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用的是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在这种记账基础下,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得不到充分反映,不利于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以防范和降低财政风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不能全面、真实、准确的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资金运动的全貌及其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的成果。其一,在收付实现制下,许多在当期已经发生的,但在后期支付的现时义务并没有被确认为负债。其二,负债的核算内容不完整,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负债没有按其偿还期限长短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列报。第二,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都不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一旦支出后,就以其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这使得固定资产长期按其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利于如实反映固定资产损耗情况,也不利于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容易导致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资产虚增,影响资产负债表信息质量。同样,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对已收到但未付款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采购的物资,在该记账基础上因未付款而不予纳入预算会计核算之中,削弱了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全面控制管理。第三,收付实现制下,对收入、费用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管理当局可根据其意愿和效用,将收付的时间人为地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调节,从而形成满足其期望的预算收入的增加(减少)或支出的节约(超支),导致年度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客观上影响单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性。第四,税收收入的增加,使行政事业单位可调控财力增加,行政事业单位除购买国库券之外的其他投资是允许的。而行政单位只设“有价证券”、事业单位只设“对外投资”会计科目,而对外投资千变万化,无法在这两个科目中处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将对外投资作为费用处理,从而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虚减。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满足政府职能转换和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和财政体制的改革,我国开始循序渐进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包括:
1.财政资金的来源已经有了巨大变化。以前,政府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收入,而现在,国家财政资金来源不仅包括税收收入,还包括发行国债,甚至向国外筹集资金。这些债权人因此需要了解政府债务结构、偿还能力以及政府平衡财政赤字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满足这些利益相关人的信息需求,这就需要建立起财政报告体制,通过政府财务报告来披露相关信息。
2.会计信息的要求。作为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有机组成部分,部门预算、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财政监督等要达到其预期的改革成果,需要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作支撑。3.会计制度目标的要求。现行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实行的追踪问效制度,也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
改革,现有的会计制度已达不到这样的目标。4.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中,凭借公共财政政策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高质量、高标准的会计信息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二)满足政务公开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是最重要的政务,提高财政透明度、增进政府活动的效率以及建立合理的公共财政体制是改善财政管理的三个主要方面。行政在实行“阳光作业”,防止“暗箱操作”,会计也要走群众化路线,提供的会计信息人民要能理解,才能起到监督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方法
正如上文所述,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呈现出不少弊端,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改进方法
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建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累计折旧抵减调整固定资产原值,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和其新旧程度,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吻合。这样,在会计报表项目中列报的是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从而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实实在在的资产数额和偿债能力。通过计提折旧,还可以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从而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在从事各项活动和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和费用,能为固定资产的更新较稳定地积累资金,保证固定资产适时更新,固定资产核算更加严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加强资产管理,使国有资产得到应有的保全和增值。
(二)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核算的改进方法建议不应将接受捐赠的非限定用途财物作为其他收入进行核算。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接受捐赠业务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定义。而且,企业单位接受的捐赠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行政事业单位接受的固定资产捐赠计入净资产的“固定基金”,为与之统一,建议将非限定用途的财物捐赠也归入净资产,计入“行政事业单位”账户,同样,将限定用途的财物捐赠计入“专用基金”账户,以便更好地规范类似业务的核算。建议逐步完善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以满足日益发展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同时也与企业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核算形成可比性,更快地与国际接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所得税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收益的一种分配,按照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应该在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会计分录为:借:
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三)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归集的改进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在各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应按其用途分别计入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进行核算。而对于确实无法归集其用途的支出,如捐赠支出等,可以增设“其他支出”科目进行核算,与“其它收入”相配比,真正实现收入和支出的完美匹配。
(四)改革财务报告体系
会计报告不能全面反映单位整体财务状况。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中,只规定了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其难以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状况以及资金结余、来源和运用等情况。另外,现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列示也不科学,既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类要素,也包括收入类和支出类项目,作为反映单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列示收支类项目是不必要的,同时也与收入支出表重复。另外在预算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单一,主要是行政主管部门。报表反映的是预算拨款使用情况的信息,即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和是否被挪用等,而不注重财务成果的评价,资金的安全性成为披露信息最主要的方面。在新形势下,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财务信息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需要,债权人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能否按时偿债的信息;权益资本投资人要求提供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的信息;政府部门为了进行宏观调控,也要求提供其自身发展状况的信息;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为了考核经营业绩,为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提供依据,也要求正确、恰当地反映财务成果。所以,必须改变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而参照企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披露信息,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目前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用现金流量表动态地反映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编制现金预算的依据,已经成为企业的三大会计报表之一,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因此没有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将核算基础改为权责发生制,就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以便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同时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
