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全民素质纲要1[001]大全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黑政办发〔2011〕61号 发文时间: 2011-12-05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一年十二月三日 黑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实施方案(2011-201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29号)和《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公民科学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标 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显著发展,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提高,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深入贯彻落实。突出工作主题,加强对低碳生活、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创新创造、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的宣传普及。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全民提高科学素质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公众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的愿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继续推动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1
大力推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以上述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等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尤其是要加快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和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构建科普新模式。——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更加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以为国家培养优良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为总体目标,以学校(幼儿园)科学教育为基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丰富课外校外活动内容为手段,推进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激发未成年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使他们从小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整体科学素质得到显著提高。1.推广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在各类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使幼儿初步了解科学的教育过程。鼓励幼儿园、社区和家庭结合幼儿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和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开全开齐科学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中小学校开展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班团队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创新创造、生命教育、安全避险等专题开展科普教育。3.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引导高中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以实践探究为重点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结合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尝试技术设计,并积极开展与科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其他社会实践,提高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科学素质较义务教育阶段有较大提高。4.丰富校外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和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社区、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组织科学家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等活动水平。2
5.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过程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文化氛围。6.关注未成年人中特殊群体的教育公平。全面加强农村中小学生、残疾和智障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特殊家庭子女的科学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更多参与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的机会,保障未成年人中特殊群体的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的权益。7.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工作经验,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8.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对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育儿观念、方法给予指导,提高其科学育儿水平。鼓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引导其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分工:由省教育厅、团省委牵头,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电局、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妇联、省科协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紧密结合我省产粮大省的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自身需求,努力探索适合农民的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模式,大幅提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和增产增收致富能力。1.改进服务方式,加大对农村居民的科普服务力度。围绕农业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需求,依托农村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服务组织网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科技致富服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组织、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技术技能和发展生产的能力,形成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2.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函大、农业科技入户、骨干农民研修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组织开展全省农民素质提升活动,突出科学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的培训重点,通过专家、学校教师、大学生辅导讲课、活动交流,加大对广大农民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3.发挥农科教机构、社会组织和媒体作用,加强对农民科普宣传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和科学健身知识,引导农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和防灾减灾等相关科学理念、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倡导建立科学、文明、3
健康、环保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大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重点传播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提高农民的基本科学素质,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科技节、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农民田间学校、科普之冬、科普大集、“三农”网络书屋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工作者“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5.促进科普资源向农村聚集,完善农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以继续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村科技明白人培训工程,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大力发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基地。继续推进光缆入村、网络入户工程,以信息化促进农村的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统筹利用、挖掘潜力,拓展和提升农村公共设施资源的科普服务能力,改建、扩建和新建相结合,形成各类科普基础设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6.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引导和鼓励各类科教机构、城乡社会组织、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多元化的投入方式,开展科普惠农活动。继续做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评选和奖补工作,不断加大奖补力度和奖补范围,扩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实效。7.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科普工作。探索开展科普富民兴边行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农牧民的科学素质。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开展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组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支持其发挥作用。分工:由省农委、省科协、财政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电局、省科学院、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加强科学教育培训,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有序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1.加强科学教育培训。坚持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完善社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科学素质。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创新方法的宣传普及,提高职工的科学素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开展技术交流和技能竞赛活动,鼓励倡导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倡导和普及低碳经济、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激发自身提高科学素质愿望,培养获取知识改变生活方式的能力。2.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各市地、各有关部门根据 4
