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的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索
基于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的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索
摘要:为保证沈阳市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沈阳市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建成“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信息化服务平台”。介绍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监管平台的主要功能、特点及效果,为各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
中图分类号:X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5-0087-03
食品安全是关系社会民生的大事。对于小学校园中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正值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维系校园食品安全是保障人身健康和学习进步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沈阳市小学校园食品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维护师生及公众健康,沈阳市采取切实举措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投资530余万元建成“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多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全信息的大数据“智慧监管”模式,保障小学校园及公众食品安全。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主要措施
1.1 推行试点先行措施
为做好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农产品溯源操作规程》、《农资监管平台业务流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实施方案》、《农药经营登记备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20多项建设规划和方案计划,为平台建设定好方向,打好基础。为使规划方案行之有效,首先做好试点先行工作。下发《追溯试点单位遴选标准》、《市农经委关于推荐蔬菜生产基地和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的通知》、《沈?市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按照均衡分布、以点带面、以大带小、以上带下、多级结合、全方位渗透等原则,从352家推荐试点单位中精心遴选150家先行试点,并把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作为试点的重点,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2 争取资金支持
搞好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资金是关键。对此,有关部门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和人大、政协领导的支持与关注,分别向省农委、市主管市长、市人大、市政协领导报告农产品监管平台建设推进情况和面临的资金困难,争取省市财政资金支持530万元。同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方案》与各区县(市)主要领导签订目标责任书,带动区县投入资金,做好平台建设工作。此外,将科技示范园区等项目资金与追溯试点单位相结合,为每个生产基地试点单位配备2.7万余元的农残速测仪等配套设备。通过加强平台建设和提高监测水平,保障小学校园和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
1.3 规范试点单位标准化建设
沈阳市按照软硬件一起抓的思路,针对两级监控中心、县级农资备案室、乡级检测室、生产基地检测室、农资经销监控室5类主要场所,逐个明确建设标准、工作内容、基本要求等,推进标准化建设。一是规定生产基地检测室追溯建设标准“11有”,即桌椅柜、宽带、电脑、速测仪、冰箱、二维码打印机、监控摄像头、生产记录和质量检测档案、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二是主要工作“5要”,即全程信息采集、质量安全检测、二维码追溯、检测过程监控和规范化管理。按照简单好用、信息兼容、长效发展、满足多方需求等原则,逐个环节设计,逐个步骤推演。开发检测信息数据库,实现检测信息、生产信息和企业信息三度融合;开发农业投入品追溯专用软件,实现农药生产信息、经营信息、备案信息的深度融合。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为小学校园和社会公众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1.4 加强平台监管
为切实管好用好平台系统,专门组建农产品监控中心,要求每周上报一次检测数据分析报告、舆情分析报告,每天巡查一次试点单位,及时处理数据超标、举报投诉和舆情信息等,开展标准化平台监管、检测数据监理、农资备案管控、举报投诉受理、舆情分析、收贮运企业管理等工作,发挥平台系统的信息获取功能,强化远程执法监管作用,保障小学校园和社会公众食品安全。
1.5 及时更新设备及知识
组织开展速测仪、条码打印机、监控摄像头等使用培训,现场签订“试点企业承诺书”并发放《致全体试点企业的一封信》,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单位”标识牌,明确试点单位责任及要求。建立“农产品追溯”QQ群,将培训内容共享在QQ群内,方便学习讨论,提高使用仪器设备的能力和意识,并及时分享追溯工作动态信息,增进了解,推动工作。利用沈阳电视台“看今天”等栏目,多次在新闻频道宣传追溯体系建设及二维码使用等内容,检查试点单位建设现状,最后将结果通报给当地人民政府,推动追溯体系等智慧监管工作在校园等基层单位同步展开。沈阳市农产品信息化监管平台主要功能
沈阳市农产品信息化监管平台为全市实现农产品网格化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主要功能包括:一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县(市)向乡村两级拓展和延伸,保证监管工作无死角、无肓区、无缝链接;二是明确全市1 519个行政村、123个乡镇、61个乡镇监管站、9个区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主体职责;三是建立以4 000多家生产单位、856家农药经营单位、40家收贮运企业、40家采摘园等生产经营主体为主体的基础信息电子档案;四是实现各级监管主体工作情况的时时互动和监控;五是利用平台完成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的大数据汇总和分析整理;六是依据监管信息实现农产品监管工作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的公开公平公正。
其中,独立研发的农药经营条件网上审查系统,可以让县、区(市)农药经营条件审查人员通过网络完成审查工作,方便基层和农药经营业户,大大节省行政成本,快速高效完成审查任务。精心设计审查流程,即:经营单位对照清单及标准进行规范整治和汇总材料→县级执法大队进行材料初审和上传→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进行终审和颁证。将工商执照、经营场所和库房面积、人员资格等设定为必须条件,通过分类分项设置分值,经营单位可自我评价,及时进行规范整治,提高审查准备工作透明度。审查工作全部在网上进行,方便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办理审查工作。自系统运行以来,已上传农药经营单位876家,达到全市总数量913家的95.9%,颁证856个。审查系统可自动生成表格,汇总整理经营单位相关信息,并对颁发的合格证书逐个进行拍照留存,形成完整的审查资料。该系统还与农产品追溯系统进行融合和绑定,对提升农产品监管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沈阳市农产品信息化监管平台的特点及效果
