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考试题(一)[大全]

时间:2019-05-13 19:4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考试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考试题(一)[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考试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考试题(一)[大全]》。

第一篇:考试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考试题(一)[大全]

漯河市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考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矫正的任务()。

A.行刑

B.矫正

C.安置救济

D.限制人身自由 2..我国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机关是()。

A.人民法院 B.检察院 C.司法行政机关D.公安机关

3.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是()。A.加强社区矫正

B.加强监禁矫正

C.加强教育矫正

D.加强惩罚矫正

4.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矫正的目的()。

A.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B.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C.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D.对罪犯实施打击和惩罚

5.下列选项中,()不是社区矫正的对象。A.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 B.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 C.易于改造,且放在社会上服非监禁刑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

D.剥夺了人身自由的罪犯

6.()要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进行。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司法行政机关 D.公安机关

7、《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A.2012年1月1日

B.2012年3月1日 C.2012年5月1日

D.2012年6月1日 8.开展社区矫正,()。

A.有利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制度 B.有利于合理配置行刑资源,使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两种行刑方式相辅相成

C.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实现对罪犯的有效改造 D.与行刑的成本无关

E.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成为世界行刑改革发展的趋势

9.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为以下哪几种对象()。

A.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

B.被宣告缓刑的罪犯

C.被裁定假释的罪犯

D.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

E.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10.社区矫正的内容包括()。

A.行为督导

B.教育矫正

C.完成义务教育

D.娱乐活动

E.组织公益劳动

11.社区矫正对象符合下列哪些正当理由,且情况属实的,经由县级社区矫正机关批准可以请假外出()。

A.就业

B.经商

C.就学

D.就医

E.探亲

二、填空题

1.社区矫正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活决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社区矫正工作的任务包括(监督管理)、(教育改造)和(帮教扶助)三项。

3.社区矫正的作为刑罚执行活动,具有(惩罚)功能、(教育)功能、(塑造)功能、(感化)功能、(治疗)功能、(控制)功能。

4.管制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刑罚之。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适用对象主要是(所犯罪行较轻)、(社会危害较小)的罪犯。刑期在(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刑期最高不超过()年。

5.人民法院对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同时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当在(执行通知书)上注明暂予监外执行,连同(判决书)、(起诉书)副本,(结案登记表)和(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送达其居住地县级社区矫正机关。

6.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人应当由到达法定年龄且具有(监管)能力的近亲属担任,如近亲属中无适合人选,也可有矫正对象所在社区、村委会或工作单位的有关人员担任。监管人确定后,要与社区矫正机关签订(监管协议),承担起在日常活动中(督促)矫正对象服从管理、遵守规定,监督矫正对象,定期向矫正机关汇报的责任。

7.社区矫正档案,是司法所实施社区矫正工作直接形成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响)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当建立社区矫正档案,具体分为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和社区矫正(执行)档案。

8.社区矫正机关对矫正对象实行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报到)管理、(监督考察)管理、(请销假)管理、(迁居)管理、(会客)管理等。

9.社区矫正对象一次请假时间原则上不能超过()日。10.社区矫正个案就是社区矫正组织针对特定矫正对象的(不良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等因素,专门制定并实施的矫正工作方案。

11.社区矫正扶助制度又称社区矫正救济制度,是指在社区

矫正机关的组织协调下,通过落实有关政策,利于社会志愿者、社会组织整合其他社会资源,对矫正对象给予(帮助)、(救济)和(安置)的一种工作制度。

12.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

13、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

14、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小时。

15、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小时。

四、简答题

1、社区矫正的概念?

2、社区矫正适用对象有哪些?

3、对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的情形?

4、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社区矫正人员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的情形是什么?

5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答:(1)社区矫正对象相关的法律文书。

(2)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包括对象的确认、登记、填写相关表格。

(3)告知社区矫正对象相关权利和义务以及社区矫正相关规定。

(4)开展初次见面谈话教育。(5)建立矫正对象的个人矫正档案。

6、被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答:被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二)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四)遵守关于会客的规定;

(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六)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7、社区矫正的任务是什么?

