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内控质量标准的制定
企业内控质量标准的制定
2015-05-12蒲公英
文/hongwei2000 本文为蒲公英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众所周知,新版GMP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建立企业内部标准,那么为什么要建立内部的质量标准,我们怎样建立这个质量标准呢?
大家可能都知道,国家标准(无论是GB、药典还是局/部颁标准)都是指最低标准,即在其有效期内都要符合的标准;而企业内部标准往往要求高于国家标准,以确保其在生命周期/有效期内仍能满足最低要求(可能是国家标准,也可能是客户标准)。那么我们怎么建立内部标准呢,内控标准和警戒限/行动限又什么关系呢? 1 概念
1.1 CQA(关键质量属性):
CQA是指物质(药品或活性成分)所具备的物理、化学、生物、微生物方面性质或特性,它应被限定在合适的限度、范围和分布之内,以确保符合预期的质量(ICHQ11)。
那么CQA等于质量标准吗?CQA是属于质量标准的一部分或一些特定的项目吗?
答案是否定的——CQA可以是质量标准的一部分,也可能根本就没有列入到质量标准中;同一个检验项目,对A产品可能是CQA,但对另一个产品可能不是,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溶出度。
质量标准是质量属性,但不一定是关键的;关键的属性是指那些对CPP和稳定性敏感的那些属性(例如降解物),也包括那些对制剂CQA有影响的那些原辅料的质量属性(例如粒度分布、晶型等对于固体制剂而言可能是)。1.2 内控标准
企业内控标准是指企业内部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而自行制定的标准。内控标准可能高于当时的国家标准和药典标准,目的是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要。那么,是所有检验项目都要制定内控标准吗?
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是否制定内控标准应与目的相适应。例如物料的氯化物、炽灼残渣等就没有必要制定内控标准。1.3 警戒限和行动限
警戒限是一种警示限度,超出这个限度意味着系统可能将要发生偏离,需要引起关注甚至处理,以将这种潜在的危害/可能性消灭在萌芽之中。
行动限是一种警告限度,超出这个限度表明系统已经发生了偏离,并可能导致不符合的情况发生,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应停止该系统的运行,以避免不符合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1.4 OOS和OOT
OOS是指检验结果超出质量标准的规定。是一种发生在检验中的偏差,有严谨程序性的调查过程。并不是所有超出标准都按照OOS的程序进行调查,典型的例如中间控制。
OOT是指检验结果超出正常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可以与警戒限/行动限关联,但并不一定关联。
OOT与警戒限/行动限的区别:
OOT的目的是为了确认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调查发生趋势偏离的原因; 警戒限/行动限是为了避免系统发生偏离和不符合。有时宁可错杀不能放过!2 检验的目的
为什么说检验目的?因为检验目的直接决定了是否制定内控标准。检验目的主要有两种:确认符合性和指导生产、放行,前者我们没有必要制定内控标准,后者我们就需要考虑制定内控标准了。2.1 确认符合性
确认产品/物料/中间产品/公用介质等符合要求,重要的是结论,而不是结果。包括:
鉴别
限量法的杂质检查,例如入厂API的氯化物、重金属等
一些非关键的质量属性,例如入厂API的残留溶剂(对于生产就不同了)、API有关物质中的工艺杂质
不影响制剂产品CQA的物料的质量属性,例如用于注射剂的API的粒度分布 2.2 指导生产、放行
确保结果对产品和生产的影响符合预期,或在控制的范围之内。包括:
CQA检验项目,例如降解物
影响产品CQA的物料/中间产品/公用介质的检验项目,例如用于固体制剂的API的粒度分布 3 制剂产品内控标准 3.1 目的
确保产品在生命周期里质量持续符合预期和质量标准的规定,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2 影响产品生命周期内符合性的风险源有哪些?这里面就包括了:
内控标准 产品稳定性
产品均一性(批内产品个体差异,即生产能力)检验的不确定度(单次检验差异,即检验能力)下面是两个质量标准的模型: 3.3 解释一下:
质量标准(产品符合性标准)应考虑稳定性、产品均一性和检验不确定度的影响。稳定性检测数据中已经蕴含了检验不确定度;由于取样数量少代表性差,产品均一性可能会、但并不一定会影响稳定性数据。
根据检验方法不同,产品均一性可能会影响(例如投片法制备样品)单次检验的不确定度,也可能不影响(例如研磨法制备样品)。
当稳定性没有发生变化或变化较小时,影响质量标准的主要因素只有检验不确定度和产品均一性。3.4 制订内控标准的原则
非CQA项可以不需要制定,使用国家标准即可。
对于稳定性较差的项目,应综合考虑稳定性(其中已经包括了检验不确定度)和产品均一性的影响。
对于稳定性较好的项目,可以综合考虑检验不确定度和产品均一性的影响。3.5 含量内控标准的建立
3.5.1 三种计算方法
标准偏差法:2RSD(目的是为了折算到100%)相对偏差法:(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95%臵信限法: 3.5.2 检验不确定度
同一批产品不同检验员测定的结果 3.5.3 产品均一性
不同批次产品间片重的差别[20片平均片重(mg)] 3.5.4 稳定性
不同批次产品稳定性测定的结果
不同批次产品稳定性测定的结果(修正片重)3.5.5 含量内控标准下限
存在稳定性下降趋势的产品
内控下限=标准下限+折片重稳定性下降值+均一性 例:以95%臵信限计算上述最差结果 内控下限=90.0%+3.8%+1.9%=95.7% 不存在稳定性下降趋势的产品 内控下限=标准下限+不确定度+均一性 例:以95%臵信限计算上述最差结果 内控下限=90.0%+0.8%+1.9%=92.7% 3.5.6 含量内控标准上限 内控标准上限=2T-LRT
式中LRT为内控标准下限
T为目标含量,按照药典要求理论为100% 中国的要求:含量在贮存期有下降趋势的,可以适当增加投料量,即T>100%。3.5.7 含量内控标准的注意事项
内控标准与趋势限度:趋势限度体现的是生产控制能力,应在内控标准范围内。内控标准与OOS:超标时放行、拒绝?