沈阳市农产品信息化监管平台具有监管功能多样化、监管环节全程化、监督生产标准化、农资监管程序化、质量追溯便捷化、投诉处理透明化、收贮运监管简易化、网格监管清晰化、农药经营条件网上审查规范化等诸多特点,在日常监管工作实现了视频监控“千里眼”、语音通话“顺风耳”、质量追溯“全程管”、检测数据“全兼容”、农资备案“查到根”、网格监管“无缝隙”、舆情监控“早汇报”、举报投诉“强制理”、远程服务“帮到底”、信息共享“云服务”等多重监管效果。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设置试点单位191个,其中农产品生产基地51个、农药经营店44个、乡镇监管站61个、县级检测中心10个、农资备案室10个、收贮运企业10个、水产品养殖基地5个;共备案农产品生产及检测单位274个,上传检测数据74 190条,打印二维码39万多个;备案农药经营企业122个、企业商品1 425个、农药商品1 361个,打印二维码43万多个;通过网上审查和颁发农药经营单位合格证书856个;发布舆情信息164条,其中正面舆情35条、消费安全类58条、行政管理类40条、网络谣传类12条、过程管理类11条、技术支撑类8条;受理举报投诉30起,其中产品质量投诉15起、诚信投诉5起、服务投诉1起、价格投诉1起、消极抱怨性投诉1起、负面宣传型投诉1起、极端激进型投诉1起、建议性投诉2起、批评性投诉3起。通过平台建设,实现多重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为校园和社会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晨曦.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及对策浅谈[J].经济,2016(7):00219-00219.[2] 汤鲁彪,刘士全.基于供应链系统的校园食品安全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3):44-45.[3] 钱永忠,王芳,高山,等.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01):13-15.[4] 刘燕洁.沈阳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J].辽宁农业科学,2011(2):60-61.(下转第90页)
第二篇: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建设的
【发布单位】沈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沈政办发[2009]24号 【发布日期】2009-03-26 【生效日期】2009-03-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沈阳市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沈政办发[2009]2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精神,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我市在今后3年内完成区、县(市)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的建设等项任务,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如下:
一、提高认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众利益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各级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思想、转变职能,创新机制,采取切实措施,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百姓消费安全。
二、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市、区两级监管,市、区、乡、基地和市场4级检测的全程监管体系。2009年完善9个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9个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2009至2011年,建立40个乡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100个重点产业村或农业产业中心区域农产品质量检测点,60个流通环节检测点;主要批发市场、产地市场、农产品配送企业、超市自建检测点。
三、主要任务
(一)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技术。紧紧围绕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出口基地使用国际标准、内销产品使用国家标准,积极制订地方标准。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农产品基地、出口农产品基地的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要实现标准化生产。
(二)建立健全出口质量监管服务体系。对万亩以上果蔬出口基地和大型养殖基地,根据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注册相关规定,建立和实施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及抽查检测制度,全面实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11年,以区、县(市)政府为主导,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服务。
(三)实现地产果蔬产品质量追溯制度。3年内,5000亩以上的果蔬生产基地建立检测点。其中,2009年完成24个万亩以上蔬菜生产基地检测点建设,2010至2011年完成36个5000亩以上果蔬生产基地检测点建设任务。2011年前,重点解决“三无”(无投入品记录、无产地证明、无质量证明)问题,基本实现地产果蔬产品质量可追溯。
(四)建立农资配送机制,开展连锁经营。建立重要生产资料物流配送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农药、兽药专营和添加剂规范使用和农业投入品配送制度。通过建立农资配送中心,设立乡村连锁经营店,提高优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占有率,着力解决农业投入品流通渠道多、乱、杂的问题。
(五)加强农业检测和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各地区要通过对农业部门现有直属事业单位的整合,组建农业检验检测中心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负责本区域内农产品、畜产品、农业投入品等质量检验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投入品经营和使用,以及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工作,所需人员编制由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并列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序列,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四、有关要求
(一)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做好农资市场整顿工作,依法取缔不符合专营要求的农资经营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农药、兽药连锁配送试点工作,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二)按照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基本原则,各地区要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对按标准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区县(市),市财政适当给予一次性的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完善监管单位及检测站点基础设施建设。
(三)各地区要加大对上岗人员的技能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水平。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农林局 2010年4月19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各项规定,加强宣传,我们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做好“三农”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区成立了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林、卫生、公安、监察、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环节、落实到个人,特别是为加强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并下发了专门文件,并成立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坚决落实各项监管措施。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对相关的监管人员、规模种植与养殖基地管理人员、各企业等有关人员开展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并在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4次,在3月10日-12日开展为期三天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4000份。同时邀请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常向阳教授开展《农产品安全供应链》的专题培训、邀请市农委专家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进行培训,宿豫区农林局相关人员到乡镇开展技术指导,迄今培训2000人次。
