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监理报告编写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技术要求(修改版)总则 1.1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表述一般应包括:
(1)建设项目的建设地点与性质、建设规模与工程投资;(2)建设项目立项(备案、核准、审批)情况、工程设计情况等;(3)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情况(包括项目工程内容变更);(4)环境监理单位接受环境监理委托、现场调查、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审查情况、进驻现场、环境监理工作完成情况等。1.2 环境监理依据
环境监理依据一般应包括:(1)环境监理项目委托文件;
(2)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及审查意见;
(3)与项目环境监理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包括项目工程内容变更文件);
(5)与项目环境监理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6)工程设计文件、施工组织及相关技术资料;(7)其他依据。1.3 环境监理的范围与时段
(1)给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实际范围,并给出环境监理范围图;(2)按分项或单项工程,列表给出工程实际环境监理时段。1.4 环境监理执行标准
(1)给出环境监理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因子及标准值;
(2)根据环境监理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说明保护级别及保护要求。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项目建设情况(1)列表说明项目实际建设的规模、项目组成和建设内容;工业项目还应给出主要生产工艺和设备、主要产品及产量;
(2)说明建设项目的占地面积、工程投资和环保工程投资;(3)对于改建、扩建项目,除按(1)、(2)的要求表述外,还应说明“以新带老、总量削减”的要求、与项目相关的现有工程改造及环境污染治理要求;
(4)如果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内容、环保措施等发生变更,应按变更后的内容表述。
2.2 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根据项目施工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实际情况,列表给出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2.3 建设项目参建单位和建设时段
(1)列表给出建设项目的重要单项工程的各参建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
(2)建设项目分为若干分项工程时,列表给出主要分项工程的建设时段(包括起止时间及工程内容)。
2.4工程设计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要求的落实情况
(1)根据现场调查和审查工程设计文件,说明项目的建设地点与内容、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生产工艺以及总平面布置、周边的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的核查结果,对比与环评及环评批复文件的符合性;明确有无发生变化、环境监理的处置方法和处置结果。应给出必要的现场调查影像。
(2)根据工程设计文件,说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中要求的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比与环评及环评批复文件的符合性;明确有无发生变化、环境监理的处置方法和处置结果。
(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说明项目施工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说明环境监理对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期采取环保措施的优化、改进意见或其他环保咨询工作情况,并说明施工组织设计单位采纳情况。列表给出工程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承担单位和完成时间。核查结果宜采用图(表)方式表示,并明确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的符合性。
2.5 环境监理现场发现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处置情况
根据工程设计文件核查的结果和现场环境监理,说明发现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处置结果。
2.6通过对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单位、制造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说明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的合法性。3 建设项目建设地周围环境特征与环境保护目标 3.1 建设项目建设地周围的环境特征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说明项目建设地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及环境功能区划等情况。3.2 环境保护目标
列表给出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如果环境保护目标发生变化,也应说明)。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体系与运行 4.1 环境管理体系结构
给出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构图。4.2项目各参建单位环境管理体系
(1)建设单位环境管理体系及说明;(2)施工单位环境管理体系及说明;(3)环境监理单位环境管理体系及说明。4.3 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
综述建设项目施工期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环境监理单位的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效果。5 环境监理实施
5.1 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
(1)简要介绍环境监理组织机构、监理人员、设备与进场情况、工作过程、主要成果等;
(2)全面详尽总结资料查阅、巡视检查、旁站监理、环境监控、设备进场验收、发布文件指令、公众意见征询、和环境监理专题会议、环境保护宣传、环境监理阶段报告、环境监理管控和奖惩措施以及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等各项环境监理工作。
列表对比说明环境监理实施方案批复中主要工作内容的落实情况。5.2 建设项目变更内容及处理情况
说明建设项目变更的内容及处理情况。
5.3说明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确定的环境监理计划的执行情况。6 施工期环境污染控制及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理 6.1 环境污染控制
按照项目环评、环评批复文件、项目设计文件明确的环境保护设施措施,以及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确定的环境监理内容和监理方法,说明项目施工期各项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措施的执行情况。6.1.1 水环境影响控制
(1)水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2)说明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污水的种类和排放量,明确施工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污水排放情况 ;说明水环境敏感区域的施工和污水集排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的隐蔽工程的建设和排污口设置情况。
说明采取的水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平面布局);应附具相关影像资料。(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
(4)说明污水达标排放、综合利用、节水等情况;环境敏感区域及水环境质量保护情况。6.1.2 大气环境影响控制
