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
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
[摘 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古代圣人先贤的思想智慧在历史的大浪里几经沉浮,流传千古后至今仍然熠熠闪光,成为了人类公认的最好的教育。在幼儿园,传承传统文化经典就是用民族文化哺育儿童,培养他们宏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独立坚毅的人格精神,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注重国学的浸润、融合和积累。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我园,与晨间音乐、早操活动、晨会活动、环境创设、领域教学、民间游戏等各个方面相互渗透和整合,走进了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规范着我们的日常行为,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培育高尚德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国学经典教育;渗透与整合。幼儿时期是开展经典教育的最佳时期,“国学教育从娃娃抓起”正在成为社会大众的共识。为了把这一最好的教育传承下去,我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过两年来的坚持和推广,加深了对国学经典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我园对国学经典教育的认识
1、摆正心态,重新认识国学经典教育。我们曾经以为经典诵读就是单纯的学学古诗,念念古文,是简单重复的死记硬背,经典著作里那些苦涩难懂的文字和高深莫测的言语想想就令人望而却步,所以一些老师在学国学之初总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来为自己的无甚作为注解。后来无意中看到的一个关于2只蚕子的故事案例却改变了大家的这种心态。故事讲述了2只蚕子因为不同喜好对同一种食物的不同态度,导致的不同命运:喜食新鲜桑叶的蚕子长得白白胖胖,不喜欢吃新鲜桑叶的蚕子则长得很瘦小,最终被主人丢弃。从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做一只对新鲜桑叶敏感的蚕吸收的养分最多;而原地打转在陈旧叶子上不动的,只能变得又黄又瘦,难逃被主人弃之的命运,因为它即便日后产茧也是次品!为了不在今后的竞争中被抛弃,教师们端正了学习心态,纷纷以第一只蚕子为榜样,开始了蜕变的历程。
于是,在我们推开国学经典教育这扇大门,并一步一步接近她后,一点点地被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因为它一是涵盖面广阔,包括语言识字、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常规礼仪、自然常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二是语言优美、文字简练,三是思想智慧高远,并且最终回归到对幼儿施行德育中来,与当前教育异曲同工,古人先贤眼光长远思想高深由此可见一斑。在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国学经典以后,从2010年开始,我园掀起了在全园范围内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热潮。
2、确定我园国学经典教育主题。基于新的认知,在重新解读和梳理后,我园最终确定了国学经典教育的主题——“诵经.习德,知书.达理”,短短的八个字,字字珠玑,凝聚着全园教师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我们对幼儿实施国学经典教育的初衷和最终的期望,那就是“诵读中国文学经典,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培育你我高尚德行。”我们从中提炼出了三个层次:
(1)从枯燥读经到快乐诵经。国学经典教育原来并不只是枯燥乏味,苦涩难懂的古文,而是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孩子们的读是在快乐中读,在优美中读,并且国学经典教育所提倡的“说文解字”、“知行合一”等,都是生动的语言教育方式,孩子一旦学习了这种高度的语言表达,再学习低度的语言表达可以居高临下,势若破竹,并可以轻松达成大纲中语言领域的教学要求。
(2)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里蕴藏着先贤圣人5000年的智慧精髓,和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然而要真正理解这些传统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江河不择细流。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读“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中的仁爱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人是一种心灵减压,《论语》中自然的生活化的观念对大家的唤醒,让每一个人有种温暖的感悟;让我们回到本真,帮助我们解开心灵的迷惑。
(3)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古人云“身有伤,遗亲忧;德有伤,遗亲羞”,“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由此不难看出祖先们对一个人高尚品德的推崇和首肯,可是纵观当今社会,许多父母因为生活所迫忙于工作忙于赚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造成其人生价值观的扭曲和道德的缺失,社会大环境的被污染也导致许多青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惨痛的案例让人们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思考幼儿品德教育的走向,此时经典的国学文化无疑为一盏黑夜中的明灯,为我们一直所追寻的精神家园燃起无限希望!