二、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一是通过建立完善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过程监管链条,推行质量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质量安全追溯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区、乡二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配置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32名,并逐步落实村级协管员制度,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将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由挂牌机构改为独立设置机构,2009年10月,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下文《关于成立宿豫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批复》(宿豫编发„2009‟16号),明确了单位性质、级别及人员编制与经费保障等,同时加强检测室建设,购置常规检测、快速检测仪器等,形成以区级检测中心为基础、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速测站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三、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与农业品牌化发展
我们切实加强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基地农民按照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以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一是在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规模种养基地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休药期制度。二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与产地准出制度。加强蔬菜产地、农贸市场、与企业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督促指导江苏益客、罐头食品等企业农产品经销企业建立检测室,配备检测设备,培训检测人员,开展检测工作。对新建的规模蔬菜基地,要求必须建设有检测室、有农药残留速测仪、配备专门的检测人员。目前正在筹建的华东农业批发市场建立蔬菜质量检测中心,配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检测人员以及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出具检测报告,市场建成后可以达到每批进入市场的蔬菜都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三是强化监督抽检,准确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积极配合市级做好例行监测工作,对全区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城区市场、超市开展每月四次定期抽样快速检测,并及时报告和通报检测结果,以便及时处理和整改。我区检测合格率98.9% ,其中生产基地样品检测合格率100%,农贸市场取样检测合格率98.4%,实行月检月报制度,并及时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发布通报。四是试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产品产地安全、生产记录、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的全程可追溯管理。
目前,全区已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5个。围绕标准化建设,加大了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目前全区共认证了无公害农产品56个、绿色食品25个、有机农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2件、市知名商标5件,在提升宿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提升了宿豫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
四、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加大宣传与引导,开展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在全区范围内加强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不断加大农产品执法力度,狠抓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批发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销售的蔬菜、果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突出重点时节、重点环节、重点产品,抽查监管,对益客食品、肉联厂派员驻厂监管。特别是在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监督指导基础上,还采取了下面两方面措施,确保世博期间入沪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开展“拉网式”排查,准确掌握供沪单位情况。共完成全区39家“三品”生产单位、10家蔬菜生产基地的单位名称、种植面积、负责人及联系电话、乡镇监管员及联系电话及“三品”认证情况核实,建立了详细的监管档案。二是实现全区生产基地“一对一”监管。区农林执法大队、农检中心、动物监督所、蔬菜办联合行动,加强对全区49家种植基地监管,按照供沪企业“四有” 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设立区级、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实行“一对一”监管,并逐家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建立了田间跟踪档案,详细掌握其使用的投入品品种及其用量等信息资料。对于检查不合格的生产基地,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五、创新机制,有效实现全程质量监管与控制 2009以来年,全区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高标准肉禽规模养殖场107个,目前已建120个,肉禽养殖能力近5000万羽。我区肉鸡产品畅销全国。在肉鸡生产加工上,我们切实履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职责,努力提高禽类产品质量水平。
首先是从源头抓起,实行养殖准入制度,符合动物防疫、生态健康养殖生产及技术标准的才能从事生产。
二是建设监控中心,实现实时视频全程监控。为加强全区肉禽产业监管,按照“政府投入、全面覆盖、集中监控”的原则,宿豫区建设了全区肉鸡养殖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全区120个规模场全部编号存档,予以GPS定位,第一批80个规模场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通过整个系统的应用,可全面、直观、及时、有效地对养殖场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三是生产、管理相结合,质量控制由被动变主动、由节点变全程。在饲养、饲料、加工环节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控制疫病及药残,而重点是控制商品鸡饲养环节。支持、配合企业以合同形式约定投入品使用种类和程序、数量,对各规模肉禽养殖场,由农林局组织,配合相关部门与龙头企业建立统一生产流程,规范饲养技术,全面推广 HACCP 现场管理体系,农林局等部门在对农户、企业进行集中和分散的宣传、培训,帮助他们在掌握肉鸡标准化饲养技术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肉鸡生产操作规范,肉鸡饲养坚持“全进全出”原则,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供鸡苗,统一供饲料,统一供药品,统一防疫程序,统一回收屠宰”,对肉鸡生产过程中各关键环节预先分析,从雏鸡入舍到毛鸡进厂,主要确定控制点实行现场视频和专人监控,检测合格后方可允许进场屠宰,从根本上保证了禽类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屠宰过程批次管理,建立追溯体系。加工企业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及时做好批次间隔、单独分割、单独存放的加工厂合格原料可追溯管理体系,并投巨资建立起了苏北唯一的现代化的化验检测中心,化验中心在企业内有独立的运作机制,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而且我区已建或正在引进饲料、药品加工企业,并准备联合这些投入品企业与加工、流通企业共同建立起肉鸡产业质量安全网。
