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行为规范
黑龙江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行为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工作人员(以下简称监督检查人员)监督检查行为,加强队伍作风、纪律和形象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行为规范。
第二条本行为规范适用于黑龙江省内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监督检查的人员。
第三条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政治坚定、遵纪守法、忠于职责、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团结协作。
第四条监督检查人员必须严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不得超越权限或滥用权力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干扰粮食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
第五条监督检查人员要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和粮食流通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保证办案质量。
第六条监督检查人员必须取得监督检查执法资格。未取得监督检查执法资格,不得上岗。
第七条监督检查人员应当自觉接受上级机关、本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对象和新闻媒体等的监督。
第二章 案件受理行为规范
第八条监督检查人员接到案件线索,应当及时向本机关负责人报告并开展调查,不得拖延不办。
第九条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案件,应当向本机关负责人报告,按规定程序移交有处理权的行政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不得越权办案或隐案不报。
第十条对举报案件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及时告知举报人向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举报,举报人无法查找的除外。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第三章实施检查行为规范
第十一条从事监督检查工作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第十二条监督检查人员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擅自对被检查对象进行检查。第十三条监督检查人员从事检查活动时,应当表明身份,出示合法有效的监督检查执法证件。
监督检查执法证件不得转借给他人使用。
第十四条监督检查人员从事检查活动时,应当着装整齐,举止得体,语言规范。
第十五条监督检查人员从事检查活动期间不得饮酒。
第十六条检查过程中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和收集证据。现场检查询问时应当制作笔录,并由被检查对象或见证人核对后签字或盖章。
第十七条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不得因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加重处罚。
第十八条监督检查人员对被查出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提出行政处罚的意见或作出处罚决定,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裁量适当、文书规范。
第十九条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向当事人出据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并在2个工作日内将罚款交给本级机关财务部门按规定程序上缴国库。
第二十条监督检查人员发现被检查对象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立案,组织调查。
第二十一条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办案程序、期限,并在监督检查报告作出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处理意见或建议通知被检查对象。
第二十二条监督检查人员应追踪监督检查处理意见、建议、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并向本机关负责人报告。
第四章 廉政行为规范
第二十三条监督检查人员不得私自留置、处理暂扣财物和抽检样品。第二十四条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向被检查对象通风报信,替其说情,包庇、纵容其违法行为。
第二十五条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参加被检查对象提供的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
第二十六条监督检查人员不得接受被检查对象的任何馈赠、报酬,不得在被检查对象处报销任何费用。
第二十七条监督检查人员不得通过监督检查为本人、亲友或者他人谋取利益。
第二十八条监督检查人员不得故意刁难和打击报复被检查对象。
第二十九条监督检查人员与当事人是近亲属、有直接利害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自行回避。
第三十条被检查对象申请监督检查人员回避的,由本机关负责人决定。在作出决定之前,监督检查人员不停止对事项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保守国家秘密、粮食经营者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章实施与监督
第三十二条本行为规范的贯彻实施,按照层级管理原则,分级负责组织实施,层层抓好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本规范。同时要认真抓好本单位的贯彻实施。
第三十三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本单位监督检查人员行为规范的日常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四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监督检查人员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建立健全检查制度,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
第三十五条监督检查人员违反本行为规范的,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各行署、市、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本行为规范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上一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本行为规范由省粮食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行为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黑龙江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操作规程
黑龙江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操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所指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黑龙江省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基本任务是:依照国家粮食流通法律、法规,查处粮食流通中违法行为,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保障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
第四条办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案件应当坚持公开和公正、依法办案、严格保密和接受监督的原则,并加强与司法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
第二章管辖
第五条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行分级负责制。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实施涉及全省的监督检查任务,处理重要监督检查专案事项;市(地)、县(市、区)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法定权限的规定管辖本辖区内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事项。
第六条两个以上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都有管辖权的监督检查事项,由最先受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辖,因管辖权发生争议,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第七条发现不属于本部门主管或者管辖的监督检查事项,应当填写《移送审批表》,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即时填写《监督检查事项移送书》,并将相关材料一并移送有管辖权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对其他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移送的监督检查事项,应当将查处结果及时函告移送的部门;对移送不当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管辖,不得再次移送。
第三章监督检查的实施
