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关系着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键节点所在。今年以来,我局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多措并举,不断加大监督执法检查力度,做到提早谋划、综合治理、常抓不懈,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学校内部治理,构筑食品安全“监管网”
(一)提早谋划,严把食品安全“开学关”。
每年长达
一、两个月的寒暑假,学校食堂长时间停业,难免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隐患。为把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开学关”,今年春季开学前,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全县学校食堂专项整治活动,我们把全县十个乡镇学校划成三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局党组成员带队,集中全局干部职工,划片到人,分片包干,与各乡镇工商所、中心学校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的食品安全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重点对学校食堂的环境卫生、餐饮具消毒、冷藏冷冻等设施的运转、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以及食材的质量、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等情况进行检查,要求学校严格落实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了《监督意见书》和《责令改正通知书》,历经一个月时间,我们对全县10个乡镇的161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65个食堂进行了检查,共下发《监督意见书》165份、《责令改正通知书》16份,销毁过期变质食品及原材料10公斤,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起。并将存在问题抄报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县食安办的名义督促其整改。
在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督促整改的基础上,我局三个专班又组织进行了“回头看”,促进监督意见和整改工作的落实,确保“开学”专项整治效果。各个学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整改,切实保障了我县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开好头”、“起好步”。
(二)刚性约束,提升学校食堂量化等级。
我县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从2013年度已全面开展,但量化等级评定结果并不乐观,A、B等级仅占39.5%。为进一步强化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今年2月18日,我局与县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建始县学校食堂2014—2015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级提升方案》(建食药监发〔2014〕2号),方案明确要求:2014年全面启动我县学校食堂“餐饮等级”提升工作,基本消除证照不全的学校食堂,量化分级A、B等级提升至45%以上;2015年全面消除证照不全的学校食堂,量化分级A、B等级提升至70%以上。根据方案要求,我局进一步强化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督促学校查找差距,加大对学校食堂的投入改造力度,刚性约束,完善学校食堂软硬件建设。经过一学期的整治提升,春季学期末全县学校食堂A、B等级已提升至49.7%,提前完成今年全年的目标任务。学校在新建、改扩建餐厅之前,主动提请当地食药监管所提前介入、审查设计图纸及设施布局的氛围基本形成。
二、强化校园周边整治,构筑食品安全“防护网”
为切实保障食药体制改革过渡期间的监管职责不落空、不掉档,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和师生的饮食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年3月,县食安委高度重视,下发了《建始县开展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建食安〔2014〕1号),并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食药局局长任副组长、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为成员的“建始县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两个整治工作专班。
整治工作专班开展部门联动,自3月31日起,以城区学校为突破口,逐步向乡镇延伸,整治的重点区域是学校周边200米内的食品经营户、经营摊点、餐饮单位、小作坊、小卖部。整治的重点环节一是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餐馆和饮食流动摊贩;二是学校商店(小卖部)及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摊点(门店),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商店(超市)、小食品店及流动摊贩等;三是学校周边的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加工点、小作坊和黑窝点等。整治的重点品种是粮油及米面制品、奶制品、熟肉制品、饮用水、饮料、儿童食品及各种烧烤食品、即食食品、裸装食品。整治的重点内容是食品经营户的证照是否齐全,进销货台帐和检验报告是否齐全完备,索证索票是否齐全,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标识是否清晰有效,是否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以及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专项整治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以实现学校周边餐饮业、摊点食品从“源头”到“终端”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为目标,严格执行标准,实现从食品购买到销售的全程监控。县食安办负责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采取说服教育、贴心服务与依法行政相结合的原则,各司其职。县城管局负责重点治理占道经营和无固定场所的食品摊贩的专项整治并形成长效机制;县工商局负责对学校周边的蛋糕店、熟食店、卤品店、小卖部进行专项整治,并对过期、变质食品进行清除。县食药局对不能出示有效健康证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现场管理不规范、不能提供相应检验报告的经营户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县质监局重点清理与整顿学校周边食品生产无证小作坊。县教育局负责教育引导学校食堂、学生营养餐配送工作,与学校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并督促学校与家长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杜绝学生在学校周边购买过期、变质食品。县公安局负责组织指导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侦办工作。专项整治活动过程中,4月16日,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了督办会,进一步明确要求,追加措施,进一步提升专项整治效果。做到了食品监督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状况得以明显改善。
此次专项整治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329家,下达监督意见书329份、查处无证无照经营户41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47份,规范占道经营51户。
三、强化重点关键环节,构筑食品安全“保障网”。
