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途径(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18:2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途径》。

第一篇: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途径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途径

[摘 要] 法制建设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尚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本文从立法、执法、监察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完善;途径

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偏大。造成此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浅层次因素,也有深层次矛盾;既有历史的积淀,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笔者认为,虽然原因众多,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不完善是其根本原因。为此,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完善立法与执法环节,以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

一、加快《安全生产法》配套法律、法规的立法步伐,完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现阶段,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完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主要应抓好两方面的立法工作:

[1]一是要加速规范创制,填补法律空白;二是要继续完善现有立法,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1、加快安全生产配套立法进度,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要推动《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和《刑法》相关条款的修订,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尽快制定出台《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条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等法规和规章。继续抓好部门规章、行业标准规程的制定、修订工作,形成与《安全生产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要继续推动地方立法,建立与地方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地方法规体系,解决《安全生产法》中不可能包罗万象的一些具体亟须解决的问题。

2、彻底清理、修订已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近百年来,英国颁布了一个又一个法律、条例,几乎过几年就重新修订一次。日本的劳动安全卫生法自1972年6月8日颁布以来[2](P43)经过五次修改。我国大部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于计划经济时期,很多又是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的国务院和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办法、条例等,如当前仍在执行且比较重要的“三大规程”(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和“五项规定”(即《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分别是1956年和1963年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等有的不能适应现在的情况,有的与现行法律相悖,必须彻底清理,该废除的废除,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这样才能与《安全生产法》形成协调一致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二、加大执法力度,真正实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法治是立法与执法的统一。在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相对滞后的时期,解决有法可依问题是第一位的。但是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实施,“法的实施是实现立法者的立法目的、实现法律的作

[3](P407用的前提,是实现法的价值的必由之路。”)因此,法律制定出来以后,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才是最重要的。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过程中,应当克服重立法、轻执法的倾向,在执法上狠下功夫。

1、依法查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中的职务犯罪

造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法治层面上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事故所涉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没有得到有效查处。生产安全事故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特别是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重特大事故中的职务犯罪不能得到及时查处,一方面不能威慑和制止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的继续发生,另一方面对依法查处安全生产事故中其他方面的和其他人的犯罪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实现安全生产法治化的重中之重是依法严厉查处生产安全事故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尤其是安全生产中滥用职权的犯罪行为、玩忽职守的犯罪行为和索贿受贿的犯罪行为。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公正执法和平等适用法律的问题。公正和平等是司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司法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但是,由于重大安全事故所涉及的职务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和特权性,往往查处难度很大。查处难度大表现在这些拥有权力的领导要么以工作失误和没有得到好处为藉口逃避责任;要么以事故是下面所为推托责任;要么避重就轻逃脱制裁;要么对查处工作设置重重障碍。特别是个别司法人员为达到个人目的故意迎合上司逃避法律制裁的“理由”,在办案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开方便之门,使犯罪分子非常容易地得以过关。司法机关必须抱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查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职务犯罪过程中,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基本原则,严厉查处安全生产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和索贿受贿的犯罪行为,为安全生产法治化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二是罪刑相适应的问题。实践中,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所涉及的职务犯罪案件不仅追究刑事责任的少,而且即便被追究了责任,往往法外施恩,随意从轻或减轻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和索贿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讲都是知法犯法行为,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性,必须按照罪刑相适应的原则进行处罚,否则不仅是对法律的亵渎,而且严格执法也将变成空话。

三是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行为与安全生产事故的因果关系问题。处理行为另一个不依法办事的极端是,当发生特重大事故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引起了高级领导的关注后,往往无原则的扩大打击面和无原则的加重处罚。追究行为人的责任必须看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依据这一原则,查处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虽属于失职、渎职,但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情况;第二,注意重大生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即多因一果的情况;第三,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行为与工作失误的界限问题,如行为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事故影响再大,领导如何批示,也不能追究行为人与之行为不相适应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才能体现安全生产法治化的要求。

2、依法追究重大安全事故中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决策人,大量的生产事故与主要责任人的决策有直接因果关系。如减少或不进行安全投入的决策将直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将直接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据统计,80%以上的事故既与人的不安

