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社局通过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访投诉请求清单

时间:2019-05-13 19:0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郑州市人社局通过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访投诉请求清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郑州市人社局通过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访投诉请求清单》。

第一篇:郑州市人社局通过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访投诉请求清单

郑州市人社局通过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访

投诉请求清单

一、调解仲裁途径

调解仲裁适用于处理用人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

主要法律法规及规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等等。

主要处理事项:

1、因确认和解除劳动关系,解除人事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4、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5、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6、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人事争议。

二、劳动监察途径

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属于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的,可以通过劳动保障监察途径处理。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等。

主要处理事项:

1、用人单位制定的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3、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4、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5、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6、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7、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8、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9、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三、行政复议途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主要法律法规及规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规定的主要处理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1.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依法予以关闭、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2.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

3.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不服的;

4.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行政确认不服的; 5.认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6.认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违法收费或者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7.认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规定的主要处理事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认为经办机构未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或者注销手续的;

2.认为经办机构未按规定审核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 3.认为经办机构未按规定记录社会保险费缴费情况或者拒绝其查询缴费记录的;

4.认为经办机构违法收取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5.对经办机构核定其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有异议的; 6.认为经办机构不依法支付其社会保险待遇或者对经办机构停止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7.认为经办机构未依法为其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 8.认为经办机构未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或者接续手续的;

9.认为经办机构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属于前款第2、5、6、7项情形之一的,公民、法入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先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经办机构申请复查,对复查决定不服,再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均可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根据行政复议法,人社领域所有针对管理相对人的具体行政行为均属行政复议范围,难以一一列举,因此不再列具体事项。

四、申诉途径

对机关、事业单位做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通过申诉渠道处理。

主要法律法规及规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

主要处理事项:

1、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有关人事处理不服的申诉。

2、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处理。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的。

五、信息公开途径

信息公开指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主要法律法规及规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山西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下列事项属于信息公开受理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1.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2.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3.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4.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第十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1.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5.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7.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8.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9.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六、劳动能力再次鉴定途径 属于用人单位或者职工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引导其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主要处理事项:用人单位或者职工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

七、举报途径

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进行举报。

主要法律依据:《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主要事项:

1、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2、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进行举报;

3、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行为进行举报。

八、信访途径

属于信访事项受理范围的,引导其依法逐级向信访工作机构提出。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信访条例》。主要事项:信访人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九、司法途径

依法应当由司法机关处理的申诉和控告类信访问题分别介绍到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机关处理。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

主要事项:

1、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2、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

3、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

4、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 , 其他还有:

1.该立案不立案、对判决不服、判决后不执行的引导群众向法院投诉;

2.反映国家公职人员渎职、贪污受贿犯罪的引导群众向检察机关投诉;

3.工伤认定中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的介绍到公安部门处理;

4.工伤认定中对司法鉴定有异议的介绍到司法行政部门处理;

5.对恶意欠薪的介绍到公安部门处理。

第二篇:郑州市粮食局通过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访投诉请求清单

郑州市粮食局通过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访

投诉请求清单

(试行)

一、申诉求决类投诉请求

申诉求决,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据法律法规或组织章程规定,向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申诉,要求重新作出处理或解决矛盾纠纷。

(一)不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行为 1.具体投诉请求:不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决定。

2.法定途径:申请行政复议、提出行政诉讼。3.主要政策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

(二)不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1.具体投诉请求:粮食收购资格违法行为的处罚;粮油购销违法行为的处罚;粮油存储管理违法行为的处罚。

2.法定途径:申请行政复议、提出行政诉讼。3.主要政策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郑州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等。

(三)粮食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所在单位作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

1.具体投诉请求: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考核结果、处分决定不服。

2.法定途径:内部申诉。

3.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45号)等。

(四)粮食系统干部职工与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

1.具体争议:在劳动合同、辞职辞退、工资福利、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问题。

2.法定途径:内部申诉、申请调解或仲裁

3.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

二、揭发控告类投诉请求

揭发控告,是指向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反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法违纪事实或提供线索,要求依法制止、惩处或赔偿。

(一)检举控告违法违规行为,要求粮食部门作出行政处罚行为

1.具体投诉请求:粮食收购资格违法行为;粮油购销违法行为;粮油存储管理违法违规行为。

2.法定途径:行政处罚举报。

3.主要政策法规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油仓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郑州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等。

