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财政厅(局),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为了便于各地、各有关部门领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现将《关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关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发字[1999]57号 1999年9月15日
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十条
规定,今后农业综合开发要“控制宜农荒地开垦”。据此,除极个别情况外,今后农业综合
开发原则上不再安排开垦宜农荒地项目。
二、《暂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单个土地治理项目年度连片治理面积,“平原地区需
在万亩以上,丘陵山区不小于1000亩”。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划分的原则是:以开发县或乡
为单位,经有关部门测定,地貌类型属平原、高原、盆地、川地、坝地等的面积超过土地总
面积50%的,列为平原地区,低于50%的列为丘陵山区。
三、《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多种经营“项目安排一般限于农业综合开发区”。这
里所讲的开发区,相对于项目区而言。项目区是指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扶持范围 的村或乡(镇),开发区是指项目区所在的县(市、区)。在具体执行中,是多种经营项目
既可安排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也可安排在农业综合开发区内,但不得超出农业综合开
发区范围(极特殊情况例外);二是多种经营项目要安排在目前有土地治理项目的项目区或
开发区内,已经没有土地治理项目的老项目区或老开发区不得安排多种经营项目。
四、《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多种经营“单个项目的年度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不得少
于50万元”。是指单个多种经营项目的年度投资除中央财政资金不得少于50万元(含)外,地方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也要按政策规定相应配套投入。
五、《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以省(区、市)为单位,每年原则安排30%的中央
财政资金,用于200万元以上的重点多种经营项目”。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各省(区、市)
每年原则上要将多种经营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用于重点多种经营项目;二是单个重 点多种经营项目的年度投资,除中央财政资金须在200万元(含)以上外,地方财政资金和
自筹资金也要按政策规定相应配套投入。
六、《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每个农业高新科技示范项目“至少要有两项高新技术”。
农业高新技术一般包括:
1、利用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细胞技术)繁育的动植物良种;
2、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各种专家系统、农业网络技术);
3、设施农业技术(包括温室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基质栽培技术);
4、节水农业技术(包括滴灌、微灌和喷灌技术);
5、核
技术(用于农业育种技术);
6、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带电脑程序控制);
7、农产品精加工、保鲜技术;
8、精准农业技术;
9、新能源、新材料技术;
10、以生态农业技术为主的多色农
业技术。
七、《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农村集体、农民群众自筹资金(包括现金和实物折
资)和投劳折资至少应分别达到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50%”。在具体执行时遇有特殊情况可
按以下要求掌握: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能力强的,自筹资金投入超过中央财政资金投入
50%的部分,可以用于抵顶投劳折资不足的部分;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投入确有困难的,在保证项目建设标准和质量的前提下,其自筹资金允许以物折资为主。
农民的投劳折资,不计入项目总投资中。
八、《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以省(区、市)为单位,要分别将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的70%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30%以下用于
多种经营项目”。该“70%以上”,含70%;“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不含农民投劳
折资。
九、《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范围中,所列土地治理项目“
支渠以下排灌渠道(5m3/s以下)开挖、疏浚的机械施工费用及配套建筑物”,如排灌渠道
流量超过5m3/s,须报经国家农发办批准;所列多种经营项目“农副产品加工及服务项目的
土建、设备及必要的管理设施”,其中“服务项目”限于为开发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 后提供科技服务的项目。
十、《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前期工作费“以省(区、市)为单位,按财政投资额 的2%提取,用于项目正式立项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评估论证所必需的费用”。
前期工作费限用于正式立项的项目,未正式立项的项目所发生的费用不得列支。前期工作费
一律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如所提费用不足,由当地财政另行安排资金。
十一、《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范围中,所列“购置农业机
械及配套农机具”,含草场改良所需的机械设备。
十二、《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有偿资金借给用款单位时,须由经正式批准的金
融机构以委托贷款的形式发放。要根据已批准项目计划和工程建设进度及时拨借资金,并逐
步推行报账制”。“用款单位”,一般指直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实
行报账制的地区,应先对已发生费用进行报账审核无误后,再将应借有偿资金以委托贷款的
方式发放。
十三、《暂行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承担编制,并按职责划分,由国家农发办和省级农发办分别予以批复”。“相应资质单位”
是指能够承担相应可研任务的国家认可的有关研究、设计单位。需国家农发办评估审定的项
目,其可研报告须由乙级以上的单位承担,并由国家农发办批复;省级农发办评估审定项目,其可研报告由能够承担相应任务的研究、设计单位承担,并由省级农发办批复。
十四、《暂行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需由国家农发办组织评估、审定的“中央财政年
度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单个(土地治理)项目”,是指在项目准备阶段拟申报的,或是在
国家下达投资控制指标后拟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年度计划,经过可行性研究的中央财政年
度投资在500万元以上(其他资金要按政策规定配套投入)的单个土地治理项目。该需评估、审定的单个土地治理项目,既包括当年即可建成的项目,也包括需分年实施的完整项目(一次评估、审定,分年组织实施)。
十五、《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由省级农发办根据国家
农发办下达的投资控制指标,组织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
是指能够承担相应设计任务的、国家认可的设计单位。需国家农发办评估审定的项目,其初
步设计或设计方案须由乙级以上的设计单位承担。
十六、《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的附件应包括“省级水利主管
