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精准扶贫10例
浙江精准扶贫10例
2016年01月04日14: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近年来,全省各地着眼于打赢“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找准扶贫路径,创新扶贫方式,做实扶贫举措,在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搬迁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刊选取了部分成功案例,予以刊登。
案例一 庆 元 产业对接结硕果
“百山祖生态好,我养殖生态猪、生态鸡,市场上很受欢迎,县里还有补助,今年的收入很可观。”庆元百山祖镇桥陌村村民吴传土高兴地说,以前在家待业,种地收入只够温饱,镇里根据他的就业意向和生产生活环境,给他制定了养殖生态畜禽的“菜单式”帮扶方案。
2015年年初摸底核查,庆元共有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6916户、15107人,其中,有一定劳动力、明显不符合低保条件的3076户、7554人。让这一低收入群体富起来,庆元推出“一类一政策”、“一户一办法”的“菜单式”帮扶政策,由乡镇(街道)根据低收入农户的产业发展需求,因村因户确定扶持内容、扶持标准,建议每户补助不少于800元,最高补助可达到2000元,确保所有低收入农户得到实在又“对口”的帮扶。
“在11类扶持产业政策中,农户可自主选择传统种植业、农家乐经营、家庭加工等项目进行申报,乡镇(街道)根据申报意愿出台具体的补助标准。”庆元县农办主任练正娟说,2015年,庆元安排667万元资金,其中特扶资金470万元、省级专项扶贫资金197万元,对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项目进行补助,大力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菌、竹、果、蔬、茶”等特色种养业。
比如,规模达到4000段以上且有菇棚和机械设备的食用菌生产户,可在机械购置等方面给予补助;畜禽养殖户,以其养殖方法、猪圈污水处理情况等为标分类准予以补助„„这样,真正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产业扶贫,使低收入农户增收更有保障。
左溪镇印浆村低收入农户胡守贵想利用荒弃大棚种猕猴桃,和镇里沟通后,镇里买单送他去泰顺、江山实地考察学习,又帮助他流转了80多亩土地,每亩补助1000多元。“还给我办‘丰收爱心卡’,不仅贷款利率低,年底还有财政贴息补助。”胡守贵说,他已经申请到5万元贷款购买种苗,5000多株两年苗已经全部种下。
不仅是左溪镇,庆元各乡镇将产业扶贫作为低收入农户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制定了详实的帮扶计划,一项项扶贫项目落地开花,实现了低收入农户“贫”地掘金。
截至目前,庆元共发放保障资金1327.5万元,安排扶贫切块资金667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贷款1765万元,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6916户、15107人,全面完成了“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任务。(陈传敏)
案例二 龙 游 农村电商唱大戏
通过“村淘”服务站,自家吃不完的大米、笋干远销江苏盐城,价格比自己卖还高,这让农妇蓝菊梅很开心。蓝菊梅家住龙游县沐尘畲族乡社里村,离县城30多公里,以前卖土货最少要跑5公里路,如今,电子商务改变了蓝菊梅的生活。
这是龙游发展电子商务、探索电商扶贫的一个缩影。
龙游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战略合作,2013年成立“淘宝?网特色中国龙游馆”,今年又联合打造“村淘”项目,在全省率先出台《龙游县电商扶贫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资金,以141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区域,通过创业激励、基地培育、平台建设、能人帮带、物流覆盖、人才培训和股份合作等,全方位开展电商扶贫,助力“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目前,“村淘”县级运营中心和首批37个村级服务站正式开业,淘宝“龙游馆”共有上线产品300多个,入驻网店135家,开馆至今线上销售总额1.3亿元,带动了1万多人就业,直接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融入电商产业链,龙游实施电商能人带贫计划,引导电商能人结对低收入农户,在用工、培训、代购、代销等方面给予帮扶。今年,淘宝“龙游馆”结对龙洲街道渡贤头村40多户低收入农户,开创订单农业模式,由农户种植迷你小甘薯,已网售1.4万多公斤,亩均增收4000多元。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龙游馆计划明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
32岁的畲族青年蓝志光今年10月成立了社里村“村淘”党员自愿服务站,一边帮村民代购商品,一边替村民网销土特产品,开张一个多月,实现销售收入2.7万元。在龙游,困难群众开设网店,可享受免费培训、扶贫贴息、小额信贷、网店装修、物流保障等各方面的政策优惠。目前,全县已有328名低收入农户通过培训开设网店。
以“三权”确权登记等农村改革为契机,龙游探索建立电商能人带动下的股份经济合作机制,以县扶贫资金入股、低收入农户“现金入股”的形式与“村淘合伙人”等电商能人开展电商合作。
塔石镇下张坞村61岁的胡寿发家境贫困,在电商能人的帮扶下,设点吸收60多名困难群众做来料加工,今年已发放加工费100多万元,人均增收1.6万元。据了解,龙游全县141个扶贫重点村基本实现来料加工全覆盖,从业人员31136人,今年上半年发放加工费16614万元。
詹家镇芝溪家园7个移民村“抱团发展”,共同出资100万元,争取各类资金900多万元,建设来料加工创业园、电子商务创业园发展物业经济,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迅速增加。(蓝正伟)
案例三 开 化 旅游拓宽脱贫路
每隔几天,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村民吴秀玉就会将自家种的新鲜蔬菜送到同村农家乐经营户余广群处。从今年年初算起,她已经赚到了2000多元的“菜钱”。位于钱江源头的龙门村去年成功创建了国家3A级景区“九溪龙门”,全村20多家民宿农家乐办得风生水起。村里推行“户结户、共致富”,实行农家乐经营户联结两户的农户、一户民宿结对三户低收入农户的帮扶行动。今年以来,该镇农特产品累计出售额达230余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1000多元。
随着开化国家公园建设不断深入,开化乡村旅游呈现井喷式发展,今年前11个月,接待游客629.48万人次,旅游收入38.8亿元,生态红利惠及村民,成为低收入农户“脱贫摘帽”的关键。
“村里开农家乐,我可能是年纪最大的。”76岁的台回山农家乐经营户程樟富说,两年前,他和老伴开始经营“金仙菜馆”,老伴烧菜,他招呼客人。这对年龄加起来超过140岁的老两口,此前一直靠老程打零工维持生计,如今,年收入近4万元。
按照“控村扩户、提质增效”的思路,开化抓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杨林镇天然浴场、桐村镇亲水平台、油菜花基地、向日葵基地等体验项目建设;完成长虹乡桃源村、马金镇姚家源村、齐溪镇左溪村等3个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规范382户农家乐经营户星级标准化建设,鼓励和帮助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发展农家乐。目前,全县建成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48个,经营户490户,其中低收入农户经营户132户。
大量城市游客来到本无人问津的小山村,本地土产农产品成为香饽饽。台回山农家乐“闽台农庄”的主人邱德田每年都要囤积不少菜干,可是这两年,过一个油菜花节,短短一个月内就被抢购一空。于是,其他村民就成了他的“供货商”,土鸡蛋、茶叶、土酒酿都成了村民增收的工具。
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快速带动农产品升值进入市场,2000多户从事一产的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开化进一步做强乡村旅游业,创新农家乐管理机制,优化服务平台,组织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参加民宿经营服务管理、农家大厨等培训,通过镇、村、经营户三级联动,为其提供就业岗位,让一部分低收入农户有了固定的工资性收入。依托绿水青山,开化人走出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态之路。今年前三季度,开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69元,同比增长10.3%。截至11月底,开化全面完成“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任务。
(程 磊 徐祝安)案例四 淳 安 拉长短板缩差距
淳安县把扶贫开发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以联乡结村、城乡统筹、转移集聚为载体,走一条“因水而兴、因水而富”的特色之路。2014年,淳安将低保标准核定为4680元,加上物价补贴、“春风行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措施,已提前消灭“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为确保不再出现“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淳安致力于拉长低收入农户这块短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步伐赶上全省平均水平。
