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
贾艾青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相互对立并统一,如果要争取实现其最大价值,即推进知识创新和人类发展,那么必须保障其科学发展,并构建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平衡机制。
[关键词]:知识共享 知识产权保护 科学发展平衡机制
一、引言
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嬗变和转型,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当代信息领域的两大世界性潮流。知识共享是指个人间进行知识的相互交流,使知识由个人的经验扩散到组织的层面的行为;而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工商业活动标记和有价值信息所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专有和共享似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实际上,从解放生产力的角度上看,两者对增进知识总量、激励科技创新和刺激经济增长具有协同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要解决知识产权专有性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冲突并把这种协同作用利益最大化,就必须确保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科学发展,并建立相应的利益平衡机制。
二、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科学发展
(一)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共享科学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交流开辟了广阔道路,使知识共享成为信息交流、公共传播、图书情报界文献资源建设的基调。信息经济的发达,促进知识价值升值,扩大了维护、保障知识所有者权益的法制需求。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在信息开放、扩大流通的基础之上,要求信息无偿或低成本使用,限制信息专有,反对信息垄断,代表现实社会公众利益。知识产权则为权利人所独占或垄断,具有专有性、排他性,保障社会知识创新、表达社会发展利益。相对于信息共享的主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似乎有点背道而驰。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权利,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使得在对知识成果的使用上有了前提条件,而知识的共享性则希望前提条件越少越好。
网络信息公开、公有和公用给专有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巨大的冲击,有人认为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应该被加以限制和弱化,甚至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但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知识产权保护用以保护知识生产者生产知识的动力,因而是保护资源共享的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商品,它是知识创造者智慧和辛劳的结晶,知识创造者理应在知识产品的传播与交流中得到相应的回报。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对知识产权的侵犯行为在技术上很容易实现,知识共享极易误入歧途。数字化网络的共享资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社会性共有信息,包括经版权所有人授权后在网络上公开传播的作品等;另一类为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根据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对两类资源的浏览和利用都是允许的,但下载、打印网上资源一般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如用于商业目的,则须向版权人支付许可使用的费用。显然,如果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知识产品都将无法给其创造者以报偿,最终将彻底打消知识生产者的生产动力,阻碍社会知识产品的生产,也使得知识共享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是不断创造新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知识共享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防止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阻碍知识共享
如上文所述,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共享的源泉,但知识产权的滥用却会给知识共享带来巨大的障碍。因此我们要防止知识产权滥用,使知识产权保护科学发展。知识产权的滥用主要指专利权的滥用,这是由专利权的保护方式所决定 的,具体指知识产权权利人在行使其权利时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或正当界限,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它的目的不是促进知识创新,而是抑制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设计目的背道而驰,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现今,这种情况逐渐出现。当许多国内企业还不知如何寻求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之时,一些跨国公司却已把知识产权当成了限制竞争、垄断市场的工具。由于规模大、投入多,跨国公司产生与获得的专利等知识产权数量常常占有绝对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跨国公司控制和垄断市场的有力法律武器。例如,一些掌握核心知识产权的跨国公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捆绑成一种产品进行销售,消费者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就必须同时购买其他产品;一些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跨国公司,制订出垄断性的过高价格,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有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专有权,拒绝在合理的条件下将相关技术授予或许可给其他竞争对手使用,从而达到排除竞争对手、巩固和加强自身垄断地位的目的。
要实现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归根结底是要保障知识共享的权利,我们不能只强调知识产权保护,而忽视知识共享,我国早已认识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2000 年11月,当时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指出:“应根据新的形势,对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国际规则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按照市场规律,使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保护期限和保护方式,有利于科技知识的扩散和传播,有利于各国共享科技进步带来的利益。”而知识共享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成为法学等学科的研究重点,其拟解决的问题、价值取向和立法呼吁就是:片面的知识产权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由此可见,适度限制知识产权、强调知识共享,必将成为人们新的共识,成为立法决策者全新的价值取向。
三、建立知识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平衡机制
(一)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保护知识产权是为了推动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为了更加有利于知识创新,从而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推动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是人们从事知识活动的终极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
(二)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分析
解决知识产权专有性与信息共享之间的冲突,关键在于如何在专有性和共享性之间建立一个利益平衡机制。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利,旨在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享有的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而信息的共享性则代表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因而知识产权权利人、社会公众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冲突,所以需要知识产权制度努力在不同利益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首先,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私权,禁止或者限制不劳而获、无价而取的行为,从而激励知识创造和知识扩散与利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经济发展。
其次,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同时,必须注意对公众利益的维护。因为知识产权制度对知识产权人专有权利的确定便是对社会公众的一种义务要求和权利限制,如果一味强调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而忽视社会公众利益,使得社会公众举步维艰,动则触犯知识产权,其后果可能造成全面压抑知识创新和阻碍知识传播和使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一方面,知识产权权利人会面临“黑客”的袭击,多年辛勤劳动的成果付之一炬;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又抱怨,拥有了信息共享网络却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信息? 可见,网络将引发更尖锐的利益冲突。在这场利益冲突中,我们认为,兼顾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社会公众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才是信息网络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既要注重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得失,激发和鼓励他们创造出更多的智力成果;又要注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使他们尽可能地共享人类的文明。我们可以粗略地把信息共享和专有看作是影响信息生产力增长的两个要素,如下图所示:
知识产权即信息专有政策可以鼓励信息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激励他们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知识。适度政策和行力度向信息专有倾斜,即适度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促使社会经济中单个节点的生产能力增长。随着政策的倾斜,单个节点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不断的提高,但当它到达最高点即 P 点时就无法继续增长了,继续的政策鼓励只会导致信息保护,导致信息产业效益的下降。从图中可以得知,只有适当的政策导向,即P点才是最合适的。同理,信息共享政策同样符合这一规律,只有在其最高点S点,共享所产生的效益才会最大化。但我们不能单纯地从共享和专有去探讨这个问题,只有二者所达到的共同效益最大时,即信息产业、信息生产力达到最大化时才是共享与专有的最合适组合,即T点才是均衡点。因此,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共享和专有的对立与统一,在共享与专有之间找到这样一个均衡点来促进整个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构建知识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平衡机制
与有形的财产不同,知识产品注定有专有权和共享权的平衡问题。显然,信息共享与专有二者是对立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同时内在存有一定的矛盾性和关联性。对于信息的共有与专有,加强此方,就相对削弱彼方,反之亦然。既然共享和专有都可以促进信息生产力的增长,二者之间又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该怎样去界定他们的边界? 又如何确定其执行力度呢? 很多学者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与共享机制方面的政策法规比较完善,我国应该向他们看齐。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信息产业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甚至在不同的信息行业发展是极不平衡的。起步有先后,发展有快慢,不能用同一种标准来要求。从政策角度考虑知识产权与知识共享的制度均衡,除了效率原则,还要把公平原则放在显要地位。
