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滹沱河流域环境综合整合资料目录
滹沱河流域环境综合整合资料目录
一、领导重视程度及整治方案情况
1.繁峙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繁峙县滹沱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2.繁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繁峙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3.繁峙县专项行动动员大会会议记录
二、信息上报情况
1.简报
2.繁峙县人民政府关于二〇一一年度滹沱河流域综合整治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3.繁峙县人民政府关于滹沱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4.繁峙县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滹沱河流域综合整治验收申请的报告
三、建设项目
1.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印发关于《繁峙县辛庄金矿采选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2.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印发关于繁峙县辛庄金矿采选新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意见
3.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印发关于《繁峙县中兴实业有限公司繁峙县憨山冶金机械有限公司45万t/a耐磨铸件技改项
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4.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印发《关于繁峙县中兴实业有限公司繁峙县憨山冶金机械有限公司45万吨/ 年耐磨铸件技改项目(一期20万吨/年)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意见 5.忻州市环境保护局印发《关于宝山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年采矿75万吨、精矿粉30万吨)扩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意见
6.忻州市环境保护局印发《关于对“山西宝山矿业有限公司铁矿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意见 7.执法笔录
8.忻州市环境保护局印发《关于对“繁峙县程林铁选有限责任公司年处理原矿100万吨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意见
9..繁峙县环境保护局印发《繁峙县程林铁选有限责任公司(处理原矿100万吨/年)扩建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意见》
10.忻州市环境保护局印发《关于对“繁峙县中兴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东山铁矿年产20万吨铁精矿粉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11.忻州市环境保护局印发《关于繁峙县中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山铁矿年产20万吨铁精矿粉新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
12.忻州市环境保护局印发《关于对“繁峙县矿产品有限公司下庄铁矿分公司年产铁精矿粉10万吨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13.忻州市环境保护局印发《关于繁峙县矿产品有限公司下庄铁矿分公司年产铁精矿粉10万吨新建项目试生产申请的复函》
14.忻州市环境保护局印发《关于山西宝山鼎盛科技有限公司a-亚麻酸食用与保健开发项目试生产申请的复函》 15.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执法笔录
16.繁峙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对“三整顿一加强”专项行动中违法企业进行处理的通知
四、生产企业或者项目
1.污水处理厂2011年1-8月份水质月统计表
2.繁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授权繁峙县环境保护局对环境违法企业作限期治理决定的通知
3.繁峙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对繁峙县通达冶金矿业有限公司限期治理的决定
4.繁峙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对繁峙县中兴实业有限公司限期治理的决定
5.繁峙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对发达磁选厂等三家未经批准擅自试生产的报告 6.依法处置固体废弃物证明
7.依法查处执法笔录 8对企业实行“五停”文件
五、已关停淘汰取缔企业或项目
1.繁峙县人民政府关于关闭山西宏达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的通知
2.繁峙县环境保护局关于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的报告 3.繁峙县人民政府关于《县环保局关于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的报告》的批复
4.创卫环境保护整治工作完成情况 5.创模环境保护整治工作完成情况
6.繁峙县人民政府关于繁峙县中医院暂停营业异地搬迁的决定
六、县城供热、供气情况
1.繁峙县集中供热工程简介 2.繁峙县供热供气情况说明 3.繁峙县华泰供暖公司概况
4.繁峙县拆除分散采暖炉烟囱登记表
七、空气质量
1.空气质量情况说明 2.空气质量级别统计表 3.空气月综合指数统计表
八、水质监测情况
1.水质监测情况说明
2.忻州市地表水滹沱河峨口桥监测结果表
九、饮用水源地保护
1.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
2.繁峙县环境保护局关于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的报告 3.繁峙县人民政府关于《县环保局关于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的报告》的批复
4.创卫环境保护整治工作完成情况
5.繁峙县人民政府关于繁峙县中医院暂停营业异地搬迁的决定
十、生态恢复情况
1.2011年繁峙县各项林业工程完成情况 2.山西紫金厂区绿化情况 3.关于地貌恢复情况的说明
十一、工业固废处置
1.2010年繁峙县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情况统计表 2.繁峙县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情况明细表 3.工业固废处置证明
十二、城市污水处理厂
1.繁峙县污水处理中心简介
2.山西省环保厅印发关于《繁峙县县城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3..忻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繁峙县城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批复
4.繁峙县环境保护局关于繁峙县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预验收意见
5.繁峙县环境保护局关于繁峙县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预验收意见
6.2011年环保执法人员关于对污水处理厂检查的检查笔录
7.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及升级系统,添加氨氮监测设备情况说明
8.污水处理中心污泥转运处置联单 9.繁峙县污水处理中心水质月统计报表
10.忻州市物价局关于繁峙县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的通知 11.污水处理费征收情况逐月统计表
十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
1.垃圾处理厂运行情况说明 2.繁峙县垃圾处理场概况介绍
3.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繁峙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4.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繁峙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5.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繁峙县城生活垃圾处理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6.山西省建设项目招标方案和不招标申请核准表 7.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繁峙县垃圾处理厂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批复
8.忻州市物价局关于对繁峙县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批复
9.繁峙县2011年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接受汇总表
第二篇:滹沱河综合整治工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组图】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09-22 [ 打印 ] [ 大 中 小 ] [ 关闭 ]
子龙大桥下的滹沱河
滹沱河湿地美景
星岛环球网消息:石家庄市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是省会“三年大变样 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工程,这项石家庄迄今为止最大手笔的工程,规划治理范围为黄壁庄水库至藁城东界,全长70公里,主要包括防洪工程、生态工程、井灌工程和配套工程四部分,分三期实施。
燕赵都市报报道,工程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修路筑堤、疏浚河道、植树造景、建设湿地、恢复生态,形成“水、堤、路、桥、岛、绿、景、居”浑然一体、水天一色、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滨水景观带,与石家庄市区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太平河整治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共同构成省会西、北部绿色景观长廊。