为做好六一节、端午节等节日及中、高考期间等重点时段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筑了重点关键环节的保障。一是制定专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成立了食品安全保障行动领导小组;二是对各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对食品原料索证索票、食品原料购进、食品加工流程、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管;三是严格逐一审查“两考”期间的菜谱,对容易引发食源性疾病的菜品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如:不制作四季豆菜品);四是对供餐单位食品加工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进行适时监控;五是到供餐单位驻点,实行全程监控。10个乡镇食药所分别抽调人员开展对中、高考考点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进行巡查,实行24小时值守,中考期间,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2个乡镇,带队驻点值守。
四、强化社会宣传培训,构筑食品安全“共治网”
我们把强化社会宣传和培训工作作为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知识水平,提升其守法经营意识的重要途径,作为营造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的有效手段。我们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集中宣传活动,结合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截止目前,共接受咨询XXX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XXXXX余份,悬挂宣传标语8幅,展示宣传展板7幅次。
二是强化对辖区餐饮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工作,今年来共组织召开学校周边餐饮业主食品安全培训会议9场次,强化对学校及校园周边餐饮负责人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
三是利用经常性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对学校及周边餐饮业主、从业人员面对面的宣传讲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从而提高餐饮业主、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牢固树立餐饮负责人是餐饮卫生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四是加强对学生健康饮食知识的宣传普及。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开展学校学生健康饮食知识宣传普及工作,通过为学生授课、发放《食品安全知识读本》等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今年来,组织校内食品安全培训5场,发放《食品安全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XXXX余份。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虽然我们在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上级局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7月11日,我局又组织召开了校园食品安全专题座谈会,主动邀请8位人大代表,11位政协委员、2名新闻记者座谈,汇报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代表、委员对于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明确表示要更多地向当地党委政府反应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宣传我们的事业,让社会更多地理解、支持和帮助我们。经过分析和梳理:我县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偏远农村学校食堂基础条件差,布局不合理,达不到办证条件,截止目前,全县仍有45个学校食堂未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但由于这些学校的部分学生居住地距离学校较远,必须在校就餐,学生食堂无法取缔;二是学校周边无证食品小摊贩屡禁不止,整治效果难以维持;三是大部分学校食堂使用的豆腐制品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小作坊准产证;四是食品质量抽检力度不够,抽检经费严重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拟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是继续扎实开展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清理整治,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取缔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的监管;落实完善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机制,加大对学校周边食品经营门店的巡查力度,逐户建立动态监管档案,对经营行为进行全程跟踪和动态监管;
二是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在学校食堂全面推行“一票通”式购销货台帐,并逐步建立食品电子监管系统,深入落实法定自律制度,强化食品经营者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从根本上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三是建立食药监部门与学校联席制,执法人员定期进校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咨询活动,提高学生食品安全鉴别能力和安全消费意识;
四是进一步宣传好12XX热线电话,放大12XX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的作用,认真受理和处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诉,对学生投诉举报坚持优先办理,特事特办,切实维护好广大学生的食品消费权;
五是进一步加强与教育、卫计、质监、工商、城管、公安等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联合执法、严格监管,树立我县食品安全监管一盘棋思想,形成执法合力,扎实推进全县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篇:关于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关于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点问题,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XXX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制定下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和食品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使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食品环境有所改观,但是,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仍然相对薄弱,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隐患,急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存在问题
一是经营环境卫生较差。学校周边大多是小型餐饮店和流动摊贩,经营面积狭窄,设备简陋,甚至很多流动摊贩的经营工具就是一辆手推车,基本没有防尘、防虫、消毒机等设施设备,生熟食品、原材料等随意露天摆放,餐饮垃圾随地乱扔乱倒,餐饮环境卫生较差,食品安全无法保证。
