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南川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南川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调研报告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为探索如何加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于后。
一、全区农业产业及农产品情况
我区辖34个乡镇和街道,有耕地面积105万亩,常年粮食总产量34万吨。全区气候温和,雨量适宜,生态环境条件极优,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近年来,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优质粮油、商品蔬菜、畜禽三大优势产业和笋竹、中药材、茶叶、花卉苗木、休闲农业五大特色产业的“三优五特”产业格局。产业基地达到120万亩,含优质稻32万亩、商品蔬菜10万亩、笋竹48万亩、茶叶6.7万亩、中药材21万亩、花卉苗木2.5万亩。商品生猪、南川土鸡出栏分别达到92万头、550万只,中蜂养殖达到5.2万群。到目前已打造了南川方竹笋、南川米、南川鸡、南川土鸡蛋、南川金佛山中华蜜蜂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个,水稻、油菜、蔬菜、茶叶、笋竹、土鸡、蜂蜜等7个大宗农产品获无公害整体认定,116个产品获三品认证。
二、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2004年南川区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主要负责全区农业品牌认证、农质安全监管、产品检验检测、标准化推广应用、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推广。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农质安全监管和品牌建设工作列全市前茅,全区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南川米”、“南川鸡”、“南川方竹笋”等产品在全市甚至全国有名,我区设计使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手册》作为蓝本在全市甚至全国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区农委的统筹指导下,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负责全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和农业品牌监管)、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负责全区蔬菜、水果、茶叶的产业推广和质量监管);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全区水产养殖技术和质量监管);区畜牧兽医局(负责全区畜禽产业技术推广和质量监管)等科站局也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本职业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由于多方原因,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体现在:
一是没有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机构,监管体系不健全。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主要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事业单位)承担。农质站既要负责品牌发展、检验检又要承担行政监管,运动员和裁判员职能混淆。加之区府办 〔2010〕24号文件将农能站、农环站和农质站撤销,合并成立南川区农村环境能源监测管理中心,弱化了农质安全监管,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没有检验检测体系。目前开展的检验检测仅限于对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农药残毒速测,不能开展多项目的检验检测工作。乡镇、农产品生产基地、销售市场等更没有检验检测手段,不能开展产地检测,对即将实行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望洋兴叹。
三是乡镇(街道办事处)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据对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调查,目前乡镇(街道办事处)没有农质安全监管机构,没有固定的农质安全监管人员,没有专项经费,没有明确的职能职责,没有固定工作场所,工作开展困难。
四是监管手段不配套。主要体现在设备(目前只能开展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农药残毒速测,没有更深层的检验检测设备)、场地(没有开展检验检测的检验室)、人员(没有专职的检验检测人员,监管机构人手不足)、交通(没有开展检验检测样品抽取的交通工具)、经费(没有专项的检测检测经费)、执法处置(没有对查出的问题产品进行处置的权利)、可追溯(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可追溯平台未建立,可追溯体系不完善)。
五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率低。据统计,目前千家万户的生产形式导致全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仅为60%,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没有制定企业标准,内部管理不规范。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记录不全面不完善。投入品使用混乱,特别是不对路施用农(兽)药、农(兽)药安全间隔期和滥用其他添加物质的现象还较突出。
三、进一步加强农质监管的建议
(一)制定监管实施意见
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011〕244号)精神,区政府尽快制定出台我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意见,明确责任,督促相关部门抓紧落实。
(二)明确目标任务
立足渝办发〔2011〕244号文件精神要求,在“十二五”期间,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紧紧围绕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薄弱方面和关键环节,着重组织实施“安全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品牌农业促进行动、监管服务体系健全行动、安全农产品骨干产业链建设行动”四大行动,夯实工作基础,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消费农产品安全、放心、满意。
(三)认真开展好四大行动
1.安全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围绕“三优五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一批示范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化配置农村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引导农民调整品种结构,建设一批区域性、规模化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规模效益。
2.品牌农业促进行动。结合农民增收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化示范创建、农超对接等重大项目的实施,认真落实区政府支持“三品一标”和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更多特色农产品生产者申请“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提高南川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信誉度和知名度,带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发展。
3.监管服务体系健全行动。一是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体系。在区农委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将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整体转入,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标准化相关工作;在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并赋予相应公共服务职能,确保“职能、人员、经费、手段、服务”五到位;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制度,在各行政村落实1—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负责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新设立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按国家规定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标准(实验室面积400平方米左右,仪器设备50台套左右)建设;建成34个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置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器2—3套;区内主要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所有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超市)建立农药残毒快速检测室,依法履行自检义务。形成以区级检验检测站为龙头、乡镇(街道)监管站为基础、企业、市场(超市)各类终端检测室为延伸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三是整合充实农业行政执法检查体系。按照渝农发[2009]247号《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整合种子、种畜禽、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渔政鱼监等农业行政执法资源,改善装备条件,配强执法人员,强化执法手段,建设一支作风优良、人员齐备、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以种、养殖专家为主的专家库,形成种、养殖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攻关,引进推广高效低毒新型农(兽)药、无害化肥料和抗病虫新品种,及时有效地向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质量安全标准、安全消费知识等信息技术服务。