内控标准与警戒限/行动限:IPC片重检查可以设定行动限,超限重新调片重。不折算片重/装量的检验方法,检验不确定度中已经包含了产品均一性。3.6 有关物质内控标准的注意事项
自身对照法时,产品均一性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外标法则必须要考虑。检验不确定度重点考虑仪器间的差异,而不是进样差异和人员差异,尤其是对于低限度标准的杂质。
关注降解物,对于API工艺杂质不需要考虑。只有标准上限,杂质95%臵信限曲线应采用上侧线。4 制剂原辅料内控标准 4.1 目的
确保使用受到控制的物料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期质量的制剂产品。所需控制的是,那些可能直接影响制剂CQA的CMA。影响制剂CQA的因素:CMA、CPP、环境、包装、贮存。4.2 物料API的内控 4.2.1 有关物质:
降解物:应确保生产出的制剂放行标准,需要考虑API的贮存,有一个客户标准,必要时再有一个厂内的复验标准。
工艺杂质:除非制剂有相应要求,已知的、未知的或总杂质,没有必要设臵内控标准。
未知杂质:应不是降解物,确保制剂的未知杂质和总杂质。4.2.2 外观
应考虑API本身的颜色对制剂的影响,尤其是液体制剂。必要时可以用UV-Vis控制。4.2.3 晶型
一般药典/国家标准不控制,固体制剂可能影响BE和体外溶出度。控制方法:粉末X射线衍射、熔点、红外等。必要时应使用专属性强的方法。4.2.4 粒度分布
一般药典/国家标准不控制,固体制剂可能影响BE和体外溶出度。控制方法:激光粒度、筛分法。4.2.5 含量测定
较窄的范围没有必要内控,例如98.0%~102.0%。4.3 辅料的内控
重点在于功能性控制,例如填充剂的粒度分布、粘合剂的黏度、缓冲剂pH值等。特殊——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比例差别大(含辛烷基、癸烷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等),可能影响溶出曲线。制剂/API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1 目的
1)确保使用受到控制的中间产品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期质量的API/制剂产品。
2)能够反映工序的重现性。
所需控制的是,那些可能直接影响API/制剂CQA的质量属性。5.2 API中间产品的控制 5.2.1 有关物质 关键是特定杂质的控制
本工序和后续工序中难以去除的杂质; 在传递后生成的杂质不易除去的杂质; 影响后续工序收益的杂质; 5.2.2 含量
外标法含量测定与否取决于工艺和成本的需求,并不是必须的。5.2.3 残留溶剂
确保所关注的残留溶剂是否除去,并不需要批批测,可以采用验证加抽检的方式。5.3 制剂中间产品的控制 5.3.1 含量
应不超过制剂成品的标准范围,含量测定的目的是哪种?
指导生产? 工序确认?
用于指导生产往往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尤其是成品标准范围较窄的产品。这是由于取样的代表性和检验的不确定度造成的。
5.3.2 有关物质
只有那些在生产过程中CPP可能影响到有关物质的中间产品需要关注,例如工艺中有局浓或者高温降解的情况发生。5.3.3 其他
粒度分布 外观(颜色)水分 pH 6 包装材料内控标准 6.1 与产品稳定性相关
粘合性能 密封性能 厚度/厚度均匀性 透光性能
注射剂相容性相关的溶出、脱落物 6.2 与包装工序相关
规格 上机性能 6.3 与销售相关 6.3.1 印刷性包材
色差 印刷质量
规格、样式和内容 建议加编号和版本号控制 6.3.2 药品电子监管码
规格(尺寸)
可读性(使用抄码枪可以读出)读数准确性(读出的数据是正确的)产品一致性(前七位与申请药监码的一致)6.3.3 运输牢固性能——产品与包材结合的牢固性 7 制药用水限度 7.1 目的
1)确保持续生产出符合生产能力的制药用水。2)及时发现不良趋势。
对注射剂来说,那些可能影响制剂的CQA。7.2 微生物限度 7.2.1 培养基筛选
需要根据水质情况确定选择使用哪类培养基:富营养培养基,还是低营养培养基。7.2.2 样品量筛选
使用多少量用于检验合适?典型的细菌检测要求是30~300CFU/皿,我们应选择合适的水的数量,使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7.2.3 计数
各国药典限度标准的单位都是CFU/ml,如果我们要按照这个标准报告,有很多结果将是“<1CFU/ml”,尤其是使用富营养培养基。
我们要根据样品筛选的量,考虑使用CFU/10ml、CFU/100ml这样的单位。7.2.4 警戒限
要注意非洁净区取样所带来的干扰
要注意个别使用点的干扰,不常使用点应考虑定期排水
不能所有检测都低于警戒限,说明制定的警戒限基本没有什么意义
一般的制定原则可以是平均值加2或3倍SD,采用CFU/ml制定可能就没法计算了。7.2.5 行动限
与警戒限有明显差别,否则没有意义了 与标准有一定差距,否则很危险 不应经常达到,警戒限要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限度的50%~80% 7.3 TOC 建议根据水质情况设定警戒限/趋势限。注意环境干扰:检测环境、取样环境 7.4 电导率
建议设定制水的中间控制标准(行动限)7.5 细菌内毒素
注射用水一般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来源,可以考虑定量法动态检测,并制定合理的行动限。7.6 其他理化项目:
确认符合性检测,没有必要制定内控标准。
7.7 饮用水
7.7.1 检验项目选择:
对制水系统性能有影响的项目(负荷):碱土金属、氯离子、微生物限度等。7.7.2 标准:
一是符合性、二是设备需求 8 环境监测和压缩空气内控标准 8.1 环境监测 可以考虑设定警戒限:
静态检测超限时,检查/更换过滤器、消毒;
动态检测超限时,生产结束后,确认空调还是生产的问题。8.2 压缩空气
可以考虑设定警戒限,超限时,检查/更换过滤器 9 回收溶剂质量标准
回收溶剂标准并不一定要求符合新溶剂的标准,一般也很难达到其标准;新溶剂的检验项目也不需要都考虑进去,很多项目是为了控制溶剂生产用的,并不是工艺需求,而回收溶剂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满足工艺需求。9.1 外观颜色、黏度、馏程
至少要考虑外观颜色,这几项可以从侧面反应出回收溶剂中含有杂质量的多少。9.2 紫外吸收
可以检测特定杂质或者总杂质,前者例如在某特定波长的吸收可能意味着有某种特定杂质没有除去;后者例如以新溶剂为空白扫描,考查溶剂的纯度。
9.3 水分
一般为必检项目,根据需要确定范围,尤其要注意有共沸溶剂的含水量。9.4 GC 必须要考虑的检测项目,以确认溶剂的纯度,考查特定溶剂的残留情况,以及是否有异常溶剂出现,如果出现可能意味着有交叉污染的可能性。9.5 HPLC 检测特定杂质用。9.6 不挥发物
一般为必检项目,考查残留物,尤其是无机盐的残留。
第二篇:玻璃碗质量标准制定
玻璃碗质量标准确认书制定
1、产品材质: 高白料钠钙玻璃;
2、产品规格: 上口径168±2mm,底径直径86±2mm,高度84±2mm,克重480g±20g;
3、制作工艺:甩制工艺+烤花,产品底部雕刻logo,具体画面最终由申购部门确认制作;
4、成品要求:成品平滑柔顺,底部平稳,无毒无味,大货检验感官方面时对比市场部签字的标准样判断瑕疵可接受度;
5、执行标准:《GB/T21170-2007玻璃容器铅镉溶出量的测试》,如出现标准更新,执行最新国家标准,符合国家及和行业标准制作,规格公差符合国家标准,产品出厂必须携带国家承认机构的检测报告;
6、内包装:独立彩盒包装,彩盒材质:250gA级白板+100g施胶E瓦+140克黄牛皮纸,单面彩色印刷、彩盒表面覆膜处理,自动勾底,加防护,具体尺寸以装入一只活力碗为准,盒中需配有合格标签,标签为80g胶版纸:长60mm*宽40mm,标签上注明厂名厂址、执行标准、免责条款等相关信息;
7、外包装:24个/箱;外箱为五层瓦楞纸箱,面纸200g,里纸175g,芯纸175g,瓦楞140gB瓦,以达到充分防护产品及支持后续中转流通的目的;
8、特别提醒: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次品、其他未尽事宜以标准样为准;
9、不得出现以下安全风险:该物料在使用过程中可接触的部位不应有伤害人体的锐角、快口、毛刺等质量缺陷,针对第三方检验力度,包括国标或其他行业标准的引用及衍生指标,视同物料自身的质量标准一样进行管理和检测;
10、参考图片:以下图片仅供参考,最终以申购部门提供或书面确认的元素图案为准。
第三篇:关于制定企业内控制度的一点想法