第八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下列情况应当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一)依职权进行的定期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抽查和专案调查等;
(二)受理举报或申诉;
(三)有关部门移交;
(四)上级机关交办;
(五)其他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监督检查事项。
第九条实施监督检查事项,应事先拟订监督检查方案,报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十条检查人员进入现场检查时,应出示检查人员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一条检查人员应向被检查对象说明检查目的、任务,通报检查内容、范围和时间安排,宣传有关政策,了解被检查对象基本情况,并按照检查方案开展检查。
第十二条检查中,应如实记录和汇报发现的问题,不得知情不查,查多报少,也不得随意夸大问题。遇到重大问题应及时请示汇报,不得隐瞒不报或擅自答复。
第十三条根据检查内容,逐项逐事制作完整的检查工作底稿,并应做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字迹清楚、格式规范、结论明确。底稿中载明的事项、时间、地点、被检查对象、数据、计量等必须前后一致,准确无误,相关的证明材料应充分完整,不得自相矛盾。
第十四条监督检查结束后,对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的,应根据检查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在综合分析、归类、整理、核对的基础上,填制监督检查报告书。监督检查报告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被检查对象名称、检查日期;
(二)监督检查的原因、项目;
(三)发现的主要问题;
(四)处理意见。
第十五条对不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事项,应当在报告作出15日内将检查结果、处理意见或建议通知被检查对象。
第四章调查取证
第十六条监督检查事项办理机构对符合下列条件的违法行为,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及时组织进行调查:
(一)有明确的违法、违规行为人和危害后果的;
(二)有具体事实依据的;
(三)属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范围并属本部门管辖的;
(四)不能适用简易程序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被调查对象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并告知相关权利和义务。
对涉及国家机密,以及被调查对象的业务、技术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承办人应当保守秘密。
第十八条监督检查人员进行调查,应当填写《调查笔录》。调查笔录应当注明监督检查人员身份、证件名称、证件编号及调查内容等。
调查笔录经核对无误后,被调查对象应当在笔录上逐页签字或者按指纹,并在笔录终了处注明对笔录真实性的意见。笔录修改处,应当由被调查对象签字或者按指纹。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终了处签字。
被调查对象拒绝签字或者按指纹的,应当由2名以上监督检查人员在笔录上签字并注明情况。被检查对象不在场的,由见证人签字或盖章。
第十九条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决定》有关规定,具有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
调查的证据应当是原件、原物。调取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由提交证据的单位或个人在复制品、照片等物件上签字或者加盖公章,并注明“与原件(物)相同”字样或者文字说明。
第二十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填写《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报主管领导批准。情况确实紧急的,可以在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先实施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后补办批准手续。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时,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向被检查对象出具《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
对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当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监督检查人员调查违法事实,需要抽取样品鉴定检验的,应由专职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抽取样品,并及时进行鉴定检验。
第五章行政处罚
第一节一般程序
第二十二条有违法、违规行为,事实已查清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提出处罚意见,填写《行政处罚审批表》,报主管领导审批,但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除外;对于重大、复杂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三条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填写《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被检查对象违法事实、处罚的理由和依据以及依法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
被检查对象要求进行陈述和申辩的,应当充分听取其意见,并当场制作《陈述和申辩笔录》。笔录经被检查对象核对后,被检查对象、监督检查人和记录人应当分别在笔录上以签名或者盖章等方式确认。被检查对象要求更改、补充的应当允许,并在更改、补充之处以签字或者盖章等方式确认。被检查对象拒绝签名的,监督检查人应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第二十四条凡拟作出取消粮食收购资格,对粮食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非法所得处以3万元以上或没有违法所得处以1万元以上罚款等行政处罚的,除应事先告知陈述申辩权利外,还应填写《听证告知书》,被检查对象要求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
第二十五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时,按下列规定作出决定:
(一)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且属本机关管辖范围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行为达到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决定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不属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辖范围的案件,决定移送有关机关处理;属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辖但不属本机关管辖的,决定移送有管辖权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四)违法、违规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作出其他决定。
应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要根据被检查对象的违法行为情节轻重及其他具体事实,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第二十六条对决定不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应当填写《撤案申请表》。对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加盖机关的公章。
第二十七条《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直接送达被检查对象,并由被检查对象在《送达回执》上签收,签收日期即为送达日期。被检查对象是公民的,本人不在时,交同住成年家属签收;被检查对象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其他组织负责收件的人员签收。
第二节简易程序
第二十八条对于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当作出下列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一)警告;
(二)对个体工商户(个人)处以50元以下罚款;
(三)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被检查对象出示执法证件,并填写加盖公章的《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被检查对象应当在《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签字或者按指纹,并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当场交付被检查对象。
被检查对象拒绝签字或者按指纹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注明情况。
第三十条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报本机关法制机构备案。
第六章档案管理
第三十一条监督检查终结后,应当将监督检查报告及相
关资料整理装订于30日内立卷归档,由监督检查机构具体负责日常管理。第三十二条监督检查档案应当包括工作报告、来往文书和有关证据等三类资料。
第三十三条监督检查档案应当按照监督检查对象分别装订立卷,一事一卷,统一编号,做到资料齐全、顺序规范、目录清晰、装订整齐牢固。