四是强化产业配套,消灭一切影响质量安全的不利因素,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严格要求各养殖场不得随意处置禽类粪便,不得宰杀、出售、乱抛病死鸡,不得随意向场外排污,对养殖场的病死鸡,将安排专人、专用运输工具和设备统一收缴,经湿化处理后用作饲料或有机肥原料。采取养殖前先签约形式,保证鸡粪被有机肥无害化处理加工厂100%收购,既有效防止环境及产品污染,减少疫病发生,又提升养殖附加效益,提高禽粪资源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创优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一
按照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总体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我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积极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部署,明确任务
1.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年初,制定了《20**年农业局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方案》,明确了监管目标、监管原则、监管重点,确定了以农业投入品和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并组织召开农口部门、各镇主管领导专题会议,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细化巡查、检测等具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完善了检测程序,确保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到实处。
2.制定应急预案。结合今年实际,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了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保障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安全,增强应对我市突发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理能力。
3.安排各节假日值班表。在元旦、春节、国庆等各节假日,安排监管站人员进行值班,密切注意全市农产品生产地的生产情况,对各种植地的水果、蔬菜采摘上市前的进行检测,保障全市农产品上市前的安全。畅通信息,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门报告存在的异常情况。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
目前,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在编人员3人,全市4个镇也分别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服务中心,各镇工作人员为2-3名。市级监管站、检测站主要是承担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监督检测任务,对全市农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并研究和推广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镇级检测服务中心主要承担辖镇内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性检测工作的要求。
(三)开展农产品检测,控制农产品质量
今年,我市扩展建设“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分别在***个镇各建设5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主要种植辣椒、西瓜、萝卜等蔬菜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这些蔬菜基地农残检测为重点,全年进行监管检测。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农贸市场、超市的果蔬进行农残检测。
按时完成例行监测工作任务。今年来,截止到12月,市级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1***个,例行检测样品合格率为**.*%。各镇也完成2***个检测数据,合格率为**.*%。市镇两级都能按月完成检测和数据上报工作。
(四)加强种植基地日常监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1.对种植基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每周定期、不定期对监管对象进行巡查,规范基地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园市守法和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2.节假日期间加强监管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元旦、春节、国庆期间进行以食品安全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农资经营网点销售产品标签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规范性;是否建立生产、营档案,销售台账记录等情况。节假日期间,出动执法人员***人次,出动车辆52辆次。同时,深入各生产基地,加强对源头农产品的采样检测,确保节假日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二
今年来,北仑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按照省、市农业执法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和农资市场特点,抓源头,强监管,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深入开展春季、秋季“绿剑”专项执法行动和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农资生产经营网点的执法巡查,采取检打联动、部门联合等形式,打防结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禁用农兽药等违法经营、使用、添加的行为,依法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网点120家次,联合工商、质监部门开展农资市场综合执法检查2次,会同贸粮、工商等部门对市场农产品联合检查2次。查处违法案件1起,罚没款1**元。按照《20**宁波市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检实施方案》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工作,累计抽检各类农业投入品45批次(送检农作物种子样品3批次、农药样品20批次、肥料样品12批次、兽药5批次、饲料与饲料添加剂5批次),经检测有1批次肥料不合格,根据抽检的结果,引导农民正确选用合格放心的农资产品。
(二)狠抓生产源头监管,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责,完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一是加强对111家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及136家未登记注册的种养殖大户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巡查,督促建立生产台帐和使用投入品记录,实行可追溯管理。二是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查处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加强对禁限用农药经营使用的执法检查,实行克百威定点销售,规范销售台帐。三是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年、“强网清源”集中行动等专项行动和重大节假日前执法检查,排查区域安全隐患,发放宣传告知书,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强化生产源头监管。累计检查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养殖场等105家次。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年初,制订了《20**年北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并将生产基地农产品的例行监测范围从生产基地向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延伸,突出重点季节、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的定期、定点监测,具体做到“三个结合”:即定期检测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农产品基地检测与农贸市场抽查相结合;监督检测与质量认证相结合。20**年至今,全区初级农产品共抽检样品2607批次,合格率达**.*%。其中,市级以上抽检57批次,合格率为**%;;区级抽检2550批次,合格率**.*%。在市级以上部门监测中,农业部抽检蔬菜样品5批次;市农安办开展例行监测6次,抽检蔬菜样品34批次,林特产品6批次;市执法支队抽取蔬菜样品12批次。在区级例行监测中,定量抽检358批次,其中蔬菜237批次、水产品15批次、畜产品47批次、林特产品57批次,有4批次蔬菜产品不合格,合格率**.*%;定性抽检2192批次,其中生猪尿样1852批次,蔬菜速测340批次,合格率**%。