关于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一点想法
现代企业都注重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要做好就必须以制度为前提,建立起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
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立的要点
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对内有助于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和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对外则有利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和整个国家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构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要充分考虑财务内控制度在特定企业中所处的现状和环境,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企业应当以《会计法》、《具体会计准则》和其他有关法律制度为依据,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为基础,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为中心,针对财务会计工作和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制定便于操作和监督检查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从而规范单位内部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并成为企业内控体系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在制定财务内控制度,建立其控制体系时,应当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分工中,弄清财务活动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所应担负的责任和所处的地位,弄清企业各个层级的作用和责任,弄清每个层级间相互的制约因素,使纵向和横向的制约机制得以明确,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方面应实行的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相互约束监督机制,达到总体与局部、各局部之间控制的目的。对于从事各项稽核人员必须确立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的职责权限、稽核的程序方法等,并保证稽核工作的独立性。
企业应建立起严密的财务组织机构,形成完善的财会机构管理模式,分清单位负责人、财务总监、会计部门及其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起岗位责任制,即明确各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轮换,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等。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作到“四分开原则”,即决策者和执行者、执行者与记录者、记录者与稽核者、稽核者与保管者之间都要在业务上相互分离。同时也必须实行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以达到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之目的。企业应根据国家各项规范性要求及企业业务需要,选用和设计适当的凭证、单据、账薄、内部报表和各项资料的记录,严格实行各项规则和手续,保持凭证及记录的质量与完整性,以达到从基本环节最全面的控制,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核算、记录环节控制。企业的财务控制,在于结合企业情况,符合企业管理要求的情况下,将企业的财务会计政策、方法和程序予以规范和实施。财务会计政策是企业财务控制的一个标准,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体制、资金筹集运用体制等政策都是企业必须首先确定的框架。
二、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立的内容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度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构建。按控制方法、控制要素、结构层次、管理环节构建等。但不论从何角度出发,构建均须达到预期目的。企业可将财务内控制度控制方法与控制要素相互结合构建具体制度结构。
1、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与企业其他内部管理一样,应当具有纲领性的规范制度,国家以《会计法》作为全国会计工作的最高法规,企业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方面也应当有自身的“母法”。为此,企业制定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作为统控,作为“母法”是极其重要的,它将指导企业的其他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在“母法”中,既要考虑财务方面的原则控制,也要考虑会计方面的原则规范,这样企业就应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
2、基础性管理制度
基础性的管理制度范围广泛,在这里定义其要达到几个方面的目的:第一,对财务会计活动的各项基础进行具体规范,达到基础工作的明晰化和程序化,控制各基础要点。第二,对一些专项的控制进行阐述,以达到对专项的基本目标控制。第只,对基础工作的综合性业务予以控制,达到全面牵制的作用。为此,企业应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会计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分析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财务收支审批与授权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检查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
3、会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会计机构是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组织基础,它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会计人员则是内控制度的最直接的执行者,会计人员的各项素质是实现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最根本的保障。对财务行为的限定、评价与处罚则是巩固执行力度的有力手段。企业应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综合管理要求建立起适合的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为此,企业应制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执行财经纪律与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奖罚规定》等制度。