1.必须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在理性经济人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利益或者精神激励等外部因素的驱动,这就要求建立合适的市场机制,这种机制应该考虑到组织和知识员工、知识传授者和知识接受者之间利益的平衡,要使得知识创造者意识到不仅仅可以从知识产权保护中获得益处,而且可以从积极推动知识循环和知识共享中获益,并且要让他们感到从后者获得的益处更大。这样一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铲除知识专有者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甚至滥用的心理根基,从而更加趋向于知识共享。
2.必须完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动用大量资源引导个人和团体行动的规则与政府行为。公共政策并不否认知识产权的价值,相反,政府通过许可证管理、税收减免、政府采购等政策来保障权利人的利益。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障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就必须制定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的公共政策。知识产权不是对知识创造劳动的报酬,而是一种对知识创新的激励,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在这一点上,两者是不矛盾的,可以达到统一。
3.必须严格控制并严密防范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知识产权同其他民事权利一样,也存在正当行使与权利滥用的问题。要想实现知识产权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利益平衡,就要控制对知识产权的滥用行为。知识产权的滥用是指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在行使其权利时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或正当的界限,导致对该权利的不正当利用,从而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知识产权的独占性通常会使权利所有人在一定市场上形成垄断或支配地位,或者是通过不正当地行使知识产权来非法限制竞争,因此我们应当尽快建立知识产权滥用的内部控制(知识产权法体系内的控制)和外部控制(主要是反垄断法控制)制度。目前国际上在对知识产权实行专有保护的同时,也对一些特定的使用实行免责限制,如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
4.必须保护权利所有人。众所周知,由于知识产权作品的创作总是要利用前人的智力劳动成果,作品总被看成是社会文化财富的一部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知识产权是一种公共性很强的私权,但同时又具有公共利益的目标。因此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上的对权利所有人的保护也是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资源共享之间利益平衡的主要机制。
四、小结
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知识共享必须考虑知识创造者在双重角色下的不同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建立合理市场机制,保护知识产权。从表面上看,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是两个互为矛盾的概念,其实知识产权的制度设计,是应市场经济和知识创新的要求而产生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知识共享直至知识创新,它是为了达到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的一种利益平衡而提供的一种中间规范而已。任何扼杀知识共享以致知识创新的产权制度设计都与最初愿望背道而驰,都不会成功。但我们在操作过程中,要正确区分知识产权滥用与知识产权合理保护,倡导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反对知识产权的滥用。
参考文献:
[1].吴才唤.信息不对称:现代组织知识共享障碍与知识产权保护[J].图书馆界,2009(3):8-10.[2].胡峰.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均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5(3):32-34.[3].于兆波.从新的科技进步法看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J].中国科技论坛,2009(2):84-87.[4].李芬,郑国梁.知识产权.军事谊文出版社[M],2008.11:8.
第二篇:《论WTO与知识产权保护》(范文模版)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WTO与知识产权保护
姓 名: 卜 凡 学 号: 1041001206497 学 校: 周 口 电 大 指导教师: 许 华 锋 写作时间: 2012-11-18
目 录
内容摘要„„„„„„„„„„„„„„„„„„„„„„„„„(3)关键词„„„„„„„„„„„„„„„„„„„„„„„„„„(3)
一、WTO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4)1.1 WTO中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产生 „„„„„„„„„„(4-5)1.2 WTO的知识产权规则的特点及内容„„„„„„„„„„„„(5)1.3 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5)
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5)2.1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6-7)2.2我国知识产权法的改进„„„„„„„„„„„„„„„„„(7)2.2.1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状况„„„„„„„„„„„„„„„„(7)2.2.2我国知识产权执法的状况„„„„„„„„„„„„„„„(7-8)
三、新形势下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展望„„„„„„„„„„„„(8)3.1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修改知识产权法以适应科技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8-9)3.2准确把握(TRIPS)协议的基本精神,使知识产权制度与WTO接轨„„„„„„„„„„„„„„„„„„„„„„„„„„„„(9-10)3.3强化企业以知识产权为本的意识,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意识„„„„„„„„„„„„„„„„„„„„„„„„„„„„(10-11)
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WTO的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简称),是各国与国际经济体系联系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参加WTO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渠道之一。1995年1月1日�WTO专门成立知识产权理事会,管辖作为世贸组织组成部分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IPS)。该协议共涉及《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和《关于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公约》,包括了保护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统一了知识产权执法的基本原则。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国内企业面临着各种冲击和挑战。由于“世贸”已经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纳入其管辖领域�因而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会产生相应影响。一方面我国拥有了和WTO成员公平竞争以及公平解决知识产权争端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是特别完善,人们对知识产权作用的认识不够,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较差。致使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与保护方面落后于国外企业,另外,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的有些地方与国际惯例不太一致,这都将导致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入世后的严峻形势�我国必须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保护知识产权穿凿,与国际惯例接轨,才能真正实现“双赢”。关键词:WTO 知识产权 保护
WTO与知识产权保护
2001月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众所周知,WTO有三大支柱组成: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知识产权协议。因此,中国“入世”问题与知识产权保护密不可分。对于我国的知识产保护来说,加入WTO,就意味着要全面履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TRIPS”条约给我国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压力与挑战。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基本达到WTO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TRIPS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成为WTO正式成员后,我国将按照TRIPS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司法以及行政保护的力度,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
一、WTO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1.1 WTO中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产生
世贸组织与知识产权保护是什么关系呢?这首先可从世贸组织知识产权协议产生的历史过程中寻求答案。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从建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智力性创造成果财产价值以及对其应采取的法律保护措施愈来愈受人们的关注。国际社会基于跨国界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先后签订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并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组织或国际机构,形成了一整套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但是,1986年开始并于1993年结束的乌拉圭回合知识产权谈判及其所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协议》,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引入国际贸易领域,把知识产权保护与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相结合,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WTO的前身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自1947年至1994年,共经历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悭吝论坛的都是减让关税,第七轮东京回合首次把冒牌商品贸易纳入会议议题:第八轮乌拉圭回合则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整个纳入议题,并形成了一个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其他十四个协议期,作为对方成员方、缔约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揽子协议。任何一方,要参加WTO,必须一揽子接受所有十五个协议。随着TRIPS协议的生效,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原有的体制已被打破,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新体制已经形成。它在许多
方面改善了原有体制的不足,并对各国经济以至政治和外交产生引人注目的影响。
1.2 WTO的知识产权规则的特点及内容 1.2.1 WTO的知识产权规则的特点
