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工程建设领域中挂靠资质行为及治理对策
浅析工程建设领域中挂靠资质行为及治理对策
据调查了解,当前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借用资质进行投标或承揽工程的现象,即所谓“挂靠”,挂靠不属于法律概念范畴,它是人们对现实中长期存在的特殊现象进行概括提炼后的一种形象称谓。由于对挂靠行为查处难、取证难、监管难等原因,在工程招投标和项目实施中,企业或个人挂靠借用资质的行为普遍存在,给建筑工程管理带来诸多难题,亟需严加整治和规范。
一、挂靠行为的主要特点
挂靠即挂靠经营,具体到工程建设领域中是指法人、社会团体和自然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以他人名义承揽工程的行为。允许他人使用自己资质的企业称为被挂靠人,使用被挂靠人资质进行投标或承揽工程的企业或自然人为挂靠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将该行为说成是“挂靠”而是表述为“借用”,即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企业借用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名义从事施工活动,由此可以推论,“挂靠”与“借用”实际表述的是同一事实,应理解为相同概念。
从挂靠的表现形式分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挂靠人没有工程施工的主体资格,或者虽有资格但不具备与所承担建设项目相适应的资质等级;二是挂靠人须向被挂靠人缴纳一定数额的项目管理费;三是挂靠人通过委托或授权,采用借用、租用被挂靠人经营资质等手段,以被挂靠人的名义进行投标、订立合同并办理建设相关手续,且被挂靠人不对实际施工活动实施项目管理,或仅有形式上管理而不承担实质性管理责任和义务。
结合挂靠行为的特点,当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即可以推定是挂靠行为:(1)以转让、租借、买卖或以交纳管理费等方式获得使用他人资质资格证书及相关资料并以他人名义投标或承揽工程的;(2)投标保证金从非投标单位银行账户转出,或虽由投标单位银行账户转出,但先由非投标单位人员将投标保证金存入投标单位账户,或以其他方式抵押的;(3)投标文件及技术性文件由非投标单位编制或由非投标单位委托相关单位编制的;(4)投标或承包工程单位使用的建造师(项目经理)、造价工程师(造价员)及与项目有关的主要技术、质量、安全和其他施工管理人员,为非投标单位的注册人员或非投标单位人员的;(5)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等不在投标单位核算,而实际由项目负责人直接支配和独立核算,且项目负责人非投标单位人员的;(6)施工合同约定的施工单位的主要项目管理人员不到岗或严重缺岗,而实际由他人履行职责且他人为非投标单位人员的。
二、挂靠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的巨大诱惑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我国经济强劲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工程建设项目数量猛增,但相应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建筑施工企业数量与实际需求的矛盾客观存在,由于受利益的诱惑或工程进度的要求,大量无资质的企业、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个人涌入工程建设领域,这些无资质的企业、个人或低资质施工企业为谋求生存空间,必然会铤而走险采取包括挂靠在内的各种手段承揽工程。
(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现有的法律法规原则性规定多,具体操作则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都对建筑施工企业超越资质承接工程以及借用资质等行为给予了禁止,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及处罚规定,但都是些原则性的规定,缺乏相关配套性的解释,未对挂靠行为作详细可操作性的界定,而现实中的挂靠行为又形式多样,直接导致认定困难和处罚难度大。
(三)查处打击不够有效
挂靠行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极易规避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现有的监管体制存在缺陷,加上手段落后,无法有效应对挂靠过程中一系列隐蔽操作手法。再者,由于对挂靠行为调查取证难、认定难的原因,现实中查处的案例并不多,难以给挂靠行为有力打击。
三、治理对策
工程挂靠行为产生的原因很多,要彻底根治这个顽疾,规范建设管理秩序,应建立机制、科学监管、综合治理,依法严惩挂靠行为,营造良好的招投标和工程管理氛围。
(一)创新机制,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由于工程建设领域行政监管部门多,涉及水利、交通、建设等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通常还设有招投标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共资源交易委员会,上述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存在职能交叉现象,管理的深度不够。为方便协调、提高效率、增强合力,应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可以成立一个综合的管理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主任,成员单位由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应的职能部门组成,以解决执法主体资格问题,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工作人员抽调各成员单位人员组成,由办公室具体负责招投标市场及标后的日常监管。
