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账外账与小金库的区别和联系
浅谈账外账与小金库的区别和联系
在审计实践中,有些审计人员会将“小金库”与“账外账”混为一谈,有的把“账外账”定性为“小金库”,有的则把本该属于“小金库”的资金定性为“账外账”,从而导致对“账外账”和“小金库”的处理处罚不当,给审计带来潜在的风险。事实上,只要认真分析,仔细辨别,就会发现,“账外账”和“小金库”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违纪违规问题。
一、“账外账”和“小金库”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账外账”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在法定会计账册之外设立的账册。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它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
(二)表现形式不同
“账外账”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就其资金来源而言,既包括属于本单位的正当收入、收益,又包括违规收入,如截留应当上缴财政的收入、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三乱”行为获取的收入等;在资金的处置上,既存在支出合理的情况,又存在乱支滥补、私存私放的问题。
“小金库”只是“账外账”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 1. 化公为私,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收支、私存私放的资金(不含党费、团费、工会经费、互助金等);
2.虽已入单位会计账,但只是挂在“暂存”账上,或跨年度没有正式列收列支、或将支出直接冲减“暂存”的款项; 3. 既不纳入预算内管理,又不纳入预算外管理的资金; 4. 将预算内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或将财政性资金作为单位资金存放,不交财政专户储存;
5. 通过虚列支出、假报账、资金返还等形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外;
6. 执收、执罚单位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不上交,自立账户存放。
(三)定性依据不同 1.“账外账”的定性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2.“小金库”的定性依据
对“小金库”权威的定性依据通常有两个,一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29号)第一条和《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的通知》(财监字[1995]29号)第二条: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二是《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第一条规定:各部门、各单位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将财政拨款转为有偿使用,更不得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
(四)处理处罚依据不同
从国家现行财经法律法规看,是把 “小金库”作为一种严重的经济违纪违规行为来对待的。对“小金库”的处罚比“账外账”的处罚要重得多,所以我们运用处理处罚依据时一定要坚持谨慎性原则,注意二者在适用处理处罚依据方面的区别。1.“账外账”的处理处罚依据
对“账外账”的处理处罚适用《会计法》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帐簿的;
(二)私设会计帐簿的;……。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小金库”的处理处罚依据 对“小金库”的处理处罚,可以分别适用以下法规。(1)税收征收机关及工作人员对按规定征收的税收收入款项不按国家规定及时上缴国库,设置“小金库”的,适用《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二)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三)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四)不依照规定的财政收入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五)违反规定退付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六)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2)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设置“小金库”的,适用《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3)对于行政性收费方面资金私设“小金库”的,按《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规定“责令追回资金上缴财政”,还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按《违反行政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不按照规定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管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的规定给予处分。