TRIPS协议是WTO中最为复杂、条款数目最多的协议,它不仅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还直接渗透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大部分领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领域中涉及面广、保护水平高、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强的一个国际公约,受到各国和各个关税独立区的高度重视。与其他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相比,TRIPS协议具有如下特点: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各个领域;保护水平高,在多方面超过了现有国际公约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将GATT和WTO中关于有形商品贸易的原则和规定延伸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领域;强化了知识产权执法程序和保护措施;强化了协议的执行措施和争端解决机制,把履行协议保护与贸易制裁紧密结合在一起;设置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作为常设机构,监督本协议的实施。1.2.2 WTO的知识产权规则的内容
TRIPS协议涉及的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与有关权、商标、地理标志,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及未披露过的信息等七个方面,涉及现代工农生产、交换、服务、乃至文化、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TRIPS关于知识产权规定的主要内容:第一,重申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这是在巴黎公约中首先提出,在TRIPS中(第3条)再次得到强调,各个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保护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公众健康原则,这是立法、执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对权利合理限制原则;权利的地域性独立原则;专利、商标申请的优先权原则;版权自动保护原则。第二,新提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这是在TRIPS中首次把国际贸易中对有形商品的贸易原则延伸到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三,确立了TRIPS与其他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基本关系。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知识产权是源于人类智力活动形成的无形财产权。从广义来说,知识产权是指人类智力创造的一切成果。根据1970年生效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
约》第2条第8款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人类一切活动领域内的发明、科学发现、商标、服务标记、禁止不正当竞争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其他一切来自智力活动的权利。从狭义来说,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工业产权和文学产权两部分。工业产权又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禁止不正当竞争等权利,文学产权则包括著作权及其邻接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服务价值内含有知识产权比重日益增长。因此,如果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关贸总协定悭吝论近三十年的谈判主要涉及关税转让;但从二十世纪后二十年起,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技术创新,鼓励文艺创作繁荣,从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意必不可少的有力杠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还可从另一方面得到证明。关贸总协定及十年的谈判,使发达国家平均总体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四十多年来,世界贸易额增加了十倍以上,缔约方增加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贸易量占整个世界贸易量的90%左右。根据世贸组织的协定,为促进世界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关税还要进一步下调,直至取之于领馆关税。在这种情况下,贸易的发展主要支柱是靠知识产权保局提供一个公正的法律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日益显示其极端重要性,也是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在经济为主要增长越来越起到关键作用分不开的,人类正进入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以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群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展开。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要求高水平人员,花大量精力和经费研究开发出来。为保护这些成果不被无偿占有,也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需要对这些成果实施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说,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2.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2.1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
中国“入世”后,要全面履行自己在知识产权领域中承担的权利与义务,这对于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管辖的范围内,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构成了约束所有缔约方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协议要求,我们必须完善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我国专利法经过1992年修改,在保护范围与保护水平上,已经基本上符合了协议 6 的要求。我们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当我国与其他缔约方在知识产权方面发生争端时,可以适用世贸组织统一的争端解决机制。这个争端解决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或在一定程度上扼制过去极少数发达国家动辄使用的肆无忌禅的单边报复的行为,使我们在可能与发达国家发生的知识产权争端时,能够在协议的框架下通过多边谈判解决争端,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对有关缔约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提供有效的保护,就有可能被终止应享有的减让等优惠待遇,直至受到交叉报复和跨部门报复。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是对假冒、盗版行为进行有效、有力地打击和制裁,就已经成为我国“入世”后必须要履行的义务,这当然也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是,必须迅速地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入世”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形势的要求。
2.2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改进 2.2.1中国知识产权立法状况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就开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建设。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借鉴国际公约、条约规定和其他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中国不断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体系。中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3个部分组成。其中,专门法律主要包括《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专门行政法规包括《商标法实施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专门行政规章包括《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等。此外,中国的民法、刑法、对外贸易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中也包括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规定。总之,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这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普遍认可。此外,中国还在不断积极研究,制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法律、新法规,如自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7
释》,将于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以及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相信随着这些新法律法规的出台,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会进一步得到健全与完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建设也会不断向前发展。2.2.2中国的知识产权执法状况
中国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有行政和司法两个平行的渠道。权利人在被侵权时可以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知识产权主管机关申诉。用行政手段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知识产权执法的一个重要特色。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利管理机关,为有效实施著作权法,中国政府专门成立了国家版权局,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城市也建立了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管理实行中央统一注册,地方分级管理的原则,从中央到省、市、地、县级的工商行政管理局,都设有商标管理机构,另外,1995年6月,中国海关总署设立了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处,全国各海关也指定了本地区内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的主管部门和联系人。因此,知识产权权利人除通过司法途径外,还可以通过这些行政途径保护其知识产权。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权利人可以向行政主管机关申诉,行政机关也可以依职权进行查处,知识产权行政主管机关可以在查处过程中对侵权物品进行查封和扣押,可以采取停止侵权的禁令、罚款等救济手段。由于行政程序在打击侵权方面速度较快,费用较低,受到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欢迎。在司法方面,中国各级法院已经建立起专门负责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庭,在诉讼中,法院可以采取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临时措施,对于民事侵权行为,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责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外,还可以对行为人给予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拘留等制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中国《刑法》规定,对知识产权犯罪最高可以判处7年有期徒刑。
三、新形势下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展望
3.1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修改知识产权法以适应科技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涉及知识产权的基本法是《民法通则》,专门法则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