(二)检举粮食部门及其干部职工违法违纪问题 1.具体投诉请求:反映粮食部门干部职工违反工作纪律、财务纪律、作风纪律,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2.法定途径:纪检监察举报。

3.主要政策法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

三、信息公开类投诉请求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依法公开由其在履职过程中制定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1.具体投诉请求:(1)申请信息公开;(2)不更正与其自身相关不准确的信息;(3)认为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

2.法定途径:第一条应向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提出;第二条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第三条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

3.主要政策法规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

第三篇:郑州商务系统通过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访投诉请求清单

郑州市商务系统通过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

访投诉请求清单

商务系统信访事项中按照“法定途径优先”原则,通过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分类梳理如下:

一、不服行政处分或人事处理决定的

商务系统内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有关人事处理不服的、商务部各直属单位和商会、学会、协会工作人员对本单位作出涉及本人的考核结果、处分决定不服的。

法定途径: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内部申诉)。

二、举报商务主管部门或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 反映商务主管部门党员干部、工作人员涉嫌违反法定权限实施行政许可、违反规定干扰商务招投标工作、买官卖官,任人唯亲,违规提拔干部、多占住房、超标配车,公款吃喝旅游,生活奢靡等违纪违法行为等。

法定途径:纪律监察举报。

三、举报企业违法行为的

举报企业涉嫌非法经营、侵犯知识产权、偷税漏税、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

法定途径: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打击侵权假冒办公室、税务主管部门、公安局等机关举报。

四、属于民事纠纷的 各类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民事纠纷。

法定途径:有仲裁协议的,按照仲裁协议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没有仲裁协议的,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五、属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法范围的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等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合法权益的。

法定途径: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篇:河南省财政厅通过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访投诉请求清单 - 河南省信访局

备注:河南省财政厅严格执行财政部制定下发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的主要法定途径及相关法律依据清单

财政部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的主要法定途径

及相关法律依据清单目录

根据《信访条例》和《财政部信访工作办法》的有关规定,对照国家信访局《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的主要法定途径及相关法律依据》,经对信访人向我部反映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分类梳理,提出以下清单目录。

一、申诉求决类(一)仲裁。

主要法律依据:《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例如: 1.反映会计人员受打击报复,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引导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依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向单位所在地纪检、监察、司法部门反映。

2.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因与事务所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或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等,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引导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行政复议。

主要法律依据:《行政复议法》、《会计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

例如: 1.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或者人员,对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在低保、临时救助、农村危房改造等社会救助工作中的申请受理、资格认定、补助发放等方面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符合行政复议法定受理条件的,引导其向法定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2.反映对代理记账机构行政处罚有关问题,引导其向法定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三)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

主要法律依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注册会计师注册颁发》、《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等。

例如: 1.反映一些地区违规乱收费,越权取消、减免法定或中央设立的收费墓金问题,对于地级市及下级政府的上述违规行为,引导其向省级财政、价格部门提出;对于省级政府或其部门的违规行为,引导其向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提出。

2.反映会计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成绩复核等问题,引导其向相关考试管理机构提出。

3.反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培训机构选择、学分折算、免于继续教育等问题,引导其向会计从业资格归属管理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提出。

4.反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调转过程中有关问题,引导其向调出地省级财政部门和调入地省级财政部门提出。5.反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放、补办,咨询证书是否有效等问题,引导其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证部门,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

6.反映弄虚作假骗取注册会计师资格以及注册会计师转所、年检等问题,引导其向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四)内部申诉。

主要法律依据:《公务员法》、《公务员申诉规定(试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等。

例如:部内各单位工作人员对所受处分或处理不服时,引导其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或向人事教育司、国家公务员局提出申诉。

(五)政府采购投诉、复查(复核、复审、复验)。

主要法律依据:《政府采购法》等。

例如: 1.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引导其向具有法定管辖权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投诉。2.政府采购供应商反映采购文件、采购过程、成交结果的问题(未经质疑和投诉)、符合质疑条件的,引导其向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质疑。

二、揭发控告类(一)行政监察。

主要法律依据:《行政监察法》、《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等。

1.举报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评标委员会成员违法问题,引导其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反映。2.举报政府采购活动中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法问题,引导其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反映,由其移送监察部门处理。

