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上墙资料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简介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困难帮扶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形象窗口,为职工维护权益的主要阵地。帮扶中心立足于党和政府的要求,立足于工会组织的职责和所能,立足于广大职工的需要。帮扶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创新思路,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发挥工会帮扶相对于政府救助的补充保障作用;致力纾解职工困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一、基本职责
(一)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履行工会维护的基本职责,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
(二)通过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工伤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救助、欠薪救助为困难职工提供直接、快捷、方便的帮助和服务。
(三)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互联、互补、互动工作机制,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在劳动经济、生活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四)重点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和老、弱、伤、病、残困难职工及因遭受意外灾害、本人或家庭成员患大(重)病等原因造成的困难职工群体。
二、帮扶对象
(一)列入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的本地户籍困难职工:
1、特困职工。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低保职工;
2、困难职工。指家庭人均收入高于本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定幅度以内,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困难家庭职工。
(1)家庭成员患省总工会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所规定的重大疾病,长期治疗,医疗费用负担重;
(2)家庭遭遇突发性灾难、事故,生活遇到严重困难。
(二)符合特定帮扶项目规定的条件,但未列入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的困难职工(含外来员工)。
三、帮扶项目
主要有八个方面: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工伤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救助、欠薪救助。
四、受理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00-11:30时;下午2:30-5:30时。
五、维权热线:5820299
困难职工帮扶项目
一、信访接待:向来信来访职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有关疑难问题;调处劳动纠纷;掌握、分析、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二、生活救助: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对困难职工区分不同档次和类型给予相应的资助。联系协调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为困难职工提供实物或资金方面的直接帮助。
三、工伤救助:对工伤致残的困难职工进行探视,并给予相应的资助。
四、医疗救助:对患重病、大病、长病的困难职工给予相应资助;为困难职工购买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保险和女职工安康保险。
五、就业救助:发挥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职业介绍机构的作用,为困难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六、教育救助: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有子女上大学或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职工家庭给予相应的资助。协同教育部门落实政府助学措施。
七、法律救助:对合法权益确实受到侵害的困难职工,工会借助自身和社会的法律服务力量,为其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救助,或者指导其向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八、欠薪救助:建立欠薪预警机制,对群体性欠薪及早发现和调处;对困欠薪导致生活严重困难的职工,给予临时生活救助。
困难职工帮扶程序
一、申请帮扶
困难职工向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困难职工帮扶申请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暂住证等身份证明;
(三)《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困难职工证》、工资支付凭证等经济困难证明。
(四)医院诊断证明、大额医疗费单据,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录取通知书、学费支出凭证,受灾或事故情况证明等相关救助项目所需的证明材料。
(五)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受理审批
当申请人需提交的材料已经齐全时,根据帮扶条件对材料的真实有效性予以核查,并加具初审意见。工会领导或有关部门依相关规定作出帮扶与否的决定。
三、实施帮扶
帮扶中心按照各帮扶项目的具体要求实施帮扶。需要给予资金帮扶的,按照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和救助标准,给予适当的经济资助。
困难职工认定程序
一、职工本人填写《困难职工认定申请表》,并按要求提供户口簿、身份证、经济困难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交到所在基层工会(含镇或系统工会)。
二、基层工会深入调查及时掌握申请职工的基本生活状况,按照困难职工认定条件进行鉴别,确定符合申报条件的,一式三份核实填写由县总工会统一印制的《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调查表》并加具意见,在征求该困难职工配偶单位和辖区居委意见后,报县、镇总工会或系统工委会。