4、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销售一定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耗费的货币表现。成本费用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挖掘潜力、努力降低成本。成本费用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制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从制度上对上述情况进行规范,从而达到“抓环节、降成本、增效益”的目的。为此,企业需制定《费用报销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办法》等来实现成本费用的相关控制。
5、购销流程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物资流和资金流的转移过程,对购销过程企业应予以严格控制,因为购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始,而销为企业一个营运周期的结果,是创造升值价值的过程,又是新一循环的开始。如何控制首尾这些与外部接触最多的过程就成为财务内控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控制好了,才能保证资产的完整、价格的合理、销售实现的准确。同时在购销流程中企业也存在“内部购销”问题,即内部产品转移和内部销售及相关利益的实现,这也是控制的重点。为此企业需制定《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办法》、《内部计划价格管理制度》、《税金管理制度》、《单据管理制度》等来实现上述控制目标。
6、其他财务风险内控制度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规避损失的重要方面。不少企业由于缺乏风险意识,不分情况对外担保、拆借资金、大量投资等,从而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小则使企业损失数百万,大则几千万上亿元,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为此,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确定风险管理机制,达到对各项风险的控制。为达到上述目的,企业应建立《对外担保管理制度》、《保函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投资管理办法》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
7、内部审计制度
虽然内部审计独立于财务机构,但从广义上讲应在财务内控制制度体系的范畴之内。内部审计是实行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它能指出企业在财务控制环节中的各项问题,并能对财务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建议,因此,加强各项内部审计至关重要。由于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在此对内部审计的主要方面做一简述,即内部审计制度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制度》、《预算决算审计制度》、《离任审计制度》、《任期审计制度》、《内控制度审计制度》、《效益审计制度》等多个方面。
8、相关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由于企业的业务活动是相互关联的,企业的财务内控在其他管理制度中也常得到体现,从而保证了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备性和在本企业活动中的有效实施性。为此,企业必须将相关的内部控制予以实施。企业的相关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主要有《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管理制度》、《财产物资保管制度》、《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都涉及到企业财务内控,促进财务内控环节控制,因此从财务方面企业要密切配合其他管理部门做好上述管理工作,达到财务的“边缘”控制。
第四篇:世界各国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不同
世界各国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不同,AQI的取值范围也各有不同[1]。我国采用的是和美国相似的标准,AQI的取值范围位于0 – 500 之间。我们模型假设主要污染空气指数PM2.5,从下图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同样的PM2.5浓度水平下,按照中美两国标准计算出来的AQI的差别:
而空气质量指数的值在不同的区间,就代表了不同的空气质量水平。比如0 – 50之间,代表―良好‖;51 – 100之间,代表―中等‖;101 – 150之间,代表―对敏感人群不健康‖…等。为了更直观起见,每个区间都有一个固定的颜色值与它对应:
这样,只需要根据报告的AQI值,甚至只看颜色,即可直观判断空气质量水平。AQI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I = 空气质量指数,即AQI,输出值; C = 污染物浓度,输入值;
Clow= 小于或等于C的浓度限值,常量; Chigh= 大于或等于C的浓度限值,常量; Ilow= 对应于Clow的指数限值,常量; Ihigh= 对应于Chigh的指数限值,常量。
利用这个公式,根据污染物浓度C,可以方便地计算出空气质量指数I
根据我们以上模型和求解的结果,可以分析到北京冀地区的空气污染主要源于火力发电、工业生产过程、小商用民用炉灶和交通排放等部门,这些部门每周排放一次影响空气质量的关键参数,由此我们写下为京津冀地区环保部门撰写一份建议报告,给出实现“APEC”蓝天的可行性措施和建议。空气是人类生活的三大要素之一,良好的空气会给人带来足够的氧气,使人神清气爽。
根据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以及百姓对生活中机械电器、住宅装修的过度追求,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影响到百姓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寿命的缩短。许多正在艰涩中的大城市尤其如此,北京冀也不例外。近几年来,雾霾这个词频频见于媒体报道,检测PM2.5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目前在城市中已很难见到蓝天白云、夜晚星光灿烂的景色。医学家们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甚于饮用水安全。空气中不可见的微尘、细菌、挥发性气体及金属颗粒,是导致人类许多疾病的根源。环境专家也指出“城市的灰霾天气相当于我们每天抽20支烟,灰霾天气致肺癌发生的风险几率不亚于尼古丁!成为导致肺癌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
经调查,形成城市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汽车尾气。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机动车排放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逐年飙升,煤烟型污染与机动车尾气型污染的叠加,形成了新的复合型大气污染。这也是城市雾霾天增多的原因。现在合肥地区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不论你在小区漫步,还是出门办事,你总会看到到处是汽车。据报道合肥地区的汽车数量每天急剧增加。这些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接近40万吨,每天近1000吨,占城区空气污染物约三分之一以上。二是建筑扬尘。城市大建设本是造福老百姓的好事,但是如果工地管理差。分布在城市中的道路建设、新小区建设、城中村的拆迁的工地施工行为不规范:不按规定清理施工道路、覆盖裸土、打围作业和洒水降尘,许多建筑单位甚至不对出入工地的车辆进行冲洗。产生的扬尘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三是渣土车的道路扬尘。运输渣土的车辆大都超载,密闭遮挡效果欠佳,大型施工车辆不经冲洗就驶上街道,沿途抛洒滴漏,再加上道路上的垃圾、灰尘等被往来的车流反复碾压后粒径减小,这部分颗粒物往往是反复扬起,反复沉降,造成重复污染。四是家庭的过度装修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推波助澜的作用。
