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8:1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

第一篇: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

(2012—2015年)

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加大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的贯彻执行力度,加强医院感染专业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推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目标。

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为主导,坚持“科学防控、规范管理、突出重点、强化落实”的原则,健全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突出重点、科学防控,切实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执行力。

——到2015年,逐步健全医院感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完善医院感染技术标准,形成比较全面的覆盖医院感染重点环节及重点部门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

——到2015年,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省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发挥推进本区域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作用,医疗机构要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加强组织管理,全面落实职责。加强医院感染专业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到2015年,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初步形成国家、省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实施科学、有效监控,及时反馈监测信息,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升医院感染监控水平。

(二)具体目标。

1.规范管理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到2015年,100%的三级医院、6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30%的县级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手术部(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新生儿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建筑布局、人员配备、质量安全管理等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2.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风险。通过贯彻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风险有所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专项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3.切实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医疗机构切实落实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医务人员手卫生等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1.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有关规定,针对重点部门(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手术室、血液透析室、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室、产房、内镜室、口腔科和导管室等)和重点环节(各种插管、注射、手术、内镜诊疗操作等),采取一揽子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要求,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2.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疗机构要根据医院感染相关法规、规范和行业技术标准等,更新并细化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制订并落实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切实加强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医务人员手卫生以及医院感染监测等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3.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根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发展需要及面临的形势,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等,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标准。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不断更新并细化医院感染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4.加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大力推进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全面落实责任,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人员培训、指导评估、督导考核等工作,推进本区域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

5.加强医院感染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医疗机构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明确医院院长是本单位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配备数量适宜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管理措施。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业务工作能力。

6.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要加强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和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同时,要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

7.加强医院感染多学科合作。医院感染管理涉及感染病学、临床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消毒学、药学等多学科,在医疗机构内涉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检验部门、药学部门、消毒供应中心以及各临床科室多个部门。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多学科、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学科、部门间协调沟通,明确分工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共同形成合力推进医院感染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8.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在现有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初步形成覆盖三级医院的国家级医院感染监控网。建立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库,健全信息管理和信息发布等制度。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本辖区内覆盖二级以上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控网,定期公布和反馈本辖区医院感染监测情况,督促和指导本辖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机构要制订详细、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控计划,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反馈监测信息,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范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的建设。

9.加强医院感染科学研究。加强我国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和科研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基于临床实践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与策略的研究,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科学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10.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球行动,掌握国际动态,学习、借鉴和推广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加强与国际社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科学研究、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与国际组织的项目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方面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组织落实。医疗机构要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管理的整体规划中,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必要支持,将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各省(区、市)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建设,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积极开展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逐级分期、分批开展人员培训,保证培训效果,提高人员业务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工作实效。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细化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分步骤、分阶段达到各项目标。医疗机构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四)加强督导考核,认真总结评估。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订详细、可行的督导评估方案和考核指标,通过开展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对本辖区医疗机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考核,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进行评估。2015年,卫生部将对各地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第二篇: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年)

卫生部

关于印发《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年)》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2〕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结合当前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现状,我部组织制定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卫生部 2012年9月25日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年)

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加大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的贯彻执行力度,加强医院感染专业

—1—

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推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目标。

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为主导,坚持“科学防控、规范管理、突出重点、强化落实”的原则,健全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

——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突出重点、科学防控,切实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执行力。

——到2015年,逐步健全医院感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完善医院感染技术标准,形成比较全面的覆盖医院感染重点环节及重点部门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

——到2015年,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省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发挥推进本区域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作用,医疗机构要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加强组织管理,全面落实职责。加强医院感染专业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到2015年,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初步形成国家、省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实施科学、有效监控,及时反馈监测信息,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升医院感染监控水平。

(二)具体目标。

1.规范管理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到2015年,100%的三级医院、6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30%的县级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2—

手术部(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新生儿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建筑布局、人员配备、质量安全管理等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2.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风险。通过贯彻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风险有所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专项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3.切实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医疗机构切实落实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医务人员手卫生等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1.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有关规定,针对重点部门(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手术室、血液透析室、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室、产房、内镜室、口腔科和导管室等)和重点环节(各种插管、注射、手术、内镜诊疗操作等),采取一揽子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要求,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2.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疗机构要根据医院感染相关法规、规范和行业技术标准等,更新并细化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制订并落实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切实加强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医务人员手卫生以及医院感染监测等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3.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根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发展需要及面临的形势,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等,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标准。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不断更新并细化医院感染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4.加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

