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思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9:1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思考》。

第一篇: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思考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思考-工程纠纷律师 [摘 要] 农民工工资,尤其是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屡屡遭到拖欠,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本文将分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多方面原因,并从法律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理顺多方主体的法律关系,最终试图找到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治本之道。

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自农村,置身于城市的最底层,大多数从事建筑、商业、服务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尽管他们所得不多,但正是这不多的“所得”却一直在困扰着他们----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非常普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GDP迅速增长,城市里一座座大楼平地而起,而高增长背后的农民工工资问题也浮出水面。从总理“讨薪”到依法“清薪”,全国上下,各级政府都在积极行动,直接干预,制定条例,追讨欠薪,于是上演了一幕幕上访、告状、找省长、找总理的闹剧,官越找越大,法越立越严,而帐也越欠越多,越拖越久,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文将深入剖析农民工讨薪难的深层法律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

一、现状观察——民工讨薪难成社会问题

农民工讨薪难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建筑领域尤其明显。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而且成为直接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大事。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全国累计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大概有3670多亿元,主要发生在建筑施工企业和餐饮服务等企业,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占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70%。

农民工在城市里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工资却很难准时如数拿到,每次要账都基本上是无功而返,平时里去要,包工头答应到年终解决,可真到了过年的时候,工地早已停工,人去楼空,只留下和自己一样的讨薪人。2006年河北籍234名农民工在宁夏打工一年时间,一分钱报酬未得,欠薪137万多元。无奈之下,他们来到石嘴山法律援助工作站求助,工作站简化审批手续,当即指派两名律师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有的老板在上级和形势的压力下,给了部分工资,但给全的很少。剩下的工资只能等到来年年底了,来年的工资还会继续拖欠,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问题越攒越多,无法根除。

调查显示,农民工工资领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按月领取,占统计总额的60.37%;另一种方式是按年领取,为28.02%。在被调查者中,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达到47.78%,有时延期和经常延期的比例达到35.68%和15.68%1。这些现象成为我们社会进步过程中极不和谐的因素。

二、原因分析——诸多因素错综复杂

如此严重的欠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潜在毒瘤,随时可能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拖欠农民工工资固然有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淡薄、讨薪方式不当等原因,但建筑领域自身运作不规范、机制不健全以及政策法律上对农民工保护力度不够才是导致承包商或包工头任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且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一)农民工自身主观原因

1、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低,导致农民工在打工路上处于劣势。在农民刚刚进城受雇之前,不懂得相关的法律,使得他们在与老板达成协议时,除了在工资上的要求之外,对其他的并不关心对自己作为一名劳动者应当享受的各种待遇却涉及很少,很大程度上,他们把自己还当成农民,而不是工人,所以他们感觉与城里的工人是不同的,对于协议也只是听从雇主的安排。在受雇过程中,就更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当发生意外事故时,也只是与雇主私了,认为自己命苦。更令人担忧的是,事后不懂得采用法律手段来依法讨薪,依旧采用农村的方法,上门去讨债,有的甚至走上极端,自杀或报复,导致发生悲剧。

2、不签订劳动合同。

从农村走入城市,由农民变为农民工,农民工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变化,很多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相关协议的观念或习惯。他们相当一部分人感觉自己和在家种地区别不大,不能和城里的工人攀比。而且很多人都是跟家乡的包工头一起出来,大家都认识,许多人感觉没必要签合同。很多农民工都是经过熟人介绍进城务工的,潜在意识里认为老板有钱让自己来挣,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是不相信老板,只想顺顺利利的多挣些钱。抱着这种心理,才使得劳动合同的签订难以落实。然而在事后他们向老板讨薪时自己手里除了一纸欠条,再也拿不出其他的法律依据,有的甚至连欠条也没有,对老板没有任何硬性制约,仍老板恣意拖欠工资时才意识到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调查当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仅占53.70%,没有签订的占了30.62%,有15.68%的农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在被调查者中,认为用工合同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农民工占20.86%和40.67%,认为没有用的占13.95%2。

3、讨薪“乱投医”。

目前由于民工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得他们在欠薪解决时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方法途径。以至于到欠薪时,受当前风气影响,都告官,觉得官越大越好解决问题,从熊德明大姐向温家宝总理诉说欠薪成为名人以来,各地迅速出现了许多像熊德明一样的人,都靠告官来解决欠薪。而且许多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也积极的来解决,利用行政命令强制性的解决个案,这样来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可是个案毕竟是个案,不是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这种行政解决方式从一定意义上反而延缓了农民工工资管理法治化的进程。

(二)建筑市场和服务行业客观原因

首先,追本溯源,包含劳动者工资在内的工程款拖欠问题最为严重,解决起来也比较困难,在拖欠农民工工资从源头上埋下伏笔。特别是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国营单位,国企等,本身各种款项在还未到位时就急忙开工建设,而工期又较长,各方都要拖欠,而各种承包商和农民工都认为这样的单位有保障,却不关注工程款能否到位、到位后流向何处。

其次,由于建筑市场管理不规范,建设单位层层转包,环节增多,矛盾复杂化。很多情况下大楼盖起来了,也投入运营了,可盖楼时的款项还未拨下来,其结果是民工找包工头,包工头找承包商,承包商找发包商,形成了一个互相依赖的链条,农民工处于链条的最低层,又无法确定义务主体,其中任何一方出现了问题,受损失的都是农民工。