3.反映个别考生通过不正当途径取得会计资格考试报考资格问题,引导其向省级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反映。

(二)行业自律惩戒。

主要法律依据:《资产评估执业行为自律惩戒办法》(试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2011年修订)等。

例如: 1.反映资产评估师违反资产评估准则和执业纪律,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自律惩戒。

2.反映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守则和业务准则(未达到《注册会计师法》进行行政处罚或进行刑事处罚的标准)的行为,引导其向省级协会反映。

3.反映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问题,但超过行政追诉期的,引导其向行业协会反映。

4.反映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恶意竞争等行为,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行政处罚依据的事项,引导其向行业协会反映。

(三)纪律检查。

主要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

例如:反映领导干部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导入纪律检查途径,由人事教育司、机关纪委、驻部监察局等单位进行处理

三、信息公开类

主要法律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

例如: 1申请公开财政收支信息的,引导其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提出。

2.申请公开会计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评分标准等信息,引导其向考试管理机构申请信息公开。

四、财政业务类

主要法律依据:《预算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例如: 1.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了解财政资金、项目的审批进度等,引导其通过正常的财政业务渠道反映。

2.申请税收有关政策,引导其通过正常的财政或税务业务渠道反映。

3.要求对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解释,引导其通过正常的财政业务渠道反映。

第五篇:农业领域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清单

农业领域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清单

一、投诉求决类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法定途径:双方协商解决,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 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适用本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

(一)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

(二)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

(三)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

(四)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五)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因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补偿发生的纠纷,不属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二)生产、经营假劣种子

法定途径: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映,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种子的经营、推广,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非法开垦、征收、征用、使用或破坏草原

法定途径: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反映,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第六十三条 无权批准征收、征用、使用草原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征收、征用、使用草原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征收、征用、使用草原的,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征收、征用、使用草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非法批准征收、征用、使用草原的文件无效。非法批准征收、征用、使用的草原应当收回,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使用草原论处。

非法批准征收、征用、使用草原,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四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草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五条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使用草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退还非法使用的草原,对违反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擅自将草原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使用的草原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草原植被,并处草原被非法使用前三年平均产值六倍以上十二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六条 非法开垦草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七条 在荒漠、半荒漠和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草原,以及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上采挖植物或者从事破坏草原植被的其他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八条 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区域和采挖方式在草原上进行采土、采砂、采石等活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擅自在草原上开展经营性旅游活动,破坏草原植被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草原被破坏前三年平均产值六倍以上十二倍以下的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条 非抢险救灾和牧民搬迁的机动车辆离开道路在草原上行驶,或者从事地质勘探、科学考察等活动,未事先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或者未按照报告的行驶区域和行驶路线在草原上行驶,破坏草原植被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植被,可以并处草原被破坏前三年平均产值三倍以上九倍以下的罚款;给草原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四)违反规定生产、销售、推广畜禽品种

法定途径: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反映,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法有关规定,销售、推广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畜禽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畜禽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的,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或者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动物防疫工作不力

法定途径: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反映,给予通报批评或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第六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拒不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未经现场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或者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拒不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的;

(二)对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动物、动物产品重复检疫的;

(三)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在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外加收费用、重复收费的;

(四)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一条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履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职责或者伪造监测、检测结果的;

(二)发生动物疫情时未及时进行诊断、调查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破坏渔业资源或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

法定途径: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反映,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第三十条 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禁止制造、销售、使用禁用的渔具。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捕捞的渔获物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禁止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第三十八条 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违反关于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或者渔获物中幼鱼超过规定比例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制造、销售禁用的渔具的,没收非法制造、销售的渔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决定。但是,本法已对处罚机关作出规定的除外。

在海上执法时,对违反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进行捕捞,以及未取得捕捞许可证进行捕捞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是当场不能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和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先暂时扣押捕捞许可证、渔具或者渔船,回港后依法作出和执行行政处罚决定。

(七)伪造检测结果或违规生产农产品

法定途径: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反映,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

第二十五条 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防止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

第四十四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伪造检测结果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测资格;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检测结果不实,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害的,并撤销其检测资格。

第四十七条 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未建立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的,或者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违规加重农民负担

法定途径:向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由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提请上述人员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规依据:《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