4.安全农产品骨干产业链建设行动。一是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衔打造优质粮油、蔬菜、生猪等安全农产品骨干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摸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开展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等“三园两场”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场)、示范乡镇、示范村社。三是督促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企业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推进种植、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率分别达到70%、80%和70%。实现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农药残毒合格率达到99%以上,畜产品和水产品中违禁化学物质及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100%。四是严格实行农产品上市标识编码制度、不合格产品退出制度、质量安全诚信公示制度。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要在农产品上市前进行例行质量检测,合格产品准予上市销售。五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纳入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管理权、检查权和处罚权。坚持不懈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禁用农(兽)药、违禁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六是严格实行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和高毒高残农(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建立投入品生产、购进、销售、使用档案。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规定。
(四)落实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区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农委、卫生、工商、质监、药监、商务、公安、水务、林业、供销等相关区级部门负责人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农委,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日常工作。
2.稳定投入渠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条要求,依法落实监督管理、检验检测、品牌培育、案件查处、举报奖励等经费保障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将区政府[2011]50号文件对“三品一标”品牌补助由补助企业修改为补助到每个产品。
3.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全面落实属地和部门监管责任制。从2011年起,区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对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内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部门协调、案件移送和风险预警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要严肃问责,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篇: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句容人大 田顺之 2011年9月
根据常委会2011年工作安排,9月中旬,市人大农经委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委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了我市农产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到乡镇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企业、农产品基层速测点,了解了相关情况,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形势也不容乐观。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基本情况及初步成效
(一)强化宣传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实施以来,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媒体和各种宣传途径,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积极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知识。同时,市农委多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投入品科学安全使用等方面的宣传培训工作,努力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社 会知晓度逐步提高。
(二)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市政府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制定了工作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同时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组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农委明确了相关职能科室、各镇(管委会)农服中心、畜牧兽医站等各自的监管职责和工作任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责任的落实。先后制定了“工作例报制、信息扎口发布制、考核制”等一系列制度。全市配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57名和检测员27名,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归口协调、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
(三)强化标准体系和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7个,面积近50万亩。有49家农业企业的59个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2家农业企业的60个产品通过了有机、绿色食品认证,生产基地面积达1.6万余亩。今年新申报“三品”认证产品60多个,新增农业“三品”产地10万余亩,将提前三年完成省农委下达的目标任务。有10家单位获得镇江市名牌农产品称号,2家单位获得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组织实施了2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制定实施了省级地方标准18个。我市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单位。
(四)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和手段逐步提升。近年来,市政府投入近千万元,建设了土壤肥料质量监测、动物、水产、蔬菜等检测实验室,2010年10月,我市完成农产品检测站建设并通过验收。还建立了白兔、后白等6个镇级监测点及华甸蔬菜专业合作社等3个基地监测点,基本上能够满足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移动检测等需要。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上,能够进行农产品产地环境中主要易于变化的常规污染指标及重金属指标的定量检测,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帮助各镇、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企业开展自检工作,举办各类快速检测人员培训,为基层各检测点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畜产品、水产品、种植业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基本上实现了全程监管。
