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介绍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背景资料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由中国环境文化节组委会主办(组委会由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团中央等七部委联合组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支持;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始于2005年,用以激励在本年度内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以鼓励公众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继续奋斗。
根据参评人环保行为和影响效果的不同,“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每年设5-10个奖项,每年度具体授奖数量,由组委会办公室根据当年度提名情况而定。此外,根据评选具体情况,还可设立绿色中国特别奖。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已成功举办四届,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在2009年国家清理中央单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中,该项评选得以保留,充分体现了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品牌价值。
2005年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当时我国首个由政府颁发的环保人物大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成为彰显公众意志和公众精神的绿色平台,为推动我国环保政策的公众参与奠定了基础。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更加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宣传性。颁奖盛典成为当年环保公益文化的突出亮点。
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首次综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楼宇、列车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引导公众参与;其中,首次增设反面人物的提名,引起公众强烈关注。
2008“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突出两大亮点:一是巨大自然灾害的环保英雄;二是绿色奥运中的环保典范。此次评选将评选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把评选工作与公众动员和绿色宣传紧密联系。
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在国家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后的首次评选,更加强化政府奖项的严肃性、权威度和公信力;突出候选人业绩的时效特征与公众参与特征;同时,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指向,通过梳理环保典范,激励公众参与,推动环保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
第二篇:2010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颁奖辞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我是爱国的,对国家好才行。我没别的要求。我希望国家强大起来。
——钱伟长
·钱伟长,江苏无锡人,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和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主要成就:
·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
·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
·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光辉事迹: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钱伟长的国学功底非常扎实。1931年,18岁的他以中文和历史两门满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专访钱伟长之子:钱元凯
我觉得父亲对我们更重要的影响是做人,他希望我们孩子们,能够永远不论有什么多大的本事能够忠于职守淡泊名利。希望我们能够胸怀坦荡,表里如一。
颁奖辞
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二十年来,我们没有拖欠过农民工的。最晚不到二十九腊月二十九,二十年来我们没有。今年我们更不会,以后,永远也不会。”
——孙东林
•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
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俩每年都会在年前给农民工结清工钱。2010年春节前夕,为了赶在节前给家乡的民工发放工钱,孙水林迎风冒雪连夜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罹难。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来不及擦去伤心的泪水,弟弟孙东林主动接力,完成哥哥的遗愿,将33.6万元工钱如期发放到了60名乡亲的手中。
事迹回溯
孙水林和孙东林兄弟俩是湖北人,20年来两人一直从事建筑工程行业,按往年的习惯,春节前,在孙氏兄弟手下干活的农民工都会到武汉的孙水林家中领一年的工钱,从1989年在外承包工程开始,无论发生什么,20多年来他俩从没违背过这个不成文的约定.....专访弟弟:孙东林
“我觉得,我们二十年来,不欠工人的良心债。这样做是应该的。因为农民工在外边打工,不容易,特别辛酸。他们挣的钱不是拿出去挥霍,不是拿出去买那个奢侈品,他们挣的钱,是为了回去过日子。从我们做起,不欠那良心债,我们干什么事要凭良心。”
颁奖辞
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的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这个碰头的时候,这个强卫书记我不知道,不知道的话,那个 我看到他哭了,哭着的好领导,和我们父母亲一样的。那个领导一样的,我碰头着。” ——才哇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青海省委书记与才哇相拥而泣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才哇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才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
事迹回溯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将结古镇刹那间变成废墟。才哇在往家赶的路上停下,和当地的村民一起救援。女儿打来电话说,妈妈、姐姐和侄子都被压在下面。但才哇还是选择了留下。焦急的女儿再次打来电话,告诉他3位亲人已遇难。才哇对女儿说:等我安顿好这里的人,就马上回去„„
专访:才哇
主持人:您和省委书记这个,这个头抵着头,在这个藏族的习我们才碰头的,亲人之间才这样。亲人最亲的那个。
颁奖辞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简单就是做了一些简单的甚至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些小事,确实是我们生活在我们这个土地上的一些人的需要。我们贫困家庭的孩子,确实需要我们伸出一把手,孩子甚至买不到一双鞋,我们拿出三百块钱,给到他手里的时候,他会说:我今天可以买一双鞋。我真的感觉到非常非常地安慰,我能做的仅仅是这些。”
——郭明义
•郭明义,1958年12月生于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普通矿工家庭,当过兵,1982年转业到齐大山铁矿工作,现为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曾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鞍钢矿业公司模范共产党员、鞍钢精神文明建设标兵、鞍山市道德模范。事迹回溯
他叫郭明义,52岁,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矿山开采场公路一个普普通通的管理员。他和妻子、女儿住的房子至今只有40平米。但多年来,帮助比他更困难的人,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习惯。
专访:郭明义
“天真,就是我做一些小事的时候,好像从我身体发出自然而然的就想要去做,就要去做......”