但是我国无论是《商标法》《专利法》还是《著作权法》,与TRIPS相比,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对我国的知识产权建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专利保护方面,我国可以将范围扩大到对植物新品种的专利保护上;在专利保护的执法方面应参照TRIPS的有关条款进行补充,以强化民事执法的力度;在专利的强制许可方面应取消国家计划许可的规定;在商标保护方面,应该强化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增加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商标确权的司法审查,并对商标权人的权利做出限制性的规定等等。总之,在知识产权立法上,应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尽快缩小与TRIPS协议的差距,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做到有法可依。
修改现行知识产权法以适应科技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为了激发人们进行科技知识创新的热情,保护科技知识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并使我国的知识产权法与相关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相协调,应根据科技发展的客观实际要求修改新型的知识产权法。以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为例,尽管依著作权法这种方式保护计算机软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计算机软件自身得体特点。只有著作权法单一保护模式还是不够的,所以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用著作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目前,我国对计算机软件时仅拥有著作权法保护的单一模式,不能对计算机软件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因此,有必要修改专利法把符合专利条件的计算机软件纳入专利法的保护范围并授予专利权。是使计算机软件可以得到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的全面保护。另外,条件成熟时应制定知识产权法典。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立法。
3.2准确把握(TRIPS)协议的基本精神,使知识产权制度与WTO接轨。
知识产权制度与WTO接轨早在“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议之后,我国就已经注意到与其接轨的问题,并且对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其他知识产权法律作了相应的修改应该说,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与TRIP'S的有关规定,特别在权利保护方面,已经是相当接近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我国现行各项知识产权专门立法,在某些具体内容上与TRIP'S的规定尚不尽相同,甚至留有空白,仍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细致的完善工作。例如:TRIP'S要求各成员将“出租权”作为计算机软件 作品和电影作品的版权人的权利之一,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尚无“出租权”的 9
规定;TRIP'S规定任何专利的撤销和丧失均应通过司法审查,但我国现行专利法则规定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宣告无效和撤销的行政决定是终的;TRIP'S规定了对“未公开披露的信息”(即“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保护,并规定政府应当对提交给政府的此类信息承担保密义务,以避免不正当的商业性使用,而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有保护商业秘密的内容,但尚无关于政府保密义务的专门性规定。(二)缺乏对知识产权人滥用权力的限制。在我国逐步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除了散见于相关知识产权法中“强制许可”或“权利限制”的内容及反不正当竞争的个别条款外,还缺乏必要的反垄断和限制知识产权人滥用权利的综合性制度。因此,尽快出台我国的反垄断法,应是在加入WTO之后的当务之急。特别应当引起我国立法界和司法界重视的是,TRIP'S在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规定了“对被告的保讼权的情况下,司法当局有权要求申请人(或原告)赔偿被告损失(包括律师费用)。而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一些产权人滥用请求权或诉讼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无辜的对方当事人备受行政性强制措施或诉讼之累;而法院或有关行政当局往往只能驳回起诉(或请求),判令原告承担程序费用,有些法院还动员原告撤诉并退还部分诉讼费用,而对被告由此蒙受的损失却爱莫能助。因此,有必要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或相关专门性知识产权法时,增加相应的内容,以制裁和限制这种权利滥用。利用WTO维护自己的利益WTO与TRIP'S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国际间正当、公正的市场竞争和秩序。但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国际保护,最终着眼点仍然是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如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最为强大的美国,也是把知识产权作为维护贸易利益的手段而非目标,以特殊301条款为矛,以337条款为盾,攻于境外而守于境内。
3.3强化企业以知识产权为本的意识,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意识。
一种制度得以建立、贯彻和实施,必须有群众基础,而这种基础中最根本的是实现公众观念的转变。一种文明观念的流行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在科技、经济、贸易、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多数国有大型企业、高校、科研等单位,没有真正建立起知识产权工作制度,缺乏必要的专利知识,在外国企业精明高超的专利战略和策略面前,往往是被动挨打,无意中进入其专利陷阱或圈套。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要求。目前我 10
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特别是专利保护所达到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专利在大量企事业单位还是一片空白。统计数字表明,2000年全国企业共注册专利45840件。我国上万个大型企业一年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还赶不上日、美一个公司的申请数量,向国外申请的专利更是微乎其微。2000年,我国专利局注册的发明专利共有51755件,其中国内企业注册25280件,而国外企业注册数量居然比我国还多,达到26457件。十几年来我国内企业在国外申请的专利只有2000多项,而日本索尼、日立等公司一年在国外就申请4000多件,差距之大,可想而知。虽然我国的企业专利申请从2001年到2002年上升了24%,但全国现在还有60%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是,必须迅速地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入世”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形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成思.《WTO与知识产权法研究》[J],中国法学,2000年3月版.[2]郑成思.《知识产权伦�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3]《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4]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5]谷宝华.“入世”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一期.[6]廖秀健�余慧星.WTO与知识产权保护[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三期.[7]李彦章.入世与新世纪企业的商标保护[N],中国工商报,2001年第一期
第三篇: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刚入校的研一学生,我觉得知识产权论这门课开设的非常的合理和及时。作为研一学生的我们马上就要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去了,在研究过程中肯定会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在这种时候如何正确的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显得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就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很可能用到他人的研究成果,如何正确的引用而不致侵犯他人权利也是我们必须学习的。这也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不违法的请况下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尽量扩大。而且在当前对外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就显的格外重要。
其实知识产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读书籍,那都是在享受他人创造的智慧成果。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就如可口可乐公司老总说的那样,就算有一天他在全球的所有公司都消失了,他也可以凭借可口可乐这个商标所含的无形价值重建产业。知识产权形成的形式主要有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料、论著、商业秘密、设计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置等。
知识产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权(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和制造商标)。工业产权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工商业本身而且还包括农业、采掘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另一类是著作权,亦称版权,主要包括作者对文学、艺术、音乐、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专有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邻接权。其中我们最常接触到的有三个方面: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
专利权,简称“专利”,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我国于1984年公布专利法,1985年公布该法的实施细则,对有关事项作了具体规定。专利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够获得申请。比如说发明专利,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中指出“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人只有将这种技术方案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查,特别是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发明专利申请授予专利权。申请人还应按期办理登记手续和缴纳当年年费,这项发明专利申请才能正式成为一项具有专利多种属性的发明专利。
而且发明专利不是永久性的,至于专利的有效时间各国专利法的规定不同。最短有5年以下的,如伊朗、委内瑞拉等。大部分国家规定在10~20年之间,如英国为16年,美国为授权后保护14年,联邦德国为18年,法国为20年。还有的国家规定了几个期限,申请人可以自行选择,如阿根廷、智利等。期限开始的时间,有的国家规定从提出申请之日起算,有的国家规定从授予专利权之日起算。中国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都自申请日起计算。
简单地说,商标就是商品的牌子,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生产或经营的商
品同其他商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生产或经营的商品区别开来而使用的一种标记。这种标记通常由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组合构成。商标需要注册才能拥有商标权。商标注册,是指商标使用人将其使用的商标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国家商标主管机关(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依法审查,准予注册登记的法律事实。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商标都没有注册,这是很危险的。未注册商标的一个弱点是,一旦他人将该商标抢先注册,该商标的最先使用人反而不能再使用该商标,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未注册商标的再一个弱点,就是未注册商标有可能与使用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的已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从而发生侵权行为。而且商标注册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必须注意。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注册为商标的,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1.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的;