(1)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2)采取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平面布局);应附具相关影像资料。
(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
(4)说明大气污染源达标排放情况;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情况。6.1.3 声环境影响控制
(1)主要噪声污染源及噪声级;(2)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包括平面布局);应附具相关影像资料。
(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
(4)说明施工场界噪声达标情况;声环境敏感点的保护情况。6.1.4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1)固体废物来源、种类(分危险废物、一般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和数量;给出项目建设时的土石方平衡。
(2)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平面布局),说明固体废物临时堆场或永久性贮存处理场类型、位置、防渗措施、运行管理情况;
(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
(4)关注贮存处理场造成的土壤、地下水的二次污染。6.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按照占地性质、占地类型和占地面积,列表分别给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恢复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并附具支持性资料。
(2)说明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确定的取、弃土(渣)场、临时道路等工程的选址、选线情况,明确其合理性,并说明建设单位办理环境保护相关手续的情况。并附具支持性资料。
(3)说明生态环境调查的情况。明确对表层土的处置过程和保护情况。并附具支持性资料。
(1)说明临时占地的类型、数量是否符合规定和临时占地的恢复情况;
(2)说明植被破坏区、地表扰动区、耕地影响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落实情况;
(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6.3 重要环境保护目标的保护
(1)说明施工、材料等场地和施工道路的选址(选线)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的要求,说明对重要环境保护目标的保护情况;(3)国家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措施落实情况;(4)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6.4 环境监测
根据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确定的环境监测计划,给出环境监测结果(应包括监测因子、监测点位(断面)、时间、频次、监测分析方法)。6.5 环境保护宣传
根据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确定的环境保护宣传计划,说明环境保护宣传的工作内容、方式和效果。6.6 公众意见调查
说明环境监理范围内居民、单位和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调查结果,并说明项目建设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公众参与意见承诺的落实情况。7 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环境监理 7.1 污水处理设施
(1)水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2)说明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水综合利用和节水措施、在线监测装置、排污口的规范化设置的建设情况;说明污水处理设施防渗工程、污水集排管网建设情况。附具厂区排水管网图;
(3)污水分质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处理工艺与设计处理效率;说明污水处理设施、仪器设备的建设和安装情况。附具污水处理系统图;
(4)说明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等是否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的要求,给出相应的支持性资料。7.2 废气处理设施
(1)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2)说明能源形式、综合利用措施、在线监测装置、排气筒高度等;明确烟气永久性监测孔留设、隐蔽工程、废气收集管网、防渗工程的建设情况。
(3)废气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处理工艺与设计处理效率;说明废气处理设施、仪器设备的建设和安装情况。附具废气处理系统图;(4)说明建设的废气处理设施等是否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的要求,给出相应的支持性资料。
7.3 噪声污染控制设施
(1)噪声源的种类、数量,以及受建设项目运行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的方位、数量。
(2)说明建设项目配套的消声、隔声、减震等噪声防治设施数量、位置与技术参数的落实情况。
(3)说明减震基础等隐蔽工程施工、以及噪声仪器设备的建设和安装。7.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1)主要固体废物来源、种类(分危险废物、一般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数量;
(2)说明综合利用等措施;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设施建设数量、处理与处置方案(包括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收集和临时储存设施、永久性储存措施等);
(4)说明建设的危险废物、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收集和临时储存设施是否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的要求,给出相应的支持性资料。
7.5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野生动植物保护设施、生态修复设施的实施情况;厂区绿化及异地补偿绿化落实情况;说明环境保护警示标志、动物通道、鱼类增殖站等设施和临时用地整治、植被恢复等措施的落实情况。
(2)河流、地下水保护设施(包括分层取水、生态流量保证设施等);说明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以及生态流量计量装置施工情况,并采集、留存影像资料。
(3)说明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设施等是否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的要求,给出相应的支持性资料。7.6 “以新带老”等措施的落实情况
(1)说明现有工程改造或新建环保设施的建设情况;(2)说明建设项目采取的措施是否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关于“以新带老、总量削减”的要求,给出相应的支持性资料。7.7 环境风险防范设施
(1)主要环境风险源;
(2)说明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情况,防范措施(包括自动切断导排系统、监控系统)落实情况;说明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和措施的隐蔽工程、防渗工程、导排截断工程建设情况,并采集、留存影像资料。
(3)环境应急设施的建设位置、种类、规模,应急物资、设备的储备;说明项目建设单位办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备案手续情况。附具相关支持性资料。
(4)说明建设的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等是否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的要求,应给出相应的支持性资料。7.8其它
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其他要求的落实情况。8 结论与建议 8.1结论
用文字简要说明以下结论:
(1)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说明建设项目的建设地点、性质、规模、工艺、产品方案以及拟建地周边的环境现状、环境保护目标等是否发生变化,是如何处理的,结果如何。明确环评批复批准的项目组成和建设内容是否已经全部建成,有无变更,是如何处理的,结果如何。