答:社区矫正的任务有三方面。一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促使其成为守法公民;三是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利于其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8、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端正;

(二)热心社区矫正工作;

(三)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自愿参与和从事社区矫正的社会志愿者,向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司法所报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由司法所报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颁发聘书。

9、被宣告缓刑或者被裁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答:被宣告缓刑或者被裁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二)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

(五)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缓刑、假释社区服刑人员还必须遵守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

(六)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10、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答: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

(二)在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

(三)确因治疗、护理的特殊要求,需要转院或者离开居住区域的,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四)进行治疗以外的社会活动应当向司法所报告,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五)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11、社区矫正工作中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的职责有哪些?

第二篇: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

附件一

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目录与样本

1、调查评估意见书

2、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

3、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情况通知单

4、社区矫正宣告书

5、社区矫正责任书

6、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

7、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

8、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警告决定书

9、社区矫正人员警告审批表

10、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

11、撤销缓刑建议书

12、撤销假释建议书

13、收监执行建议书

14、社区矫正人员减刑建议书

15、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减刑审核表

16、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17、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

18、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

19、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

20、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通知书

第三篇:社区矫正执法标准(初稿)

社区矫正执法标准(初稿)

临港分局、翠屏区、南溪区、长宁县、江安县、兴文县、珙县司法局:

我局受司法部委托,组织编写社区矫正执法标准,市局专门成立了编写小组。现将编写小组编写的执法标准初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讨论,提出修改意见。请务必于7月18日下午4点以前,将修改稿电子文档报市局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科。联系人:李益,电话8230631。

宜宾市司法局 2012年7月16日

社区矫正执法标准

目录

第一节执法主体资格 第二节执法流程 2-1.调查评估 2-2.接收 2-3.监督考察 2-4.警戒具 2-5.考核评估 2-6.奖惩

2-7.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2-8.解除矫正

2-9.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特别规定 2-10.安置帮教 2-11.保障措施 第三节 责任追究

第四节 执法依据名称目录

第一节 执法主体资格 1-1 执法主体

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活动,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统一着警服、授警衔,司法所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警察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1-2 辅助人员

1、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及警察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2、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及警察进行社区矫正。

3、辅助人员不得享有社区矫正执法权。第二节 执法流程 2-1 调查评估 2-1-1 接受委托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受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的委托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对其所居住社区影响进行社会调查。

2-1-2 调查人员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的委托函件后,应指定不少于二名工作人员开展调查,其中至少一名调查人员为警察。调查人员应当遵守各项工作纪律,执行回避制度。司法工作人员应当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保守工作秘密,保护当事人隐私。

2-1-3 调查内容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制作调查笔录。

2-1-4 出具评估意见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在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委托机关提交调查评估意见。在特殊情况下,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调查时间可以延长一至四日。

2-2 接收

2-2-1 查验法律文书

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查验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确保法律文书齐全、合法有效。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

2-2-2 报到

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责令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2、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3、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释放等手续。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4、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应当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宣告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社区矫正期限;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社区矫正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等有关事项。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警察)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到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5、司法所应当向社区矫正人员宣布,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部制定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

(2)定期向矫正小组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司法行政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5)遵守司法行政机关制定的具体监督管理措施。

2-3监督考察 2-3-1建立矫正小组

1、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确定专门的矫正小组。矫正小组由司法所工作人员(警察)担任组长,成员由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相关人员组成。社区矫正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

2、司法所应当与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根据小组成员所在单位和身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各项矫正措施落实。

2-3-2制定矫正个案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制定矫正方案,在对社区矫正人员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

2-3-3建立档案

1、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包括适用社区矫正的法律文书,以及接收、监管审批、处罚、收监执行、解除矫正等有关社区矫正执行活动的法律文书。

2、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包括司法所和矫正小组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相关材料等。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2-3-4报告制度

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2、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县级以上医院病情复查情况。

3、司法所及警察应当将社区矫正人员的报告记录在案。2-3-5禁止令

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社区矫正人员确需进入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并告知人民检察院。