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制定本地区和本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加快生产、服务一线亟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城镇失业人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组织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围绕企业自主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3.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和“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结合创新方法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镇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送科技活动。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充分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4.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科学素质。强化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普及,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和特点,广泛开展科普进工地等活动。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劳务输出组织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的机制。继续实施外来农民工特别培训计划,在家政服务、护理等行业免费为外来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分工: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科技厅、广电局、省科学院、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执政能力,增强公务员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能力,为提升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发挥示范作用。1.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的组织工作。依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继续深入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工作,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抓好市、县级党政分管负责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科学教育培训。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机构要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2.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将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战略思想以及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等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在组织培训、自主选学和在职自学中,强化科学知识、5
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学习。3.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评价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考试大纲和题库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4.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举办科技知识讲座、科学素质竞赛、主题演讲和科学素质大讲堂等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地参观科研单位和科普场所。推动报刊、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创办科学素质专题、专版、专栏。5.加大宣传力度,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宣传其好做法、好经验。分工: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广电局、省科学院、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参加。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搭建社区科学素质建设平台,广泛开展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教育。依托社区内外科普资源,以广泛深入的社区科普活动,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发展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1.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体系。加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协调与服务。根据社区的实际状况与需求,明确责任主体,配备专(兼)职人员,建立必要的工作队伍,将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经费预算,切实把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落到实处。2.大力开展社区科学素质教育活动。根据社区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主要目标人群和未成年人、城镇劳动人口、机关干部和公务员等相关目标人群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各项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科技周、科普日、社会科学普及月、龙江讲坛等重点活动,激发居民参加科普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宣传讨论。不断增强广大居民的科学生活、节约资源、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面对突发事件、灾难的生存能力。创建学习型社区,推动居民终身科普教育,全面促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3.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和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发挥其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的科普宣传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科普学(协、研究)会等作用,为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建设服务。实施高校科协与社区科协组织对接工程,组织一批有志于社区科普教育的学者、科研工作者和实用技术专家为社区科 6
普服务。4.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模式。逐步实现科普资源主要由政府投入向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等多种模式共存的格局发展。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内外科普资源,在科普产品、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建立共享机制。鼓励社区内的各种组织和单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普设施和项目。实现社区科普工作对象从社区居民主要目标人群到社区人群的全覆盖,从居民个人到社区内的单位、组织的全覆盖;实现社区科普工作内容从简单的科普宣传到创建科普家庭、科普楼宇、科普社区、科普地区的科普立体建设工程全覆盖,使社区科普真正成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分工:由省科协、省妇联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科技厅、广电局、省科学院、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参加。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的科技教师队伍、教材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激发公众接受科学教育与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效果明显增强。1.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增加师范类院校科学教育内容。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和有关大学增设科学教育专业,着力培养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在职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中增加科学教育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广泛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县及县以下幼儿园、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2.完善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形成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的教材教法。按照《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新标准》,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编写科学教育培训教材,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各种科学素质教育与培训的教材建设。3.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4.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教育。建立科技界、企业界和教育界合作推进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界、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强化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科普场馆、社区教育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7
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分工:由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科技厅、农委、省科学院、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参加。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加强科普资源建设,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丰富资源种类和总量。加强现有优质科普资源有效整合,建立高效资源共享和交流机制,充分发挥科普资源社会效益。1.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扩大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2.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资助社会科学科普图书与音像制品的创作出版,繁荣科普创作。鼓励、扶持优秀科普剧、科普动漫、科普网络游戏作品的创作。重视报刊、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媒体科普资源开发。鼓励将科学、人文、艺术融为一体的科普资源开发。加强民生、生态和应急科普资源的开发,以及适合农村和社区科普的设施和产品的开发。3.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发挥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创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公众的认知度。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开发适用于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三网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资源。4.加强科普展览、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以科普超市、科普资源库等方式整合科普产品,加大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对科普资源的整合力度,拓展科普资源的服务范围,促进各市地、各部门的资源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优化配置,提高效能。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推动展览和展品在各类科普场馆、设施、服务机构之间交流。开展简便易行、具有特色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增加图书馆、文化馆、活动中心等场所和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的科普内容。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分工:由省科协、科技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农委、广电局、省科学院、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总工会、团省委参加。
(八)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各类媒体科技传播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新型媒体科技传播功能,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传播新格局。1.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大众传媒从业者科学 8