我们期待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那么家长的有力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净化,必然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出一片和谐的蓝天,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潜移默化悄然习得良好的道德习惯,假以时日就会转化为内在的修养,自然而然地拥有儒雅高贵的气质,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幼儿园,传承传统文化经典就是用民族文化哺育儿童,培养他们宏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独立坚毅的人格精神,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注重国学的浸润、融合和积累。教育本身是一种传承,但是又必须面向未来,为一个人一生的成才打下基础。
二、我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保障和措施 为了确保国学经典教育在我园顺利推进,我们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交流和学习培训来夯实老师们的国学基础,在反复的实践与课堂磨砺中,丰富了教师们自身的国学知识,提升了国学涵养,提高了教师们进行国学经典课堂教学的能力。
1、大量开展培训和学习,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园每班有一名兼职的国学教师(主要由语言教研组的教师担任),为了在短期内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我们有3个途径:一是开展园本研讨——以教研组为平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小主题研究;二是请进来——邀请专家来园开设专题讲座,培训全体教师;三是走出去——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国学主题的学习和观摩。
2、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集中的教学活动,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可行性。
3、管理层做好对教师的过程性指导和评价考核。加强日常巡视,做到每天深入班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给与帮助和指导;带头开展一线教学,从实际教学中积累经验,后续指导更有话语力度;制定“国学活动评价表”,对教师国学经典教学活动实施情况进行每月、每期、每学年的评价,根据完成情况和评分对教师进行考核。
4、鼓励教师学国学、读国学。我园保教办收集资料制作了一本国学手册,向每一位教师发放,鼓励大家加强个人自主学习,鼓励教研组组织组员集中学习。一段时间下来,老师们对于《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经典读物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我园又推出了每周一次集中诵读的活动——每周五的例会,全体教师集体诵读国学手册上的部分内容,既锻炼了胆量,又展示了老师们学国学、读国学的成绩。慢慢的,不会认的字会认了,不会读的字会读了,老师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彩。
5、做到三个认真。
(1)认真遵循国学课程三个基本教学目标,认识到“诵读”就是以丰富的形式、快乐的活动实现乐读、美读;“说文解字”则指实现汉字文化的传承、自然熏习地识字;“知行合一”指落实德行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国学经典教育的精髓所在,在实施中要高度重视,重点培养落实日常行为规范。
(2)认真了解和掌握各年龄班教学内容。我园在小班中推行《弟子规》这样一本系统化的“儿童行为规范”,在中班推行中国文史简明大纲《三字经》,大班幼儿则使用最优美的识字经典教材《千字文》。
(3)认真落实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幼儿园明确规定各班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国学经典的集体教学活动,要求有连续性和延续性。同时,采取灵活、分散的形式进行诵读活动,即每天诵读不少于15分钟。利用“晨诵、午读、暮省”,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古典文学精华,培养良好情感。
三、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和整合
(一)国学经典教育在学科领域中的渗透和整合
1、渗透语言识字教育: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自然积累了对文字的认识和理解,并能逐渐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再一点一滴积累在脑海中,渐渐成为潜移默化的“常识”;运用时便可以任意支取,对答如流。古人提倡的“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2、渗透礼仪教育:从小学习谦让、有礼貌,勇于表现自我,发展社会性。以我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为例。我园每周二放学后免费对礼仪队、记者队、腰鼓队等三个活动小组的幼儿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内容总是与国学挂钩;定期带领小队员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进行宣传和锻炼,每次幼儿园有庆祝、迎接或表演活动时,这些小队员们也冲锋在前,一次又一次的展示着自己的风采。通过两三年的培养和磨砺,三个队的孩子们在意志品质和情商感知、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更加谦让有礼、大胆自信了。