2-3-6迁居制度

1、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县(市、区、旗)。

2、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

3、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

4、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

5、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关法律文书应当抄送现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2-3-7会客制度 社区矫正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或会见境外人士前,必须由其本人申请,监护人、村(居)委会出具证明,司法所审核后出具社区矫正人员的表现材料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会见应在指定地点进行。

2-3-8学习制度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司法所及警察召集并指定授课人。

2-3-9公益劳动制度

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社区服务时由司法所及警察监督。

2-3-10心理矫治

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

2-3-11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落实社会保障措施。

2-3-12情况信息搜集

1、司法所及警察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个人生活、工作及所处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手机定位)、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司法所及警察应当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有关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

2、司法所及警察应当定期到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

3、对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司法所及警察应当定期与其治疗医院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其身体状况及疾病治疗、复查结果等情况,并根据需要向批准、决定机关或者有关监狱、看守所反馈情况。

4、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司法所应当及时报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追查。

2-4警戒具 2-4-1配发

警戒具是指社区矫正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手铐等警用器械,主要是制止和防范罪犯危险行为的发生。警戒具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配发,警棍由司法所统一保管。2-4-2警戒具使用条件

1、社区矫正人员遇有下列情形,经警告无效时,可以使用警棍:

(1)正在实施违法犯罪的;

(2)以暴力方法抗拒或阻碍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3)袭击警察的。

2、社区矫正人员遇有下列情形,可以使用手铐:(1)有脱管行为的;(2)有使用暴力行为的;(3)正在押解途中的;

(4)有其他危险行为需要采取防范措施的。2-4-3警戒具使用的审批程序

1、对社区矫正人员使用戒具,应当经县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遇有脱逃或行凶等紧急情况时,可先戴戒具,后按上述程序补办呈批手续。

2、警戒具使用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使用情形消失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2-5考核评估

1、司法所应当及时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情况,定期对其接受矫正的表现进行考核,实行“周记载、月小结、季评议”的考核制度,日常考核以奖、扣分形式予以量化。司法所应建立矫正对象个人考核台帐,对矫正对象考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根据考核结果,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分类管理。管理级别分为 三级,即宽管、普管、严管。不同等级的,在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实行不同处遇。

2-6奖惩 2-6-1警告

1、发现矫正人员有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情形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派员调查核实情况,收集有关证明材料,提出处理意见。

2、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

(1)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2)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3)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4)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5)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6)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2-6-2提请治安管理处罚 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司法所及警察应当及时调查核实情况,收集有关证明材料,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提请同级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2-6-3建议撤销缓刑、假释

1、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1)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2)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3)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4)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5)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2、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2-6-4暂予监外执行收监

1、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1)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2)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旗),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3)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4)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5)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6)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7)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8)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2、司法行政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2-6-5收监执行

1、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2、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监狱应当立即赴羁押地将罪犯收监执行。

2-6-6减刑

1、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2、司法行政机关减刑建议书和人民法院减刑裁定书副本,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2-7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司法行政机关发现社区矫正人员非正常死亡、实施犯罪、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应当启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应当立即与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妥善处置,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2-8解除矫正 2-8-1期满鉴定

社区矫正期满前一个月,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作出个人总结,司法所应当根据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其安置帮教提出建议。

2-8-2宣告

1、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警察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

2、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参加宣告。

3、宣告事项应当包括: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对宣告缓刑的,宣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4、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书面通知决定机关,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5、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刑期届满的,由监狱、看守所依法为其办理刑满释放手续。

2-8-3矫正终止

1、社区矫正人员死亡、被决定收监执行或者被判处监禁刑罚的,社区矫正终止。

2、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死亡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批准、决定机关,并通报县级人民检察院。

2-9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特别规定

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应当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

(2)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身份保护,其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其矫正档案应当保密;

(3)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

(4)针对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需要等特殊情况,采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

(5)采用易为未成年人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

(6)协调有关部门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就学、就业等提供帮助;