(五)强化执法监管,推行市场准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较好保障。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以农产品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为重点,对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一是强化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严格执行农资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推行农资经营档案管理制度、超标追溯制度、责任承诺制度等,促进诚信经营和责任可追溯;建立健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单位台帐,实行动态监管;引导和指导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种植产品生产记录档案;依法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二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检查,不断净化投入品市 3 场。强化农产品市场检验检测,近年来,各生产基地和经销企业抽检、送检农产品样品没有检测出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剂和兽药残留;蔬菜、应时鲜果、水产品等检测合格率都在98%以上。到目前为止,我市未发生一起因食用农产品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来看,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法律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了解不多,不知道哪些农产品可以放心消费,也不知道如何查询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相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常识宣传不够,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农业生产企业、农资经营者和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自觉性不高,掌握的安全生产技术不够。特别是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主体还缺乏自律诚信和规范管理,容易滋生质量安全隐患。极少数生产经营者缺乏职业道德,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按标准生产,在生产经营中滥用添加剂和非食品物质,没有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规定的现象依然存在。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一是监管机构不健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 4 源头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明确规定了乡镇、村级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但现实情况是乡镇一级的监管基本上没有落到实处。二是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多头管理的现象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的管理部门多,但法律赋予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比较分散,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缺乏统一协调,往往出现监管不到位甚至缺位的现象,在日常监管中往往出现都管都不管和重复监管现象。比如,投入品的源头农资经营户的监管问题,全市有几百家农资经营户,分散在城乡各个角落,有的无证无照,销售违禁农药现象时有发生,相关部门监管不力,隐患较大。三是经费投入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和手段不强。市政府至今还没按法律要求将农产品质量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虽然投入了一定经费用于农产品的检测和监管体系建设,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比如说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现有设备只能保证常用的农产品常规检测,对有些农产品还不能达到速检速测、定量分析等要求,有的还需要送检,等检测结果出来,农产品可能已经到消费者肚子里去了,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四是专业检测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现有的检测技术人员大多都是“半路出家”,年龄和知识老化,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人才缺乏和断档现象给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影响。五是农业规模化、标 5 准化程度低。现阶段我市农产品生产仍以家庭为主要单元,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要方式,专业合作社和行业经济组织还不够发达,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基地覆盖率和规范化管理水平都不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带来较大压力。
(三)市场准入尚未完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隐患。虽然我市目前已经开始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但无论是实施准入的产品种类,还是实施准入的市场覆盖面,都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要求相差甚远。我市尚未建立一家符合国家标准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还不能对进入我市的农产品开展集中检测,无法把住外来农产品进入我市的源头,不合格农产品流入我市难以禁止,给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扩大法律法规的社会知晓面,提高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良好氛围。要突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要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和宣传作用,通过新闻 6 媒体对投诉举报渠道的公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公开、对典型案件的报道,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要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市政府要按照《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具体要求,建立和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尽快完善农委和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明确编制,落实人员,安排经费,真正健全管理体制。二是要尽快细化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合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涉及的品种多、部门多、环节多,不是农委一家就能管好的事情,也不是集中整治几次,狠抓一段时间就可以高枕无忧。必须是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长抓不懈。市政府要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分解落实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要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要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发生质量安全事件,要依法追究责任。三是要切实加大投入,不断增强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防疫、监管、执法经费和检验检测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予以增加。以充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要充分利用各单位、各部门现有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力量,切实解决当前我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中存在的力量分散、各 7 自为战和检测水平低、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投入和重复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五是要抓好监管队伍建设,解决技术人员紧缺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在继续做好对现有监管、检测人员培训提高的基础上,抓紧引进专业人才,补充基层技术人员。特别是要解决好各镇兽医站目前工作状况和人员待遇问题。六是要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特色农业,不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要大力扶持和培育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帮助企业进行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工作,加大对“三品一证”工作的支持和激励,促进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提高我市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要逐步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把好产地准出关和市场准入关,防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向市场。