同时,将依托河流两岸森林和水体,努力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国家水利风景区。适度开发两岸土地,优化空间布局,建设生态新区。嬗变背景:
干涸“母亲河”亟待重生
“石家庄有山,在鹿泉,太远!有历史,100多年,太短!有水,一米多深,太浅!”曾经有省会人用调侃的口吻指出作为省会的石家庄生态环境的缺憾。
“其实在历史上,石家庄曾经遍布湿地,并不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河北绿色知音环保协会负责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忠民回忆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滹沱河南岸的学府路(原来的五七路)沿线,挖两米深的一个坑就能舀出水;上世纪七十年代,那里很多地方还种植水稻。
昔日有关滹沱河的记载印证了这一说法:时至民国,河中船舶500有余,往来于正定高家营、深泽乘马等码头。晨曦夕照时,滹沱河泊船如龙、波光如鳞、灯火星流、往来吁号、行业繁多、铺面林立、热闹非凡„„
然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慢慢改变了颜色——河道常年断流,河滩裸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化严重,已成为市区的主要沙尘污染源之一。“近几十年来,我们的母亲河逐渐干涸,有许多年轻的石家庄人,因为没有看到过母亲河碧波万顷的风采,甚至忽略了她的存在。”张忠民不无惋惜地说。
“对滹沱河的整治其实一直都在进行。”石家庄市水利局副局长宋国宏告诉记者,“这次的滹沱河改造是迄今为止最大手笔的规划。”他说,为了彻底改善水环境,再现母亲河碧波浩荡、水丰土肥的英姿,以打造“山水城市”为目标,省会从2007年启动了石家庄市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蓄水、绿化、沿岸开发和相关路网建设重新让滹沱河焕发生机。www.xiexiebang.com
纯净的自然风光吸引市民
11日,顺着大修一新的体育大街一直向北,远远就能望见冀之光塔,塔的西面是已经为省会人们所熟知的太平河景区,东面,即将竣工的子龙大桥已显出宏伟气势。再往东,在京珠高速附近,碧波万顷的水面在微风中泛起阵阵涟漪,小草、绿树在水面的映衬下生机勃勃,这就是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一期的4号水面。从8月份开始蓄水至今,一个多月时间过去,虽然人们议论的少了,但“亲水”的热情没有丝毫减退。
明媚的阳光下,三两游人在附近的水面嬉戏,远处的沙洲上,许多水鸟悠闲地飞来飞去,十分惬意。和热闹、漂亮的太平河景区相比,这里还没有整齐的小道、完备的休闲设施,但纯净的自然风光,同样吸引了不少市民。
漫水路上,一些市民正驻足观赏,“我每次从这里路过,都会停下来看一看。”家住正定的刘先生到市区办事从这里路过,他说,这里的变化太大了。以前这里是条土路,两边是干涸的河道,经常扬起沙尘。“以前走这条路是捂着鼻子快速通过,现在每次却都要停下来看一看。”他笑着,“这么宽阔的水面,看着都舒心。”
对于正在进行的母亲河综合整治工程,正在这里游玩的不少市民由衷地表示出认可和期待。“综合整治滹沱河,不但可改善沿河生态环境,也可解决石家庄面临的‘水危机’,是造福后人,利在千秋的事。”
顺着河道一直向西,正在施工中的滹沱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的1号水面仍是一片荒滩,干涸的河床上零散地生长着野草,河床里还散布着数个深达30余米的沙坑。石家庄市水利局副局长宋国宏告诉记者,1号水面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年底前滹沱河将形成500万平方米水面。www.xiexiebang.com
功效评估
生态:恢复城市灵气
在石家庄滹沱河综合整治办公室指挥部的会议室,一张宏伟的蓝图展示着未来的母亲河美景,随着工程建设逐步进行,曾经干涸的母亲河将如同凤凰涅槃一般焕发出新的生机。未来,省会干旱、缺水、多风沙的形象,也将随着这条河流的“重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水系工程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水环境,丰富水生态,建设水景观,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宋国宏介绍说,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将形成环省会北部的滨水景观长廊,进一步改善省会的生态环境,其中增加水面面积600万平方米、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人均增加水面面积2.7平方米、湿地面积6.8平方米、绿地面积2.7平方米。通过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可增加区域湿度,调节气温,净化空气,预计该区域夏季最高气温比其他区域可降低4℃左右,相对湿度增加10%以上。
“可以说,滹沱河综合整治将为改善河流水质、提高城市防洪标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巨大作用,将成为石家庄气候的调节器和空气净化器,并使省会真正实现山水相依的生态之城。”宋国宏说,该工程还将与太平河整治工程、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共同构成西部、北部绿色走廊,增加省会石家庄的活力和灵气。从根本上保障了城市用水安全,并为石家庄向北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重要依托。
未来:城市承载力因水而兴
如今,刚刚掀开美丽一角的滹沱河已经为城市活起来、提升区域的价值发挥带动作用,不少项目和资金就是冲着这里的水而来的。
紧邻滹沱河北岸,是江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江南新城别墅区,该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杨君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江南地产早在2002年就选中了这个区域,“当初选择这个当时看似荒凉的北部区域,就是公司高层从杭州等大城市的发展历程认定,作为石家庄母亲河的滹沱河将来肯定是要蓄水的,在石家庄这个非常缺水的城市,北部区域未来必然会成为石家庄未来发展很好的区域。”她说,如今,随着滹沱河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虽然楼盘价格不断上扬,但二期已基本售罄,还未销售的三期已经积攒了大批客户,“我们对三期销售很有信心。”
对此,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郭省认为,通过对滹沱河的综合整治,在未来的省会城市发展中,滹沱河将成为“城中河”和“生态高地”,成为一条休闲游憩的河流、一条展示石家庄市人文历史的河流、一条带来财富的河流。
专家访谈
郑占峰:省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滹沱河重生提升石家庄自信力
“滹沱河的综合整治除了改善城市生态、促进石家庄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性的强力支持外,还将在无形中增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提高市民自信力。”对此,省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郑占峰对滹沱河综合整治的未来充满期待,他说,重生后的滹沱河必将成为省会未来对外交往中的 “拿得出手”的名片。
郑占峰认为,一方面,石家庄是个水资源缺乏城市,春秋季节的风沙、夏季的酷热,让这座城市很难有“宜居”的感受,另一方面,作为一座新兴的城市,石家庄被普遍认为历史较短,这在无形之中也影响了石家庄人对外交往的自信力。“而对滹沱河的综合整治,将让这个缺水的城市拥有醉人的自然水景,同时如一条纽带将市区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紧密相连,无形中增强了石家庄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他说,缺水城市拥有了连绵水景、历史短的城市原来也有悠久历史的基础,这必将增强石家庄人的自信力。
同时,郑占峰认为,滹沱河综合整治还将使城市的风景游览和现代休闲体系更加完备。“现在石家庄市区绿地虽然逐年增加,但可供人们休憩的真正大尺度的自然风光绿地比较欠缺。”郑占峰说,滹沱河的发展空间很大,其综合整治工程将弥补了这一缺憾。
“而且,城市要跨河向北发展,中间不能隔一条遍地黄沙的滹沱河。”郑占峰认为,滹沱河的综合整治,将在无形中拉大城市的框架,并拉近省会市区和周边县市的距离,为建设500万人口的大都会奠定了生态基础。
“可以预见,未来的石家庄将会是一座规划布局合理、山水特色鲜明的城市。”郑占峰兴奋地说,深为石家庄人,他也为之高兴、自豪
滹沱河
整治以后滹沱河效果图(资料图)
第三篇: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简介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简介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西起黄壁庄水库,东至藁城晋州交界,全长70公里,总投资62.34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南水北调中线——太行大街,全长16公里,总投资39.41亿元。2007年11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发展空间、打造生态城市,谋划并启动了这一浩大工程。近三年,随着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深入实施,特别是省会发展新格局的确立,滹沱河综合整治被赋予新的功能和内涵,在全市上下备受关注。
一、滹沱河流域概况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峙县,尾闾在沧州献县,干流总长588公里,其中石家庄市境内长190公里。滹沱河自山西盂县进入我市后穿越平山全境,在市区北部,沿鹿泉、灵寿、正定、藁城、晋州、无极、深泽等县南北分界线向东进入衡水,是我市最大、最重要的行洪河道,随着滹沱新区的建设,滹沱河将由省会的城郊河变为城中河。
滹沱河是典型的沙质河床、游荡型河道、多沙性河流,黄壁庄水库以下主流极不稳定。据资料记载,京广铁路桥以上现状河槽系1939年洪水形成,正定—藁城段河槽1950年以后才比较稳定。1958年滹沱河上游开工兴建了岗南、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其后我省和
— 1 — 上游山西省在其干、支流相继建成11座中型水库,滹沱河山区洪水得以有效控制。1974年以来,我市在黄壁庄水库以下河段修建了多处河道治导工程,加之京珠、石黄、张石高速和南水北调等跨河、顺河建筑物的兴建,河势得以稳定。“96〃8”洪水对河道走势未产生大的影响,滹沱河滩地也逐渐被开发利用。