素质培训,增强其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中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增强坚持科学态度、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的意识。吸收自然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充实科技宣传报道队伍。推动科技社团与媒体交流互动,定期举办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活动,提高媒体从业者客观准确报道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科技背景的社会热点话题以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2.充分挖掘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加强互联网新技术在科技传播服务中的应用和网络科普原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博客(微博)、论坛、在线通讯的交互式科技传播功能;发挥IP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等移动媒体的科学传播功能,开发适合的科技传播内容和方式。3.加大新兴媒体开展科技传播的力度。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培育、扶持若干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促进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增加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出版单位增加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加强科技专栏建设。分工: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教育厅、科技厅、农委、广电局、省科学院、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参加。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提升现有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科普能力,拓展社会设施资源的科普功能,推进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各类科普基础设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1.提升现有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能力。推动现有省科技馆、哈尔滨市香坊实验农场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等55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强化需求导向,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展教内容的互动性、展出形式的多样性和展教资源的时效性,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吸引力和服务效果。通过科普基地联盟,实现科普基地互惠、互利、合作,进一步提升科普基地联合服务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培训基地、文化宫等增加科普教育功能。2.依托现有社会设施发展基层科普设施。推动县(市、区)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到2015年年底,在全省70%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70%的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画廊(宣传栏),不断拓展科普服务能力。有条件的中小学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3.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布局。盘活存量与发展增量相结合,统筹区域、城乡和不同类型科普设施的发展,加大县级科普场馆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全省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9
分工:由省科协、发改委、科技厅、财政厅牵头,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提升科普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科普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1.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技带头人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发挥农村科普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普人才建设,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科普人才特别是双语科普人才在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2.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大学、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社团、社区科普大学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3.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4.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5.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6.加快高端和专门科普人才培养。建立科技传播和相关专业,建设一批科普专门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培养大批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组织策划等专门人才。分工:由省科技厅、省科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 10
育厅、农委、广电局、省科学院、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参加。
(十一)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加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机制。1.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好专职和兼职科普工作队伍。通过学校培养、在职培训、进修、交流、实践锻炼等,培养适应我国科技场馆、科普传媒等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并提高科普人员和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研究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创作,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2.强化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设、维护良性运转。落实公益性捐赠支出税收优惠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推动各类科普平台的整合共享,提高科普资源使用效益。落实和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科普产业相关地方性技术标准、规范,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3.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分工:由省科技厅、财政厅、省委宣传部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委、广电局、省科学院、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参加。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同配合。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深入开展。要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每年由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召集有关部门召开一次联席工作会议。要加大宣传力度,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保障经费投入。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顺利实施。各有关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所承担的任务,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纳入部门预算。
(三)进行监测评估。建立和完善全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每两年对各市地纲要办、省全民科学素 11 质纲要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纲要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一次督查督导,并每年召开两次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会议。12
第二篇: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主要行动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措施:
――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测科学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1000万人;重点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个农户。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
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按照《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1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普能力。
第三篇: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树立科学教育观,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计划,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加强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创建和评比工作,到2010年,全市将创建市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50所,申报省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10所。
(2)着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素养。以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为抓手,常年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学家进校园、校园科技节等科普系列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办家长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培养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3)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
(4)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科技教育辅导机制。结合城市公益设施布局和建设,配套完善青少年活动场所,着重抓好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因地制宜,努力实现各县区(含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发挥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等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建立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以校内教育为主,科普场馆教育为补充的科普教育机制;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相补充的方法,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5)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少儿科普文艺与少儿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各县(区)的新闻载体要开辟科普专栏或专题,加大科技传播普及力度。
2.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科协、市文明办、市妇联、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完善县区、乡镇、村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员农民培训,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定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绿色证书、科技和创业等培训计划;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引导和信息服务,力争“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民25万人,再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加大对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民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经营能力,力争80%以上的农村劳动者能够熟练掌握1-2项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