(二)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1、明确挂靠行为的认定标准。为更好防范和打击挂靠行为,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对挂靠行为作出明确的界定,并细化认定标准,对相应法律责任作出配套解释,相关行政监管部门也应出台相应操作指南,以指导基层的实务操作。
2、实行严格的押证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并在招标文件中作特别约定,严格实行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建造师)和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造价员)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押证上岗制度。施工企业在中标后,由行政主管部门在发放施工许可证时暂押施工企业承担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人员的证书,工程项目完成投资90%以上方可退回。
3、实行投标时提供社保证明制度。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投标单位须提供项目主要管理人员、授权代表的劳动合同和社保证明。社保证明是员工与公司关系最真实的证明,员工的社保不能同时由多个单位缴纳,且在国家社保机构有备案可供查询。如果投标单位不能提供社保证明,应提供其它足以证明员工与公司关系的书面材料,如果中标应将其作为标后管理的重点监控对象,查实其是否存在挂靠行为。
4、建立往来资金从基本帐户进出制度。要求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必须通过投标人的基本帐户转帐交付,退还时也只退还到投标人的基本帐户,且所有工程款均进入投标人的基本帐户,不进入其开设的临时帐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借用资质投标的行为。
(三)细化措施,加强标后监督管理
标后管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监理上岗履职。当前监理单位履职普遍不到位,缺少对监理的有效监管。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及考核机制,如施工企业出现挂靠行为,而监理单位有失职行为,应承担连带责任,在考核中扣除相应分值,并记录到企业诚信档案。二是实行指纹考勤。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约定对建造师(项目经理)、主要的项目管理人员实施指纹考勤制度,并建立指纹档案,规定在岗天数,作为企业诚信履约考评的依据和合同解除的重要条款,并由行政主管部门适时对其是否在岗进行跟踪督查。三是加强施工现场抽查。严格执行“双公示”制度,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表对建造师(项目经理)、五大员进行日常监管,行政主管部门、监察部门加强抽查,发现建造师(项目经理)、五大员到岗到位不落实的,先按“双公示”制度进行处理,并报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对其是否存在挂靠行为进一步认定。
(四)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挂靠行为
查办案件是打击挂靠行为最有力的手段,成功查办一起挂靠案件,能形成强大震慑效应。由政府成立高效统一的案件查处机构,建设、交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公安部门、监察机关参与,根据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线索或群众的举报,对工程招标和施工中的挂靠行为进行查处,并依据相关规定实施处罚。针对挂靠行为的隐蔽性、取证难且当事人大多非公职人员的特点,应强化公安部门在案件查处中作用,由公安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对挂靠行为进行调查取证。
(五)完善黑名单制度,建立施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罚款或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形式对挂靠行为当事人的震慑力并不大,应进一步完善黑名单制度,依托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建立施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挂靠行为一经查实后,没收当事人的投标保证金或履约保证金,并将被挂靠人记入黑名单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登记披露,停止其一至三年在本行政区域内参加招投标活动的资格。(
第二篇: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发包、承包、分包、转包、内包、挂靠
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发包、承包、分包、转包、内包、挂靠
工程建设中的发包、承包、分包、转包、内包、挂靠是实务中一个非常普遍的工程现象和常见的法律问题。对这几个问题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正确处理工程实务的基础。但由于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同、实务操作中的形式各异,这几者的关系不好把握,容易引起混淆,特别是关于分包、转包、内包、挂靠这“三包一靠”的法律问题更是观点不一。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工程实务中的“三包一靠”法律问题进行简单总结。
一、“三包一靠”的法律含义
1、分包
根据我国《建筑法》、《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性规定,分包是承包人承包工程后,将其承包范围内的部分工程交由第三人完成的行为。分包是法律允许的行为,合法的分包不为法律所禁止。分包从内容上分为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从法律效力上分为合法分包和违法分包。这两种分类情况在工程实务中尤其重要,需要重点把握。1.1 专业工程分包与劳务分包