(2)施工期环境污染控制及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理结论;(3)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环境监理的结论;
(4)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的主要要求及落实情况;(5)建设项目环保投资落实情况。8.2 存在问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其他要求的落实情况,明确建设项目存在的环保问题。8.3 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建设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建设项目应尽快落实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的要求。8.4 建议
针对环境监理过程发现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附图附件
环境监理报告基本附图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基本附图一般应包括:
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2、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3、项目建设区域水系图
4、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5、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布设图
环境监理报告基本附件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基本附件一般应包括:
1、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委托书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文件的批复文件
3、项目的备案(核准)文件
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建设单位对公众参与意见的承诺文件
5、环境监理引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批复文件
6、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批复文件
7、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审查意见
第二篇:《〈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编写技术要求》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环保产业管理中心文件 陕环产发〔2009〕7号
关于印发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编写技术要求》
(试行)的通知
各环境监理单位:
为了进一步规范环境监理的职业行为,促进环境监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我中心组织编写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编写技术要求〙(试行),已经专家和部分环境监理单位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单位用技术要求指导下一步工作,并在实践中注意检验与总结,同时将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产业中心。
联系人及电话:王 辉 029-82492861 *** 电子邮箱:shbcyb@shaanxi.gov.cn
附件:〘〖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编写技术要求〙(试行)
2的依托关系,并明确“以新带老、总量削减”、“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等量替换”等具体要求。2.2 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1)施工期
说明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2)运营期
说明项目的主要产品、原辅材料的名称及用量、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量、主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及处理流程、污染物最终去向。
给出主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分布图,标明主要噪声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废水外排口。
2.3 建设项目建设地周围环境保护目标
采用图(表)表述建设项目建设地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包括受纳水体、大气敏感点、噪声敏感点、固体废物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保护区等,并说明厂界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相对位置及距离。注意补充环评报告遗漏的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实施期间环境保护目标的变化情况。2.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主要内容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关于环境保护的主要要求(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的主要要求 3 项目建设环境管理体系 3.1 环境管理体系框架
给出环境管理体系框架图。3.2 业主单位
介绍业主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的环保管理情况。
3.3 环境监理单位
介绍环境监理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对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执行的监督和检查情况。3.4 施工单位
介绍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的环保管理情况。4 环境监理的实施
4.1 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
列表给出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对比说明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
4.2 环境监理现场工作
总结巡视检查、旁站监理、现场记录、利用环境监测数据与现场监测、发布文件指令和环境监理工作会议、环境保护宣传、污染事故处理、建设内容变更情况等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施工期环境污染控制及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理
总体说明施工期环境污染控制及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理的过程、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及存在问题。5.1 水环境影响控制
(1)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2)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布局);(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
说明污水达标排放、综合利用、节水等情况;水环境的保护情况。5.2 大气环境影响控制
(1)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2)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布局);
5.1-5.5
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应参照条的要求,6 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监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工程设计提出的环保措施,列表对比说明落实情况。
6.1 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
(1)主要污染源及分布;
(2)采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污水处理规模与处理工艺、水综合利用和节水措施、排污口的规范化);