“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为消除动态贫困,淳安建立完备的“发现机制”,按照属地管理、责任明确等要求,乡镇、村通过干部走亲“三认”、结对帮扶、驻村指导员、下派第一书记等,建立贫困农户帮扶观察点。农户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情形致贫的,由包村干部、村主要干部核实情况,帮助提出救助申请,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启用“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助其共渡难关。
“护一湖秀水、富一方百姓”。淳安以富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彩色农业、旅游休闲、手工业加工、生态农林水产品“五个基地”,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枫树岭镇下姜村与省市组织部门联手打造“党的群众观教育基地”,今年接待游客5.1万人次,同比增加128%。中洲镇厦山村是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战斗过的地方,通过挖掘遗迹、遗址、典故,建造抗战纪念馆,今年还没完全完工就吸引4.2万游客,带动周边农家乐发展。
做优放大“绿道经济”。淳安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150公里环湖绿道以及35公里的城市绿道,将公园、观景台、亲水平台、公建配套等有机结合,形成一张千岛湖特色的生态绿道网系统。这张绿道网将沿线城市、景区、乡村连接起来,串联两岸景区景点,形成主题线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淳安还积极引入专业公司,整体包装经营中心村、精品村、特色村,使之成为旅游特色村。同时充分利用空心村、农民闲置房屋、村集体物业等资源,发展度假村落、民宿民居、驿站等项目,让村民共享美丽经济红利。(杨约顺)
案例五 松 阳 岗位送到家门口
松阳共有192个省级扶贫重点村,根据今年年初排查,全县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5801户、10704人,其中偏远山区的贫困人口数占一半左右。
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松阳实施“一户一措施一档案一责任人”,产业帮扶一批,金融服务一批,低保兜底一批,结对帮扶一批,培训就业一批,提前两个月摘掉了万余名低收入者的贫困“帽”。
“有了稳定工作,日子就好起来了。”大东坝镇六村村民曹聪香说起如今的日子,脸上总是挂着笑容。2011年,丈夫出意外事故死亡,她独自抚养儿子,靠承包杨梅山地、采茶维持生活,很是拮据。考虑到她有一定文化,镇村干部推荐她为村里的计生员,兼电表抄表员,一年收入6600元,结对干部还为她正在读职业中专的儿子办理助学补助金3000元。
为低收入农户改变现状,松阳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就业岗位,比如,为老人、残疾人等劳动能力较弱者提供卫生保洁、河道巡查、社会保障等公益性岗位,或鼓励发展来料加工、电子商务;为有一定技能的低收入者提供乡村项目建设岗位,或积极鼓励外出能人与在家闲置劳动力结对,引导农户外出务工。与此同时,开展“村级工程大家帮”,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美丽乡村、六边三化三美、文化礼堂等工程中,优先安排本村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参与项目建设。仅此一项,平均每人每年至少增收1万元。
赤寿乡黄山头村低收入农户苏昌光曾在建筑行业打工,今年该村实施村级道路硬化、村级污水管道改造等大小工程,他成了泥水匠,常常去施工现场帮忙。“在家门口工作,一天就能有150元左右的收入,生活比原来好多了。”他粗粗算了下,今年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
像苏昌光一样,水南街道南山村为低收入者提供现场看护、搬运工、砌砖工和粉刷工等劳动岗位30余个,支付劳动费用20余万元,平均每人有0.8至1.5万元的收入;安民乡苏马坪村通过鼓励村民发展来料加工,年人均增收上万元;大东坝镇下宅村低收入农户通过主动对接、干部介绍等方式,在河南等地从事不锈钢装璜等工作,人均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
县农办主任许军战介绍,全县共有1300余人通过造血式就业帮扶,顺利脱贫,改善了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生活的信心。(孙丽雅 林文英)
案例六 景 宁 金融造血增动力
获得10万元贴息贷款,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四格村村民任周库将自己的山羊养殖社进行了改造升级。“今年没掏一分钱,就盖了新羊圈,还承包了40多亩荒地种草当作饲料场。”任周库说。
这个“没花一分钱”的项目,是景宁专门为低收入农户脱贫量身定制的“政银保”小额贴息贷款。该项目2011年正式启动,任周库成了第一批受益者。他贷款3万元修葺羊圈,养殖山羊创业。到今天,老任已经有200头羊,每年毛收入十万多元。
2011年,景宁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6个重点欠发达县之一,获得3年6亿元特扶资金,其中有1300万元直补低收入农户。“如果简单平摊,人均补助不足715元,就不能为低收入群众带来可持续的效益。”景宁县农办主任毛华庆说。
为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景宁结合农村金融改革,探索普惠型金融造血路径,创新了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的“政银保”小额扶贫贷款模式,即低收入农户免息免担保,由政府统一购买“贷款保险”并贴息,涉农金融机构凭“保单”向低收入农户放贷。景宁第一批“政银保”扶持项目去年9月底到期,到今年年底,该批项目累计发放低收入小额扶贫贷款1970户、共5670万元,未产生过一笔不良贷款,迅速放大了省特扶资金的扶贫效益。
第一批“政银保”项目的顺利收官,景宁扩大扶持对象,将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农民纳入其中,提高扶持额度,每年的贴息规模从300万元扩大到1300万元。如今,第二批“政银保”小额贷款项目顺利实施,2500余农户获得了1.49亿元的贷款。
“低收入农户有了创业脱贫的资本和动力,对于我们来说,降低了金融投向山区的风险。”景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陈小玲介绍说,信用社量身定制,推出贷款授信3年、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贷款方式,并为低收入农户创设“爱心卡”,专门提供便捷扶持。
依靠“政银保”实现脱贫的东坑镇汤北村村民孙善宗,对未来发展有新的规划,“接下去我打算把基地规模扩大一倍,甚至将来要有自己的包装和品牌。”孙善宗说,前两年,自己还是一名泥水工,只能接点零散活,现在利用“政银保”贷的5万元建起了种茶基地,每年毛收入六七万元。
案例七 常 山 村级组织站前台
戴了多年的“穷帽子”,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郑土凤没想到,自己年过花甲,还可以到村办旅游公司上班,月薪2000元。山多地少、老伴身体又不好,她家曾是村里最后一批“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
黄塘村位于常山县东北偏远山区,曾是远近闻名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去年,村集体和村民共同集资创办浙江黄塘旅游景区开发公司,建起漂流、滑草等多个旅游项目,100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大部分都是低收入农户,目前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30多万元。除出资村民外,其他村民也获得“环境分红”。短短1年多,黄塘村人均收入增加2400元,村集体收入增收8倍。
变输血为造血,常山扶贫开出了自己的“方子”:鼓励村一级建立公司、合作社等经济主体,以入股分红、提供就业等多种途径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由此激活村一级的主体意识,扶贫重担由各级政府移交给对农村、农户情况把握更精准的村两委班子,并通过资源倾斜、政策扶持等手段提高其积极性,使扶贫有动力、有针对、有实效。
同样地处山区的芳村镇下猷阁村,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土地抛荒,留守在村的大多是低收入农户。村里创新土地折价入股模式,成立了牛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土地租金、年底分红、打工工资,我一人就有三份收入。”村民徐雨金本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三口体弱多病,夫妻俩干不了重活,儿子长期患肝病,医药费不菲。他将自家1.5亩地入股,按每年每亩700元收取租金,去年全家分红得到1000多元,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公司还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轻松的打工职位,每月工资2000多元。
目前,“牛角公司”共有入股面积800余亩,农户参股率达到96%以上,全村原有的35户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全部参股。公司雇佣了30多名本地村民固定上班,其中10名来自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平均工资在3万元左右。下猷阁也从昔日“深山沟、荒坡地,有女不嫁下猷阁”变为如今“花儿美、人儿勤,村庄成风景”的富裕村。
白石镇7个村抱团成立了常山县宣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为低收入农户增收“撑腰”。公司成立不过半年,已承接保洁、农产品种植等多项业务,带动40余户低收入农户种植农产品,吸纳低收入农民就业80余人。