[4](P38)全行为有关,也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另外,决策者的违章指挥更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要冲破地方保护伞的保护关,冲破金钱铺路关,冲破以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代替刑事责任关,依法严厉查处重大安全事故中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并且要加大处罚力度。只要规范了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行为,促使他们能够严格依法履行自己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相信安全生产形势必将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3、处罚前移,追究事故隐患罪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W.Heinrich)提出的1:29:300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5](P32)律表明,要消除一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海因里希的1:29:300法则的意义不在于比例数本身,而在于揭示了一起死亡事故的出现必然具有发生死亡事故的基础。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在于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即必须减少大量的未遂事故。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责任追究原则是建立在发生事故的前提下,也就是说只有发生重特大事故才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种制度违背了事故控制规律,极不利于重特大事故的预防。建议修改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责任认定依据,“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理也应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重大事故隐患比照事故处理。发现事故隐患不但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而且要追究负有监督检查者不作为的责任,特别要对发现事故隐患不进行整改的直接责任人和负有监督整改的责任人进行加倍处罚。

4、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在2005年开始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活动的通知》,大胆地探索了建立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地方政府一旦作出矿井关闭决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立即吊销其采矿许可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立即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立即吊销其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矿长资格证,工商管理部门依法办理企业注销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电力部门停止供电,公安部门停止供应火工品,对抗拒执法的予以严厉惩处。有关地方政府还要发布关闭矿井公告并采取措施炸毁井筒、填平场地、恢复地表植被或复垦,同时遣送煤矿所有从业人员。实践证明,在现阶段,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起由政府统一领导,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等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是扭转当前安全执法不力的有效措施,符合我国现阶段行政、司法等资源配置现状,能够大大提高执法效率,形成震慑威力,使不法分子不敢无视法律的尊严,铤而走险。这种联合执法的经验应当认真总结,尽快推广到各个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和安全监管中去,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合力。

三、建立中央垂直领导的安全监察体制

目前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劳动安全卫生检查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实行政府部门垂直监察体系,如美国和日本;第二类是受政府授权或委托依法执行监察职能,这类体系在政府下不设专门监察部门,而是在职业安全卫生法中明确授权由政府指定机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监察企业安全卫生工作,如英国和巴西;第三类是政府部门和工作保险机构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共同承担监察任务,政府主要负责立法、协调、仲栽和特大事故调查,而工伤保险机构或社会中介组织则承担对企业的现场巡查等检查工作,如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多数欧洲国家。

无论哪一种监察体制,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和监察。德国型的监察体制必须有强大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援,我国社会保障型的工伤保险制度刚刚起步,显然不具备实行这种监察体制的基础条件。英国模式是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但实行这种监察管理模式的前提是建立具有权威的三方协调机构。根据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的情况,应借鉴美国、日本的经验实行强有力的中央垂直安全生产监察体制。这种安全生产监察体制的基本模式是:国家成立中央直属的国家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总局,其职责是统管全国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工作。将目前属于各地政府或特殊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分离出来成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分局,大型企业内派驻直属监察分局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组,监察分局直属国家监察总局领导,负责本地区或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工作,向国家监察总局负责,其监察工作不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国家要授予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独立的监察权、处置权、惩罚权,监察员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的监察能力,其资格认证要由国家的专门机构进行。初任监察员的选任可参照初任法官、检察官、律师的选任办法,先举行任职资格的全国统一考试,再经过一些法定程序逐步选拔进入安全监察机关。要切实保障和逐步提高安全监察员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加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真正树立公仆意识,用依法行政的理念武装他们的头脑,规范他们的言行,全面提高现有安全监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逐步淘汰不合格人员,不断为安全监察队伍注入新的血液,确保安全监察工作高效、健康运转。

此外,要充分发挥民间中介组织、科研机构等部门在安全监察中知识、科技、人才、资金、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他们合作。依法正确地发挥工会等维权组织的作用,积极

[6]大胆地为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指导和帮助,形成以安全监察部门为核心的企业、科研机构、民间组织和维权组织等有关方面广泛参与的安全监察社会体系。

[参考文献] [1] 沈萍.对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思考[OB/OL].安全文化网,2005-6-13. [2] 刘铁民.迈向21世纪的中国劳动安全卫生[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3] 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5] 陈喜山.系统安全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6] 康树华,张中华.我国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成因与防范[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6).