(7)督促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

(8)采取其他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改过自新、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必要措施。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社区矫正人员,适用前款规定。2-10 安置帮教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期满的,司法所及警察应当告知其安置帮教有关规定,与安置帮教工作部门妥善做好交接,并转交有关材料。

2-11保障机制

1、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例会、通报、业务培训、信息报送、统计、档案管理以及执法考评、执法公开、监督检查等制度,保障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

2、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建立社区矫正人员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动态数据共享。

3、社区矫正人员的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社区矫正人员在就学、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4、司法工作人员(警察)应当认真听取和妥善处理社区矫正人员反映的问题,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5、接到人民检察院认为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执法活动有违法情况的通知后,交付执行机关和执行机关应当及时纠正、整改,并将有关情况告知人民检察院。

6、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节 责任追究

在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司法工作人员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节 执法依据名称目录 4-1 专门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4、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4-2

第四篇:社区矫正人员考试题

社区矫正人员考试题

社区矫正人员姓名: 考试时间: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C)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A、三 B、五 C、十 D、十五

2、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社区矫正人员确需进入的,应当经县级(C)批准,并告知()。

A、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C、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 D、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

3、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C)提出书面申请。A、十天 B、二十天 C、一个月 D、二个月

4、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B)小时。

A、四 B、八 C、十六 D、三十二

5、应当立即直接上调为严格管理的情形为(C)A、月度考核结果出现一次基本合格 B、月度考核结果出现两次以上基本合格 C、受到警告、治安管理处罚的 D、月度考核结果出现不合格

6、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C)小时。

A、二

B、四

C、八

D、十六

7、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但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C)个月,宣告缓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个月。

A、一、二 B、二、三 C、三、二 D、二、一

8、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C)。

A、村、社

B、镇、乡

C、市、县(旗)

D、省

9、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

A、一

B、三

C、五

D、七

10、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A、十天

B、二十天

C、一个月

D、二个月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ABCD)

A、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B、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C、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的; D、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的;

2、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以下一类或者几类区域、场所(BC):

A、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B、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

C、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

D、禁止进入超市购买商品;

3、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收监执行建议书、减刑建议书等和相关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BCD)

A、司法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

4、对于未成年实施社区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D)A、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可以与成年人分开进行。B、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要给予身份保护。C、其矫正宣告应当公开进行。

D、其矫正档案应当保密,不能存放在公开场所。

5、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ABCD)的情况。A、遵纪守法 B、接受监督管理 C、参加教育学习D、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

6、发生(ABCD),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A、居所变化 B、工作变动

C、家庭重大变故 D、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

7、(ABCD)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监狱

8、下列哪种情形属于司法行政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的情形(ABD)。

A、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旗),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B、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C、受到司法行政机关警告仍不改正的;

D、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

9、下列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列入严管的有(ABCD)A、犯罪情节严重的 B、共同犯罪的假释人员

C、犯抢劫罪的假释人员 D、受到警告、治安管理处罚的

10、下列关于社区矫正人员的报告制度正确的有(BC)

A、严格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每周电话报告一次、每月当面报告一次;

B、社区矫正人员因身体原因无法到司法所当面报告的,经司法所同意,可以委托矫正小组成员或家庭成员代为提交书面材料,司法所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

C、社区矫正人员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司法所。

D、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两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

1、社区矫正人员上季度月度考核结果出现基本合格的,应当上调管理等级一级。(错)

2、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只需要司法所批准即可。(错)

3、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对)

4、社区矫正人员的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社区矫正人员在就学、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对)

5、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对)

6、社区矫正人员违法或重新犯罪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在十五日内向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书面通报情况。(对)

7、社区矫正人员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一个月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错)

8、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处分。(对)

四、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2、社区矫正人员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报到登记后,应在(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3、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

社区矫正人员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

4、社区矫正的基本特征(刑事制裁性)、(非监禁刑)、(社会参与性)、(人文关怀性)

5、社区矫正的功能(惩罚功能)、(教育功能)、(塑造功能)、(感化功能)、(治疗功能)、(控制功能)

五、简答题(共42分)

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2、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3、社区矫正人员“六不准”的内容是什么?