颁奖辞
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黑暗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如果有天堂的话,我希望她在天堂里过得幸福,到了那地方给我报声平安,也许就是托梦或什么,给我说一声,我就知道她到了,我现在主要是想她……”
——王伟
王伟的最大心愿
王伟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要等所有救援结束后,休一次假,带上妻子张蓉的照片去西藏。因为妻子活着的时候常说她特别喜欢西藏,感觉那里很纯净,想让王伟抽时间陪她去一趟。
王伟打算找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把妻子的照片放在那里,让她看看纯净的西藏是什么样子。
悲壮事迹
军人王伟在灾难降临后投入了紧张的舟曲泥石流救援工作中,与战友们先后救出23名幸存群众,却没有接到怀孕妻子最后的电话。这,成为了王伟心中永远的痛„„
专访:王伟
王伟:“想和她说说我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到这边来,也没有挖她,也没有寻找她,就觉得挺愧疚她,心里面堵得慌。”
颁奖辞
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巴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家乡上海寄来的报纸我全保存。上海我永远忘不了,甘肃是我第二故乡了。我忘不了上海,从物质上来说,差别太大了。城市的生活享受 的确很丰富,而草原上往往是苦些。但我一直考虑,不能从物质上来比较,我还是从精神上,从人生的意义上来看的。我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草原!”
——王万青
1968年,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工作,43年来,王万青多次放弃了回上海的机会,始终如一地坚守当初立下的誓言,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坚守对家庭的责任承诺,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书写了许许多多为藏族群众解除病痛的感人故事,成为民族团结的典范,先后被授予全省、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初,他被评为“感动甘肃”2010十大陇人骄子。
王万青是上海人,他在甘南州的玛曲草原上整整生活了42年。1968年,他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主动选择到甘南藏族自治州条件最艰苦的玛曲草原当一名医生。藏语把医生叫曼巴,从此玛曲草原就多了一位年轻的汉族医生王曼巴......专访:王万青
“幸福和快乐就是被需要。上世纪玛曲草原缺医少药死亡率很高,很需要大夫。我作为一个医生作为大夫,不希望人家感谢我,我需要牧民群众,我需要病人,病人感谢我,我心里有的时候高兴,有的时候也感觉到有点难受,感谢得太多了,难受。我要感谢病人。”
颁奖辞
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侠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我想回去上课,想见到我那些可爱的学生,还想见到我那可爱的女儿。”
——王茂华 “我知道他很痛很痛,但他不会叫出来,因为他怕我担心,就只有一次,他确实痛得全身发抖……”
——谭长华
•王茂华,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
教师王茂华的最后一课
2010年3月21日14时50分许,宜春市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民房发生火灾。王茂华和谭良才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王茂华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5月2日凌晨逝世。
英雄事迹
2010年3月21日,江西宜春袁州区一栋民房突发大火,烈火瞬间吞噬了整个房屋,隔壁的中学教师王茂华和他的岳父谭良才毅然冲进了火海,救出6个孩子,而王茂华和谭良才却烧成炭黑一般。5月4日,王茂华抱憾辞世„„
专访:王茂华妻子
“我希望爸爸妈妈永远相爱着,永远都不要因为困难而分开。因为我已经失去一个家我不能再失去另外一个家。”
颁奖辞
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枪,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我不怕挑战,我也不怕去接受挑战,作为一名军人,应该敢于去面对挑战,应该去敢于面对自己害怕的东西。如果说我在做某一件事情,我还没做之前我就已经害怕了,那么我可能 我还没做之前,我就已经失败了。” ——何祥美
•何祥美,男,汉族,江西崇义人,1981年10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3年5月入党,大专文化程度,现任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
2006年以来,先后参加20多次汇报演示,被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会议等指定为安保人员、1号狙击手。2007年11月,给军委徐才厚副主席汇报演示时,一发准确命中目标靶心,受到徐副主席的表扬和肯定,并单独接见合影。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三等功2次。2010年1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爱军精武模范士官”称号。
何祥美所在部队组织的一次实弹演练,何祥美带领战斗小组,担负突袭任务。不到一分钟 他们就将人质全部安全解救,看到他们敏捷的身手,人们难以想象,何祥美这位80后的战士,从新兵到特种兵,经历了10年的艰苦训练。
专访:何祥美
“作为一名军人,爱军,是本职;牢记职责使命,也是军人的天职,把武艺练精,把本领练好,这是我的本分,也是我的工作。也许一辈子也用不到战场上,但作为一名军人来说,我把自己的本职干好,我做好我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颁奖辞
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十年前大家来洗脚都是像寻开心,而现在来洗脚的人,是因为真正不舒服,他要找一个人,来让他自己肩膀舒服一点,睡眠能好一点,那十年后的今天,我就感觉到,我们除了没有挂中医证,没有去穿白大褂、戴白帽子,我们跟中医理疗师做的是一样的工作。”
——刘丽
•刘丽,30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她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37个贫困学生,自己却仍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事迹回溯
30岁的刘丽在厦门的一家足浴城上班,每天蹒跚走过长长的走廊给客人端水洗脚做按摩。这个被人们称作洗脚妹的姑娘,这些年资助了上百个贫困的学生......专访:刘丽
“有人说过我,要对自己好一点,自己连件衣服都舍不得买,去帮助那些小孩有什么用?我觉得,就算是买几件好看的衣服,买一也许就造就了他一生,所以可能在这方面来得更有价值。”
颁奖辞
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 终点,他比 我们有更多坦然。
“工作对我来说就是快乐,我自己认为,工作就是快乐。出门上班就是出征,上班回家就是凯旋。”
——孙炎明
•孙炎明,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浙江东阳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82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二级警督。先后在金华市公安局经济文化保卫科、城中派出所、城北派出所、预审科工作。现任金华市看守所监管民警。从警28年来,对党和公安事业无限忠诚,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把公安工作当作自己的天职。为了使在押人员消除对抗情绪,面对现实,勇于改过自新,他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平等对待每一名在押人员,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