第二篇: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摘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仍然存在着法制观念淡薄、立法不完善、行政执法机构力量不充足等问题,必须采取修改和完善现行《安全生产法》,加快制定、修订配套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持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加快监管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等措施,推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里程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煤矿瓦斯居高不下、小煤矿事故多发、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监管执法不力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最终实现本质安全。从法治的角度看,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一、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一、法制观念有待加强。虽然各级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有的监管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治安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不熟悉、不懂得法律手段和法制在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市场监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遇到问题不是依法办事,而是凭“感觉”和经验办事。第二、安全生产立法有待完善。虽然安全生产立法的数量不少,但还没有健全上位法与下位法、国家法与地方法、专门法与相关法、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相互衔接配套、统一和谐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一是《安全生产法》确立的一些重要的法律制度尚无配套法规作出具体法律规定,如安全监管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二是有些现行立法的制定时间久远,情况变化,亟待修订,如《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三是有些相关法律规定不一致,需要衔接。四是有些地方立法滞后,需要推动。少数地方立法滞后的省区虽然经济总量不大,但是高危行业比较集中,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应当加快立法进程。五是有些立法质量不高,需要完善。有的立法存在着可操作性差、程序不明确、条文表述不规范的问题,应当修改补充。第三、行政执法机构力量有待充实。现有的行政执法力量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很不适应,编制少、任务重、责任和压力大。第四、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待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行政执法队伍成立较晚,由于一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及经验欠缺,在短时间内难以胜任繁重复杂的监管执法工作,以至有的地方安全监管监察不到位,行政执法力度衰减,甚至出现行政不作为或者滥作为的行政违法行为,引发了一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第五、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有待深入。近年来法制宣传教育拓展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对《安全生产法》等许多重要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学习远未到位,仍有走过场和不深不透的现象,存在着死角和盲区,没有做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因此。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二、对策及任务

当前加强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第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颁布后,在安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安全生产和监管实践的不断发展,其中的一些不足逐步暴露出来,需要对其作适当修改,主要有:一是明确界定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的权限划分;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第二、加快制定、修订配套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现阶段应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要从我国国情和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需要出发,以控制重大、特大事故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加快其配套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制体系。第三、持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提升法律素质。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应当重点抓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和生产经

营企业。在监管监察工作中提出的许多法律问题,不是没有法律规定,而是没有学懂弄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监管监察工作的依据和手段,必须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每一部法律法规的出台和规定都有其特定的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丰富的法律内涵,不同法律法规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学习法律法规不可纸上谈兵,不可叶公好龙,不可浅尝辄止,不可断章取义。第四、加快监管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一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建设,使其有位、有权、有责,具有独立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和能力;二要依法组建专门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充实和加强一线监管执法力量;使监管执法的范围延伸到城乡各地。三要依法治内,清除监管监察队伍内部的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的现象,自觉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第五、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健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和重特大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一要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检查指导,法之有威,在于法之必行。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目前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促使监管监察机构勇于执法、严于执法和善于执法。二要依靠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建立必要的协调沟通机制,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联合执法的强大力量加强监管的薄弱环节,用重典治理安全生产领域的混乱现象。三要结合专项整治,在重特大事故的查处上,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形成联动机制,依法严肃追究事故责任,打击事故瞒报、谎报,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依法查处无视法律、藐视政府、以身试法和公然抗法的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者和重大、特大事故责任者以及失职渎职违法违纪行为和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维护法律尊严、政府权威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权益,树立令行禁止、秉公执法的形象。

总之,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要紧紧围绕国家局党组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进一步转变观念,狠抓落实,以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为契机,尽快完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区2011年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某某区2011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总结

