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时间:2019-05-12 22:1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第一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单位:天津市蓟县第二小学 姓名:苏春凤

物质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的精神世界却在经历一场浩劫。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因一点挫折而跳楼;有人为一点小利而杀人„„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讲究策略,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关注生命存在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一、让学生置身课堂情境体味生命哲理

1.注重阅读感悟,在感悟中珍爱生命。

我认为生命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须知一颗流星,一点萤光,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他们感受到“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从而也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另外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真理的„„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漫步园间,我们要让他们留心周围,及时采撷一些缤纷的生命小花,以馈赠给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

2.以教材为载体,使生命教育“融”入教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对于生命教育同样是这样。譬如:四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五单元所展现的是一幅幅感人而又多彩的生命画卷。《触摸春天》中的女孩安静是个盲童,她却用心灵描绘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安静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美好。《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了琳达一家几个人先后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他们的生命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眼睛却因此获得了永生。《生命生命》写了三个事例:小飞蛾在险境中的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和“我”静听自己心脏的跳动,这三个事例蕴涵的意思由浅入深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冷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谓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本组课文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令人震撼的心灵冲击,生动的人物形象,清晰而明白的人生态度,无不闪烁着生命的光泽。

本册第五单元阅读链接中建议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塑造健全人格的活教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篇散文佳作。文章主要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失去光明后在黑暗中、万籁寂静中听到的、看到的最美丽的声音、最美丽的风景。对于双目失明的她来说,能看到光明,便是人生一大乐事了,而宽容豁达的她,不求太多,只要三天,只要有三天能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社会体验生命便已知足了,可是残酷的命运,最终给她的还是绵绵的黑暗。但她从不气馁,她的作品中散发着她对生命的强烈的珍爱。海伦·凯勒面对残酷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这种珍爱生命的品质对当代学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这个单元所有的课文学习,最终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活得充实、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这些教材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

二、让学生“感”以致用,习作内化。

学生在依据教材有了自己的感受以后,还要及时的把这种感受强化、内化。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文学即生活”,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抒写的生活生命话题,通过对话式的交流,和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含义。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可见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三、让学生把课堂感悟转化为生活实践。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基本的途径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通过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我们班积极组织了“感恩母爱”、“珍爱生命” 等主题班会,还开展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主题讨论活动。活动前,学生利用图书室、网络等资源以及课堂所学的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活动时,他们通过讲述人物的典型事例,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要从实践中走出,更要走向实践。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率,才能把汲取的教育理念提升为人的自觉行为。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让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与良好的心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反复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燃起他们对前途的希望之火,让生命的之舟徜徉于人生之海,“乘长风,破万里浪 ”。

第二篇:浅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浅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摘要】当前社会受到市场经济冲击和社会分工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更多关注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本体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的渗透。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具体探讨,以期引起同仁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探索进行到底。【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归宿,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与完善。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其目标不仅是对人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它的育人功能。从育人角度而言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语)。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在实践中发现,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生命教育的现状与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而就目前在职业中学就读的很多孩子生命现状调而言情况不容乐观:89.27%的学生或存有生命焦虑,亲子沟通不畅产生生命无依,师生对话缺失产生生命孤独,同学交往畸变产生生命裂变等心理现象;26.04%的学生曾产生过自杀念头或行为,认为“死了也许比活着更快乐”。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生命教育学教授袁卫星认为,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理想教育十分必要,但任何德育教育都不能取代生命教育,没有了生命哪还有什么道德和理想,生命教育最初始的任务就是让孩子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因而,职业教育不仅是成材、成器的教育,更应该是生命教育,也就是在孩子成材、成器的教育过程中参其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文学巨匠鲁迅说过:“教育是要立人。”西方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是要培养“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教育就是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努力创造并积极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教育认识生命,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进行生命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能性。在教育部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生命教育。著名教育家、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曾如是说过:“学语文不只是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与结晶,教学生学语文,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关注人,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出发点。而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于生命,生命是人存在的最重要形式,因此语文课程要实现育人功能必须要关注人的生命,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可见,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生命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两者紧密联系,不可缺失。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郑宁老师说。当出现危机的时候再来处理为时显然太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

