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欧盟成员国的粮食流通
欧 盟 成 员 国 的 粮 食 流 通
唐为民
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
欧洲联盟成立于1985年,成立初仅6国(法、意、比、荷、卢、联邦德国),经过近50年的发展和巩固,目前已有15个成员国,在不久欧盟还将东扩,2003年成员国将会扩大到21个国家。欧盟凭借着务国的优势互补,经济上的互利互惠,成员国近10年来不仅科学技术有较大的发展,在农业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目前生的产粮食不仅能自给自足,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粮食流通到世界各地。这主要是欧盟各成员国对农业给予高度重视,欧盟财政的收入49%用于农业补贴。其中主要补贴于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欧盟成员国的粮食流通技术也比较先进,值得我国了解和借鉴。1 粮食产销概况
近几年来,欧盟15国的谷物年产量为2亿吨左右(不含大豆等),其中小麦约50%,比欧盟规定粮食生产的最高年保障量1.6亿吨,高出约0.4亿吨,因此在满足各成员国内部的粮食消费需要的同时,进行数量与品种上的调剂,富余部分鼓励出口。近几年欧盟出口粮量约2500万吨/年,其中小麦1500万吨。
法国是欧盟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粮食出口国,近几年法国谷物产量基本在6000万吨以上,年产粮食一半以上出口,所产粮食商品率达80%[1]。
英国粮食生产以小麦、大麦为主。由于英国产的小麦品质较差,故每年英国出口部分小麦、大麦,同时又进口优质小麦和饲料粮。1998~1999 年度出口到欧共体内国家小麦为299.5万吨,小麦为60.6万吨,出口到欧共体以外的国家的小麦为33万吨,大麦126.5万吨。
西班牙主要产小麦、大麦、粗粮、玉米等,小麦年产量550万吨,消费量为795万吨,出口量40万吨,进口290万吨。粗粮年产量为1516万吨,消费量为1860.5万吨,出口量为62.5万吨,进口量为386.5万吨。玉米产量为450万吨,消费量为750万吨,出口量为15万吨,进口量为330万吨。
西班牙近年来所获取的欧盟农业担保补贴和指导补贴比例仅次法国,占该国农业总收入的25%,该国谷物业所获取的欧盟补贴额最大。根据欧盟所制定的2000~2006年农业发展计划,西班牙将得到480多亿欧元的补贴[3]。
荷兰的农产品以土豆、小麦、玉米为主,年产小麦150万吨,约占欧盟总产量的1%左右。土豆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荷兰年产饲料1500万吨,在欧盟中是继法国、德国之后的第三大饲料出产国,饲料粮主要靠进口,进口量每年约1600万吨[1]。
意大利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和稻谷。据美国农业部和国际粮食委员会估计,2000/2001年度,意大利小麦产量为727.2万吨,消耗量为1132.2万吨,出口量为284.6万吨,进口量为695万吨,进口站麦中约有78%来自欧盟成员国。玉米年产量(2000/2001)为1026.5万吨,消耗量为1063万吨,进口量为30万吨。
德国也是主要粮食出口国,2000年粮食出口量为2500~2600万吨,进口为600万吨,27%粮食过剩[5]。丹麦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和大麦,谷物年产量约880万吨。瑞典主要农产品有燕麦、小麦、大麦,粮食自给有余。芬兰粮食作物以燕麦和大麦为主,共次是小麦和黑麦,芬兰一年产的粮食足够该国三年消费[6]。
奥地利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黑麦。瑞士粮食主要是小麦、马铃薯。挪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这三个国家是欧盟中主要缺粮国。挪威粮食自给率仅达40%[7]。所缺粮食主要从欧盟产粮国进口。2 欧盟各国的粮食流通管理
法国的粮食流通管理:法国的粮食购销、出口、粮价的制定均由农业部所属的粮食管理局(ONIC)负责,该局建于1936年。法国的粮食经营者是农业合作社和粮商,经营者必须凭ONIC颁发的经营证收购和经营粮食。ONIC根据欧盟的粮价确定本国粮价。欧盟每年确定一个最高限价(PS),欧盟各国进口的小麦价格不得超过PS。如果粮商从国际市场进口的小麦价格较低,则要加税到PS,差价则由欧盟给于补贴。
ONIC还调控全法国的粮食市场,经营者必须每月向ONIC报经营量及储存量。每到收获季节,该局向各地银行下达收粮贷款计划,持有经营证的粮商和合作社可向银行申请收粮贷款,待粮食卖出后还本付息[8]。
法国政府规定,经营粮食者,必须有储存设施(如仓库、搬运、烘干、杀虫和通风设施)和安全检测设备,经营者必须保证粮食储藏质量。法国粮食管理局(ONIC)主要负责粮食质量监督,并向各地提供粮食标准样品,以便收购进确定粮食等级和粮食价格。
法国粮食管理局的职责近来年也有所调整,目前它的主要职责是:1.审批粮食入市资格。凡申请经营的粮食必须有仓储设备和资金的保证;2.粮食统计调查和信息发布;3.对粮食品质进行监另行安排;4.负责粮食出口许可;5.粮食市场供求监控和调节;6.选择“干预价格”收购及存粮点以及组织欧盟粮食政策的实施[9]。
德国的粮食流通管理:该国的粮食管理主要由德国农业市场管理局负责,其主要任务是保障供应,储备和调拨粮食、饲料等,并为改善市场流通探索和试验新方法进行系统管理[8]。
英国的粮食流通管理:由相关的政府机构负责,主要职能是负责本国粮食政策的协调,制定和实施对粮食流通进行行政管理;负责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贯彻和农业补贴的落实。
丹麦在粮食流通方面,农业理事会起主要作用,该会直接销售所收购粮食的80%,只有20%粮食系委托中间商销售。
芬兰的粮食流通是以国家公司为主导,作为国家的代表Avena集团由芬兰政府100%控股。该公司是芬兰最大的粮食转运和仓储公司。该公司每年粮食销售达5.3亿芬兰马克,交易量量约60万吨。瑞典的粮食流通管理主要专门为粮食生产和经营服务的协会,这些协会的主要成员是合作社。瑞曲11个地区中有9个地区有合作社。合作社为粮食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供给农业生产资料,提供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实行粮食统一销售,形成了规模优势,降低发粮食流通成本。