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形成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一方面要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报城市的空气质量要每天播报,提高全民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和参与程度;另一方面,强化舆论监督,对控制扬尘污染少的建设单位给予表扬,对控制扬尘污染不力的单位立即给予曝光并罚款,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二、加强机动车管理,倡导绿色生活。号召居民少开车,各级领导要做出表率,对于行程在2公里以内的外出,要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
三、加强协作部门协作控制扬尘污染。形成由政府责任部门牵头,环保、园林、交通、城管等相关部门配合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尤其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府组织协调各管理部门,严格职能分工、明确部门责任,有效地遏止烟尘污染。
四、要加大对扬尘污染制造者的处罚力度。对违规企业不仅要给予其经济处罚,对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处以吊销其营运资格或停止施工整改。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
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对植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2,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因此,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在大工业城市的下风地区,降水量更多。3,下酸雨
4,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做热岛效应"。5,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空气污染的防治
防治空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革能源结构,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
3、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度集中,不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4、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5、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完善执法监督体系、着重落实三项环境管理制度(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实行环境目标责任制)
(1)推行清洁能源,降低原煤消耗所占的比例。特别是在冬季供暖季节,改造居民采取烧煤取暖的状况,努力扩大天然气、煤气等清洁能源消量,强化能源节约。
(2)加强工业污染的防治,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工业经济。如:加强大型火电厂的脱硫、除尘以及低氮燃烧等措施。
(3)调整工业企业的合理空间布局,将城区的大气污染企业按照产业特点分别进驻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在搬迁过程中实现技术升级和改造。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测。
(4)加强以建筑扬尘、道路扬尘为主的扬尘污染控制,建立健全的控制扬尘污染的长效机制。加强道路冲洗和机械化吸尘作业,增加改性沥青路面比例,严格和规范施工扬尘、建筑渣场管理。(5)加强城市绿化,对裸地实行绿化硬化和植树种草,修建绿化带和组团绿化隔离带,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制定合理的城市绿化方案。
(6)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消除机动车冒黑烟现象。严格执行机动车维护、改造、报废制度。
已经进入雾霾高发期的北京重现蓝天,“APEC 蓝”坊间流传。对此,习近平并不陌生。11月10日,在为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时,习近平用很长的篇幅,幽默地谈起这个词。习近平提到:“也有人说现在的北京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为确保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按照“两圈、两阶段”的总体思路,以北京为中心,六省市区联动。“两圈”是指:北京市为第一圈,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周边五省区市为第二圈。“两阶段”是指:会前、会期两个阶段。
六省市区对实现APEC蓝,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污染企业停产或者限产
“要坚决抓好以电力、冶金、建材、石化、焦化等行业为重点的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减少污染排放”。北京市明确了会议期间全市69家停产和72家限产企业的名单。在会议主会场所在的怀柔区,兴发水泥、福田戴姆勒汽车、太平洋制罐等十家企业被要求会议期间停产。周围五省市区采取了相同的治理措施,比如11月5日,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自11月6日起,济南、淄博、东营、德州、聊城、滨州6市实施重污染天气I级应急减排措施,停止除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之外的一切生产活动。
二、部分施工工地停工,减少扬尘污染
加强会期施工现场扬尘管理,北京市所有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拆除、石材切割、渣土运输、喷涂粉刷等扬尘作业工序,五环路内和怀柔区还将进一步停止所有混凝土振捣及搅拌、结构浇筑等作业。
同时,北京市加强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和冲洗,明确了全市各级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清扫保洁和冲洗的频次要求和标准。
三、私家车单双号出行
北京市和外埠进京机动车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机关和市属企事业单位停驶70%公车,对渣土运输、货运车辆以及外埠进京车辆实施管控。
为配合交通限行措施,会议期间全市调休放假,11月7日至12日放假6天。
四、禁止秸秆、垃圾焚烧
秸秆焚烧对加重空气污染的作用明显,环保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地采取保障措施完全杜绝秸秆、垃圾焚烧的现象。
五、严控餐饮油烟、露天烧烤
会议期间,北京一些餐饮停业,禁止露天烧烤。
实现“美丽中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需要国家以多种方式促进多个节能减排产业的健康大力发展。祝愿我们早日拥有可持续的“蓝天首都”“蓝天中国”!