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生命教育教学中应该结合现今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中职语文的教材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价值、探求生命意义、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1.唤醒生命意识,感悟生命价值

新的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入选了许多名家名篇,其中许多篇目不仅是文化的荟萃,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因此,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随时捕捉时机,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所在。例如语文课文中,很多作者尽管饱受各种挫折打击,有的还身患残疾,但都能勇敢的面对现实,面对人生,豁达、超脱、乐观、勇敢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如:苏轼、史铁生、海伦•凯勒等等。对这些作品的介绍,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向这些作者学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探索生命探求生命意义,构建人生信仰

珍爱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这就是正确的生命观。中职学生处在人生的花季,也处在人生的雨季。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有烦恼;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他们会有困惑,因而有时感到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构建坚定的人生信仰。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如在讲《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我们要深入挖掘父亲之所以成功的内涵: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在讲《绝品》时让学生明白在普通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令人仰止的民族大义、职业理想与操守。在讲《那一年,面包飘香》时去感受师生之间互爱的真情外,让学生更多的确立“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的理念。这样,教师利用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借助一些生命的参照,引导学生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坚强、凝重的生命。3.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开展多主题实践活动,强化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种情感和信念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体验,能够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去。例如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理解时,引入学生对“人才”、“人才”、“人财”的讨论;在讲授史铁生的《合欢树》和《我与地坛》时引入了项目 “感恩” 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父母在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的一片深笃之情,进而在一片爱的纯情体悟中,很好地理解生命成长过程的艰辛和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恩情怀,在亲情的感悟中体会生命的厚重。在讲到《离太阳最近的树》和《像山那样思考》时让学生去组织和参与 “珍爱生命,绿色环保” 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命的力量,有意识地去唤醒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友善相处的生命意识。过去在教学上,我们虽然也很重视情感因素,但更多的是把情感作为催化学生认知发展的手段,而没有把情感看成是人的生命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中职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多主题的实践活动最能给他们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这样的生命教育和体悟更胜于言语的灌输与理论的说教。

结束语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职业教育在让学生学好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育人教育。作为担负生命教育使者的语文教师,在教授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为学生传生命之道,解人生之惑,这样才会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心灵的宽度,增加灵魂的深度,反过来生命教育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提升了教师的魅力厚度。

参考文献:

1.于漪《弘扬人文 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

2.裴娣娜.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2008,(1).3.张美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3,(1).

第三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塑造、改变着世界,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变的进程和力度还在不断地加大、加深,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尤其是在地震、海啸、台风等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仍然渺小而脆弱,这些灾难甚至能在瞬间吞噬人类的生命。因此,通过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感悟生命的珍贵,唤起对生命的重视、热爱,同时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加深对人地共融共生关系的探求、理解以及地理学科的价值认同,是每一个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认清地理灾害,感悟生命的宝贵

