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三查制度

时间:2019-05-13 19:5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贷款三查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贷款三查制度》。

第一篇:贷款三查制度

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贷款三查制度

一、贷前调查

什么是贷前调查是指贷款发放前银行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对其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可发放的贷款额度做出初步判断。

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申请人资信状况、经营情况、申请贷款用途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贷款担保情况等。

贷前调查的方法

1.现场调研——直接

现场会谈(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思路,内部的管理)、实地考察(生产、产品、账款、固定资产、周围状况)

2.搜寻调查——间接

搜寻调查指通过各种媒介物搜寻有价值的资料开展调查。这些媒介物包括:杂志、书籍、期刊、互联网资料、官方记录等。搜寻调查应注意信息渠道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3.委托调查:委托调查可通过中介机构或银行自身网络开展调查。

4.其他方法:业务人员可通过接触客户的关联企业、竞争对手或个人获取有价值信息,还可通过行业协会(商会)、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如工商局、税务机关、公安部门等机构)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

☆贷前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1、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没有按照贷款操作规程中规定的要求去深入细致的进行实地调查。

2、有的信贷人员仅仅根据借款申请人提供的资料作为贷前调查的情况,而造成贷前调查失实。

3.信贷员在贷前调查过程中没有对申请人进行必要的外部调查,没有摸清申请人的真实背景。

4.有的信贷员凭经验和感觉办事,没有进行贷前调查便形成了调查报告。

5.贷前调查中没有用影像图片等有效手段记录借款申请人的真实经营情况,不能给贷款审批人员提供直观的原始的审批依据。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贷前调查的建议

贷前调查主要分为个人贷款与企事业单位贷款两种。个人贷款相比企业贷款而言,它的贷前调查较为直观,着重查看客户以前的信用记录,其次可以看一下客户的学历、经历、经营管理能力、业绩、社会关系、爱好、生活习惯、品行、年龄、健康状况等等,最后再查看一下第二还款来源情况。企事业单位贷款的贷前调查较为复杂,凭我的经验提几点建议。

1、确认借款企业法人主体真实性、合法性。首先按照企业提供的法人营业执照正本,查对与借款人名称是否相符;然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该企业的营业执照是否经过年检,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变更;经济性质是否相符;贷款期限是否超过规定经营期限;借款用途是否在企业经营范围内。

2、对借款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深入企业实地查阅企业的应付账款账簿及其明细账,从中找出该企业拖欠他人的账款金额、赊欠原因、时间等,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另外还可以通过电话或函询的方式向被赊欠企业了解有关借款企业赊欠的原因,还款的基本情况,从而真正摸清借款企业的信用道德底细。

3、对借款企业管理人员资质和管理能力的调查。要以工商部门登记备案资料为准对企业法人代表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及真实性进行严密的审查,不要拘泥于企业提供的介绍资料。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企业领导人提供的身份证件、学历证书等都以原件为准,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查询其真实性。对其个人品行和领导能力的调查应与该企业员工员工和经常客户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个人能力和行为品质状况。

4、生产经营状况的调查。首先查阅该企业的各种会计账簿,通过其中记载的各种数据,计算出相应的经营指标,从而分析和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其次,深入车间、厂房和库房,实地调查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工作流程、产品质量监督情况和原材料及产成品的库存情况,并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做好记录,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再次,通过查看借款企业近两年的会计报表计算出各项指标增长率、增长幅度,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变化。另外,还可以采取核实贷款企业在税务部门的纳税情况,从而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生产效益;通过企业近几个月缴纳水电费等情况的对比分析,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

5、对借款企业财务情况的调查。根据企业提供的近三年的相关会计报表,计算出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六个基本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预测借款人的未来发展前景。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6、对借款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通过查询借款企业在农村信用社或他行开立的存款结算账户,进一步了解借款企业一段时期的存款、货款等资金回笼情况,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现金流量,充分了解企业的资金流向及数量。

7、对担保情况的调查。一是实地调查担保人或物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二是对担保方提供的有关证件和资料要与有关部门进行核实,确保担保财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三是对担保财产做严格的市场评估,确保有足额的第二还款来源。

农村信用社的贷前调查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程序和环节,也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贷前调查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贷款决策的正确与否,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揭示风险,把好贷款投放的第一关,切实做到严设贷前调查“防火围墙”,铸就信贷资产“铜墙铁壁”。

二、贷时审查

贷时审查是指审查人员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贷时审查的内容

贷时审查的基本内容是多方面的。重点有:审批前提是否成立;信贷审批要求、法律意见是否落实;各项信贷文件、资料、手续是否齐全;有关业务合同协议是否全面、正确签订,是否合法有效;各资料、文件或合同之间逻辑关系是否一致、正确,表面是否真实;业务背景是否真实、合理;信贷用途是否符合要求;信贷额度、期限是否在有效范围;信贷押品是否入账(保证金)、入库或监管(抵押物、其他质物);信用状况、主体与业务资格、财务状况、人事和法律状况是否有重大变化;操作程序是否正确,各级审批是否越权等。