在常山,类似的村级公司、合作社还有20多家,辅以电商扶贫、搬迁就业、低保兜底等其他形式,目前全县15000余名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农民已全部摘帽。(汪 峻 胡江平)
案例八 仙 居 干部肩上有担子
又到年底,仙居县淡竹乡下齐村村民齐育才盘算着一年来的收入:水稻等收入3000多元,蜜桃增收5000多元,做豆腐增收了2000元。长期属于低收入农户的齐育才,对自己今年的收入挺满意。
在仙居,像齐育才一样曾处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民,对生活越来越感到有奔头。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4719户、10997名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全面完成“销号”。“通过建立机制,打出组合拳,打响攻坚战,在全县上下营造‘层层有压力、人人有担子、个个坐不住’的工作氛围。”仙居县副县长朱志明介绍。
仙居县把2011户、5245人对象户帮扶责任一一落实到乡镇(街道)驻村干部、农村指导员和“村村帮”结对干部身上。通过开展产业帮扶、就业结对招聘、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发展来料加工等途径,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创收门路。
仙居同时开展“保障”帮扶和“救助”帮扶。结合“慈孝仙居”建设,创新开展“督孝”帮扶。对子女有赡养能力而不赡养所造成的贫困老年家庭,由乡镇(街道)、村干部、老人协会等出面,督促子女尽好赡养义务,有效降低老人户在低收入农户中的比例。
在四大帮扶行动的基础上,仙居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到年底,开展了“百日攻坚”活动,坚决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
健全考评机制,确保克难攻坚。建立形成定期通报、挂牌销号、考核激励等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对于重点环节进行突破。通过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双向对接、上门对接等方式,精准了解帮扶对象详细情况,制订“一户一方案”,落实1—2项具体增收帮扶措施。加快低保扩面,确保做到应保尽保。
实施全程跟踪,跟进后续服务。县扶贫办每月对乡镇(街道)进行实地督导、核查。建立和运用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微信平台等,进行工作交流、提供政策咨询等相关服务。
大战乡的“帮扶明白卡”、安岭乡的帮扶工作手册、淡竹乡的“五步十法”、皤滩乡的“三个回头看”等„„各乡镇的好做法,通过微信平台、QQ交流群等新媒体手段,在全县面上进行推广,帮助各地更好地精准施策、精准扶贫。
注重职能扶贫与社会扶贫联动,让民政、慈善、残联、教育、各类社会志愿者组织等都参与进来。安岭乡四联村低收入农户吕弟吾,通过结对干部技术帮扶,对2亩茶地进行低效改良,增加其茶叶附加值,并拓展茶叶鲜叶销路,增加鲜叶单价,净增收达到8000元左右。(张肖斌)
案例九 磐 安 三级联动齐上阵 磐安县有序开展“扶贫消困”工作,对“扶持谁、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截至今年11月底,已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4755户、7072人。
磐安各乡镇、部门全面开展“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拉网式排查,基本做到不漏户、不漏人。对于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对象,县扶贫办统一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县民政部门会同乡镇分类梳理,按“应保尽保”的要求动态管理低保对象。各乡镇专门安排一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今年6月底前对全部贫困对象走访一遍。县委组织部对全县88个省级扶贫重点村选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县(市、区)做法基础上,磐安制订出台扶贫十项措施和5个扶贫套餐。同时,建立考核处罚机制,将“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工作纳入镇村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年底所结对农户收入达不到4600元以上的,取消镇干部年度评称职资格、村干部评先评优资格,并相应扣除镇村干部500—1000元的年度绩效考核奖。
磐安在尚湖镇设立“消困”试点乡镇。驻村干部逐户上门走访全镇2767户低收入农户,精准了解低收入农户的户情。建立“驻村干部入户把脉、村干部坐堂问诊、镇扶贫办集体会诊”三级联动机制,按照因病、因学、因残、因灾、缺门路、缺技术、缺资金的“四因三缺”致贫类别,给每户“特困农户”建档立卡,为448户、694人“特困农户”私人定制5个脱贫套餐。尚湖镇上溪滩村村民韦惠林家贫,虽有创业愿望,但既缺技术又缺资金,镇里牵线搭桥,让韦惠林利用茭白田养鱼,提供4000元帮扶资金,并请省水产局专家给予技术指导,预计可为韦惠林增收5000元。
按“能扶尽扶”原则,磐安各乡镇根据帮扶对象的不同能力和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提出了合适的帮扶产业,包括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来料加工、社会公益岗位就业、支持低收入农户参股分红等。如高二乡帮助“特困户”发展和抚育猕猴桃产业,新渥镇帮助“特困户”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尚湖镇引导企业创办爱心公益车间安排智障人员就业,维新乡试行低收入农户股份量化分红等。据统计,截至11月底,全县共有321户、475人从事各类产业发展,有238户、455人落实了就业岗位。针对只结不帮、只结不扶,“虚结”、“假结”、“无效结”,磐安县要求督查办严格按照“不定时间、不打招呼、直接下村、直接入户”的要求跟踪督查。在全县建立“一月一查一通报”制度,重点通报干部上门走访、帮扶项目落实、帮扶成效体现等情况,最终使“应保尽保、能扶尽扶、可给皆给、能帮则帮”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吴警兵 卢伟星)
案例十 苍 南 一户一策一干部
苍南县岱岭畲族乡富源村,500亩温州蜜柑硕果累累、亲子生态采摘游热热闹闹、无纺布来料加工点热火朝天„„这是精准扶贫脱贫在苍南大地上的喜人成果。
在扶贫过程中,苍南四套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个扶贫重点村,抽调县直机关党员骨干114名到扶贫重点村任第一书记,除纳入低保的低收入农户外,剩余1417户、3698人“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全部有挂钩。
截至11月底,苍南全县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8949户、19008人已经全面实现脱贫。
苍南通过摸底建档立卡锁定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回头看”,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苍南县扶贫办干部林增阔介绍,在对贫困户入户调查时,必须登记具体收入水平、资产基础、致贫原因、就业意愿、技能特长等详细信息,确保帮扶有的放矢。同时必须有村干部、驻村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3人核定签字,并在村公开栏公示,确保低收入农户脱贫工作真实精准。
低收入农户识别分类后,针对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落实挂钩责任人和针对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户,设法帮助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提高“造血”能力。
全县设立了23个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并主动、按需、免费、上门提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目前累计已培训2500余人次。
探索设立“惠农创业贷”,对有能力有意愿开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业等生产经营的低收入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的贴息贷款,并专门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低收入农户发展项目扶持。同时,引导贫困村根据实际成立扶贫资金互助会,对低收入农户进行赠股,使其享有有偿使用互助资金及取得分红等权益。
搭建免费岗位推介平台,建立针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转移职业介绍激励机制,推介和安排就业337户,同时要求列入山区经济发展项目补助的企业必须带动10户以上低收入农户增收。开展“百个来料加工点带百村、千名来料加工者结千户”活动,设立70万元来料加工奖励资金,通过产业带动解决低收入农户就业150户、475人。
对因病因残无法参加劳动的贫困户,强化政府保障兜底和社会力量帮扶。将7532户、15310人低收入农户纳入低保、五保。同时充分发挥共青团、残联、慈善总会等群团、社会组织作用,累计帮扶177户、382人。(薛毓训)
第二篇:2015浙江事业单位备考资料:精准扶贫
2015浙江事业单位备考资料:精准扶贫
最新招考公告、备考资料就在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zhejiang/
要加大循环经济扶持力度,进一步破解历史遗留问题。部分企业反映,在新修订的环保法实施后,许多行业、企业都将进入一段“阵痛期”。在坚持落实环保法不打折扣的同时,应对真正愿意提升自身环保水平、不属于落后产能范围的企业,从循环经济等角度采取“过渡期”扶持政策。对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方,从资源型城市转型等方面给予更大扶持。