在欧盟各国的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将许多事情都交给中介组织去办理。如法国的粮食行业联合会、粮食出口协会、小麦协会;英国的谷物协会;德国的粮食仓储协会,谷物、市场和营养研究会等。3 欧盟的粮食流通政策 欧盟最初的建立与粮食直接有关,因此欧盟的粮食生产和流通都有统一的政策。这些政策的良好实施,使欧盟成立10年左右就实现由粮食进口变为出口。1997年欧盟为了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开始《2000的议程》的起草,经过4年反复讨论和修改,出台的《2000年议程》确定了欧盟15个成员国粮食改革新的中心点和优先点。3.1 粮食价格政策
为保护成员国农民的收入,并根据欧盟各国粮食生产、库存、需求状差别以及国际粮食生产及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了粮食干预价格、目标价格和门槛价格。
粮食“干预价格”,也称作“支持价格”。它的确定是按照粮食主要过剩区法国奥尔良地区的生产成本确定,确定权在欧盟农业部长理事会。它是当前欧盟调控粮食供求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欧盟的“干预价格”已经公布到2005年,而且该价格是逐年递减的。“干预价格”粮食收购由欧盟分设在各成员国的“干预中心”负责执行,执行的范围是小麦、大麦、燕麦、玉米4种粮种。4粮种的“干预价格”均为101.31欧元/吨,该价格已比2000/2001年度的干预价格下调15%,2002/2003年度还将下调,下调幅度将依据市场发展而定。
目标价格。在理论上是决策者认为粮食消费区的理想价格水平,它以“干预价格”为基础,再从生产区到消费区的运费和合理的市场营销价格。
门槛价格。该价格主要是针对进出口欧盟粮食进行价格干预而制定的,目的是为避免低价粮食进入欧盟市场,损害农民利益和各成员国的利益。欧盟设立了不同进口税额,致使进口粮食价格水平只能在相当于“干预价 格155%的情况下才能进入欧盟市场,对于低于“门槛价格”的粮食进口片收差额关税。“门槛价格”的实施避免了欧盟受到进口粮食的冲击,同时在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粮食买卖得到优惠的价格保护,国与国之间买卖价格由双方自由议定,使成员国之间得到相同的国民待遇。“门槛价格”在计算上等于“目标价格”减去进口港到消费区所有费用,包括适当的营销利润。“门槛价格”的作用是计算进口粮食的“差价关税”。
2000年欧盟提出免除其对世界最贫穷的48个国家的农产品进口关税,但条件是保留在香蕉、大米和蔗糖三种农产品大量进入欧盟时,采取限制进口的安全措施的权利[11]。3.2 粮食补贴政策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欧盟逐渐出现粮食供大于注,到90年代,欧盟每年的绝大部分预算都用于对农业的补贴。为了减轻巨大的财政压力,欧盟谷物委员会从首先对粮食生产实行最高保障量限制,未超过部分实行保护价收购,超过部分非但不能取得保护价格,而且生产者还必须交纳一定的共负税,亦即对于超量部分按比例交纳生产税[12]。目前欧盟确定的粮食生产最高保障量为1.6亿吨。
欧盟的补贴资金从各成员国筹集,按照各成员国的粮食种植面积分配,再由成员国补贴给农场主。补贴的确定是经过相当严格的申请和批准程序,首先是农经要提出申请,欧盟下属执行机构负责依据航空遥感测定和随机抽样调查确定农场主的申报是否属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计局、粮食局、农业合作社都要出具相应文件,包括种植面积、品种、产量、质量、出售量、库存量等,按规定程序报欧盟谷物委员会审批后,给于补贴。最近,针对WTO规则和美国等国提出的异议以及中、东欧国家可能加入欧盟等原因,欧盟计划2005年取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改为按环境改善、减少污染或以绿地奖励等形式的补贴。4 粮食运输体系和主要机构 4.1 粮食的运输和装卸
欧盟的粮食流通方式均以“四散”形式流通,从收纳仓到中转库,以专用汽车和火车运输为主,水路为次,全部是散装散运。各收纳仓和中转库均设有火车、汽车自动装卸装置,码头的装卸一般需用移动式吸粮式或塔式吸粮机与皮带斗升机、气力输送相结合的方式。大型港口有大型装卸机,最大的具有600吨/时以上的装卸能力,吸粮机规格从50吨/时到600吨/时,体积小,能耗低[13]。4.2 粮食散运设施特点
孙宏岭先生曾总结:欧盟粮食散运设施具有5大特点。
首先,粮食流通规模化、集约化,散粮流通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系统快速高亲身,粮食“四散”储运技术工艺科学合理。
第二,机械化流水线作业,粮食接收系统、发放系统设施完备,相当协调,自动化程度高,设施利用率高,粮食流通的每一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
第三,设备维护使用良好,设施使用时间已有二、三十年,仍保持较好的运行状态。
第四,工艺流程布置合理,同时配备不同功能的卸船机械,充分利用各种设备优点。第五,运输工具专业化、标准化,利用率高,散粮自卸专用汽车的装载量为16~25吨/辆,散粮专用火车载量为60吨/节[14]。
4.3 欧洲粮食运输主要机构
欧洲粮食运输主要机构有欧洲散运服务公司(EBSbV),该公司是1993年由三个散装储运公司合并组成。该公司拥有欧洲粮食的一、三号码头,为最大的散粮接收发放枢纽。
法国的布来也港是法国南方主要粮食出口港,年出口粮食100万吨,该港口有3.7万吨立筒库一座和大型平房仓两座,年周转粮食15次,出口在欧洲的粮食全部采用散装方式,出口到非洲的粮食全部用包装运输。
法国的鲁昂港务公司,该公司位于巴黎西北塞纳河畔,它是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港央欧洲粮食出口市场具有领导地位,该港年吞吐量为120万吨。除了中转巴黎地区生产的谷物外,法国60%的出口粮也在此中转。该港口具有完整的内陆运输、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和水路,也是专业海远港口,能接待载重为4万吨货轮,并可以载重为14万吨的货轮装卸货物。
荷兰的鹿特丹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航运港口,该港口年吞吐量为1250万吨,港口有4个卸船泊位,最大停靠船只为30万吨级码头,每年周转量农业品900万吨,其中进口800万吨,出口100万吨。主要设备有4台轨道式吸粮机,产量均为1000吨/时,7座浮码头,其中两座浮码头上装置有带25吨和35吨抓斗的机械,另外5座浮码头上有吸粮机。
荷兰德尔塔集团公司系由三个独立的专业储运公司合并组建。该公司Agro-belra码头深4米,码头水深9米,具有火车和汽车卸货设施,位于内河码头,具有中转和储存双功能。德国汉堡港是北欧最大的粮食中转港,该港口可接受280米长,吃水深13.7米的大型海运船只,最大卸船能力达1600吨/时,具有粮食清理、干燥、品质检测和控制的设备,年周转次数可达10次以上,借助于完善的铁路、公路和水路可快速、经济地完成农产品的进出口任务。5 粮食质量保证体系
