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责任制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责任制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县粮食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依法履行社会粮食流通安全监管职责,根据《行政许可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407]号令)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国粮检[2004]230号)的精神,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指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所规定的法律责任,逐级分解到各职能股、室和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制。
第三条 本责任制由粮食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制和粮食局行政执法职能部门(股、室)责任制构成;各职能部门(股室)应将本责任制规定的责任分解到具体岗位,明确粮食行政执法人员工作职责,切实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所赋予的职责。
第四条 粮食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制
(一)组织学习、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组织起草制订有关粮食流通监管和应急保供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并监督执行。
(二)组织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有关工作。
(三)负责全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建设;组织制订全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计划并监督执行。
(四)审核批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事项;审核批准法定权限内的粮食违法行为的立案调查、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权限内签发或授权签发粮食行政许可类文件;对本系统的行政执法行为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
(五)主持或授权主持由粮食局召集的行政处罚听证;主持或授权主持粮食局召集的行政复议;参加或授权参加其它机关召集的行政复议和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应
(六)组织实施对粮食局粮食行政执法工作评议考核奖惩工作。负责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对辖区内粮食行政执法违规、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
(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粮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政策法规股行政执法责任制
(一)执行有关国家粮食流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负责起草有关粮食流通监管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并贯彻实施;在执法过程中文明执法、依法行政。
(二)研究提出全县粮食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意见,拟定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并具体执行实施;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任务。
(三)依法对全县的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粮食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对全县地方储备粮库存的数量、质量、品种及储存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对全县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监督检查。
(四)协调组织对辖区内粮食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审核、讨论;协调组织本机关召集的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根据授权参加其它机关召集的行政复议和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应诉。
(五)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有关粮食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和处罚。
(六)负责授权范围内的粮食收购资格认定和许可工作,认真审核粮食收购资格申请材料,组织实地验收,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
(七)负责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对粮食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
(八)负责起草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报告和总结,做好行政执法相关文件和案卷的备案保存工作。
第六条 调控股行政执法工作责任制
(一)负责贯彻实施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负责全县粮食收购、销售、储存企业(个体工商)经营台账的建立和监督检查工作。
(二)负责全县粮食流通统计调查分析工作,认真做好全县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统计汇总上报和粮食经营业主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负责全县粮油价格监测统计调查工作,按上级要求报送当期价格报表,并做好市场粮油价格预警分析与监测工作。
(四)负责对全县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全县军供粮油供应和农村用粮供应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五)配合参与政策法规股搞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负责与购销调控业务有关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第八条 办公室行政执法工作责任制
(一)负责组织实施粮食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工作安排和部署,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并监督执行。
(二)负责有关粮食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
(三)负责有关粮食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咨询服务工作。
(四)协同制订有关粮食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组织政策法规股、调控股开展粮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五)负责处理上级和相关职能部门规范性文件登记备案工作。
(六)负责做好本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和上报备案工作;负责对规章文件的清理工作;负责粮食行政执法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并贯彻实施。
第九条 本责任制自印发之日执行。
第二篇:吴中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规程
吴中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规程
为规范粮食行政管理监督检查行为,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统计制度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一章 监督检查的实施
第一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下列情况应当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一)按有关规定要求开展对辖区内粮食流通情况以定期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抽查和专案等方式监督检查的;
(二)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举报的;
(三)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交办的,其它上级机关交办的,有关部门移送的;
(四)其它方式途径披露并属于本部门管辖的。
第二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受理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举报事项,须指定专人负责。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报的事项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在十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及时组织进行调查:
(一)有明确违法、违规行为人和危害后果的;
(二)有具体事实依据的;
(三)属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范围并属本部门管辖的。
本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受理,并酌情予以回复,举报人不明确的除外:
(一)举报内容不属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管辖范围的;
(二)没有明确的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人无法查找的;
(三)就同一事项已经向有关机关举报、申请复查、行政复议、仲裁或者提起诉讼,有关机关没有作出不予受理决定或者不予受理裁定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同一粮食违法、违规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的;
(四)不属于粮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受理范围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中,不得非法干预粮食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