—3—

实际,大力推进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全面落实责任,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人员培训、指导评估、督导考核等工作,推进本区域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

5.加强医院感染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医疗机构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明确医院院长是本单位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配备数量适宜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管理措施。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业务工作能力。

6.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要加强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和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同时,要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

7.加强医院感染多学科合作。医院感染管理涉及感染病学、临床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消毒学、药学等多学科,在医疗机构内涉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检验部门、药学部门、消毒供应中心以及各临床科室多个部门。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多学科、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学科、部门间协调沟通,明确分工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共同形成合力推进医院感染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8.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在现有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初步形成覆盖三级医院的国家级医院感染监控网。建立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库,健全信息管理和信息发布等制度。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本辖区内覆盖二级以上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控网,定期公布和反馈本辖

—4—

区医院感染监测情况,督促和指导本辖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机构要制订详细、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控计划,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反馈监测信息,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范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的建设。

9.加强医院感染科学研究。加强我国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和科研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基于临床实践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与策略的研究,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科学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10.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全球行动,掌握国际动态,学习、借鉴和推广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加强与国际社会在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科学研究、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与国际组织的项目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方面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组织落实。医疗机构要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管理的整体规划中,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必要支持,将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各省(区、市)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建设,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积极开展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逐级分期、分批开展人员培训,保证培训效果,提高人员业务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工作实效。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细化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注重实效,—5—

分步骤、分阶段达到各项目标。医疗机构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四)加强督导考核,认真总结评估。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订详细、可行的督导评估方案和考核指标,通过开展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对本辖区医疗机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考核,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进行评估。2015年,卫生部将对各地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6—

第三篇:××医院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2-2015)

××医院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2-2015)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宝市卫医发[2012]660号《宝鸡市卫生局转发陕西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印发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的通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着力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加大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的贯彻执行力度,推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领导小组

不另设领导机构,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负责。

三、工作目标

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为主导,坚持“科学防控、规范管理、突出重点、强化落实”的原则,到2015年达到以下目标。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加强组织管理,健全三级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全面落实职责。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科学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2、根据医院感染相关法规、规范和行业技术标准等,更新并细化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制订并落实符合本院工作实际的标准操作规程。更新并细化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3、规范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ICU、手术部、血液透析中心、新生儿病房、消毒供应中心、介入科、胃肠镜室、口腔科的建筑布局、人员配备、质量安全管理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4、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风险。通过贯彻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风险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发病率进一步降低。

5、切实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至2013年全院手卫生设施配置全部符合要求,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2013年达到53%以上,2014年达到58%以上,2015年达到60%以上。2013年全院可重复用诊疗器械、用品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供应,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四、主要任务

1、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有关规定,针对重点部门(ICU、手术室、血液透析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室、口腔科、介入科等)和重点环节(各种插管、注射、手术、内镜诊疗操作等),采取一揽子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要求,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2、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根据医院感染相关法规、规范和行业技术标准等,更新并细化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制订并落实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切实加强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医务人员手卫生以及医院感染监测等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3、加强医院感染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明确医院院长是本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配备数量适宜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管理措施。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业务工作能力。

4、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加强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和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降低多重耐

药菌医院感染。

5、加强医院感染多学科合作。医院感染涉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检验部门、药学部门、消毒供应中心以及临床科室多个部门,要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学科、部门间协调沟通,明确分工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共同形成合力推进医院感染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6、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要制订详细、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反馈监测信息,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范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

7、加强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的建设。医院感染监测预警分析系统应具备医院感染监测、控制、风险评估、筛查、预警、发现、数据统计等功能模块,实现医院感染的实时、动态监测,全面掌握全院感染情况,及时有效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保障医疗安全。

8、加强医院感染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基于临床实践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与策略的研究,科学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五、工作方法及具体步聚