二、“账外账”和“小金库”的联系
“账外账”和“小金库”都是在合法账簿和库存现金之外,非法筹集和转移资金,以供本单位或少数人支配的舞弊行为,均是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
首先,从“账外账”的成因看,其设置动机、企图尽管都是以逃避税收和财政监督,谋求单位、团体利益为目的,但也不乏有深层次的其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为隐瞒单位自营收入;二是为攫取不正当收入或谋求不正当支出;三是为用钱上的方便。由于“账外账”和“小金库”成因均较复杂,如果仅从设置动机、企图上来看,很难将“账外账”与“小金库”区分开来。
其次,从“账外账”和“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渠道、性质、处置情况看,其表现形态错综复杂。无论是资金来源,还是资金去向,均表现出多向渗透、混合交叉,违规与合规并存的形态,而“小金库”的定义过宽,要真正将二者区别开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尽管“账外账”和“小金库”既有区别,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们审计人员只要在审计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正确地运用定性依据,恰当地作出处理处罚,便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审计风险。
第二篇:“账外账”审计方法和技巧
“账外账”审计方法和技巧
本文作者(宋长森蔡琳)
【摘要】近年来,随着审计查处力度的加大,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及财务电算化的普及,被审计单位形成账外资产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具隐蔽性和欺骗性,传统和常规审计方法已达不到理想的审计效果。作为一名审计人员, 如何运用自己职业判断和专业知识查出账外资金,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一直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账外账审计方法审计技巧
“账外账”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对国家、单位及个人产生极大的危害,已引起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由于被审计单位形成账外资产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使得账外账审计工作变得非常困难和富有挑战性。审计人员必须突破就账查账的局限性,拓宽思路和视野,发挥创造性思维,才能将账外资产查个水落石出。我们结合十几年来的审计实践,就查证账外资金的审计方法与技巧,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
每一家被审计单位都具有自身的行业属性与经营特点,进驻被审计单位后,审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企业的内控制度、行业特点及财务核算等基本情况。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审计人员可以了解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安排适当的审计程序,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如我们在审计某单位时,通过查看询问得知该单位本处理了一批淘汰的机器设备,但账内收入金额较小,于是通过与资产管理部门走访核对,发现其大量处置收入没有入账,而是转至账外并为职工发放了节日慰问品。
二、取得单位会议记录及相关文件,关注可能存在的账外资金活动
被审计单位的一切重要经济活动执行前都要召开会议进行决策,因此将形成相关会议记录,重大的事项还会下发相关会议文件。取得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及相关文件,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审计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对某一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其会议记录上面记载了对某常年合作客户的50万元赞助款分配方案,但账内并无该经济业务事项的记录。后经追查,其供出了50万元的存放账外银行账户,并以此线索查获了数百万元的账外资金。
三、向职工访谈,了解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
由于“账外账”孳生腐败,腐蚀干部,且容易造成单位资产的流失,早已被单位有正义感人们所深恶痛绝。同时我国审计监督性质早已被人们所自觉接受,而且单位一些个人因为自身既得利益的问题也会提供线索。所以在审计现场可采取设立举报箱、提供电子邮箱地址、提供电话号码等方式接受职工举报,因举报人一般为部门或者本单位知情者, 提供数据情况详尽可靠,只要审计人员高度重视、保密措施得当,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近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通过群众举报进行询问追查已成为审计账外账的重要方法。
四、与同行业财务指标及单位历史指标对比分析,寻找异常变动