5.1 品质指定和质量统一是粮食质量保证的关键
欧盟各国同品种的粮食有统一的一质量标准,各成员国都认真执行这一标准。欧盟生产的粮食是经过严格筛选,尤其是食用品种,不仅要求品质优良,而且必须适销。农户在种植过程中要求防虫、霉、雀、鼠侵害,并指定品种,政府只对未受污染,未受病虫害、霉菌、鼠害污染的优质粮食才进行收购,并作为储备粮或商品粮向欧盟各国以入第三国出口[15]。5.2 严格的粮食品质检验才能得到可靠的质量保证
欧盟国家从粮食收购入仓就非常重视粮食质量,粮食入仓前,对粮食质量有明确的要求,包括粮食水分、蛋白质、纤维、脂肪、容重、杂质、小麦的白度和硬度等物理指标以及降落值。对送粮入库时,每30吨由抽样机抽出6个不同点样品,通过管道进入检验站,对进出口粮食港口从船上装卸输送粮食时,每500吨取样一次,按贸易双方的协定,由专门机械进行检测,内外销粮食在检验站立即登记编制条型码,并分出三份,一份立即测出水分、蛋白质,确定基本品质等级判断是否绿色食品,然后分仓入库;一份送到中心化验室作降落值、杂质等检测项目的品质检验,为粮价结算提供依据;一份送交存档,以备查用。对不合格粮食,根据指标结果情况,商定降级,作技术处理或拒收。欧盟的谷物品质检测速度、准确性等很高。每个谷物样品测定主要指标仅需1分钟左右,十分快速、便捷、准确[9]。
荷兰有4家检测服务公司,分布在不同区域,那布科检测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具备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常规物理分析、组织分析、营养成分分析、食品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微生物分析、矿物质分析等手段。该机构已通过13个国内协会等组织认证。每年约检测35000个样品,主要检测谷物、种子、油脂、饲料、水产品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商品品质。该公司不仅检测技术先进,管理也很规范,对接受的样品有专人进行分类编号,样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样品通过计算机控制自动操作系统将样品送入大型的低温储藏室,样品一般保存3~6个月,能储存20万个样品。一部分样品则通过样品前期处理后,送到有关品质指标检验室,每个室都由计算机连网,对每次每项检测结果都输入计算机,包括检测时间、结果和操作人员,随时可了解每个样品检测进度,只有专人知道样品来源。那布科检测公司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机构要自检和互检,一般一个月自校一次。为监督检测公司的公证性,政府常常在检测公司事先不知的情况下,适时送样测定标样,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方法主要按照ISO、AOCS、ICC等标准方法实施。
北欧三国(丹麦、瑞典、芬兰)的粮食检测技术属于世界领先地位。北欧三国对农民交售的每一车粮食,都使用自动取样器随机在不同部位抽取5个样品,并对样品的水分、蛋白质、容重进行快速检测,2分钟左右可取得检测单据,根据检测结果将收购的粮食实行分仓储存。另外收储机构对收购的每100吨粮食还取一个样品进行详细检测,检测内容包括颜色、蛋白 质、脂肪、淀粉、容重、水分、面筋、硬度、粘度等。6 欧盟的粮食储备体系
欧盟粮食年储备量约为1930万吨,其中850万吨在德国,730万吨在法国,还有一部分在其他成员国。
欧盟的粮食储备体系由三级组成,即收纳库(产地仓和农场粮库)、中转库和储备库以及加工厂原料仓。
6.1 收纳库。多属农场主私营或农业合作社集体所有。在法国也称为农场粮库,法国和德国每座收纳库通常仓容在3~6万吨。收纳库一般都有自动接收、发放的现代化装置,形式多为平房仓,但内部分割成方形单仓,故也称格子仓。这类仓便于谷物接品种、质量、等级分别入仓。
6.2 中转储备库。欧盟粮食主产国,法国和德国都有一批大型港口中转储备库,这些库一般都建在港口和内可码头,便于粮食周转,这些库的周围也是消费和生产中心。仓型有立筒仓和平房仓,这些仓都配有散装、散卸等大规模专业作用设备,以及通风、粮温检测、计量、除尘等设备。
法国中转储备库都属于粮商仓储企业,全法中转储备库仓容约4000多万吨。法国有4个港口库,库容量均在20万吨左右。中转库担负着陆续供应和储存的重任,例如当国鲁昂粮食码头港区仓库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立筒库,直径为12米和18米,装粮高度为60米,共有36个筒库。荷兰鹿特丹粮食码头设有仓容为10万吨的立筒库,德国汉堡NHG港口库总仓容17万吨,仓型以钢筋混凝土立筒库和少量的钢板仓。
近年来,钢板仓在中转库采用与增多,一些钢板仓设计合理,使用也比较方便。法国A.C.M.B公司建钢板仓群,是由18个方仓组成两排,每个 9个仓,每个仓的长、宽、高为10×10×10米,两排仓的下部中间通道为通风道,打开顶端门,又为人行检查、检修通道,通道下部安装一条纵向的刮板输送机,粮食由此出仓,仓顶中间有一条纵向的仓顶皮带机,粮食由此入仓,汽车来粮卸粮后经提升机把粮食送到仓顶皮带机,由卸粮小车向两边卸入相应品质和仓位,如果来粮需要熏蒸,可在提升机上由附属的熏蒸设备在提升过程中施药。
德国的中转储备库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立筒仓、高大平房仓和钢板仓。德国最大的平房仓在马斯德堡附近,仓容为48万吨,装粮高度达10米以上。大仓容平房仓内一般分有多个隔间,每个隔间仓容从1000吨到上万吨。
德国的高大平房仓采用具有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的作业设备,进仓作业时,通过仓顶纵向随粮面自动升降的刮板皮带输送机,将进仓粮均匀地布满整个粮仓。出仓作业时,粮食首先靠自流经仓底输送设备出仓;对于不能依靠自流出仓的粮食,通过随粮面自动升降的横向刮板机将粮食刮向仓底出粮口完成出仓作业,仓底没有通风系统,整个粮仓的进出作业由中心控制室的计算机进行操作管理,这种平房仓的储运系统作业效率高、中转作业快、系统性能强,适合散粮流通系统发展的需要。
丹麦粮食储备的主体是农业理事会,粮食储备年限一般不超过1年,储备仓为一般立筒仓和平房仓,这两类仓基本都配置了固定式机械设备。收获的粮食超过储藏能力时,也有部分粮食临时露天储存。
芬兰的Arena仓储有限公司是该国最大的粮食转运和仓储公司,由芬兰政府100%控股,拥有仓储能力140万吨,在芬兰境内20个地点拥有粮仓,其中5个位于港口,又数Loniisa港口粮库为最大,总储藏能力为6 万吨,年吞吐量为27万吨,该粮库建于1985年,由16个单仓储量达3500吨小麦的筒仓和14个容量为100~1100吨小麦不等筒仓组成[6]。6.3 加工厂原料和成品仓。主要是大型面粉厂和饲料厂自备的原料库,以钢板仓和立筒库为主,成品库以低温仓为主,作业大部分自动化。