一、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建立安全生产法治秩序。一是加强法制建设。根据安全生产形势和特点,提请区政府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规范化文件,进一步完善地方和行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我局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监督管理记分考核、行政执法程序暂行规定、案件证据三级审核、行政处罚案件集体审批等制度;部署了安监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组织了《行政强制法》贯彻实施宣传周;完成了2011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二是推行制度化监管。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资格,深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制度化监督检查,加强对镇(街道)监督检查工作的督导,确保监督检查制度全面落实;在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行业推行制度化监管,完善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相应的监督检查办法。

三是强化联合执法。联合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对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该关闭的坚决关闭,该取缔的坚决取缔,触犯刑律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严格工矿商贸企业市场准入。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行政许可行为,提高准入门槛。禁止新建限制类、淘汰类项目,从严审批涉及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化工建设项目;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关闭一批工 1

艺落后、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化工。

二、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贯彻落实省、市、区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依法行政。明确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职责、范围和任务,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和程序规范,科学界定行政执法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坚持按计划、按工作方案执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效果评议考核制度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互查,对各地制定执法计划、履行执法职能、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效能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安全生产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三、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标准化建设规划、制度、规范。

一是配合省局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标准体系。二是通过推行技术、管理等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修订,进一步强化安全标准在市场准入方面的规范作用。三是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淘汰落后和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四是总结推广近年来相关行业和领域安全标准化建设经验,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冶金、有色、机械、轻工等工矿商贸企

业,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

四、加强对安全标准化建设监管,完善安全标准化建设政策措施。

把安全标准化工作与安全生产许可证换发、工伤保险费率等挂钩,建立健全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区政府出台了国家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奖5万元、国家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奖3万元的政策。依托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建立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机构,为开展标准化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对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监管,把标准化工作与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安全标准化企业备案制度、统一公告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等,提高监管效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结合“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分别确定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标准化建设的典型,推动本地和相关行业(领域)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

第四篇:论加强中国法制建设的途径

相 沟 通 学 生 毕 业 论 文

专 业 名 称:

管 理

准 考 证 号:

指 导 老 师:

欧 阳 彪

学 生 姓 名:

论 文 题 目:

论加强中国法制建设的途径

摘 要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国家的基本方略。在这一次十八大报告中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立法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前提。党的十五大在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同时,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但这个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还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行完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同时,要求“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我国在推进法制化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抓住重点,解决好法制化中的突出问题,与时俱进,构建全国人民普法教育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各行各业依法治理、依法维权,从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法制 法制建设 行政法制建设

目录

摘 要..................................................1

一、行政法制建设的内涵...................................3

二、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现状...............................4

(一)市场经济的法律失衡..............................4

(二)法律法规与其他法规不协调........................4

(三)行政法制监督的缺陷..............................5

(四)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5

三、完善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途径...........................5

(一)完善市场经济法制的建设..........................5

(二)加强行政立法制度的建设..........................6

(三)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制度............................6

(四)提高全社会行政法制建设意识......................6 结论.....................................................7 参考文献:................................................8 致谢.....................................................9

在我们国家“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法制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略。行政法制建设是依法治国的方略成功与否的基础保障,是一项事关全国人民利益的大事。人民以法统治国家,也包括人民以法来规范和约束政府的权利,而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在履行治理国家的职责是必须“依法”,这是不可动摇的法制原则。也就是说,依法行政应该确认人民是国家的权力主体,政府是责任的主体。政府的权威应该服从属于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法制权威,只有这样做,政府的权威才是合法合理的,才是真正称得上人民的政府。权力服从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这才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最基本的原则。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而全面对内对外开放。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加强,全社会对行政法制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新任务对各级政府及部门行政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行政法制建设水平状况,对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更具重大的发展意义。

一、行政法制建设的内涵

法制,又称为依法而治和以法治国,是一个对法律存在目的的认识和信念,即法律是政府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董必武同志曾明确提出“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就是法制”,这是从静态上给法制的定义。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对广大人民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