每一家被审计单位都具有自身的行业属性与特点,除特殊情况外,其经营状况及各项财务指标应存在趋同性。若当被审计单位某些财务指标严重背离行业平均数据时,则存在舞弊的可能性。如我们对某水泥公司审计时,经测算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远远低于该行业平均水平,且该公司供货客户与销货客户相对稳定,通过对收入及成本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单位产品的成本远高于单位产品售价增幅,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存在较大的疑点。再用投入产出指标对单位产品成本延伸审计,投入产出指标即消耗的矿石、煤等原材料与最终水泥产品之间有一个正常的行业比率。经分析性复核发现,该公司按原材料乘以行业平均投入产出率计算出产品产量远远大于其账面实际产量,审计人员最终通过对差额的调查落实,查出该企业隐瞒产量2万吨并将其销售,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00万元未入账的事实。
同样,每一家被审计单位不同间的各项财务指标也大体相当,如果出现异常变动,也应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五、向相关业务部门取得基础数据,与财务勾籍核对
财务部门各项财务数据的最后生成,都是源自于各业务部门的基础数据,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果这种勾籍关系得到破坏,则可能存在着某种人为干预的可能。如我们在对某会展中心审计时,发现其本举办会展与往年相当,但收入出现明显下降,经抽查合同、核对发票等其他账内常规审计程序后,未发现明显漏洞。最后审计人员到门口警卫人员处取得该会展期间车辆出入登记簿,发现了会展期间多家财务账内未取得会展收入的单位车辆,经询问相关单位,证实他们大部分都是参会厂家,财务人员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将部分会展收入账外私存。
六、与关联企业核对资金往来相关银行账户,寻找账外资金来源
银行账户是单位最敏感的地带,一般情况每个单位在接受检查时搬出的一套账,很少有问题,而账外资产往往在另外一套账上的某一银行账户。
首先由被审计单位提供在银行开设的所有账号,然后进驻其关联单位,重点审察记录与被审单位资金往来相关银行账号,如果发现先前取得的被审计单位以外的银行账号,则极有可能是被审单位账外资金账户,据此进一步要求单位提供账证,进而顺藤摸瓜掌握账外资金的活动情况。该方法在集团企业间审计时颇为有效。如某集团公司总部知悉其下属单位经济效益较好,但每年上缴利润较少,一定有资金账外经营,但其内部审计部门用常规方法一直无法查明。我们接受委托后,开始几天也未查出蛛丝马迹。后来,我们记录下该公司所有银行账号,然后到其下属子公司延伸审计,重点检查该公司与下属单位往来的银行账户。功夫不负有心人,审计人员在翻阅了大量凭证后,终于发现了一个先前记录之外的银行账号,经返回公司核实并索取该银行账户对账单,发现几百万元的账外资金藏匿该户。
七、关注账内异常财务记录,分析资金来龙去脉
异常财务记录的发生,背后往往伴随着不可告人的舞弊行为,需要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如我们对某村集体组织进行专项审计时,发现其每月末都会收到一笔几万元现金,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并在几日内以现金支票形式领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审计人员产生了极大的疑问,经再三询问,财务人员解释为该款项为村苗木基地承包方支付村集体雇佣部分村民工资,与村集体口头协商以支付工资的方式代替应上交承包费。经审计人员实地调查,该苗木基地为村集体一块优质资产,每年均有十几万元的利润,村集体既未与苗木基地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合同,又未将该苗木基地收支纳入村集体账内核算,属于典型的村集体资产账外经营。
八、取得被审计单位全部合同及协议,与财务入账金额核对
隐藏收入是单位账外资产的两大主要方法之一。在如何判定单位收入的完整性方面,全面取得单位与外单位签订的合同及协议,并与财务入账金额逐项核实,是一项非常有成效方法和手段。如果发现合同、协议与财务入账金额存在巨大差异,同进又不存在书面变更说明,则很有可能有未入账的金额挪作他处。同时,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有的单位采取大头小尾的方式挪用资金,即发票存根联、记账联按小金额入账,但在给对方单位的发票联上按合同实际金额入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上述的合同与账务核对法则可以杜绝此类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切断了账外资产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如我们在对某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本业务部门提供的工程咨询合同合计数与财务部门确认收入数存在较大差异,除经我们核实的未执行合同外,发现其与A工程公司签订的15万元合同未得到执行,也未取得合同违约金,后经与A工程公司采取电话及函证方式查证,证实已经以一辆帕萨特轿车抵顶15万元工程咨询款,该工程咨询公司未进行财务入账,从而形成账外资产。
九、审查银行对账单,关注与单位银行日记账发生金额是否相符
主要是将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明细账进行核对,以确认企业银行存款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看有无将货币资金转出到其他银行,有无存在对账单上有而不计入银行账的现象,重点审查银行对账单上一进一出而企业银行账上未反映的事项。该事项很有可能是单位将收到款项迅速转移,并在财务账内不作任何记录,从而成为账外账的资金来源。如我们在审计某单位时,通过向银行寄发询证函,及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均未发现异常现象。于是审计人员取得银行对账单,将其各月借方与贷方累计发生额与银行存款各月累计发生额进行核对,结果发现3月份银行对账单借、贷方发生额各大于银行存款明细账50万元,经向财务人员核实,该款项为收到某公司违约赔偿款,收付均未进行财务入账处理,被非法挪至账外进行证券投资,形成了一项账外资产。