附录:参考资料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2.Wikipedia: 3.Technical Assistance Document for the Reporting of Daily Air Quality(EPA-454/B-13-001)4.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
第五篇:企业内控管理制度
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各部门及下属单位: 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而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落实单位经营自主权;有利于加强单位经营管理;有利于贯彻单位内部经营责任制;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有利于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定的制定,参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管理要求,目前先制定了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存货控制、固定资产控制、担保控制等控制规范,剩余的有关内部控制规范也将随企业经营业务的需要逐一补充。各部门及下属各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办理相关业务。西安中轻造纸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轻工业西安机械设计研究院 西安造纸机械厂 二0 一一年八月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货币资金是指单位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各单位。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负责。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第五条 单位财务部门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第六条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第七条 单位每项资金使用最终须经法人代表批准,财务总监、负责人等审签,出纳人员方可办理支付业务。
(一)支付申请: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经授权的审批人提交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经济合同协议,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
(二)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性质或金额重大的,还应及时报告相关领导。
(三)支付审核:审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审核,审核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企业是否妥当等。审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等相关负责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四)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日记账。第八条 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资金。第三章 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 第九条 单位财务部应当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当及时存入开户银行。第十条 单位财务部应当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的现金开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或超过现金开支限额的业务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第十一条 财务部门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第十二条 单位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第十三条 主管财务的领导应当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对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第十四条 单位开户银行的定期对账单,需经财务负责人核对签字后方可报出。第十五条 财务部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算和报告。第四章 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 第十六条 财务部应加强与资金相关的票据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并专设登记薄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第十七条 因填写、开具失误或因其他原因导致作废的法定票据,应当按规定预以保存,不得随意处置或销毁。第十八条 财务部应当设立专门的账薄对票据的使用进行登记;对收取的重要票据,应留有复印件并妥善保管不得跳号开具票据,不得随意开具印章齐全的空白支票。第十九条 财务部门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由出纳保管,法人名章和发票专用章由会计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第二十条 按规定需要由有关负责人签字盖章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进行相关登记。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单位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采购,主要是指单位外购商品并支付价款的行为。若发生外购服务并支付价款的控制,可参照本规范执行。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的单位。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采购与付款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第二章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五条 单位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都需建立明确的规范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请购与审批;
(二)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三)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查;
(四)采购与验收;
(五)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六)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鉴于单位本部及下属部门目前人员精练的状况,上述岗位事项在相关部门间可交叉监督兼职,但绝对不允许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第五条 单位本部的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固定资产、(不含装备类资产)低值易耗品及零星物品的采购,生产车间、项目部设计室负责产品生产、外协加工件的材料、半成品的采购。第三章 请购与审批 第七条 采购资金的申请与支付按货币资金规范要求执行。第八条 总经理办公室按季编报低值易耗品等办公用品采购预算,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送财务部。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也须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办理。第四章 采购与验收 第九条 负责采购的部门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及计量方法等有明确的要求,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及所购商品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符合使用要求。第十条 负责验收的人员必须对所购商品进行验收,办理入库手续,并在相关凭据上鉴证,做好相应的账薄登记。第十一条 验收人员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相关负责人甚至单位负责人报告,有关部门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第五章 付款控制 第十二条 财务部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等规定办理采购付款业务。第十三条 财务部审核人员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规范性进行严格审核。第十四条 发生预付款项,财会人员应对照合同、协议及时催督经办人,定期与供应商核对账款,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负责分管财务的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财务账目及相关商品采购合同、库存余额等,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处理。第十六条 采购组织部门对已执行的合同,协议等单据、凭证、文件要妥善保管,严禁未经许可随意销毁。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单位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行为,防范销售与收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销售,主要是指单位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单位提供服务并收取价款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单位有销售业务的相关部门。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及销售与收款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第二章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五条 单位建立的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必须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第六条 本单位的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分别在相关的部门分别设立。
(一)销售部门(或岗位)负责处理订单、签订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催收货款。
(二)发货部门(或岗位)负责审核销售发货单据是否齐全,并办理发货的具体事宜。