三、镇工会或系统工委会对基层工会上报的《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登记复查。在《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调查表》相应栏目加具意见后,按认定权属报县总工会。
四、县总工会最终认定。①分类汇总调查核实后的申报材料;②听取和审议调查核实人员签署的调查意见并提出结论;③由基层工会在本单位张榜公示3天,征求职工意见;④最后审批确认并列入工会困难职工档案,有关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上报县总工会备案,一份由镇总工会或系统工会留存,一份由基层工会归档。
第二篇:调解中心上墙内容
调解中心上墙内容
展板2:调解中心工作职责
1、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研究制定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并抓好落实。
2、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提供法律咨询,做好矛盾纠纷非诉讼调解、分流处理和督查回访工作。
3、定期组织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台帐,全面掌握和控制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4、统一受理由信访部门移交和村居(社区)调委会调解不了的矛盾纠纷。
5、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重点、复杂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
6、7、推动领导接访和领导包案制度的落实。
对各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提出奖惩建议。
8、9、及时向上级报告重大社会矛盾和难点热点纠纷情况。搞好分析预测,制定重大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10、对辖区内调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
展板3:调解中心主任工作职责1、2、负责调解中心全面工作,协调好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组织排查调解工作,建立台帐,全面掌握和控制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3、对应由本部门负责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流指派,并责成其及时调处。
4、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重点、复杂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
5、6、督查督办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并及时组织回访。
注重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综合优势。
7、组织对各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提出奖惩建议。
8、9、及时向上级报告重大社会矛盾和难点、热点纠纷情况。组织搞好分析预测,制定重大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10、组织开展调解人员培训工作。
11、召集并主持召开调解中心成员单位有关会议。
展板4:调解中心工作程序
一、纠纷受理范围。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申请进行调解的;统一受理由信访部门移交和村居(社区)调委会调解不了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
二、纠纷分流指派和调解。纠纷受理后由调解中心做好登记,调解中心办公室主任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调解中心主任签批后,做好分流指派工作。经调解中心或分流指派单位调解成功的纠纷,按类别制作调解协议书。若调解不成功,可移交区县调解中心或引导当事人进行诉讼。
三、回访归档。调解中心对调解协议书的履行情况适时进行回访,并将履行情况做好记录。调解文书、档案要一事一卷,装订成册并按档案管理规定管理。
四、在调处涉外纠纷、涉及多人多层次的纠纷、跨辖区的纠纷和重大复杂纠纷时,除按一般程序外,应专门向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区县调解中心汇报,以确保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展板5:调解中心规章制度
一、学习会议制度
1、调节中心全体人员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学xxx省、市委和区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2、每周星期一、五下午,作为调节中心学习时间,主要学习上级有关文件、业务知识,总结上周工作,部署下周任务。
3、每个工作日,由中心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召开全体工作人员碰头会,每名同志汇报前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研究解决疑难矛盾纠纷的方法和措施。部署当天的工作任务。
4、5、全体工作人员要按时参加上级召开的各种会议和例会。每月召开一次辖区调委会主任会议。由调委会主任汇报当月各村(居)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分析辖区内矛盾纠纷动态,研究制定预防、调处纠纷的措施和办法,部署下月的工作任务。
6、召开会议是要指定专人进行考勤、登记。
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1、坚持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全覆盖、全方位排查,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做到情况早发现、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
2、3、乡镇(街道)实行每月、村(居)实行每周进行定期排查; 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期,要及时组织集中排查。
4、对重点单位、重点人、重点事,要加大力度,进行重点排查。
5、对排查、直接受理的纠纷以及信访、“12348”法律服务专线、村(居)调委会等报告的矛盾纠纷,要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帐。
三、情况报告制度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要定期报告。发现重大矛盾纠纷信息,在报告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同时,要及时上报区县综治办和司法行政机关以及相关部门。