1、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作用和医院感染监控三级网络的作用。2013年根据医院实际,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落实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定期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2次,遇重大问题随时召开)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专题会议(每季1次),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工作任务,研究协调和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问题,真正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决策作用,加强多学科、部门间协调沟通,落实工作责任,共同形成合力推进医院感染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2、2013年完成“医院感染监测预警分析系统”的安装验收工作。与网络中心加强合作,积极完善医院感染监测预警分析系统各功能模块,2014年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对信息管理系统相关参数不断进行维护,使系统功能能满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保证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并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医院感染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实时动态监测,针对性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3、2013年根据我院工作实际,依据医院感染相关法规、规范和行业技术标准等,更新相应的规章制度,制订并落实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修订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将管理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以及标准操作规程装订成册,便于使用和查阅。

4、切实加强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医务人员手卫生以及医院感染监测等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4.1开展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临床医师、护士、医技、后勤保洁人员等各级各类人员进行相关院感染知识培训。控感科每年制定培训计划,有完善的培训、考试及考核管理,各科室每月组织培训,使各部门人员熟知本部门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要求并执行。对手卫生知识知晓率2013年达到90%,2014年达到95%,2015年达到100%。洗手/卫生手消毒方法正确率2013年达到85%、2014年达到90%、2015年达到95%。

4.2 建立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对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2013年控感科修订“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记录本”,增加多重耐药菌感染反馈、防控措施落实记录、科室督查记录等内容,在2013年要求科室改进以往形式化感控工作模式,真实记录本科室控感工作开展情况。

控感科依据各部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对临床医技科室的医院感染制度措施落实情况实行月考核、周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对整改效果进行追踪。2014年总结实践经验,对记录本进行完善修订。

4.3 开展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每季度对各科室手卫生用品消耗量进行统计,并与

同年上期及上年同期统计数据进行比较,每年开展2次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抽调其他部门人员进行暗访,调查结果及时反馈。

5、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工作。5.1 每年开展现患率调查。

5.2 2012年-2014年开展综合ICU、神外ICU、妇科经腹子宫切除、附件切除术、妇科腹腔镜手术、新生儿感染目标性监测、建立本院ICU、妇科子宫切除术、腹腔镜手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神外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

5.3 落实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对目标性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并督导落实。

6、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6.1 2013-2014年对新建内科楼ICU、血液透析室、新生儿病房的建筑布局、流程提出合理建议,保证布局流程符合要国家有关要求。在投入使用前,保证空气净化设施、手卫生设施等配置符合要求。6.2 2013年全院可重复用诊疗器械、用品全部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供应,取消储槽作为灭菌敷料、棉球储存容器的使用,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6.3 2013年规范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所有外来器械按照本院“外来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要求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清洗、消毒灭菌、供应。

6.4 2013年重点部门(手术宝、消毒供应中心、ICU、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口腔科、内镜室、介入科)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100%,洗手/卫生手消毒方法正确率达到95%,手卫生依从性达到90%以上。

6.5 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熟知本部门院感特点、各项管理制度、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并执行。

六、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

时间从2013年1月至6月。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各项工作任务。各科室要认真学习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时间从2013年7月至2014月6月。严格按照医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措施落到实处。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

时间从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医院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对存在问题持续进行整改,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迎接上级部门检查。

七、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方面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员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纳医疗质量日常工作中,切实将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2、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工作实效。各科室要积极贯彻落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完善各项制度,强化细节管理,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实施方案取得实效。

3、加强督导考核,认真总结评估。各职能部门、各科室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考核,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进行评估。

第四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基本措施

一、消毒、灭菌原则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先清洁,在消毒或灭菌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在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实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对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的、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诊断器械以及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应进行消毒 ·审核实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以符合国家有关证明 审核证件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产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消毒剂: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1、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2、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耐高温、耐湿的首选湿热消毒

·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采用清洗消毒剂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

三、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

2、碘酊原液:直接涂擦2遍以上,作用时间~3min,待干后用70﹪~80%乙醇

3、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 4、70%~80%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 min

5、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 min

6、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消毒范围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5㎝ 中心静脉导管:消毒范围直径≥15㎝

四、地面与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有明显血液、体液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物体表面: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L~700㎎/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 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L~2000㎎/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五、清洁用品的消毒、手工清洗与消毒

·擦拭布巾

清洗干净,在250㎎/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地巾

清洗干净,在500㎎/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自动清洗与消毒

·使用后的布巾、地巾等物品放入清洗机内,按照清洗器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清洗与消毒,一般程序包括水洗、洗涤剂洗、清洗、消毒、烘干,取出备用