近年来由于欧盟粮食单产增加,粮食出现过剩,仓容明显不足,欧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公司、个人建仓储粮的紧急措施。在法国仓储企业经ONIC担保,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建成后政府有10个优先使用期。政府与其签订代储合同,保证三年内有480天的储粮业务,不然将给于一定补偿。一般粮食储藏期为1~1.5年,在480天内粮食保管费由政府每天0.25法朗/吨补贴(合16.2美元/吨·年),超过480天按每天0.23法朗/吨补贴,这个政策起到明显效果。
2002年10月
主要参考文献
1.谭本刚、郭道林、徐玉斌 荷兰及法国粮食储藏保鲜与流通技术考察报告 粮食流通技术 2002 No.1 P40 2.朱长国 英国粮食流通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 中国粮食经济 2000 No.1 P22~23 3.粮油市场报 2001 10 9 B4 4.意大利粮食生产贸易概况 粮油市场报2001 8 2 B4 5.于振峰 德国粮食干燥和低温储粮技术 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6出版 P131~139 6.郭成 丹麦、瑞典、芬兰北欧三国粮食政策与仓储设施考察报告 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6出版 P140~146 7.各国科技要览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8.唐为民、刘春浦 赴法、德粮油储藏技术考察报告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1999(2)P39~44 9.聂振邦 法国、英国、瑞典粮食政策演变及对我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几点想法 中国粮食经济 2001 No.11 P4~8 10.柯炳生 欧盟粮食政策的发展变化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0 No.4 P8 11.尹岩 发达国家对本国农业保护及其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中国粮食经济 2001No.10 P21~22 12.胡晓群 发达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中国粮食经济 1999 No.11 P26 13.王莉蓉、张建华 赴欧农产品加工、流通技术考察评述 粮油食品科技 1998 No.2 P3~8 14.孙宏岭、何曙光 法国、荷兰的现代化粮食流通 粮食流通技术 1997 No.2 P34 15.戚继民 欧共体粮食政策框架及其运行 中国粮食经济 2000 No.3 P21 16.谭平刚 荷兰粮食流通体制 粮食流通技术 2000No.1 P40 14
第二篇:欧盟成员国这样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欧盟成员国这样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虽然欧洲尚未推出明确的立法,但一些成员国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步骤来进一步减少农场上抗生素的使用。
欧洲猪业治疗性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如何?这些抗生素是被禁用了,还是仍被允许使用?这些问题虽被频繁提及,但仍在2015年最难回答的问题之列。
治疗性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被惩罚
最好的答案是,在荷兰和丹麦两国,治疗性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行为正在遭到惩罚,另有其他4个国家制定了密集的监测方案。
不同的情况
2006年,欧盟颁布指令,禁止抗生素增长促进剂在食品动物中的使用。而现在故技重施是不明智的,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治疗性抗生素的使用不能一次性全部禁止。抗生素的治疗性用途将会一直是兽医可依赖的一种工具,放弃使用会对动物福利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提高认识和生物安全
减少和限制使用才是合适的选择。提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生物安全水平以及牧群健康水平,锁定重度使用目标,这样抗生素的削减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因此,需要和猪生产商进行接洽,说服并使其了解设定抗生素使用基准的价值所在。在几个国家已经建立了监测系统,作为在线的工具来帮助生产商对抗生素进行更好的了解。
惩罚
在丹麦和荷兰,未能在一定的抗生素限定标准之下进行生产的生产商将会面临惩罚,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已经可量化。诸如“限定日剂量动物”和“平均每日剂量”等的术语已经出现。惩罚措施依据各国具体的猪业基础设施而各有不同,因此进行比较基本是不可能的。
欧盟扮演何种角色?
首先,加药饲料新的立法建议已经公布。而且,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启动了欧洲兽医抗菌药消费监督项目,项目旨在协调欧洲抗生素的数据收集和报告的方法。2011年,欧洲药品管理局启动了一个5年的 “12点计划”来应对抗菌药耐药性。计划的第一点是,加强所有成员国对抗菌药合理使用的宣传。
第三篇:粮食流通管理
粮食流通管理 稽查队:负责辖区内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监管,对粮食收购资格及粮食收购者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全县粮食经营企业粮食仓储、运输标准和技术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粮食出入库质量、粮食最高和最低库存量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放心粮油”及粮油市场其他专项监督检查活动。主要职责
(一)负责全市粮食流通市场的管理;