部门对开发区水资源条件的鉴定意见(原开发区每三年鉴定一次,新开发区于立项时鉴定)”。
该规定从2000年开始执行。该水资源条件的鉴定意见,要按流域或灌区来搞,并对可用水资
源进行量化分析,而不能只是结论性的意见。
十七、《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省级农发办要按规定时间及时汇总上报各类项
目年度实施计划”。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省级农发办设在省财政厅的,由省级农发办一家
上报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二是省级农发办和省财政厅分设的,则由两家联合上报年度项目实
施计划。不论上述哪种情况,省财政厅都要出具“关于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及按期偿还中
央财政有偿资金的承诺书”。
十八、《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经国家农发办批准的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如遇
特殊情况,确需变动开发县(市),改变资金用途,以及对国家农发办评估、审定的项目进
行调整,均须逐级上报国家农发办审批。其他项目的调整或变更由省级农发办审批后报国家
农发办备案”。这里所讲的“改变资金用途”,是指在不同类项目之间进行资金调整,以及
在同类项目中改变具体工程措施的资金用途并超过一定额度的(财政投资超过100万元),须逐级上报国家农发办审批。由省级农发办审批调整和变更的项目,每年一次报国家农发办
备案。
十九、《暂行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期一般为一年”。建设
期以国家农发办正式批复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的日期开始计算。
二十、《暂行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投标招标制和工程监 理制。……主要单项工程的施工,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项目法
人责任制”是指由项目法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对项目的策划、资
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财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承担投资风险。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根据投资主体的特点成立相应的项目建设组织,重点多种经营项目(中
央财政投资200万元以上)和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单项工程(中央财政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建
设,应率先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
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
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和管理。项目法人一般通过招标投标方式择优选定监理单位,并和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委托合同。“相应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是指能够承担相应监理任
务的、国家认可的监理单位。
二
十一、《暂行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实行自下而上验收,县(市)全面自验,地、省抽查验收,国家重点抽查验收”。省级对地级、地级对县级的验
收比例分别为100%;省级对县级抽验的比例不低于20%。具体抽验比例由省级根据人员力
量和开发县数确定。
二
十二、《暂行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农发办验收时,地方各级项目执行单位需
分别提供“申请抽查验收报告和自验报告”等。省级农发办以及地县农发办提供的自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需验收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如何进行自验或抽验的;
2、开发任务完
成和工程质量情况;
3、投资计划完成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4、项目效益情况;
5、运行管
护落实情况;
6、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
7、验收结论。要求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验收
报告既要有总体情况,又要有典型事例和能说明问题的数据;土地治理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
建设情况在自验报告中要分别反映;重点讲项目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不可专门介绍经
验和做法,如有特别好的经验和做法可另写单行材料。
二
十三、《暂行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明确产
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已竣工验
收的项目要及时移交项目受益单位或经营者管护,其中跨村、乡的水利工程交由上级水利管
理部门管护。
二
十四、《暂行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遇有特大灾情,国家视
财力情况予以适当补助”。“特大灾情”,是指经国务院或民政部认可的特大灾情。
二
十五、《暂行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的耕地,“如国家
重点建设工程需要征用,须依法报经批准,并由建设单位补偿用以开发同等面积土地所需的
资金”。该需征用的耕地,要依法报经土地主管部门或政府批准。对重点建设单位征用耕地
所补偿的农业开发资金,由重点建设工程所在县(市、区)农发办专款专用于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
二十六、《暂行办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省级农发办的职责之一是“拟订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省级农发办与财政厅分设的,由两家联合拟订。
第二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
国农办[2011]29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弄好项目评审(以下简称项目评审)工作,实现项目立项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等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评审是指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天之骄子(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以下简称省级农发机构)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林业局、供销总社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组织专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评审资质的机构,按规定程序对申报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评议审查,并作出综合评价的活动。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应当经过评审。未经评审的项目,不予立项。
第四条 项目评审应当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为依据,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择优选项的原则。
第五条 项目评审采取集中评议(含复议)、实地考察、咨询答辩等形式,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 项目评审职责与权限
第六条 项目评审由国家农发办、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依据各自的职责与权限分别组织实施。
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设立评审机构的,由评审机构组织项目评审;未设立评审机构的,应当落实专职人员组织项目评审,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评审资质的机构承担项目评审。