六、使用消毒剂的要求

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剂的种类。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的适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置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

七、手卫生要求

治疗、护理病人等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在手术、分娩等操作前做好外科手消毒 注意事项:掌侧面、指尖、指甲缝等部位彻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应多揉搓,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干手时不要来回晃,手向上防止再次污染,盛装肥皂或皂液的容器每周进行清洁,肥皂应保持干燥

重点部门管理——手术室

1、手术室三区划分明确:手术区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口罩、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开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安排无菌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在有效期内使用

3、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喉镜、螺纹管、面罩、口咽通道、简易呼吸器等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产房人流室

1、区域相对独立、分区明确,临近母婴室和新生儿室;建议产房(人流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每间产房至多摆放二张产床

2、凡进入产房(人流室)人员应更换专用衣、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触产妇所有诊疗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消毒”,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

3、刷手间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

4、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及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按消毒隔离制度及规程进行助产,所有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分娩结束后,分娩时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5、接生或助产前进行外科手消毒、戴无菌手套

6、医务人员患有手臂部皮疹、腹泻、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接触病人的岗位

7、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大于30分钟,每日至少空气消毒2次,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500㎎/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清洗消毒

8、每季一次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 *90㎝平皿,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受细菌总数5cfu/c㎡)

消毒供应室

·对所有需要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进行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方法、程序正确 ·清洗消毒设备及设施与工作量相匹配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供应室条件不具备的可委托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灭菌

·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针灸科

1、针灸科做到通风良好,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配有手卫生设施用品

2、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创此部位的皮肤消毒;针灸针具(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3、一次性使用针灸针不得重复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针灸针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灭菌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1、清洁、污染区分区明确,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清洁。室内应设手卫生设施,手消夜应标启用时间,有效期内使用

2、治疗车、换药车分层使用,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时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3、各种治疗、护理按照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不得进入换药室应就地(诊室或病房)处置 重点环节----安全注射

1、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

2、“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禁止只换针头不换注射器

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开启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灭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4、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超声检查

一、探头

1、凡经患者完整皮肤、黏膜或食道、直肠、阴道等体腔进行超声诊疗探头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2、发经皮肤黏膜进行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手术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探头、光源、导线等超声医疗用品,使用前应达到灭菌

3、每班次检查结束后,应对超声探头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探头使用注意事项

1、断电插拔

2、禁止撞击

3、保持干燥、洁净环境

4、使用合适的耦合剂

5、软物擦拭清洁(75%的酒精)

6、避免外界仪器的振动损坏

7、禁止浸入液体

8、避免在强电磁干扰的地方使用

二、物体表面:

诊疗床、仪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当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进行清洁和消毒。诊疗床可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超声诊疗仪采用一起说明书允许使用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三、皮肤、黏膜:

1、患者完整皮肤进行超声时,无需皮肤消毒

2、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或者皮肤感染性疾病或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进行超声时,要对受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四、消毒方法

1、接触患者完整皮肤的超声诊疗探头声透镜部分,每人次使用后75%的酒精消毒

2、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或经食道、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生检查的探头声透镜部分,使用时外套隔离膜,用后75%的酒精消毒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探头、光源、导线等超声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采用低温灭菌方法进行灭菌,使用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物体表面:诊疗床、仪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当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进行清洁和消毒。诊疗床可采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超声诊疗仪采用仪器说明书允许使用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皮肤、黏膜

1、患者完整皮肤进行超声时,无需皮肤消毒

2、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或皮肤感染性疾病或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进行超声时,要对受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留置尿管

·细菌入侵机制

1、污染导尿管或尿道外口细菌种植于膀胱 ·使用合格的导尿管、导尿包

·置管时做好尿道外口的消毒、无菌技术操作 ·留置尿管期间,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消毒

2、沿导尿管内腔上行感染膀胱 ·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最大限度的保持密闭系统的完整、通畅,任何时候均应保持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逆流

·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列外)

·无需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环和出现尿路感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

·清空集尿袋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碰到收集容器

·正确采集尿标本-----小量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3、导尿管与尿道粘膜间细菌生长繁殖并上行感染膀胱 ·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尽量减少更换尿管次数,特别是不要定期更换,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和出现尿路感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 ·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生物膜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方式生长

第五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标准操作规程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SOP