(二)与有关部门配合对市区粮食流通市场进行监管,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三)收集、报送粮食质量与安全信息,提出有关工作建议和意见;
(四)负责粮食收获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
(五)承担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测、抽查等任务;
(六)监测粮食安全体系,对储备粮、调控粮的轮换抛售等出入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七)对库存粮食的品质进行监控;
(八)保护粮食市场体系,对市场粮油质量进行监控。
长治市粮食流通管理稽查队
长治市粮食流通管理稽查队是长治市粮食局管理的正
科级全额预算事业单位,为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依法对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进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第四篇: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根据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以下统称粮食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前款
所称粮食,是指小麦、稻谷、玉米、杂粮及其成品粮。
第三条 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促进公平竞争。依法从事的粮食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严禁以非法手段阻碍粮食自由流通。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当转变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粮食流通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
第四条 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
国家加强粮食流通管理,增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
第五条 粮食经营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损害粮食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食的总量平衡、宏观调控和重要粮食品种的结构调整以及粮食流通的中长期规划;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监督有关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卫生、价格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粮食流通有关的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负责本地区粮食的总量平衡和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卫生、价格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粮食流通有关的工作。
第二章 粮食经营
第七条 粮食经营者,是指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
第八条 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经营资金筹措能力;
(二)拥有或者通过租借具有必要的粮食仓储设施;
(三)具备相应的粮食质量检验和保管能力。
前款规定的具体条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公布。
第九条 取得粮食收购资格,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登记的经营者,方可从事粮食收购活动。
申请从事粮食收购活动,应当向办理工商登记的部门同级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资金、仓储设施、质量检验和保管能力等证明材料。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对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具体条件的申请者作出许可决定并公示。
第十条 取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在经营范围中注明粮食收购;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从事粮食收购活动也应当取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经营范围登记,在经营范围中注明粮食收购。
第十一条 依法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粮食经营者(以下简称粮食收购者),应当告知售粮者或者在收购场所公示粮食的品种、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
第十二条 粮食收购者收购粮食,应当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不得损害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应当及时向售粮者支付售粮款,不得拖欠;不得接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委托代扣、代缴任何税、费和其他款项。
第十三条(1)粮食收购者应当向收购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定期报告粮食收购数量等有关情况。
跨省收购粮食,应当向收购地和粮食收购者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定期报告粮食收购数量等有关情况。