【背景链接】
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2014年开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老大难问题,甘肃省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力争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从而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2014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0万人。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根本方法和指导方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扶贫攻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扶贫工作出现的种种怪相,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比如一些贫困县造起豪华政府办公楼,比如为了保住“贫困帽子”背后的利益,一些贫困地区走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等等。
【标准表述】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低的那一块板。同样,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它的穷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在迈向全面小康的进程中,贫困人口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穷人的梦想构筑。也正因为如此,总书记多次讲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这些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中国道路。坚持扶贫到村入户,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贫困人口仍然占到很大一个比例,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
是扶贫方式粗放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甚至越扶越穷。
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总书记的嘱托,强调了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方向——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的背面就是粗放扶贫。一些地方低质、低效扶贫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扶贫人口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干部“毛估估”,扶贫资金轻洒“杨柳水”,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二是舍不得脱“贫困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金;
三是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群众观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四是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一,精准扶贫要制定好发展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村而言,不仅需要村民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抓生产、出效益,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帮助当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选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
二,精准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
明确工作对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扶贫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就要自上而下从“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逐步细化扶贫对象,划分层次、各负其责,各相关部门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做好“极贫户”的扶贫工作,并建立贫困对象档案管理制度,为后续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精准扶贫要规范扶贫资金
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防范扶贫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问题出现。提高扶贫资金的精准度,让扶贫资金直接与扶贫对象发生作用,避免扶贫资金在层级分割的行政部门不断下移过程中被挪用,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
四,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方式
原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输血不造血”的单一扶贫方式,导致贫苦地区的群众“等”、“靠”思想严重,返贫现象频发。因此,必须创新扶贫方式:
一方面,建立科学完善的扶贫机制,成立帮扶对子,由定点挂钩单位主抓帮扶村的扶贫工作,真正“扑下身子”走进农户家中,像习总书记一样真正了解贫困户的真实生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对帮扶村进行“造血扶贫”,同时完善扶贫开发的问责机制,贫困县的考核机制将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加大挪用扶贫资金等行为的成本。
第三篇: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 2015.10.16
一、现状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学习笔记”评述:
——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看,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
——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多轮扶贫攻坚,目前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远山区,无论采取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比以往增加,不少地方面临“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
——从贫困群众的诉求看,日益呈现多样化。一方面,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也增加了扶贫开发难度。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学习笔记”评述:
减贫与发展是反映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认识和掌握贫困化发生机理、演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制定扶贫规划的重要依据。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自己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渐紧迫,“不容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建成”目标的实现与扶贫成败与否有巨大的关联。“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期待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取得看得见的成效。三、六个精准
“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四、四个施策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五、五种渠道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六、十项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学习笔记”评述: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六个精准、四个施策、五种渠道,十项工程”,就体现出精准扶贫中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的行动。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中,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2014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多元主体