2、健全和完善因人预防、因地预防、因时预防、因事预防的预警机制。
3、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充实矛盾纠纷信息员队伍,发挥其身处基层、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及时了解掌握矛盾纠纷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纠纷防范和调处工作;
4、纠纷信息员有各村居调委会主任担任。村(居)纠纷信息员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选定若干名。发现重大矛盾纠纷信息应立即报告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并落实好控制措施和处置预案。
5、对发现的重大矛盾纠纷,严禁迟报、漏报、虚报、错报。未发生矛盾纠纷的,实行零报告制度。
四、矛盾纠纷交办、督办制度
1、对排查和受理的矛盾纠纷,属于主管单位和职能部门职权范围内,可以签发交办单的形式,逐案落实到交办单位、具体承办人,并明确调处要求、调结时间。
2、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认真分析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解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方法和措施。
3、进一步明确督察督办职责,对挂牌督办、限期解决的重大矛盾纠纷和协调会议决定的有关事项,要认真进行检查,逐一落实,并向区县综治办和司法局写出专门报告。
五、收案登记制度
1、调解中心直接受理以及信访、“12348”法律服务专线、村(居)调委会等部门报告的矛盾纠纷,应全部进行登记,已确定调解人员、时间和方式,及时调解。
2、调解员受理纠纷时要认真做好接待笔录。如果是口头申请,调解人员应认真听取当事人对纠纷情况的陈述,并做好接待笔录。接待笔录要严肃认真,体现当事人原话原意,不得添加任何水分。
3、受理纠纷登记的内容包括:受理时间、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年龄、职业、工作单位或住址、纠纷的性质和简单过程等。
4、受理纠纷登记,要使用统一的《受理纠纷登记簿》,并逐项认真填写,不得遗漏;并注意妥善保管,严防遗失。
5、受理纠纷登记后,对当事人所反映的纠纷情况要注意保密,不经当事人同意,不得随意泄漏。
六、矛盾纠纷应急处置制度
1、制定完善处置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2、对于重大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要及时受理,多种手段并用,努力解决在初始阶段。
3、发生重大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要立即向上级报告,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有关方面力量,及时妥善处置,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扩大化和激化而酿成大的事端。
七、协调会议制度1、2、3、协调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 协调会议由调解中心主任或副主任负责组织实施; 调解中心各成员单位要按时参加会议,不准迟到、早退或缺席;
4、协调会议主要针对矛盾纠纷研究解决办法,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
5、调解中心各成员单位对于调解中心做出的分流指派任务应认真组织调处;
6、召开协调会议时,要指定专人进行考勤、记录。
展板6:档案管理制度
1、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调处中心的调解文书案卷实行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必要的调阅、保密管理办法。
2、做好调解文书的审查、装订。调解文书包括原始记录、调节申请书、民间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调查笔录、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回访纪录以及调解中心对调解未成功的纠纷处理意见及各种材料等。调处文书、资料要求一事一卷,装订成册,并按档案管理规定整理归档。
3、归档。归档后的调解文书要使用统一的卷宗封面,注明立卷时间、立卷人姓名,并根据纠纷具体情况,确定保管期限。
4、对简易、随调随结的矛盾纠纷,应在来访的矛盾纠纷登记簿内,注明矛盾纠纷基本情况、请求事项、调解结果等,并附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予以存档。
5、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蛀、防鼠咬,确保档案资料完好无损。
6、各类档案要放置有序,对于民事、行政等纠纷调解应分别入档。对重要案卷和一般案卷应实行分别管理。
7、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所存档的资料要做到心中有数,调阅档案时能及时、准确。
人民调解庭上墙内容
展板1:主持人规则1、2、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调解规范,保证依法调解。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不徇私情,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调解公平公正。
3、4、掌握纠纷的基本脉络、主要事实、争执焦点和调解预案。宣布有关纪律和注意事项,包括调解庭纪律、当事人规则、旁听规则及其他事项。
5、掌握调解进程情况,及时妥善处理调解中出现的意外或重大情况。
6、对达成的协议签字盖章,检查督促当事人认真履行协议。对未达成协议的,提出下步处理方案。
展板2:调解员规则
调解员在主持人领导下具体实施调解工作。
一、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调解规范,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不徇私情,实施依法调解,确保纠纷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
二、熟悉纠纷的全面情况,掌握主要事实与证据,双方争执的焦点、实质和要求,明确调解预案。
三、根据调处原则,在当事人陈述的基础上,劝说引导双方当事人认识各自的问题,适时指出其过错和应承担的责任。
四、在当事人双方分清是非,明确责任,认识问题的情况下,适时提出调处意见,引导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五、对达成的协议,制作调解协议书,并签字盖章;未达成协议的,提出另行处理的建议。
展板3:记录员规则
一、记录员要本着高度负责的原则,认真记录主持人和调解员、双方当事人现场的调解发言,以及双方争执的焦点问题。并将现场各方的讲话记录在案,要使用统一制定的固定格式用纸,开庭记录要真实。
二、记录员要及时整理现场材料,对达成的协议要制成调解协议书,做到四方签字并打印5份,由主持人、调解员、双方当事人和记录员存档。
展板4:当事人规则