(2)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普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
技周、科普日等活动,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和创新“百名教授兴百村”小康工程建设,扩建和充实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拓展项目,不断完善科技工作站建设和项目对接工作,促进此项工作向纵发展;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专家讲座、样板示范、田间学校、农业科技书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和网络咨询等形式,重点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保护耕地、清洁生产、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及陈规陋习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3)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到2010年,力争我市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区达至3-4家、省级新增1-2家;市级组织科普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各县区组织科普示范户的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园区),到2010年,培育市级农业科普示范基地100个,帮助3000个农户实现科技致富的目标;积极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培育和资助一批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不断促进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4)加强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学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培训中心、文化站,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努力建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发展和健全全市农技推广机构,健全乡镇科普组织;建立同等院校专家教授按其专业特点对口挂职乡镇领导制度,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在每个行政村建立科普工作站,明确一名专兼职科普员,并定期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发展新型的农业生产和流通服务组织、发展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0个,重点扶持农技协30个;积极整合省内外科研院所专家力量,利用电信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语音系统,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交互性强,信息传输快等优势,全力打造农村科技服务平台,使全市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全天候、全方位接受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全心全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加强农村乡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农民技术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5)加强农村科普能力建设。深化“科普村村通”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全市农村“一站、一栏、一员”科普网络,强化科普画廊(宣传栏)在科普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制作和编写适合我市区域经济特点的农业技术科教片、科技书籍和科普读物,提供给农村基层使用。
2.责任单位
牵头部门:市农业局、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电信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并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建立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
(2)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及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力争开展再就业培训10万人次,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特殊别是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万名,着力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
(3)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技能竞赛和发明活动,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以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为平台,鼓励职工进行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力争全市每年有60%从事技术岗位的职工参加各类各项技能大练兵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和弘扬,全面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4)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普示范城区、街道、社区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的作用,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技培训,并形成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2.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经贸委、市总工会。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主要任务
(1)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素质培训工程。将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列入《连云港市“十一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认真实施“111党政干部培训工程”和“五﹢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专题培训行动计划、年轻干部“双培”行动计划和“三个五”创业创新人才培训行动计划等,通过到党校(行政学院)脱产培训、高校进修、参加专题培训班学习、出国培训、实践培训等形式,提高领导干部公国员的科技素质。
(2)创新载体,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依托“连云港人才网”,开设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专栏,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网上学习;调整充实市级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自主选学培训课程菜单,开设相关课程,供干部自主选学,多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举办“连云港发展名家讲坛”,定期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连举办专题讲座、科普报告会等,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3)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带动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每年的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和有关科学纪念日期间带头参与科普活动,适时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
(4)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在领导干革命部公开选拔和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进一步丰富与领导干部的岗位特点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强化对其科学素质的测评。
2.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五、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行动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普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壮大科普讲师团队伍;实施城乡科学教育教师互派,促进城乡科学教育均衡发展;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建立教育界和科技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教育界和科技界双方互动,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工作。
3.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各中小学图书馆要确保科普书籍占有相当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加强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各类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场馆的科技普及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增强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各类社区科普(市民)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技教育与培训;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建设行动
1.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一批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推向市场;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将科普作品纳入科技进步评审范围;建立将政府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及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2.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资源交流平台,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立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播和展示活动,不断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
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行动
1.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连云港电视台、广播电台、各县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开辟科普专题节目,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各县报纸要开辟科普专栏(版);各县区要建立科普网站,向公众传传播科技知识和科技动态以及提供科技资询服务;所有媒体的科普栏目(专题)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品牌;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各类报纸的科技专栏(版)数量、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内容和版面要大幅度增加。
2.积极培育科普文化市场。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创办广播电视栏目、科普传播机构、科普网站等,开发与经营科普类广播影视节目、书刊、音像制品、教育和游戏软件等,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我市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
3.建立科普应急机制。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以各种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4.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努力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充分利用网站(页)、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与宣传。