4、应当给予社区矫正人员警告的情形有哪些?

5、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会有怎样的后果?

第五篇:山东省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规范

山东省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规范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社区矫正执法工作,保证刑罚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执法工作。

人民法院对符合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适用、变更社区矫正的判决、裁定或者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再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条

县(市、区)司法局具体负责社区矫正执法工作。

第四条

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依法规范、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力协作的原则。

第二章

交付与接收

第五条

对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应当核实罪犯的居住地,在向罪犯宣判时或者罪犯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以内到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报到,以及逾期报到或者不报到的后果,并及时通知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做好接收准备。

书面告知书一式三份,人民法院、监狱或者看守所留存一份,随法律文书送达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一份,发社区矫正人员一份。

第六条

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应当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十日以内,向罪犯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送达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居住地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罪犯,人民法院应当送达刑事起诉书(复印件)、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书面告知书、回执单等相关法律文书和材料。

对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人民法院应当送达或者当面移交刑事起诉书(复印件)、刑事判决书、执行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罪犯病残鉴定表、书面告知书、回执单等相关法律文书和材料;监狱、看守所应当送达或者当面移交刑事起诉书(复印件)、刑事判决书(复印件)、执行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审批表、罪犯病残鉴定表、出监(所)鉴定表、书面告知书、回执单等相关法律文书和材料。对裁定假释的罪犯,监狱、看守所应当送达裁定书、执行通知书、证明书(副本)、罪犯出监鉴定表、原刑事起诉书(复印件)、原刑事判决书(复印件)、原执行通知书(复印件)、书面告知书、回执单等相关法律文书和材料。

第七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在收到法律文书后五日以内送达回执,并将法律文书复印一份送交司法所。

第八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对报到的社区矫正人员核实身份,办理登记手续,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发放社区矫正人员须知,告知其三日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法律文书在规定时间内未送达或者不齐全的,应当对社区矫正人员先行登记,同时书面通知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五日以内送达或者补齐,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对居住地不属于本辖区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通报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并退回相关法律文书及材料。

第九条

监狱、看守所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押送到居住地,与县(市、区)司法局办理交接手续,并通报其教育改造情况;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服刑地在省外、需要回省内实施社区矫正的,省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接到服刑地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书面通知后,应当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释放等手续。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通知其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在办理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交接手续时,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应当通知其家属或者保证人到场。

第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到县(市、区)司法局报到的,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及时组织查找,通报决定机关和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第十一条

司法所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入矫宣告。县(市、区)司法局可以组织社区矫正人员集体入矫宣告。

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入矫宣告不公开进行。

第三章 考核与奖惩

第十二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对社区矫正人员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奖励条件或者具有处罚情形的,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及时派员调查核实情况,收集有关证明材料,依法定程序提出奖惩意见。

第十四条

被判处管制的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督管理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被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被裁定假释、宣告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一般不适用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同时依法相应缩减假释、缓刑考验期限。

“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认罪悔罪;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监督管理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教育矫正各项活动;积极参加社区服务,达到规定时间。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揭发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五)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贡献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六)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特别突出表现的;

(七)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减刑条件的,由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依据办理减刑案件有关规定,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市司法局审核同意后提请居住地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依法作出裁定,并将裁定书及时送达居住地市司法局;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减刑,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司法行政机关减刑建议书和人民法院减刑裁定书副本,应当同时抄送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减刑的,还应当抄送原批准、决定机关。

第十五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假释条件的,由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依据办理假释案件有关规定,提出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市司法局审核同意后提请居住地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中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建议书和相关证明材料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依法作出裁定,并将裁定书及时送达居住地市司法局。

司法行政机关假释建议书和人民法院假释裁定书副本,应当同时抄送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以及原批准、决定机关。第十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所向县(市、区)司法局提出给予警告处罚建议,并附有关证明材料;县(市、区)司法局审核后出具书面决定:

(一)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十五天以内的;

(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六)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