二、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一)实施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是提高省会防洪保安能力的需要。多年来滹沱河虽多次整治,但至今市区段未形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防洪标准偏低、问题突出。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市区北部和正定古城的防洪标准将由现状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城市防洪近期可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二)实施滹沱河综合整治是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需要。滹沱河是省会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和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滹沱河市区段河道常年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化严重,已成为市区的主要沙尘污染源。对滹沱河市区段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湿地和水面,逐步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将对改善省会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城市发挥极大作用。
(三)实施滹沱河综合整治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需要。由于国家实行了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因素。多年来,由于流域防洪规划确定了滹沱河上游治理“护险不筑堤”的原则,滹沱河黄壁庄水库以下河段一直按漫滩行洪模式治理,如遇50年一遇标准洪水,将有231平方公里土地成为淹没区,淹没
— 2 — 区土地难以进行开发利用。随着岗南、黄壁庄等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完工,上游洪水得以有效调控,滹沱河市区段筑堤设防已成为可能。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可以为城市北跨,建设滹沱新区,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
三、综合整治规划
(一)规划的原则和目标。滹沱河综合整治坚持“统一规划、分期治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注重生态、追求和谐,保障行洪、宜看宜憩”的原则,通过“水、堤、路、桥、岛、绿、景、居”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把滹沱河建设成为一条生态景观河、清洁的水源地。依托河流水体和两岸森林,努力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国家水利风景区,打造石家庄市生态高地和省会地标性景观。
(二)规划范围。规划治理范围为黄壁庄水库——藁城东界,全长70公里,重点规划范围为张石高速——机场路,长30公里。整体工程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南水北调中线——太行大街,全长16公里。二期工程为太行大街——藁城东界,全长30公里。三期工程为黄壁庄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全长24公里。
(三)功能分区
1、黄壁庄水库——张石高速为湿地景观段,张石高速——南水北调为地下水库入渗场和生态森林区,南水北调——塔子口为水面景观段,塔子口——藁城东界为湿地景观段及采砂区。
2、现状主河槽内,部分河段形成蓄水子槽,子槽外是沙滩、草地和滨水步行道。主河槽至两堤间,分段建设不同主题的生态和文化景观走廊;两堤形成滨河快速通道。堤外建设100—500米防护林带。
(四)建设内容
1、防洪工程。主要是划定治导线,新建、改造堤防28.8公里,加固堤防27.7公里。同时,对河心岛整体按50年一遇、局部按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防护。
2、生态景观。主要包括湿地景观、水面景观和生态走廊。在黄壁庄水库——张石高速、塔子口——藁城东界部分河段,种植湿地植物、湿地花卉,营造湿地生态系统,建设1500万平方米左右以溪流、水面、水生植物、鸟类栖息地为特色的湿地景观。
在南水北调——塔子口之间主河槽内,通过开挖和防渗处理,形成长11.5公里、宽500—800米、深1.5米左右的子槽,形成800万平方米的水面景观。
在主河槽——两堤之间,结合自然地形和道路走向,修建引水明渠和人工湖,形成串珠式水面。同时,种植低矮灌木、风景树,在重要节点建设若干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景点,分段形成主题鲜明、充满活力、风格各异的滨水景观带。
3、配套工程。
橡胶坝:在滹沱河京广铁路桥上游580米、下游1200米处,各建一座800米和600米长的橡胶坝,经橡胶坝拦蓄形成两个大的湖
— 4 — 面。
道路:共修建河防道路92公里(南北堤各46公里),路面宽北岸10米,南岸约30米。
林带:沿治导线外结合现有林地,栽植用材林、风景林、经济林,形成100—500米宽的防护林带。林带间适量布置休闲服务设施。
四、水源计划
综合整治工程年需水量9000万立方米,主要包括水面景观用水、湿地用水和绿地用水。水源主要利用岗、黄水库水,南水北调弃水、冶河水和中水。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工程估算总投资62.34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18.94亿元,生态环境工程投资25.42亿元,配套费用17.98亿元。一期工程总投资39.41亿元,二期工程15.92亿元,三期工程7.01亿元。建设资金主要以收储土地的转让、拍卖等市场运作方式来筹集。
六、主要效益
(一)生态环境效益
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形成环省会北部的滨水景观长廊,进一步改善省会的生态环境,其中增加水面面积800万平方米、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人均增加水面面积3.6平方米、湿地面积6.8平方米、绿地面积2.7平方米。通过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可增加区域湿度,调节气温,净化空气,预计该区域夏季最高气温比其它区域可降低4℃左右,相对湿度增加10%
— 5 — 以上。
(二)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市区北部和正定县城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有利于水源地保护。滹沱河是石家庄市的地下水源地,在目前太平河至滹沱河区域共布有地下水源井99眼,年取水量5000万方左右。工程完工后,可有效杜绝向水源地保护区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的现象,同时,结合河道蓄水及地下水库建设,对滹沱河水源地进行适宜修复涵养。
三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水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美景,与太平河整治工程、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共同构成西部、北部生态走廊,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树立起省会新形象。同时,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黑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
报告书简本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九月 1 规划概要
1.1 规划编制背景
湟水属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流经青海、甘肃两省,流域面积为32863km2,其中青海省29060km2,甘肃省3803km2。
近年来,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湟水流域水资源矛盾突出,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及生态保护面临诸多问题,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不完善,流域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这些都制约了湟水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7月,水利部以水规计[2010]156号文批复了《湟水流域综合规划任务书》,同意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组织编制《湟水流域综合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拟定总体规划方案和有关控制性指标;完善各规划水平年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提出省际水量分配和利用的原则、省界断面出境水量意见;提出农业、工业、城市用水的节水目标及合理的节水措施;编制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生态保护规划;提出湟水干流和大通河支流的水电开发要求和流域水电资源开发意见;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和水土保持等规划以及其他专业规划;开展大通河调水规模专题研究。在青海省、甘肃省水利厅及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黄委组织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等单位,于2012年8月编制完成了《湟水流域综合规划》(送审稿),主要内容包括:湟水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灌溉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生生态保护规划、防洪规划、水土保持保持规划、水能开发规划、流域管理等规划,并包括大通河适宜调水规模专题研究报告。
1.2 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简介
1.2.1 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
规划范围:湟水流域水系的湟水干流、药水河、黑林河、北川河、南川河、沙塘川、引胜沟、巴州沟,大通河、永安河、萨拉沟、老虎沟等14条河流以及流域范围内的水库,河长总计1644.7km,流域面积32863km2。行政区划包括青海、甘肃两省17个县(区)。
规划的现状水平年为2009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景水平年为2030年。
1.2.2 规划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规划任务