最后,个别用工单位或包工头道德素质差,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意、恶意拖欠或克扣务工人员工资。一些包工头为了确保下一年的工程能顺利开工,就在工薪上打主意,比如和务工人员达成一些虚假的协议,而结果是工程结束,包工头卷钱开车,远走高飞,务工人员吃亏受骗。民工找不到人,诉讼到法院又感觉数目不是太大,结果会得不偿失,就自认倒霉了。

(三)公共权力对农民工保护不力。

1、相关法律不健全。

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在身份上受到歧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职工一样的权利及保护,对欠薪行为没有形成一套强有力的制裁措施和制度。目前有关处理欠薪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条例》,但在认定上只有“无故拖欠”行为才被视为违法行为,在处罚上也多是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补发拖欠的工资,企业欠薪的“成本”很低,法律上对拖欠者的软弱无疑放纵了更多的违法行为。

2、政策保护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对欠薪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和顾虑,认为欠薪是企业行为,政府不应承担责任;也有的担心政府治理企业欠薪会影响投资环境,对拖欠工资的行为漠然视之。

(1)一些地方政府本身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导致了欠薪和讨薪难。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短期内匆匆上马一些明显缺乏可行性、缺乏科学决策程序的政绩工程、“半拉子”工程,随后却因为资金以及其他原因突然停工,如此以来,必然导致一定的工资拖欠和不给的现象和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确保外来劳工的数量,为确保企业在本地的投资,往往容易倾向于刻意隐瞒和弱化当地企业与劳工的纠纷。而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当地农民工的工资经常被拖欠而且总是缺乏必要的政府支持。

(2)现行法律法规对此类违法违规现象的惩处力度不够,依法对农民工进行保护的可操作性较差。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和个人一方面是在利用打工者怕索钱不当反被炒鱿鱼的心理,大肆拖欠打工者的血汗钱,一方面则是由于有关部门的处罚力度根本不能伤到自己的要害。不少企业和个人甚至逐渐发现,拖欠工钱比扩大再生产创收更快。而这种行为和后果的严重不对称必然使得拖欠行为不断发生甚至日益蔓延。

(3)劳动监察缺乏必要的劳动执法手段,由于劳动执法人员的严重不足和素质低下,加上执法手段单一,且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不能有效地制止用人单位的欠薪违法行为,使这项制度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3、处理问题的机制缺乏。

首先,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缺陷。按照劳动争议“先裁后审”的处理程序,一般拖欠工资案件经过仲裁和法院审理也需一年左右的时间;仲裁申请时效短,起算点不明确,劳动者常常因轻信雇主的承诺超过仲裁申请时效,从而丧失通过仲裁和诉讼获得工资的权利。

其次,缺乏组织代表来保护民工的权益。具有城市户籍的职工都可以加入工会,由工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农民工由于身份不同一直被视为非正式职工,往往被阻隔在工会之外。由于得不到工会的维护,农民工的利益和诉求就无法表达。要想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以及讨薪难的问题,显然需要各方面有的放矢,齐抓共管。一方面,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高度重视,不仅要加紧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改进现有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和干部任用选拔方式,以杜绝政府大量的政绩工程所造成的民工工资拖欠现象,而且要出台相应的制度,支持和鼓励民工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和行业组织,以有利于民工自我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改变目前民工在对付雇主恶意拖欠方面的弱势地位;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拖欠行为的依法监督、打击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力度,需要继续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有利于农民工讨薪的完善和修改,以从根本上建立起系统、长效的预防和惩处机制。

三、追根溯源——深层原因在于法律关系混乱

从以上农民工欠薪原因来看,错综复杂;而解决欠薪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虽然《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从2004年12月1日施行逾期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的用人单位最高支付一倍赔偿金;但这仅仅是一部行政法规,带有很强的行政性质。在山东省省委副书记韩寓群怒斥黑矿主《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一文可以看出,确定农民工的法律地位为农民工提供法律保护是当务之急,当我们为整个社会关注清薪叫好时,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法律才能真正保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一)法律主体定位。

农民工在城市的地位没有确定,权益没有保障,他们游离于工会之外,他们的工资游离于法律之外。我们的发展建设将受到影响,构结和谐社会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因此,笔者建议:农民工的地位应当合法化,权益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给予农民工真正的法律地位,而不单单是行政的控制和社会的关注。同样,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上,也需要我们从法律的角度来考虑。

农民工在讨薪问题上屡屡受到不公正待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涉及到发包方、承包方和包工头等多个主体,加上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淡漠,不能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自己的利益履履受到侵害。因而在当今社会里,唯有农民工的地位最低、组织程度低,没有充分的说话权,在这环环相扣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农民工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一方法律主体出现在建筑领域的。因农民工在建筑领域中的尴尬地位,至使他们的基本权利受到了漠视。然而发包方、承包方、包工头之间出现了争议就不同了,他们可以通过平等的方式进行谈判解决,或者诉诸法律,因他们之间有一种平等法律关系。可是无论在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最终的结果都是转嫁到农民工身上,受害者还是农民工。

(二)法律关系梳理。

在这个复杂的链条中,存在着多个法律关系,主要包括:

1、发包方与承包方。他们之间是一种建筑工程合同关系,根据建筑工程合同的性质,承包方是可以将工程的一部分分包给第三人来完成的,包工头只是法律关系的客体。但是根据合同相对性的原理,发包方跟包工头是没有任何法律关系的,即使农民工成为最终的受害者,他们也不能成为这个法律关系的主体。因此,要杜绝发包方拖欠工程款的问题,(1)、建委在建设工程审批上必须严格把关,只有工程款到位才能允许开工。(2)给农民工建立相应的工资法律保障体系。