十、盘点库存现金及实物资产,仔细分析盘盈盘亏原因
盘点库存现金要采取突击方式,盘点清查的范围不仅包含出纳办公室的保险柜,还应包含文件箱、文件柜等一些可疑场所。对于现金溢余或短缺,要进行仔细的分析,追查其发生的时间、原因。对于小金额现金溢余或短缺,不可轻易放弃,往往可以通过对其审计而发现账外账。
盘点实物资产时,同样需要将所有相关资产都纳入盘点范围,对盘盈及盘亏都要进行详细追查取证。因为盘亏很可能是将资产变卖未入账,并将出售收入转移至账外经营;盘盈则可能是账外经营资产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而未单独存放,与账内资产混在一起,审计人员正好以此为线索进行追查,从而寻找出账外经营资产的全貌。
十一、向往来客户发函询证,关注是否用往来隐藏收入
往来科目是许多单位隐藏收入的地方,主要是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四个科目。在审计时对这几个科目所涉及客户无论金额大小,均应发函询证,如果对方单位未回函或回函与账面金额不符的,要仔细核对并追查清楚原因,其差异很有可能就是账外账形成的资金来源。如我们对某公司会计报表审计时,对期末其他应付款的重要客户都进行了函证,但金额为20万元的B公司借款却迟迟未回函。于是我们进行替代审计程序,抽查了该20万元形成的原始凭证。经查证,该笔业务记账凭证后附一张银行进账单,付款单位为B公司,款项来源注明为货款。再到销售部门进一步核实,该款项确实为一项废旧材料销售款。为什么审计单位要将该笔收入作借款呢?经对该笔借款继续查证落实,发现该单位在次年2月以现金支票方式提取,名义是归还借款,实际挪至账外经营使用。
查证账外资金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审计人员凭借审计经验和职业判断确定采用相应的查证方法。只要审计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尽职尽责,保持应有的敏感与职业谨慎性,就能将各种形式的账外资金查个水落石出,确保单位财产安全完整和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徐文建:内部审计如何查出账外资金[J].职业圈,2007(11).[2] 张艳玲:浅谈“小金库”形成渠道与审计方法[J].经济论谈, 2007(15).(责任编辑:胡冬梅)
第三篇: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账外账的途径与方法
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账外账的途径与方法
2008-03-28
近年来各地较多地推行了会计结算中心制度,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在结算中心核算,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这一制度并非能“包治百病”,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账外资金问题仍时有发生。
一、账外账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审计实践看,行政事业单位账外账的设立形态可谓五花八门,其手段、方法各异,技术性、隐蔽性越来越强:有的存放在单位食堂账上;有的放在社团组织账上;有的将现金放入财务室或秘密放在具有隐蔽性的其他部门;有的将部分现金放在财务人员手中;有的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开立存折账户,由相关人员保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一是较难确认的体外循环。实行会计结算中心统一核算制度后,进入结算中心单位的费用开支被严格控制。因而一些主管部门往往在年初或年末,以某一理由拨出部份资金到其下属单位,其部分费用转嫁给下属单位、或由下属单位报销、或由下属单位直接与经营单位结算。在主管部门的账上拨款理由充足,在下属单位上级补助收入与主管部门的拨出款分毫不差,主管部门转嫁的费用在下属单位的账上反映的是自身的支出。
二是隐蔽性很强的账外结算。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有的甚至有意不建资产明细账,为将资产租赁收入或转让收入不入账打下伏笔。资产拥有单位直接在资产租用单位(个人)或受让单位中拿取实物或接待,其费用由对方单位记账,年终双方核对认可,各不拖欠。
三是虚列支出套取现金。目前税务机关对一些商业零售企业实行评税制或包税制,开具发票的销售额与应纳税额的关系不十分密切。一些商家为拉业务,为客户少购多开、甚至不购也开发票。这些单位利用虚开的正规发票虚列开支,也有一些单位编制假发放清单等套取资金。
四是设立未经批准的、所谓的技术服务中心、咨询中心,把行政监督对象变为有偿服务对象,以少收大量的行政事业性规费为代价获取部分服务费、咨询费,作为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的收入。而这些服务中心、咨询中心未经任何机关批准,审计机关审前一般不能掌握。
二、账外账的资金来源、存在形式及去向
账外账的资金来源及形成大多与单位职权、职能、资产的所有权有关。利用这种权力与资源搞账外收入,权限大小同账外账的数额在一定程度上呈相关性。主要来源有:
一是截留收入直接转移到账外。账外账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基本上是用隐瞒收入、侵占、截留、转移和乱收费等非法手段来实现的。
二是将违规收费款项不入账,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或存入违规开设的单位账户,这些账户在审前调查或审计承诺过程中,被审单位不会向审计机关提供。
三是利用一些个人交款后索取发票的意识不强、或收款单位以发票用完以后补开简等借口不开发票,将其收入隐藏形成账外资金。