第五条 对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已经监督检查过的事项,除处理未完成的督办事项外,本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三个月内不得就同一事项再行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调查取证
第六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定期例行监督检查,应当事先拟订监督检查计划。监督检查计划应当包括监督检查的对象、内容和工作方案等内容,并报本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
第七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粮食监督检查证件。监督检查人员应告知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监督检查的依据和事项,以及拒绝、阻挠、干涉监督检查应负的法律责任。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保守秘密。
第八条 监督检查人员进行调查,应当制作《调查笔录》。调查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对象在笔录上签字或盖章。被检查对象拒绝签名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其拒绝签字或盖章的行为和理由记录备查;被检查对象不在场的,由见证人签字或盖章。
第九条 监督检查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调查的证据应是原件、原物。调取原件、原物确有困难,但可以调取复制品、照片的,可由提交证据的单位或个人在复制品、照片等物件上签章,并
注明“与原件(物)相同”字样或文字说明。
第十条 凡能证明监督检查事项真实情况的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检查记录等作为监督检查的证据,以上证据经查证属实,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监督检查处理意见的根据。
第十一条 监督检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
(一)是监督检查事项当事人近亲属的;
(二)与监督检查事项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三)与监督检查事项当事人有其它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
当事人有权申请监督检查人员回避;是否回避由受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决定。对监督检查人员的回避决定作出之前,监督检查人员不停止对事项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需要采集鉴定检验样品的,应由专职人员按规范的方法取样并填写抽验单,所抽验的样品应标明编号封存,及时送有资质的质检机构进行鉴定。
第三章 监督检查的处理
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终结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监督检查的事实、性质、情节,制作监督检查报告书。监督检查报告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被监督检查对象名称、检查日期;
(二)监督检查的原因、项目;
(三)发现的主要问题;
(四)处理意见。
第十四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发现粮食经营者有违反粮食流通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情形的,应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或处罚决定。
第十五条 监督检查报告作出后,应在十五日内将检查结果、处理意见或建议通知当事人。
第十六条 对当事人违法、违规事实已查清,依照粮食流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给予行政处罚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提出行政处罚意见,报本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除外。
第十七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处罚案件,应当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行政处罚的依据和种类以及方式、程序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对有可能危害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当责令当事人当场改正或限期改正,需书面责令当事人改正的,应填写《责令改正通知书》。
第十九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追踪督办监督检查处理意见、建议、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第二十条 监督检查后,应当将监督检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及时整理装订,归档备查。
第四章 监督检查工作行为规范
第二十一条 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接受被检查对象的任何馈赠、报酬,不得在被检查对象处报销任何费用,不得参加被检查对象提供的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不得通过监督检查工作为本人、亲友或者他人谋取利益。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改正:
(一)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没有出示监督检查证件的;
(二)没有正当理由擅自对被检查对象进行检查的;
(三)本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违反第十一条规定在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后规定的期限内对同一事项再次进行监督检查的;
(四)监督检查人员违规向被检查对象收取费用的;
(五)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三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接受被检查对象的馈赠、报酬的;
(二)在被检查对象报销费用的;
(三)参加被检查对象提供的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的;
(四)通过监督检查工作为本人、亲友或者他人谋取利益的;
(五)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四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规定,非法干预粮食经营者正常经营活动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程中第八条、第二十一条中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二十六条 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接受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委托行使粮食监督检查行政职能的组织,对粮食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适用本规程。
第二十七条 本规程由吴中区粮食局负责解释。
吴中区粮食局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流程图
第三篇:粮食监督检查工作规程
粮食监督检查工作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粮食行政管理监督检查行为,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本规程。第二条 本规程所指监督检查,是指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统计制度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职责开展监督检查工作,遵守法定程序,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粮食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实行分级负责制。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范围内粮食行政管理监督检查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实施全国性的监督检查任务,处理重大监督检查专案事项;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粮食行政管理监督检查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实施涉及全辖区的监督检查任务,处理本辖区内重要监督检查专案事项;地、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监督检查任务。
第五条 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发现下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行为不妥的,可以建议下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所从属的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
第六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监督检查事项的管辖权限依照《粮食监督检查处罚程序》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二章 监督检查的实施
第七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下列情况应当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一)按有关规定要求开展对辖区内粮食流通情况以定期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抽查和专案等方式监督检查的;
(二)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举报的;
(三)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交办的,下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请的,其它上级机关交办的,有关部门移送的;
(四)其它方式途径披露并属于本部门管辖的。
第八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受理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举报事项,须指定专人负责。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报的事项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在十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及时组织进行调查:
(一)有明确违法、违规行为人和危害后果的;
(二)有具体事实依据的;
(三)属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范围并属本部门管辖的。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受理,并酌情予以回复,举报人不明确的除外:
(一)举报内容不属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管辖范围的;
(二)没有明确的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人无法查找的;
(三)就同一事项已经向有关机关举报、申请复查、行政复议、仲裁或者提起诉讼,有关机关没有作出不予受理决定或者不予受理裁定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同一粮食违法、违规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的;
(四)不属于粮食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受理范围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中,不得非法干预粮食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
第十一条 对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已经监督检查过的事项,除处理未完成的督办事项外,下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三个月内不得就同一事项再行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调查取证
第十二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定期例行监督检查,应当事先拟订监督检查计划。监督检查计划应当包括监督检查的对象、内容和工作方案等内容,并报本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
第十三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粮食监督检查证件。监督检查人员应告知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监督检查的依据和事项,以及拒绝、阻挠、干涉监督检查应负的法律责任。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保守秘密。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人员进行调查,应当制作《调查笔录》。调查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对象在笔录上签字或盖章。被检查对象拒绝签名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其拒绝签字或盖章的行为和理由记录备查;被检查对象不在场的,由见证人签字或盖章。第十五条 监督检查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调查的证据应是原件、原物。调取原件、原物确有困难,但可以调取复制品、照片的,可由提交证据的单位或个人在复制品、照片等物件上签章,并注明“与原件(物)相同”字样或文字说明。
第十六条 凡能证明监督检查事项真实情况的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检查记录等作为监督检查的证据,以上证据经查证属实,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监督检查处理意见的根据。
第十七条 监督检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
(一)是监督检查事项当事人近亲属的;
(二)与监督检查事项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三)与监督检查事项当事人有其它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
当事人有权申请监督检查人员回避;是否回避由受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决定。对监督检查人员的回避决定作出之前,监督检查人员不停止对事项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需要采集鉴定检验样品的,应由专职人员按规范的方法取样并填写抽验单,所抽验的样品应标明编号封存,及时送有资质的质检机构进行鉴定。
第四章 监督检查的处理
第十九条 监督检查终结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监督检查的事实、性质、情节,制作监督检查报告书。监督检查报告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被监督检查对象名称、检查日期;
(二)监督检查的原因、项目;
(三)发现的主要问题;
(四)处理意见。
第二十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发现粮食经营者有违反粮食流通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情形的,应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或处罚决定。
第二十一条 监督检查报告作出后,应在十五日内将检查结果、处理意见或建议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二条 对当事人违法、违规事实已查清,依照粮食流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给予行政处罚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提出行政处罚意见,报本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处罚案件,应当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行政处罚的依据和种类以及方式、程序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对有可能危害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当责令当事人当场改正或限期改正,需书面责令当事人改正的,应填写《责令改正通知书》。
第二十五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追踪督办监督检查处理意见、建议、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六条 监督检查后,应当将监督检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及时整理装订,归档备查。
第五章 监督检查工作行为规范
第二十七条 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接受被检查对象的任何馈赠、报酬,不得在被检查对象处报销任何费用,不得参加被检查对象提供的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不得通过监督检查工作为本人、亲友或者他人谋取利益。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改正:
(一)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没有出示监督检查证件的;
(二)没有正当理由擅自对被检查对象进行检查的;
(三)下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违反第十一条规定在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后规定的期限内对同一事项再次进行监督检查的;
(四)监督检查人员违规向被检查对象收取费用的;
(五)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九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接受被检查对象的馈赠、报酬的;
(二)在被检查对象报销费用的;
(三)参加被检查对象提供的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的;
(四)通过监督检查工作为本人、亲友或者他人谋取利益的;
(五)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三十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规定,非法干预粮食经营者正常经营活动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程中第八条、第二十一条中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第三十二条 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接受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委托行使粮食监督检查行政职能的组织,对粮食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适用本规程。
第三十三条 粮食行政管理监督检查文书由各地参照本规程附表规定的格式自行印制。第三十四条 本规程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注音】liángshīlíutōngjiāndūjiǎnchá
【释义】是我国规范和指导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工作,对在我国境内对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经营活动(统称粮食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其内容包括:
(一)粮食收购者是否具备粮食收购资格,在其从事的粮食收购活动中是否执行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粮食收购政策。
(二)粮食经营者使用的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三)粮食经营者在粮食收购、储存活动中,是否按规定执行了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国家有关粮食仓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其收购、储存的原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四)粮食经营者是否执行了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五)粮食储存企业是否建立并执行了粮食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
(六)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是否执行了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最低和最高库存量的规定。
(七)粮食经营者是否执行了国家陈化粮销售处理有关规定。