第七条 国家农发办、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应当分别履行如下职责:
(一)国家农发办负责制定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国家级项目评审专家库,组织本级负责的项目评审,并对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组织的项目评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二)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按照国家农发办制定的项目评审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地区或者本部门实际,制定项目评审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本级项目评审专家库;组织本级负责的项目评审;对需上报国家农发办评审的项目进行初步评审并提出意见;协助国家农发办组织评审项目的实地考察等工作。
第八条 国家农发办评审权限:
(一)拟新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
(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
(三)地方切块内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四)其他需要国家农发办评审的项目。第九条 省级农发机构评审权限: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三)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四)报国家农发办评审项目的初步评审;
(五)国家农发办委托评审的其他项目;
(六)其他需要省级农发机构评审的项目。第十条 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评审权限:
(一)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土地复垦项目、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良种繁育项目;
(二)优势特色示范项目、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和新型合作示范项目;
(三)其他需要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评审的项目。第十一条 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本级评审项目的评审意见上报国家农发办,国家农发办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抽查。第三章 项目评审内容
第十二条 项目评审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申报单位的合规性、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投资方案的可靠性、效益分析的合理性,以及申报材料的规范性等方面。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是指拟立项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目标,能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符合相关规划、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条件。
(二)项目申报单位的合规性是指土地治理项目单位机构、人员状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符合立项要求;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法人资格和经营范围、经营机制、财务状况、企业信誉等方面符合立项规定。
(三)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是指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布局合理、建设标准明确、主要治理措施得当;产业化经营项目工艺流程可行、设备选型配套、技术参数科学、主体工程以及辅助工程合理。
(四)投资方案的可靠性是指投资估算准确,资金投向合理,资金筹措方案可行等。
(五)效益分析的合理性是指项目建设预期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预测客观、合理。经济效益分析中,土地治理项目主要进行费用效果分析,产业化经营项目主要进行财务分析。
(六)申报材料的规范性是指文本格式规范,内容完整,附件、附表、附图齐全等。
第十三条 国家农发办根据上述评审内容,制定项目评审指标,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的参考依据。
第四章 项目评审程序
第十四条 项目评审程序包括评审准备、集中评议(含复议)、实地考察、咨询答辩、形成评审结论等。
(一)评审准备是指评审单位针对项目特点,拟定评审方案、选择评审专家并组织培训等工作。
(二)集中评议是指在专家独立审阅项目申报材料、提出个人意见的基础上,经专家组集中讨论,形成评议意见。
复议是指专家组根据项目申报单位对集中评议所提问题提交补充材料的再次评议。
(三)实地考察是指评审单位组织专家对拟立项项目进行实地查勘、核实等活动。
(四)咨询答辩是指在项目评审过程中,根据专家质疑的问题,由项目建设等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答疑。
(五)形成评审结论是指专家组根据集中评议、实地考察等结果,对每个项目作出综合评价,形成结论性意见以及相关建议。
第十五条 项目评审结论分为项目可行和项目不可行。
(一)项目可行是指项目建设必要性充分、项目申报单位合规、技术方案可行、投资方案可靠、预期效益合理、申报材料规范等。
(二)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不可行:
1、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者不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
2、项目建设必要性不充分,或者技术方案不可行的;
3、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
4、项目申报单位不符合立项条件的;
5、农民不能从中直接受益的;
6、破坏或危害生态环境的;
7、其他不符合评审要求的。第五章 项目评审专家与管理
第十六条 评审专家是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所需要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经济、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内管理人员。
第十七条 评审专家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在评审工作中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遵纪守法。
(二)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精,在其专业领域享有一定声誉;熟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身体健康,原则上年龄在65周岁以下、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或者从事相关工作满10年以上。
第十八条 评审单位应当建立专家库并实行动态管理。评审专家的选择,应当根据评审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的确定应当采取回避制度。
第十九条 评审专家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要求完成项目评审任务;
(二)客观公正地提出项目评审意见,并且对评审意见负责;
(三)严格遵守项目评审工作纪律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第二十条 评审专家不认真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应当视情节轻重,采取解聘、向所在单位通报、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六章 项目评审工作保障
第二十一条 各级农发机构应当加强项目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项目评审管理人员,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制定项目评审管理制度,为项目评审工作提供保障。