第十四条 从事粮食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的粮食经营者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第十五条 粮食经营者使用的粮食仓储设施,应当符合粮食储存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粮食不得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有害物质混存,储存粮食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剂或者超量使用化学药剂。
第十六条 运输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规范,不得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或者包装材料运输粮食。
第十七条(1)从事食用粮食加工的经营者,应当具有保证粮食质量和卫生必备的加工条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发霉变质的原粮、副产品进行加工;
(二)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
(三)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
(四)影响粮食质量、卫生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1)销售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粮食质量、卫生标准,不得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不得囤积居奇、垄断或者操纵粮食价格、欺行霸市。
第十九条 建立粮食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粮食储存企业对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陈粮,在出库前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
量鉴定,凡已陈化变质、不符合食用卫生标准的粮食,严禁流入口粮市场。陈化粮购买资格由省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陈化粮判定标准,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陈化粮销售、处理和监管的具体办法,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必须保持必要的库存量。
必要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最低和最高库存量的具体标准。
第二十一条 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应当积极收购粮食,并做好政府委托的粮食收购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
第二十二条 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粮食收购者,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提供收购贷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当保证中央和地方储备粮以及政府调控用粮和其他政策性用粮的信贷资金需要,对国有和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大型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粮食购销企业,按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第二十三条 所有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粮食购进、销售、储存等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粮食经营者保留粮食经营台账的期限不得少于3年。粮食经营者报送的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涉及商业秘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有保密义务。
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统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粮食行业协会以及中介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在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方面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
第三章 宏观调控
第二十五条 国家采取储备粮吞吐、委托收购、粮食进出口等多种经济手段和价格干预等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保持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
第二十六条 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粮食储备制度。粮食储备用于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
政策性用粮的采购和销售,原则上通过粮食批发市场公开进行,也可以通过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粮食风险基金主要用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等。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粮食风险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八条 当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障市场供应、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