“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学习笔记”评述: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常常成效更加明显。以政府一元主体为核心的扶贫计划往往多依赖于行政力量,搞大水漫灌、一刀切,从而忽视市场与社会,群众不但没有富起来,大量的投入还打了水漂。精准扶贫的思路动员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到扶贫的行列中来,开创了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真正反映民情民心,将脱贫致富带入到寻常生活中。
八、管理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学习笔记”评述:
我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然而,在原有考核机制下,为争取政策扶持,部分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为创新扶贫县考核机制,2014年中组部、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扶贫县考核、约束、退出三项机制改革。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文件,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禁止作为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退出机制上,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河北、贵州、甘肃等省份制定了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奖励办法和脱贫时间表。
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将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从顶层设计着手,谋划了一整套制度保障,尤其强调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抓扶贫。除地方政府外,规划还拟对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做出明确要求,今后行业部门扶贫工作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顺手之举”,而是有一系列制度体系予以监督保障。
九、扶志与扶智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学习笔记”评述:
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
十、展望
让精准扶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学习笔记”评述:
总书记在听取云南和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均指出,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贫困地区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人力资源的运用,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技术都在刺激着贫困地区在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上找到新的“效益生长点”。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单纯依靠一个政策、一项举措让上百万人脱贫已不现实,扶贫政策边际效应不断递减。顺应这一趋势,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举措将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轴”。而这些举措的实施,将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给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第四篇:精准扶贫
茌平: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搭建就业平台 【导语】茌平县始终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创、就业能力,搭建服务平台。【解说】近日,信发办事处委托县职教中心对全街道下岗、失业、待业劳动人员免费进行月嫂、育婴师、保洁等家政服务培训。邀请高级月嫂讲师进行授课,生动、细致地讲解有关产妇哺乳、康复和新生儿喂养、洗澡等护理等知识。2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2周后,将颁发家政服务员初级资格证。【采访】(信发街道光明社区 魏兰芳)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这几天,学了以后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家政这边还给我们找工作,让我们有了出来工作的机会。【采访】(信发街道劳动保障管理所所长 单月峰)不仅为下岗、失业、无业妇女搭建了服务社会、服务家庭、创业就业平台,更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努力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建立员工服务质量、诚信档案,建立服务质量回访、跟踪、抽查制度,保证服务质量。营造发展家庭服务业的良好氛围,优化务工就业环境。
【解说】为给广大劳动者提供畅通的就业渠道和可靠的就业保障,拓展致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茌平县密切关注人力资源市场变化,坚持分类施教,开展送技能、送岗位活动。积极加强农村劳动者与各乡镇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根据劳动者的年龄状况、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分类培训,经过培训后,分别推荐到企业生产一线和辅助性岗位工作;茌平县加快城镇化发展深度融合,支持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机械加工、自由职业等岗位;对有创业愿望的各类群体进行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政府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采访】(茌平县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 袁桂红)我们人事部门作为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了培训机构的专业优势,紧贴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的需求,针对市场的热点职业,有计划地举办了机械加工、人造板制造、营业员、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今年我们刚开始举办的家政服务培训受到了广大家庭妇女的好评,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技能,学得了一技之长,为促进其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茌平:巧借优势 做好扶贫新文章
【导语】在扶贫工作中,茌平县创新扶贫模式,把脉问诊,积极为落后村谋思路、出点子、促发展,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解说】当前马上进入春节,在贾寨镇大海服装厂正在加班制作一批衣服,七八十个妇女分工协作,各个工序有条不紊。附近村庄的徐留菊,由于家庭原因,不能出去打工,便来到这服装厂打工,每天工资不到一百元,让她很满足。
【采访】员工(徐留菊)咱自己周边村上的,都不远,小孩都在这念书,接孩子、送孩子、直接连孩子送来,都不走了,在这里干点活,下了班接完孩子随着就走了。
【解说】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贾寨镇根据一些村庄以人均纯收入少、贫困人口较多的实现,制定优惠的创业政策及举办务实的创业培训,使一些小服装加工企业在家门口发展起来,手工成为留守妇女增收的新途径。【采访】(贾寨镇大海服装厂负责人徐中海)在不耽误接孩子、送孩子、照顾老人、不耽误家里农田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地平台,展示自己的我才能,提高家庭的收入。【解说】为了确保贫困群众彻底脱贫,茌平县变“输血”为“造血”,向困难群众辅导农业生产技术,为困难户提供致富渠道,鼓励各村增加村级集体收入,通过招商引资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到村办厂,激活“造血”功能。同时,茌平县鼓励群众原地创业,协调国土、农业、畜牧部门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并及时办理土地、养殖等手续,为村民提供一站式帮包服务;整合有关上级扶贫资金、村民自筹资金和财政贴息贷款资金,为致富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实现贫困群众顺利脱贫。茌平:做好“精准培训” 助力“精准扶贫”
导语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茌平县始终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提高群众的创、就业能力,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解说在龙跃家政服务公司的培训室,30多名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群众,正在认真听取高级讲师生动细致的讲解,免费学习有关产妇哺乳、康复和新生儿喂养、洗澡等护理知识和中国结、十字绣等手工编织技巧。周凤凤是一名留守妇女,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外出打工,通过参加免费培训,熟练掌握了护理知识和手工编织技能,在家门口就能做些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增强了生活的满足感。采访