一、当事人作为被调解的对象应当做到自觉接受调解员的开导、引导和批评,应当自觉接受国家有关法律的约束,自觉遵守调解庭纪律,不准谩骂污蔑对方当事人,不准蓄意刁难调解员、主持人,更不准当场打架和侮辱双方当事人人格,违者追究法律责任,依法惩处。
二、当事人应当在调解前准备自己的陈述或答辩。客观公正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要求。调解过程中要做到心平气和,以理服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指正、批评,自觉承认自己的过错和承担的有关责任。
三、当事人要在调解协议书或合同书上签字,协议书一旦形成,双方当事人要自觉履行;对调解无效的案件或者暂不签字的文书协议,当事人接到调解中心再次发出的调解通知书后,要按规定时间及时到达,对新发现的民转刑案件,一旦矛盾转化,当事人签字的协议无效,要由调解中心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展板5:旁听人规则
一、不准大声喧哗,自觉遵守调解场所纪律。
二、不准私下议论,不准对调解员、主持人讲不文明语言。
三、不准扰乱调解秩序,谩骂一方当事人。
四、不准随便插话,不准污蔑和打骂见证人和当事人。
五、不准录音、照相和从事与调解不利的活动,违者应退出调解现场,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展板6: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1、持村(居)调委会介绍信或特殊情况下直接向调解中心申请调解。
2、3、申请有关调解员回避。
不受压制、强迫,真实表达意愿,提出合理要求。4、5、6、7、8、9、要求进行鉴定。进行辩解和反驳。
有正当理由申请中断、延期或终止调解。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遵守调解场所秩序。自觉履行调解协议。
未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反悔的任何一方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篇:困难职工帮扶制度[范文]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一 总 则
为切实帮助我所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度过一时难关,让其真正感受到我所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所工会本着“救急不救贫”的帮扶原则,对职工本人或其近亲属在遇到重大疾病、突发事故或其他重大变故时能得到单位在第一时间给予的一定的物质帮扶,现根据我所的实际情况及工会组织困难职工帮扶意见,制定《困难职工帮扶制度》,以规范和统一帮扶标准、申请程序、承办时效等。
二 困难帮扶工作的原则、目标、服务宗旨
1、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工会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的重要体现,是我所关爱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帮扶工作坚持面向困难职工,及时帮扶的原则,努力把帮扶工作打造成依法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
2、基本职责
工会根据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和会议决策等方式,为困难职工提供直接的帮助和服务,与有关部门配合,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在就业、医疗、生活、子女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帮扶重点的是伤、病、残职工及因遭遇意外灾害、本人或家庭成员患大(重)病等原因造成的困难职工群体。
3、服务宗旨
雪中送炭、救急济难
4、、工作标准
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以自救为主,以帮扶为辅;鼓励困难职工自强不息。
三、困难帮扶的类别、标准及对象
1、特殊帮扶标准
(1)、职工本人因病或突发性事件等原因需要救助的,给予一次性救助1000-3000元;
(2)、因火灾、水灾等意外性突发事件等原因需要救助的,给予一次性救助3000-5000元;
(3)、其他需要给予特殊救助的,由工会开专门会议研究决定,给予一次性救助5000-10000元;
2、帮扶限定额度
(1)、限定标准:每人每次救助资金不得超过上述标准。(2)、限定次数:每人每年只申请帮扶一次(3)、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3、困难帮扶对象
(1)、家庭遭遇意外灾害,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特困职工。(2)、因生活难以维持造成子女失、辍学的特困职工。(3)、职工本人因重大疾病且个人承担的医疗费超过本人月实际所得2倍的,帮扶金额为超出部分,但帮扶总金额不得超过特殊帮扶标准;
(4)、职工本人遭遇意外事故且不在医保范围内的,医疗费超过本人月实际所得2倍的,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帮扶金额为超出部分,但帮扶总金额不得超过特殊帮扶标准;(5)、有其他特殊困难的职工;
四 帮扶救助资金使用、审批程序
1、特困职工申请
(1)、由特困职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经所长签核。
(2)、工会核实
由工会召开专门会议,拿出救助意见,五、救助资金发放
单位委托工会工作人员将救助金送到特困职工手中。
第四篇: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进修附小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工会组织开展的困难职工是工会协助各级党政解决困难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抑社会矛盾,促进改革发展,为党和政府分忧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将帮扶工作做大、做强、做实,使帮扶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困难职工,现就学校工会帮扶工作有关内容、制度和标准进行说明。
一、特困和困难职工调查
每年学校工会统一对区直属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和各街道辖区企业的特困和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要求各基层工会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摸清特困和困难职工的变化情况。对符合特困和困难标准的职工要在实施“三查一访”后,纳入困难职工档案。其他时段特困和困难职工情况有变化的,基层工会要随时向市教育工会报告变化情况,修改困难职工档案。
二、学校工会帮扶工作制度
(一)每年“两节”期间向特困和困难职工发放米、油等过节物品和慰问金。
(二)工会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组织贴心人服务队开展为困难职工服务活动。