四是变卖、出租闲置资产收入形成账外资金。部分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设置不齐全、或有意不建明细账,为隐匿闲置资产变卖、出租收入打下伏笔。
五是将公房出租收入进入账外账。主要表现为不签订租赁合同或签订租赁金额不同的“阴阳”合同,用假合同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
六是利用行政执法权或业务管理权,将下属单位或业务关联单位上缴的管理费、服务费进入账外账。
七是采用虚列支出的方法,套取现金形成账外账。
账外资金使用与列支的费用五花八门,共同的特点都是以权谋私,或者用于超标准发放职工奖金补贴及其他个人消费性开支,或者支付国家规定的正常财务支出所不允许的款项。
账外资金通常有以下去向:一是以为职工谋福利、乱发奖金、补贴;二是用于拉关系走后门进行请客送礼或为上级部门领导付账;三是小团体旅游的费用;四是购置不便公开甚至提供给个人使用的商品;五是领导层或小范围私分。六是用于领导经手的用途不便公开或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七是单位领导以白条直接提取现金,有否用、怎样用只有领导自己清楚。这种情况下账外资金被贪污的可能性很大。
三、审计发现账外账的途径与方法
账外账的私设手段不论多么隐蔽,但违背不了资金来有其踪、去有其影的必然规律,审计查找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核对法、监盘法、分析法、访谈法等等。在审计实践中,下列途径与方法对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账外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实施规范而严格的库存现金监盘发现线索。这是检查“小金库”的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一般单位的“小金库”设置与单位财务部门设置体系有一定的关系。如“小金库”现金的收付往往就在单位的财务部门,因为如果在其它部门,势必会引起与本单位财务部门的矛盾,而且职工及与之发生关系的单位也会知道这个单位有“两本帐”。审计应在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选择某一天进行突击盘点,可从现金库里发现尚未收拾干净的账外收支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尽早抓住被审计单位薄弱环节,为查实账外账打开突破口。在监盘现金时,如果调整后的账面现金余额小于或大于实际库存现金,且存在数额较大的盘盈和盘亏,均可能是单位私设小金库所为。因为现金保管人员不可能用自己的现金为单位垫付大额支出。而对于存放于保险柜的存折、存单,不管是单位户或是个人户,一般都是小金库资金。盘点时,应要求提供所有现金、有价证券、欠条、收支票据等,并对保险箱、抽屉中的凡是涉及到单位的账薄、笔记本、凭证进行仔细的检查,往往收获颇多。如审计在对某学校二个出纳人员监盘现金时,我们发现了一张未入账的、非单位法定银行账户的存款利息单,从而查明了该校的6个非法定账户。
(二)从有关人员电脑中的相关文件中发现线索。在目前计算机运用较为普遍的情况下,一些财务人员很有可能在计算机中记录账外资金的收支情况,或者编辑在账外资金中发放的补贴、福利费清单和经济合同等等。审计通过对有关人员电脑的检查,发现这方面情况线索的可能性较大。为防止被审单位删除这些文件,这项工作最好在审前调查阶段进行。一旦发现有疑点资料应立即复制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并打印后交有关人员签章。如在某学校检查有关人员电脑时,发现了最近操作过的“××小学补贴”的文件,但相关账证中未看到相关支出,又为我们判定该校有“小金库”提供了依据。
(三)从非财务资料中查找线索。如会议记录、月(季)度工作总结、行事历、合同、协议等。从审计实践看,正规财务账内与账外账一般不会有资金往来关系,也很难查到线索。而会议记录等非财务资料中很有可能发现一些账外账的线索。从收入角度考虑,要检查是否存在工作已开展或已完成但未在账内核算的隐性收入。如行事历中有何时收取何种费用,而正规账中未查到该收入,基本可以判断该单位有账外收入;从支出角度考虑,可能在会议记录上有讨论决定何时发何种福利等事项,而正规账上未查到该支出,基本可以判断该单位存在账外资金。如在审计前有关部门对某学校的两次收费检查过程中,他们都一口否认有假日办举趣班的情况。审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学校行政会议记录、班主任手册,掌握和查明了该校将大量的办兴趣班收支游离于账外的严重问题。
(四)利用审计现场实施系统进行模糊查询发现线索。虽然绝大部分单位的账外账不会与单位账有经济往来,但也有一些单位出于某种考虑或财务人员技术上的因素,账外账在单位账中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审计现场实施系统进行模糊查询、结合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效果非常明显。如有些收入来源不正规的资金,被审单位账上往往以“收入”、“汇入”、“上缴”等模糊字样出现在摘要栏,审计可先浏览 “银行存款”明细账摘要中的内容,经专业判断后,设定有怀疑的字样进行模糊查询,在此基础上检查原始凭证。另外,通过往来科目审查也有可能发现账外账。如果被审单位往来款明细账上摘要栏出现以“代收”、“代付”等模糊字样的,应作为重点审核内容。如在某局下属的一国有公司审计过程中,发现往来科目摘要栏中有较多“代收”、“代付”情况,通过检查原始凭证,发现属于为某一中心代收代付税款,查实了该国有公司将400多万元的业务收入和部分费用支出游离于公司法定账。