第二十二条 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事业经费中,安排与项目评审工作相适应的评审经费,保障项目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十三条 评审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当严肃工作纪律,在项目评审过程中不得向专家提出倾向性意见,影响专家的评审结论。如有违反,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十四条 国家农发办应当将项目评审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评价及综合检查范围。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应当将项目评审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评审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附则
第二十五条 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的审核组织工作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办法》(国农办[2006]26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长春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0705
【发布文号】长府发[1991]98号 【发布日期】1991-12-02 【生效日期】1991-12-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长春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12月2日长府发〔1991〕98号)
长春市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级的建设项目。为搞好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加
强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项目确立
第一条 第一条 立项原则。
开发项目要在服从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各县(市)、区财力、物力和开发重点等实际情况确立。要以增加粮、油、肉类产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主要目标;以治理涝洼地,改造中低产田,发展水田灌溉,推广农、林、水、畜牧科技成果为主要内容;对水土资源较好,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和效益高的项目优先开发;集中资金,量力而行,分轻重缓急,按着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短后长的顺序进行立项开发,开发一片,成效一片,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条 第二条 立项程序。
(一)项目层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为总项目、分项目、子项目三个层次。市统一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承包开发的项目为总项目;县(市)、区市向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承包开发的项目为分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向县(市)、区承包开发的项目为子项目。
(二)项目建议书。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计划、财政、农行、农业、水利、畜牧、林业、农机、土地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地水土资源、农业生产布局、农业区划等情况,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现场勘察、初步分析投入产出效益的基础上提出方案,经过筛选后,上报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上报的项目建议书一式10份,同时抄报市计划、财政、农行、农业、水利、畜牧、林业、农机、土地等有关部门各两份。各有关部门接到项目建议书后,向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初审意见,由办公室召集有关部门共同审查,报请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审批。
(三)设计任务书。县(市)、区上报的项目,建议书经原则同意后,要依据批准的开发范围、建设规模、资金数额、工程项目(制图定位)、新增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设计任务书,上报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到项目所在县(市)、区进行审核考察,进一步明确解决项目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落实达到项目目标所需的具体措施,帮助制定子项目的扩初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其他方面是否符合规定的投资立项条件等,提出考察报告。
(四)项目评估。所有申请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
究,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在取得大量数字资料的基础上,对开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科学技术保证、投资计划、财政预测、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情况进行分析和总评价,提出较为详细的评估报告,作为审批项目的决策依据。
二、项目管理
第三条 第三条 计划管理。
(一)计划的编报和审批。编报计划的依据是经批准的三年规划和项目建议书或评估论证报告。项目的计划应于前一年第四季度缩制,经同级领导小组审查后报市开发办审查汇总,再由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审批。
(二)审批计划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有下列情况之一,不予审批计划:
1、上建设计划完成很差的;
2、上年实施中出现重大人为质量事故,造成严重损失和浪费的;
3、财务管理不严,出现滥用、贪污、挪用建设资金的;
4、虚报效益和任务的;
5、上年配套资金不落实的;
6、领导不力,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工程不能发挥效益的。
(三)计划的实施和检查。县(市)、区开发办必须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并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帮助解决存在问题。每季度将开发建设进度情况向市开发办汇报一次。
(四)计划的调整,应经县(市)、区开发办审查后报市开发办审批。
第四条 第四条 资金管理
(一)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分期拨款,原则上前期拨款占总费用的40%,中期检查合格再拨40%,验收合格结算后补齐20%。
(二)按项目独立核算。各项目都应实行独立核算,核算每个项目的费用支出和资金、物料。收、支、结余数额。一个项目可以有多种资金来源,但必须用于不同建设部位,可以统一核算,分别报帐。项目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编报财务会计报表,逐级汇总上报。
(三)加强财务监督检查。各级开发办和审计、银行等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单位的财务监督和检查,发现好的经验及时推广;对违反财经纪律的,除追回资金外,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条 第五条 物资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贷款所需统配物资,列入各级物资供应计划;用于农业开发的物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准截留挪用。
第六条 第六条 组织机构。
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领导。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挂靠财政局),充实人员,办理日常工作,搞好项目管理。
三、竣工验收
第七条 第七条 竣工验收的依据和内容。