(三)每年在8月底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和高中的特困和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
(四)组织在读受助大学生开展暑期教育活动,开发放助学金。
(五)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发放帮扶物品。
(六)不定期开展转赠活动,将筹集到的帮扶物品赠与有需求的困难职工。
(七)每年为新增在职困难女职工一次性办理一份女工“四病”保险。
(八)每年按照市总要求,在校开展募捐活动,集社会力量帮扶困难职工。
三、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希望工程助学基金
1、助学基金资助条件
(1)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船岸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子女考取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子女上学所需费用开支者,可以申请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资助。
(2)希望工程助学基金。船岸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因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其子女难以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可以申请希望工程基金资助。
2、助学基金资助标准。助学金以学年计逐个学期发放。
(1)特困职工子女高等教育助学基金。助学金额每学年为500至1000元人民币,具体数额将根据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学费标准等因素研究确定。
(2)希望工程助学基金。小学教育每学年最高金额不超过1000人民币,初中教育每学年最高金额不超过2000人民币。
3、受资助学生和家长的义务。
(1)受助的特困职工家庭,应将全部助学金用于子女上学的开支,不得挪作他用。
(2)助学基金是广大职工辛勤劳动成果的一部分,受助学生应加倍珍惜上学的机会,其家长应教育子女,努力学习,勤俭节约,把子女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五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汇报材料
兴安农垦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汇报材料
(2012年12月28日)
兴安农垦系统困难职工群众大多数属于因病致贫或因灾返贫。针对这种情况,我局充分发挥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职能作用,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帮扶困难职工群众渡过难关。
一、加强组织领导
局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党委会议先后研究了帮扶中心的具体工作,制定了《关于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农场局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帮扶中心与相关部门建立起信息沟通与工作联系制度,畅通帮扶工作渠道,强化工作手段,同时明确帮扶中心与各部门职责,做到既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协调,从而在组织领导上有了坚强的保证,形成了“党委支持、工会牵头操作、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困难职工普遍受益”的工作格局。
二、打造平台,拓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覆盖面 一是打造社会援助平台。我们深入困难职工家中进行调查了解,根据困难的程度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特困职工提供困难救助。到目前为止,全系统共有300户困难职工群众家庭得到了救助,共发放救灾、救助资金80余万元。同时,积极开展“助学”活动,为10名困难大学生争取到助学金3万元。为4名困难大学毕业生争取创业贷款26万元。
二是打造就业援助平台。为了推进贫困职工群众及其子女就业工作,我们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为困难职工群众及子女提供免费再就业技能培训,并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自力更生。一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困难职工及其子女1500余人次,困难职工群众及其子女通过再就业培训掌握了1至2门技术,走上了新的就业岗位。
三、建立“三项机制”,确保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1、建立帮扶中心日常性工作制度。我们根据帮扶中心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帮扶中心工作制度汇编》,明确了帮扶中心的接待救助流程、岗位责任要求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帮扶回访工作制度,对帮扶过的困难职工群众,到其家中进行一次回访,真正使帮扶工作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设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基金专用账户”,对每年资金来源和支配给予了严格的规定,并接受审计监督,以保证帮扶中心有一个较为稳定的资金渠道。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管理局协调各部门专题研究关心困难职工生活,解决困难职工实际生活困难,使困难群体得到了及时救助。
3、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听取一次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随时帮助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于重要工作,都提交党委会进行讨论。同时,把帮扶工作列为局党委重点工作督查事项,定期进行督办,并向基层通报情况。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困难职工群众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作,单靠农垦企业自身解决难以达到全部彻底脱贫致富的效果,这一部分困难职工群众将成为兴安农垦全面发展的一块短板,困难职工群众不能脱贫致富,兴安农垦将难以达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恳请自治区总局给予兴安农垦资金、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助推兴安农垦困难职工群众帮扶工作全面开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