2.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相同或者近似的,但该国政府同意的除外;
3.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名称、旗帜、徽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该组织同意或者不易误导公众的除外;
4.与表明实施控制、予以保证的官方标志、检验印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授权的除外;
5.同“红十字”、“红新月”的名称、标志相同或者近似的;
6.带有民族歧视性的;
7.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
8.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
9.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
著作权,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著作权,又称为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它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总称。一般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对于我们这些处于高校中的人来说,保护知识产权对保证高校科研的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启动较晚,近年来,通过立法、媒体宣传以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人们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已经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
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必须建立必要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防范知识产权流失。
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主要是国内立法(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也有
国际条约。从法律的角度看,知识产权具有以三个特点:
1、专有性,专有性亦称独占性或垄断性。
2、时间性,它是指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一定的保护期,过了有效保护期,这种专有权就终止了,这种智力成果就变成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3、地域性,它是指依某一国法律而取得的某一专有权,只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在其他国家无效,其他国家没有保护的义务,除非有条约规定。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含含义起码包含五个方面: 首先是立法保护,即指国
家通过立法赋予民事主体对其知识财产和相关的精神利益享有知识产权,并予以法律拘束力的一种保护。没有知识产权立法,就没有知识财产的法权形态,就没
有其创造者和其他权利人的法律地位。其次,是行政保护,即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某些比较严重违反知识产权法律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以及对某些知识产权向权利人予以授权等的行政行为。再次,是司法保护,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心和关键的一环,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法律实施活动。我国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在人民法院深入进行司法改革,强调严肃、公正和公平执法,为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司法保障的背景下开展的。第四,是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保护。集体管理组织是知识产权创造者或其他权利人自身权利予以保护的社会组织。各国法律一般赋予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应有的法律地位,最高人民法院曾经发函承认其与成员间的信托法律关系,该组织可以其名义作为原告为其成员进行诉讼。第五,是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自我救济。知识产权人与其他利害关系人对知识产权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侵权、盗版往往有切肤之痛。他们本身的知识产权及其法律意识有无或高低,对知识产权保护意义重大。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等都设有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事务的部门,并制定了一系列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如何在开展业务中避免对他人侵权等的具体措施和手段,以完善地保护自己的权利。
第四篇:论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浅析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摘要: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药产业也是我国大力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但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在中药领域的保护并不完善,使得我国中药行业的发展有所掣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也处于劣势。为此,我国中药材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亟待改善,加强该行业知识产权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法;商标
一、中药的概念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可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二、我国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
在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专利保护制度是最为重要和有效的。专利赋予权利人在有限时期、有限地域和有限范围内的垄断权,使其能够排除竞争对手,最大限度的占有市场份额,保障相关企业开发资金的回收和利用。
但由于我国的专利法借鉴于西方,采用对于西药的专利保护方式来保护中药,相对于传统中药领域来说有些不兼容。曾经旧专利法对“药品和用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并不授予专利权。即使是如今的新专利法,虽然中药制品、炮制方法、中药材种植等方面均可申请专利,但中药产品想获得专利保护的难度依然很大[1]。明显的例子在于按我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因此中药品种要获得专利保护也必须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然而我国许多中药品种的配方组成、炮制方法等方面,在流传下来的中药古籍上大都有所记载,也就是说已经被公开,因此不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2]。
这样的情况使得我国许多中药制品无法获得专利保护。即便有些配方经过改良,但由于中药大多是复方药,其各部分的反应非常复杂,很难判断其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这也是国内中药专利申请很少获得批准的主要原因。此外,如上述所说,中药大多都是复方药,相比于具有具体的化学结构,专利保护范围明确具体的西药,在遇到侵权情况的时候很难判定。很多中药制品的药物成分多达数十味,如此多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发生的化学反应非常难以辨别。因此,当专利权人对他人提出侵权指控时,由于无法将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相对比,就无法证明他人是否侵权。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我国的专利制度对于中药领域的保护不够完善,使得很多中药企业不愿意去申请专利,转而运用商业秘密来保护自己的技术。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是企业的财产权利,它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因此,商业秘密对于中药企业的技术保护能够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大部分中药企业仅有商业秘密作为保护手段,而商业秘密将反向工程开发的相似药物定性为合法途径,无法起诉对方不正当竞争,保护手段相对单一。
此外,我国很多著名中药制品,由于历史悠久,效果突出,其制作工艺与配方以国家秘密作为保护,而非商业秘密,因此在被大众质疑时或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容易陷入知识产权困境。
【其中非常鲜明的一个例子就是前段时间云南白药陷入的知识产权困境。】
云南白药是中国的著名中成药,创制于1902年,具有化瘀、止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由云南白药公司经营。云南白药公司一直以云南白药配方是国家秘密为由完全拒绝公开配方,但几年前,媒体发现该公司在美国销售时根据当地法律公开了全部配方。同时,由于国家药监局发文要求中医药生产商公布药品有毒成分,云南白药公司遂公布了配方中一味有毒中草药草乌,但拒绝公布其余配方成分。但该公司在美国公开的云南白药配方中却没有草乌,因此陷入更大的质疑,中国很多媒体都对云南白药的配方事件进行了报道。
从上述事件可以看出,云南白药陷入信任危机的三大重要原因都与知识产权和法律差异有关。其一,云南白药的传统医药属性与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太兼容;其二,国内医药配方管理制度与国际规则不兼容;其三,本应通过商业秘密保护的配方被以国家秘密保护,使云南白药公司缺少以行动解除质疑的空间。云南白药公司作为我国中药行业的著名企业,其对于核心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缺失,也是我国中药行业的一个缩影。
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制药公司,我国的中药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敏感度不高,在抢注专利方面往往落于人后,据统计,900多种中草药项目成为外国专利,中国仅占3%,这使得我国的中药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如美国拥有多项有关于薄荷的专利,在口香糖市场上赚取了高额利润;传统中成药牛黄清心丸早已被韩国申请专利,如今名为牛黄清心液;还有日本的救心丸,其技术也源于中国。这些“洋中药”由于知识产权和质量体系的规范化程度更高,其有效成分、不良反应都标示得很清楚,因此质量更有保障,即使它们的零售价格通常要比中国产品高出一些,但消费者也更加愿意购买此类产品。
据统计,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早在2005年就已达160亿美元。其中,日本产品占80%,韩国占10%,而作为中药老家的中国仅占5%左右。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不得不说中国中医药的尴尬。
在商标权方面,中药产品也常常陷入尴尬的处境。据我国《商标法》第11条规定:“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不得作为商标注册。”而《药品管理法》第50条规定:“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通用名称。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使用。”因此,如云南白药、片仔癀等药品,虽然知名度很高,但属于该药品的通用名称因而无法申请商标注册。这对于那些研发了开创性中药制品的企业显然是不公平的[2]。
此外,我国的中药材还有一种特殊的种类——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由于中药材本来就蕴含了源远流长的文化特性,道地药材相比于普通中药,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乃至于名称、产地也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但如上述所说,道地药材由于缺乏显著性,要申请商标注册也很难,如川白芍、长白山人参、川黄连等我国特产的著名药材都未能注册商标,除了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很难有其他制度对当地特产药材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因此,我国商标制度在中药领域的运用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我国中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并不乐观,其一在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在中药领域的运用并不完全兼容,其二在于中药行业企业普遍对知识产权不敏感,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申请上并不积极。