二是流动摊点不利监管。由于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摊点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流动摊点屡禁不止,一般都无证经营,没有任何手续,摊贩的健康状况、原材料来源、生产加工过程等情况难以掌握,生产日期、厂家、保质期等基本信息很难判断,食品原料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防止污染和保鲜手段,为了竞争往往是低质低价,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三是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部分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漠视国家职能部门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经营者在采购和销售环节中不按规定履行查验制度,不建立购销台账、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和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等制度,造成食品经营管理制度缺失,使不合格食品趁机流入校园。
四是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学校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开展较少,学生对食品安全识别能力较弱,广大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多数学生食品消费主要以食品的色、香、味为主,其中味道重的麻辣烫、烧烤等现制现售食品尤其受到学生的欢迎,而这类食品存在重复使用食用油,大量非法添加色素、防腐剂、调味剂等问题,长期食用易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周边食品市场良好氛围
一是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公示栏、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卫生知识、辨别方法等,增强学生、家长、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真伪食品辨别能力,引导学生到有资质的食品经营场所进行消费,督促食品经营者诚信经营。二是建立工商与学校联席工作制,执法人员定期进校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咨询活动,开辟校园“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通过现场讲解和信息公示,不断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消费意识。
(二)健全监管机制,严把校园周边食品市场准入关
要严格校园周边食品市场准入关,规范经营主体资格,建立学校及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户动态监管档案,定期对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户进行巡查,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对新登记的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要采取跟踪巡查和后续回访等措施,对其经营范围、经营行为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管,严防违规经营。
(三)切实履行职责,维护校园周边食品市场经营环境
一是加大巡查力度。坚持定期巡查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将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区域分段划片,落实到具体人员,制定巡查计划,增加巡查频次,对辖区实行全方位、流动式、不间断的监督检查,实现校园周边食品市场无缝隙监管。二是加强执法监督。大力开展学校周边食品执法检查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户的证照是否齐全,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等制度是否落实,经营食品是否有QS标志,有无销售“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及其他不合格食品等,对未取得食品卫生经营资格的企业、餐饮店以及流动摊贩,坚决予以清理和取缔,对销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等不合格食品的,依法从严从重进行处罚。三是强化经营者自律意识。积极开展“诚信经营户”及“校园放心店”评比活动,引导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树立“文明诚信光荣、欺诈失信可耻”的经营理念,督促建立食品进货检查验
收制度、食品购销台账制度、食品质量管理制度、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制度等,促进食品行业自律。
(四)完善“三位一体”机制,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市场监管合力
建立学校、社会、职能部门“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监管落实到位。一是建立学校日常监管机制。成立校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第一责任人,落实具体工作人员,负责监督校园内食品经营者经营行为。二是建立社会监管机制。建立校园周边食品义务监督站,聘请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担任义务监督员,实现校园周边食品全天候监管。三是建立职能部门协作监管机制。加强工商、教育、卫生、质监、公安机关、地方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大执法力度,互通执法信息,协同开展检查,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园周边市场。
(五)加强站点建设,强化“12315” 综合执法平台效能 在学校建立消费者投诉站、“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把“12315”平台延伸到学校,加强学校与工商部门的信息交流,明确学校与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及时查处学校周边违法违章经营食品行为,确保师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三篇: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为解决食品行业卫生环境较差、安全隐患较大、群众消费信心不足等问题,我县搭建智慧平台,创新监管机制,推进精细管理,织密食品安全立体防护网,着力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去年我县被评为“省食品安全县”。
一、推行智慧监管平台,健全食品监管体系。
针对食品经营户量大面广、相对分散,基层监管人员不足情况,成武县推行“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方式,村(社区)网格员通过“智慧监管”手机APP上报网格内红白喜事用餐等情况,进行村级上报信息、镇级分派任务、基层市场监管所食品快检、网格员核实反馈、部门材料归档五步管理,有效解决了监管部门对农村红白喜事大规模用餐不知情,食品安全隐患风险高的问题。在全县4119家食品业户全部安装智慧监控系统,实现了监管部门大屏幕总监控,基层市场监管所显示屏随机抽查,超市经营场所、餐饮前厅后厨处于24小时监控的全链条、无缝隙监管网络中,确保智慧监管不留漏洞。二、推行“四码一标”,建立电子追溯体系。
研发“食安云”监管平台,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在全县食品流通环节,全面推行“四码一标”(即食品批发企业二维码、票据二维码、送货车辆二维码、食品身份信息二维码和色标管理),实现食品安全电子化追溯。通过扫描二维码,可精确查询购买食品的批发商、送货车辆、生产厂家,实现了来源可查、流向可追、责任可究。目前,全县198家食品批发企业、574台送货车辆、176处食品存储仓库等全部纳入监管。三、推行“红黑榜”机制,倒逼食品业态升级。