解说 为了帮助群众脱贫,增加群众收入,茌平家政服务部门针对待业、无业家庭妇女,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举办务实的创业培训,使一些针对小众的服务业快速发展起来,为待业、无业家庭妇女提供了增收的新途径。采访
解说为给广大劳动者提供畅通的就业渠道和可靠的就业保障,拓展致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茌平县密切关注人力资源市场变化,坚持分类施教,开展送技能、送岗位活动。积极加强剩余劳动人口的普查和分类,根据劳动者的年龄、家庭、身体状况进行分类培训;支持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机械加工、自由职业等岗位;对有创业愿望的各类群体进行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政府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激活“造血”功能,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五篇:精准扶贫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精准”成为习惯
“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话题建言献策,为脱贫攻坚贡献了不少智慧。为什么脱贫攻坚必须精准识别、因贫施策?“精准”,是一种怎样的方法论,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道德经》有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大事者必以精准思维、精准做法为遵循,方见成效。《礼记》也有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做事情一开始就要慎重,不能马虎大意,哪怕开始只是一丝一毫的差错,其结果也会事与愿违。0.99的1000次方接近于0,道理就是这样。
精准,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追求。《庄子》里讲过“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这些关于熟能生巧的故事提醒我们,穷尽所能、做到最好,是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精准就是这样一种力求完美的自我追求。
精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对什么事情,都抱着“无所谓”“想当然”的态度,对情况了解停留在“大概是”“应该是”之中,能有多少成就?敷衍了事、毫无“精准”可言,既容易误事误人,也会迷失自己。从作风上砥砺精准的要求,万事无难。
精准,是求真的延伸。共产党人是最讲认真的,精准就是一种认真精神。闭门造车、异想天开,吃老本、拍胸脯、拍脑袋,既不会有好决策,也不会有好成效。深入基层、接入地气,听得真言、听进诤言,谦虚好学、积极进取,方能从精准中出成就、出公信。
精准,也是求实的升华。有些人在扶贫攻坚中不善精准、在改革发展中不愿精准,原因不外乎怕自己吃苦受累、怕事情繁复麻烦。精准意味着实事求是、敢于较劲,而不是浑浑噩噩、安于现状,畏葸不前、怕这怕那。吃得苦,不怕死,霸得蛮,耐得烦,精准中充满了求实、务实的精气神。
追求精准,就得要有胆有识、抓铁有痕。何为“有胆”?正确的敢坚持敢坚守;不对的,敢直言敢批评;错误的,敢纠正敢改进。何为“有识”?要有正确的方向,要有科学知识,要对实际情况了解透彻。何为“抓铁有痕”?做什么就有什么的样子,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总书记向来重视精准化做事方法,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他就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让我们就从当下、从自己开始,把“精准”养成习惯。
总书记对干部的要求在代表委员中激起强烈反响
想干愿干积极干 能干会干善于干(热议)
3月7日,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代表委员表示,要保持勇气锐气朝气,凭实立身、以实为尺,向实处着力,用实干说话。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为群众跑腿,为百姓干事,把实事落实,把好事办好,才对得起人民。目前基层干部的担子重、工作苦,建议建立更加科学的激励机制,让基层干部更有干头、更有奔头。
——陕西安塞侯沟门村杨丰岐代表
“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总书记的要求必须时刻铭记在心。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卫计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湖北省卫计委杨云彦委员
要想发展,必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当前面对下行压力,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更要提起一股子劲儿,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谋发展,生产出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产品。
——安琪集团研发中心姚鹃代表
“双中高”为世界贡献更多正能量——国际人士看好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怎样的面貌,举世瞩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中国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事关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是“十三五”期间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外专家学者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将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持续利好。
体现完成经济转型的坚定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把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7%,设定这一预期目标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此次两会让中国经济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增长。”韩国湖西大学教授全家霖表示,随着一个国家经济规模不断增大,产业水平向中高端不断发展,与增长速度相比,应更加重视增长质量。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中国问题专家克里斯蒂娜·奥托女士认为,与过去相比,6.5%—7%的增长区间不高,但同其他工业国家相比仍然相当可观。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相当于挪威全年的经济总量。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伴随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也应该看到,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中国政府有信心通过改革,在经济新常态下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中关系研究预测中心主任乌扬纳耶夫表示,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带来的影响,但也给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创造了机遇。他表示,中国政府为应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周密的发展规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政府实现结构性改革、完成经济转型的坚定决心。
德中经济联合会理事长哈罗德·卢克斯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出口驱动增长模式让位于消费和服务业。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方案,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鼓励消费,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将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实现今后五年的增长目标”。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工作,“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是其中之一。报告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从注重‘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增长’。”哈罗德·卢克斯认为,煤炭、钢铁、水泥和其他工业产品的利润率下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加剧,去产能过程不可避免。“兼并重组或企业停产起初是痛苦的,但对于保持中国未来的竞争力是必要的,这样中国才能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他说,“中国对高技术和环保产业的重视,无疑给德国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全家霖赞赏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说:“中国目前充分认识到此前重‘量’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产能过剩等问题,并采取了相应调整措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功夫,有利于充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他表示,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与百姓共享发展红利,具有重要意义。