第三十四条本机关工作人员查阅监督检查档案应当征得监督检查机构负责人同意;本机关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查阅监督检查档案的,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需要抄录、复制或者借阅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手续。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行报备制度。下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季度将监督检查事项办理情况报送上一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六条各行署、市、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本操作规程制定具体规定,并报上一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本操作规程由省粮食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操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注音】liángshīlíutōngjiāndūjiǎnchá
【释义】是我国规范和指导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工作,对在我国境内对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经营活动(统称粮食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其内容包括:
(一)粮食收购者是否具备粮食收购资格,在其从事的粮食收购活动中是否执行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粮食收购政策。
(二)粮食经营者使用的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三)粮食经营者在粮食收购、储存活动中,是否按规定执行了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国家有关粮食仓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其收购、储存的原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四)粮食经营者是否执行了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五)粮食储存企业是否建立并执行了粮食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
(六)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是否执行了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最低和最高库存量的规定。
(七)粮食经营者是否执行了国家陈化粮销售处理有关规定。
(八)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机构及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是否执行地方储备粮管理有关政策和规定;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储存安全以及轮换计划执行情况,各项规章制度、标准与规范执行情况,以及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的承储资格情况。
(九)从事军粮供应、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水库移民粮食供应、救灾粮供应等政策性用粮经营活动的粮食经营者是否执行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十)粮食经营者是否建立了粮食经营台账,是否执行了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十一)粮食经营者是否依照粮食应急预案规定,承担了相应义务,执行了相关规定。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需要进行监督检查的其他内容。
2004年,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中,对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作出明确规定。例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行国家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制和中央与
地方分级负责制。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有关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负责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和行业指导。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本辖区内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执行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任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卫生、价格、财政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有关的工作。各级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要建立监督检查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配合和信息交流。”并且,“暂行办法”对制度的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持证检查制度、监督检查结果处理和处罚等项,都作出规定。
第四篇: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责任制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责任制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县粮食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依法履行社会粮食流通安全监管职责,根据《行政许可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407]号令)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国粮检[2004]230号)的精神,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指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所规定的法律责任,逐级分解到各职能股、室和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制。
第三条 本责任制由粮食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制和粮食局行政执法职能部门(股、室)责任制构成;各职能部门(股室)应将本责任制规定的责任分解到具体岗位,明确粮食行政执法人员工作职责,切实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所赋予的职责。
第四条 粮食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制
(一)组织学习、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组织起草制订有关粮食流通监管和应急保供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并监督执行。
(二)组织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有关工作。
(三)负责全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建设;组织制订全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计划并监督执行。
(四)审核批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事项;审核批准法定权限内的粮食违法行为的立案调查、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权限内签发或授权签发粮食行政许可类文件;对本系统的行政执法行为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
(五)主持或授权主持由粮食局召集的行政处罚听证;主持或授权主持粮食局召集的行政复议;参加或授权参加其它机关召集的行政复议和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应
(六)组织实施对粮食局粮食行政执法工作评议考核奖惩工作。负责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对辖区内粮食行政执法违规、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
(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粮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政策法规股行政执法责任制
(一)执行有关国家粮食流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负责起草有关粮食流通监管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并贯彻实施;在执法过程中文明执法、依法行政。
(二)研究提出全县粮食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意见,拟定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并具体执行实施;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任务。