当粮食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采取价格干预措施。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农业、统计、产品质量监督等部门负责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建立粮食供需抽查制度,发布粮食生产、消费、价格、质量等信息。
第三十条 国家鼓励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以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建立产销一体化的粮食经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在执行最低收购价格时国家给予必要的经济优惠,并在粮食运输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第三十一条 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起粮食市场供求异常波动时,国家实施粮食应急机制。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的粮食应急体系。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全国的粮食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粮食应急预案。
第三十三条 启动全国的粮食应急预案,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及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启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应急预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国务院报告。
第三十四条 粮食应急预案启动后,所有粮食经营者必须按国家要求承担应急任务,服从国家的统一安排和调度,保证应急工作的需要。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要求对粮食收购资格进行核查。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检查粮食的库存量和收购、储存活动中的粮食质量以及原粮卫生;检查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查阅粮食经营者有关资料、凭证;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
第三十六条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粮食加工过程中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粮食经营活动中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粮食销售活动中的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和违法违规交易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卫生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粮食加工、销售中的卫生以及成品粮储存中的卫生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价格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粮食流通活动中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依法及时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未经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或者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擅自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收购的粮食;情节严重的,并处非法收购粮食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查出的,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二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取消粮食收购资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三条 粮食收购者有未按照规定告知、公示粮食收购价格或者收购粮食压级压价,垄断或者操纵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暂停或者取消粮食收购资格:
(一)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
(二)粮食收购者被售粮者举报未及时支付售粮款的;
(三)粮食收购者违反本条例规定代扣、代缴税、费和其他款项的;
(四)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未建立粮食经营台账,或者未按照规定报送粮食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的;
(五)接受委托的粮食经营者从事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未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的。