湟水流域属资源水资源缺水地区,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当前必须立足于当地水资源条件,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采取强有力的节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协调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根据流域自然资源特点、战略地位、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湟水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力资源;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能力,确保干支流防洪安全;加强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完善非工程措施,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维护河流健康,支持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各河段资源环境特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明确湟水干流和主要支流各河段的治理开发与保护主要任务。
(2)规划目标 ①近期(2020年)目标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城镇供水安全;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现有灌区的节水力度,使灌区的节水面积由现状的27%达到63%,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1提高到0.5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现状的60%左右提高到75%~80%;引大济湟工程建成通水,湟水干流缺水情况得到一定缓解。河流生态水量及河道水流连续性基本保证,水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基本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西宁市及重要城镇防洪工程全部达到设计防洪标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重点城镇山洪沟得到治理,重要城市和重点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新增治理面积3247.1km2,初步控制人为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初步建立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价体系。
②远期(2030年)目标
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初步改善湟水、大通河水生生态系统,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体系,流域防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显著改善。以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创建和谐流域为目标,实现湟水流域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1.2.3 总体布局
水资源开发利用,一是要全面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二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是多渠道开源,增加供水能力。水资源保护以实现湟水流域水功能、保护黄河为总体目标,加强大通河流域水源涵养、严格限制入河排污口设置,加强域水资源保护监控能力和手段,完善流域各地区水功能区保护目标责任制,水生态保护以湟水干流和支流大通河为主线,以维持河流廊道功能及湿地、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为重点,结合严格小水电站建设及运行管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合理配置等,保证生态环境流量和河流廊道水流连续性;湟水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基本思路是:以保障城镇河段防洪安全为重点,护岸工程与堤防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采取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按照分区防治的原则,因地制宜配置各种治理措施。积极开展封山育林育草,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对已破坏的地表、植被和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恢复治理。把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加强流域管理能力建设,逐步形成较完善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系。
1.2.4 规划内容
1.2.4.1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通过水源工程建设、强化节水等有关措施,在保证河流低限生态需水要求的前提下,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节水规划
规划在湟水流域全面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灌区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建设节水型农业;以西宁市和工业园区等开发区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植低耗水、低耗能和高产出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工业。采取各类节水措施后,现有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将由现状的0.41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0.58,2020年可节水量为1.71亿m3,2030年可节水量为3.37亿m3。
(2)水资源配置方案
在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框架下,统筹考虑湟水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对水资源的需水要求,统一配置多种水源、合理利用地表水、适量开采地下水、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时,为维护河流的健康,保障河道内留有合理的生态环境水量。经分析,湟水干流民和断面和支流大通河享堂断面河道内多年平均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8.6亿m3和12.23亿m3。
为满足湟水流域生产生活用水要求,续建和新建一批水库以及引大济湟和一些小型的引水工程。引大济湟工程近期引水量为1.89亿m3,远期引水量为6.0亿m3,缓解湟水干流供水压力,保证西宁市和海东地区的供水。
为维护地下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需保证地下水采补平衡。2020年、2030年水平湟水流域规划地下水开采量分别为3.03亿m3、3.22亿m3。
2020年、2030年水平流域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分别为0.14亿m3、0.34亿m3。
(3)大通河外调水量配置
湟水流域水土资源发布不均,支流大通河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资源尚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本次规划充分考虑大通河流域自身河道内外用水需求,根据各调水工程分布情况及大通河水资源条件,分河段研究可外调水量为13.44亿m3。根据各项调水工程受水地区缺水形势,规划2020年水平大通河外调水量为5.59亿m3,其中引大济西工程调水0.40亿m3、引大济湟工程调水量为1.89亿m3、引大入秦工程调水量为3.30亿m3。2030年水平引大济湟工程调水量增加为6.0亿m3,引大入秦工程调水量增加到4.43亿m3,大通河总外调水量将达到10.83亿m3。考虑2030年引大济西、引大济湟、引大入秦工程调水10.83亿m3后,大通河流域最大可外调水量为13.44亿m3,远景水平大通河剩余可外调水量2.61亿m3。
(4)灌溉规划
湟水流域川水地区的耕地基本发展为水浇地,存在着灌区配套不完善、灌溉水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且随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对粮食供给提出了更高需求。结合不同水平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规模,青海省主要以引大济湟调水灌溉工程为主,配合在建、规划建设的水库工程安排灌溉规模;甘肃省结合原有灌区进行改扩建,以及沿河山台地发展一些小型提灌。规划新增灌溉面积156.62万亩。
(5)城乡饮水安全
湟水流域内10个县城(区)所在的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共13个。各水源地水质均能满足饮用水水质的要求,针对城镇供水供水管网老化失修,管网漏失率较高;部分水源地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低;部分城镇用户地势较高,且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区范 围的扩大,城镇自来水管网配套不够,供水能力不足的主要问题,根据流域各县的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及现状供水情况,预测各城镇需新增的供水量3561万m3,大部分城镇需要改扩建或新建水源地,以满足新增供水要求。以现有水源地改扩建为主进行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建设。除在建水源地工程1处外,规划改扩建工程5处、新建水源地工程3处。
为了提高农村饮水保障安全,规划安排集中供水工程、分散供水工程。对于集中供水工程,按水源划分为地表水供水工程和地下水供水工程。
1.2.4.2 水资源保护规划
湟水干流水污染形势严峻,随着湟水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水资源保护形势将日趋严峻。加强湟水流域尤其是西宁等重点城镇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强化水资源保护监测和监督管理,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是维护和保障湟水流域及相关区域,甚至黄河流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
(1)规划年水质目标
2020年,湟水干流黑咀以上维持现状Ⅱ类良好水质,湟水西宁城西工业用水区、湟水青干缓冲区实现Ⅳ类,其他水功能区消除劣Ⅴ类;北川河黑泉水库以上继续维持Ⅱ类良好水质,黑泉水库以下消除劣Ⅴ类;南川河沈家寨以上水质维持现状Ⅱ类,沈家寨以下消除劣Ⅴ类。大通河红古农业工业用水区水质得到改善,大通河全部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其他河流全部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2030年,湟水干流、大通河、其他河流全部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2)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