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扩初设计或实施方案,由各级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单位,根据工程项目应达到的目标进行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
(一)改善基本生产条件的指标:改造中低产田面积,新增排灌面积,改善排灌面积,新增旱涝保收面积,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推广科学技术项目,新增防护林和农田林网面积,技术培训人次等。
(二)新增粮、油、肉类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量。
(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
(四)对项目的总评价与总结。
第八条 第八条 竣工验收的层次和要求。
(一)项目的竣工验收要根据建设进度,由县(市)、区开发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进行分期验收,竣工一个验收一个,市派人参加,专业性项目,由市开发办委托业务管理部门验收。
(二)所有项目竣工验收,都必须有详细的正式验收报告和上级批准的竣工验收证书,县(市)、区的验收报告要报送市备案。
四、附则
第九条 第九条 各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条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项目工程质量,按计划完成各项开发任务,现根据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实行县级报账制。实行县级报账的资金为各级财政用于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县财政局农财股设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户”,财政部门负责核算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筹集、拨付和有偿资金的借贷回收、归还等环节的资金运动和相关资产的分布情况,农发办负责核算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收入、预付工程款、项目资金的支付和结算等环节的资金运动和相关资产的分布情况。
二、资金管理职责。为加快资金调度,搞好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各级财政资金转入县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户,资金的拨付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拨付,县级农发办负责开发项目资金的支付和核算。对项目实施质量、数量、进度严重不到位的项目单位,县财政局和县农发办均可行使监管职能,停止资金拨付乃至冻结项目资金。
三、资金使用原则。为保证各级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进行,县农发办要督促项目镇村按时筹措自筹资金,再拨付市级配套资金,最后使用省级配套资金和中央财政资金。
四、资金报账程序。(一)土地治理项目实行工程承包(含招投标,下同)的,其所需款项由施工单位根据承包合同提出用款申请,经建设单位核实,农发办和财政局审核同意,分批预以拨付。承包工程完工,已办理竣工决算并经验收合格后,及时拨付其余的工程款项(除工程质量保证金外)。(二)土地治理项目未实行承包的,项目开工时,由建设单位根据批复的项目计划提出用款申请,县农发办和财政局审核同意后,拨付部分工程启动资金(原则上不得超过该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凭原始凭证分批报账,县农发办和财政局审核同意,据实办理资金拨付。项目完工,已办理竣工决算并经验收合格后,及时拨付其余的工程款项(除工程质量保证金外)。(三)多种经营项目的财政无偿资金,由用款单位凭有关真实、有效凭证据实报账,经县级农发办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及时拨付资金。
五、报账凭证管理。(一)承包工程报账须提供承包合同副本、阶段性工程结算单、工程预决算和工程款税务发票等。
(二)未承包工程报账须提供支付原材料和普工、技工工资及有关费用的原始凭证,工程概预算、施工现场记录、质量检
测报告、工程竣工图、竣工决算、验收合格证等。(三)多种经营项目报账须提供支付明细表和原始凭证复印件等。(四)报账必须严格审核各种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对不符合要求和超出规定使用范围的开支,不予报账。
六、项目资金结算。县财政设置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户”,对国家和地方立项的开发项目每年预留项目资金中财政无偿资金的30%作为项目保证金,待项目全面完成后,经县财政局和农发办验收方可拨付。县农发办在建设任务完成后,应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乡(镇)负责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办理竣工决算,报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依据工程决算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拨付其余项目资金。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定稿)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414号文印发)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管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帼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用中央财政资金扶持,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对因各项生产建设造成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的项目。
第三条 项目管理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确定的以下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规模建设,注重效益;
(二)按项目管理、按立项条件择忧选择;
(三)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
(四)按项目确定资金,集中投入。不留缺口,奖优罚劣。
第四条 项目建设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方针、政策;坚持复垦利用被破坏土地,增加耕地和农用地,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第五条 项目管理实行统一组织,分级管理。在国家农发办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国土资源部负责项目评估论证、立项审查、项目实施计划下达、项目终验等。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计划编制、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监督检查、项目初验等。
二、项目申报
第六条 国家实行项目申报与立项。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被破坏土地资源状况,负责组织项目申报。
第七条 项目申报单位为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的项目须经地(市)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宵(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集中报国土资源部,每年项目集中报国土资源部时间为6月1日至6月30日。
第八条 申报项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
(二)待复垦土地为挖掼、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面积较大。相对集中连片,水土贵潭条件相对较好。通过复垦,能有效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项目规划建设面积原则上不小于200公顷(3000亩);
(三)地方财政具有资金配套能力和有偿贵金偿还能力。当地政府和群众土地复垦积极性较高。对于已经安排项目建设的县(市、区),在申报条件符合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应当优先组织项目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