牵头部门:市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电信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行动
1.统筹规划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将科普画廊建设纳入居民不区建设规划的审批内容;制定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各县(区)要把科普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2.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四级科普设施建设步伐,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一座市级综合性、多功能性的科技馆,力争使每个县都有1所科技馆;在城乡社区继续建设和改造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增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的为老年人服务功能;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培育科普展览、展品市场,推动设计制作社会化;制定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的资质认定办法,择优扶持一批设计制作机构,提高设计制作水平。
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六、保障措施
(一)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纲要》的有关规定,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台具体政策,将全民 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列为战略性投资,逐步增加教育、科普经费,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承担的实施任务,按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管理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
(二)做好定期监测和评估。从2008年开始,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为指导,结合连云港实际,建立我市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并纳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评估、监测和分析机制,定期对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状况进行评估,为提高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三)完善督促、考核和奖励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政绩考核内容。领导小组要对各有关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并对各成员单位贯彻实施《纲要》的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要作为对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每两年对全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以推动《纲要》在全市广泛深入实施。
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农业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
妇联
第四篇:全民素质纲要总结
八步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总结
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下称纲要)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八步区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各部门协调联动,积极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地保证了《纲要》的贯彻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提高全区公众科学素质,构建和谐八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实施情况
(一)落实机构、定任务、明责任
1.落实机构,加强领导。为了更好地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八步区及时调整充实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区政府分管领导为领导小组组长,科协主席为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协。并印发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实施工作方案。为实施《纲要》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区政府副区长主持召开了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贺州市八步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贺州市八步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年)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纲要》的目标、组织机构、主要任务、责任单位及工作要求,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
3.全面启动,加快实施。区政府举办了实施《纲要》启动仪式和实施《纲要》动员大会后。各牵头部门会同责任单位,1 根据《纲要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制定了各部门的实施分方案。相关单位分别指定一名干部作为联络员,负责本单位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的联络工作。做到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做。
(二)抓住重点,狠抓落实
按照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重点开展了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系列科普宣传普及活动。各成员单位围绕主题,组织开展了‚新型农民培训‛、‚科普进社区‛、‚防艾知识进万家‛、‚亿万农民健康行动‛、‚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十月科普大行动‛等大型科普活动。全区共有20多个单位、企业组织、学会(协会),3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并开展了50 多项科普活动,举办科普展览5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份,赠送科技图书1万余册;举办科普专题报告6场,参与群众达8000多人。提供各类科技信息1万余份,举办各种讲座3000多期(场)培训3万多人次,推广科技成果10多个。引导公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三)抓住关键,全面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动 1.积极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见成效
(1)以区委宣传部为牵头的相关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纲要》工作,把其列入工作计划,突出重点积极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爱科学月‛、‚快乐科普校园行‛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团等方式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开展‚八步区‘十佳春蕾’‘十佳儿 童’‘十佳家长’‛等表彰活动。组织学校美术爱好者参加‚放飞梦想迎奥运 美丽的广西我的家‛广西第二届‚八桂画童‛美术作品大赛暨优秀作品展示活动,(2)青少年科普活动丰富多彩,取得好成绩。区科协与区教育局积极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开展一系列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率达到95%以上,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着力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拓宽青少年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组织八步区青少年科技创新选手代表贺州市参加在凭祥市举办的广西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有12件作品参赛,共有4件作品获得二等奖,7件作品获得三等奖。其中八步区贺街镇中心学校陆曦《吸尘路灯》获得少儿科幻画项目一等奖。在机器人项目中,八步第三小学的罗宗椅、陈义两位参赛选手,夺得了机器人单项竞技项目三等奖,填补了我区及贺州市在机器人项目参赛历史上的空白,为我区今后开展机器 人竞技项目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组织15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贺州市第三届以‚飞向北京、飞向奥运‛为主题的贺州文明行——‚新华杯‛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其中:八步区教育局获得优秀组织奖;八步中心校获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步头中心校和实验小学分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和第四名;莲塘三中获中学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共有六名教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有六名学生获一等奖,19名学生获二等奖,21名学生三等奖。
---组织我区各小学校围绕‚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 障安全健康‛主题,开展青少年‚爱科学月‛活动,同时开展‚快乐科普校园行‛活动,组织‚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等活动,评选出2008年八步区青少年‚爱科学月‛活动积极分子55名,优秀科技辅导员30名,先进集体30个。
---举办2008年八步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加评选的小发明、小论文及科幻画有420(件、篇)幅,经过评委认真的点评,评出一、二、三等奖的小发明、小论文、科幻画共114(件、篇)幅,并将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上送贺州市参加评选。
2.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进展迅速
通过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以科技下乡、技术服务、科技直通车、农民科技书屋、农业广播电视等方式,向农民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以科协‚五个一‛培训工程、农业‚阳光工程‛为载体,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1366期,培训43000人次;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培养为核心,共培养了3000多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4万多户,大力推进农民科学素质的培训。积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我们积极组织各乡镇、协会、基地申报全国、广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三年来,水果协会、马蹄协会、刘业崇等3个单位和个人分获全国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共获以奖代补奖金45万元。通过‚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八步区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村科普工作在落实《科学素质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获奖单位举办各类培训班50多期,培训农民和农技协会员4000多人次,发放资料1万多份;特别是八步 区水果专业技术协会较为出色,在冰冻灾害期间,举办灾后重建宣传活动3次,发放资料1万多份,还发放价值1万多元的农资,为帮助果农灾后重建做了较大贡献。在‚十月科普大行动期间‛,积极发挥全国科普惠农服务站的作用,组织种果专家25人次深人会员的果场进行诊断,为会员解决技术难题20多项;建议20多户果农毁掉受严重污染或发生黄龙病较多的柑桔、沙田柚果园,改种抗病力强、抗污染、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好的大果山揸。
3.开展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围绕实施‚百万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结合我区‚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培训制糖、电子、汽车运输与维修、建筑、农产品加工等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并充分发挥各级科协、工会、职教协会、培训中心等社团、机构的作用,在企业中积极推广节能降耗增效,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安监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民安全素质‛工程,通过开展知识宣讲、技能竞赛、科普橱窗宣传、电视电台报道等,宣传介绍了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新技术新方法及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的事迹,广泛开展了安全培训和教育。劳动局、妇联等单位还开展了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城镇再就业培训活动,共培养了2万多人次。