为实现流域水功能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水域纳污“红线”控制制度,以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为约束条件,近期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入河量控制在1.31万t以内,氨氮入河量控制在1466t以内;远期全流域COD入河量控制在0.99万t以内,氨氮入河量控制在722t以内。
(3)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
为保障湟水流域水功能水质目标的实现,要加强大通河流域水源涵养、严格限制入河排污口设置,实施大通河调水水源保护工程;湟水干流湟源县以上禁止设置入河排污口,以青海省西宁市和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为治理重点,加大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实施面污染源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工程,严格论证和限制审批入河排污口。加强域水资源保护监控能力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流域水质监测体系和 水质监测能力,强化和提升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水平和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2.4.3 水生态保护规划
湟水流域位于生态过渡带,生境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是黄河流域及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加强湟水流域生态保护,维护河流健康,保持水生生态平衡。(1)水生生态保护的对策措施
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区、干支流源头区、天然林草及湿地、土著鱼类栖息地等保护,将其划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格水电站建设及运行管理,保持河道生态基流及河流廊道水流连续性;加强国家重要水功能区保护与管理,改善重点河段水环境质量;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流域水生生态保护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保证流域现有湿地规模不萎缩、天然森林质量不下降、土著鱼类栖息地不退缩,维持河流廊道生态功能及湿地、森林等水源涵养功能正常发挥,促进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同时,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水功能区的保护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将湟水干流海晏以上、大通河武松塔拉以上源头区及北川河大通源头水保护区、黑林河大通源头水保护区、永安河门源保留区、后和打士河海北保留区、萨拉沟海北保留区、老虎沟门源保留区等水功能区的保护区、保留区划为限制开发河段,以生态保护为主,禁止不利于水资源和水生生态保护的活动;针对对青海祁连山、大通北川河源区、甘肃祁连山、甘肃连城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及大通国家森林公园、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1.2.4.4 防洪规划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城镇化推进,对湟水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要重点做好城市河段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干支流河段防洪工程、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
(2)建设规模
1)西宁市城市防洪工程规划新建干流堤防17.87km,支流堤防24.8km;对穿过西宁市的60条山洪沟道的沟口进行治理。
2)湟水干流河段全长336.4km(不含西宁市),其中重点保护河段57.54km,一般保护区河段278.86km。规划安排防洪工程160.57km,主要布置在河段重点保护区;农防护岸工程113.59km,主要布置在河段一般保护区。
3)规划安排重点支流防洪工程段治理长度277.41km,以护岸形式为主。4)规划对湟水流域内46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其中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0.18亿m3;小(Ⅰ)型水库2座,小(Ⅱ)型水库43座,总库容0.24亿m3。
5)规划安排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山洪沟道228条(不含西宁市),治理长度415.4km,防洪工程长度644.3km。工程主要形式为排洪渠、防洪堤、河道疏浚、护岸及防洪墙。
1.2.4.5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采取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按照分区防治的原则,因地制宜配置各种治理措施。在重点预防保护区,依法保护森林、草原植被和现有防护设施;对有潜在侵蚀危险的地区,积极开展封山育林育草,禁止毁林毁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和陡坡开荒,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在重点治理区,兴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小型蓄水保土工程,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建设林草植被,在有条件的沟道内建设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的坝库工程体系。建立健全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和机构,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格审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并监督实施,把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对已破坏的地表、植被和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恢复治理。
(2)规划措施
规划措施主要包括淤地坝工程、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基本农田建设、林草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等。根据典型小流域设计、关键治理措施及优化治理模式进行各项措施配置。近期每年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5.2km2;远期每年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9.8km2。近期安排综合治理面积3247.1km2,其中坡改梯18107hm2,人工造林129664hm2,种草32029hm2,生态修复144909hm2。远期安排综合治理面积497.7km2,其中坡改梯及坝地13807hm2,人工造林109044hm2,种草30312hm2,生态修复96606hm2。
1.2.4.6 水能开发规划
湟水流域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干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969.8MW,截止2009年底,湟水干流及支流大通河已建、在建电站60座,装机容量690MW,为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但目前水电开发和运行还缺乏统一管理和调度,对流域水生生态环境和工农业供水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规范水电开发建设,实现梯级统一运行管理,协调发电与供水、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过本次规划复核,湟水干流、大通河干流共布置梯级电站65座,总装机容量869.75MW,其中湟水干流34座,装机容量145.67MW;大通河干流31座,装机容量671.08MW。除规划的纳子峡和在建的石头峡2座电站具有年调节能力外,其它为日调节或径流式的电站。
1.2.4.7 综合管理规划
规划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进行规划实施和修编的管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防汛抗旱、河道与水工程管理、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综合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2.1 规划协调性分析
规划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规划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工程布局等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次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部署为统领,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人水和谐相处的理念,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本次规划涉及“兰州——西宁地区”重点开发区域的主要规划内容有:发展水源工程、人饮工程、甘河、南川及生物科技园区等重点工业园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灌溉工程、防洪工程,这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对具有潜在侵蚀危险的地区实行预防保护,防止破坏,促进林草植被的修复等。这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限制开发区域“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黄河干流和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