3、渗透艺术教育:在艺术领域中享受国学。首先教师重视,经常性地指导幼儿练习画梅花、兰花、竹子等,有的班级还用神话故事里的“神笔马良”来创设美工区。孔子说:“思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将音乐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融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情趣。如:在教学中使用节奏游戏——节奏卡:幼儿一边拍手、跺脚、点头进行诵读);引歌套词变国学经典教育为快乐的歌唱教学——将幼儿喜爱的儿童歌曲的歌词改编成国学经典,让幼儿在音乐的美景中自然愉快地唱诵国学,快乐而易于接受。如把“泥娃娃”、“找朋友”的歌词改为《三字经》、《弟子规》里的内容,将唱、诵、跳结合起来,深受幼儿喜爱。
4、渗透道德、情感教育: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礼智信” 是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让国学更贴近幼儿的生活,通过学习来让孩子得到熏陶,把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孩子们年少幼小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让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形成优良品行。里面包括两个部分,即:
A、结合节日进行情感教育。我们注重在每一个传统节日举行系列宣传、庆祝和慰问活动,如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孩子们来到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赠送礼物、佩戴红花,实现自己尊老爱老的情感诺言,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让尊老爱老美德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有国庆节“爱的教育”;双节“爱心飞扬”社区演出;三.八节和中秋节“5个一”活动:一个拥抱或亲吻,一首歌曲或儿歌,一句爱的话语,一件贴心小事,一张祝福卡片或一张绘画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的情感得以找到润发的土壤。
B、结合公益活动进行情感教育。如工会和党组织联合开展的“同在一片蓝天下”爱心捐助活动,“地震我来帮”活动,“帮困助学”活动等,孩子和家长都踊跃参加,有的捐钱有的捐物,有的捎上一段祝福的话,以公益活动为途径,打造一颗情感永固之心。
(二)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和整合
1、晨间音乐:早上8:30—9:00入园时段,我园会播放国学CD。当我们精心编辑的古典诗词和歌曲,韵味十足地飘扬在校园里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幼儿和家长们踏着郎朗诵读声来,浸润在优美的民乐诗海中,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经典的兴趣,同时丰富了家长们的国学经典知识,说话行事更加文明有礼,入园时段变得有趣。
2、早操活动:我园早操音乐与晨间音乐属同一系列,充满浓郁国学气息。早操器械也尽量融入国学元素,如棍棒操中的棍棒可以变身为锄头,模仿农耕动作;可以变身为扁担,模仿日常生活动作;还可以变身为笛子/箫,体验古典器乐,模仿吹奏动作;凳子操的凳子可以加入织布动作,既能够体验劳动的艰辛,也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古人的生活和生产。
3、餐前休息: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诵读活动和餐前感恩。我们使用的7句感恩词分为家园两个层面,在幼儿园用的是“感谢老师教导之恩,感谢同伴帮助之恩,感谢食堂阿姨为我们做好吃的饭菜”,在家里用的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长者先,幼者后;大家请用餐。”通过这样的做法向幼儿传递知恩、感恩、报恩的信息。
4、入园离园:这一环节注重师生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互相问好和道别,通过柔和的表情、温暖的眼神、文明的语言等树立榜样形象,对孩子施以积极影响,培养其彬彬有礼的言行。
5、国学晨会:为给幼儿和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我们在每周五早操时段设立了国学晨会。活动时,除托班外的各班师生齐聚操场,幼儿用歌唱、舞蹈、表演等形式展示本周国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则按班次轮流主持晨会和讲述故事,实现班与班之间和谐友好的切磋交流,为幼儿大胆自信的展示自己提供了机会,为教师实现自我提升提供了舞台。
(三)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环境中的渗透
“用环境文化当教材,不仅让学习变得更为有趣,更能使孩子们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知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我园的创设理念和原则。以幼儿为本,创设让幼儿健康、智慧和社会化发展好的环境,坚持一致性、适宜性、参与性、开放性和经济性5大原则。
2、我园创设的国学环境。整个幼儿园都充满了书香气息,瞧,长廊上挂满了灯笼和柳条,柱头上贴满了国学经典著作内容及童蒙读本节选,让幼儿和家长随时都能感受浓浓的国学氛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流传千古。这些都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时,每一层楼都借用了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有效利用。如:一楼:福字+中国结;二楼:脸谱+粽子;三楼:扇子+十二生肖(玉米皮做的草垫子)。
在有效利用环境资源时,我们还专门设置了国学主题墙,这一墙面方便老师根据最近教学及时更换主题内容,并标注译文,便于家长更好的理解,并进一步教育幼儿。同时因地制宜在大小楼梯上张贴《三字经》和《弟子规》,现在家长和幼儿在一行一走之间都被浸润在国学气息之中。
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中,室内有国学专栏、盥洗室、语言区,室外有家园栏、绘画栏等,每一处都巧妙地渗透着国学元素,处处整合。