(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6.2 废气处理设施
(1)主要污染源及分布;
(2)采取的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废气处理规模与处理工艺、排气筒的规范化);
(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6.3 噪声污染控制设施
(1)主要噪声源及分布;
(2)采取的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建筑隔声、减振、声屏障等);(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6.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1)固体废物来源、种类(分一般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数量;
(2)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布局),说明固体废物临时堆场及永久性贮存处理场类型、位置、防渗措施、运行管理情况;
(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
关注贮存处理场造成的土壤、地下水的二次污染。
第三篇:《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编写技术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编写技术要求 总则 1.1 项目由来
简要介绍项目的业主、规模、投资、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建设周期、环评、设计等基本信息。
1.2 环境监理概况
简要介绍环境监理工作的承担单位、现场监理时间、过程等。
1.3 环境监理依据
(1)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及批复文件;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3)与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4)与项目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5)建设项目的工程技术资料;(6)环境监理的其他依据。
1.4 环境监理的范围与时段
说明环境监理的范围和时段,可采用图(表)表述。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目标 2.1 建设项目组成
列表说明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及环保工程等。
如建设项目属于技术改造、改扩建项目,应说明建设项目与现有工程的依托关系,并明确“以新带老、总量削减”、“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等量替换”等具体要求。
2.2 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1)施工期
说明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2)运营期
说明项目的主要产品、原辅材料的名称及用量、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量、主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及处理流程、污染物最终去向。
给出主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分布图,标明主要噪声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废水外排口。
2.3 建设项目建设地周围环境保护目标
采用图(表)表述建设项目建设地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包括受纳水体、大气敏感点、噪声敏感点、固体废物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保护区等,并说明厂界与周围环境
(1)主要噪声源及分布;
(2)采取的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建筑隔声、减振、声屏障等);(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
6.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1)固体废物来源、种类(分一般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数量;(2)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布局),说明固体废物临时堆场及永久性贮存处理场类型、位置、防渗措施、运行管理情况;
(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
关注贮存处理场造成的土壤、地下水的二次污染。
6.5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野生动植物保护设施、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情况;厂区绿化及异地补偿绿化落实情况;
(2)水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分层取水、生态流量保证措施等);(3)环境监理方式及效果。
6.6 “以新带老”、“等量替换”等措施的落实情况
技术改造、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工程改造或新建环保设施达到“总量削减”;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满足“等量替换”等的执行情况。“以新带老”设施的实施情况。
6.7其它
环境应急预案及环境应急设施、移民搬迁及安置区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建设情况、绿化防护措施等。环评批复卫生防护距离的落实,变更及处理情况。环境监测与公众参与 7.1 环境监测
按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的要求,说明环境监测落实及监测结果。包括施工期公众投诉的环境监测。
介绍环境监理内部监测情况,施工期环境监测情况;如无内部监测、无施工期环境监测,本节可省略。
7.2 公众参与
建设单位对公众参与调查意见承诺的落实情况。公众投诉及处理结果。结论与建议 8.1 环境监理结论
依据监理结果、环境管理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施工期废水、废气排放、厂界噪声等达标情况;与主体工程配套建设的环境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设施的“三同时”执行情况;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试生产的结论。
8.2 建议
应针对环境监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重点是:
(1)未执行“以新带老、总量削减”、“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等量替换”等要求,拆除、关停落后设备;
(2)选用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未达到原环评或设计的指标要求;(3)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监测设备及排污口未按规范安装和建成;
(4)环境保护敏感区的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地方标准或环评预测值;
(5)未按环评要求建成危险废物填埋场或交由处理危险废物的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
(6)未完成环保移民搬迁安置。附录
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2、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
3、环评批复文件及变更批复文件
4、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5、环境保护设施布设图
6、环境监理成果清单
7、其他
第四篇:如何编写环境监理日志
如何编写环境监理日志
一、环境监理日志的重要性
1、环境监理资料收集、编写、整理是环境监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监理服务工作量和价值的体现,环境监理日志是环境监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监理日志是反映监理工作水平、工作成效的窗口,体现了环境监理人员的技术素质、业务水平,展示了环境监理人员履行监理职责的能力和工作成效,同时也反映出环境监理企业的管理水平。