行政法制又称政府法制,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管理行政事务中与公民和社会组织之间各种关系(包括政治、社会、文化、人身关系)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司法三个基本环节,是国家最重要的法律秩序之一。行政法制的三个基本内容有:第一是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的各种法律规范。由于各个部门的管理有各自己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所以形成了很多部门行政法制体系。行政法制是由一个或几个基本法和各个部门法制组成的系统。第二是行政机关自身管理的各种法规,如行政机关组织法、编制法、公务员法等。第三监督行政机关活动的法律规范。如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制工作是围绕党的执政方针,按照国家职能定位,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范围内指导、监督、协调本单位的行政执法活动,实现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也是将行政执法理念和行政管理目标具体化的重要环节,从主观上看,它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服务于人民;从客观上看,它是社会进程的客观状态(人类的普遍认知)要求调整和维护社会关系的职能部门。

行政法制建设日趋完善,在已经出台的《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的基础上,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在行政主体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监督法、行政救济法等各个领域都出台了一些特别有分量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一系列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综合性、纲领性文件。主要出台或修订了《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强制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

建国以来,国务院为加速推进依法行政,连续不断地发布了一系列高规格、综合性的决定、纲要和意见。国务院为推进一项工作连续发布这么多的高规格文件,无疑是史无前例的。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为依法行政提供了制度保障。依法行政制度建设质量明显提高。

总体而言,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行政法的重要骨干架构已经基本上形成。在这其中,包括了规范政府行为的行政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强制法;包括了重要的单行行政法,如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还包括了很多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此外,还应包括司法解释、行政立法解释等,以及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中我国政府承诺对我国有约束力的行政法条款。

二、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现状

根据权力滥用规律——“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我们不难得出要对行政权进行法律规控的结论。[1]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出现了很多缺陷。

(一)市场经济的法律失衡

行政法律体系不健全,最严重的是市场经济的法律失衡。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不同于早期无政府状态下的市场经济,也就是国家对市场的适度干预,而不是靠市场自主调节。在这样的市场经济下,就必须通过行政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政府的行为。在其中法律出现很多方面的失衡。第一是缺乏市场准入的法律,市场准入要求统一规定和统一规格,但是现有的法律对不同的市场有主体区别对待,例如三资企业各自立法。第二是市场的退出机制不明确,我国的市场经济搞了这么多年,欧美国家不同意中国是市场经济的国家,因为中国没有一个市场经济的《破产法》。第三是产权方面的法律缺失,在这一次修订宪法初步解决了在宪法层次上保护私有财产的产权问题,但具体的产权典民法典迟迟不能制定出来。第四是行政性市场垄断。我国政府传统的带有行政职能的部门纷纷在改革,如电讯、石油,但不彻底,还有一些根本没动的部门,例如铁路、民航。

(二)法律法规与其他法规不协调

有些行政立法不完全符合宪法所规定的社会主义法规的统一原则,使一些法律不配套,一些法律法规与其他法规不协调,甚至矛盾。有一些部门规章,从本身的行业利益出发,做出一些违反宪法和基本法的具体规章制度。主要表现这两个方面在:其一,政府立法还跟不上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有些行政法规和规章质量很不高,漏洞很多,有些地方从本地区利益出发,制定一些不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收费、处罚行为的规定。其二,我国行政法法出多门,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规章相相抵触,政策与法律相对抗,个别地方的土政策还凌驾在于宪法、法律之上。虽然规章的效力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但是,规章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及行政管理的绝大多数领域,已经成为我国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行政立法主体不同,加上行政立法水平、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等原因,我国现行规章之问也存在着不少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之问的冲突;二是部门规章之间的冲突;三是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的冲突。

(三)行政法制监督的缺陷

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总体来看是相对比较完整的,但实行起来没能产生相应的理想的监督效果,这是我国当前行政法制监督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人们探讨行政法制监督理论不可避免的难题,目前,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第一,行政法制监督制度的权力配置安排是不合理的,权力机关监督、内部监督、司法监督的力量对比是不合理,未能真正形成监督合力,在体制建设上还是有所欠缺。第二,监督主体缺失应有的独立性,权力机关监督的独立性虽然很强,但实际上还是被一些因素所左右,未能真正独立,行使监督权力,仅能靠人大会议以及人大常委会的事后监督。第三,权力机关监督只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切实可行的配套监督机制,难以发挥相应的监督作用。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法制监督的受案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第五,行政机关各部门内部法制监督活动的开展仍存在一些困难。