一、空气

1.开窗通风,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

2.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寒冷时),必要时(如收治了肺结核患者)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有自动显示累计消毒时间的不需要单独登记),并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必要时行效果评价;

3.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方法消毒空气。

二、墙面、门窗和地面

(一)墙面和门窗

1.应保持无尘和清洁。

2.通常使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二)地面

1.所有地面包括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m2;

2.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不同区域(污染与半污染区、清洁区)使用的清洁工具,分开放置,每天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1次,清洗后悬挂备用。

三、医疗与生活物品

(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每天清水擦拭1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清水擦 拭1次。

(二)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清水擦拭。且一人一巾,用后抹布可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消毒30分钟。

(三)病人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后,对床单元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

(四)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1.物体表面没有明确污染时,只需用干净的清洁用具,清水擦拭即可;有明显污垢时,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先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30分钟,然后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2.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厕所,最后是盥洗间即污染区。拖把应分类分色分室使用。

四、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地面及物品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2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采用75%酒精擦拭。

注:使用腐蚀性的消毒剂如含氯制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应使用清水擦拭。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SOP

一、手术器械及其相关物品

(一)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手工清洗按照去污六步骤清洗;复杂及管腔器械使用超声清洗机加酶清洗;

(二)灭菌:压力蒸气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或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浸泡器械必须经无菌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注:锐利器械(含剪刀、刀片、穿刺针等)及缝线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二、病区常用物品

(一)病区换药碗、弯盘等:在病区处置间流动水冲洗,去除明显血液等污染物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

(二)杯钳罐:用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有消毒液的每周更换2次;干式保存则每4—6小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三)体温表:集中使用的体温表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使用手工或甩表机甩表后浸泡消毒;

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纱布擦干,使用前质检同时75%酒精棉球擦拭后使用。消毒液每日更换。

(四)各种盛消毒液的玻璃瓶:弃去消毒液,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压力蒸汽灭菌;每周灭菌2次。

(五)吸引瓶、引流瓶: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干燥(可以自行选用不同方法,减少水分,目的是保证浸泡消毒的消毒液不被稀释,确保消毒效果);

2.消毒: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六)餐具

1.清洗:用洗涤剂擦洗,清水冲洗干净;

2.消毒:煮沸10-2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

(七)痰盂、便器: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晾干;

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或热力消毒90℃3分钟。

(八)塑料及橡胶类(含超声雾化器、呼吸机管路、湿化瓶):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干燥;

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新生成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10-1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后,新鲜蒸馏水冲净消毒液,置于灭菌容器干燥保存备用;

(九)气管内套管:

1.清洗:流动水清洗、干燥;

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煮沸消毒10-20分钟或新生成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10—15分钟或洗必泰醇消毒液浸泡30分钟或过氧化氢浸泡30分钟。

(十)止血带:

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

2.消毒:送供应室集中处置或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一用一消毒或酒精擦拭。

(十一)热水袋、冰袋、橡皮气圈及橡皮中单:

1.流动水清洗、晾干;

2.必要时用含氯消毒液250rng/L擦拭,作用30min后,流动水冲净,晾干备用。

(十二)血压计、袖带、听诊器袖带:

1.清洗、晾干;

2.血压计及听诊器适时用75%乙醇或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三、麻醉用具处置

(一)一次性用具如:牙垫、气管插管、各种穿刺包、穿刺针、换能器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二)麻醉喉镜片清洗擦干后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中消毒30分钟或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压力灭菌。

(三)呼吸囊: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四)硅胶螺纹管:

1.上清洗机按管道清洗流程清洗后备用。

2.流动水清洗后经氧化电位水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

(五)可视喉镜、支气管镜用后按消毒内镜处理。

注:消毒设备(床单位消毒机、内镜清洗消毒机等)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使用,并定期维护。

手卫生SOP

一、手卫生设施

(一)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二)肥皂或者皂液: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及皂盒的清洁与干燥;皂液宜使用一次性原装的挤压式液体皂,如使用分装液体皂,容器必须保持清洁,并每周至少消毒一次。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三)干手设施: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或用于手毛巾(一用一消毒,并干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四)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并放置在医务人员便于取用的位置,包括流动使用诊疗车上。

二、卫生洗手

(一)洗手用品:洗手液(皂液)、可拆卸重复使用的皂液容器、固体肥皂及有筛孔皂盒、一次性抽纸巾或干手毛巾、护肤用品。

(二)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2.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穿脱隔离衣前后;

3.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进行卫生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处理药物及配餐前;

6.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三)洗手方法

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

2.涂皂:取适量皂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按照六步法洗手,时间不得少于15秒;见图1.