应当指出,这种“执行”不是机械式的,存在着某种变通,但并不构成对审批意见的修改。

其一,根据落实的具体情况、程度以及其它制约因素,在不突破审批总限制的前提下,做出实际放款的决定。

其二,对多维审批意图的实现方式做出有区别的处理和安排。如对双方有约束力的内容、企业承诺等,一般需要在信贷合同中依法进行全面、正确约定;对于合作交易对手的限制性要求,如特定对象、合作期限等,需审查相关的历史凭证、文件、记录;有关收费管理则审核提交的相关收费凭证等。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三、贷后检查

贷后检查是指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如果发现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等造成贷款风险加大的情形,可提前收回贷款或采取相关保全措施。

☆贷后检查的作用

1、有利于及时发现早期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防范化解信贷风险。一方面银行通过贷后检查,能够尽早发现借款人存在的危及信贷资产安全的问胚,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另一方面,在多家银行对间一借款人都有贷款的情况下,哪家银行贷后榆查工作做得好,问胚发现得早。就可在避免风险的工作中抢占先机,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或降低损失。

2、有利于埘客户进行正确的价值定位,确定银行对其将来的信贷支持 银行通过全面的贷后榆查管理工作。能够综合判断信贷客户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客户对银行业务的发展价值,从而有利于银行

3、有利于促进借款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银行贷款一经发放,资金的使用权即转移到借款人手里,并投人到项目建设或生产经营中,由于影响项目建设或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可变因素较多,银行通过贷后检查,可以发现项目建设或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借款人、督促、帮助借款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从而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回收。

4.有利于银行发现自身在经营、审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促进银行采取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比如在贷前调查所没有发现的问题,审-It决策时忽略的风险点等,从而有利于银行在今后的信贷经营管理工作中加以纠正和改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贷后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1、没有正确理解贷后管理与银行经营效益的辩证关系。认为银行效益的实现主要依靠存款和贷款收息,没有认识到信贷资产的质量是保证实现贷款利息收入和实现经营效益的前提条件。因而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存款和收息上,对贷后检查工作重视不够。抓存款、收息,作固然能够带来直接效益,抓贷后检查工作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同样也是确保贷款利息收入和创造效益的重要途径。只要贷后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信贷资金损失,而这却不是短期的抓存款、收息工作创造的效益所能弥补的。

2、认为贷款发放后形成的风险和损失主要是由于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银行对此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无能为力。因而在贷后检查工作中消极应付,不重视分析由于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借款人、保证人、抵押物的偿债能力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可能对信贷资产造成的影响。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贷后管理对于防范风险工作的重要性,银行可以通过全面的贷后检查管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提前收回贷款,化解风险,减少损失。

3、认为在贷款“三查”制度中,贷后检查属于从属和次要地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主要是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环节的事,因而只注重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环节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工作,而忽视了贷后检查环节的风险防范和化解作用,造成基层行信贷从业人员常常把贷后检查当成信贷工作的“副业”,没有及时去调查和掌握构成贷款风险的因素和预警信息,贷后检查报告流于形式。管理层不能及时得到风险控制信息而采取有效监督措施,只有在贷款发生逾期或欠息时才有所反应,而此时往往风险已经发生。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贷后检查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同样是信贷资金从发放到回收过程中,银行风险防范工作一个 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贷前调查、贷时审查管理的是可能发放的贷款,其风险虽然存在,却要以贷款的发放为先决条件,信贷资金的所有权还在银行手巾,风险没有最终形成,并且可以通过否决贷款的于段来防范风险; 而贷后检查管理的是已经发放的贷款,信贷资金的所有权已经转移到借款人手中并投入项目建设或生产经营中去,如果贷款风险已经形成,就小能通过否决贷款的手段来防范风险,只有通过不问断的贷后检查管理去防范和化解。同时贷后枪查是要对借款人、保证人、抵押物在贷款发放后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注重的是判断当初审批决策时同意贷款发放的有关条件有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及早期预警信号,是否危及到信贷资金安全,如果是,则银行应立即采取各种措施,提前收阿贷款,避免贷款形成不良。

4、认为在现有信贷管理体制下,贷款发放的对象都是优质客户,还款不成问题,贷后检鸯工作不重要,因而在贷后检查作中掉以轻心,走过场,甚至不深入贷款户实地检查,贷后检查形同虚设。

5、认为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主要是在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阶段,贷后管理阶段不承担责任,因而对贷后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思想和行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重贷轻管错误思想的延续,对贷后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事实上,贷款“三查”各阶段都有其应负的责任,贷前调查应对所形成的客户评价报告、信用等级评定报告等提交决策审批材料监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贷时审查应对决策审批时是否执行了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审批负责;贷后检查应对检查后所掌握和提供的客户信息的真实性以及是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否对客户进行了制度规定的有效管理负责。