(四)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开始有了依法治理和依法办事的觉悟,人们的法制观念已经初步的形成。但是,这些成绩与现代化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是处在较低水平。人的思维规律,法律工具主义观念严重,法权意识淡薄,依法行政没有深入人心。公民意识在建构法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还不是很强,还存在一些影响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因素。在我国,政治行政法生活,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来对待人,而不是一个普遍的强制力和约束力,特别是在领导方面。这就是远远偏离了法律的其本质精神和目标价值取向。在浓重的行政依附意识下,公民个人的独立自主性不强,法律自我意识更为薄弱,面对政府的行为一向都是消极防卫,个人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仍然是以行政性关系为主。当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坏时,个人还不习惯或者说,没有充分意识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法律作为一种制度的精神,还远远未能达到深入人心的地步。

三、完善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途径

完善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不仅仅要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的行政法律体系,而且要加强行政执法和执法的监督,促使行政法制的合理化、合法化和规范化。

(一)完善市场经济法制的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要完善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须要求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体系。社会市场经济活动的展开,市场的竞争和市场的秩序的维系,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都需要经济法律规范的调节和引导。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市场经济要求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经济法律规则办事。这就是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不能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法制经济。到目前为止,我国正处于由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经济运行的方式和经济增长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新的经济体制发展,已引起宏观管理的思维方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各级行政机关必须要规范和调节市场经济的发展,解决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都是离不开统一的宪法和法律规范。依靠宪法和法律的强制力,各级行政机关要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行使好自己本职的职能,发挥应该有作用,也必需从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模式中解脱出来,完善市场经济法制的观念,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建国以来的在实践证明中,只有行政法制建设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到长期正确的贯彻执行,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二)加强行政立法制度的建设

要加强行政立法制度建设,就要做到有法可依。第一,尽快制定规范法律中的法,只有这样立法才能够体现它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第二,注意政府部门立法之间的配套和协调,防止立法中渗入利益的影响,同时要注重立法的数量与速度要适当,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随便设立,要保证立法的质量。行政机关在做出涉及相对人一方权益尤其是将对其产生不利影响的行政行为时,必须向相对人

[2]一方说明做出这种决定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及相关的政策考量。第三,要做好“立法、修改、废除”的工作,就是一方面适应新经济体制的需要,及时出台规范市场行为的新的公共法规,是政府宏观调控有法可依,保证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同时要加快制定各种行政法律,规范公共行政主体法律:制定行政监督法,促进行政监督的法制化;加快制定与公务员法相适应的的法律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一套行政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废止的制度,保证各种法律、法规之间能够一致。

(三)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我国行政法制监督正在不断地向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不断有创新的重要制度出台。[3]要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就要严格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矫正违法和违规的法律现象,确立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总的来说就是,各级政府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建立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制度,完善各级政府以下的部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制度和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制度等等。通过建立严格的行政监督制度,从而坚决克服监督的无力和监督中处理执法不严等特权现象。这需要从体制上重新进行调整设计,第一,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监督专员制度是借鉴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的,鉴于我国目前权力机关的监督缺乏具体操作手段,借鉴国外成功的监督专员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第二,实行司法独立,我国目前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司法公正和司法高效的目标需要司法独立。但是我国没有规定“司法独立”一词。第三,监督机制的逐步规范化、科学化,监督向全方位、多层次、法制化和程序化发展。

(四)提高全社会行政法制建设意识

要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行政法制的意识,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我国要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同样必需加强宣传教育,进行普通法律的宣传,法制宣传教育要以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为基本目的。使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法制观念能够