2、承包方与包工头。他们之间也应该是一种建筑工程合同关系,这点类似于发包方与承包方的关系,只是包工头作为施工方对总承包人负责,并且与总承包人一起对发包人负连带责任。这样,包工头与发包方的法律关系也就明确了。

3、最难鉴别的是农民工与这几方法律主体的关系。可以明确的是农民工与发包方是没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但是遇到发包方拖欠工程款的时候农民工可以求助于建委来解决。问题在于农民工受雇于谁?如果是受雇于包工头,就非常容易造成工程款拖欠,包工头拿不到工程款,或拿到工程款后溜之大吉,农民工就无法得到劳动报酬,这就形成了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链条;如果是受雇于承包商,包工头只是扮演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就可以缩短这个易断的链条,减少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可能性,而且农民工工资与承包方直接挂钩后,一旦被拖欠他们的工资寻求救助也就更容易,首先是义务主体明确,他们可以直接将承包方告上法庭,省得互相推诿,而且承包商一般是具备一定资质的主体,不容易溜之大吉。因此,农民工与承包方直接建立雇佣关系更科学一些,这也是国家政策法规所倡导的。

现实中正是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模糊不清,或是农民工根本意识不到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造成了农民工在解决欠薪时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方法途径,讨薪“乱投医”,承包方、发包方、包工头之间也是无视法律关系的存在,互相推诿扯皮,推卸责任。从根本上来讲,唯有明确这几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确定他们之间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农民工工资屡遭拖欠的问题才有望得到根本解决。

四、创新执法手段和根治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工资拖欠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农民工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确定,法律没有给予农民工足够的保护。而要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也必须从健全法律法规入手,建立保护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

(一)摸清底数。各市区、县“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街道、(乡)镇政府的监管作用,查清所在区域内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及用工情况,签订、履行劳动合同及工资支付情况。

(二)建立情况报送制度。要求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部门将各建筑施工企业填报的上月《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登记表》报送各区、县劳动保障局,各区、县劳动保障局于每月10 日前将《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登记汇总表》报市劳动保障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实行用工实名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要求,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应配合区、县建委,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施工管理、作业人员劳务档案,记录人员身份证号、职业资格证书号、劳动合同编号以及业绩和信用等情况。

(四)规范企业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要求,规范建筑企业的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要求在本区域内施工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工资应通过银行按月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将农民工的工资发放给“包工头”或其他组织及个人。

(五)政府把关,将欠款者清理出局。严格限制新上建设项目。凡不能按期完成政府项目清欠的地区,一律不批准新上政府项目;凡不能按期完成专业工程清欠任务的部门或地区,一律停止该部门或地区新上专业工程的立项;对存在拖欠工程款的业主或投资人申请新上建设项目的,发展改革部门不批准立项,国土资源部门不办理用地手续或不予供应建设用地,规划部门不办理规划手续,建设部门不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对已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要严格审查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凡建设资金不落实的,一律不许开工。

(六)建立信用档案。各级建设部门要在年内基本建立本地区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的信用档案,对不能按期完成清欠任务和新发生拖欠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一律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予以公布,并全面实施市场禁入。

(七)银行可视情况对新上项目停止发放新的贷款。对没有拖欠记录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可推荐给各银行,在授信等方面予以支持。银行要提高自主审贷能力,根据金融法规、信贷原则、产业政策的要求和项目投资的风险状况,加强对社会投资项目的授信审查。

(八)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工程建设合同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实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投标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和承包商付款担保。

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大检查力度

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应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全方位宣传工作,将自治区和市县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一户建筑施工企业,引导农民工在权益受到侵害时采取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方面的违法行为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并要求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要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监督。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允许未与劳务分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施工现场从事施工活动的,提请市、区县建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使用零散民工的规定予以处罚。由于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以下统称为发包单位)或者劳务分包企业,发包、分包或者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的违法行为而引发拖欠工资等劳动争议,视为发包单位或者劳务分包企业用工,由其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承担对劳动者的义务。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与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街道、(乡)镇政府签订责任书。按照有关规定,保证做到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不使用零散民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教育,通过银行按月发放工资并做到安全生产。施工现场的用工管理实行业主责任制,施工总承包企业负责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如果出现问题,将按照有关规定,本着“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对有关单位进行处罚。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应会同各区县建委对建筑施工企业开、复工实行登记制度。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于开、复工前,向所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部门报送《建筑施工企业开复工登记表》,对拒绝或虚假报送的单位,提请政府统计部门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不按规定制作工资表,拒绝接受、干扰、阻挠、抗拒区县、街道或(乡)镇劳动保障部门检查的建筑施工企业,劳动保障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对其处以1000元 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并建议由资质评定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同时,对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除依法进行处理外,建设部门对工程项目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农民工工资的发放,一律由施工单位按订立劳动合同统一造册,统一监督,统一发放,不得由项目经理(包工头)自行发放。

此外,要建立好三个制度。一是建立监督举报制度。市区、县建设(房产)局、劳动局和乡政府设立举报电话,并将举报电话在报纸和电视上公布,及时举报拖欠情况。对投诉举报要专人负责,特别是对一些在质量、经济、合同上存在纠纷和拖欠时间长的工程款与农民工工资问题要落实机构和人员予以处理解决。二是建立清欠工作目标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治自区政府的要求,将清欠工作纳入市县和各级有关部门目标管理,对清欠工作完成好的,在目标考核时酌情加分,完成不好的酌情减分,造成重大失误社会影响强烈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建立清欠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各市县清欠办和建设局,每半月要将上一个月解决拖欠工作的情况工作态度、报表,向市清欠办报告,必要时实行每周一报,市县清欠办及时汇总后向治自区清欠办报告,并向全市县通报。