感人事迹
看守所管教孙炎明身患脑癌5年来从没有请过一天假。为了减轻痛苦,哪怕寒冬他都经常用冷水冲淋脑后的伤疤。治疗一结束他就赶回上班。破罐破摔的叶某不服监管,整天大闹,孙管教主动把他调到自己的监室,并深情地跟他谈心„„
专访:孙炎明
“虽然他们犯了罪,或者甚至是被判死刑,但是在没有执行死刑之前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他们也是一个人。有些没有判死刑的,尊重他们的人格之后了,他们就又改回来,走上社会。”
颁奖辞
中国人为和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一刻,感动的不仅是中国,还有世界。
颁奖辞
临危不惧让我们看到了工作态度,而临危不乱让我们看到了职业水准,正是这个团队,成了奇迹创造者。
颁奖辞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志愿者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更要习惯,您也是志愿者当中的一个。在2010年不同的背景上,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在亚运,在那些鲜为人知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精神在闪耀。我们把它转变成一颗又一颗志愿的心。属于志愿者的奖杯应该颁给太多太多的人,它属于你,属于我,属于他。让这个奖杯在人群中传递,在您的手中传递,就像一个邀请,你,也是志愿者当中的一员。让它,带着我们的温度,一个接一个地向下传递。
第三篇: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
丁晓兵,男,1965年9月出生,现任武警某部团政治委员。丁晓兵在二十多年前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失去右臂,战后,他拒绝了许多单位提供的要职和优厚待遇,选择留在了部队。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入伍20多年,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武警部队“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
“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他曾经感动中国。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C血浆。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以“中国兵”为题宣扬他的英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中国心”。他因此荣立一等功,荣获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他是独臂英雄,更是一位常人;他是一名党员干部,更是一名党的形象代言人。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天时间,他就是这样在抗洪一线表现他的人格官品。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
程。
二十多年来,丁晓兵先后任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虽然失去了右臂,但经过刻苦训练,他的射击、单杠、越野等军事训练成绩均在良好以上,打背包的速度全连第一。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此外,他结合工作实践创造的鲜活经验,有105条被上级肯定和推广,在部队建
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7月,他作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200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丁晓兵同志“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
誉称号。
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黄舸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小黄革虽已18岁却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以羸弱之驱一直与病魔作斗争8年之久,并与父亲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环游全国。黄舸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医学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当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黄舸不顾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没有钱,父亲就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黄舸。疾病早已剥夺了黄舸站和坐的能力,所以父亲每天都必须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座椅,再用绳子仔细地“固定”,才能保证他不会滑落下来。
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黄舸说:“坐着父亲开的三轮车,到好心人的家门口亲自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华益慰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断治疗。
华益慰同志从医56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他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胡主席充分肯定了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益慰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要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全军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要自觉以华益慰同志为榜样,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8月12日,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在北京去世,走完了自己平凡而高尚的一生,享年73岁。老军医华益慰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现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
退休后,华益慰不为地方医院的高薪聘请所动,被返聘进了北京军区总医院的专家组,仍像以前那样出门诊、查房、做手术。手术有时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年事已高的华益慰常常是大汗淋漓,体力不支。为此,他专门准备了一个高凳子,实在撑不住了,就坐在凳子上为病人做手术。
他在不遗余力地为病人解除痛苦,自己却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去年7月底,华益慰被查出患晚期胃癌。而在此之前,他一直患有颈椎病、腰椎病和高血压。
病重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亲自看望、慰问了华益慰,对他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在遗嘱中表示将遗体解剖,贡献给医疗事业,不留骨灰。