深入人心。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律交给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层的法制建设的观念。因为领导干部是法律制度的发布者、指挥者和宣传者,其法律意识和法律认知程度的如何,会直接影响着法制的作用和发挥;并且,领导干部的行为,还会直接影响到下级以及人民群众的行为。所以,要“治民”就要先“治官”,主要问题是为领导干部者的依法、守法和用法观念的树立。其次,要树立新型的法律建设意识的目标观念,不仅仅要将法律制度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还将它作为一种精神目标来追求着。

结论

“无论在普通法国度还是在大陆法国度,贯穿于行政法的中心主题完全是相同的。这个主题就是对政府权力的法律控制。”[4]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要破除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体制弊端和思想观念,构成科学规范、系统完备和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在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定型和更加成熟,在这里的“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和更加成熟”当然是包括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对于我国目前的行政法制建设来说,实现改革创新和求真务实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显得十分重要。要做到社会主义民主程度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基层民主更加的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行政法制建设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着重大意义,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行政法制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全面小康社会才有可能实现。这就需要今后中国的行政法制建设再接再厉,不断地完善行政法制建设的现代化,全面回应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法]孟德斯鸠.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30.[2]杨海坤,章志远.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8.[3]王世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向[J].政治与法律,2000,(6):48-52 [4][印]M・P・赛夫,周伟译.德国行政法——普通法的分析[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120.致谢

本论文是在欧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是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人处事的道路。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欧阳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欧阳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五篇:天然气安全生产途径探讨论文

摘要:由于国家经济的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居民的天然气需求日益增加,这一行业成为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不过,天然气的行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隐藏的安全隐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安全事故可以得知,天然气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不断增加,所以,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天然气的安全生产。通过分析天然气导致安全事故的缘由,进一步研讨了进行天然气安全生产的解决措施,最大化的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关键词:天然气;安全问题;途径

在我国,天然气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天然气的安全问题进一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实,天然气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然而天然气的供给和运输等多个环节里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天然气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天然气行业提供借鉴,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1天然气输气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输气管道施工中存在着问题

在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而管道工程也不断增加。尽管工程量不断增加,但是输气管道质量却得不到有效控制。一些类似配套指标表述不清、埋地深度不符合标准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安全隐患,在后期影响天然气输送系统的安全。

1.2管理工作不到位以及天然气工程建设中的不规范

在很多地区存在着违章搭建的现象,导致一些管道设备被放置在较隐蔽的空间里,这一现象导致输气管道的检查工作和维修工作难度比较大。另外,在建设天然气工程里,受城市化的影响比较大,很多施工单位没和有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破坏了输气管道。还有一些地区在进行旧城改造时,输气管道的标识被破坏,阻碍了管道维修,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天然气管道的自然老化及腐蚀问题

在进行天然气的管道铺设工作时,是按照自然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它有可能会被埋在地下,也有可能会被暴露在地表,在长时间的使用下,管道很容易老化,除此之外,在土壤里和大气里的腐蚀性物质腐蚀了管道最外层的防护层。对于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资源来说,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内部成分的复杂性导致两者会产生化学反应,腐蚀和破坏管道的内部,在长时间的老化和腐蚀下,管道会产生裂痕或者漏洞,这样一来,尤其会泄露,甚至会造成起火。所以,在进行维护时要特别注意一些服役周期长的管道,通过及时维修;来保障管道的安全性。

2天然气输气安全生产的策略

2.1针对现实情况,做好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在管道工程的建设中,要加强监督,这种监督不仅要涉及安全方面,还要涉及其环保性,贯彻落实相关评价报告和文件里的措施,保障实现同步施工和使用。另外,要深度检查管道和光缆的走向,保障管道达到设计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河流和道路等人口密集处,这些地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其次,要加强对于管道的防腐层和管道补口的检查,记录好补口的位置和时间,定期进行抽样检查,确认其安全性。除此之外,要加大对于布管前后的监督力度,检查好试压后的管道清洁和质量,保障管道内没有沙石等碎屑物,最后,要通过整改和处理力度的加强,解决管道工程建设的问题,提高运作效率,最大化的减少问题遗留。