(三)强化全程控制,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屏障。要严格加强产地环境监测,治理污染源头,保护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安全。要大力普及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知识,加强投入品的销售、使用和生产环节的管理,把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在源头管理上,市政府要明确农资经营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行使监管职能,提高农资经营的准入门槛,完善农资市场准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和进销台账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制售、经营和使用甲铵磷等国家禁用的高毒高残 8 农药及兽药、鱼药行为,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不断提高可追溯能力。实行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一票否决制,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稳定、安全、放心。
执笔人:田顺之 句容人大 212400 电话:***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农林局 2010年4月19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各项规定,加强宣传,我们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做好“三农”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区成立了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林、卫生、公安、监察、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环节、落实到个人,特别是为加强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并下发了专门文件,并成立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坚决落实各项监管措施。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对相关的监管人员、规模种植与养殖基地管理人员、各企业等有关人员开展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并在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4次,在3月10日-12日开展为期三天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4000份。同时邀请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常向阳教授开展《农产品安全供应链》的专题培训、邀请市农委专家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进行培训,宿豫区农林局相关人员到乡镇开展技术指导,迄今培训2000人次。
二、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一是通过建立完善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过程监管链条,推行质量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质量安全追溯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区、乡二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配置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32名,并逐步落实村级协管员制度,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将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由挂牌机构改为独立设置机构,2009年10月,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下文《关于成立宿豫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批复》(宿豫编发„2009‟16号),明确了单位性质、级别及人员编制与经费保障等,同时加强检测室建设,购置常规检测、快速检测仪器等,形成以区级检测中心为基础、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速测站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三、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与农业品牌化发展
我们切实加强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基地农民按照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以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一是在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规模种养基地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休药期制度。二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与产地准出制度。加强蔬菜产地、农贸市场、与企业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督促指导江苏益客、罐头食品等企业农产品经销企业建立检测室,配备检测设备,培训检测人员,开展检测工作。对新建的规模蔬菜基地,要求必须建设有检测室、有农药残留速测仪、配备专门的检测人员。目前正在筹建的华东农业批发市场建立蔬菜质量检测中心,配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检测人员以及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出具检测报告,市场建成后可以达到每批进入市场的蔬菜都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三是强化监督抽检,准确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积极配合市级做好例行监测工作,对全区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城区市场、超市开展每月四次定期抽样快速检测,并及时报告和通报检测结果,以便及时处理和整改。我区检测合格率98.9% ,其中生产基地样品检测合格率100%,农贸市场取样检测合格率98.4%,实行月检月报制度,并及时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发布通报。四是试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产品产地安全、生产记录、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的全程可追溯管理。
目前,全区已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5个。围绕标准化建设,加大了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目前全区共认证了无公害农产品56个、绿色食品25个、有机农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2件、市知名商标5件,在提升宿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提升了宿豫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