(二)贷后检查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尤其是监督、考核、奖惩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l、随着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各种加强信贷经营管理工作,规范操作程序的新规章、新制度、新办法不断出台,为信贷经营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于贷后检查工作环节的新规章、新制度、新办法还不是很多,也远未完善,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缺乏明确的部门和人员行使贷后检查工作的定期检查监督职能,大多数检查都由经办行及经办部门自行完成,这种自查自纠的监督方式容易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而管理行又由于人员、时问等因素难以对下级行进行全面检查,不能起到真正的检查监督作用。

(2)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对贷后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成果进行评价。经办行贷后检查工作完成后,由于缺乏明确的贷后检查报告的集体研究、讨论和评价制度,造成大部分的贷后检查报告等材料完成后就直接归档管理,造成贷后检查工作质量的严重失控

(3)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对信贷人员贷后榆查工作进行合理奖惩。目前对贷后检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数以通报方式予以批评警示,或责令相关行限期整改,没有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而对于做得较好的正面典形,也很少于以奖励。这使部分信贷从业人员形成贷后检查工作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错误观念,并导致部分基层银行的贷后检查工作处于一种应付状态,只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起到贷后检查工作应起的风险防范和化解作用。

2、相对于贷时审查和贷款审批环节而言,目前贷后检查工作没有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基本上是由信贷经营部门负责。由于信贷经营部门同时还肩负信贷营销、企业存款、收贷收息、压逾盘活及其它一些基础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在协调处理各种工作及业务关系时难免有时会忽略贷后检查工作,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因而降低了贷后检查工作的质最

3、对信贷从业人员如何进行贷后检查工作培训小够。“质从人起”和“以人为本”是一项基础管理理念,尤其是在贷后检查管理工作中,人的素质尤为重要。它要求贷后检查人员知识面广泛,不仅要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常识和财务知识,其次,面对调查掌握的大量信息资料,贷后检查人员要有较强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及时发现风险的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要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单纯依靠信贷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自我提高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提高贷后检查工作质量的建议

1、完善贷后检查工作的内容。正确的贷后检查管理应包含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具体内容如下:

(1)对贷款资金用途的监控。监督借款人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不得挪用。对于固定资产贷款还应监督项目其它来源资金与银行贷款同比例运用。

(2)对宏观经营环境的分析,掌握其对借款人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

(3)对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的检查。重点是对借款人、产品供臆、借款人生产、销售情况的检查。

(4)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的检查。重点在于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财务比率的分析,掌握借款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

(5)对借款人管理水平的检查。重点是调查了解借款人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的情况,以及可能对偿债产生的影响。

(6)借款人重大事项的检查 重点调查分析借款人的重大投资决策、重大体制改革、重大债权债务纠纷、重大事故和赔偿等情况。

(7)对保证人的检查。参照对借款人的检查进行,重点分析保证人保证能力的变化趋势。

(8)对抵押(质)物的检查。主要检查抵押(质)物是否完好无损,价值是否发生变化,是否被抵押人(出质人)擅自处理、抵押登记是否继续有效等。

2、完善贷后检查工作和管理的程序。如每月进行一次贷后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形成贷后检查报告,定期召开全体信贷人员例会,根据检查结果形成贷后检查报告,定期召开全体信贷人员例会,由信贷专管员对贷款客户、担保情况的当前发生事项、还款能力、资金走向、担保能力、担保时效等可能影响银行贷款安全的事项进行分析、汇报,全体信贷人员共同研究判断是否出现了风险预警信号并应采取何种对策等。信贷主管负责审阅、核实贷后检查报告并提出相应意见,以及组织对贷后检查报告的分析、讲解、评比,主管行长每季度对贷后检查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等。

3、建立贷款风险预警信号及快速反应制度 预监管警信号是指出现了可能导致客户不能偿还到期贷款本息或履约的不良情况或征兆。信贷人员在贷后检查过程中,应注意识别贷款户是否已经或即将出现对信贷资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预警信号,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和上级行报告,尽早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4、加强会计前台与信贷部门的协作、沟通,及时监控企业资金走向。前台会计同样也是贷后管理对企业监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信贷部门应与前台会计部门紧密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协作,建立完整的贷款客户的存款资金台帐(包括企业的存款余额和结算量)和利息台帐,严格监控贷款户资金流向。

5、设立信贷后督工作专门岗位和人员,检查,指导、督促贷后检查工作,确保工作质量。银行应调配优秀人才充实到信贷后督工作岗位,专门负责对贷后检查工作的检查、指导 督促,信贷后督人员的数量与质量要以保证完成督查任务需要为原则,同时督查工作应实行定期和全面检查制度,不放过每一笔贷款和每一户贷款人 为确保信贷后督岗位工作质量,后督工作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并且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可以上岗 同时还应定期对信贷后督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促使信贷后督人员的业务认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以适应政策、市场、客户情况变化的需要。

