,工区各工点要对监测点进行保护,确保监测数据的连贯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监测点位是采集数据的根本,调整施工方案的前提。有了监测数据,才能找出规律,指导现场施工。
第三条 根据西北院对基坑、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地下水位、围岩变形等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了解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的监测结果,来指导现场施工。
第二章 总体保护措施
第四条 工区各工点应对预留监测点的位置不设置临建及堆料场等。
第五条 工区各工点应对监测单位布设的监测点及标示标牌进行保护。
第六条 在凿除墙体过程中注意保护墙体测斜测点点位,避免凿破墙体测斜监测孔。
第七条 场区内作业时保护好水准及导线测点、地表沉降、水位孔监测点等,同时对水位监测孔进行保护,避免降雨等外来水进入孔内,影响监测数据的正确性。
第八条 在开挖作业时,应保护好墙顶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并及时将散落在测点上方的泥土等杂物清理干净。
第九条 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支撑轴力导线,避免导线在作业过程中被拉断。
第十条 盾构及暗挖隧道内拱顶沉降测点、净空收敛测点,工区各工点技术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测点不因人为或施工机械碰撞等因素而破坏。
第十一条 所有监测点安设好后,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测点在施工过程中被破坏。
第十二条 日常巡视工作中应针对测点进行重点检查,发现测点破坏或者异常应及时整改。
第三章 各监测点保护措施
第十三条 墙(桩)体测斜监测点
1、墙(桩)施工时,测斜管保护措施 1)钢筋笼起吊
钢筋笼起吊过程中应使钢筋笼受力合理,平稳起吊,将钢筋及测斜管变形控制在弹性范围内,严禁发生主筋及测斜管过度弯曲现象。2)钢筋笼下放
钢筋笼下放过程中注意调整测斜管方向,确保钢筋笼下放到桩底后测斜管在桩孔的迎土面。3)浇筑混凝土
浇筑时严禁破坏测斜管帽,确保没有浆体进入测斜管。4)后保护 浇筑完混凝土后,及时将测斜管罩住,避免测斜管人为破坏。
2、破桩头时,测斜管保护措施
破桩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极易将测斜管破坏,应加强对测斜管的保护。在破桩过程中:
1)严禁强烈震动测斜管周围混凝土。
2)严禁在测斜管尚未脱离周围混凝土时强行移除破坏的桩体。3)在切割测斜管与周围混凝土连接时,注意切割、破凿器械不要碰到测斜管。
4)测斜管周围混凝土应小心移除,注意工具的使用,保证测斜管的完整。
3、冠梁施工时,测斜管保护措施
1)冠梁施工之前,将明显的标识挂在测斜管上,提醒工人注意,不要人为破坏。
2)在绑冠梁钢筋时,严禁强行绑扎钢筋将测斜管倾斜,钢筋应错开测斜管。
3)注意严禁将测斜管帽破坏,致使浇筑混凝土时浆体进入管内。
第十四条 沉降点
在测点布设完成后,地表沉降点有放置保护盖以保护测点,提醒施工人员及机械注意不要将泥土、石头、杂物等掉入测点内。
第十五条 坑外水位监测点
在水位孔完成后,在水位管正上方有保护盖,提醒施工人员及机械车辆注意监测点,避免车辆来回碾压。第十六条 支撑轴力监测点
1、预埋应力测点周围施工时,应在测点处采取包扎等保护措施,避免在结构安装过程中对监测元器件损坏,支撑轴力焊接到支撑时,应注意保护轴力计的导线,防止电焊烫坏导线。
2、工区各工点应对作业班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增强其对测点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3、如导线破损或断裂,应及时通知施工监测单位(西北院)对损坏的测点进行修复,确保预埋元器件安全及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 水平位移监测点
1、工区各工点对作业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增强其对监测点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2、取土作业时,在测点上面用钢套简进行保护。
3、对挖机出土时散落在水平位移测点上的泥土,及时用人工进行清理。
第四章 补救措施
第十八条 各类监测点由于现场施工破坏,应及时通知施工监测单位(西北院)重新布设并对破坏方进行处罚。
第十九条 当泥浆类进入测斜孔内,各工点负责人应及时组织施工人员对测斜孔采取水冲法将孔内泥浆排出,保证测点有效性。
第五章 处罚措施
第二十条 地下水位监测孔、深层水平位移测斜孔、水准基准点、平面基准点,罚款金额为破坏方1000元/个,各工点负责人100元/个。
第二十一条 管线坚向位移监测点、砼支撑钢筋计、钢支撑轴力、地表沉降监测点、墙顶竖向及水平位移监测点、坑底隆起监测点、拱顶沉降监测点、净空收敛监测点,罚款金额为破坏方500元/处,各工点负责人100元/个。
第二十二条 对于二次破坏监测测点的行为予以加倍金额罚款。
第二十三条 对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罚款金额翻倍处罚。
第二十四条 为保证监测工作正常进行,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监测点破坏的责任方应及时组织施加补救措施,罚款金作为施工监测单位(西北院)修复监测点的补偿款。上述产生的罚款,从当月计量款中扣除。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工区工程部负责解释
关于下发《施工监测监测点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工区所属各工点:
施工监测点是施工监测的信息反馈及指导施工的重要控制点,在日常施工生产中,监测点应予以保护,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保证施工安全。
为了有效地保护现有施工监测点及监测预埋点,工区各工点在施工全过程中,务必重视对监测点以及标示牌的保护,为督促保护工作的落实,对破坏监测点的责任方进行处罚。
现下发《施工监测监测点保护管理办法》给工区各工点及施工协作队伍,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第五篇:隐患管理办法
河南移动漯河分公司隐患管理办法
河南移动漯河分公司隐患管理办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漯河分公司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