在全县食品行业推行“黑榜曝光-整改-达标-红榜公示”机制,利用“市场监督”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不定期向社会发布日常监管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食品业户,列入黑榜进行曝光,倒逼相关责任人员加强食品业户监管,督促食品业户积极配合整改,对整改到位或符合要求的食品业户进行红榜公示,缩减不配合监管、整改不到位、卫生条件差的食品业户生存空间。目前,已发布红黑榜256期,曝光不规范业态69个,网民点击量达32万余次,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所曝光的业态已全部进行整改,并进入了红榜行列。四、推行“6S”精细管理,实现标准化监管。
将企业先进管理理念运用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在食品生产、流通单位全面推行“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AFETY)”为核心的“6S”精细化管理。建设餐饮实景培训中心,设操作间、更衣室、后厨等样板间,培训厨师、从业人员500余人次;打造永顺路餐饮6S管理示范街,新建设渔村、水街餐饮聚集区按照样板间规划设计,全县1168家餐饮店全部按示范街样板进行规范。14个基层所和城区4个中队全都组建了餐饮群,明确监管人员通过视频实时查看餐饮业态,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全县餐饮环节食品投诉案件较往年下降40%,群众消费信心明显提升。第四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范文模版)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乾县是一个人口大县,商贸流通活跃,全县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6家,大中型酒店、饭馆23家,学校食堂40余家,各类经销点及个体餐饮点1480户,已形成庞大的食品市场体系,食品安全监管任务十分繁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食品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县政府《乾县创建陕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实施方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乾县”的工作目标,积极行动,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县的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全市食品安全暨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之后,县政府立即组织各乡(镇)及22个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召开了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传达了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工作之一,制定了《乾县2008年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和《乾县创建陕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方案》,明确了今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并按照职能,从生产、流通、消费、餐饮等环节细化了重点工作任务,确定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方法步骤和目标要求。县政府与各乡(镇)及工商、卫生、质监等11个职能部门现场签订了《2008年食品安全目标考核责任书》,各成员单位分别与下属单位或监管对象签订了不同形式的目标责任书。县卫生局与220家较大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制定了“预防食物中毒工作预案”,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出了“九查九达到”的工作要求;县工商局与下属各工商所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各工商所建立了食品经营登记台帐,对辖区的经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与经营户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并在监管中开展“六查”,即查食品经营户资格、查进货票据、查经营食品质量、查食品包装标识、查商标广告、查开办者的责任制度;同时建立了食品经营户信用档案;县质监局建立生产企业台帐,与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全县形成了对食品安全工作从上到下全方位多层次的目标责任监管格局。
二、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营造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今年以来,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采取设立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栏、食品安提示牌、信息报送点和食品安全安全常识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咨询活动,特别在“科技之春”、“3·15”消费者权益日等重大节日,开展了食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围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以及假劣食品识别知识等主要内容,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材料5万余份,城乡设咨询点13场(次),悬挂横幅36条,组装宣传车8台,张贴标语200余条,领导讲话2次。执法人员深入基层现场说法,受教育群众达10万人次。卫生局对全县2000多名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给从业人员印发了《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培训教材》,并定期召开食品安全电视讲座,发布食品安全预警广告。同时,各部门都制定了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不断提高监管水平,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普及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了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舆论氛围。
三、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食品市场日常监管
按照县政府统一部署,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开展食品市场日常监管。
在消费环节,以检查“两证”为突破口,深入宾馆、酒店、饮食摊点、农贸市场及学校、幼托机构、建筑工地集体食堂等餐饮消费单位,对其消毒设施、保管措施、“三防”设备、冷藏设备逐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800人(次),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2356人(次),餐具消毒效果采样监测221份,合格186份,合格率85%;食品采样监测120份,合格120份,合格率100%。整顿中没收“三无”及过期食品58箱,取缔黑作坊3家,责令停业19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367份,经济处罚3.2万元,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有效地保证了食品消费环节的安全。
在流通环节,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力度,加大查处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的问题。重点对全县农药、兽药、食品、粮食经销店和各种食品加工(作坊)、熟肉制品加工点等进行拉网式检查,特别对全县的各类超市、食品批发市尝零售市尝农村集贸市场的粮、油、鸡蛋、儿童食品、散装食品及豆制品、奶制品、肉制品进行了专项检查。先后出动执法人员420人(次),检查粮油批发市场1家,食品经营企业260户,超市5家,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16家,学校及周边地区、乾陵旅游景区的食堂及饮食摊点45处。