三、我国中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应采取的对策 3.1 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维权意识
要想让我国中药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与发达国家竞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积极的维权意识必不可少。而我国的中药行业缺少一个知名度足够高的行业内知识产权协会来唤醒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因此,在中药行业组织一个具有话语权的知识产权协会势在必行。
此外,中药的栽培、种植、炮制到成品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仅是中药制品,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形成的新方法、药材炮制的方法、中成药的配方、相关化学成分的提取技术均能申请专利。因此,应建议企业对其核心技术申请一套完整的专利群,从而对该产品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
同时,企业应改变在国际市场上被动挨打的局面,用于进行维权,在确定侵权行为发生以后应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只申请权利而不维护权利,最终也只能导致有“保”无“护”的尴尬局面[3]。
在商标方面,应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增强商标保护意识。同时应注意商标专用权每10年就要续展一次,如果不及时续展,已注册的商标就很容易被撤销。企业在申请注册商标时,还可适当扩张品牌,在相类似的产品类别同样申请注册商标。由于之前所说:“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不得作为商标注册”,所以企业应重点突出商标,淡化药品通用名称,并将通用名称和药品的注册商标明显地区分开来,以免造成误解。
在道地药材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当地政府应积极参与进来,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并与企业的商标申请相结合,通过申请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来区别药品,以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辨识度和关注度[4]。
3.2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并在中药领域合理运用
《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规在中药领域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属于一种行政法规的保护,存在着固有的不足。
法律是市场行为最主要、最有效、最权威的调节器。有效保护中药知识产权必须形成完备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5]。在现有专利法等制度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应结合中药自身特点,制定专门针对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业申请,帮助企业在国际上申请专利,最终提升我国中药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6]。
四、结语
完善我国中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其中牵涉到企业、政府部门、消费者、科研人员等方方面面。但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行业,由于知识产权的缺位导致中国身为中药大国,确又是中药出口小国,大量的中药知识产权被发达国家抢注,进而在国际市场上蚕食本属于我国的份额,不得不说是一种无奈。因此,为了传统中药行业的发展,本领域的知识产权意识觉醒势在必行。愿青蒿素之殇永不再现。
参考文献:
[1]蔡仲德,雷燕.建立中医药“专有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5,16(14):1046-1048.[2]唐蕾,胡俊勇,陈孝等.论传统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4):37-39.[3] 陈凤霞,试析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对策[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2):4-7.[4] 刘祖贞,浅谈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J].中医药导报,2006,12(11):88-89.[5] 何君,冉晔.我国中医药法制的现状考察与完善研究[J].中国卫生法制.2008,16(3):9-11.[6]李昔贵,田保华.试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卫生产业,2007.01:93-95.作者简介:叶世昕,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在显要位置标注。
第五篇:论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
论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
一、引言
知识产权是智力活动的成果,她是无形的,是现代私法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权利。知识产权是涵盖在产品当中的科技含量,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其价值不仅可以用货币来衡量,而且比有形财产更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将更加显现她的重要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创造者对其创造成果获得一定期限的独占权,禁止他人擅自利用,使创造者通过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收回知识产权创造的投资,而且可以获得超额价值。这样就为创造者进一步的知识产权创造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生产出更多、更适合于社会需要的知识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给天才之火添加了利益之油”,逐步形成知识产权创造的法律环境。
知识产权制度起源于封建社会的“特权”,即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吏、封建君主、封建国家以榜文、敕令、法令等形式授予发明创造者、图书出版者在一定期限内的专营权、专有权;19世纪中后期,各国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在促进本国经济、文化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通过知识产权立法保护知识产权;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家的势力范围也超过国界,他们希望对国外投资、产品和技术输出获得更大利润,由此,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多边公约、地区公约或双边协定纷纷出台,其中1883年签订的《巴黎公约》和1886年签订的《伯尔尼公约》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保护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从此,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协调的国际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当今国际社会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全球化,各国在经济、科学、技术、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上都相对落后,必须参加国际合作、交流与竞争,必须引进科学技术成果,必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有自己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培养一大批专门的人才,研究制订国家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战略,从而确保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和复兴。
二、当代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特点和新趋势 目前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当代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知识产权制度,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日臻完备。国际公约确立的一些原则不断为各国国内法所吸收,推动了各国知识产权国际化的进程,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国际公约的数量增多,参加国增多,保护水平提高,国际保护组织日益健全,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极力主张建立一个有效的世界性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从而产生了《TRIPS》协议并生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普遍接受的知识产权多边保护规则,并对各国知识产权法和国际公约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加入WTO后,《TRIPS》协议成为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准则。
第二、地区性的知识产权合作,跨国公司之间的协作在加强。当代一些国家或地区、跨国公司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密切的经济交往,逐步形成了一些地区性、联合性的经济集团,建立了一些知识产权合作组织,如欧洲专利局、非洲知识产权组织、安第斯组织、家电3C联盟、6 C联盟等等。以欧盟为例,随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欧盟先后颁布了《关于数据库保护的指令》、《关于出租权保护的指令》、《关于著作权保护期的指令》、《关于卫星的指令》等,旨在协调欧盟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制度。由日立、松下、三菱、东芝、JVC、时代华纳形成6 C联盟,联合向我国DVD出口企业收取12美元/台的专利使用费,这对于每台价格100美元左右市场份额占全球2/3的中国DVD行业来说,其负担和振动可想而知,据统计他们已从我国企业向全球出口的DVD中收取了30亿人民币的专利使用费。注(1)
第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协调上存在矛盾与冲突。知识产权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实力、科技进步、文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知识产权国际化公约并未在实质上清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一些发达国家要增加一些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公约条款,就势必会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矛盾与冲突,如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将发现权列入保护范围,如提出打破专利审查的地域性限制,建立“世界专利”等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提出对一些不利于自己的国际公约条款进行修改,也势必会与发达国家发生矛盾与冲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南北间知识产权外交谈判就是一例。