在此基础上,各市区、县要设立咨询投诉服务中心。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应设立有专人负责的咨询投诉服务中心,公布举报电话,并将咨询投诉服务中心的地址、电话、服务内容和工作时间以公告的形式传达到建筑施工企业和职工。同时,建立综合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应与各区县建委、工会及公安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相应的分工协作方案,并建立定期的联系制度和信息互通制度,及时沟通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是加大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除开展定期的专项检查外,应加大日常巡视和重点检查的工作力度。对建筑施工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规等规定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建设单位已支付工程款而仍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的建筑施工企业可提请市或区、县建委将其清出建筑市场。并建立信用管理。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方面的违法行为,除依法处罚外,还应将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在劳动保障部门的信息系统中予以通报。

最后是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各区、县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建筑施工企业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劳动争议,要积极引导农民工通过仲裁渠道解决,对农民工提出仲裁申请的,要及时立案,公开审理,尽快结案,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各级法院和各城市仲裁机构,要集中受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案件,并按照快立案、快判决、快执行的原则,尽快办理。在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和支持。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由政府或有关部门承担相关责任的,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自动履行。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要依法受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及时指派,及时代理,指导当事人通过合法渠道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为被拖欠企业和农民工提供优质法律援助。

第二篇: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2007-02-10 16:49:08

××年底至××年初,全国集中进行了对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初步也是很大的成效,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关心与呵护。但是,目前清理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主要集中于××年当年发生的欠款,以千亿元计的陈年拖欠尚待解决。而且这一次是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一齐推动,主要采取的是行政的手段,并不是长久之策。因此,探寻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治化之路,建立杜绝欠薪现象发生的长效机制,非常必要。

一、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法治层面 的原因

(一)建设单位存在的违法行为

⒈普遍存在前期投资不足现象。根据规定,建设资金落实后才能申领建设许可证,而建设单位前期投资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在一些工程的发包和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了垫资施工和让利的要求,且不履行合同约定,长期拖欠工程款。某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突出政绩,搞所谓的形象工程,动辄投资几百万、上千万,本级财政无力支付,就利用政府信誉拖欠开发商工程款,这样以来,农民工成了最终受害者。

⒉恶意拖欠。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单位的信用意识不强。建筑市场“拖欠有理、拖欠有利”的风气盛行,一些业主把拖欠工程款作为变相筹措资金的渠道,不讲信用、不守合同,甚至恶意拖欠。

(二)施工单位存在的违法行为

⒈恶性竞争导致垫资施工。建筑市

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导致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建筑市场招投标时,不少建筑企业明知有“陷阱”也要千方百计赢得竞标,因为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只有承揽到工程,才有生存的希望。而一旦权力介入工程全过程,资质等级差甚至无资质等级的建筑商便能通过借证竞标等方式获得工程项目建设权,这更加剧了建筑市场的竞争。恶性竞争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垫资施工现象的普遍存在。如果不垫资让利,企业就很难承揽到工程。

⒉层层转包。按照《建筑法》,承包下工程后只允许一级分包,不允许多级分包。因为每分包一次,工程款就要被分减一次,这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不少施工单位中标后,不是自己直接搞建设,而是层层转包,最后的包工头能得到的价款连支付材料费都不够,农民工工资更无从谈起。

⒊恶意拖欠。在建筑市场盛行的“拖欠有理、拖欠有利”风气下,施工单

位同样不讲信用、不守合同,对农民工也搞恶意拖欠。有的建筑公司承建工程项目实收了绝大部分工程款,却以小额的工程款拖欠为由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农民工集体上访。

⒋不遵守《劳动法》。施工企业不遵守《劳动法》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方面,施工企业大多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条款上逃避和减轻责任;二是不按月支付工资,只是允诺年底一次性结清,平时只发给农民工基本的生活费,极易产生年底的拖欠问题。

(三)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手段不足,处理程序过长

⒈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这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欠薪逃匿的经营者得不到处罚,使得欠薪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有的地方规定,企业拖欠工资,工人可以要求拖欠总额~倍的经济补偿,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可以处以千

至万元罚款。但是各地从没有工人得到过补偿,也从没有企业受到过处罚。欠薪者不受法律制裁,给不良经营者提供了随意拖欠、损人肥己的机会,从而使欠薪现象愈演愈烈。

⒉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手段不足,使执法效果大打折扣。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经常因无权查封企业财物、更无权扣人而眼看着准备逃匿者拉走设备、财物,而公安部门对欠薪者也不能扣人扣物,因为拖欠工资不属于可以拘留的行为。有的逃匿者被农民工抓回来送为公安部门,公安部门也没办法处理,只好放人。

⒊行政处理程序的时间过长。劳动部门接到欠薪投诉举报后,先向企业劝说、协商。协商不成的,在立案后个月内发出限期整改责令书,责令企业天内支付工资。到期如果企业不执行,再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书。按规定,行政处理决定有个月的复议期,到期企业既不申请复议又不执行的,农民工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年各地对农民工欠薪案

件从快从优处理,把执法部门调查取证的时限缩短了一半,但“整改期”和“复议期”是法定的,不能随意减少。所以,仅仅一个行政处理程序,至少要四个月才能完成,农民工们根本拖不起。