(三)财会部门负责销售款项的结算和记录,监督管理货款回收。上述岗位不允许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全过程。第七条 销售部门的销售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其业务在严格的授权批准权限内按相关的程序,责任进行控制。第八条 财务部门的收款人员(出纳)严格按照货币资金规范管理要求进行管理。第九条 负责物品销售的审批人,在其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第十条 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销售与收款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上一级部门或领导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和人员经办销售与收款业务。第三章 销售和发货控制 第十一条 销售部门对其业务要有明确的责任制,每一应有预算、目标。第十二条 销售部门对单位商定的销售价格,折扣政策,付款政策应严格执行。第十三条 销售部门在选择客户时,应充分了解和考虑客户的信誉。财务状况等有关情况,降低账款回收中的风险。第十四条 负责销售和发货业务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销售和发货业务。销售谈判。销售合同订立前,单位应指定专人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谈判人员至少在两人以上,并与订立合同的人员相分离。销售谈判的全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合同订立。经单位授权的有关人员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应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金额重大的销售合同的订立应征询法律顾问的意见。合同审批。在单位销售合同审批制度规范下,审批人员应对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严格把关。组织销售。销售部门应按照经批准 的销售合同编制销售计划,向发货部门(或岗位)下发销售通知单,同时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并经审批后送财会部门,由财会部门根据销售发票通知单向客户开出销售发票,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的人员与开具销售发票的人员应相互分离。组织发货。发货部门(或岗位)应对销售发货单据进行审核,严格按照销售通知单所列的发货品种,规格、数量、时间等进行货物的发运。第十五条 销售、发货部门(或岗位)对销售与发货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销售登记制度,并加强销售合同,销售计划,销售通知单,发货凭证、运货凭证、销售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第四章 收款控制 第十六条 财务部应将销售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售现款。第十七条 财务部应当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折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销售部门应当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财务部门应当督促销售部门加紧催收,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第十八条 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相关部门应报告有关部门或领导,对其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确认为坏账。对发生的各项坏账,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作出会计处理。第十九条 财务部门对注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注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当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款。第二十条 财务部门对应收票据取得和贴现必须经分管财务的领导书面批准。财务部门对应收票据要指定专人管理,对即将到期的应收票据,应及时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已贴现票据应在备查薄中登记,以便日后追踪管理。第二十一条 财务部门应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单位负责财务和销售的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销售与收款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成本费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单位对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降低成本费用耗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成本,是指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费用,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成本之外的其他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要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期间费用,即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成本即计入所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的成本。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所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单位。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成本费用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第五条 负责成本费用业务的财会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对不相容岗位须分离、制约和监督。第六条 办理成本费用核算的财会人员应具有良好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客观公正。第七条 财务部对成本费用核算建有明确的职责、权限、程序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成本费用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第八条 财务部负责人行使成本费用审批权。经办人按照审批人的意见办理成本费用业务。第三章 成本费用预测、决策与预算控制 第九条 财务部根据本单位历史成本费用数据,同行业同类型标杆企业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料工费价格变动趋势、人力、物力的资源状况,以及产品销售情况等,运用量本利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变动成本计算和定量、定性分析、价值链成本比较分析等专门方法,对未来企业成本费用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制订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管理目标。第十条 成本费用预测,本着费用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则。明确合理的期限,充分考虑成本费用预测的不确定因素,确定成本费用定额标准。第十一条 成本费用预测要服从单位整体战略目标,考虑各种成本降低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成本费用方案。第十二条 财务部根据成本费用预测决策形成的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将单位成本费用目标具体化,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第四章 成本费用执行控制 第十三条 材料采购成本,按照单位制定的内控---采购与付款的规定确定材料供应商和采购价格制造费用支出范围和标准,采用弹性预算等方法,加强对制造费用的控制。第十四条 财务部负责人具体负责成本费用支出审批并授以具体经办人员,会同相关部门对成本费用开支项目和标准进行复核。第十五条 对未列入预算的成本费用项目,如需支出,应按照规定程序申请追加预算。对已列入预算但超过开支标准的成本费用项目,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报主管领导批准后送财务部。第十六条 财务部财会人员在办理费用支出业务时,应根据经批准成本费用支出申请,对发票、结算凭证等相关凭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第五章 成本费用核算 第十七条 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应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办理。成本费用核算应与客观经济事项相一致,以实际发生的金额计价,不得人为降低或提高成本。成本费用应当分期核算。一定期间的成本费用与相应的收入应当配比。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应当前后一致。成本费用归集、分配、核算应当考虑重要性原则。第十八条 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成本费用核算方法选择品种法。第十九条 单位应加强对成本费用监督检查,并组织对成本费用的执行情况予以考核,通过对目标成本节约额,目标成本节约率等指标和方法,综合考核整体成本费用预算或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及借款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担保,是指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担保合同协议,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向被担保人提供一定方式的担保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行为。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单位。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担保内控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一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第五条 单位担保业务由企划部分管,企划部对担保业务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担保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担保业务的评估与审批。
(二)担保业务的审批与执行。
(三)担保业务的执行和核对
(四)担保业务相关财产保管和担保业务记录。第六条 经办担保业务的人员,应当掌握与担保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风险意识。第七条 担保业务审批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控制,最终须经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经办人员严控遵守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担保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担保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第八条 单位建立担保业务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担保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审批程序或不按规定执行担保业务的部门或经办人,将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第二章 担保评估与审批控制 第九条 单位对担保业务必须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担保业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担保政策,防范担保业务风险。第十条 单位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必须要求:
(一)审查担保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需要。
(二)评估申请担保人的资信状况,评估内容包括:申请人基 本情况,资产质量,经营情况,行业前景,偿债能力,信用状况等。
(三)审查担保项目的合法性、可行性。第十一条 被担保人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不得提供担保:
(一)担保项目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
(二)已进入重组,托管,兼并或破产清算程序的;
(三)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的;
(四)管理混乱,经营风险较大的;