6、完善贷后检查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必然包括严明合理的奖惩办法,银行应按照贷后管理的要求制定出贷后管理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并把贷后管理工作质量纳人对信贷员和信贷部门的综合考核评比内容之中,使责权利有机结合。同时对在贷后检查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部门和人员应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或造成风险和损失部门的人员也应予以一定的处罚,并在职务晋升中予以体现,从而增强信贷人员对贷后检查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7、提高贷后管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通过举办各种贷后检查业务培训I班,对贷后检查人员进行分批、全面培训,着重提高信贷员对借款人及其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有关因素进行不间断监控和分析能力、及时发现早期预警信号、并积极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的能力 并在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从事贷后检查工作。通过这种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贷后检查: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贷后检查工作质量。

第二篇:贷款三查制度

什么是贷款“三查”制度

贷款“三查”制度是指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

通过实施贷款“三查”,有利于贷款人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经营状况以及贷款的风险情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相应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保障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同时,贷款“三查”制度执行情况,也是在贷款出现风险后,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或免责的重要依据。

贷款“三查”制度的执行

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确保“三查”质量,是防范新增贷款风险的根本环节,是及时准确预警贷款风险和缓解或消除贷款风险的基础保证。

(1)要制定完善明晰的贷款“三查”流程图、贷款“三查”规范以及检验“三查”工作质量的标准,使贷款“三查”制度执行有路径、有标准、检查贷款“三查”工作落实执行的好坏评判有依据、有准绳。

(2)贷前调查要重点抓贷款信息资料真实性管理。要对借款人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和判断,关键是要通过行之成效的途径和方法验证借款人有关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以增强贷款审查决策的有效性。同时,贷前调查应当实行双人制,即贷前调查至少要有两人一起参与,共同完成贷前调查报告,以提高贷前调查信息资料的真实性。

(3)贷时审查要重点抓风险量化预防控制管理。要以风险系统方式量化每项内容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论证贷款发放的风险隐患程度,根据风险度判断掌握是否同意发放贷款,选用适当的贷款方式,使贷款决策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以增强贷款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关键是要使审贷分离制度落实到位,严格执行;贷款审批要实行委员分工负责制,以确保贷款审查工作做深做细,增强贷款审查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4)贷后检查要重点抓贷款风险生长的预警和处置管理。

一是要强化贷后跟踪检查制度的刚性,贷后检查的行动、内容、质量要到位。对于贷后检查工作薄弱的行处,要坚决取消其新增贷款审批权。

二是要切实做到及时准确地反馈贷款风险生长情况的预警信息。

三是要根据贷款风险预警信息,区别各种贷款风险生长节点,及时果断地采取与之相适宜的贷款风险处置途径和措施,以提高贷款风险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是要理顺与政府、执法部门、人民银行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依法化解新增贷款风险的工作效果。

第三篇:贷款三查制度

贷款三查制度

一、贷前调查

贷前调查是指贷款发放前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对其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可发放的贷款额度做出初步判断。

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申请人资信状况、经营情况、申请贷款用途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贷款担保情况等。

贷前调查的方法

1.现场调研——直接

现场会谈(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思路,内部的管理)、实地考察(生产、产品、账款、固定资产、周围状况)

2.搜寻调查——间接

搜寻调查指通过各种媒介物搜寻有价值的资料开展调查。这些媒介物包括:杂志、书籍、期刊、互联网资料、官方记录等。搜寻调查应注意信息渠道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3.委托调查:委托调查可通过中介机构或银行自身网络开展调查。

4.其他方法:业务人员可通过接触客户的关联企业、竞争对手或个人获取有价值信息,还可通过行业协会(商会)、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如工商局、税务机关、公安部门等机构)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

☆贷前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1、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没有按照贷款操作规程中规定的要求去深入细致的进行实地调查。

2、有的信贷人员仅仅根据借款申请人提供的资料作为贷前调查的情况,而造成贷前调查失实。

3.信贷员在贷前调查过程中没有对申请人进行必要的外部调查,没有摸清申请人的真实背景。

4.有的信贷员凭经验和感觉办事,没有进行贷前调查便形成了调查报告。

5.贷前调查中没有用影像图片等有效手段记录借款申请人的真实经营情况,不能给贷款审批人员提供直观的原始的审批依据。

☆贷前调查的建议

贷前调查主要分为个人贷款与企事业单位贷款两种。个人贷款相比企业贷款而言,它的贷前调查较为直观,着重查看客户以前的信用记录,其次可以看一下客户的学历、经历、经营管理能力、业绩、社会关系、爱好、生活习惯、品行、年龄、健康状况等等,最后再查看一下第二还款来源情况。企事业单位贷款的贷前调查较为复杂,关键点:

1、确认借款企业法人主体真实性、合法性。首先按照企业提供的法人营业执照正本,查对与借款人名称是否相符;然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该企业的营业执照是否经过年检,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变更;经济性质是否相符;贷款期限是否超过规定经营期限;借款用途是否在企业经营范围内。

2、对借款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深入企业实地查阅企业的应付账款账簿及其明细账,从中找出该企业拖欠他人的账款金额、赊欠原因、时间等,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另外还可以通过电话或函询的方式向被赊欠企业了解有关借款企业赊欠的原因,还款的基本情况,从而真正摸清借款企业的信用道德底细。

3、对借款企业管理人员资质和管理能力的调查。要以工商部门登记备案资料为准对企业法人代表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及真实性进行严密的审查,不要拘泥于企业提供的介绍资料。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企业领导人提供的身份证件、学历证书等都以原件为准,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查询其真实性。对其个人品行和领导能力的调查应与该企业员工员工和经常客户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个人能力和行为品质状况。

4、生产经营状况的调查。首先查阅该企业的各种会计账簿,通过其中记载的各种数据,计算出相应的经营指标,从而分析和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其次,深入车间、厂房和库房,实地调查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工作流程、产品质量监督情况和原材料及产成品的库存情况,并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做好记录,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再次,通过查看借款企业近两年的会计报表计算出各项指标增长率、增长幅度,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变化。另外,还可以采取核实贷款企业在税务部门的纳税情况,从而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生产效益;通过企业近几个月缴纳水电费等情况的对比分析,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

5、对借款企业财务情况的调查。根据企业提供的近三年的相关会计报表,计算出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六个基本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预测借款人的未来发展前景。

6、对借款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通过查询借款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存款结算账户流水,进一步了解借款企业一段时期的存款、货款等资金回笼情况,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现金流量,充分了解企业的资金流向及数量。

7、对担保情况的调查。一是实地调查担保人或物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二是对担保方提供的有关证件和资料要与有关部门进行核实,确保担保财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三是对担保财产做严格的市场评估,确保有足额的第二还款来源。

贷前调查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程序和环节,也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贷前调查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贷款决策的正确与否,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揭示风险,把好贷款投放的第一关,切实做到严设贷前调查“防火围墙”,铸就信贷资产“铜墙铁壁”。

二、贷时审查

贷时审查是指审查人员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贷时审查的内容

贷时审查的基本内容是多方面的。重点有:审批前提是否成立;信贷审批要求、法律意见是否落实;各项信贷文件、资料、手续是否齐全;有关业务合同协议是否全面、正确签订,是否合法有效;各资料、文件或合同之间逻辑关系是否一致、正确,表面是否真实;业务背景是否真实、合理;信贷用途是否符合要求;信贷额度、期限是否在有效范围;信贷押品是否入账(保证金)、入库或监管(抵押物、其他质物);信用状况、主体与业务资格、财务状况、人事和法律状况是否有重大变化;操作程序是否正确等。

应当指出,这种“执行”不是机械式的,存在着某种变通,但并不构成对审批意见的修改。

其一,根据落实的具体情况、程度以及其它制约因素,在不突破审批总限制的前提下,做出实际放款的决定。

其二,对多维审批意图的实现方式做出有区别的处理和安排。如对双方有约束力的内容、企业承诺等,一般需要在信贷合同中依法进行全面、正确约定;对于合作交易对手的限制性要求,如特定对象、合作期限等,需审查相关的历史凭证、文件、记录;有关收费管理则审核提交的相关收费凭证等。

三、贷后检查(贷后管理)

1、什么是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是指贷款发放之后到贷款收回之前的各个环节及各个方面的管理。主要任务: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方法制度、人员配备等,对贷款本身、借款人、担保等因素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

2、为什么要贷后管理(1)认识上的误区

有的信贷人员认为客户能承诺按期还款就行了,不关心客户的生产经营,有的认为能够正常付息的企业不需要贷后管理、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不必重视贷后管理、担保条件好的可以放松贷后管理、不良贷款不需要贷后管理。

有些信贷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贷后管理工作是客户经理的事情,不知道自己应该有参与重点客户、疑难客户的贷后管理的责任,不知道应当将管理工作质量作为自己工作检查、督办的内容。(2)行动上的盲区

贷后管理未能切入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贷款风险预警信号反应迟缓。有意无意的放弃合同权利。贷款综合收益率低,没有补偿收益。贷后管理检查流于形式。(3)激励机制的误导

在激励机制中,重贷款发放奖励,轻贷后监管激励。

3、贷后管理的作用和意义(1)维护客户关系 了解你的客户。关心客户的经营管理。解决客户的合理需求。(2)拓展客户渠道 老客户推荐新客户。(3)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资产质量取决于管理,贷后管理是资产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一个卓有成效的贷后管理工作,能为我们防止不良、化解风险、减少损失。