四、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加大宣传与引导,开展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在全区范围内加强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不断加大农产品执法力度,狠抓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批发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销售的蔬菜、果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突出重点时节、重点环节、重点产品,抽查监管,对益客食品、肉联厂派员驻厂监管。特别是在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监督指导基础上,还采取了下面两方面措施,确保世博期间入沪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开展“拉网式”排查,准确掌握供沪单位情况。共完成全区39家“三品”生产单位、10家蔬菜生产基地的单位名称、种植面积、负责人及联系电话、乡镇监管员及联系电话及“三品”认证情况核实,建立了详细的监管档案。二是实现全区生产基地“一对一”监管。区农林执法大队、农检中心、动物监督所、蔬菜办联合行动,加强对全区49家种植基地监管,按照供沪企业“四有” 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设立区级、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实行“一对一”监管,并逐家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建立了田间跟踪档案,详细掌握其使用的投入品品种及其用量等信息资料。对于检查不合格的生产基地,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五、创新机制,有效实现全程质量监管与控制 2009以来年,全区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高标准肉禽规模养殖场107个,目前已建120个,肉禽养殖能力近5000万羽。我区肉鸡产品畅销全国。在肉鸡生产加工上,我们切实履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职责,努力提高禽类产品质量水平。
首先是从源头抓起,实行养殖准入制度,符合动物防疫、生态健康养殖生产及技术标准的才能从事生产。
二是建设监控中心,实现实时视频全程监控。为加强全区肉禽产业监管,按照“政府投入、全面覆盖、集中监控”的原则,宿豫区建设了全区肉鸡养殖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全区120个规模场全部编号存档,予以GPS定位,第一批80个规模场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通过整个系统的应用,可全面、直观、及时、有效地对养殖场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三是生产、管理相结合,质量控制由被动变主动、由节点变全程。在饲养、饲料、加工环节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控制疫病及药残,而重点是控制商品鸡饲养环节。支持、配合企业以合同形式约定投入品使用种类和程序、数量,对各规模肉禽养殖场,由农林局组织,配合相关部门与龙头企业建立统一生产流程,规范饲养技术,全面推广 HACCP 现场管理体系,农林局等部门在对农户、企业进行集中和分散的宣传、培训,帮助他们在掌握肉鸡标准化饲养技术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肉鸡生产操作规范,肉鸡饲养坚持“全进全出”原则,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供鸡苗,统一供饲料,统一供药品,统一防疫程序,统一回收屠宰”,对肉鸡生产过程中各关键环节预先分析,从雏鸡入舍到毛鸡进厂,主要确定控制点实行现场视频和专人监控,检测合格后方可允许进场屠宰,从根本上保证了禽类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屠宰过程批次管理,建立追溯体系。加工企业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及时做好批次间隔、单独分割、单独存放的加工厂合格原料可追溯管理体系,并投巨资建立起了苏北唯一的现代化的化验检测中心,化验中心在企业内有独立的运作机制,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而且我区已建或正在引进饲料、药品加工企业,并准备联合这些投入品企业与加工、流通企业共同建立起肉鸡产业质量安全网。
四是强化产业配套,消灭一切影响质量安全的不利因素,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严格要求各养殖场不得随意处置禽类粪便,不得宰杀、出售、乱抛病死鸡,不得随意向场外排污,对养殖场的病死鸡,将安排专人、专用运输工具和设备统一收缴,经湿化处理后用作饲料或有机肥原料。采取养殖前先签约形式,保证鸡粪被有机肥无害化处理加工厂100%收购,既有效防止环境及产品污染,减少疫病发生,又提升养殖附加效益,提高禽粪资源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创优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一
按照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总体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我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积极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部署,明确任务
1.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年初,制定了《20**年农业局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方案》,明确了监管目标、监管原则、监管重点,确定了以农业投入品和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并组织召开农口部门、各镇主管领导专题会议,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细化巡查、检测等具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完善了检测程序,确保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到实处。
2.制定应急预案。结合今年实际,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了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保障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安全,增强应对我市突发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理能力。
3.安排各节假日值班表。在元旦、春节、国庆等各节假日,安排监管站人员进行值班,密切注意全市农产品生产地的生产情况,对各种植地的水果、蔬菜采摘上市前的进行检测,保障全市农产品上市前的安全。畅通信息,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门报告存在的异常情况。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
目前,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在编人员3人,全市4个镇也分别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服务中心,各镇工作人员为2-3名。市级监管站、检测站主要是承担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监督检测任务,对全市农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并研究和推广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镇级检测服务中心主要承担辖镇内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性检测工作的要求。
(三)开展农产品检测,控制农产品质量
今年,我市扩展建设“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分别在***个镇各建设5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主要种植辣椒、西瓜、萝卜等蔬菜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这些蔬菜基地农残检测为重点,全年进行监管检测。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农贸市场、超市的果蔬进行农残检测。
按时完成例行监测工作任务。今年来,截止到12月,市级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1***个,例行检测样品合格率为**.*%。各镇也完成2***个检测数据,合格率为**.*%。市镇两级都能按月完成检测和数据上报工作。
(四)加强种植基地日常监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1.对种植基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每周定期、不定期对监管对象进行巡查,规范基地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园市守法和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2.节假日期间加强监管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元旦、春节、国庆期间进行以食品安全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农资经营网点销售产品标签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规范性;是否建立生产、营档案,销售台账记录等情况。节假日期间,出动执法人员***人次,出动车辆52辆次。同时,深入各生产基地,加强对源头农产品的采样检测,确保节假日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二