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孔祥瑞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孔祥瑞,男,52岁,天津港煤码头公司操作一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他多次放弃了深造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将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将设备故障当作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视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赢得了“蓝领专家”的美誉。
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年创造了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孔祥瑞在为企业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叶笃正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叶笃正,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6年2月出生于天津。
1948年,叶笃正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得到了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当时,美国大学教授的年薪也不过5000美元左右,可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很快就回了国。
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近年来,叶笃正一直从事如何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研究。2003年,他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同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叶笃正在国际前沿的工作,并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的所谓“同国际接轨”,而是做出了系统的原始创新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从而成为这些前沿领域科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叶先生常说的,“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2006年1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为他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叶笃正现在依然坚持每天工作8个小时,可是他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
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季羡林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在济南三合街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就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华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叶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季羡林出身于农民家庭,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2006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到解放军总医院病房看望了季羡林先生,并对他95周岁生日表示祝贺。此前,温总理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两次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季老。
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霍英东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霍英东,男,汉族,1923年5月生,广东番禺人。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先后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国际足联执委,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3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霍英东,一生“为善莫问回报”,他生前热爱运动,热心公益,香港和内地无数的教育机构、运输基建、地方团体都受过他的财政资助,行善多年至今捐献逾百亿元,“大慈善家”善心尽显,令人景仰。
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
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钟情他的家乡—番禺南沙。过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此外,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例如英东体育馆、泳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40亿元。
另据报道称,霍英东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霍英东的一颗爱国心,令从前珠江口一片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内地经济中心要点,对两地经济贸易作出重大贡献。另外,多年来他对社会的资助,若连同他成立的慈善基金,估计接近200亿元。成立的慈善基金包括1984年成立的霍英东基金会,4年前他捐出市值100亿元的两成七澳娱股权成立的建设澳门基金等等,受惠人数不能尽录。
10月28日晚,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因病逝世,享年83岁。2006感动中国群体介绍:红军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2006我们追寻地球上的红飘带——老红军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越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创造奇迹的是一支衣衫褴褛的工农武装,他们装备低劣而士气高昂,他们几入绝境又几度重生。是长征,铸就了这支人民军队不可战胜的军魂。
长征路上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位国家主席、代主席,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
70年过去,决定长征命运的领导者们已经全部辞世,50多位参加过长征的开国上将,也只有萧克、洪学智二人健在。
70年过去,昔日长征路早已不是旧模样,万水千山间,红军征战的痕迹渐渐湮灭,只有少量残留下来的历史遗址,记录了那段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壮举。随着当事人的逐渐逝去,随着一代代人之间代沟的扩大,历史越来越显神秘和遥远。有远见的人,担心历史的启示随之消失,因而不断地纪念它。