银监会对某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调查统计,近五年形成的不良贷款中,有30%的原因是贷前决策失误造成的,而高达70%的原因应归咎于贷后管理不到位。

4、风险预警信号提示 第一类、缺乏合作诚意(1)、不好联系

与客户关键人员失去联系或联系不畅。

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频繁更换手机号码,经常无法联系,即使联系上,人在本地却谎称在外地出差;故意躲避公司人员。(2)、不提供资料

不提供或不按期提供定期报表。不愿提供定期报表以外的信息。不愿意提供银行的交易流水。

对需要通过所得税纳税单来判断客户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真实性时,客户不愿意提供。(3)、不配合检查

事先约定的会谈时间被无故推迟。现场贷后检查时,关键人员避而不见。拒绝或不能对报表数据提供组成明细。第二类、现金流异常

通过银行流水,判断其流水是否符合其现金流的特点。

对于大额进出,要求提供对方信息、销售/采购合同等,判断其资金是否流向非经营性交易方。

第三类、外部评价差

(1)、同业内对授信客户评价不佳。

(2)、上下游合作伙伴对授信客户有负面评价。(3)、客户的邻里、朋友对其产生负面评价。第四类、出现不稳定因素(1)、队伍不稳定

财务主管、会计人员频繁更换。

销售、生产、技术等核心部门的关键管理人员离职或被更换。客户、员工对企业没有信心。(2)、家庭矛盾

主要表现形式:

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家庭矛盾,包括婚姻关系紧张,离婚、析产等。家庭共同创业的产权纠纷。(3)、合作伙伴产生矛盾 股东要求退出。联营方不再合作。共同创业的管理者退出。客户流失。第五类、产生纠纷

(1)、因诚信原因产生纠纷

在对方付款后故意不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为获得非法利益无理缠诉。(2)、因管理原因产生纠纷

因重大质量、技术事故引起诉讼或仲裁。为他人担保引起纠纷。

(3)、因履约能力的原因产生纠纷 因支付能力造成合同违约。

第六类、财务信息虚假、财务指标异常(1)、财务报表不可信

注册会计师对客户定期报告出具保留或否定的审计意见。会计差错明显,报表之间、报表数据之间不衔接。虚构应收账款。

资产负债表上所列资产没有对应实物。所有者权益来源不真实。

客户提供的财务信息与我司掌握的非财务信息有很大的差异,信息之间无法得到交叉验证。

(2)、指标异常

某个财务数据偏离正常值,且得不到合理解释。

主要原材料库存畸高畸低,超过或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产品库存异常增长。(3)、利益流失

在表外、帐外另有资产负债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或列示。以公司资产对外投资,但权益不在公司名下。资产处置后,现金未流入公司账户。非公允关联交易。第七类、客户资金链紧张

(1)、长期占用授信,贷款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不能减少授信总额。存量贷款依赖借新还旧。贷款到期后要求展期。靠临时融资归还到期贷款。

在多家银行融资,通过融资维持银行信用,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2)、缺乏资金安排计划

业务经营计划没有配套相应的财务计划。

授信申请的提出时间、额度与财务计划不符,具有偶然性、突然性。授信需求超过经营增长幅度。

客户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计划,影响资金周转。杠杆率过高,经常用短期债务支付长期债务。(3)、融资不计成本

从私人、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及其他企业高息借款。(4)、同业调整融资条件 同业提高利率。同业提高担保条件。同业调减授信额度。提前归还其他银行融资。(5)、出现资本缺口 资本支出与实力不相适应。

借入流动资金贷款后,资本支出增加。增资扩股资金不到位。自筹资金不到位。(6)、经营环境恶化 供应商紧缩商业信用。

销售回款不畅,被动延长结算期间。第八类、担保条件弱化(1)、抵押品价值高估

客户对资产预期价值过于乐观。评估机构在客户授意下高估抵押品价值。资产估价方法不当。抵押折率过高。(2)、抵押品管理不当 抵押品被抵押人不合理使用。我司无法控制抵押品和质押权。权属争议。

(3)、保证人担保能力下降 工作收入出现不利变动。对外投资出现重大失误。生产经营出现问题。第九类、主营业务出现问题(1)、主营业务市场或市场份额萎缩(2)、盈利能力下降

主导产品被迫以降价手段争取市场,导致毛利率下降。客户对上游产品涨价缺乏成本转嫁能力,导致毛利率下降。非经常性损益支撑盈利。(3)、盲目投资 跨行业扩张。盲目追逐投资热点。投资过于分散。