本次规划涉及祁连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的规划内容主要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围栏封育、轮封轮牧,坚决制止毁林毁草、乱砍滥伐、过渡放牧和陡坡开荒,保护林草植被;对具有潜在侵蚀危险的地区实行预防保护,防止破坏,促进林草植被的修复等。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的内容符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生态保护主要措施,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符合的。
本次规划针对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主要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为核心,兴利除害结合、节流治污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强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综合管理。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划和政策。
2.2 环境影响分析
2.2.1 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规划新建的水库及电站将使河流的人工化调控进一步加剧,使下游河段的径流过程趋于均化,对水文情势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库区水深增加,水流速度减缓,将改变天然河流原有的河道形态。
2.2.2 水环境影响分析
(1)对水质的影响
规划提出的入河总量控制方案和水污染防治意见落实后,预计2020年湟水干流基本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2030年将全部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将得到整体改善。规划的水源地保护工程和地下水保护工程实施后,水源地水质将得到有效保护,局部地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满足城镇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对水质的要求,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将得到保障。
(2)对水温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部分水库水体呈现出随季节性变化的而不同水温分层分布。水库低温水的下泄,可能对下游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的生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下泄低温水,经过一定距离湍流后,热量交换作用,仍可恢复到原河道水温。所以低温水对农田灌溉影响较小。
2.2.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在总体目标、布局及具体内容中贯彻了生态保护的理念,且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等,为改善流域陆生生态环境、保障重要断面的生态环境水量、促进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规划实施后,流域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改善,但对局部河段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非工程措施给予减缓、减免及保护。
(1)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对流域陆生生态的影响以有利影响为主,不利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规划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实施后,将减少人类活动对天然植被的破坏,改善了水土流失状况,陆生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通过实施林草植被措施,2020年新增林草地16.18万hm2,2030年新增林草地30.1万hm2,湟水流域植被覆盖率从现状年的59.7%增加到规划年的66.6%,植被生产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规划实施后在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引发的占地、移民等可能对局部地区的陆生动植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具体项目建设环评阶段可以通过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不利影响进行减免和减缓;
骨干工程及跨流域调水项目的施工可能将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库区内植被的损失,水库运行会改变坝址下游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可能造成一定的减水甚至脱水河段,对两岸植被生长可能造成影响;水库将淹没部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但水库蓄水后,库周沼泽和湿地草甸发育,促使植物多样性增加,将有利于动物多样性增加,水域面积的扩大,有可能会给野生动物提供更为广阔和优良的栖息地。原河道下泄水量的减少,可能会导致河道内及其沿河两岸地下水补给来源减少,引起地下水位及其年内变化过程的改变,从而对沿河植被生存带来不利影响。
(2)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根据青海省渔业监测站2008年~2010年的调查成果,分析了水生生物的现状和影响 评价,并提出了减免措施。规划梯级电站和水库将对鱼类的种类、结构和数量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河流减脱水河段因水量减少,产卵场的规模可能缩小或消失。应在全流域统筹考虑人工增殖放流措施,并保证河道下泄最小生态流量,以减轻梯级电站和水库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2.2.4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后,将全面提高湟水流域的防洪能力,保障流域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从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个方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有效缓解流域及相关地区的缺水矛盾,提高用水效率,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初步建成节水防污型型社会,有效的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促进了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规划的松多水库、二卡子水库、杨家水库和西纳川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和引大济湟调水工程实施后,将促进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5 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的影响
湟水流域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为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5个,分别为青海大通国家森林公园、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甘肃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和甘肃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1个,为青海互助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其中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在湟水流域内的范围是重合的,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青海互助北山国家地质公园范围重合,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仙米分区位于青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内。
规划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造成的主要影响为水电开发和调水工程造成的永久占地和淹没对天然林地、草场的占用,临时施工场地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扰动,由此对区域内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其中青海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和甘肃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内没有进行开发,基本可以维持天然的生态功能。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仙米分区内无小水电工程建设,三河源保护分区位于武松塔拉以上,本次规划无任何工程布置,所以不会对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
2.3 环境保护措施
2.3.1 环境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
黑河流域综合规划的建设项目,在可研阶段必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保护管理的规定进行各单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出项目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将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
(2)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环境管理,监督环保设施的落实,以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3)加强和完善黑河流域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和监测网站的建设,建立水质监测站,提高水质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水资源调度工作要参考水质监测结果;建立运行期生态监测制度,对区域地下水位、植被长势、分布、数量定期进行监测。
(4)在规划方案运行期间,要重视环境管理,及时发现运行中的环境问题,并根据运行期间的各种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工程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酌情采取相应措施减免不利影响。