(四)解决欠薪纠纷的仲裁和诉讼程序不适宜

通过法律途径追薪本该是我们这个向法治迈进的社会里人们首选的办法。但解决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之路却使农民工们望而却步。首先是仲裁。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农民工应当在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超过天的,仲裁庭不予受理。但由于农民工大多是在施工企业允诺的年底付薪不能兑现、寻求行政干预无效之后,才走仲裁之路的,且不说时效问题往往过了期限,就是仲裁的方式是否为农民工们所选择都是问题,在行政干预都无效的情况下,凭着朴素的心理,农民工们还能相信仲裁吗?何况连工资都没有的时候,拿什么来交仲裁费?而若进入诉

讼程序,按规定要先经仲裁,否则法院不受理。况且诉讼成本昂贵,农民工打不起官司,因而鲜见追讨欠薪的案子走上法庭。可见,诉讼和仲裁都不是农民工可以选择和愿意选择的讨薪途径。

二、法治对策

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针对上述法治层面的原因,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一)落实建设资金到位制度,杜绝垫资工程

垫资工程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隐患。要从源头上堵住拖欠工资现象,必须杜绝垫资工程。《建筑法》第条规定,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具备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建设资金落实”。要严格项目管理程序,对建设资金不到位的工程项目,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但目前垫资施工的现象普遍存在,建设单位利用自己的优势往往对施工单位提出垫资施工的要

求,施工单位为了揽到工程也甘愿如此,这都违反了《建筑法》的有关规定。但问题是,垫资施工行为在《建筑法》中没有直接的规定,《建筑法》第条只是笼统地规定,发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发包中不得收受贿赂、回扣或者索取其他好处,承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承揽工程时不得向发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贿、提供回扣或者给予其他好处,使得禁止和处罚缺乏直接的依据。在对《建筑法》的修改不能立即进行的情况下,可考虑以法规、规章或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予以规制和处罚,使垫资施工的行为得到遏止。

(二)落实《劳动法》规定的“月薪制”,避免年终讨薪大行动

《劳动法》第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这里的劳动者没有任何身份和地域的差别,也就是说,对农民工同样必须按月足额支付工资。而欠薪现象的发生与没有对农民工实行“月薪制”有一定的

关系。如果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确保农民工按月足额领工资,年终讨薪大行动将不复再有。要做到这一点,有必要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比如,可从工程项目中划拨一部分资金进入专门账户,成为农民工的预备工资,农民工按约定到银行领取,这样就减小了包工头等拖欠或者携款出逃的可能。还可运用市场机制预防新增欠款,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在所有工程项目推行业主支付担保和承包商履约担保制度,一旦业主或承包商不按合同约定履行支付工程款义务,将由为业主或者承包商提供担保的保证人代为履约或赔偿,以确保工程款能得到支付,避免发生拖欠工人工资的现象。

(三)落实劳动合同制度,规制用人单位

《劳动法》第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签订合同。由于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市场,农

民工找工作较难,但如果把合同问题归咎于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恐怕是极不公平的。虽然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们不愿因一纸合同而舍弃眼前的挣钱机会,但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不愿与农民工签定劳动合同而受其约束。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法律有必要规定强制企业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签定劳动合同,对拒绝签定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予以应有的处罚。要加强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管理,在检查劳动合同制度的执行情况时,对于合同中的不合理不合法条款应当予以纠正,而且在处理劳动纠纷时这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条款也不能作为依据。

(四)《刑法》上增设“拖欠工资罪”

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与法律缺少相应的规定有着一定的关系。《劳动法》对恶意拖欠工资的单位仅规定了“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却没有对严重的欠薪行为可以给予

刑事制裁的措施。不少用人单位正是利用了这个法律漏洞肆意欠薪,因此通过修改法律条款,按照拖欠的时间、数额、涉及的农民工的数量、拖欠造成的后果对欠薪者加大处罚很有必要。在香港,依照相关法规,雇主不按时支付工资给雇员,可被检控,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万港元及监禁一年。内地有必要在相关法律中更多地采用一些刑法要素,达到震慑此类违法行为的目的。建议在《刑法》中增设“拖欠工资罪”,对拖欠工资严重者予以刑事惩罚。

(五)解决纠纷应当适用简易程序,为农民工建立一条“维权绿色通道”

从理论上讲,拿不到工钱,可以去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可以去法院起诉。可是诸多的代理费、仲裁费、诉讼费,漫长的审理时限、期间在城里的生活花费等等,还有“裁决容易执行难”的尴尬,使多少本来想依靠法律维权的人退避三舍!农民工不愿去仲裁打官司,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找仲裁司法部

门,是因为农民工们没有时间没有钱去仲裁打官司。农民工索要工钱的时间性很强,他们一般是在家里夏收和春节时开始索要工钱,由于回家时间紧,因而耗时耗力、程序烦琐的“法律途径”对他们来讲并不现实。为快速处理农民工欠薪案件,有关仲裁司法部门应为农民工建立一条“维权绿色通道”,快立案、缓费用、速审理、快执行。

第三篇: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摘要]:农民工是中国非凡时期出现的一个非凡群体,他们付出劳动得到劳动报酬,但是现实情况是农民工工资拖欠相当严重,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筑施工企业违法违规操作;农民工自我保护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手段单一,执法不到位等等。本文从法治的角度,结合本职工作,针对欠薪的原因,提出了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办法: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援助机制等等,并且较具体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只有依法治理农民工工资,才能从源头上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才能实现和谐社会,达到依法治国的 [关键词]:欠薪 合法权益 立法