从核心业务抽调资源到其他领域。第十类、管理混乱(1)、成本和费用失控。

(2)、材料损耗上升、产品正品率下降。(3)、现场管理混乱。(4)、设备管理混乱。

5、贷后管理的策略(1)贷后管理的关键点 资金使用情况。合同履行情况。经营情况。财务情况。是否有诉讼。资金使用情况。

流动资金贷款:要密切关注资金在购、产、销等环节的使用和周转情况。

固定资产贷款:检查项目资本金及其他资金来源的落实情况,检查项目的进度情况。基于特定还款来源发放的过桥贷款、临时周转贷款:关注其特定还款来源的实现,防止资金被挪用。合同履行情况

检验借款人的经营规模与资金实力,看履约的能力。了解借款人的合作态度,看履约意愿。及时发现借款人的预警信号,看履约风险。

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交叉验证客户信息。(在与客户聊天的过程中,相互印证信息)经营情况

查看经营场所,看是否正常经营。查看工厂工人人数是否出现异常变动。现场秩序是否井然,设备是否正常开工。查看企业订单。查看工人工作状态。财务状况

对于财务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查看财务报表。利息支付情况。企业银行流水。水电费单。工资发放情况。抵(质)押物情况。

抵押品的价值变化、保管情况、是否被变卖、续保情况。

质押凭证是否到期等。是否有诉讼。

通过查询相关网站,查看是否有诉讼、公告等。(2)贷后检查的分类

贷后管理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不同类型的贷款,不同的贷款条件以及贷款所处的不同时期来分类,从而制定不同的贷后管理方案以及贷后侧重点。按行业类别进行分类

生产型企业:关注生产情况、主要原材料的的价格变化、库存等。贸易型企业:关注上下游的关系、应收账款的回收等。按担保方式进行分类

抵(质)押类:抵押品的价值变化、保管情况、是否被变卖、续保情况、质押凭证是否到期等。

担保类:保证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工作情况、担保意愿是否发生改变等。信用类:工作情况、家庭情况等。按贷款的不同阶段

首次贷后:贷款用途、合同履行情况。

中间贷后:抽查生产经营情况,查看近期订单、银行流水、工资发放情况、水电发票等。到期前贷后:资金安排情况、还款来源的渠道、能否保证到期按时归还贷款。(3)、贷后检查的基本方法: ①询问 询问企业高管 询问财务人员 询问普通工作人员 ②审核 审核贷款用途 审核合同履行情况 审核近期合同、订单情况 审核财务报表 审核水电费等情况 ③抽查

对抵押物进行抽查

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抽查 对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抽查 ④观察

对高管神情、面貌进行观察 对企业员工面貌、工作状态进行观察 对经营场所进行观察

对于一些能直接通过销售系统从而清楚的知道经营情况及收入情况的客户,如彩票投注站、汽贸企业等,则要求客户打印相关销售数据。

第四篇:贷款三查制度

银行所说的“贷款三查制度”: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 所谓贷前调查就是在发放贷款前对借款的收入情况、还款来源、担保等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 贷时审查就是在发放贷款时,经过贷款调查人员进行详细的贷前调查后向审核部门提供借款人申请借款的相关资料及调查报告等文件,再由贷款审查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 贷后检查就是在发放贷款后定期对借款人进行跟踪调查,以确保贷款的安全。

一、贷前调查

1.贷前调查的基本内容

(1)基本情况:主要是借款人的贷款主体资格,基本条件是否符合要求。(2)经营状况:主要是借款人近年的生产、销售、效益情况和发展前景预测。

(3)财务状况:主要是借款人近年的资产负债、资金结构、资金周转、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现状及变化。

(4)信誉状况:主要是借款人有无拖欠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和不良信用记录。

(5)经营者素质:主要是法定代表人和主要领导层的学识、经历、业绩、品德和经营管理能力。

(6)担保情况:主要是抵(质)押物的权属,价值和变现难易程度,保证人的保证资格和保证能力。

2.贷前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一般采用查阅有关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贷前调查工作要求由双人(主办信贷员与协办信贷员)共同完成。3.调查结论

经深入细致的调查,将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客观、实际、公正的结论,形成报告,连同其他贷款资料一并送交审查部门审查。

二、贷中审查 1.审查的主要内容

(1)借款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有无承担民事责任能力。(2)借款人是否符合贷款基本条件。

(3)借款人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信誉状况、发展前景及内部管理是否良好。(4)借款用途是否合规,金额、期限、利率是否合规。

(5)法人公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的印章、签字样本的真伪。(6)抵(质)押物的可靠性或保证人资格、能力的审查。2.贷款审批

在贷款调查、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按授权权限进行审批,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以及贷款方式、期限和利率。

三、贷后检查

1.建立贷款台帐和贷款业务管理档案。2.贷后检查的主要内容

(1)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资信状况、偿债能力及贷款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2)重点检查贷款使用情况、偿债能力变化情况和履行借款合同情况。

(3)检查抵(质)押物的现状及价值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偿债能力的变化情况。3.贷后管理

(1)贷款到期前一个星期,要向借款人发出提示还贷的通知(电话提示)。(2)贷款逾期要向借款人每月发书面催款通知,并取得回执。(3)贷款逾期三个月以上,要向借款人依法收贷。