如何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形势,会计制度想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进行改革,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会计工作的需要。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算基础实行的仍是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内容是年度之内的现金流量,这就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无论是上期、本期或者下期,只要是收入便作为本期收入,而支出也记为本期支出,这不但不能客观的反应资金的流向,同时也让收支配比失去了意义。二是无法客观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投资情况,例如对于跨会计期间的资本性支出,收付实现制下一般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混淆的做法,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规模信息失真,从而造成对资产的监管的失控。
2.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目标必须满足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对使用者的范围定位还较为模糊,在对会计信息的规定上也不够全面。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限定的过小;二是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规定过窄。会计目标的不确定导致了所反映事业单位责任履行情况的不全面,同时不利于使用者对会计主体当期运营状况的判断。3.会计科目设置混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差别还是很大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种类的不同,而导致了预算管理的不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科目调协也不尽相同,这使得科目设置混乱,已经成为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4.会计报告体系不健全。会计报告是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报告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形式。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报告体系,仅有收入、资产负债表、支出表,很难全面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体系之中缺少现金流量表,这对现金的变动情况也无法表现出来。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已然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支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 从而经营收支结余并不能反映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1.转变核算基础。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16条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核算体系,虽然可以直观反映出预算的执行状况,人工成本也较低,但是它不能全面的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业务活动情况,这就很难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一个真实、全面,有利于决策的信息。而且,“可选择使用权责发生制”,致使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在选择核算方式时的范围较大,人为改动报表指标的空间也很大,这是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财政拨款这些专项业务上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其它方面则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实行权责发生制上可以采用渐进式的转变方式,进行试点推广。而对于政府采购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政府采购管理的方式,来明确采购的计价方法,在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府采购的相关制度,并建立监管机制,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支的目的。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体系与企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差别有缩小的趋势。所以事业单位也可以借鉴成熟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来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
2.明确定位会计目标。在会计目标的定位上,既要考虑到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要认识到会计自身的实际需求。因此,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要设定成“如实反映”。“如实反映”是指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有助于规划事业单位未来的现金流量;二是有助于会计监管职能的发挥;三是有助于协调各方利益,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如实反映”会计目标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运行状态的经济资源,并提供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交易的数据等等。3.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健全的财务报告体系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要真实、全面,要具有预测性。笔者认为可以将主体财务报告同辅助财务报告相结合,也就是总体报告编制出以后,再用辅助报告进一步说明。此外,还要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例如增加一些能够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的指标,增加能够反映对外投资收益的相关指标。这样一个财务报告体系就能够全面反映出现金流量、资产存量,进而有利于全方位的分析,对事业单位日常动作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校正,使事业单位的效益实现最大化,同时也能够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把握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做出科学的判断。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面临着机遇,同时也迎接着挑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还存在着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科目设置混乱,会计报告体系不健全等许多问题。所以,事业单位要全力配合国家针对事业单位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速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相信通过广大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一个科学、完善、高水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二篇: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其包括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预算会计制度。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逐步完善,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逐步建立起了公共财政的体系,先后推行了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和国库集中收付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办法,并开始着手研究新的政府预算会计。这一系列的举措,标志着我国预算会计体制逐步向政府会计演变的过程。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整体推进,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较好地预防了腐败的发生。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必须是对会计体系、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并使之形成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以推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步伐。本文针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思考。