(五)通过检查银行账户发现线索。一般情况下,小金库涉及的人员范围较小,资金的进出一般通常通过开设内部掌握的银行账户或个人储蓄账户进行,而这种资金往来与单位正常的经济业务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分析被检查单位的账户往来情况,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银行对账单中一进一出金额相同的资金,是否进行了相应的账务处理。如果发现该单位银行对账单有资金进出,而账面未作处理,或只在账面的“银行存款”科目一进一出,基本上可以认定还有其他银行账户或存在出借银行账户的情况;二是检查账面“银行存款”科目的摘要栏,有无概念含糊的内容。如某大队的银行存款科目中,收到了几笔内容不清,且数额较大的款项,经过检查银行进账单,发现这些资金来自于以本单位名称开户的另一个账户,而这个账户未列入审计承诺书所附的银行账户开设情况表,具体收支当然未列入单位法定账中。三是检查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与单位的存款日记账余额是否相符。如果长期不符,且数额较大时,应找明原因;四是检查转账支票。目前使用的转账支票一个致命的缺点是没有收款单位的账号。因收款单位的要求等原因,甲单位在开给乙单位的支票上有可能未填写收款单位,乙单位取得支票后把进账单的收款单位填写为丙单位,导致账外账的产生,为单位违法和个人犯罪提供“温床”。审计要特别注意对被审单位所属机构收入来源的审核,从中发现疑点。如某行政执法单位在食堂使用的收款票据中,向一个有业务联系单位收取一笔应属单位收入的大额资金,收费内容超越了食堂正常的收入项目。经到对方单位调查,发现该发票的收据联上盖着该单位的行政章而非食堂印章。由于出票单位在转账支票上未填明收款单位,因而该笔资金进入了食堂账,作为职工福利费使用。
(六)通过检查固定资产发现线索。在通过对固定资产明细账的检查分析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处置固定资产资金收入不入账的问题。现阶段许多单位,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经常在固定资产购进和转售环节中资金出现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造成资金流失。审计时,对有账无物的,要看是否有残值在体外存放或固定资产丢失问题。对有物无账的,注意是否掩盖着收入不入账的问题。如某单位10多年前已被征用拆除的房屋还挂在账上,经检查发现,该单位将已补偿的营业用房游离于账外并出租,租赁费收入在体外循环,同时还有100多平方米房屋未得到补偿。二是关注房屋出租。如某学校账面反映收到5个单位的房屋出租合收入,而收回承租单位的水电费却有6个单位。经进一步审查,有部分房屋出租收入游离于账外。
(七)对拨付下级资金进行延伸检查发现线索。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对收入支出严格管理,一些主管单位通过资金转移支付,将问题向下级单位转移。主要表现为利用有关单位套取资金转放到擅自设置的账目,私存私放;上级部门与下属二级单位或下属经济实体相互勾结、弄虚作假套取现金,将现金转入私设的账目中,私存私放。支出检查时,要重点关注对下级单位的拨款。特别注意未与财政部门联合下文拨付的资金。除正常的对下属单位补助外,很有可能产生二种情况:一是下属单位代主管单位发放工作人员在补贴、福利、奖金,或列支主管单位账面不能列支的费用,到时主管单位以补助形式补偿;二是主管单位拨款直接进入下属单位“小金库”,性质就更严重。如某主管单位未与财政部门联合发文,以专项补助形式,向其某下属单位拨付大额专款,实质是弥补代发的职工福利、补贴。
(八)结合被审计单位职能或经营范围和规模,通过对支出的逻辑性分析发现线索。任何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与其业务工作、经济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或比例关系。审计时要对支出的逻辑性进行充分分析。如某学校食堂在当地的几家超市购买大量的米、油、菜等,审计人员认为不符合逻辑。因为超市的米、油、菜价格要比专业市场、菜市场的价格高得多。经进一步审查发现了该校通过到超市开具大量的假发票套取现金,形成小金库。再如某事业单位,其规模并不大,但审计发现一张原始发票购入办公用品数万元,实质是一张假发票,套取现金后转入小金库,然后为单位领导购置了家用电脑。
(九)实施全面的延伸调查。目前一些单位、特别是管理不十分规范的民营机构,受某种利益的驱动,有可能铤而走险为被审单位提供所谓的“方便”。审计可以通过对与被审单位有经济往来单位的全面延伸调查,检查被审单位有无隐藏收入、在对方单位直接列报费用等问题。
以上几种方法,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可综合运用也可单独使用。关键是要“对症下药”。以最快的速度切中其要害抓住其薄弱环节,使审计做到有的放矢,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现场工作效率。
第四篇:财务会计案例关于账外账 的分析
关于账外账的分析
学号1111013229
一、前言
企业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了内部控制。常见的内控包括分工控制,授权控制,财产安全控制等。
在众多内控内容中,对货币资金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只有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才能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而账册是反映企业货币资金收支情况的蓝本,有些企业为虚报利润,降低税额,对账册做了手脚,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账册,也就是账外账。
通过设置账外账,可以虚报利润,增加成本,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扰乱公共秩序。因此,我们要对账外账的特点,手法,运行方式等有全面的了解。只有在认识账外账的基础之上,才能通过审计的方法,找出企业账务的问题,杜绝账外账的出现。下面举一个酒厂的案例来做介绍。
二、酒厂案例
某私营酒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粮食白酒。