(五)与其他企业存在经济纠纷,可能承担较大赔偿责任的。第十二条 被担保人要求变更担保事项的,单位应当重新履行评估与审批程序。第四章 担保执行控制 第十三条 单位有关部门或经办人员应根据职责权限,按规定的程序订立担保合同协议。第十四条 担保合同协议明确要求被担保人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与相关资料,并及时报告担保事项的实施情况。第十五条 负责担保业务的经办人应建立担保事项台账,详细记录担保对象,金额、期限、用于抵押和质押的物品、权利和其他有关事项。第十六条 单位在担保合同协议到期时,应该全面清理用于担保的财产、权利凭证,按合同协议约定及时终止担保关系。第五章 借款 第十七条 单位借款必须纳入财务管理,按借款用途专项使用,坚持适度筹措原则,注意防范财务风险,禁止借款从事股票、基金、债券、期货、外汇等高风险业务。禁止用短期借款进行固定资产及股权性投资。第十八条 已纳入单位预算,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需新增流动资金借款,需经领导班子会议审议,法人代表批准,对于单位对外融资而采取的向职工借款方式融资的,需经职工代表会议审议报上级集团公司审批。第十九条 单位向银行申请财务部必须40 个工作日提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借款原因、用途及借款金额、借款期限、还款来源、担保单位和方式等。经单位领导班子会议审议,批准后方能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固定资产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固定资产业务中的各种差错和舞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单价超过2000 元的有形资产。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单位。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第五条 本单位固定资产业务岗位按资产分类,设在企划部和总经理办公室。即:房屋、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等装备类资产归企划部管理,车辆、计算机等管理类资产归总经理办公室管理。归口管理部门建有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其职责、权限,确保在办理固定资产业务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第六条 负责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经办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第七条 负责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经办人员,在明确的职责范围内行使权限,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第八条 审批人根据固定资产业务授权批准的权限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固定资产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汇报。第九条 固定资产业务有明确的业务流程,即: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编制,取得与验收,使用与维护、处置等。第三章 取得与验收控制 第十条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生产经营发展目标等因素拟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按规定程序审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合理。第十一条 外购固定资产严格按请购与审批制度,相关部门(或人员)在所授的职责权限内运作。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必须规范、透明。一般固定资产采购,应由采购部门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情况,采取比质比价的办法确定供应商;重大固定资产采购,采取招标方式进行。第十二条 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协议,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有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或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制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对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外企业无偿划拨转入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均应办理相应的验收手续。对经营租赁、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应设立登记薄记录备查,避免与本企业财产混淆,并应及时归还。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入库、编号、建卡、调配等手续。第十三条 财务部按照会计准则制度,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购买或建造成本。第十四条 对需要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的固定资产,单位应及时到相关部门办理。第四章 使用与维护控制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要注意维修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分管固定资产核算的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确保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完整,以便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和盘点。第十六条 财务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集团统一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确定计提固定资产范围、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率等规定。上述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维修、大修理制定相应的措施。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每年至少一次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盘点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应当进行固定资产账薄记录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固定资产的盘点应将结果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并与账薄记录核对,对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要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第十九条 发生的盘盈、盘亏要逐笔查明原因,并编制处理意见,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报主管领导或授权人,经批准后送财务部调整有关账薄纪录, 使其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第二十条 对于未使用、不需用或使用不当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及时提出处理措施,报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对封存的固定资产,应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存货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单位对存货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存货的安全完整,提高存货运营效率,保证合理确认存货价值,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存货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法律示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存货,是指单位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单位代销、代管存货、委托加工、代修存货也适用于本规范。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厂、院、公司(以下简称单位)和下属单位。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存货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存货的安全完整负责。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第五条 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包括:
(一)存货的请购、审批与执行。
(二)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
(三)存货的保管与相关记录。
(四)存货发出的申请,审批与记录。
(五)存货处置的申请,审批与记录。第六条 存货业务的经办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客观公正。第七条 供销部门对存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经办人必须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办理存货业务。第八条 供销部门(含仓储管理人员)管理单位存货,其余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时,必须由相关部门授权,必要时须经主管领导授权。对于贵重物品、危险品或需保密物品的存货,应有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第三章 请购与采购控制 第九条 存货采购参照内部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相关规定办理。第十条 供销部门根据仓储计划、资金筹措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编制采购计划,对存货的采购实行预算管理,合理确定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的比例。第三章 验收与保管控制 第十一条 供销部门对入库存货的质量、数量、技术规格等方面按要求进行检查与验收,保证存货符合采购要求。第十二条 外购存货应经下列验收程序:
(一)检查订货合同协议,入库通知单,供货企业提供的材质 证明、合格证、运单,提货通知单、原始单据与待检验货物之间是否相符。
(二)对待验货物进行数量复核和质量检验。
(三)对验收后数量相符、质量合格的货物办理相关入库手续,对经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货物,应及时办理退货、换货或索赔。
(四)对不经仓储直接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存货,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检验。第十三条 拟入库的自制存货,生产部门应组织专人对其进行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产成品方可作为存货办理入库手续。第十四条 供销部门建有存货保管制度,仓储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加强存货的日常保管工作。第十五条 仓储管理人员对入库的存货建立存货明细账,详细登记存货类别、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等内容,并定期与财务部门就存货品种、数量、金额等进行核对。第十六条 存货采购应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进行初始计量,正确核算存货采购成本。第五章 领用与发出控制 第十七条 生产部门、基建部门领用材料,应当持有生产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核准的领料单,超出存货领料限额的,须经主管负责人批准。第十八条 存货发出需经供销部门批准,大批产品、贵重物品或危险品的发生应经主管负责人批准。仓储管理员根据经审批的销售通知单发出货物,并定期将发货记录同共销部门和财务部核对。第六章 盘点与处置控制 第十九条 财务部与供销部每年至少一次组织相关人员对存货进行盘点(时间一般定在9-10 月)时间应该为结合财务决算工作每年11-12 月进行盘点 第二十条 盘点工作,应先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人员,有序摆放存货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第二十一条 存货盘点要及时编制盘点表,盘盈、盘亏情况要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经单位负责人召集的一定会议通过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第二十二条 供销部门通过盘点、清查、检查等方式全面掌握存货的状况,及时发现存货的残、次、冷、背等情况。供销部门对残、次、冷、背的存货处置,应当选取择有效的处理方式,并经主管负责人批准后作出相应的处置。第二十三条 存货的会计处理,应当符合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财务部根据存货的特点及单位内部存货流转的管理方式,确定存货计价方法。严禁人为调节存货计价而影响当期损益。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变更。第二十四条 财务部与供销部门应结合盘点结果对存货进行库龄分析,确定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经主管负责人审核后,根据批示进行会计处理,并附有相关书面记录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