3、环境监理日志是环境监理工作全面而又连续的最真实记录,是一项重要的信息归档资料,负责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按时填写。
4、环境监理日志是记录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载体,对处理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环境监理日志的书写要求
1、环境监理日志的书写应该符合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真实、全面、充分体现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准确反映环境监理人员每天的工作情况及成效。环境监理日志完成后,不得随意涂改。
2、参加环境监理人员均应每天按时填写监理日志,尽量避免事后补记,及是时提交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日志的记录人应签名。
3、环境监理日志书写工整、清晰,用语规范,语言表达简明扼要,措辞严谨,记录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
三、环境监理日志的基本内容
1、封面:一段时间的监理日志可采用一个封面,监理日志封面应包括项目名称、监理单位名称、总监理工程师姓名、环境监理日志记录人姓名、环境监理日志起止时间等。
2、环境监理日志内容
2.1 日期和气候慨况:准确记录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
2.2 工程进度:当天施工起止时间和主要工程内容。
2.3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整改情况。
2.4 重点、关健部位的旁站情况:旁站的部位及施工工艺描述、环境监理人员到达及离开时间、完成的工程量、核对施工过程与其环评文件及批复的一致性。
2.5 会议或口头洽谈记录、来访会见情况等。
第五篇:监理实施细则编写要求
监理实施细则编写要求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第4.2条规定,“对专业性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应编写监理实施细则。”这是对编写监理实施细则的总要求,是我们编写监理实施细则时应遵守的总原则。
一、哪些项目需要编写监理实施细则
1、一般中型及其以上项目应当编制实施细则,即单项工程建安投资在2000万元及以上;或建筑面积在10000㎡及以上;或建筑层数在14层及以上的工程。因其规模较大,技术较复杂,都需编写监理实施细则。
2、专业性较强,技术较复杂的分部工程。如钢结构工程、网架工程、防射线辐射工程、防爆抗爆工程、防静电工程、易燃易爆工程、高大厂房工程、洁净厂房工程、玻璃幕墙工程、大型设备基础、深大基坑工程、地下工程等等。
这些工程专业性较强,技术较为复杂,一般的监理方法和措施解决不了它们的特殊问题,故必须针对其特点,编制专业的监理实施细则。
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照建设部《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市【2006】248号)的要求,确定该专业工程有无“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文件要求:“对中型以上项目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理单位应当编制监理实施细则。”《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有:(1)基坑支护和降水工程;(2)土方开挖工程;(3)模板工程;(4)起重吊装工程;(5)脚手架工程;(6)拆除、爆破工程;
(7)有关部门规定的其它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省建设厅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文件还要求:“实施细则应当明确该项目安全监理的主要责任人,安全监理的方法、措施、控制要点、旁站安全监理的时间段以及对施工单位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检查方案。”“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应当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监理列为单独章节。”
二、监理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
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每一个专业的监理实施细则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编写依据、专业工程特点、监理工作流程、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等。
(一)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依据
1、已批准的项目监理规划;
2、有关专业的施工图及技术资料;
3、已批准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4、国家颁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在编写专业监理实施细则时,应将上述文件的名称写清楚。
(二)专业工程特点
一定要写本专业工程的特点、难点、重点。不能用单位工程的概况代替。如某钢结构厂房主体工程,应说明该厂房的总宽、总长、总高,跨度、跨数,有无吊车、吊车吨位、台数等。钢柱截面、材质,牛腿标高、柱顶标高,屋架造型、端部及跨中高度、材质,有无悬挂等。以及制作及安装难点、重点等。
(三)监理工作流程
应叙述这个专业按时间顺序发生的监理工作流程,不能用整个监理工作的流程代替,也不是监理规划中的监理工作程序图。如:钢结构制作及安装监理工作流程:
1、认真研读图纸,并对图纸进行会审;
2、考察、选定钢结构制作安装单位。着重考察其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3、审查施工单位编报的施工组织设计;
4、检查进场材料合格证,并抽样复验;
5、审查钢结构制作工艺,不定期检查焊接质量;
6、对部件进行检查验收;
7、对高强螺栓进行抽检;
8、审查构件运输安装方案,确保构件不产生变形;
9、钢结构现场验收,对高强螺栓连接副进行抽检;
10、审查工程技术资料;
11、组织工程预验收;(监理工作流程也可用图表表示)
(四)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这是监理实施细则的重点,要从分包单位的选择、考察、专业施工方案的审查;实施监理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的内容;材料的进场复检、见证取样、实体抽检、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的重点等等方面分别叙述。有检查项目、有验收标准。说验收标准时要有具体数据,不能说详见某某规范第几条。
监理实施细则不是专项施工方案。编写实施细则时,一定要突出监理工作,有的人把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当成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这是没有区别监理和施工的特点和重点,是监理工作越位的表现。
监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不要充当施工单位的技术员、质检员,不能包办施工单位的工作。
(五)监理工作的方法
工作方法应包括,审查有关技术资料、方案、报告,见证取样、平行检验,旁站监理、巡视检查,工地例会、组织协调,中间验收和隐蔽验收等。不能仅限于目测法的看、摸、敲、照,实测法的靠、吊、量、套。要把监理人员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实施监理的过程都表现出来。
(六)监理措施
监理措施应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利用各种措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三控、两管’监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七)旁站监理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凡属于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都要实施旁站监理,事先要按照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编制旁站监理计划,确定关键部位、旁站人员、旁站时间和职责,确保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
三、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写和审批
“监理实施细则”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监理实施细则应在相应工程施工前编制完成。监理实施细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