2001年6月,某县国家税务局根据群众举报对该私营酒厂2001年6月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纳税检查。经过稽查人员陈述利害,产成品保管员田某、材料保管员王某、包装物保管员张某三人交出了各自手中的保管账。产成品保管员田某还交出了大量出库白酒的欠条。田某称:"按常规,财务人员每月抽取欠条计算销售,剩下的欠条可能就是企业未计销售那部分。”在对账簿进行检查时,则发现每名保管员手中都有两本账,保管员证实,其中一本是企业负责人授意做的,专门用于税务检查时用。各种迹象表明,该企业有偷税嫌疑。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稽查人员找到了财务人员辛某,从他那里也查获到两套账本。根据辛某提供的线索又找到了企业负责人李某,李某承认假账是在他的授意下做的。
经查实,该企业采用销售商品少计收入、以欠条抵顶库存等手段进行虚假计账,共隐瞒应纳税销售额1,019,612.88元,应补增值税173,334.19元,消费税273,318.08元。合计446,652.27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该酒厂的行为已构成偷税,处所偷税款一倍罚款446,652.27元。此外,主要负责人还将有牢狱之灾。
三.案例分析:分析账外账
这家私营酒厂绝不是个案,现实中违法设置账外账的企业不胜枚举。一旦设置账外账,通过现金交易、体外循环形式,隐瞒应税收入,把应该交给国家的税款占为自己有,国家会因此遭受税收损失,并且对企业而言很有可能导致权责不分,内控失衡,濒临破产。因此,这是一种搅乱公共秩序,同时也危害企业自身的行为。基于此,我们认识到对账册的控制与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注册会计师们在对
企业财务进行审计之时,要掌握识别真帐与假账的技术,因为这会对审计结果的对与错带来很大帮助。
(一)账外账的形式与特点
“账外账”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按日或按月汇总金额;另外一种是账簿式的记录,所有凭证资料俱全,业务详细。
无论 “账外账”形式如何,一般都隐蔽性强。用来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假账,随时都可拿出来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上例中的私营酒厂也是一样的,他们将另一份核算准确的真账存放在隐蔽处(一般不存放在公司),令执法部门不易查证,难以发觉。特点二是知情范围小。为了减少偷税风险,一般只有单位主要领导及主办财务人员知晓内幕,其他人并不知晓。特点三是使用范围广。由于“账外账” 设置并不难,容易被不法分子用来偷逃国家税款,成为偷税最常用的伎俩之一。特点四是现金交易多,不法分子利用行业经营特点,采取大量现金交易,取得收入不开具合法凭证,在账上将经营业务收入化整为零或不完整反映,蓄意隐瞒收入偷逃税。
(二)设置账外账的手法及运行方式
“账外账”手法主要有“一真一假法”,“半真半假法”,“人机分算法”等。第一种方法设置“一套账”,反映 企业经营过程的真实情况,设置另“一套账”反映企业经营过程的虚假情况。其原始凭证往往只有企业自制的虚假内容的费用报销单据。第二种方法,设置的两套账都是核算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一部分,其中对企业有利的,在真账中反映,否则在假账中反映。第三种方法除建立一套计算机账外,另建一套人工操作账,选择一套做假账。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往往存在销售货物不给购货方开具发票的行为,某些公司投机取巧,将销售货物分为开具发票部分和不开具发票部分分别设置内、外两套账,这就构成了账外账。
外部账主要提供给税务机关,对外申报。有的企业为了对外报送之时“好看一些”,借此吸引投资者,有时也会做少量的无票收入。内部账主要由存货收发和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资料组成,反映纳税人真实的货物进销存情况和实际利润情况。不开具发票部分的销售额,以现金方式收取或存入以个人名义开设的银行存折,记入内部账,使资金进行体外循环,隐匿了这部分销售收入,不进行纳税申报,从而达到逃避缴纳税款的目的。
上述私营酒厂案例也是通过设置两套账的方式逃避缴纳税款,尽管内部账和外部账被企业会计人员分开做账,但是作为一个整体运作的企业,很难做到内部账和外部账完全没有一丝关联,只要查账人员认真、细致,总能够发现账册背后的秘密。
(三)通过成因分析账外账
随着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其隐匿税基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复杂。务机关搜集、掌握经济税源信息的能力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形势,与纳税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不相适应。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在信息不对称,有利益可求时,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这种理性思维的趋使与大环境的熏陶之
下,有些人会误入歧途,用不当的手段谋求利益。因此稽查人员在查任何一家企业的账务时,不能因为这家企业的信誉好,知名度大就因此掉以轻心,应该谨慎地查每一个账。
此外,对“账外账”偷税行为惩处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不法行为的发生。如今做假账的手段越发隐蔽,多与现金交易,不开发票的收入有关,给查账带来很大困难。对于隐藏在暗处的财物,稽查人员没有搜查权,很难发现这些未入账的财产。此外,对构成偷税案件的办案程序要求严格而繁琐,且风险较大,一些机关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众多原因让很多企业逍遥法外。一旦有一家企业尝到了账外账的好处,就会滋生出一群企业争相模仿。
四、对我们的启示