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微尘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
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
“微尘”在印度洋海啸、湖南水灾、喀什地震以及非典时期数次向灾区捐款,多次救助贫困患病儿童和福利院孤儿。大家都觉得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有公益心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少钱才可以,重要的是有这样的爱心。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她不图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同时大家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关爱他人。“微尘”已成为青岛市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当选为2005年“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并荣获中华慈善奖。
“微尘”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体,是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也是展现社会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微尘”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包含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微尘”精神是建设“文明山东”的成果,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力宣传“微尘”精神,对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之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进行过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两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
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的时候,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默默无闻、不图回报的“微尘”,在青岛愈来愈多,由一个人发展成一个爱心群体,由一个群体成为一种普遍风气。“微尘”,已成青岛的爱心符号,如今在青岛,从城区到农村,大街小巷里,几乎每一本募捐册上都能看见署名“微尘”的记录,几乎每一个募捐站旁都会听到“我叫微尘”的回答。
十元、百元,甚至万元,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第四篇:热点专题:评选感动中国人物
专题二十三:评选感动中国人物 弘扬社会正气
一、热点材料
1.祝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0周年 新华社北京2012年2月3日电
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致信祝贺。李长春在贺信中希望《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以举办10周年为新的起点,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把荧屏更多地留给群众,在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火热实践中发现鲜活典型、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提升道德素养、弘扬社会正气,为时代立标杆,为社会树楷模,让真善美的光芒照亮人们的心灵。
2.201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 2012年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称号的是:①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②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刘金国;③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④奠基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⑤坚持12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⑥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⑦从成都到高原地区扎根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⑧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⑨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⑩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此外,走过十年的《感动中国》活动还向以白芳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
二、热点解读
1.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2)有利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3)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6)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7)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有利于促使人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9)有利于促使人们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思想道德观念,互帮互助,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2.朱光亚同志的哪些精神或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①爱党爱国、坚定信念的政治品质;②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③勤勉敬业、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④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⑤尊重知识、提携人才、甘为人梯的优秀品质等。
3.吴孟超同志的哪些精神或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①热爱党,对党无比忠诚,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②热爱祖国,为国争光;③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爱岗敬业,创先争优,恪尽职守,争创一流;⑤艰苦奋斗,勇于创新;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4.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向吴孟超院士学习?
①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⑤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为建设和谐社会奉献爱心。
5.孟佩杰的事迹为什么能感动全国亿万人?