一、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分行业分领域的设置会计制度,造成会计制度的条块分割,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管理责任。这点在以前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现象相似,但在2006年国家统一了企业会计制度的行业规定,而预算会计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合理性已经充分显现。
2.收付实现制度不合理
由于会计信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重要,而收付实现制度虽然实现以收抵支的核算目的,但却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难以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实质和全貌。而且财务风险高,不利于全面反映政府的负债情况。同时收入和费用之间非对称性,不能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绩效与发生的行政事业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能进行准确的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对于整个财政、事业资金的管理和业绩考核都是不利的。
3.预算会计制度缺乏灵活性
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上世纪制定的,而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变化,公共财政制度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在这些变化面前,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过于死板和教条,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就需要我国结合经济发展的情况,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以建立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管理水平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制度。
4.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
现阶段是我国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转换,其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透明高效率的公共财政体系,而现在我国执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导致核算简单,财务报表内容过窄,无法反
映财政的实际情况,没有披露国有资本的安全情况、养老金、失业金等的使用和安全以及各级政府在其他财务方面的受托责任的信息,也没有提供反映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的报告。同时报表中结构和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1.对预算会计制度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首先,要建立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行政单位会计改为政府会计,主要包括政府总预算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他们是总账和明细账的关系。事业单位会计逐步转为非营利组织会计,主要包括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社会提供公益活动或服务的部门会计。如:学校、医院、社会团体会计等。其次,需要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与国际相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根据我国政府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两种会计核算基础的特点,在推进我国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时,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政府公共开支界限不明朗,在行政事业会计制度中应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如:国有资产收益、财政预算已安排而尚未拨付的支出、应拨入拨出上解下划等结算收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当年年末列收列支;依靠国家财政补助并有一定业务收入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够收支相抵,经济自主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余事项仍采用收付实现制。再次,需要扩大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为了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活动和考核政府活动的费用与效
率,政府会计应增加对国有股权、固定资产等的核算,合理确定政府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则,建立适当的政府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并根据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采用相关的固定资产费用配比方法。
2.部门预算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首先,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人和支出,包括了预算资金的全部。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为核算对象。比如,基建资金现在是独立的会计核算,改革后也应和其他资金一样一起编入部门预算。即部门预算应当包括基建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收支的综合预算。然而,由于基建会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细化预算编制到项目,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因此,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其次,零基预算即预算一切从零开始,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预算所有因素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方面的全部信息,还要提供资产时点方面的信息,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3.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实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由于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后,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向行政单位拨出经费、行政
单位收到总预算会计拨入经费、行政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缴预算内外收入、行政单位向下级行政事业单位转拨经费等业务的发生及其会计核算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现行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将受到挑战。例如,行政单位的工资将由财政通过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付,此时,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拨款数做一笔支出。而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既要做一笔收入又要做一笔支出,这样做实际上不符合“收付实现制”原则。如果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成政府会计,那又要在政府会计的支出总账上记一笔,同时在某一个支出明细账上记一笔。
4.政府采购制度的展开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的许多采购项目,既有财政预算资金,又有其他资金,这些采购资金,应集中到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产生了资金从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流动的现象,造成预算单位收支过程中资金流动及实物流动的相互脱节。在政府采购制度下,凡是列入政府集中采购计划的商品和劳务一律由政府采购部门集中组织对外采购,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直接支付款项。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逐步扩大,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大部分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将以财政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的拨款数为依据,并且在总预算会计支出类内相应增设核算财政直接拨款的科目。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四、计算题
1、甲事业单位经批准报废台式计算机2台,每台计算机的账面原值为11 000元,共支付清理费用150元,残料收入每台200元(实际收到现金)。假设清理净收入经批准不需上缴。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分录。
2、甲事业单位用银行存款购入5年期、年利率8%、面值为60 000元的国库券,实际支付价款60 000元;该事业单位在国库券未到期前对外转让了其中的30 000元,实际收到价款40 000元;国库券到期,甲事业单位实际收回债券本金30 000元和利息12 000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事业基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分录中的金额单位为万元)
3、A事业单位2010年年末有关收支科目的余额有:财政补助收入的贷方余额为145 000元、上级补助收入的贷方余额为24 000、事业收入的贷方余额为280 000元、经营收入的贷方余额为85 000元,事业支出的借方余额为406 000元、经营支出的借方余额为50 000元、对附属单位补助的借方余额为28 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假设按规定该事业单位的事业结余均属于非专用资金,可转入结余分配。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A事业单位年终结账时的会计处理。