在生产环节,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出厂检验、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加大查处无证照加工食品、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使用禁用和超剂量命名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严格生产许可证的审核发放及市场准入工作。把对奶粉、乳制品、豆制品、肉制品等食品质量检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保证了婴幼儿配方奶粉、小麦粉、大米、酱油、醋等16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特别对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小摊点、小食杂店进行了专项检查。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460人(次),检查未经QS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8家,小作坊、小摊点、小食杂店256户,90%以上建立了食品进货台帐制度,100%的食品小作坊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在农产品源头治理环节,县农业局加快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将县城批发市尝乡镇集贸市场农产品纳入了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加大农业生产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治理;县畜牧局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开展农、兽、渔药及畜禽饲料添加剂残留及违禁药物的整治,严格种植、养殖产品农药残留检验检测,保证鲜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工作汇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目前全县已建成农业标准化蔬菜基地1个。
在生猪屠宰环节,县定点办出台了《生猪定点屠宰专项整治方案》,县政府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开展了《生猪定点屠宰条例》知识培训2期,要求有关成员单位严格执行肉品“三章两证”制度和肉品登记制度,开展了以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清理病毒肉品、加强饲料监管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活动,清理了超市、食品批发市场及农村集贸市场等违规肉、私屠滥宰肉、注水肉、病害肉、劣质肉。7月份,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对我县肉品市场的生猪抽样10个,从抽检情况来看,我县生猪屠宰和大肉销售市场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使用违禁药物“莱克多巴胺”、“瘦肉精”和药物残留现象。
在学校食堂集中整治环节,县教育局、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制订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各幼托机构、中小学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及后勤保障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发出整改通知书5份。同时,加大了对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的检查力度,坚决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截止目前,全县共查处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案件260起,立案查处24起,取缔无证经营43户,没收假劣食品饮食210箱,价值4万元。
四、完善机制,扎实开展农村食品“监管网络”建设
为了认真贯彻盛市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和《2008年乾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乾县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建设工作的通知》,落实了政府负总责、乡镇各负其责的监管机制,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督办公室,制定了食品安全有关制度,落实了专人负责,并专门设立办公场所,建立了乡镇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在村级设立食品协管员、信息员,明确了协管员、信息员工作职责,具体负责村级的食品安全协管工作。在全县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生产经营单位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以及责任心强的群众为社会监督员。目前聘任食品安全协管员48人、信息员277人,初步构建起乡镇有专职协管员、村委会有信息员、村民组有联络员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和责任网络。
五、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开展奥运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为了确保奥运会及残奥运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及游客的食品安全,根据咸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加强奥运会和残奥运会期间食品安全实施方案》(咸食安委发
第五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明确目标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祝桥镇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祝桥镇副镇长沈春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1年我镇紧紧围绕文明城区创评工作为目标,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镇和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的成果,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对建立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进行认真探索。把各项食品安全工作深入推进,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基本概况
祝桥全镇总面积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9万,外来人口3.4万,有20个行政村,11个居委。耕地面积约30007亩,常年种植蔬菜26118亩次,种植西甜瓜15000亩,果树面积为6300亩,年生猪出栏量46159头左右,各种禽类54万羽,饲养奶牛729头,水产养殖195亩,农资商店9家。截止到目前,全镇食品生产、餐饮、流通领域的动态统计数据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3家,有证13户。农贸市场5家,取的食品卫生许可证4家、达标菜市场整改完毕1家(朝阳市场)。生产社会盒饭1家。现制现售67户。餐饮业111户;其中大、中型餐饮单位5家,小型饭店48户、快餐店15户、小吃店和酒吧茶室、饮品店43户,企事业食堂、建筑工地食堂167家;其中学校和幼托机构及民工子弟学校食堂11家,建筑工地食堂临时许可证2家,敬老院食堂6家,医院食堂3家,食堂备案66家。食品销售单位727家,其中长期有效证595户,临时证132户。其他食品经营32户;其中餐饮业半成品配送2家,储运3家,食品销售管理(非实物方式)22家,餐饮管理(非实物方式)5家。