4.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有效。八步区将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质列为《2006-2010年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教育培 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区委将科技知识学习纳入干部理论学习和党校培训计划,共开设了以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人才资源管理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电子政务、行政法学为核心内容的区直单位各类公务员培训班、学习专题讲座26期,培训7000多人次,其中科级以下公务员培训班22期,培训人数6000多人次。并结合八步区实际,宣传普及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知识,提高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
5.开展‚建康知识‛进社区活动。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积极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活动,先后派出500多名医务工作者到八步街道各社区为16000名居民建立健康挡案,向居民宣传疾病防治、预防、保健、等科学知识;世界糖尿病日期间,在灵峰广场开展义诊活动,为100多名糖尿病患者开展医疗义诊活动。
6.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工程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科学教育和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各成员单位广泛开展了面向未成年人、农民、企业职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教材、教师队伍和教学培训基地的力量不断加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进展顺利。积极整合全区大科普资源环境,成功建设了我区‚三农‛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编制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三农网‛简讯30多期,大众传媒科技传播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乡镇大力加强‚一站一栏一员‛等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二、存在问题
(一)一些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二)科普基础设施简陋,科普手段落后,远远不 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县区级没有科普宣传车,市区内,既没有科技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也没有提供人民群众学习科普知识的专业场馆和科普画廊等。
(三)科普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广,影响不深;全社会共同参与《纲要》实施的浓厚氛围还没有形成。
三、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纲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政府和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分管领导直接抓、亲自抓,经常检查和过问;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将按照《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并将素质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三是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和推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表彰,对达不到工作要求的进行督促批评。及时协调处理《科学素质纲要》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二)明确工作主题。加大力度开展‚三下乡‛、‚十月科普大行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禁毒防艾宣传周‛等活动,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 7 安全健康‛这一主题贯穿到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向广大公民传播节能、环保、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
(三)突出工作重点。把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四类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作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要任务。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行动为突破口,带动全面工作的推进。
(四)做好典型示范。一是以实施项目为载体,抓好农村科普示范工程。打造一批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先进农村基层组织,做大做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科普致富示范基地,组建农村科普服务队伍。培养新型农民,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农民科普致富。二是整合科普设施资源,加快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三是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五)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全社会科普资源的开发、整合、集成和利用,打造社会化常态化的科普工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二是开展基层试点。以点带面,务求实效。
八步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五篇: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臵。树立科学教育观,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计划,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加强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创建和评比工作,到2010年,全市将创建市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50所,申报省级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10所。
2、着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素养。以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为抓手,常年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学家进校园、校园科技节等科普系列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办家长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培养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3、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为农村未成
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
4、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科技教育辅导机制。结合城市公益设施布局和建设,配套完善青少年活动场所,着重抓好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因地制宜,努力实现各县区(含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发挥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等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建立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以校内教育为主,科普场馆教育为补充的科普教育机制;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相补充的方法,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5、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少儿科普文艺与少儿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各县(区)的新闻载体要开辟科普专栏或专题,加大科技传播普及力度。
(二)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科协、市文明办、市妇联、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完善县区、乡镇、村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员农民培训,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定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绿色证书、科技和创业等培训计划;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引导和信息服务,力争“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民25万人,再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加大对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民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经营能力,力争80%以上的农村劳动者能够熟练掌握1-2项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
2、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普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和创新“百名教授兴百村”小康工程建设,扩建和充实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拓展项目,不断完善科技工作站建设和项目对接工作,促进此项工作向纵发展;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专家讲座、样板示范、田间学校、农业科技书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和网络咨询等形式,重点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保护耕地、清洁生产、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及陈规陋习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3、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到2010年,力争我市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区达至3-4家、省级新增1-2家;市级组织科普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各县区组织科普示范户的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园区),到2010年,培育市级农业科普示范基地100个,帮助3000个农户实现科技致富的目标;积极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培育和资助一批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不断促进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4、加强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学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培训中心、文化站,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努力建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发展和健全全市农技推广机构,健全乡镇科普组织;建立同等院校专家教授按其专业特点对口挂职乡镇领导制度,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在每个行政村建立科普工作站,明确一名专兼职科普员,并定期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发展新型的农业生产和流通服务组织、发展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0个,重点扶持农技协30个;积极整合省内外科研院所专家力量,利用电信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语音系统,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交互性强,信息传输快等优势,全力打造农村科技服务平台,使全市广大农民足不