我们的学校建在山脚下,与居民区隔着一条河,当初校址选在这里的考虑也许是因为安静,有利于学生学习。为了方便学生过河,团领导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资金,在河上架了一座水泥桥,代替了摇摇晃晃的铁索桥,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和路人。但现在看来,这座桥却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每年初春融雪期及夏季暴雨期,小河开始发洪水,东、南两面山地的洪水都汇入河中,一时间浊浪翻滚,涛声轰鸣,吸引了大小学生们爬在桥栏上、蹲在河坝边观看,有的学生还踏着台阶走下河堤,去捞水面上的漂浮物,让人看得胆战心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讲授“我国的气象灾害”这一内容时,重点讲了洪涝灾害,搜集了1998年特大洪灾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讲述了2012年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件,从南山旅游区下来的游客,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连人带车被卷入滚滚洪流中,十余人无一生还,有的连尸首都没有找到,用这血淋淋的事实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洪水对人的生命及财产造成的巨大威胁,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奇和贪玩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并且,把本地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表现、分布、造成的危害、应对措施、安全常识等内容制作成课件和表格,详细介绍给学生,这样既对我区的气候灾害进行了普及教育,同时通过对这些灾害的了解,提高学生应对这类灾害的基本生存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们这个小小的团场也受到了影响,牧民们买上了摩托车,职工们有的买上了小汽车,这本来是好事。可是,三连的牧民们喜欢抄近路,从学校门前的桥上过,摩托车打着喇叭呼啸而过却不减速,即使装了减速带也无济于事,甚至有的人是酒醉驾驶。周五放学时,来接住校生回家的各类车辆在学生中穿行,争抢生意,吓得学前班的老师像老母鸡一样护着本班的孩子。看到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在地理课上提醒学生注意。因此,在讲授《逐渐完善的交通运输》这个内容时,我加进了自制的幻灯片,是我对这几年来本团因各类交通事故而致死、致残的数据调查,用事实教育学生,天灾我们有时无法躲过,但人祸却完全可以避免,只要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在车辆多的地方随时提高防范意识,就可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二、观察生活环境,关注生命健康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宜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安全的食物……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地理技能。为此,结合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经常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首先,从空气开始,当学到“天气预报”中“空气质量”这个知识点时,我先给学生讲了空气污染对人体的诸多危害,再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学校南面的实验楼、公寓楼后的雪有什么异常?给出石市五年前和现在的空气质量数据,让学生进行比较;指导学生在去石市的时候注意炮团下面的天空与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并给出两周的时间查明原因,写出调查结果。两周后,大部分学生教了调查结果,让我很惊喜,他们调查出:学校南面的雪上有黑点,因为距学校2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煤炭转运站,毫无防尘措施,每天装煤、卸煤,黑尘飞扬,甚至飘入住户的房屋,住户连窗户也不敢打开。石市空气质量变差,五年前都是优,现在大多是良,原因是周围建立了热电厂、水泥厂等污染大的工厂,滚滚烟尘让石城的天空不再湛蓝,也使石市的天空与炮团以南的天空景象大相径庭。经过这些地理调查活动,学生认识到了空气污染对健康、对环境的危害,就联合煤厂周围的住户向上级部门反映,最终,勒令煤厂老板搬迁,还给我们一片洁净的天空。

之后的教学中,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地、水,因为土地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的“舞台”,水则是维持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水和土的安全关系着每个公民的食物安全、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一步步引导学生关注该类热点灾害问题:土地污染、水污染的来源有哪些?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危害?如何防范、治理?我可以做什么?……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还组织学生利用板报、手抄报在校内开展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宣传活动,为监督、保护本地区的环境,营造有品质的生活空间,实现美丽家乡、美丽学校尽一份力。通过这些活动,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美好的环境,才会有美好的生活,才会有健康的生命,而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从身边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关爱生命。

地理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地理教师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还要通过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时时引导学生懂得:没有生命,一切就无从谈起,而没有了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生命就无法延续。这样的地理教育,才真正符合了教书育人的原则。

第四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许昌市襄城县库庄二中 田变

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人才得培养不仅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校教育的整体优化注入新的活力,也是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寻找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它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上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怎样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于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呢?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音响内容的了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了解学生心理加强心灵沟通

1.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2.坚持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学生,搞一刀切和平均教育是不可取的。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3.实施情感教育,埋藏爱的种子。

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另外,作文是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作文,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精神状态,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作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心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三、结合教学内容,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各种丰富的心理教育素材零星地潜隐在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之中,犹如珍珠镶嵌在课本中熠熠生辉。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凭借点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接触最多的便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他的每个文字里无不发散着爱国的气息了,老师应结合此类文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前辈的伟大爱国精神及积极向上的爱国热忱,并将此发扬光大。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语文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一方面可以获得审美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心理及其需要。一个因矮小而自卑的同学,如果他看了《拿破仑传》,他就有可能变得自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结合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语文教学。