2007年以来,少数建筑施工企业恶意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了群体性讨薪事件,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目前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在人民币1000亿元左右.据《北京周刊的一份调查,在近1亿民工中,今年有73%的人被雇主拖欠工资.据新华社的一项调查统计,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有72.5%的受访对象表示,他们的工资不同程度地遭到拖欠.其中28.8%的人反映,从未按时拿到过工资.拖欠工资的有70 ~80%是建筑业的民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直接原因就是拖欠工程款.而导致这些现象迟迟无法解决的原因有:

一是一些农民工未签劳动合同,相关手续不齐全。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为了急于进城找到一份工作,以便能挣钱养家糊口,很多农民工在老乡、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建设工地,一方面对雇主的情况一无所知,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接受某些建筑公司、劳务单位或包工头的苛刻条例,建设、劳务单位或包工头说不签合同,就不敢争取签合同。有些雇主也正好利用了农民工这一心理,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仅凭口头承诺,农民工就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拖欠工资的情况,农民工一方就非常被动。首先,依靠法律解决问题需要相应的证据,因为没有劳动合同以及其他相关证据,这就为确认劳动关系带来困难。其次,即便确定了劳动用工的事实,也无法确定工资的标准和拖欠工资数额。因此,不论是劳动监察部门、劳动仲裁部门还是法院,都不能及时有效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用人单位不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按《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劳动者工资。但是这些相关规定在建筑行业都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建筑业的民工一般每月只能得到100多元生活费,一年的工资要到年底才能结清。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他们事实上与用人单位处于不平等地位,再加上他们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不敢、也不能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老板说年底发工资,他们就只好等到年底。可是,等到年底时,积少成多,用工单位一下子要拿出一大笔钱来支付农民工工资,年底又恰好是花钱的高峰,资金处于紧张时期,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导致农民工春节拿不到工资。

三是层层转包的承包方式也增加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难度。虽然在《建筑法》、《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规章里,明令禁止转包,但实践中还是大量存在层层转包现象。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逃避转包的责任,施工过程中包括招用农民工等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承包人的名义进行,实际上农民工都是接受转包的单位招用的。在工程完工后,农民工只知道向承包人索要工资,而该承包人只会将责任推向转包方,由于多了一个环节,导致互相推诿,无形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有的工程甚至在接受转包后,又再次被整体私下转包,层层转包的目的是在每个环节牟取利润,其结果只有降低农民工工资,把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手段。

解决办法:

一、从立法角度明确农民工工资的给付主体。

按劳动法和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人)单位就是工资给付主体。用工单位把工程层层转包,由此产生的一切用工责任均应由具有法定用工单位资格的单位(企业)来承担,但现行法律对此却无明确规定。用工单位利用法律对这种违法行为缺少明文规定和强制手段的漏洞,采用转包合同把劳动者的利益和自己应负的用工责任,转嫁给不具备用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而且几乎没有什么违法成本,所以违法转包的现象不断出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了对不具备用工单位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工资给付主体责任。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通知的规定法律效力太低,属行政规范性文件,对指导行政机关调解劳动争议纠纷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劳动争议纠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对法院来讲不是办案的依据,缺少约束力,只是法院办案时参照的依据。建议将此规定升格为行政法规(如制定《劳动合同法实施办法》)、规章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内容。这样就从立法角度解决了现行法律、法规漏洞,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用工单位违法转包建筑工程的行为。即使其要转包工程,在签订合同(包括“黑白”合同)和给付工程款时,也要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尽可能把工资直接兑付到农民工手中。同时,也为法院处理案件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司法公正和司法统一。

二、完善劳动合同制,全面落实劳动合同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为农民工维权提供了新的法律保障。要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工学会用劳动合同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养成签订劳动合同的习惯。同时,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设立工会组织(因建筑工程的用工周期不长,也许叫临时工会组织更为恰当),让工会组织为农民工提供依法维权服务,减少农民工维权活动中的过激行为。充分发挥工会作为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利益的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工会签订集体合同,帮助、指导、监督劳动合同的履行,积极参与劳动争议调解,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三、建立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约束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一是施工企业在领取施工许可证前,按照工程合同价款的一定比例向工程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交纳职工工资保障金,工资保障金在工程合同价款中列支,专款专用。二是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将工资保障金存入指定银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在规定三是施工企业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施工工程期限小于一个月的或者双方约定支付工资期限低于一个月的,另其约定。五是在工程建设期间及工程竣工后60日内,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启动工资保障金,及时发放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四、严格规范新建项目的审批手续。首先,对建设资金不到位的建设项目不办理项目审批,不予立项、不予开工建设,做到新帐不欠,老帐限期付清;其次,对老帐未付清,有拖欠民工工资的单位不予审批。

五、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维权意识。加强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法律法规保护意识,有关部门应设立农民工工资清欠举报电话,一旦发现有工程款拖欠的,农民朋友能及时向政府反映。

总之,依法彻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就需要把进行相应的立法、强化执法、加强监督、建立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拖欠农民工工资,才能真正堵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漏洞,农民工最基本的权益将得到更好的维护,对促进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是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8年3月1日实行)

2、《劳动法》(1994年7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八次会议通过)