巴西智库瓦加斯基金会教授埃万德罗·梅内塞斯曾在复旦大学金砖中心任研究员,也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他表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情况符合国情,结构性改革也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他认为,中国政府提出的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正当其时。“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和巴西都面临产业调整的巨大挑战,中国政府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更加优化产能,使产品与市场匹配,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克里斯蒂娜·奥托认为,中国制订的经济发展规划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加强内需、发展战略性产业、制造业升级等,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中国建立新的增长极,而非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中国经济转型对德国也意味着机遇,德国企业能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好伙伴。德国能够提供先进的制造、环保和医疗技术,以及高质量的消费品。
仍是世界经济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凸显新经济对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作用,引发海内外广泛共鸣。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系列新举措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增长过程中产生的机遇,值得韩国产业界和政府共同关注。”全家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重心过去主要集中在下游的生产环节,通过创新驱动,向上游产业发展,期待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成为世界经济的又一推动要素。
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释放,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亮点频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杜大伟认为,中国经济表现依旧良好,消费和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正在新常态下继续前行。
乌扬纳耶夫表示,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产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政策手段都是在有针对性地改变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引导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培育稳定增长动力。他同时强调,经济转型升级过程必然存在挑战和风险,中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厚重的基础,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能够顺利实现增长目标,为世界经济贡献更多正能量。
协调发展 奏响民族复兴协奏曲(代表委员议国是)
制图:张芳曼 区域协调“大合唱”
“依托黄金水道,让东中西部联动起来。”重庆两江新区汤宗伟代表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将打破区域壁垒,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让路更通,让货更畅,让东中西部的发展更协调,经济发展更健康。
“发展新兴产业,不是不要传统产业了,而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翼齐飞。”江苏阳光集团陈丽芬代表认为,不可能全国所有地方都发展新兴产业,要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一带一路’建设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要好好抓住。”内蒙古神华乌海能源有限公司伊永春代表表示,内蒙古外连俄蒙、内靠京津冀,借“一带一路”东风,将迎来更好发展,提升质量效率。
城市农村“比翼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云南迪庆州同乐村村民余秀芝代表表示,配套设施的完善,能以更大力度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过去村里山远路陡,守着“绿色银行”却提不了款,如今条条大路连起了山村和城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让村民鼓了腰包乐开花。“让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江苏盐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进进代表认为,城乡协调发展,还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江苏从2010年开始启动提高农村大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目前累计有5.13万人获得重大疾病保障,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两个文明“两手硬”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中科院南京分院周健民委员表示,没有软实力的提升,就不会有真正的全面小康,学校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教育促进形成13亿多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为全面小康、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富了口袋的同时,要全力富脑袋。”新疆大学教授阿不都拉·阿巴斯代表认为,文化产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字字句句皆民情(新风扑面话两会)
“我想为鞍山钢铁的下岗工人说几句话……”在政协分组讨论时,冯佐库委员的开场白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十余本特殊学生的作品,希望他们的教育和健康问题能被更多的人关注……”袁敬华代表的行李箱里,装着厚厚的学生作品;“海外引进人才希望我能把他们的心声带到会上……”王亚君委员娓娓道来。无论是在全体会议还是在分组讨论,代表委员甘做百姓的“民声传递员”,字字句句皆民情。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悠悠万事,民生为先。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这些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反腐倡廉、司法公正这些群众最迫切的期盼,需要及时传递到两会的政治舞台,而代表委员就是传递民声的桥梁,是百姓的代言人。说真话、说实话,为民请命、为民代言是代表委员应尽的职责。正如一位委员所言,“只要是百姓的呼声,我们都有责任反映。”
为了这份责任和嘱托,代表委员在过去的一年里脚踏泥土,躬身实践。在各自领域,用实打实的调研问民情、用面对面的交流汇民意。在调研中探寻,在履职中思考,整理了大量的来自一线的翔实材料,准备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议案、提案与建议,带来了老百姓最想说的话、最想实现的心愿。
大国制造,需要大国工匠(融·我的两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
“一边是老百姓到国外大量购买马桶盖、电饭锅等日用消费品,一边是不少国内品牌滞销、经营困难。我认为这里面既有危机,也有商机。”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代表有切身感受。他做皮革产业20多年,在这个被视作传统产业的领域里,其创办的浙江卡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去年出口增长了30%,今年1、2月份,出口同比又增长30%。
传统产业真的没出路吗?朱张金的实践表明:“传统产业也是有市场的,缺的是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国内消费者从国外买的也大多是高质量的品牌产品,这提醒我们,高质量高品质,就有市场、有商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朱张金印象深刻:“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目前就是低端产品供大于求,而高端需求空间还很大,我们就是要开拓和满足中高端的需求,占据高端市场。”