孟佩杰从小自觉孝敬养母,她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尽己所能赡养、扶助瘫痪的养母,用刚强的毅力做出了同龄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演绎出一曲人间大爱。在孟佩杰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善良、孝顺、勤劳、勇敢、坚强等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
6.“养母照顾了孟佩杰三年,而孟佩杰决心要照顾养母一辈子”,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我们要培养感恩意识,自觉知恩图报。②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要感激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学会孝敬父母。③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爱。别人关爱我们,我们也要关爱他人,要自觉担负起关爱他人的责任。④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⑤要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发扬奉献精神。
7.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向孟佩杰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我们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自觉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要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8.失去双臂的刘伟为什么能够获得事业的巨大成功?
①刘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他不畏不惧,勇敢挑战,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取得事业的成功。②刘伟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面对挫折,他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客观认识和接纳自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他树立远大理想,根据自身实际及时调整奋斗目标,坚定信念,勇于战胜自我,挑战自我,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做生命的强者。
9.刘伟的感人事迹,会让我们认识到坚强意志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在艰难条件下,甚至在逆境中做出优异成绩。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10.刘伟的事迹对我们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何启示?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我们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敢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勇于挑战自我,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刻苦努力,不懈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
11.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向刘伟学习?
①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自我评价,客观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②要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③要从小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怕苦,不怕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不懈,争创一流;④要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12.吴菊萍的哪些精神和品质令人感动?
①珍爱他人生命,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崇高精神令人感动;②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不言代价与回报,勇于牺牲自我、自觉奉献他人和社会的精神令人感动;③勇敢机智、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
13.吴菊萍一再强调自己是普通人,而网友却认为她是真英雄,这是为什么? 吴菊萍虽然是生活中的普通群众,没有显赫的职位,但她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出的高尚行为,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在他人身处险境时,吴菊萍不顾个人安危,果断伸出援手,舍己救人,表现出大义凛然、见义勇为的崇高精神,为建设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民族美德,树立社会正气,倡导社会道德新风尚,做出了榜样。吴菊萍的行为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正义行为,是一种乐于助人和奉献的亲社会行为,是一种令人感动、温暖全社会的无私大爱行为。
14.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向吴菊萍学习?
我们应学习吴菊萍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崇高精神,珍爱他人生命、勇于挺身的思想境界,大爱无私、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关爱他人,善于奉献爱心,积极助人为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15.我们被“感动中国人物”所感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高尚品格令人感动。他们热心公益、无私奉献、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使我们的生活更安全、更温暖、更有希望。
(2)他们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现生命价值的做法让人感动。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珍爱自己的、他人的生命,在不断地奉献中便生命焕发光彩。
(3)他们传递爱心,感召后人的亲社会示范效应令人感动。爱心群体不断壮大,公益事业蓬勃发展,使爱的暖流温暖了全社会,感动了你我他,社会更和谐有序。
(也可从“直面挫折和逆境、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助人为乐、在平凡中孕育不平凡”等角度适当作答)
16.你曾经做过或打算做一件什么事情给人们带来感动?
(1)无偿献血;(2)和贫困山区孩子结对子;(3)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做义工;(4)帮助学困生补课等。
三、跟踪练习
1.当选2011感动中国人物的“慈善家”阿里木,8年来用卖烤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从阿里木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②人生的价值会在奉献中升华 ③只懂得奉献、不懂得索取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④只有建立在责任与义务之上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感动并不一定需要慷慨激昂的舍生取义和轰轰烈烈的舍己为人。感动,更多地来自平凡和普通。已经去世的白芳礼老人在74岁到89岁之间,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他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他靠登三轮车,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请你结合材料阐释生命的内涵。
3.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他生前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主动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强的意志,用生命的余热,历尽艰辛义务造林20多年,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最后,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交给国家。
(1)结合教材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坚强意志的重要性的理解。
(2)结合杨善洲的事迹,谈谈我们应怎样去探索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4.小秦和父母一起看电视时,以下两个镜头,引起他的思考。
镜头一:无臂男孩刘伟身残志坚,苦练用脚弹琴。在某电视选秀节目中,他以娴熟的技法,赢得了无数观众的赞叹。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我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1)刘伟身上的哪些品质令小秦佩服?