四、计算题
1、【正确答案】:甲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如下:
经批准报废计算机时:
借:固定基金22 000
贷:固定资产22 000
支付清理费用150元时: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150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150
取得残料收入400元时
借:现金400
贷:专用基余——修购基金400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常见业务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取得投资时:
借:对外投资60 000
贷:银行存款60 000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60 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60 000
转让部分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40 000
贷:对外投资30 000
其他收入10 000
同时: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30 000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30 000
到期时:
借:银行存款42 000
贷:对外投资30 000
其他收入12 000
同时: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30 000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30 000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常见业务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确答案】:(1)将有关收入、支出结转至事业结余
借:财政补助收入145 000
上级补助收入24 000
事业收入280 000
贷:事业结余449 000
借:事业结余434 000
贷:事业支出406 000
对附属单位补助28 000
(2)将有关收入、支出结转至经营结余
借:经营收入85 000
贷:经营结余85 000
借:经营结余50 000
贷:经营支出50 000
(3)将事业结余转入结余分配
借:事业结余15 000
贷:结余分配15 000
(4)经营收入与经营支出的差额为(85 000-50 000)35 000元结余,可转入结余分配。借:经营结余35 000
贷:结余分配35 000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常见业务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1.事业单位分类:
a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单位 b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单位 c商业部门的事业单位
d文化、出版、文物、教育等部门的事业单位 e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的事业单位 f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g其他事业单位
2.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与企业和行政会计的区别):
a资金(收入)来源渠道多: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商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b支出使用多渠道:事业单位的支出使用渠道主要有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销售税金。c两种会计基础并用: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
d内部成本核算:事业单位应视情况进行内部成本核算,设置“成本费用”账户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成本计算;企业会计必须按规范的成本计算方法,设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成本账户。
e.设置专业基金:事业单位会计要设置各种专业基金,如修购基金、医疗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等。其他不设置。
3.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具有如下两个基本特征:
a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是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b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是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4.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事业单位):
a.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和调拨价及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购置车辆按规定支付的车辆购置税计入购买价之内。b.自制的固定资产,按开支的料、工、费记账。
c.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d.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e.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记账。
f.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
g.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5.应缴预算款: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国家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事业单位代收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无主财物变价收入和其他按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6.有价证券及管理要求:
行政单位有价证券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 管理要求:
a只能购买国债。
b购买资金只能来源于可以有权使用的结余资金,不能影响行政职责的正常履行。c购买国债不能列作支出预算。
d利息收入或转入收益记入“其他收入”。e行政单位的有价证券必须妥善管理。7.固定资产的分类: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按其自然属性、用途和管理要求分为:
a房屋和建筑物,包括单位自有的办公用房、生活用房、业务用房和建筑物。b专用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电子设备等。
c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各种汽车、装卸工具、搬运工具等。
d一般设备,包括被股、办公与家务用家具设备,一般工具和文体设备等。e文物和陈列品,包括图书等。
f其他固定资产,指不属于以上各类的固定资产。8.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行政事业单位):
a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应按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入账。
b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入账。
c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应按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记入固定资产账户。
d接收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记入固定资产价值。
e无偿调入和旧存的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价的,估价入账。f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g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调整。
9.应缴预算款的管理:行政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应缴预算款,并按规定时足额上缴。对于不足缴款起点或需要定期清缴的,应及时存入银行存款账户。行政单位的应缴预算款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每月月末不论是否达到到缴款额度,均应清理结交。任何单位不能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应缴预算款。年终必须将当年的应缴预算款全部清缴入库。10.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
a财政部开设的国库存款账户(国库单一账户)。
b财政部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零余额账户)和财政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c财政部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账户(预算外资金专户)。
d财政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小额现金账户(小额现金账户)。
e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财政部批准预算单位开设的特殊专户(特设专户)。11.事业支出及其内容:
事业支出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事业单位事业支出必须根据国家预算支出科目中规定的“款”“项”“目”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a人员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按工资一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内容: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费、社会保险缴费、其他。b日常公用支出:是指事业单位购买商品(不包括按规定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内容:办公费、专用材料购置费、专项业务费、劳务费、水电费、邮寄费、电话通信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维修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其他。