(四)国学经典教育在中国民间传统游戏中的渗透
滚铁环、跳皮筋、跳房子等民间传统游戏里有一种纯粹的童趣,而这正是现在的孩子逐渐失去的。较之市面上比比皆是的昂贵成品玩具,铁环、草绳、鸡毛毽子、翻板这些曾经为我们这一代带来许多快乐的民间传统游戏更经济,材料更环保,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我园专门开辟了传统游戏区,投放了二十余种民间游戏器械材料,面向全园家长、幼儿和老师开放,老师们可以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幼儿滚铁环、跳草绳、玩翻板,家长也可以在离园时带领孩子玩一玩乐一乐,成人重温儿时的快乐,孩子也能在这份质朴和自然中感受一份特别的幸福。
四、我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取得的一些成绩
1、特色逐渐凸显。我园先后于2010年11月、2012年4月承担了两次县级国学研讨活动,在县域范围内受到好评,国学经典教育逐渐成为了我园的一项特色教育。在各种庆典、宣传活动中推出的舞台剧《守株待兔》、戏曲表演《说唱脸谱》、古诗诵读等节目,更是获得了一致好评,让我园国学教育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了人们心里。
2、教师得到成长。在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磨砺下,我园教师的国学教学能力迅速得到了提高,近年来指导幼儿参加县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也先后获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教师们的国学见识日益丰富,无限敞开了了解传统、了解民俗、了解经典的坦途,国学专业团队正如灿烂星辰徐徐诞生。
3、收获国学成果。在不间断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研究2年后,我们把过程性资料和一些成果制作成了一本国学小书,收录了开展师资培训、举行各类活动、进行环境创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它见证着全园教师在国学之路上艰难跋涉的历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国学经典教育的征程上,我们取得的些许成绩只能算是刚刚起步。我们明白读国学经典,能助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所以不管前行的路是一片崎岖还是蔓延光明,都无法阻挡我和同伴求知的脚步,既然我们已经让国学经典诵读走进了幼儿园,走近了教师,走近了孩子,走近了家庭,那么希望我们的尝试和努力能促进幼儿对国学文化的认识,提高家长的国学涵养,发展教师们的国学教育教学能力,拉近人们与传统经典文化的距离,把我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文化和优秀思想洒遍神州大地!
第二篇:国学经典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
国学经典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
彭家坝小学
易胜
一、在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是重庆市教育学会立项在全市开展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实施发展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和个体差异性,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然而在我县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并不乐观,虽然各个子课题研究学校都已进入第三、四实验阶段,却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参与课题研究的初衷。《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我们的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阅读水平,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阅读量不多。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所以我认为在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是有效地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二是能够有效传承中华民族丰硕在历史文化,三是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落实素质教育。
二、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国学诵读的必要性
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无疑不认为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工的重要性,什么“德育为先”“德育为重”的口号在很多学校的显目标语中随处可见,但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的局限,抓了德育,没时间抓成绩,成绩上不去,就会被一票否决,所以目前全县乃至全国的学校德育教育现状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其重要原因是,许多学校往往把上级的一些带有评估性质的任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往往是把目标要求强加给学生,要求学生必须怎么怎么做,否则将受到怎么怎么的惩罚。而较少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特点和社会要求看学校的德育工作。从某种角度上看,学校德育有时所关注的仅仅是工作本身,而不是学生本身的成长。德育过于注重形式,强调的是形式的新颖,而不去了解受孩子们的看法和感受。因此,在德育的过程中,学生在不停地追赶德育的终点,成了一群被不时驱赶的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启发寻求自我教育的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督促,自我克制,自我改正,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而自我教育的关键是学会内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使其能真正做到自我教育,而不是他人说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国学诵读纳入到德育的范畴,通过对国学经典的朗读、欣赏、背诵,内化情感,调动学生思维中的积极因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树立“以国学经典促自我教育”的新理念