今年来,北仑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按照省、市农业执法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和农资市场特点,抓源头,强监管,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深入开展春季、秋季“绿剑”专项执法行动和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农资生产经营网点的执法巡查,采取检打联动、部门联合等形式,打防结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禁用农兽药等违法经营、使用、添加的行为,依法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网点120家次,联合工商、质监部门开展农资市场综合执法检查2次,会同贸粮、工商等部门对市场农产品联合检查2次。查处违法案件1起,罚没款1**元。按照《20**宁波市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检实施方案》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工作,累计抽检各类农业投入品45批次(送检农作物种子样品3批次、农药样品20批次、肥料样品12批次、兽药5批次、饲料与饲料添加剂5批次),经检测有1批次肥料不合格,根据抽检的结果,引导农民正确选用合格放心的农资产品。
(二)狠抓生产源头监管,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责,完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一是加强对111家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及136家未登记注册的种养殖大户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巡查,督促建立生产台帐和使用投入品记录,实行可追溯管理。二是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查处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加强对禁限用农药经营使用的执法检查,实行克百威定点销售,规范销售台帐。三是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年、“强网清源”集中行动等专项行动和重大节假日前执法检查,排查区域安全隐患,发放宣传告知书,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强化生产源头监管。累计检查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养殖场等105家次。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年初,制订了《20**年北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并将生产基地农产品的例行监测范围从生产基地向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延伸,突出重点季节、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的定期、定点监测,具体做到“三个结合”:即定期检测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农产品基地检测与农贸市场抽查相结合;监督检测与质量认证相结合。20**年至今,全区初级农产品共抽检样品2607批次,合格率达**.*%。其中,市级以上抽检57批次,合格率为**%;;区级抽检2550批次,合格率**.*%。在市级以上部门监测中,农业部抽检蔬菜样品5批次;市农安办开展例行监测6次,抽检蔬菜样品34批次,林特产品6批次;市执法支队抽取蔬菜样品12批次。在区级例行监测中,定量抽检358批次,其中蔬菜237批次、水产品15批次、畜产品47批次、林特产品57批次,有4批次蔬菜产品不合格,合格率**.*%;定性抽检2192批次,其中生猪尿样1852批次,蔬菜速测340批次,合格率**%。
(四)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资溯源管理。一是深化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制定《北仑区农资监管与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农资批发企业产品备案工作,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组织农资监管信息化专项培训。目前全区已完成40家农资经营店信息化设备配备和操作培训工作,初步实现了农资经营“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二是推进农资经营单位信用评级工作,促进农资连锁店诚信经营,对全区29家评级对象资料进行审核,按照A、B、C、D四个等级标准实行分类推荐,经农林、工商、供销社三部门盖章评定后提交市有关部门进行最终评定。三是开展
“绿剑”农产品质量标志专项执法行动,以全区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合作社以及区域主导农产品规模种植户为重点检查对象,对冒用、滥用农产品标志行为进行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相关企业7家,巡查重点区域3个,发现部分生产单位滥用标识,责令当事人立即整改。
(五)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围绕
“绿剑行动”这根主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微博网络、报纸广播等信息平台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进农村活动,开展农技下乡2次,组织1次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道德提升月活动,配合食安办开展1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重点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行业自律水平。累计出动农技人员***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80余人,现场展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展板40余块,悬挂横幅5条。二是开展培训。为全面提高我区农资经营者、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和责任意识,倡导自觉守法、诚信道德理念,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法律专项培训1次,培训农民80多人。为深入推进农资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管长效机制,组织1期农资信息化监管系统操作培训班,培训农资经营者30多人。
(六)加强安全舆情应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积极探索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和成因,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针对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重拳出击,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测频次,切实有效解决难题。每季度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严格防控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散和发酵。今年共接到区食安办抄告单5起,群众举报投诉5起,均妥善处置。
二、20**年工作思路
1、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结合“绿剑”系列集中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和日常巡查,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严厉打击违规经营农资行为。积极推动“限用农药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农资经营单位的教育引导,彻底清除限用农药对食用农产品的威胁,净化农业投入品源头。
2、推进农业执法与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农资批发企业和农资经营店开展农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进销货台账,加强农资信息化建设督查和指导力度。深入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倡导诚信经营理念,不断扩大诚信小农资店覆盖面,规范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3、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推进种植业产品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兽用抗菌药、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禁用农兽药等违法经营、使用、添加的行为。
4、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确保检测任务的保质保量完成,配合上级部门做好质量检测工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利用,加强检测结果分析,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追溯源头,并在依法查处整改上有所突破。