(四)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资溯源管理。一是深化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制定《北仑区农资监管与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农资批发企业产品备案工作,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组织农资监管信息化专项培训。目前全区已完成40家农资经营店信息化设备配备和操作培训工作,初步实现了农资经营“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二是推进农资经营单位信用评级工作,促进农资连锁店诚信经营,对全区29家评级对象资料进行审核,按照A、B、C、D四个等级标准实行分类推荐,经农林、工商、供销社三部门盖章评定后提交市有关部门进行最终评定。三是开展
“绿剑”农产品质量标志专项执法行动,以全区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合作社以及区域主导农产品规模种植户为重点检查对象,对冒用、滥用农产品标志行为进行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相关企业7家,巡查重点区域3个,发现部分生产单位滥用标识,责令当事人立即整改。
(五)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围绕
“绿剑行动”这根主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微博网络、报纸广播等信息平台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进农村活动,开展农技下乡2次,组织1次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道德提升月活动,配合食安办开展1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重点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行业自律水平。累计出动农技人员***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80余人,现场展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展板40余块,悬挂横幅5条。二是开展培训。为全面提高我区农资经营者、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和责任意识,倡导自觉守法、诚信道德理念,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法律专项培训1次,培训农民80多人。为深入推进农资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管长效机制,组织1期农资信息化监管系统操作培训班,培训农资经营者30多人。
(六)加强安全舆情应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积极探索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和成因,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针对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重拳出击,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测频次,切实有效解决难题。每季度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严格防控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散和发酵。今年共接到区食安办抄告单5起,群众举报投诉5起,均妥善处置。
二、20**年工作思路
1、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结合“绿剑”系列集中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和日常巡查,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严厉打击违规经营农资行为。积极推动“限用农药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农资经营单位的教育引导,彻底清除限用农药对食用农产品的威胁,净化农业投入品源头。
2、推进农业执法与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农资批发企业和农资经营店开展农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进销货台账,加强农资信息化建设督查和指导力度。深入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倡导诚信经营理念,不断扩大诚信小农资店覆盖面,规范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3、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推进种植业产品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兽用抗菌药、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禁用农兽药等违法经营、使用、添加的行为。
4、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确保检测任务的保质保量完成,配合上级部门做好质量检测工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利用,加强检测结果分析,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追溯源头,并在依法查处整改上有所突破。
5、抓好舆情处置和应急能力建设。继续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和媒体报道,积极稳妥、准确发布我区农产品安全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协调处置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保护产业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终工作总结三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政策,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力度,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强化日常监督管理。这一年,经过上下各方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20**年,我局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会议,研究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明确职责,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力度,严抓农资市场的监管,认真做好本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与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在源头、生产环节和市场等方面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车、横幅标语、印发资料等方式,在全县全方位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全县生产经营者、流通者及消费者要进一步认识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同心协力抓好菜篮子,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二是县农业局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中心,结合农技、植保、科教、经作等各业务站组成培训队伍赴各个乡镇对农民进行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培训,县农业局印发了限禁用农药清单,分发给广大菜农果农,教育他们要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自觉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确保生产放心果菜。三是对农资经营商进行规范经营农药知识培训,要求农药经营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经营农药尤其是限用农药,对农民负责,对社会负责。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