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1、我镇主要从镇级、职能部门、村居委三个层面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具体工作。一是镇政府依照食品安全“属地首责”的原则,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领导班子。同时制订了《祝桥镇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意见》和《祝桥镇食品安全考核细则》,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二是镇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下设食品安全办公室,有专职食品安全干部。卫生室的乡村医生56人,防保组办酒户指导人员13人,防保组食品条线人员3人。三是各村居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镇长徐纪明同各村(居)委、各职能部门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40份,全镇459个居民小组与各村(居)委也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村(居)委食品安全干部31人,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上报员45人,村级小组食品安全信息员459人。并且,及时调整和充实基层食品安全信息员,使全镇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覆盖面达到100%,食品安全的监管重心下移,较好地解决了食品安全工作基层“管理难”的问题。
2、为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镇领导不仅在组织领导上高度重视,更是在食品安全工作经费上给予大力的保障。2010年我镇投入食品安全监管经费16万,2011年经费预算20万元,为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二、发挥队伍作用,夯实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基础。
1、加强摸底,强化培训。一是充分发挥网底食品信息员的作用,对辖区内的食品行业和食堂,认真做好调查、摸底、登记和备案,对无证照经营户全部发放食品安全告知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推荐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街。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形式,及时召开食品安全现场会,邀请食品监督所的老师做工作培训和现场讲解。对其他单位创建示范点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2、考核机制,奖惩分明。加大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镇食安办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奖惩制度,把食品安全考核结果直接与年终评选评优以及单位领导奖金挂钩,促使各单位把食品安全放到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中。
3、划区包干,先易后难。由于我镇是三镇一场合一的大镇,地域面积广,经营户比较分散,在管理过程中,我们按照区域进行划分,协调镇有关职能部门和村(居)委有关责任人与食品安全信息员、防保人员组成工作小组,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定人、定位、定责、定量,做到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目前,随着开发、开放,外来人员的大量导入,给食品安全带来不安全因素,他们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淡薄,有个别法人对办证工作怀有抵触情绪,随大流思想严重,观望者较多,持证率低的现象一时难以突破。因此,我们先从机关人员和干部开始,呼吁他们和身边的家属、亲戚、朋友帮助宣传、督促,做责任人的思想工作,逐步推动全镇的食品安全工作。
4、明确责任,细化分工。为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把监管责任进行层层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食品安全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三、突出重点环节,着力加强规范化建设。
1、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打造“放心农产品”工程。种植业、养殖业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一直以来倍受各方关注,把好源头的监管责任重大。在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和食品安全示范镇”活动中,食品源头监管工作首当其冲,为此,镇农业推广站成立以站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检查小组,落实了相关责任,确定了陶仁林为农产品食品安全的专职人员。保证源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推进。
镇农业部门对源头的监管非常重视,及时召开农业会议,层层落实工作并签订责任书,共签订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19份,安全卫生生产承诺书680份。并且树立上海青绿畜禽养殖场和上海东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食用农产品示范基地。同时,配合区相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的违禁品和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登记、查处、备案等工作,全年检测蔬菜农药残留样品3443只,不合格9只,合格率为99.99%,5个农贸市场和配菜中心检测样品14289只,不合格32只,合格率为99.98%,对检查发现的不合格样品坚决予以销毁。
建立了现场检查指导制度,根据全镇种养殖业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和面上检查相结合,每季度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各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单位农业干部具体抓督促和指导,全年共检查、指导1183户次。确保农产品源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顺利有序。各项工作指标得到进一步落实。
(二)加大生产加工业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全镇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3家,均持有效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每季度镇经发办组织对本辖区内的13家生产加工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其中盐仓的盛永年糕厂与东海的米酒厂2家第二、第三季度未在生产加工)。按照区技监局下发的关于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我们组织人员开展自查互查活动,发放自查表13份,检查组在检查中对各生产加工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并做好整改的检查督促工作。另外,建立监管档案13家,对企业奖惩情况进行记录,组织《食品安全法》培训2次,树立上海东航美心食品有限公司为我镇食品生产企业为食品示范企业,通过它的规范化管理后带动全镇其他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经营行为。
(三)狠抓食品流通领域监管,建设食品安全流通网络
一是稳步推进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工商部门积极推进食品市场准入制,狠抓食品准入工作的规范管理。通过巡查,规范市场食品检测、索证索票、台帐登记等各项制度;目前全镇所有的食品店和超市已100%建立索证索票、进货台帐制度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二是通过严把猪肉的经营主体关、进货质量关和严厉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等措施,确保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三是通过检查持有营业执照的市场主体的合法和有效性、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监管档案等措施,彻底解决小食杂店、食品小摊点无照经营问题。