(三)依法对全县的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粮食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对全县地方储备粮库存的数量、质量、品种及储存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对全县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监督检查。
(四)协调组织对辖区内粮食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审核、讨论;协调组织本机关召集的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根据授权参加其它机关召集的行政复议和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应诉。
(五)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有关粮食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和处罚。
(六)负责授权范围内的粮食收购资格认定和许可工作,认真审核粮食收购资格申请材料,组织实地验收,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
(七)负责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对粮食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
(八)负责起草粮食行政执法工作报告和总结,做好行政执法相关文件和案卷的备案保存工作。
第六条 调控股行政执法工作责任制
(一)负责贯彻实施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负责全县粮食收购、销售、储存企业(个体工商)经营台账的建立和监督检查工作。
(二)负责全县粮食流通统计调查分析工作,认真做好全县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统计汇总上报和粮食经营业主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负责全县粮油价格监测统计调查工作,按上级要求报送当期价格报表,并做好市场粮油价格预警分析与监测工作。
(四)负责对全县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全县军供粮油供应和农村用粮供应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五)配合参与政策法规股搞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负责与购销调控业务有关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第八条 办公室行政执法工作责任制
(一)负责组织实施粮食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工作安排和部署,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并监督执行。
(二)负责有关粮食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
(三)负责有关粮食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咨询服务工作。
(四)协同制订有关粮食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组织政策法规股、调控股开展粮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五)负责处理上级和相关职能部门规范性文件登记备案工作。
(六)负责做好本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和上报备案工作;负责对规章文件的清理工作;负责粮食行政执法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并贯彻实施。
第九条 本责任制自印发之日执行。
第五篇:河南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河南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随机抽查工作细则
第一条 为创新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方式,增强监管效能,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根据《国家粮食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细则》(国家粮食局公告2017年第1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省政府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的通知》(豫政办〔2017〕80号)精神,结合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是指省粮食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实施粮食监督检查时,采取随机选派检查人员,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并及时公布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的活动。
第三条 随机抽查坚持依法监管、公正高效、公开透明、协同推进的原则。
第四条 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根据省政府公布的权责清单,梳理依法应当实施的监督检查事项,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随机抽查事项名称、依据、检查内容、检查方式、适用对象等,并向社会公示。
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改废释等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第五条 建立粮食经营者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以下简称 1 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根据不同的检查类型将检查对象纳入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
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依据监管对象的变动情况,实施动态调整。
第六条 建立随机抽查行政执法人员名录库(以下简称执法人员名录库)。取得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且具备执法资格的在编人员,纳入执法人员名录库。执法人员名录库应当明确执法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执法证号、执法证有效期、执法类型等,并向社会公示。
执法人员名录库随人员单位变动、岗位调整等因素实施动态调整。
第七条 随机抽查采取随机选号方式,从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随机抽取过程应全程记录,邀请局政策法规处负责监督,抽查活动要保证公平、公正。
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时,如果存在应予回避的情形,应重新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
第八条 随机抽查可采取定向或不定向方式,并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粮食库存检查,抽查比例根据检查时点的库存总量核定,一般每年检查1次;粮食收购活动监督检查,全年抽查比例不少于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粮食经营者总数的0.5%,每年抽查不少于2次;对省级储备粮监督检查,全年抽 查比例不少于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总数的10%,每年抽查次数不少于1次;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监督检查,全年抽查比例不少于承担政策性粮食出库企业总数的0.2%,每年抽查次数不少于1次。
第九条 开展随机抽查应当成立检查组,检查组应至少有两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实行组长负责制。检查组组长实行委派制,其他组员随机选派。与其他部门开展联合检查、组长由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担任的,应随机选派省粮食局工作人员参与。
第十条
从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要综合考虑级别管辖、专业要求和人员在岗等情况。如存在应予回避的情形,或者因不可抗力等因素不能执行检查时,应重新选派执法检查人员。
第十一条 执法检查人员应当依法依纪公正文明执法,如实记录执法检查情况,确保检查结果的合法、准确和真实。随机抽取过程应认真记录,有关资料妥善保存,实现责任可追溯。
第十二条 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督促落实整改到位;属于其他部门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第十三条 建立“一抽查一通报”制度。随机抽查工作结 3 束后,相关责任处室应当及时完成检查报告。检查报告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情况、处理意见和建议等事项。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可以公开的,应当及时公开,并按要求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
第十四条 检查人员在履行检查职责时应严格执行法定程序,不得无故干扰粮食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检查过程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第十五条 本工作细则由河南省粮食局监督检查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工作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