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序列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根据这一规定,分包的内容分为专业工程的分包(工程实务中又叫“工程分包”)和劳务作业分包(工程实务中又叫“劳务分包”)。两种分包形式都需要具有相应资质且必须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活动。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的法律区别是分包内容是否指向分部分项工程、是否计取工程款,掌握二者的区别有利于认识分包的法律效力。1.2 合法分包与违法分包
根据分包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可以分为合法分包和违法分包。合法分包是法律允许的、有效的;违法分包是法律禁止的、无效的。合法分包是指除违法分包情形下的分包。因此,理解、把握了违法分包也就理解、把握了合法分包。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8条第2款的规定,违法分包主要是指以下情形:
(一)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二)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四)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
以上是法律对违法分包的界定,根据以上法律规定,违法分包的法律特征是: 1)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单位; 2)未经约定或认可的分包; 3)将主体结构施工分包; 4)二次分包。
因此,合法分包主要是指主体符合资质要求、专业工程经约定或认可条件下的分包、分包的内容是除主体结构的施工外的部分内容,只允许一次分包且分包指向内容合法。
工程实务中,针对劳务分包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种是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未有合同关于劳务分包的约定或者没有得到建设单位认可而将承包范围内的劳务作业分包给其他单位完成的情况是否属于违法分包?这要区别情况来看,如果其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具备资质且在资质条件允许范围内的分包,不属于违法分包;如果其将劳务作业分包给无资质或虽然有资质但不在资质许可条件允许范围内的分包,属于违法分包。
另外,劳务分包是否违法,不以合同约定或建设单位认可为条件。即认定劳务分包是否属于违法分包不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8条第2款第3项:“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为条件。
因为该项法律规定规范的是专业工程的分包,而劳务作业不属于专业工程范畴,不需要经过约定或认可才能分包。对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第14条第2项作了细化规定:“下列行为,属于违法分包:„„施工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分包工程发包人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专业工程分包给他人的。”这条规定根据分包的内容不同而确立了是否属于违法分包的认定标准。同理,也不能把劳务分包看作“二次分包”而认定为违法分包。
还有一种情况是以劳务分包为名、工程分包为实的分包形式。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的规定,劳务分包企业可以申请本序列内各类别资质,但不得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专业承包序列各类别资质。由此可见,劳务分包企业只能具备劳务作业的资质,而不可能具备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的资质,因此,劳务分包企业只能接受劳务作业的分包,而不能接受工程分包。
劳务分包和工程分包最大的法律区别就是分包内容是否指向分部分项工程、是否计取工程款。劳务分包的指向对象是专业工程中剥离出来的简单劳务作业、计取的是直接费中的人工费和一定的管理费,其对价属于法律上的“劳务报酬”;工程分包的指向对象是分部分项工程、计取的是直接费、间接费、税金和利润,其对价属于法律上的“工程款”。
工程实务中经常遇到以劳务分包为名行工程分包之实的分包行为,本人曾代理过的一个分包纠纷案例就属于这种情况,法院也认定此行为无效。因为劳务分包企业不具备专业承包的资质,虽然以劳务分包为名实施分包行为,但这种行为属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8条第2款第1项规定的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资质条件的单位的行为,属于违法分包行为。
2、转包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8条第3款的规定,转包的法律含义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实务中的“视同转包”行为。
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分包管理规定》等规章规定,分包工程发包人应当设立项目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所承包工程的施工活动。项目管理机构应当具有与承包工程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技术、经济管理人员。其中,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核算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是本单位的人员。本单位人员的认定标准是指与本单位有合法的人事或劳动合同、工资、以及社会保险关系。分包工程发包人并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派驻相应管理人员对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否则,违反上述规定则认定为“视同转包”行为。