镜头二:2011年7月19日,在西藏,身穿节日盛装的藏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一起载歌载舞,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2)看到这一情景,小秦感受到我国各族人民已经形成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
(3)小秦认为,处理好民族关系是我国政府的一件大事。请你说说,为什么这是一件大事?
专题二十三:评选感动中国人物 弘扬社会正气
参考答案
1.D 2.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如白芳礼老人的生命已经结束,可他为社会作的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就这样,他的生命价值得以延伸。他让中国为之感动,受到后人的崇敬与怀念,他虽死犹生,其生命价值获得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
3.(1)①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②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在艰难条件下,甚至在逆境中做出优异成绩;而意志脆弱者,会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退缩,成不了大事。③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2)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
4.(1)自强、自立、自信等。(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这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
第五篇:2010CCTV“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2010CCTV“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颁奖辞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我是爱国的,对国家好才行。我没别的要求。我希望国家强大起来。” ——钱伟长
·钱伟长,江苏无锡人,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的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这个碰头的时候,这个强卫书记我不知道,不知道的话,那个 我看到他哭了,哭着的好领导,和我们父母亲一样的。那个领导一样的,我碰头着。” ——才哇
青海省委书记与才哇相拥而泣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
王伟打算找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把妻子的照片放在那里,让她看看纯净的西藏是什么样子。
悲壮事迹
军人王伟在灾难降临后投入了紧张的舟曲泥石流救援工作中,与战友们先后救出23名幸存群众,却没有接到怀孕妻子最后的电话。这,成为了王伟心中永远的痛„„
颁奖辞
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巴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家乡上海寄来的报纸我全保存。上海我永远忘不了,甘肃是我
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枪,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我不怕挑战,我也不怕去接受挑战,作为一名军人,应该敢于去面对挑战,应该去敢于面对自己害怕的东西。如果说我在做某一件事情,我还没做之前我就已经害怕了,那么我可能 我还没做之前,我就已经失败了。” ——何祥美
何祥美,男,汉族,江西崇义人,1981年10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3年5月入党,大专文化程度,现任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
2006年以来,先后参加20多次汇报演示,被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会议等指定为安保人员、1号狙击手。2007年11月,给军委徐才厚副主席汇报演示时,一发准确命中目标靶心,受到徐副主席的表扬和肯定,并单独接见合影。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三等功2次。2010年1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爱军精武模范士官”称号。
颁奖辞
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十年前大家来洗脚都是像寻开心,而现在来洗脚的人,是因为真正不舒服,他要找一个人,来让他自己肩膀舒服一点,睡眠能好一点,那十年后的今天,我就感觉到,我们除了没有挂中医证,没有去穿白大褂、戴白帽子,我们跟中医理疗师做的是一样的工作。” ——刘丽
刘丽,30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她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37个贫困学生,自己却仍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颁奖辞
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工作对我来说就是快乐,我自己认为,工作就是快乐。出门上班就是出征,上班回家就是凯旋。” ——孙炎明
孙炎明,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浙江东阳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82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二级警督。先后在金华市公安局经济文化保卫科、城中派出所、城北派出所、预审科工作。现任金华市看守所监管民警。从警28年来,对党和公安事业无限忠诚,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把公安工作当作自己的天职。为了使在押人员消除对抗情绪,面对现实,勇于改过自新,他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平等对待每一名在押人员,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
颁奖辞:
中国人为和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一刻,感动的不仅是中国,还有世界。
颁奖辞:
临危不惧让我们看到了工作态度,而临危不乱让我们看到了职业水准,正是这个团队,成了奇迹创造者。
颁奖辞: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志愿者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更要习惯,您也是志愿者当中的一个。在2010年不同的背景上,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在亚运,在那些鲜为人知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精神在闪耀。我们把它转变成一颗又一颗志愿的心。属于志愿者的奖杯应该颁给太多太多的人,它属于你,属于我,属于他。让这个奖杯在人群中传递,在您的手中传递,就像一个邀请,你,也是志愿者当中的一员。让它,带着我们的温度,一个接一个地向下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