出户就可以全天候、全方位接受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全心全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加强农村乡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农民技术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5、加强农村科普能力建设。深化“科普村村通”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全市农村“一站、一栏、一员”科普网络,强化科普画廊(宣传栏)在科普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制作和编写适合我市区域经济特点的农业技术科教片、科技书籍和科普读物,提供给农村基层使用。
(二)责任单位 牵头部门:市农业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电信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并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建立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
2、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
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及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力争开展再就业培训10万人次,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特殊别是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万名,着力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
3、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技能竞赛和发明活动,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以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为平台,鼓励职工进行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力争全市每年有60%从事技术岗位的职工参加各类各项技能大练兵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和弘扬,全面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4、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普示范城区、街道、社区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的作用,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技培训,并形成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
学素质。
(二)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经贸委、市总工会。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素质培训工程。将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列入《连云港市“十一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认真实施“111党政干部培训工程”和“五﹢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专题培训行动计划、年轻干部“双培”行动计划和“三个五”创业创新人才培训行动计划等,通过到党校(行政学院)脱产培训、高校进修、参加专题培训班学习、出国培训、实践培训等形式,提高领导干部公国员的科技素质。
2、创新载体,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依托“连云港人才网”,开设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专栏,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网上学习;调整充实市级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自主选学培训课程菜单,开设相关课程,供干部自主选学,多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举办“连云港发展名家讲坛”,定期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连举办专题讲座、科普报告会等,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 神。
3、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带动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每年的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和有关科学纪念日期间带头参与科普活动,适时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
4、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在领导干革命部公开选拔和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进一步丰富与领导干部的岗位特点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强化对其科学素质的测评。
(二)责任分工 牵头部门: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五、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行动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普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师范院校设臵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发展青 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壮大科普讲师团队伍;实施城乡科学教育教师互派,促进城乡科学教育均衡发展;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建立教育界和科技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教育界和科技界双方互动,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工作。
3、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各中小学图书馆要确保科普书籍占有相当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加强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各类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场馆的科技普及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增强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各类社区科普(市民)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技教育与培训;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建设行动
1、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一批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推向市场;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将科普作品纳入科技进步评审范围;建立将政府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及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2、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资源交流平台,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立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播和展示活动,不断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行动
1、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连云港电视台、广
播电台、各县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开辟科普专题节目,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各县报纸要开辟科普专栏(版);各县区要建立科普网站,向公众传传播科技知识和科技动态以及提供科技资询服务;所有媒体的科普栏目(专题)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品牌;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各类报纸的科技专栏(版)数量、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内容和版面要大幅度增加。
2、积极培育科普文化市场。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创办广播电视栏目、科普传播机构、科普网站等,开发与经营科普类广播影视节目、书刊、音像制品、教育和游戏软件等,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我市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
3、建立科普应急机制。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以各种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4、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努力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充分利用网站(页)、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与宣传。牵头部门:市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电信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
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行动
1、统筹规划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将科普画廊建设纳入居民不区建设规划的审批内容;制定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各县(区)要把科普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2、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四级科普设施建设步伐,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一座市级综合性、多功能性的科技馆,力争使每个县都有1所科技馆;在城乡社区继续建设和改造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增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的为老年人服务功能;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培育科普展览、展品市场,推动设计制作社会化;制定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的资质认定办法,择优扶持一批设计制作机
构,提高设计制作水平。
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六、保障措施
(一)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纲要》的有关规定,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台具体政策,将全民 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列为战略性投资,逐步增加教育、科普经费,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承担的实施任务,按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管理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
(二)做好定期监测和评估。从2008年开始,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为指导,结合连云港实际,建立我市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并纳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评估、监测和分析机制,定期对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状况进行评估,为提高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三)完善督促、考核和奖励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政绩考核内容。领导小组要对各有关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并对各成员单位贯彻实施《纲要》的情况
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要作为对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每两年对全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以推动《纲要》在全市广泛深入实施。牵头部门:市科协、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农业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