根据上述分析,转包主要有全部转包和肢解分包两种形式。不论是哪种形式,转包都是法律所禁止的。所以,转包不存在合法与否,只能是非法的。
工程实务中长期争论的劳务分包行为是否属于转包而应否无效的问题,终于尘埃落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具有劳务作业法定资质的承包人与总承包人、分包人签定的劳务分包合同,当事人以转包建设工程违法法律规定为由请求确认无效的,不予支持。”据此,以后的工程实务中不能再把劳务分包看作转包而认定无效。
3、内包
工程实务中所说的“内包”又叫“内部承包”。他是承包人承包工程后,将工程交由内部职能机构负责完成的一种经营行为。实务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内设项目部承包、分公司承包。工程实务中,也有观点认为内包属于转包的一种形式和变种,是无效的。但本人认为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工程行业的惯例,内包应该是合法有效的。因为内包的主体是承包人的内设机构或分支机构,承包人承包工程项目后,将工程交由内设机构或分支机构完成的行为不属于《建筑法》、《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将工程转包给他人或第三人的行为。”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法人的内设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人格,属于法人的一个部分,法人对内设机构或分支机构的行为负责。
因此,内设机构或分支机构和法人属于同一主体,内设机构或分支机构的行为视为法人的行为,内设机构或分支机构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他人”或“第三人”。因此,内包只是法人经营的策略或手段,不属于转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暂行意见》第18条规定:“具备法人资格的承包人内部分支机构,在其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对外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应视为承包人对其行为已授权,其签订的合同有效,并应以该承包人的建筑资质等级结算工程款。”从该条司法解释的规定精神中,也可以得出内包合法有效的结论。这一点,在地方司法实践中也得到了认同。
《***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几次征求意见中,均在该司法指导文件中的第一条明确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与其下属分支机构或职工就所承包的全部或部分工程施工所签订的承包合同为企业内部承包合同,当事人以内部承包合同的承包方无施工资质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由此可见,符合内包情形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不应以转包或挂靠而认定无效。
4、挂靠
挂靠在现行法律意义上主要是指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进行工程建设的行为。即工程实务中常说的“借名合同”、“戴帽子合同”。通常表现为个人或企业不具备资质而与具备资质的施工企业签定挂靠合同或以项目承包名义等形式实施工程建设行为,挂靠人一般向被挂靠人交纳一定的“管理费”(或“点子费”),被挂靠人向挂靠人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帐户、印章等工程建设中必要的资料和文件,但不参与工程的实际施工和管理。挂靠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但同时也是实务中普遍存在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暂行意见》第9条规定,挂靠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不具有从事建筑活动主体资格的个人、合伙组织或企业以具备从事建筑活动资格的建筑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二)资质等级低的建筑企业以资质等级高的建筑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三)不具有工程总包资格的建筑企业以具有总包资格的建筑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当然,由于实践中的情况非常复杂,挂靠人的操作手段愈益高端,在工程实务中,挂靠的表现形式不断翻新,远远超过了法律所界定的行为,因此,在处理挂靠经营的案件时,要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判定。
二、“三包一靠”的法律区别
1、分包与转包的区别
分包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违法的;转包则没有合法与否的分别。因此,分包不合法称为“违法分包”,而转包则没有“违法转包”一说,只能是“非法转包”。合法分包的内容是除主体结构施工外的部分工程,转包的内容是全部工程。合法分包的情况下,承包人要对分包工程进行现场管理;转包的情况下,转包人则不对工程进行管理。合法分包情况下,需要分包工程承包人具有资质才是有效的;转包情况下,无论转承包人是否具有资质,都是无效的。二次分包属于违法分包,肢解分包则名为分包实为转包。
2、转包与内包的区别
转包是非法的建设行为,内包是合法的经营手段。转包的对象是转包人之外的“他人”或“第三人”;内包的对象则是承包人的内设机构或分支机构。转包情况下,转包人不对工程进行管理;内包情况下,承包人要对工程进行管理并承担责任。
3、转包与挂靠的区别