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农药专项整治,加强农产品生产的投入品管理,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0**份,出动车辆26台次、执法人员***人次分别对全县64家农药经营户进行了抽查。
2、做好农产品生产田间指导,要求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农药使用安全剂量、严格安全周期,保证农产品安全进入市场。
3、对全县取得农业部“三品一标”证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企业加强管理,引导督促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档案,鼓励生产经营散户自觉建立生产档案。
4、对甘洛县三个大型水果蔬菜农贸市场及新市坝镇、田坝镇、两河乡、坪坝乡、海棠镇等季节性大量上市的蔬菜、水果等进行抽检,全年抽检样品14批次,共计检测样品***个(其中基地检测抽样***个,市场抽检样品***个,无公害产品抽样1个),检测合格率为**%。
5、为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保障广大消费者食用农产品安全,20**年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程,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万元(其中中央投资***万元,地方配套***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包括636平方米实验室改扩建和87台套仪器采购。目前实验室改扩建基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待验收。
(二)农资市场监管方面
1、在大春生产期间由县农业局牵头,联合县工商局、县物价局、县公安局、县质检局四家单位对县城内的农资市场进行了为期18天的联合执法大检查,大清理。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三类农资为重点,集中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单位,查处违反《种子法》规定的不法种子,共检查农药经营户***户次、种子经营户***户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20**份,保证农资市场的安全。
2、我局积极组织农业执法队伍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今年以来,累计下乡执法人员***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市80多个,抽检农药标签***个,发放种子、农药宣传资料1000余份。执法宣传车在县城区和各乡镇开展种子、农药安全宣传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
1、源头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难度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还较薄弱,在生产环节,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多为分散式的单位和个体,规模化程度还较低,农业生产者质量安
全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缺少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限制,科学施肥、用药及标准化生产规程很难在生产上完全实施。
2、检测机构基础薄弱
农业部门检测检验机构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
(二)农资市场方面的问题
1、农资经营环节不规范,虽经多次农资打假整顿,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者仍然违规使用禁药,这种分散农资经营体制问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以及生产过程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农药、种子、兽药等生产资料的标签不规范,商品名多、杂、乱,包装简陋,也很难分辨出其主要成分和用途,农民无所适从,很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2、执法队是农业部门非常重要的农业执法工作单位,随着农业监督执法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细化,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检查的频率越来越高,但都是着便装开展工作,显得随便、管理混乱,不够整洁、整齐,而且缺乏取证设备,最大的尴尬是便装执法有时不被行政相对人认可,没有制服、没有工号,管理相对人很难感受到按章办事的严肃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工作的开展。
今年,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一大批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整治,确保了今年无农产品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存在着相当多的薄弱环节,人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努力,共同去解决。
总之,保障农产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保证民生健康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以农业部门为主,其它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民参与的安全行动,需要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只有人人重视农产品安全,人人监督农产品安全,人人做到农产品安全,不安全的因素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和温床。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析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近年来,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保障食品安全,任重道远,基于此,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1.1 监管组织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特别是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全国人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关注[1]。因此,全国各地都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快了各部分生产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农产品监管工作的组织体系初见雏形。各级农业部门为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人心,也创立了质量安全监管小组,用来配合当地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2]。
1.2 农质量安全检测
将农产品进行安全检测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为了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保障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各地逐渐完善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力度,提高了检测能力,不合格的农产品一律禁止流入市场。
1.3 农业行政执法不断加强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将采取农业行政执法来实施。近年来,我国各地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日趋完善,逐渐形成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负责日常执法、各相关事业单位有效管理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根据农业生产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展开了一系列农业专项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从根本上保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3]。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重视