c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内容: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就业补助费、抚恤金、救济费、医疗费、生活补贴、提租补贴、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助学金、其他。
d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是指事业单位购置、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
内容:建筑物购建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大修理费、更新改造费、其他。
e销售税金:是指事业单位从事经营活动、销售产品时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内容:资源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1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
1资产:是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特征:a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
b资产是特定主体所控制或运用的。
c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
内容:行政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的资产。
2负债:是指一个主体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特征:a负债是指已经发生,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必须偿付的经济责任。
b负债的实质是未来的经济利益的丧失或牺牲。c负债以货币进行确切计量或者合理的预计。d负债一般都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到期日。内容:行政单位负债、事业单位负债。
3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是属于一级政府,一个单位所有的资产净值。内容:行政单位的净资产、事业单位的净资产。
4、收入:是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内容:行政单位收入、事业单位收入。
5、支出:是指一级政府或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内容:行政单位支出、事业单位支出。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 收入-支出=结余 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2
打印本页
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 中 小
一、单项选择题
1、事业单位下列固定资产的相关业务中,不能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是()。A.购置固定资产 B.盘盈固定资产 C.对外捐赠固定资产 D.接受捐赠固定资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外捐赠固定资产导致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减少。
2、事业单位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会增加()科目的金额。A.其他收入
B.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C.营业外收入 D.固定基金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事业单位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应增加“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的金额。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3、事业单位年终结账时,下列各类结余科目的余额,不应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的是()。A.“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B.“经营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C.“事业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D.“事业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终了,经营结余通常应当转入结余分配,但如为亏损,则不予结转。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结余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多项选择题
1、事业单位用结余资金购入固定资产时的账务处理,涉及的会计科目有()。A.专用基金
B.固定资产 C.固定基金
D.银行存款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用结余资金购入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应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2、下列各项中,属于事业单位基金的有()。A.一般基金 B.固定基金 C.投资基金 D.专用基金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事业单位的基金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其中,事业基金分为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内容。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事业基金的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3、事业单位事业基金中的一般基金,其主要来源有()。A.从当年未分配结余中转入
B.从拨入专款形成的结余中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 C.盘盈的固定资产
D.用货币资金、材料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从投资基金中转入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事业单位事业基金中的一般基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本单位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二是从拨入专款结余中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事业基金的内容”知识点进行考核】
4、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内容包括()。A.提取医疗基金 B.计算应交所得税 C.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D.提取修购基金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内容包括交纳所得税和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所以BC正确。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三、判断题
1、事业单位的修购基金是按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因此,修购基金属于结余分配的内容。()Y.对 N.错
【正确答案】:N 【答案解析】:事业单位的修购基金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属于结余分配的内容,所以本题是不正确的。【该题针对“事业单位专用基金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2、事业单位借入款项,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将其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Y.对 N.错
【正确答案】:Y 【答案解析】:事业单位借入款项的核算特点在于: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事业支出;为开展经营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经营支出。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3、事业单位月报除了需要编制收入支出表外,还需要将各收入和支出项目分别列报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部类和资产部类项下。()Y.对 N.错
【正确答案】:Y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四、计算题
1、甲事业单位2010年5月1日用银行存款购入5年期一次还本付息、年利率5%,面值为30 000元的国库券,实际支付价款30 000元,2013年2月1日,该事业单位在国库券未到期前对外转让了其中一部分国库券,面值12 000元,实际收到价款13 650元。2015年4月30日,国库券到期,甲事业单位实际收回债券本金18 000元及利息4 500元。要求:
(1)编制甲事业单位2010年5月1日进行债券投资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事业单位2013年2月1日提前转让部分国库券的会计分录;(3)编制甲事业单位2015年4月30日国库券到期时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1)甲事业单位2010年5月1日进行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借:对外投资 3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30 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30 000(2)甲事业单位2013年2月1日提前转让部分国库券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3 650
贷:对外投资 12 000
其他收入 1 650 同时: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12 000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12 000(3)甲事业单位2015年4月30日国库券到期时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22 500
贷:对外投资 18 000
其他收入 4 500 同时: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18 000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18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