四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3条以及农村食品安全放心店创建10家,做到证照、台账、票证、食品诚信“四齐全”。
五是食品安全责任书签约工作,为保证世博会期间的食品安全,工商部门要求每户开业的食品流通经营户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镇食安办积极协调,召集食品安全信息员进行培训,全镇签订责任书422户。
(四)强化食品卫生监督,确保餐饮消费安全
一是认真开展餐饮消费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整治餐饮和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的整治力度,强化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我镇现有企事业、建筑工地、学校食堂155户,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143家户,不供菜食堂12户(6家私立幼儿园口头承诺不供应炒菜)。持证率达100%。通过积极的宣传、教育和政策指导,对经整改后符合发证条件的小餐饮单位和食品经营企业及时办理卫生许可证,对经多次查处仍不整改的违法经营者,坚决予以取缔。指导各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制度,强化了对健康证、生产经营场所卫生消毒的监管,制定卫生监督要点、完善“三防”设施。另外,举办食堂食品安全培训2次,上下半年各1次有140家单位850名从业人员接受培训。
二是深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食监所对辖区内的餐饮、集体食堂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帮助企业建立卫生管理档案,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每月进行表情(笑脸、平脸、哭脸)公示,评出“良好”和“一般”达90%以上,100%建立食品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
三是加强餐饮业和学校、托幼机构饭堂负责人、厨师和采购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就食品卫生管理、加工操作、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及台帐的建立等内容进行了强化培训,收到了实效。
四是家办私立幼儿园食堂纳入全程监管;我镇现有私立幼儿园7所,食堂有证照1户,其余6所均未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但是,镇食安办、祝桥食监分所、防保组一直把他们纳入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中,防保组每月开展1次检查,镇食安办、食监分所、教育条线每季度组织一次检查,在开学前组织食堂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幼托机构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五是农村家庭办酒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祝桥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特色工作,也是创新工作,在尝试探索过程中,镇每年下拨专项资金用于家庭办酒的消毒粉、厨师、相帮人员的体检、宣传等工作。通过制定各项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利用村食品信息员的优势,每月进行摸底调查,上报;再由防保组人员进行包干上门指导,办酒户指导率100%。2011年,指导农村办酒户1632户次,办酒桌数23346桌,吃酒人数210114人次,未发生农村家庭办酒户食品安全事件。
四、突出重点问题,着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上下联动,通力合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组织开展各项专项食品安全执法行动,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提供执法保障。今年共组织联合执法8次,检查3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车辆123台次,共查处无证照食品加工窝点4个,取缔无证照经营户59家,虚假保健品广告2起,整顿了马路流动摊位20余户,跨门经营20余处,发放无证经营取缔告知书78张,销毁不安全食品500公斤。规范了市场秩序,根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二是建立完善的群众监督网,加强群众监督。调整和充实了全镇食品安全专职干部和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队伍,赋予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同时依托工商消协组织,在全镇建立了镇村两级消费者维权联络站,并向社会公示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举报电话,扩大了监督范围,保证了监督渠道的畅通。
五、强化体系建设,着力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我们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按照上级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譬如:一是无证照经营行为和无证照夜排档及流动的马路摊贩的整治。二是私立幼儿园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三是企事业单位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有待加强。我们将认真分析原因,查找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相互协作,综合监管,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牢固树立食品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制定措施,明确责任,扎实做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为实现我镇“祝桥新镇、航空新城”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一步打算
我镇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在目前取得的成绩上再接再厉,通过做好“三加强”,继续加大力度对食品安全进行全面监管整治。
(一)加强宣传,提高经营者依法经营意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阵地,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集中宣传食品安全工作的意义、宣讲国家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经营者的守法意识,营造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首先我们将采取制作食品安全宣传版面进行巡回展出,其次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还有利用学生,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营造食品安全人人参与,人人知晓氛围。
(二)加强监管巡查力度,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建立完善打击整治长效机制,加强日常巡查的同时,扩大巡查的覆盖面,利用不定时进行突击检查,最大限度地打击辖区内违法经营的行为。
(三)加强巩固创建整治成效,建立长效机制。各部门、村居委会要通过前阶段的整治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存在的问题,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及时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我镇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促进我镇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祝桥镇食安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