5、抓好舆情处置和应急能力建设。继续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和媒体报道,积极稳妥、准确发布我区农产品安全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协调处置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保护产业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三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政策,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力度,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强化日常监督管理。这一年,经过上下各方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20**年,我局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会议,研究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明确职责,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力度,严抓农资市场的监管,认真做好本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与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在源头、生产环节和市场等方面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车、横幅标语、印发资料等方式,在全县全方位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全县生产经营者、流通者及消费者要进一步认识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同心协力抓好菜篮子,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二是县农业局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中心,结合农技、植保、科教、经作等各业务站组成培训队伍赴各个乡镇对农民进行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培训,县农业局印发了限禁用农药清单,分发给广大菜农果农,教育他们要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自觉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确保生产放心果菜。三是对农资经营商进行规范经营农药知识培训,要求农药经营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经营农药尤其是限用农药,对农民负责,对社会负责。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
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农药专项整治,加强农产品生产的投入品管理,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0**份,出动车辆26台次、执法人员***人次分别对全县64家农药经营户进行了抽查。
2、做好农产品生产田间指导,要求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农药使用安全剂量、严格安全周期,保证农产品安全进入市场。
3、对全县取得农业部“三品一标”证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企业加强管理,引导督促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档案,鼓励生产经营散户自觉建立生产档案。
4、对甘洛县三个大型水果蔬菜农贸市场及新市坝镇、田坝镇、两河乡、坪坝乡、海棠镇等季节性大量上市的蔬菜、水果等进行抽检,全年抽检样品14批次,共计检测样品***个(其中基地检测抽样***个,市场抽检样品***个,无公害产品抽样1个),检测合格率为**%。
5、为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保障广大消费者食用农产品安全,20**年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程,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万元(其中中央投资***万元,地方配套***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包括636平方米实验室改扩建和87台套仪器采购。目前实验室改扩建基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待验收。
(二)农资市场监管方面
1、在大春生产期间由县农业局牵头,联合县工商局、县物价局、县公安局、县质检局四家单位对县城内的农资市场进行了为期18天的联合执法大检查,大清理。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三类农资为重点,集中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单位,查处违反《种子法》规定的不法种子,共检查农药经营户***户次、种子经营户***户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20**份,保证农资市场的安全。
2、我局积极组织农业执法队伍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今年以来,累计下乡执法人员***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市80多个,抽检农药标签***个,发放种子、农药宣传资料1000余份。执法宣传车在县城区和各乡镇开展种子、农药安全宣传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
1、源头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难度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还较薄弱,在生产环节,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多为分散式的单位和个体,规模化程度还较低,农业生产者质量安
全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缺少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限制,科学施肥、用药及标准化生产规程很难在生产上完全实施。
2、检测机构基础薄弱
农业部门检测检验机构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
(二)农资市场方面的问题
1、农资经营环节不规范,虽经多次农资打假整顿,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者仍然违规使用禁药,这种分散农资经营体制问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以及生产过程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农药、种子、兽药等生产资料的标签不规范,商品名多、杂、乱,包装简陋,也很难分辨出其主要成分和用途,农民无所适从,很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2、执法队是农业部门非常重要的农业执法工作单位,随着农业监督执法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细化,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检查的频率越来越高,但都是着便装开展工作,显得随便、管理混乱,不够整洁、整齐,而且缺乏取证设备,最大的尴尬是便装执法有时不被行政相对人认可,没有制服、没有工号,管理相对人很难感受到按章办事的严肃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工作的开展。
今年,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一大批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整治,确保了今年无农产品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存在着相当多的薄弱环节,人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努力,共同去解决。
总之,保障农产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保证民生健康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以农业部门为主,其它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民参与的安全行动,需要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只有人人重视农产品安全,人人监督农产品安全,人人做到农产品安全,不安全的因素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和温床。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析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近年来,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保障食品安全,任重道远,基于此,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1.1 监管组织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特别是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全国人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关注[1]。因此,全国各地都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快了各部分生产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农产品监管工作的组织体系初见雏形。各级农业部门为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人心,也创立了质量安全监管小组,用来配合当地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2]。
1.2 农质量安全检测
将农产品进行安全检测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为了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保障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各地逐渐完善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力度,提高了检测能力,不合格的农产品一律禁止流入市场。