2.3.2 水环境保护措施
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中,进行了水功能区划;根据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制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规划了修建污水处理厂和整治排污口等水环境保护工程措施;规划了水环境监测体系、提出了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排污口综合整治、强化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监测和管理相结合、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等环境管理措施。
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中,针对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划分了水源地27个保护区,其中包括17个地下水保护区,提出了隔离防护、湖库型水源地保护工程、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并提出了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等管理措施。
根据2009年湟水流域水质监测资料,湟水、北川河、南川河西宁所属河段是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建议青海省和甘肃省有关部门根据水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快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修编和制定,尽快增加城市污水处理的规模,确保水功能区区划水质目标如期实 现。具体保护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湟水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统筹协调黄河、湟水水资源保护,严格入河排污管理,逐步落实最严格的纳污红线监督管理制度,实施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制度,对水质严重超标的功能区,应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加强和完善湟水流域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和监测网站的建设,加强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具体工程建设、施工,运行中生产、生活废污水排放的管理。
(2)提高重点区域水污染治理水平
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强流域内水污染防治工作,将水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企业和单位,在全流域工业污染实现达标排放,限期治理重点工业污染,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重点企业环境监管,优先安排污染小、低水耗的项目,严格限制发展高水耗、重污染产业发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雨污合流管网系统改造,提高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和效率。加大农药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推广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推进面源综合治理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减少水污染突发事件和偷排事件的发生。
(3)加强湟水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
全面加强湟水流域源头区水源涵养工作,开展重点污染河段水污染生态修复、清淤工程,适时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工程等,改善水环境。
(4)提高水资源保护节约水平,提高节约保护意识
继续强化湟水干流和大通河中下游灌区节水措施,大力发展中水回用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流域居民的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节约再利用的意识。
2.3.3 生态影响保护与恢复措施
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区、干支流源头区、天然林草及湿地、土著鱼类栖息地等保护,将其划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给予严格保护,禁止和限制小水电开发。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贯彻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和有效保护,维持河流合理生态流量,严格水电站建设及运行管理,保持河道生态基流及河流廊道水流连续性;加强国家重要水功能区保护与管理,改善重点河段水环境质量;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流域水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保证流域现有湿地规模不萎缩、天然森林质量不下 降、土著鱼类栖息地不退缩,维持河流廊道生态功能及湿地、森林等水源涵养功能正常发挥,促进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1)陆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进一步优化工程线路及布置,最大程度的减少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加强工程建设期的施工管理,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临时占地应保留表层土,并在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加强对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与管理,严格保护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严格管理水资源的调配,杜绝生产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现象发生,在流域内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全流域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2)水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将河道内生态用水纳入水资源配置指标,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超指标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严格水电站运行管理,实行水电站最小下泄生态流量制度,合理确定大通河调水规模、调水时段及水库优化调度,确保大通河自身生态用水及下泄生态流量。严格湟水干流小水电站开发、建设。管理与审批,维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
湟水海晏至西宁河段,建议逐步关停个别小水电站,保持河流廊道连通性,采取增殖放流等措施修复因水电站建设破坏的土著鱼类栖息地,保障鱼类繁殖期生态用水;湟水西宁以下河段,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沿岸植被,禁止河道挖沙采石,保证生态基流及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加强水生生物监测。加强渔政管理,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野生水生动物特别是保护鱼类的自觉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的实施,提高了流域的防洪能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城镇、工业、交通干线、生产生活设施遭到洪灾威胁,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提供保障。
规划续建和新建一批水库工程,适当建设一批引提水工程,新增供水能力7944万m3;通过规划的节水措施,流域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通过流域水资源配置解决当前流域内面临的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引大济湟工程解决湟水干流经济增长较快地区的缺水问题,促进流域经济的稳步增长。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水污染防治体系,水环境有较大的改观,湟水干流基本达到水功能 区水质目标,遏制水污染;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部解决,保障城镇供水安全,满足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对水质的要求。
各级梯级电站的开发运行不仅可以缓解湟水流域电力供需矛盾,还将大幅度改善湟流域的清洁生产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由于本次规划的水电站和调水工程多位于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实验区的边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不会影响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功能要求。
本次规划的水电工程、调水工程和水源工程的实施,将对流域的水文情势、水资源、水环境、局地气候、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等造成一系列影响,通过环境保护、影响减缓措施部分影响可减小或消除。
规划的实施后各梯级电站运行后,闸、厂址将形成减水、脱水河段,沿岸地下水位下降,河道两岸天然植被受到一定影响,水生生物和鱼类资源量将受到不利影响。在具体项目建设环评阶段应给予重点关注,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减免、减缓。