2.2做好输气管道的日常管理

2.2.1做好管道的指引标记,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果管道的标记清晰,那么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会提高效率。特别的,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里,必须通过显眼的标记来进行提示,指示牌的内容必须清晰明显,除此之外,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还要不断细化管理制度,通过一定的奖惩制度,尽可能的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其安全意识,积极配合管道安全工作的展开。

2.2.2加快管道检修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要合理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来进行检修和管理工作,科学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更好的了解不同区域里输气管道的状况,在有效和准确地信息作为支撑,可以保障输气管道的安全性,增加使用年限。综合来看,信息化管理和控制是紧随时代潮流的管理方式,因此加强管道检修部门的信息化工作迫在眉睫。

2.2.3保障输气管道的完整性,重视管道的资金投入。对于输气管道来说,要加大监测和维修的力度,提高评估意识,要及时修复一些被损坏的输气管道,保障输气管道的完整性。与此同时,要提高检修人员的危机意识,促进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要提高管道维修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对于维修团队的重视,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融资,在区域化的管理中提高效率。通过相关规定,落实责任。

2.3采取天然气管道保护的联防机制

一旦天然气管道投入使用,那么它可以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过,管道的保护问题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地方认为管道安全是石油企业的责任,和自己无关。在这一思想下容易产生恶劣的后果,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和沟通的力度,使地方政府和地方居民充分了解其重要性,实现信息共享。如果出现天然气管道情况,就要联合当地政府一起采取措施,可以最大化的降低危害。双管齐下可以有效避免在项目审批时出现占压现象,避免新的安全隐患形成。要加大整改的力度,控制好一些雷神钻探、挖掘和放炮等会极大的威胁管道安全的活动,及时清理在输气管道周围的植物和垃圾等会导电的物体,严格禁止在输气管道上建大棚的行为,加大对于《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的宣传力度,提高保护天然气管道的安全意识。要用严格的奖惩制度来奖励或破坏管道的个人或团体,提高危机意识。

2.4政府和社区联合,构建应急小组

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天然气行业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行业,要提高天然气安全生产,它和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工作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安全管理,维护城市居民的安全。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提高对天然气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完善天然气安全故障应对措施。其次,政府必须和社区联合起来,建立高素质的紧急抢险小组,及时排查天然气管道安全事故,实行及时抢修。最后,政府还要不断加大排查安全隐患的力度,提高维修的及时率。

3结论

综合来看,导致发生天然气安全事故的因素有很多,输气管道施工中的问题,管理工作不到位以及天然气工程建设中的不规范,天然气管道的自然老化及腐蚀问题这些都会在疏忽下造成极大的安全事故,所以,要针对现实情况,做好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同时也要做好输气管道的日常管理工作,采取天然气管道保护的联防机制,通过社区和政府的联合,提高天然气生产和运输的安全,最大化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秋鸿.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化工管理,2014(7):15-16.[2]刘泓晔,廖元淇,程娜,王坤.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问题探讨[J].化工管理,2014(6):70-71.[3]周彬.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5):27-29.

下载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途径(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途径(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对于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之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强化管理,抓好落实,才能实现本质安全型矿区的和谐发展。一、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的基石是抓好安全......

    法制建设

    《教师法》等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教......

    法制建设(汇编)

    政治建设:法制建设 2006年 由“开门立法”谈起——如何理解加快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什么关系? 当前建设法治社会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制建设

    尹灵芝镇阳坡村法制建设 示范村材料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我镇法治建设,认真学习“枫桥经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工作经验,按照县政法委相关文件精神,发扬......

    法制建设

    加强政府法制建设 着力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政府本身所拥有的权力和作为经济社会管理者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特殊作用。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最......

    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一)废除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法律,建立人民的法制。新中国一成立,就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建立人民的法制。在......

    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

    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需要解决的当前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生产法治观念正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在以......

    加强计量法制建设

    加强计量法制建设推动计量事业发展 ——纪念计量法颁布20周年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司长宣湘 完善的计量法律制度是建立和完善国家计量体系的基石,是规范计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