1.3 农业行政执法不断加强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将采取农业行政执法来实施。近年来,我国各地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日趋完善,逐渐形成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负责日常执法、各相关事业单位有效管理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根据农业生产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展开了一系列农业专项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从根本上保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3]。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重视
近年来,全国都十分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各地区也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有机、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走现代化农业道路,利用先进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水平得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同时,由于消费者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致力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现状与不足
2.1 监管组织体系建设仍需强化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广,任务重,虽然监管组织机构基本建立,但是其人员编制少、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能达到国家和人民的要求。因此,今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组织体系建设仍需加强。
2.2 农产品检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繁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需要速度快、结果准确、技术先进的检测仪器与设备。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尚不具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发展。
2.3 加强生产主体行业自律任重道远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力量是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业自律。但目前,我国许多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业自我控制能力比较薄弱。一方面,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且受利益最大化的诱惑、行业潜规则等的影响,造成了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的不规范。因此,必须加强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农业相关部门将重心放在了技术服务、利益共享等产业发展问题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够重视,造成了农业产品质量检测不达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改进建议与措施
3.1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从始至今,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在保证人民温饱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其它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概念在于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潮流。只有发展现代化、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才能从根源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对农产品生产主体实行责任追溯管理,指导并督促生产主体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组织生产,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的监管,切实做到农业标准化生产,不能有退而求其次的心理。其次,培育并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各地政府对当地农业企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引导他们生产绿色、健康产品。
3.2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体系
为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第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职能,农业部门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配备专业人员,并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进行专业的、有效的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同时,设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管理,确保农贸市场上的农产品健康、安全。第二,在各地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3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应建立完整的质量监管体系、从各个方面来体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完整的体系网,如若出问题,应可以追究到个人或者集体组织、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法律意识,从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
3.4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
各地应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要提高应急能力,组织应急队伍,尽力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安全隐患。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急事件:食用农产品引发急性中毒的;由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3.5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沟通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社会里,各方面信息传播迅速,人们关注自身利益的意识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其信息应该面向大众,做到公开化、透明化。首先,开通网络评论平台,每人应有发言自由,应当有专业的解疑答惑评论团队,为人民解决专业上的问题,再次,通过舆论力量来监督农产品生产与经营活动,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
3.6 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农业投入品是农业生产最重要基础,也是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农业投入品主要是指用于辅助农业生产的各种农药、肥料、兽药和各种饲料添加剂等可能会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物品。要想保证农产品质量,加强对这些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也是非常必要的。结语
农业产品质量与群众生活紧密有关,是人民生活发展保障的基础。农业产品质量不仅是一项安全性重任,还是社会生活的重任,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深入落实各项政策与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实落实每个人的法律观念,为人民提供安全的食品,保证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季辉,孙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几点认识[J].农业质量标准,2011(6).[2]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12(3).[3]吴荣平,尚光贞.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尝试与探讨[C].2010年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文集[A].2010.(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