3、《劳动合同法草案》(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

3、③

第四篇: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农民工”最初指进入乡镇企业的农民,后来主要指数以亿计的从农村外出就业、进城务工的人员。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滞留于农业的农民太多,在城镇从事工商业的人员太少,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民进城务工是促进农村和城市双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积极现象。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由于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行业违规操作,不按程序办事,监管不力,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民工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日趋增多,而且以欠薪问题最为突出。

每到年终岁末,农民工在追讨工资无望的情况下,除以伤害自己身体、自杀等方式相威胁外,甚至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问题,如聚众堵塞交通,毁坏道路设施,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或绑架包工头等,类似的群体性事件和刑事案件每年都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拖欠农民工工资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治安和诱发犯罪的严重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是,旧的拖欠未理清,新的拖欠又形成。这样循环往复,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

形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全国总工会公布的资料,目前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有1000亿元左右。欠薪主要发生在建筑、餐饮、制衣、制鞋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企业性质看,基本上是民营、私营、“三资”企业以及集体企业,也有个别国有企业。其中,又以建筑行业拖欠工资最为严重,占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总数的70%以上。

宏观上,建筑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行业,进城务工的农民也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建筑业的农民工又基本上都受雇于建筑施工企业、劳务分包单位等,也有一些农民工是受雇于包工头个人。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时,不仅要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技术力量、资质等级、相应的业绩、信誉等,而且要有一支民工队伍。一般情况下,建筑公司使用农民工有两种方式,一是建筑公司直接雇用民工;二是建筑公司与劳务分包单位或者包工头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由劳务分包单位或者包工头为工程建设提供劳务。

建筑行业的这种承包方式以及结算方式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即发包方不能按时付给工程款,就会造成以下环节不能按时付款,最终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出现。

政府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垫资施工,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能承揽到工程,仍然违规操作;另一方面,不少建设单位在资金不到位,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情况下,仍然盲目开工建设。

实践中,有部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是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造成的,也有部分则纯属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因为即使建设单位拖欠了施工单位的部分工程款,施工单位也只不过是以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为借口不支付农民工工资,从法律上讲,应构成恶意拖欠。

诚然,用工单位的理由,从法律的角度看,是不能成立的。但如果建设单位都按时支付了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普遍。所以,要彻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就必须从源头抓起,首先解决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问题,此问题解决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解决。

增加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难度的几种情况

一是一些农民工未签劳动合同,相关手续不齐全,增加了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难度。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为了急于进城找到一份工作,以便能挣钱养家糊口,很多农民工在老乡、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建设工地,一方面对雇主的情况一无所知,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接受某些建筑公司、劳务单位或包工头的苛刻条例,建设、劳务单位或包工头说不签合同,就不敢争取签合同。有些雇主也正好利用了农民工这一心理,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仅凭口头承诺,农民工就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拖欠工资的情况,农民工一方就非常被动。首先,依靠法律解决问题需要相应的证据,因为没有劳动合同以及其他相关证据,这就为确认劳动关系带来困难。其次,即便确定了劳动用工的事实,也无法确定工资的标准和拖欠工资数额。因此,不论是劳动监察部门、劳动仲裁部门还是法院,都不能及时有效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层层转包的承包方式也增加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难度。虽然在《建筑法》、《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规章里,明令禁止转包,但实践中还是大量存在层层转包现象。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逃避转包的责任,施工过程中包括招用农民工等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承包人的名义进行,实际上农民工都是接受转包的单位招用的。在工程完工后,农民工只知道向承包人索要工资,而该承包人只会将责任推向转包方,由于多了一个环节,导致互相推诿,无形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有的工程甚至在接受转包后,又再次被整体私下转包,层层转包的目的是在每个环节牟取利润,其结果只有降低农民工工资,把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手段。

三是用人单位不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导致解决问题的难度再增加。按《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劳动者工资。但是这些相关规定在建筑行业都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建筑业的民工一般每月只能得到100多元生活费,一年的工资要到年底才能结清。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他们事实上与用人单位处于不平等地位,再加上他们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不敢、也不能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老板说年底发工资,他们就只好等到年底。可是,等到年底时,积少成多,用工单位一下子要拿出一大笔钱来支付农民工工资,年底又恰好是花钱的高峰,资金处于紧张时期,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导致农民工春节拿不到工资。

对策建议

其次,严格依法行事,规范经营,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鉴于形成拖欠的原因较多,解决问题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一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用工单位都应当严格依法办事,规范经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工程立项、招投标、注入资金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依程序进行。有关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于违反规定的建设、施工单位,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杜绝转包渔利。尤其是资金不到位等开工条件不具备的,绝不允许施工。从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方式看,应当严格依法按月发工资,这就等于将原来年底集中支付的工资化整为零,每月支付金额并不高,资金压力自然要小得多。二是农民工自身也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有关主管部门应通过向农民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帮助农民工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鼓励其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同不法承包商、包工头作斗争。

第五篇: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农民工”最初指进入乡镇企业的农民,后来主要指数以亿计的从农村外出就业、进城务工的人员。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滞留于农业的农民太多,在城镇从事工商业的人员太少,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民进城务工是促进农村和城市双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积极现象。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由于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行业违规操作,不按程序办事,监管不力,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民工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日趋增多,而且以欠薪问题最为突出。每到年终岁末,农民工在追讨工资无望的情况下,除以伤害自己身体、自杀等方式相威胁外,甚至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问题,如聚众堵塞交通,毁坏道路设施,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或绑架包工头等,类似的群体性事件和刑事案件每年都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拖欠农民工工资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治安和诱发犯罪的严重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是,旧的拖欠未理清,新的拖欠又形成。这样循环往复,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