第五篇:贷款三查制度培训

贷款三查制度培训

—微贷中心(2012-5-30)

一、贷款“三查”制度内容:

贷款“三查”制度是指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

二、贷款“三查”制度的定义:

贷前调查是指贷款发放前银行对贷款申请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对其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可发放的贷款额度做出初步判断;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申请人资信状况、经营情况、申请贷款用途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贷款担保情况等。

贷时审查是指审查人员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评定,复测贷款风险度,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贷后检查是指贷款发放后,贷款人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如果发现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等造成贷款风险加大的情形,可提前收回贷款或采取相关保全措施。

三、贷款“三查”制度的重要性:

贷款“三查”制度是银行信贷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贷款“三查”,有利于贷款人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经营状况以及贷款的风险情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相应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保障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同时,贷款“三查”制度执行情况,也是在贷款出现风险后,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或免责的重要依据。

四、各环节应注意问题:

(一)、贷前调查环节应注意问题

客户经理负有尽职调查的义务和责任。调查收集的资料是否有效、真实和完备体现了一个客户经理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是贷款授信审批、贷款发放的重要依据,也是上级部门进行合规性评价的重要参考。

个人贷款用于生产经营,要主动收集借款人相关的生产经营证明。如营业执照、经营场所照片等。因为按照省联社“20个不准”规定——“不准对对无生产经营资质、无生产经营场所、无生产经营项目的个人发放非消费性贷款”。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开展贷前调查,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内部资料的制作

调查报告是客户经理贷前调查成果的集中展现,关系贷审会审批决策。调查报告是客户经理尽职履责的重要体现,在贷款出现不良时客户经理是否承担责任以及责任大小的重要参考。因此,务必重视调查报告的撰写,批露重要信息。

(二)、贷时审查环节应注意问题

在信贷业务中,内部文本资料指的是我们内部制作的审查审批表、放款通知书、受托支付书、、支用申请书、调查报告、贷审小组会议记录等资料,要确保制作内部文件资料时简洁、明了。外部文本资料指的是需要客户签字确认的资料,一般包括借款申请书、保证承诺书、夫妻双方声明、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借据以及抵质押登记申请书、受托支付书等文书。外部文本资料具有重大的法律意义,是客户承担还款或担保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是法律风险的重要来源。

要求:

1、客户经理在制作外部文本资料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一点,资料制作完毕让客户签字以前自己再认真阅读或者换人复核一遍,以避免客户签字后才发现错误又去找客户签字的现象发生。

2、客户经理在领取抵押登记证书的时候要当场对证书中的信息(借款金额、期限、抵押物情况、抵押登记期限)核对一遍,发现错误立即申请更正。

3、客户签字一定要面签!

(三)、贷后检查环节应注意问题 认真及时的做好贷款发放15日内首检及贷款用途监控表。如实填写贷款常规监控表。客户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做好特别监控。贷后检查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势。要认真贷后检查的规定要求进行,认真收集客户的后续资料,把控好信贷风险。

及时移交抵押的产权证及他项权证至营业部出纳处入库保管。及时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及背景材料的撰写,五级分类时间与贷款发放时间一致,贷款发放后就及时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底稿,分类后打印上交联社进行审批。并在每季度做好贷款五级的常规分类工作。做好贷款档案管理,管户客户经理要及时整理好贷款档案并交综合员处妥善保管。

下载贷款三查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贷款三查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贷款“三查”制度[5篇模版]

    XX银行贷款“三查”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信贷资产是安徽长丰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的主要资产,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行自身的生存发展和正常经营,对存款人......

    贷款三查

    担保“三查”查什么 “三查”是信贷与担保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信贷与担保工作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信贷与担保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 担保“三查”指保前调查、保时......

    员工贷款三查制度[5篇材料]

    XX员工贷款三查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本行员工贷款行为,防范贷款风险,根据《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本行规章细则,特......

    三查制度

    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一是深入细致做好贷前调查工作,有效识别风险。调查不能仅仅局限于借款人所提供的资料及听取借款人的一面之词,要对借款人重要资产的真实性、经营场......

    授信方案设计及贷款“三查”

    授信方案设计及贷款“三查 一、授信方案制定与方案优化 1、为什么上级行不同意批复贷款申请? 2、信贷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信贷方案要素如何完善 4、申报流程质量和......

    三查七对制度

    三查七对制度 护士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以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一)三查七对内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

    三查七对制度

    三查七对制度1、严格三查七对一注意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一注意:注意用药后反应。2、......

    三查八对制度[模版]

    查对制度 一、 目的: 保证安全用药,防止发生医疗差错。 二、 内容: 三查:治疗前查;治疗中查;治疗后查; 八对:床号、姓名(包括性别、年龄)、药名、规格(浓度)、剂量(数量)、用法、时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