德育工作要变“老师教育人”为“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让他们学会内省。我们应该将德育工作的这块主阵地变成充满知识与美好情感的乐园,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在参与活动、获得体验中接受教育,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言美
我国的语言一直是一门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它美化了我们的家园,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正是这样一座神奇的桥梁连接了无数零散的个体,从而汇聚成一股庞大的力量,反映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丽前景和宏伟蓝图!我们的语言就应该为我们的孩子服务,让他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语言而更加精彩!而中国古代的诗经、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诸子百家的文章无不充满了语言的魅力,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孩子们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国学经典与众不同的韵律美。
二是开展国学经典诗文赏析活动
在以民族语言为自豪的基础上,以音乐净化心灵,以诵读经典为载体,及早让少年儿童接受优良文化熏习的教育,在孩子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其善德、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一生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我们的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就让这些经典成为学生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之根基、做人之根本。
三是国学经典诵读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如“仁义礼智信”等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利用。由此可见,国学不仅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四是让优秀的中国文化成为学生教育的载体,让学生通过“读经颂典明事理,标榜树范找差距,综合评价求发展”的自我教育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健全人格。
徜徉在祖国优秀的国学经典中,吸取其中丰富的内涵,品味做人的道理,并将它铭记于心,化之以行动。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我们的集体会不断成长!
第三篇:在幼儿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模版]
《在幼儿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发展的研究》
课题第一阶段性小结
2011.7.8
总课题组
瓜州县渊泉第一幼儿园是一所“ 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人文底蕴是瓜州一幼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宝贵财富。自05年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幼儿园加强内部管理,狠抓教育教学,注重社会影响,我们以“文明、和谐、奉献、进取”为园风;以“敬业、爱生、严谨、创新”为教风;坚守“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这一办园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短短的几年时间使一幼走在瓜州幼教的前列。在当前举国上下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重视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形势下,专业的敏感性和责任心使园长意识到幼儿园应从小处着手,再着眼大处,努力实施为幼儿的健康人格奠定良好基础的素质教育,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开了一个好头。很快和同事们达成共识: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并以此开发园本课程,营造校园文化,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的综合实力。
又一次经过紧锣密鼓的精心筹备,我们申报的市级课题《在幼儿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发展的研究》于2011年5月获得了审批,全园教职员工欢欣鼓舞的同时又多了一份责任感,多了一份期许。在课题小组负责人毛新燕的带领下,核心小组成员经过多次的理论学习和反复的研究推敲,决定在每个年级组选定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铺设展开,以带动平行年级礼仪课程的开展,代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礼仪研究,更好得展示研究成果及相关课程内容,全面实施礼仪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领导,提高教师认识