第四十五条 陈粮出库未按照本条例规定进行质量鉴定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出库粮食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倒卖陈化粮或者不按照规定使用陈化粮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倒卖的粮食,并处非法倒卖粮食价值20%以下的罚款,有陈化粮购买资格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取消陈化粮购买资格;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处非法倒卖粮食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的粮食库存低于规定的最低库存量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不足部分粮食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取消粮食收购资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的粮食库存超出规定的最高库存量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超出部分粮食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取消粮食收购资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七条 粮食经营者未按照本条例规定使用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卫生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被污染的粮食不得非法销售、加工。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部门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九条 财政部门未按照国家关于粮食风险基金管理的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补贴资金,或者挤占、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财政部门责令改正,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阻碍粮食自由流通的,依照《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一条 监督检查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干预粮食经营者正常经营活动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粮食收购,是指为了销售、加工或者作为饲料、工业原料等直接向种粮农民或者其他粮食生产者批量购买粮食的活动。
粮食加工,是指通过处理将原粮转化成半成品粮、成品粮,或者将半成品粮转化成成品粮的经营活动。
第五十三条 大豆、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适用本条例除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以外的规定。
粮食进出口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中央储备粮的管理,依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8年6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粮食收购条例》、1998年8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粮食流通安全
粮食流通安全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瓶颈,至少是与粮食生产安全并重的问题。
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是确保供求平衡,它不仅要求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的协调,还要求粮食综合流通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的协调。即使国内粮食生产和库存能够满足粮食需求,只要粮食流通体系特别是物流体系出问题,导致主产区或仓储库点的粮食不能按时足额地运到主销区,粮食供求平衡同样会出现大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市场粮价的骤然上涨和政府乃至社会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恐慌。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历次大的粮食供求失衡和价格上涨,往往都与粮食综合流通能力不强有很大关系,即使中国的粮食生产和生产能力能够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流通不畅仍然可能导致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再起波澜”。2009年7月到黑龙江调查时了解到,黑龙江粮食最大的问题是运不出去。而主销区粮食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运不进来。
此外,在中国,粮食安全特别是粮食生产安全问题还容易形成放大效应。第一,当粮食运输遭遇煤、油、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紧张的冲击,导致市场粮价迅速上涨时,粮食流通环节的问题很容易被误解为粮食生产环节的问题。第二,粮食价格与通货膨胀孰因孰果,至今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每当粮价上涨与通货膨胀“双碰头”时,政策研究部门乃至决策层很容易把通货膨胀的发生归“罪”于粮价上涨;受“重生产轻流通”思维惯性的影响,又很容易把通货膨胀和粮价上涨的发生,进一步归“罪”于粮食生产不足。
因此,我国政府对粮食安全问题很可能长期保持高度关注的状态。在此背景下,一旦粮食安全出现严重问题,特别是面临程度不同的粮食恐慌时,在政府的政策安排中,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倾向:为确保粮食安全甚至粮食增产,放松对增加其他农产品供给的关注;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甚至确保其他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因此很容易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由此往往导致农业结构调整的反复和农业结构多元化的“退化”,从而进一步导致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被迫收缩,或农业结构调整受到抑制,出现“摇摆不定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