知识产权作为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产权的发展也反映出新的趋势。一是知识产权与当代国际政治,特别是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当今一些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实施外交政策的一种手段,把知识产权保护直接与发展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连接起来,使知识产权问题上升为政治、经济问题,成为科技、经济和外交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就是把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和内政外交紧密结合起来是典型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产权问题被纳入关贸总协定体制,而在之前,关贸总协定总体上并不直接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并且有意识把贸易与知识产权区别对待,只是货物贸易涉及专利和商标时,为不让知识产权保护妨碍贸易自由化,才有分别条款提及专利和商标的保护,《TRIPS》协议就是知识产权涉入国际经贸关系的一个象征。二是高新技术开辟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领域,并对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更高的法律要求,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新材料、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产业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的现代产业,是高科技与企业的集合。这些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一大批新形成的智力成果。如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域名、多媒体节目、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生物工程新物种、基因图谱等等,这些都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领域。高新技术的产生依赖于高智力的投入与合作,具有高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前期的研发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知识产权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鼓励创新,为了高新技术的生产,知识产权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三是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网络的无国界性,使得“域名”全球注册,使得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可以同时在全世界获得,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法律将是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的第一突破口。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修改、完善的一个思路是简化多国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的程序,提出了“世界专利”的概念,使一项国内知识产权的有效地域性扩大,这种简化制度的努力最终将是实现国际一体化。
随着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已进入知识化时代,全球特别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知识在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知识产权制度把知识作为一种财产、对其进行保护,从而促进其创造、传播和利用的一种法律制度,知识经济是不可能离开这种制度的。
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及给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一)日本国
二次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贸易立国、技术立国、创新立国,上世纪95年提出知识产权立国,2002年3月确立了知识产权立国,成立了知识产权工作本部,由首相亲自担任部长,并颁布了知识产权大纲。70年代以前,日本是技术进口国,要引进、消化、吸收大量的专利技术,受到了美国专利的攻击,日本采取了防御的知识产权制度,而对国外基本专利的攻击展开了外围专利攻势,以众多小专利成功实施了“以小制大”的专利战术。而随着日本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大大增强,日本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在加强,向国外输出专利日益增长,到了80年代,日本便成为技术输出大国,目前日本在美国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美申请总量的40%,成为世界第一大专利申请量,在知识产权策略上不断增加了进攻型色彩,成为攻守兼备型战略。
日本政府知识产权工作策略:一是专利立法为企业提供法律环境。日本的专利制度容许狭窄范围仅有单项权利要求的专利申请,也容许获得实用新型小专利。这与我国现行专利制度中的实用新型专利颇为相似。这就使得日本的企业能够围绕基础性关键专利抢先申请各有特色的大量小专利,形成“外围专利”,严密构筑一个外围专利网,使欧美的基础性关键技术在日本企业的外围专利网中失灵。二是保护国内市场,日本的主要做法是推迟批准那些对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本专利,使本国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追赶该技术。在日本,拖延批准外国的专利达10—14年之久是常见的,最典型的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半导体专利在日本被推迟30年之久才获得,而美国梅苏克斯公司的专利申请在本国申请20年以后才在日本获批准,梅苏克斯公司因而失去了在日本市场多年的独占权。
日本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策略:一是充分利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环境,日本企业利用改进专利、应用专利,在欧美基本专利外组成了外围专利网,以众多小专利成功实施了“以小制大”的专利战略。如欧美在日本申请了一种新型自行车的技术方案,日本企业马上就申请各种脚踏板专利、各式背包架专利、各种车把专利……,形成了众多的外围专利,如果脱离了这些小专利,其自行车基本专利就不能实施,迫使欧美公司不得不同意双方“交叉许可”,据日本一项调查,机械产品中平均每件产品有6.91项专利,电气产品有5.41项专利,化工产品有5.21项专利。注(2)二是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并举,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共引进30006项技术,在引进技术中,专利技术的比重很大,1976—1980年间在机械技术的引进中,专利技术的比例多达67%,更重要的是日本企业正确地处理引进技术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也产生了大量的专利,每隔几年本国企业的专利申请就成倍增长,形成了一个以专利技术为主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在引进和创新上取得了极佳的结合和巨大的成功。三是把研究与开发和知识产权、生产经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日本企业把研究与开发、知识产权、生产经营看作是企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研究本企业所属行业知识产权分布状况,确定研究与开发的目标,研发成功后,即着手实施专利保护,在专利保护下,企业新产品在市场中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四是通过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地掌握专利技术,并加大投入,迅速使专利技术产业化。日本企业通过向美国的大学提供捐赠、赞助等形式,参与技术的前瞻性攻关和研究,从而共同拥有美国大学的研发成果,共同拥有使用权;在美国开办企业,直接利用美国的人才为其服务;收购美国的成长型科技小公司,直接获得知识产权;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创新平台,日本企业集中了本国60%的研发人员和80%的研发经费。在千方百计获得的知识产权的同时,促进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使知识产权优势变现为竞争优势、市场优势,日本特许所调查,日本专利技术市场实施率为52%,为世界前列。
(二)美国
美国是当今头号经济、科技强国,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的历史较久。为维护、巩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主要采取基本专利战略外加专利网战略,同时用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要求其他国家按照美国的专利保护要求保护其竞争优势和经济往来。因此,美国的专利战略呈现进攻性特点。一是利用专利立法的先发明原则和实质审查制的规定,尽量将发明创造成果予以保密,最大限度地限制竞争对手利用。至今先发明原则只有美国沿用,美国之所以要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不至于为获得专利而不得不尽早去申请专利,可以对其重要的发明创造加以保密,有利于长期垄断某项技术;美国实质审查制是对所有申请的专利都要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在专利申请阶段不公开申请内容,只有在专利授权后才予以公布。这与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实行的延迟审查制不同,延迟审查制下专利申请在授权前一段时间公布技术方案、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美国实行实质审查制,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避免专利申请公开后会使竞争对手竞相追随开发。二是保护国内市场,将知识产权战略融于其贸易政策之中,根据《关税法》第三百三十七条规定,授权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管理国外进口货物侵犯美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或商业秘密法的案件,以阻止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处理日本企业专利纠纷时,曾把一些日本企业搞得焦头烂额。三是控制他国市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日益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方面,将知识产权与贸易挂钩,并极力主张将知识产权制度纳入GATT体制,使其国际化,值得特别指出的其修订的《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美国贸易政策核心问题之一,为保护美国的发明创造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中人们所熟悉的“301条款”是美国评价其贸易伙伴是否充分,有效地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是否给美国知识产权所有人公平进入其市场而设置法律程序,是在按照美国的标准和要求保护其在该国的知识产权,以达到保护其产品进入他国市场的目的。四是维护技术的垄断优势。为了加强技术保密和限制技术输出,美国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进行调整,如,有了第二代技术才出售第一代技术,大公司在技术贸易方面通常的惯例是:10%的关键专利技术,绝不允许转让,20%的重要专利,只在获利大风险小的情况下才转让,50%的防卫专利,可以按照合理提成费自由出售许可证。这些措施和惯例,显然是为了维护技术垄断优势,以获取巨额利润。
(三)发展中国家应得到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还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他们的科技成果,还要学习、借鉴他们在科技、经济管理方面的经验,研究和分析他们的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展望他们知识产权战略的趋势,从而得到启示,明确发展中国家各自在世界经济、科技中的位置和分工,确立各国各领域的目标,研究制订各自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措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日本和美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中,发展中国家政府和企业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研究制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纵观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工作都是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各方面密切配合,以企业或企业联盟为作战单位,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研究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并与之相接轨;要充分保护民族产业与创新,保护国内市场;保护好本国的优势领域与支柱产业,并促进其永保领先地位;要做好技术输出,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准备。二是借鉴日本国实施的专利战略。日本国实施的“外围专利战略”即“以小制大战略”同样符合发展中国家学习和赶超发达国家阶段的实情,我国的科技型企业不妨积极地学而用之。三是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要研究形成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和行业联盟的机制,形成和壮大共同应对外国公司知识产权挑战的能力,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和数据库的作用,分析本行业专利分布,明确自己产品开发目标和定位,制订知识产权策略和措施,要逐步形成分析市场行情和专利分布,确立研究与开发目标,研发成功后,即着手专利保护,在专利保护下,占据市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四是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为己所用。日本二战后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中,学习、引进、消化先进的科技成果是一条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途径,要比重视招商引资更重视招商引智,要在引进国外金融资本的同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要通过国家间、地区间的国际合作组织以及友好城市、科学协会、科技论坛、外国专家等多种途径,利用外国的科技人才,要通过合作开发、专利许可、交叉许可、购买专利、收购外国公司等多种形式获取专利技术、力聚技术精华为己发展所用。