幼儿园在课题确立后从园领导开始重视科研组的活动,狠抓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开题前的动员会议,从思想上让教师意识到科研课题不是高不可攀的,是人人都能参与的,大家树立了以科研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观念。继而组织大家通读“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让大家了解我们开设课题的意义。然后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因为幼儿对老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喜欢模仿教师的各种行为举止。因此我们老师也充分意识到要努力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
(二)周密部署,制定实施方案
幼儿园在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重要意义的同时,督促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年级组长结合季节和日程精心调整相应的活动方案,制定出各个年级学习计划。在活动实施前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幼儿礼仪基础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数据统计显示,幼儿加强礼仪教育势在必行,家长们也纷纷表示支持课程的开设。我们细化了各阶段工作任务,基本做到了任务具体、责任明确,措施具体的工作体系,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由于课题组刚刚步入摸索成型阶段,大家在实施中难免碰到各种难题,如:没有配套的磁带、图片;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多次召开相关会议进行交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联合家长,共同实施礼仪教育
教育不单纯是幼儿园一方的责任,家园教育的同步一致性是消除幼儿两面性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园探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教指导活动,来提高家长自身礼仪素养和家教能力。
(1)我们通过家校通平台,将幼儿所学礼仪知识及时以短信方式告诉家长,使家长能够根据信息及时帮助幼儿巩固三字经儿歌的同时,将大道理内化到具体行为中,从而达到教育的实效性。
(2)选择部分家长代表走进幼儿园座谈,与我们共同交流礼仪教育意义与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事例,大二班家长对孩子学习礼仪课程后根本性转变的发言使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进一步意识到礼仪课程的必要性与普及性。
(3)组织家长学校活动,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学校已经在我园开设一段时间,我们根据家长的要求向他们宣传一些卫生、安全、育儿知识。礼仪课题的开展作为园本特色固然也要向家长们宣传。为此,我们让课题组教师与部分家长代表走到台前,以互动的方式进一步相互交流彼此的教育经验,引起到会家长的共鸣。
(4)开展分层分类的家教指导活动。如:祖父辈、父母辈的家教指导活动,特例幼儿的教育交流活动,使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对于个别幼儿出现问题,利用接送幼儿时间与家长及时交流。针对班级普遍存在问题,召开班级家长会,通过面对面的提问,共同协商最佳解决方案。
(四)深入钻研,教育初露倪端
课题组教师在多次教研会后,改变刚开学时的教学模式,没有将教师用书作为上课的依据,而是深入挖掘课程的内涵与之相适应的教法,使得幼儿能够将大道理内化生成具体行为。在我园协办的全县农村幼儿教师礼仪培训会上,吴银娟老师的中班礼仪课《借物》,从“坐、立、行”的导课,到幼儿的自我介绍再到情境互动与听课老师借物的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不经意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三字经儿歌又习得了借物的基本礼仪。成功得向到会老师展示我园的特色课程,受到专家组和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另外我们将幼儿礼仪教育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随人、随时、随地、随事进行随机教育。虽然短短的半学期时间,我们的教育成果初露倪端。小班幼儿从羞涩、哭闹行为到主动与人打招呼;中班幼儿待人接物转变;大班幼儿之间的友好相处无不再一次体现出我们教育的张力。中四班骆晨晨家长讲述的一个事例更加验证了礼仪教育的实效性。骆晨晨小朋友由于三代单传,爷爷奶奶宠上天,父母虽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也感觉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而最近爷爷生日宴会上晨晨的表现,却让全家人瞠目。一家人到饭店,妈妈走在前面张罗房间,说话间无意地用手指来指去,孩子立刻按住妈妈的指头,说到:“手势语,很重要,生活中,常用到。介绍人,指方向,用手掌,更象样。妈妈,这样指人不礼貌。”接下来孩子的表现全家惊呼:“意外!” 晨晨居然主动拉爷爷坐,还象模象样地说:“外用餐,静等待,不忙坐,听安排。有主次,分长幼,长者先,我在后。” 事后,妈妈告诉我们,当时虽然自己面子上很过不去,但是心里却异常的高兴和骄傲,因为儿子懂得的礼仪还真不少,亲朋好友都夸教子有方呢。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老师也感觉很欣慰,这不正是我们礼仪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么?