第十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市、区)司法局向居住地同级公安机关提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建议书之日起七日以内作出处理意见,并将处理结果及时书面通知县(市、区)司法局: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较严重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十五天、不满一个月的;

(三)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县(市、区)司法局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以及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十八条

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依法作出裁定,并将裁定书及时送达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和人民法院裁定书同时抄送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十九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批准、决定机关应当自收到建议书之日起十五日以内依法作出决定,并将决定书及时送达县(市、区)司法局: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七)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八)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司法行政机关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收监执行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二十条

县(市、区)司法局提请收监执行的卷宗应当包括:撤销缓刑、假释或者收监执行建议书,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审核表,历次受惩处的法律文书,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的证明材料,社区矫正人员适用社区矫正的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复印件),其它相关材料。

第二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脱逃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在收监执行建议书中说明情况,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对于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决定收监的同时,应当确定不计入执行刑期的具体时间;对于监狱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被收监后,所在监狱或者看守所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不计入执行刑期的建议书,由人民法院审核裁定。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社区矫正人员采取刑事拘留、强制隔离戒毒、治安管理处罚、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等措施后,应当在五日以内向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书面通报情况。

第二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限内再犯罪或者被发现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由审判新罪的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并在判决书生效起十日以内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

第二十四条

对收监执行的罪犯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交付手续:

(一)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决定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收监执行的,居住地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二)监狱管理机关决定收监执行的,监狱应当立即赴羁押地将罪犯收监执行;

(三)公安机关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被决定收监执行的罪犯在逃的,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及时通知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捕。

第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决定对社区矫正人员不予减刑、假释或者收监执行的,应当以决定书的形式将案卷退回司法行政机关,并在决定书中说明理由。

第四章 解除矫正与终止矫正

第二十六条

社区矫正期满前三十日以内,司法所应当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写出个人总结,根据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提出安置帮教建议。

第二十七条

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并向安置帮教工作部门转交材料;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

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解除宣告不公开进行。第二十八条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在社区矫正人员解除矫正之日起十日以内,将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送达批准、决定机关,同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第二十九条

社区矫正人员死亡、被决定收监执行或者被判处监禁刑罚的,应当终止社区矫正,同时在执行档案中注明终止矫正的原因、时间,并附相关材料。

县(市、区)司法局应当自社区矫正人员死亡之日起十日以内将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通知书送达批准、决定机关,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五章

第三十条

本规范中所称的“居住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社区矫正人员在居住地有固定居所且能够连续居住一年以上;

(二)社区矫正人员在居住地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根据上述标准不能确定居住地的,社区矫正人员户籍地视为居住地。

第三十一条

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建立社区矫正人员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动态数据共享。

第三十二条

本规范由省司法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考试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考试题(一)[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考试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考试题(一)[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矫正工作

    宁化县自2011年9月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共接收符合要求、条件成熟的社区服刑人员168名,其中解矫25名,在矫143名,无一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

    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是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中央提出的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经中央批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从2003年开......

    社区矫正考试试题

    求假设你是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建设社区从环境基建方面看写一片作文怎么写啊? [社会问题 报告 政治 工作 ] 悬赏点数 10 该提问已被关闭 2个回答上海过客 2009-05-15 19:58:03......

    社区矫正执法文书填写说明范文合集

    附件二 文书内容与填写说明 1、调查评估意见书(文书1)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第4条设计。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

    城关司法所社区矫正执法工作汇报

    城关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在此我代表全所干警,对各位领导光临城关司法所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欢迎各位领导对基层工作提出批......

    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司法部下发通知统一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 为了保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正确施......

    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目录与样本★

    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目录与样本 附件一 1、调查评估意见书2、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3、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情况通知单4、社区矫正宣告书5、社区矫正责任书 6、社区矫正人员......

    社区矫正执法专项检查标准

    社区矫正执法质量检查记录 (乡镇、街道司法所) 时间: 年 月 日 检查人员: 被检单位: 记录人: 检查內容: 1、建立社区矫正人员台帐(接收人员台帐、解除矫正人员台帐、正在执行人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