做假账是向公众发布虚假的财务状况,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假账的大量存在,会让国家的统计信息和经济指标误差很大,严重影响了政府决策。做假之风遍布市场,会形成资产的泡沫,动摇市场根基。面对日益复杂的作假手段,不仅是税务部门,不仅是审计行业,我们群众也要参与其中,打击作假,共同治理经济。
1.完善对应的政策法规仍是重中之重。
国家要以法立国,经济也是如此。要建立纳税人纳税号码识别制度,同时借鉴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纳税人纳税号码制度。其次,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无论单位或个人均需凭全国统一纳税识别号码开立账户,杜绝匿名账户、假名账户,控制现金交易,禁止账外交易。
2.加强部门合作
基于“账外账”的特点,应加强财政,国税,银行等部门交流合作,采用科技手段,尽快建立信息通报系统,实行相关信息的共享,形成合力打击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
3.提高审计,稽查人员的专业素质
面对日益复杂的作假手段,有些稽查人员由于自身能力,只能看到表面的账,不能深入观察。因此要提高这些人员的素质,不断进行培训。增加查账的经验。此外,还要与时俱进,只有及时了解最新的作假手段,才能在实际运用中查出企业的作假行为。
4.广泛地运用群众的力量
税务稽查部门要鼓励公民积极举报,拓宽案件线索。很多账外账涉税案件都是靠群众的力量得以侦破。在上述的私营酒厂案件中,也是通过群众举报,税务部门才去彻查。可见,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要向群众大力宣传税收法律知识,让每个人都有意识地去参与。当然,在用群众力量的同时要确保群众的安全。建立一个健全的机制,严格保密揭发者的信息。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一定能将不法分子揭露。
第五篇:账外账会计处理的技巧-必学啊
几乎所的财务人员都被逼着要做假帐,以下就把本人将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当是各位进行审计工作时一个备参吧,别说是我教你做假帐哦:
1.成本费用互化
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饶,所以是该操作的漏洞。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
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人工虚拟。另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
3.费用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帐,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原因: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8.收入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9.收入负债化/支出资产化
操作方法:将收入暂时挂帐为其他应付款,或将支出暂时挂为其他应收款,达到推迟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10.收入、成本、费用虚增/减
操作方法:人为虚增或虚减收入或成本或费用,或虚减收入。造成进行差错调整的依据。达到纳税期拖延或其他目的。
11.转移定价
操作方法:与外部交易方进行人为价格处理,达到转移定价的目的,将价格降低或提高,以其他费用的方式互相弥补进行各自小金库。达到避税的目的。
12.资产、负债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将固定资产中的资产类别名目转变,改变其折旧年限;将应收帐款挂其他应收款,或预收帐款挂其他应付款等手法避税。
13.虚假交易法
操作方法:以不存在的交易合同入帐,造成资金流出,增加本期费用,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
14.费用直抵收入法
操作方法:收入因涉及流转税,在收入确认前即彼此以费用直接抵消,达到控制流转税目的。如将商业折扣变为后续期间降低售价。
15.重组转让法
操作方法:利用股权转让、资产转让、债务重组等进行资金或收入转移达到避税的目的。如将公司的资金转移,达到破产赖帐等目的。
16.私人费用公司化
操作方法:将私人的费用转变为公司的费用,即达到降低私人收入个税应纳税额的目的又增加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费用的目的。如:将个人车油费在公司处理,将个人房租费在公司处理。
17.收入/成本/费用转移法
操作方法:分立合同,将收入或成本,或费用转移至其他公司或个人,达到差异税率处理的目的。或将各公司的费用进行填充报销,小金库补偿,达到各自平衡有限制的费用。
18.虚增/减流转过程
操作方法:在流转过程上下工夫,多一道流转过程,收入额多一道,各有比率限制的费用可扣除范围增大。或可虚拟出部分费用,如将资产由公司借款给个人买下,由公司租赁个人资产,无形增加租赁费用。或利用委托收付款等方式。
19.利用金融工具法
操作方法:利用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工具进行难以控制未来价格的交易。将交易时价格控制在低水平,交易后成为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避免部分流转税。
20.集团化操作
操作方法:利用集团化操作,达到国家批准的部分集团化统一纳税公司的操作模式的目的。将集团内各公司的费用平衡分配,达到统筹纳税的目的。如集团内成立软件公司,工资扣除无1600的限制,将其他公司的人员编制在该公司,工资在该公司发,人在其他公司工作。等等不一而足。
21.其他
如:如借款变成收到其他公司的定金处理。将利息产生的税金避掉。等等不一而足。注:做财务的朋友们啊,假帐要学的哦,不过自己要深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