说起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建议,朱张金首先想到的是人才。他的企业25年前就聘请了欧洲的技术人员。那时候聘请“洋员工”成本很高,很多人想不通。但实践证明其带来的质量意识、设计理念都是当时稀缺的,这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其次,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也需要政府部门在人才政策、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上给予更多帮助,增强企业技术升级的意愿和信心。此外,质量把关也很重要。朱张金说,欧美、日本等国家的产品很多是中国生产,包括被疯抢的日本马桶盖有些就产自杭州。原料和设计都一样,但出口的产品由外方检验,质量标准比国内产品要高,“我们需要制定更高更好的标准,并且严格执行到位。”
朱张金认为,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企业一定要有长远眼光,不断培养更专业的高级人才,开发立于不败之地的高端产品,“我对中国制造有信心,相信不久的将来,民族品牌也会让消费者使劲地‘买买买’。”
深意莫高于爱民,嘉行莫厚于乐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增进人民的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历史反复证明,谁能认真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建议,谁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谁就会赢得真诚的拥护,谁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人民网评:习近平五喻巧论生态,绿色发展建美丽中国
在文学家笔下,美丽中国像“荷塘月色”般迷人;在艺术家眼里,美丽中国可化身为“山水中国美”。在两会好声音里,美丽中国离不开一个新理念的支撑,那就是绿色发展。毫无疑问,即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美丽,“绿色”也是最绚烂的色彩。
全国两会的各项议程还在顺利进行,关于“绿色发展”的讨论早已掀起高潮。“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牢牢守住生态红线,不能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否则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是不是绿色发展,说了不算,干了才算”“成效可持续,才能避免污染和治理交替循环的怪圈”„„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不仅要说一说,更得实打实地干,不仅要守住底线,关键要自觉行动。
守得住绿水青山才能守得住家园故土。“十二五”时期,中国减排目标超额完成、成为全球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
一、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当过去与未来交替,挑战不容轻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政府工作报告中给今后五年定下了“硬指标”,天蓝、地绿、水清的中国需要在关键方面、重点行业做出突破,更需要持之以恒。
有人曾经总结,总书记用五个比喻来巧论生态环境——“公共产品”、“绿色银行”、“金山银山”、“生命共同体”、“眼睛”和“生命”。不难发现,每一种形象的表达都在给生态环境留下足够的生命空间,这其中既内含了生态富裕的现实关切,又饱含了生态为子孙的长远考虑。说到底,绿色发展不仅仅体现为对生态的保护、对环境的整治,它更是一种思想、一个理念、一种生活方式,“绿色化”应该在生产和生活中深入人心并渐成风气。
然而,在环境与发展的天平上,不平衡的倾斜还在时常发生。尤其是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没真正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正如环保部长陈吉宁在答记者问时痛批的那样,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严重,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环保的责任不落实;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可以说,形势虽然见好,但并非“一片光明”,如果地方政府都不能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摆好、摆正,怎么能要求企业来牺牲利益,又怎么给老百姓树立表率?“律人先律己”,各级政府务必在践行发展新理念上做到“当仁不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诗词中的美景令人向往,老百姓对现实生活中绿水青山的呼唤应该被重视。绿色发展,为的是眼中见“绿”、手中有“富”,否则,环保部官员被当面数落“看把天搞成什么样”的事情还会出现。把绿色发展凝聚成全社会共识,齐心打造一个美丽中国,我们始终行动在路上。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从“董姐饭局”看工匠精神
“白色的小餐盘里,放着4勺白米饭,这就是她请的饭。”两会期间,有个“饭局”引来各方关注。坊间称之为“董姐”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请人品尝4勺米饭,进行“盲测”,结果用国产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完胜。尽管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场营销活动,但还是给中国制造平添了几分底气,也让人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升消费品品质”有了直观感受。
“制造大国怎么造不出让人心动的产品?”当不少国人去海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时,这样的“拷问”也接踵而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早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Made in China”随处可见,但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低端产品和廉价产品。这从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可看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境外消费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7000亿至8000亿元用于购物。如何在国内激活这样巨大的消费力?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谁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谁就能赢得市场。消费能力上去了,产品质量、性能和用户体验,就变得更加重要。
不过,正如此前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的马桶盖被证实是中国制造的一样,此次“董姐饭局”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出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产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品牌推广、品质宣传,让我们已有的国产优质产品能被消费者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的比拼、质量的比拼,到最后都是精神与文化的比拼。“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可谓一个关键词。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技术精湛的工匠。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然而长期以来,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导致的粗放型生产,使得技术条件难以提高精度;“有供给就有需求”的卖方市场,也在看不见的层面上损害了追求质量的态度。培养“工匠精神”,仍然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企业家和工程师的赓续接力。
“工匠精神”也包括着创新的内蕴。工匠的耐心坚守与创新的弯道超越,本身就是一体两面。产品的升级换代一方面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另一方面在于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极限的创新活力。有人说,“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抓创新,要在抓住技术突破的同时,抓住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做事”的品质,这样才能真正“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有人说,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就越有耐心。大国匠心、卓越品质,是一种制造业的耐心,更是一种发展的信心。一个“饭局”可能说明不了太多,电饭煲技术的高下也自有市场来检验,但用工匠精神开启一场品质革命,才能真正“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