形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全国总工会公布的资料,目前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有1000亿元左右。欠薪主要发生在建筑、餐饮、制衣、制鞋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企业性质看,基本上是民营、私营、“三资”企业以及集体企业,也有个别国有企业。其中,又以建筑行业拖欠工资最为严重,占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总数的70%以上。宏观上,建筑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行业,进城务工的农民也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建筑业的农民工又基本上都受雇于建筑施工企业、劳务分包单位等,也有一些农民工是受雇于包工头个人。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时,不仅要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技术力量、资质等级、相应的业绩、信誉等,而且要有一支民工队伍。一般情况下,建筑公司使用农民工有两种方式,一是建筑公司直接雇用民工;二是建筑公司与劳务分包单位或者包工头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由劳务分包单位或者包工头为工程建设提供劳务。建筑行业的这种承包方式以及结算方式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即发包方不能按时付给工程款,就会造成以下环节不能按时付款,最终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出现。政府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垫资施工,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能承揽到工程,仍然违规操作;另一方面,不少建设单位在资金不到位,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情况下,仍然盲目开工建设。实践中,有部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是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造成的,也有部分则纯属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因为即使建设单位拖欠了施工单位的部分工程款,施工单位也只不过是以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为借口不支付农民工工资,从法律上讲,应构成恶意拖欠。诚然,用工单位的理由,从法律的角度看,是不能成立的。但如果建设单位都按时支付了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普遍。所以,要彻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就必须从源头抓起,首先解决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问题,此问题解决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解决。增加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难度的几种情况:

一是一些农民工未签劳动合同,相关手续不齐全,增加了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难度。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为了急于进城找到一份工作,以便能挣钱养家糊口,很多农民工在老乡、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建设工地,一方面对雇主的情况一无所知,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接受某些建筑公司、劳务单位或包工头的苛刻条例,建设、劳务单位或包工头说不签合同,就不敢争取签合同。有些雇主也正好利用了

农民工这一心理,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仅凭口头承诺,农民工就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拖欠工资的情况,农民工一方就非常被动。首先,依靠法律解决问题需要相应的证据,因为没有劳动合同以及其他相关证据,这就为确认劳动关系带来困难。其次,即便确定了劳动用工的事实,也无法确定工资的标准和拖欠工资数额。因此,不论是劳动监察部门、劳动仲裁部门还是法院,都不能及时有效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层层转包的承包方式也增加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难度。虽然在《建筑法》、《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规章里,明令禁止转包,但实践中还是大量存在层层转包现象。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逃避转包的责任,施工过程中包括招用农民工等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承包人的名义进行,实际上农民工都是接受转包的单位招用的。在工程完工后,农民工只知道向承包人索要工资,而该承包人只会将责任推向转包方,由于多了一个环节,导致互相推诿,无形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有的工程甚至在接受转包后,又再次被整体私下转包,层层转包的目的是在每个环节牟取利润,其结果只有降低农民工工资,把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手段。

三是用人单位不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导致解决问题的难度再增加。按《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劳动者工资。但是这些相关规定在建筑行业都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建筑业的民工一般每月只能得到100多元生活费,一年的工资要到年底才能结清。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他们事实上与用人单位处于不平等地位,再加上他们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不敢、也不能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老板说年底发工资,他们就只好等到年底。可是,等到年底时,积少成多,用工单位一下子要拿出一大笔钱来支付农民工工资,年底又恰好是花钱的高峰,资金处于紧张时期,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导致农民工春节拿不到工资。

对策建议 :

首先要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和完善防止欠薪的各项机制。党中央、国务院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十分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胡锦涛、温家宝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规范管理,实行标本兼治,建立和完善防止欠薪的各项机制。200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召开全国清理拖欠工程款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还联合发出《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不断推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并逐步加大监管力度。我省决定从2004年6月1日至6月15日,对清欠工作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于6月30日以前推出《贵州省关于解决建设领域内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方案》。这是建立和完善防止欠薪机制之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其次,严格依法行事,规范经营,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鉴于形成拖欠的原因较多,解决问题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一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用工单位都应当严格依法办事,规范经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工程立项、招投标、注入资金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依程序进行。有关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于违反规定的建设、施工单位,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杜绝转包渔利。尤其是资金不到位等开工条件不具备的,绝不允许施工。从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方式看,应当严格依法按月发工资,这就等于将原来年底集中支付的工资化整为零,每月支付金额并不高,资金压力自然要小得多。二是农民工自身

也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有关主管部门应通过向农民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帮助农民工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鼓励其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同不法承包商、包工头作斗争。

下载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思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思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时下拖欠农民工工资已成为社会的一大诟病,各级政府为解决农民工被欠薪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来制止欠薪问题,诸如对《劳动法》出台针对性的配......

    试析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试析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而出现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志,是指具有农村户口......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浅析

    《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浅析年级、专业: 2009级行政管理学生姓名:张月云学号:092221003完成时间:2010年12月12日成绩:指导教师林绍珍福建.福州.福建农......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汇报

    关于我县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汇报 我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总体......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预防和解决措施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参与建设,他们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后由于体制及农民工自身薄弱......

    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初探

    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初探 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初探 目前,全国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十分普遍,据统计,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约为9800万人,其中在建设......

    为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为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体系,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近日,湖北省宜昌市政府办公......

    关于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经验做法

    一年一度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不仅损害农民工本人的合法权益,影响到其家庭生活,而且容易引发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甚至导致恶性案件,对社会治安构成潜在威胁,是各级政府十分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