五、结合学生心理,组织语文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语文课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前提下进行教育,如名言敬语收集、演讲、辩论等。

如语文活动“名言敬语的收集和整理”,我不仅让学生收集,让他们就某一条名言讲它的含义与喜爱的理由,更让学生背诵其中一些。每一条名言警句对学生的思想都是一次震动,学生在品味、诵读中自然会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演讲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此外,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如三分钟自我介绍,在同学演讲后,再组织4 小组里的同学剖析讨论,就可让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对自己的个性做出客观理性的评判,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完善自己的性格。开展辩论赛,可以收到演讲的效果,但是它对语言的准确性、推理性、逻辑性要求更高,更能考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如现在的中学生多半比较早熟,异性之间的交往是一个较敏感的问题。针对学生之间的早恋现象,我们可以举行以“青苹果该不该摘”为主题的辩论赛,在肯定高尚健康的爱情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到学习上,而不应该过早涉足爱情;针对部分学生不思进取,不愿努力,对什么事情都抱着侥幸心理的情况,我们可以举办“运气和努力,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赛,教育学生要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去谱写生命的新乐章。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喜欢娱乐,喜欢玩,甚至贪玩,因而在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课堂氛围中,他们的兴趣更大,积极性也更高,当然教学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师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中去。可以肯定,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将提高,其语文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对中学其它各科教育产生良好影响,给学校素质教育带来巨大促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5 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不良思潮影响着在校的小学生,再加上现在大多数是独身子女,诸多的心理问题困扰着学生。学生中常出现嫉妒、自私、自卑等不健康心理。而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优势,下面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蕴含着热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的主题,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假恶丑的讽刺。备课时,教师就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如四年级《搭石》这篇课文,主要讲“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进入秋天,人们会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无论是谁,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青人总要背老人过去。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家乡的人们无私奉献、尊敬老人的心灵“美”。针对班级中那些在平时自私自利、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让他们说一说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哪些“美”,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又发现了哪些同学心灵很“美”,让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二、通过作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

如学完四年级课文《乌塔》一文后,让学生想象写“假如是你,你能够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吗?你会出去自己挣旅费吗?”根据这样的提示写一篇短文,学生写作情绪明显高涨,写作欲望强烈,写出了很好的作文。有些学生写到:“我真佩服14岁的乌塔,她那么小就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她一个人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我长这么大了,还要妈妈给我洗衣服,有时还要爸爸给我整理书包,我什么事也要爸爸妈妈帮忙,更别说像乌塔一样出去旅游、出去挣钱。我要向她学习,她太了不起了„„”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和自己进行比较,知道自己身上有哪些缺点,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趣味语文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人教版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相当丰富,有让学生讲自己编的童话故事,有保护文物的看法,有观察图进行对话,也有趣味语文故事。另外,还可以通过作文竞赛、朗读比赛、课文阅读等形式充实语文教学内容,延伸语文教学的触角。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好的课外书,读完之后,专门开一个座谈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学生表现的很积极,比如,有的学生说:“我读了《陶罐和铁罐》这一篇童话,知道了铁罐很骄傲,看不起陶罐,结果最后氧化消失了。而陶罐很谦虚,最后保留了下来,成为了文物。我们做人也要像陶罐一样谦虚,不能骄傲。”有的学生说:“我读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故事,很受感动,故事里的小男孩很善良,无论什么事都为弟弟着想。我也要像他一样,爱我的家人,关心别人。”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有机的渗透了心理健康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感动、学会珍惜、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下载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得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梨树中心校 刘 成 明 2010.1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活动的场所,他们在学校活动的时间远远......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初中物理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内涵,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其必然使命。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的物理教师,我深深地感到物理知识......

    浅析生命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生命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初级中学 秦兴林 摘要: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老师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体育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

    浅谈生命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浅谈生命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孙家喜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1期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生命教育资源......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健康,在教学中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有机地渗透安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正常秩序和安宁......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作者】:李莉 【作者单位】:四川省隆昌县龙王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论文摘要】: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题材,在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