(五)摸索学习,探索前行。
我们的课题组刚刚实施半个学期,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大家的工作都处于摸索学习阶段,仍然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补充和改进。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礼仪讲座,通过视频听专家讲座和礼仪实验园的交流,感触深刻,收获颇丰,对下学期工作有了初步的计划框架。我们将总结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活动的主要任务,针对突出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从而更加完善课题工作实施进程。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国学教育
浅谈幼儿园国学教育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国学的范畴很广,既融入了诸子百家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又以《四书五经》为划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天之蓝塑英教育将国学课堂以讲座的形式教授给中小学生,用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而吸收国学经典最好的时期应该是幼儿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而不会轻易抵触的。
2~6岁是幼儿的学习黄金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通过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一)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三)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
有效实施幼儿园国学教育
1、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
教师要向家长及幼儿推广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对于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使幼儿了解其中的正确含义,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2、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
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取得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主题家长会、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与及时沟通,使家长掌握教会幼儿学习国学的方法,这样家长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幼儿的国学教育中来。
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许多外国人都争相学习研究,英国的“孔子学堂”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推出一则《宝宝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妈妈以自身实际行动,为成长中的一代新人,树立了榜样。“亲爱我 孝何难”;“凡是人 皆须爱”;“圣与贤 可驯致”…… 中国的文化之根正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愿经典文化宝藏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弘扬。
第五篇:幼儿园国学教育
幼儿教育中诵读国学经典教育之我见
国学的范畴很广,既融入了诸子百家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又以《四书五经》为划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6岁是幼儿的学习黄金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通过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一)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三)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
有效实施幼儿园国学教育
1、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
教师要向家长及幼儿推广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对于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使幼儿了解其中的正确含义,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2、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
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取得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主题家长会、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与及时沟通,使家长掌握教会幼儿学习国学的方法,这样家长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幼儿的国学教育中来。
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许多外国人都争相学习研究,英国的“孔子学堂”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推出一则《宝宝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妈妈以自身
1
实际行动,为成长中的一代新人,树立了榜样。“亲爱我 孝何难”;“凡是人 皆须爱”;“圣与贤 可驯致”„„ 中国的文化之根正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愿经典文化宝藏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弘扬。自古以来我国重教育,《礼记.学记》中言“建国君民,教育为先”。而幼儿教育,恰恰是在人生最宝贵的记忆阶段、学习阶段、领悟阶段,实施人才教育的最关键阶段。为落实党中央“以德治国”的方针政策,一些有远见有名望的老前辈,一些学者,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在幼儿教育中推广诵读国学经典文化,为我国的幼教事业改革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原动力,也为我们探讨有关幼教内容挖潜及方法创新指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表达工具,也是一种人类与生具来的能力,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思维的再现。我国的幼儿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时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小朋友已由幼婴阶段只言片语式的表达,进入到初步具备简单的表达一般思维的语言能力。在还没有理论上的语言教育(指导)时,幼儿靠平时与父母及身边的人的交流过程而体会、逐步建立语言表达习惯,此时,由浅入深地实施经典诵读课程,可以辅助训练小朋友的口齿,培养幼儿良好的朗读习惯,较快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成长。
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幼儿提前大量识字、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培养