4.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 5.干手:用纸巾或干手毛巾干燥双手。6.护肤:适量护肤用品护手。图1 六步洗手法:

三、卫生手消毒

(一)消毒用品:符合规范的一次性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二)消毒指征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人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

3.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4.为不同病人进行诊疗之间;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

5.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6.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三)消毒方法

1.取2—3ml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涂抹手的所有皮肤,揉搓方法参照六步洗手法,揉搓时间至少15秒;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4.符合上述消毒原则每5、6条者,应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四、外科手消毒

(一)卫生用品:指甲剪、消毒皂液、非手触式清洗液出液器、一次性外科手消毒剂、无菌巾、灭菌洗手刷、计时钟

(二)外科手消毒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进行各类手术前均应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3.手术中和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三)外科手清洗、消毒方法

1.洗手方法

①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②取适量的清洗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④使用无菌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2.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至少消毒二遍。(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2.洗手与手消毒双手相互揉搓要充分;

3.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清洗液清洁双手;

4.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SOP

一、职业暴露的预防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8.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及处置SOP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确认后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医院调查证实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本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

①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②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①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⑧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5、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预案

1.临床科室发现3例或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包括症状相同或病原体相同等),应及时上报感染管理科。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核查,在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3.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隔离相关病人,加强消毒,必要时关闭病房。

4.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医院感染暴发的具体调查步骤

1.成立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感染控制人员、医院流行病学专家、感染发生部门科主任及护士长、微生物学专业人员、药物学专业人员、后勤保障部主管等。

2.对医院感染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3.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4.调查感染暴发流行的起始时间及医院感染传播方式,列出潜在的危险因素。

5.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临时控制措施。如隔离感染源或可疑感染源或保护性隔离其他患者等。必要时可采用停止手术或关闭病房等措施。

6.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7.调查小组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

注:

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或其他方式。

医疗废物管理SOP

一、分类收集

1.各医疗废物产生地设有放置医疗废物区域,并以文字标明医疗废物名称。

2.将医疗废物分别放入带有“警示”标识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损伤性废物放入专用锐器盒内,不得再取出。

3.医疗废物收集容器盛装量达到3/4时,应有效封口。

4.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和毒种保存液,应先消毒,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5.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废物,应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二、运送

1.运送医疗废物人员在运送时,应穿戴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护鞋、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

2.运送医疗废物人员每天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至暂存地。

3.运送前应检查医疗废物标识、标签、封口,防止运送途中流失、泄漏、扩散。

4.运送车辆要有防渗漏、防遗散设施,易于清洁、消毒。

5.运送结束,及时清洁消毒运送工具。

三、暂存、登记

1.各医疗机构应有医疗废物暂存地,暂存地远离医疗、食品加工、人员活动区;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防渗漏;易于清洁消毒。

2.医疗废物暂存地应专人管理,应有“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标识。非专业人员不得接触。

3.病理性废物应低温贮存或防腐保存。遇有手术切除的残肢时由殡仪馆火化,或作为病理性废物收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严禁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按医疗废物实施处置。

4.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得超过2天。

5.医疗废物转出后对暂存地及时清洁、消毒。

6.产生和运送医疗废物的部门,对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时间、去向、经办人签名进行登记,登记资料保存3年。

四、处置

1.医疗废物应由县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医疗废物不得自行处理,禁止转让、买卖。

下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与预防控制制度1.组织管理: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的建设,落实三级网络职责。2.控制规划(1)法定报告传染病及时报告率100%。(2)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控制目标:①医院......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为了预防分娩过程中造成产妇及新生儿的感染,特制定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布局及人员管理1、产房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各区......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 一、选择题 1.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在()应当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A、100张以上B、1000张以上C、100张以下D、50张以上 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产房医院感染管理 一、建筑布局 1、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2、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分娩室、待产室、治疗室,辅助区......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法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是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的,属于基础护理学范畴。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近2/3的......

    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3-2015)DOC(样例5)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山东省戴庄医院 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3-2015)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山东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