近年来,全国都十分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各地区也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有机、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走现代化农业道路,利用先进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水平得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同时,由于消费者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致力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现状与不足
2.1 监管组织体系建设仍需强化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广,任务重,虽然监管组织机构基本建立,但是其人员编制少、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能达到国家和人民的要求。因此,今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组织体系建设仍需加强。
2.2 农产品检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繁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需要速度快、结果准确、技术先进的检测仪器与设备。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尚不具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发展。
2.3 加强生产主体行业自律任重道远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力量是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业自律。但目前,我国许多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业自我控制能力比较薄弱。一方面,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且受利益最大化的诱惑、行业潜规则等的影响,造成了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的不规范。因此,必须加强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农业相关部门将重心放在了技术服务、利益共享等产业发展问题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够重视,造成了农业产品质量检测不达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改进建议与措施
3.1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从始至今,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在保证人民温饱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其它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概念在于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潮流。只有发展现代化、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才能从根源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对农产品生产主体实行责任追溯管理,指导并督促生产主体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组织生产,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的监管,切实做到农业标准化生产,不能有退而求其次的心理。其次,培育并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各地政府对当地农业企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引导他们生产绿色、健康产品。
3.2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体系
为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第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职能,农业部门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配备专业人员,并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进行专业的、有效的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同时,设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管理,确保农贸市场上的农产品健康、安全。第二,在各地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3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应建立完整的质量监管体系、从各个方面来体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完整的体系网,如若出问题,应可以追究到个人或者集体组织、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法律意识,从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
3.4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
各地应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要提高应急能力,组织应急队伍,尽力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安全隐患。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急事件:食用农产品引发急性中毒的;由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3.5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沟通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社会里,各方面信息传播迅速,人们关注自身利益的意识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其信息应该面向大众,做到公开化、透明化。首先,开通网络评论平台,每人应有发言自由,应当有专业的解疑答惑评论团队,为人民解决专业上的问题,再次,通过舆论力量来监督农产品生产与经营活动,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
3.6 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农业投入品是农业生产最重要基础,也是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农业投入品主要是指用于辅助农业生产的各种农药、肥料、兽药和各种饲料添加剂等可能会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物品。要想保证农产品质量,加强对这些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也是非常必要的。结语
农业产品质量与群众生活紧密有关,是人民生活发展保障的基础。农业产品质量不仅是一项安全性重任,还是社会生活的重任,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深入落实各项政策与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实落实每个人的法律观念,为人民提供安全的食品,保证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季辉,孙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几点认识[J].农业质量标准,2011(6).[2]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12(3).[3]吴荣平,尚光贞.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尝试与探讨[C].2010年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文集[A].2010.(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