总的来说,规划的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大部分通过环境影响减缓、保护措施,均可以部分影响可减小或消除,只有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只有通过制定一些措施予以减缓和恢复;本次湟水流域综合规划的实施,避免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盲目开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较明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有利于保障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水和谐。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规划方案可行。
第五篇:XX河(XX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XX河(XX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改善XX河水环境质量,确保我县水环境安全,按照XX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加速推进XX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X水联办〔2019〕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统一行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合作的原则,在XX河XX流域范围内全面开展污染整治工作。通过加强沿岸污水、垃圾和河道综合整治,严格污染治理,努力改善XX河流域水环境,达到治理目标。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治理,使XX河(XX流域)水环境质量有明显好转。
三、治理范围、内容及工作重点
(一)整治范围
XX河(XX流域)
(二)内容及工作重点
(1)查处涉河违法违规建筑施工、采砂行为。
完成时限:2019年7月30日前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水务局)
协作单位:XX镇、XX镇、XX镇、XX乡、XX乡。
(2)实施XX河流域的生态恢复工作。对流域所有裸露地,进行全面植被恢复,分段对沿河两岸所有弃土场,各类堆场进行整治清理。
完成时限:2019年10月30日前
牵头单位: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乡、XX乡。
协作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
(3)建立“河长”、“段长”制度。XX镇、XX镇、XX镇、XX乡、XX镇、XX乡、XX镇乡镇长担任其辖区内XX河“河长”,各“河长”对管辖流域内的水污染治理、水源保护、水环境质量监管工作负总责;并对辖区内XX河分段指定专人担任“段长”,各“段
长”对管辖河段内的水污染治理、水源保护、水环境质量监管工作具体负责。河、段长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由县河长制办公室研究制定。
完成时限:2019年7月30日前
牵头单位:县河长制办公室
(4)对XX河XX流域沿岸工业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能达标排放企业责令限期治理,同时对XX河XX流域沿岸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对违规、私设排污口进行清理整顿。
完成时限:2019年8月30日前
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水务局)
协作单位: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乡、XX乡。
(5)加强XX河流域水质水量监测工作,建立健全XX河流域水质监测制度,由XX河XX流域河流主干道的五个监测点位扩展至XX河XX流域河流主干道及31条支流全覆盖监测,分析水质超标原因,找到污染源头。
完成时限:2019年8月30日前
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局
(6)对XX河XX流域内从事畜禽养殖的规模以上养殖场,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确保畜禽养殖粪污全部达到农业利用,严厉打击养殖粪污直接向水体排放的违法行为。
完成时限:2019年10月30日前
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畜牧兽医总站
协作单位: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乡、XX乡。
(7)按照《黑龙江总河湖长令第一号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集中整治河湖突出问题行动方案>的通知》及《黑龙江省河湖和水库“清四乱”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开展XX河XX流域“清四乱”专项行动。
完成时限:2019年6月26日前
牵头单位:XX县河长制办公室
协作单位:县河长制办公室相关成员单位
(8)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项目,七星泡镇、XX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完成时限:2020年9月30日前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协作单位:七星泡镇、XX镇
XX县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XX镇XX村、团结村、合作村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转运处理工程项目。
完成时限:2019年12月30日前
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局
协作单位:XX镇
(9)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科学制定农业“三减”方案,积极开展农业清洁化生产技术推广,重点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为手段,实现农业清洁生产。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协作单位: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乡、XX乡。
(10)按照《XX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3年行动计划》,XXXX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0日前
XX县宝石河流域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XX县XX河流域(下游平原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程、XX县XX河流域(上游山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程。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30日前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水务局)
协作单位: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乡、XX乡。
(11)湿地治理项目。完成问题湿地斑块整改25处,面积104.43公顷整改任务;完成退耕还林60公顷整改任务。
完成时限:2019年12月30日前
牵头单位:XX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XX东升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县林业草原局
(12)加快推进XX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及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项目的建设。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30前
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项目在2019年11月底前完成建设。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做好XX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
(二)明确责任,齐抓共管。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乡、XX乡。要建立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落实河长、段长制度,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和监督管理,按照职责分工抓好整治工作落实。
(三)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进行考核。将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乡、XX乡和县直相关部门开展的XX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纳入全县绩效目标管理考核。
(四)创新管理手段,建立流域环境管理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原则,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有效配置资源,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外资投入到XX河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建立起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长效投资运营机制。
(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整治工作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层层召开会议,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和监督整治工程建设;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各种渠道,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及时报道XX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情况,对污染水环境的行为予以公开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各类学校开设环境保护课程,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共同参与整治XX河XX流域水环境的行动。
(六)严格督促检查,推动整治工作落实。县政府督查室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和不定期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治意见,督促限期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