第三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以下简称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乡人民政府主管本乡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乡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负责。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提请上述人员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对检举、揭发、控告和抵制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进行各种摊派的单位和人员打击报复,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的,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处理,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违规生产、经营、使用农药或生产、经营假劣农药

法定途径: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反映,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规依据:《农药管理条例》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或者危险物品肇事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以下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取得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擅自生产、经营农药的,或者生产、经营已撤销登记的农药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有效期限届满未办理续展登记,擅自继续生产该农药的,责令限期补办续展手续,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补办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吊销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

(三)生产、经营产品包装上未附标签、标签残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产品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不按照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使用农药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假冒、伪造或者转让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农药登记证号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或者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收缴或者吊销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由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收缴或者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生产、经营假农药、劣质农药的,依照刑法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农药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部门没收假农药、劣质农药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由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十)不按规定进行农业机械维修

法定途径: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反映,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规依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第四十八条 未取得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或者使用伪造、变造、过期的维修技术合格证书从事维修经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收缴伪造、变造、过期的维修技术合格证书,限期补办有关手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逾期不补办的,处违法经营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九条 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使用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的配件维修农业机械,或者拼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或者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违法经营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维修技术合格证。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违规生产、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或饲料、饲料添加剂存在质量问题

法定途径:向县级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反映,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规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第三十九条 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饲料的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以及用于违法生产饲料添加剂的原料,违法生产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撤销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生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10年内不得从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使用限制使用的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饲料,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限制性规定的;

(二)使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物质生产饲料的;

(三)生产未取得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或者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第四十条 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的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饲料的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以及用于违法生产饲料添加剂的原料,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可以由发证机关吊销、撤销相关许可证明文件:

(一)不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和有关标准对采购的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用于饲料添加剂生产的原料进行查验或者检验的;

(二)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过程中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

(三)生产的饲料、饲料添加剂未经产品质量检验的。

第四十三条 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违法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再加工或者添加物质的;

(二)经营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三)经营无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

(四)经营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物质生产的饲料的;

(五)经营未取得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或者未取得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的进口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以及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第四十四条 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拆包、分装的;

(二)不依照本条例规定实行产品购销台账制度的;

(三)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失效、霉变或者超过保质期的。

第四十六条 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非饲料、非饲料添加剂冒充饲料、饲料添加剂或者以此种饲料、饲料添加剂冒充他种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二)生产、经营无产品质量标准或者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三)生产、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与标签标示的内容不一致的。

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有前款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撤销相关许可证明文件;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有前款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十二)生产、经营假劣兽药

法定途径: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反映,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规依据:《兽药管理条例》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无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兽药的,或者虽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假、劣兽药的,或者兽药经营企业经营人用药品的,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及生产、经营的兽药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经营的兽药(包括已出售的和未出售的兽药,下同)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无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兽药,情节严重的,没收其生产设备;生产、经营假、劣兽药,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终身不得从事兽药的生产、经营活动。

擅自生产强制免疫所需兽用生物制品的,按照无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兽药处罚。

第七十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其中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撤销兽药批准证明文件或者责令停止兽药研究试验的,由原发证、批准部门决定。

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的行政行为,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权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二、行政复议类

(一)不服行政机关处罚决定

法定途径: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二)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人事处理决定

法定途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提出申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八条第一款 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三)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

法定途径: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八条第二款 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政府信息公开类

(一)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途径:向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申请

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十三条 除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二)行政机关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

法定途径: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

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三十三条第一款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法定途径: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三十三条第二款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四、揭发控告类

(一)检举农业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

法定途径:向本级人民政府行政监察机关举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第六条 监察工作应当依靠群众。监察机关建立举报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任何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有权向监察机关提出控告或者检举。监察机关应当受理举报并依法调查处理;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将处理结果等情况予以回复。

(二)检举农业部门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

法定途径:向各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举报

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条 党员享有下列权利:

(八)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第四十四条第二款 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经常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第一条 受理对党员、党组织的检举、控告和党员、党组织的申诉,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第三条 纪律检查机关受理检举、控告、申诉的范围是:对党员、党组织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其他败坏党风行为的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对所受党纪处分或纪律检查机关所作的其他处理不服的申诉;其他涉及党纪党风的问题。

下载郑州市人社局通过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访投诉请求清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州市人社局通过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访投诉请求清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