(八)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机构及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是否执行地方储备粮管理有关政策和规定;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储存安全以及轮换计划执行情况,各项规章制度、标准与规范执行情况,以及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的承储资格情况。
(九)从事军粮供应、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水库移民粮食供应、救灾粮供应等政策性用粮经营活动的粮食经营者是否执行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十)粮食经营者是否建立了粮食经营台账,是否执行了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十一)粮食经营者是否依照粮食应急预案规定,承担了相应义务,执行了相关规定。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需要进行监督检查的其他内容。
2004年,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中,对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作出明确规定。例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行国家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制和中央与
地方分级负责制。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有关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负责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本辖区内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执行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任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卫生、价格、财政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有关的工作。各级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要建立监督检查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配合和信息交流。”并且,“暂行办法”对制度的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持证检查制度、监督检查结果处理和处罚等项,都作出规定。
第五篇:关于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
安徽省粮食局电子文函
皖粮网检函[2006] 22号
关于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
各市、县粮食局:
今年以来,我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积极转变行政职能,认真履行《条例》赋予的监督检查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人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积极开展各项监督检查活动,不断探索监管方式,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建立工作机构,加强体系建设
各市、县局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专门机构设置明显加快。截止5月底,淮北、芜湖、六安、滁州、马鞍山、亳州6个市局设立了监督检查科,占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35%;繁昌、舒城、埇桥等33个县、市、区成立了监督检查股或执法大队,占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43%。淮南、蚌埠、宿州、铜陵、蒙城、颍上、贵池等市、县监督检查专门机构设置正在审批之中。暂时没有设立专门机构的市、县局都正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之中。繁昌、南陵、泾县、凤台、祁门、歙县、宣州等县、区粮食局还争取到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有的已经纳入正常财政预算。繁昌、舒城县粮食局还配备了专门的行政执法车辆。
本电子文函由《安徽粮食政务网》()提供。
二、加强法制宣传,营造执法氛围
各地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两周年之际,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挂图、散发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广泛宣传粮食流通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氛围。蚌埠市副市长何金良在《蚌埠日报》上发表《条例》颁布两周年纪念文章。黄山区粮食局在区广播电台开办《粮油天地》节目,着重宣传粮食流通政策法规和行政执法等知识。祁门县粮食局面向全县粮食管理者和全社会粮食经营者举办了粮食法规有奖知识竞赛,普及了粮食法规,营造了执法氛围。淮南、舒城、金安、蒙城等地坚持宣传、服务、监管并重,上半年分别举办了粮食流通法规、粮食流通统计、粮食质量检验知识培训班,帮助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和经营户掌握粮食流通法规和粮食统计、质量管理知识,构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
三、注重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建设
各市、县局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和《安徽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施细则》、《安徽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行为规范》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着重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内部规章制度。宣城市局制定了监督检查案件举报、定期巡查、安全责任、异常情况及重大事项报告和整改跟踪落实五项制度。全椒县粮食局制定了《粮食行政执法制度》、《监督检查人员“八不准”》、《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罚没收入管理制度》等十项规定。黄山区建立了《执法案卷公开查询制度》。祁门县局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行政执法学习和培训制度》等
内部管理制度。固镇县局制定了《监督检查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进一步明确了监督检查人员的责任,严格了行政执法程序,规范了执法人员行为。
四、积极开展工作,执法行为规范
淮北、六安、滁州、黄山等市对全年监督检查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并把监督检查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六安市向全市通报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对各县、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繁昌县粮食局联合工商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专门召开了全县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会议,对全年的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了部署。黄山市与所辖各县、区签订行政执法责任书。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监督检查。黄山市局主动配合市质监局对城区粮油销售质量进行的大检查,黄山电视台报道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受到市民好评。池州、马鞍山、无为、当涂等市、县局开展了收购资格、地方储备粮、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等监督检查。蚌埠市开展了军粮供应质量专项检查。今年一季度各地在检查中对违规经营行为责令纠正333起、给予警告处罚91起、暂停收购资格8户、移交其它部门处理案件3件,另外,因企业撤并等原因注消收购许可证13户。各地在检查中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淮南、繁昌、舒城、凤台、祁门、黄山区在检查过程中都能规范使用行政执法文书,现场笔录详细、规范。祁门县、黄山区邀请律师讲解行政执法知识,并在检查中进行现场指导。由于各地用法适当,程序合法、行为规范,至今全省没有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五、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监管方式
滁州、安庆、繁昌、舒城、五河、祁门、含山、黄山区等市、县局会同工商、质监、物价、卫生、财政、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建立了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规定了各部门信息通报、案件移送的办法、程序,形成了权责明确、配合协调的全程监管体系。未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市县也大多能与相关部门互相通报案件,进行协查和联合执法,形成了合力,促进了工作的开展。繁昌县依据粮食经营者守法程度,对其评定信用等级,实行分类监管方式,既做到了有效监管,又节约了行政成本。省局在繁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安徽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信用分级监管办法(试行)》,在全省推广。淮南市开展了非国有粮食企业统计报表竞赛评比活动,促进了非国有粮食企业报表及时、准确报送。
今年以来,各地积极开展“依法监管年”活动,监督检查各项工作推进较快,成效显著。但仍然有个别地方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工作被动应付,进展不大。希望这些地方加大工作力度,明确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文件出台之机,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尽快把监督检查机构建立起来,尽快将规章制度健全起来,尽快使把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迎头赶上,努力实现省局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
安徽省粮食局
二○○六年六月九日
抄:国家粮食局监督检查司,本局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