通过“眼到、手到、口到”的诵读,人类与生俱来所具有的自然的观识(认知)能力,可以帮助幼儿提前大量连贯地识字,而无需逐笔逐划来一个个地认字。传统的教育大纲中,小学阶段只学两千至三千个左右的生字。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经典诵读实践证明,经过坚持不懈的诵读,许多学龄前小朋友即可轻松地学会认识两千多个生字以上,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若能将国学经典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从小到大必须普及的课程,分幼、小、中、大、研、博几个级别,分别列入各个级别的教育纲要,如此,我们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延续,就具有一代接一代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纲领性的保障。
三、诵读国学经典文化对提高幼儿人文素质的意义。
1、最佳的记忆应留下对人生最具价值的概念和理念
在幼儿阶段,人的大脑处于迅速发育成长阶段,记忆力奇佳。根据现代医学对大脑
2
发育思维形成的认识和理论,幼儿所接触外界的任何事物、概念、表象等等,都会在幼儿的大脑形成最初的突触,如果有价值的突触越多、越牢固,就越有利于以后其他突触的发育成长并彼此建立联系、渐渐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大脑发育的最初阶段,利用记忆最佳的特点,应该让幼儿尽量接触和诵读经典文化,留下对人生颇具价值的概念、知识、理念和文化。
2、浓缩的词汇有助于提高抽象能力
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其文体通常都是非常的简练,言简意赅。一部《千字文》,仅仅一千个字,四字一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常识伦理,皆于其中。《中庸》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归纳浓缩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受经历和阅历的限制,幼儿一般还是习惯使用简单的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他们还不善于使用复杂的词汇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即思维仍受限制,只能在实物和实际情景中应用已经形成或掌握的概念或词汇。在幼儿这个正处于接收外部事物表象,在大脑建立相应概念轮廓的宝贵阶段,从小通过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文化,掌握并习惯于简练的词汇,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
3、精练的语言习惯可促进幼儿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
人类的思维建立于语言词汇概念等等的集合基础之上,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明确的词汇概念,并建立彼此的有机联系,才会形成思维过程。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宝库,正是现成的经典教科书。在幼儿教育纲要中也提到,“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从小养成的习惯影响一生
从现代人才培养的理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意识会推动他的行为,而一个人的行为会养成他的习惯,而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其性格,而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其命运。因此,幼儿养性,从幼儿感知外部世界,形成自身最原始的观念知识、道德意识的积累开始,通过大量的诵读国学经典,自幼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以期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逐步培养与周围的事物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的能力,这些都将对小朋友人生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5、传统经典文化对形成高尚人格的积极作用
幼儿需要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在人生历程中趋善避恶。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命题。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就有“善知识”的丰厚内容与理念。仅仅蒙学当中,一部《弟子规》就告诫了我们许多做人
3
做事的道理。一部《孝经》,就把“夫孝,德之本也”的天经地义,把“教之所由生也”的根本,放在了教书育人的首位。结合当前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略,这些不是正好现成的德行教材吗?通篇充满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大智慧的《论语》和《大学》,更是值得小朋友熟读熟背终身受益。
四、幼儿教育开展经典诵读的若干技巧
分组竞赛:可以按座位分组,第一排的先背诵,然后第二排的再背诵,依次轮到第三、第四排的,老师在最后进行总结夸奖或指出;还可以每次按不同的方式分组,比如按男女分组,按横排竖排分组,按奇偶报数分组,按抽签分组,让小朋友总感觉变幻无穷新鲜有趣,由此而对经典诵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个人展示:让背诵熟练的小朋友示范给其余的观看,毕竟模仿和趋同是人类最难得的天性;让注意力开始分散的小朋友单独背诵,以重新吸引其注意力;让较落后的小朋友站出来背诵,之后不论效果如何均予以热情赞赏。每次个人展示结束,一定要大家一起鼓掌,既培养幼儿的礼貌习惯,又会对展示者给予积极的鼓励。
积分竞赛:每一小段均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单独背诵,然后对其背诵能力和表现情况进行贴纸记分,能顺利通过的就记一朵花(贴纸或作记号),背不出不记,上课违规的就扣一朵,最后总结时,根据花朵(贴纸)的数量再进行夸奖甚至奖励实物。
文学接龙: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背出一段之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小组)紧接着背出下面的一段;同样,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背出上一句之后(譬如“人之初,性本善”),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小组)接着背出下面的一句(“性相近,习相远”);如果轮到谁接不上了,就罚他(他们)将整句或整段重新背一次,这种惩罚应是积极的。
形象教学:类似《弟子规》中的许多训诫,待小朋友背上几遍之后,就可以发挥老师的想象,配上一些生动活泼的表情动作,一边背诵,一边演示,让小朋友印象更加深刻。如:念到“父母呼”,老师可以用自己的两个手掌(或一个手掌也可)围在自己的嘴巴周围做成喇叭状。念到“长者立”时,老师站起来做立正样;紧接念到“幼勿坐”时,要求小朋友跟着也站起来;如此,诵读期间穿插的表情动作无需太多,只要生动活泼,即可起到不可思议的调动学习气氛的效果。
观摩揣义:对小朋友的背诵情况进行抽查测验时,老师可以示范如上面所做过的动作,让小朋友按老师的提示动作,背诵相应的一段。这要注意两点:一是相应的动作尽量简单生动,二是这些动作在此之前反复地边背诵边练习过。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开展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让幼儿去感受
4
国学,享受国学,扎根国学。我们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通过启蒙教育影响孩子的同时,让一个孩子去影响一个家庭,让更多的人在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享受美好生活;从而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者、传播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