五是必须要有强烈的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中,无论是日本的防御与进攻战略,还是美国的进攻战略,其核心技术、关键基本专利技术是绝不会转让的,其一流的最先进的技术也是不可能转让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应充分看到这一层,自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并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避免受制于人,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今世界全球化、科技一日千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发展中国家也都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也主动与被动地逐步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工作。就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近年来,知识产权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初步建成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相继出台并实施,相继加入成立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专利合同公约、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以及《TRIPS》协议等国际知识产权公约,从中央到地方的知识产权工作机构、执行机构相继成立,知识产权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列入科技考核内容,相关的中介机构、组织应运而生并逐步正规操作,专利申请量、商标注册量逐年上升,并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知识产权执法与维护逐步得到强化,知识产权的法论环境得到优化。但就知识产权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历史原因,知识产权工作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知识产权的生产投入不足、产出不高,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制订、实施落后等问题与不足。
第一,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发展中国家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是与其经济、科技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过程分不开的。就中国而言,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有以下原因:一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象发达国家那样重要,固定资产投入对经济的推动为主要力量。二是改革开放较迟,78年才打开门户,99年才加入WTO,科技、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独立应对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时间还很短。三是长期的计划经济和传统的科技考核体系的惯性还很强,科技创新成果部门与单位间无偿使用,科技项目主要考核完成计划任务,更没有将科技成果作为一种资产加以肯定和保护,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不足。由于上述历史原因造成了以下“五重五轻”的现象:重金融资本引进,轻智力引进。各级政府、开发区,各企业都将环境整治、优化政策与招商引资相挂钩,把招商引资的指标量化并层层分解落实,并以完成到位外资,合同利用外资,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甚至工作人员的考核指标,而几乎没有智力引进的考核指标;重成果鉴定,轻专利申请,从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可明显看到,完成形式是验收或鉴定,专利申请的数量不足;重产值、利税、GDP的提高,轻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与招商引资一样,各级政府都会有GDP、利税、财政收入的目标和增幅指标,却很少有对形成地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考核;重产品的市场分析,轻产品的知识产权认证。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之前,往往只注重近期产品的销路、市场行情等直观的经济指标,往往缺少该产品的专利分布、知识产权保护状态的分析和认证,往往造成产品出来了,市场也没了,甚至盲目地落入其他企业的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侵害了他人的知识产权;重有形产品的开发,轻无形资产的积累与保护,企业往往对开发了多少新产品为业绩指标,而把产品开发过程的资料加以分类保护,对依法取得技术秘密、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不予重视。
第二,知识产权投入不足,产出不高。知识产权的获得与有形资产的获得有着本质的不同,除要经过必要的法律程序和手续外,关键的一条是排他性,即只有一家独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要获得唯一的技术,就必须有相应的人、财、物的投入,否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从全国的研发经费来看,我国是美国的1/
24、韩国的1/8,从企业来看,小型企业绝大部分几乎没有研发活动,而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也不足1%,而美国的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平均达3.6%以上,而他的计算机行业达8.3%,医药行业达16.3%,制造业也达2.9%。从产出来看,2002年百万人口拥有专利:中国1项,日本994项,韩国779项,美国1289项,2002年在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外企业申请量占一半以上,其中:计算机占70 %,生物技术占87.3%,信息类占92.4%,半导体类占90%。注(3)第三,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到位,盗版书籍、盗版软件,侵犯他人专利保护范围的事在一定领域还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对外招商引资、引智的形象。这也是我国加入WTO艰苦谈判的原因之一。究其原因一是执法的力度不够,由于是刚刚起步,执法的力量难以满足需要。二是科技成果创造者,自身保护的意识不到位。在成果鉴定、项目申报、产品参展、产品销售、合作谈判等过程中,未经过有关法律程序和手续就公开了自己的技术秘密和核心技术,而使自己的专有技术成为公开、公知技术,而失去了新颖性,得不到法律保护。在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后,也没有广泛宣传自己的专利保护范围,告之同行不要侵犯。三是大多中小企业在市场盲目跟进,看到有市场的产品就上马,缺少知识产权理论,重复投入研发,盲目落入他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第四,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制订、实施相当落后。据统计大型企业中只有14%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工作机构,一般还是兼职,相应的知识产权工作制度、经费、人员不能适应要求。绝大多数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还是空白,在企业的知识产权分布认证、领域定位,产品开发前、中、后知识产权工作,与研发人员、员工的技术秘密合同,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商标的维护与增值,数据库、研发资料的保护等等都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更谈不上落实。这就与前面所述的日本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笔者在工作中看到,企业只有在侵犯了他人知识产权成为被告时,或被别人侵犯了知识产权损失较大时,才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制订规章、制度并实施。
五、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
知识产权工作在当代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已与日俱增,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工作将更加重要。而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存在不足与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改进。各级政府和知识产权工作部门责无旁贷,切实负起责任,推动全社会知识产权工作,使之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形势。一是制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美国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日本有知识产权国家大纲,中国也必须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否则行业的、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企业也是一盘散沙。二是努力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渠道,结合正反典型宣传知识产权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使知识产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把知识产权知识列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与群众性发明创造、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知识产权宣传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三是要引导行业知识产权协会、联盟的形成,发挥他们的作用,形成和壮大共同应对外国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进攻的能力,浙江打火机知识产权联盟共同应诉欧盟的知识产权诉讼并胜诉就充分证明了在我国知识产权协会、联盟的作用。要重点在产业集聚,已形成企业群体的产业和地区研究形成协会的机制,引导成立联盟,并促进和引导其发展壮大。四是要引导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制订知识产权战略,大力研发自主知识产品和产业。在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制订知识产权战略,一是有必要,因为他们是科研攻关和研发集中地,科技成果多,能产生较多知识产权;二是有可能,他们人才聚集,对科研人员加以知识产权培训,就能较快地形成知识产权战略并得到贯彻、实施。同时通过他们建立样板为广大企业树立典型和示范。五是努力加大投入。要通过科技三项费用、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专利资助资金和政府奖励的政府投入,要继续实行技术开发费税前抵扣等一系列鼓励企业开发投入的政策,引导广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项目列项、管理、验收中加强专利、标准、人才的考核要求,努力促进知识产权的投入与产出。
六、结束语
本人在完成本文时,得到了扬州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有关同志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学识的限制、经历的有限,文中难免挂一漏万和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注释①在2002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
②引自《江苏科技报》2004年第五期
③引自2000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年会上的讲话《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提高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
参考文献:
④《江苏科技信息》2004年第九期,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社 ⑤《江苏科技信息》2004年第十期,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社 ⑥《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第一期,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⑦《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第三期,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社 ⑧《华东六省一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联席会议交流材料汇编》,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汇编。2003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