在对外关系的表象上,转包在对外关系的表现形式上存在两个独立的关系,即转包人与发包人的关系、转包人与转承包人的关系;挂靠关系中,因为是属于借名行为,一般在对外关系上表现为发包人与被挂靠人之间的关系。转包关系下,转承包人一般是以自己名义进行活动;挂靠关系下,挂靠人一般以被挂靠人的名义进行活动。转包关系中,转包的对象可以是有资质的单位,也可以是无资质的单位还可以是个人;挂靠关系中,挂靠人一般是无资质或资质条件不够的单位或个人。
三、“三包一靠”的法律处理 合法分包和内包属于法律允许的经营行为,因此,对于合法分包和内包应认定为有效并依照合同的约定进行处理。违法分包、非法转包和挂靠是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对此,法律明确规定这三种行为无效。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第4条的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在结算问题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暂行意见》第20条的规定,转包、挂靠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应按实际施工人的建筑资质等级结算工程款,但对施工人主张的工程结算中有关计划利润部分的请求可不予支持。根据实务中的惯例,违法分包合同的结算也可参照以上规定进行。至于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挂靠的行政、刑事责任问题,《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作出了具体规定。总结起来主要有罚款、降低或吊销资质、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取缔、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综上所述,建设工程的“三包一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个问题,是准确分析和处理实务问题的关键。工程实务中,应该严格区分以上概念并准确进行实务处理。
第三篇:酒店建设工程资质挂靠合作协议
建设工程施工资质挂靠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在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基础上,甲、乙双方就乙方与甲方酒店项目建设工程施工资质挂靠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酒店装修改造工程;
工程地点:
工程内容:酒店内、外墙装修改造,具体内容以甲方最终确认的内、外墙施工图为准。
二、资质要求;
按照甲方的工程内容,乙方将提供符合国家专项施工标准的二级或以上的专项装修及幕墙施工等在内的专项工程施工资质证照。
三、甲乙双方约定条款;
1、甲方将以(¥:)的总金额有偿使用乙方公司所拥有的装修及幕墙等资质,该金额为总打包费用(包括乙方对甲方的管理费用及开具发票在内的所有费用),在本协议有效期内,甲方项目如需使用乙方公司的其他相关资质时,乙方承诺将不额外收费。该款项支付方式为:本协议签订后的三个工作日内甲方将支付总金额的%给乙方,施工许可证办理完成后的3个工作日内支付总金额%给乙方,甲方工程结束并经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的个工作日内支付全部余款;
2、甲方必须遵照本协议所约定的时限按批、按时支付款项给乙方,否则,每延期支付一天,乙方有权将按总金额的%处罚甲方(遇不可抗力因素除外);
3、乙方在收到甲方支付的首批款项后,将在方项目所需的各类证照(含开工许可证),办理过程中各类证件提供及业务沟通均以乙方为主,甲方将安排不少于人全力辅助和配合乙方完成开工许可证的办理;
4、手续办理过程中,按照抚州市政府及建设部门的相关要求,依据甲方工程的具体施工项目乙方必须提供符合甲方工程施工项目所需的各类人员证书、资质及标准的材料或证明;
5、乙方承诺提供给甲方办理各类证照的各类资质及证明材料均为真实材料,乙方确保其真实性和公正性,如因乙方提供虚假材料致使甲方蒙受损失的,乙方将无条件承担一切经济损失,同时甲方将视具体情况保留和追究乙方连带责任及损失的权利;
6、乙方仅负责甲方办理各类证照时所需的证照资质提供及办理业务,甲、乙双方仅为资质使用挂靠关系,甲方施工时应安全第一、防范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因甲方包括其人员在抚州酒店项目工程施工中所产生的一切债务、财税和安全事故及责任均与乙方无关,均由甲方私自全部承担和处理;
7、证照办理过程中,甲、乙双方应勤勉尽责、紧密配合、高效推进,均不得互相推诿、拖延办理时间和速度,乙方必须在甲、乙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限内办理好甲方所需的各类证照,否则,如有违反甲方有权按元/次对乙方进行处罚(遇不可抗力因素除外);
8、乙方办事人员在证照办理过程中所需的业务用烟、用水均由甲方提供(甲方将按需发放,乙方人员不得单独购买),一般不产生招待费用,如确需发生招待的需事先经甲方项目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发生,同意后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9、乙方办事人员的工资由乙方承担,甲方不承担乙方业务用烟、用水外的其他一切费用,业务办理过程中,乙方人员应注意安全,所有由于乙方人员不注意安全而引发的一切事故和责任均与甲方无关;
10、甲乙双方合作期间,如甲方财务部门需要开具发票或进行走账处理时,乙方应予以配合,并单独专门开立账户供甲方管理和使用(该账户管理权、使用权归甲方所有),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挪用该账户资金,更不得以此为由另行收费。
四、本协议有效期自甲乙双方签订之日起至甲方工程结束并经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之日止;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应另行协商并制成附件,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协商不成的可到甲方所在地法院申请仲裁;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各份均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签章:签章:
日期:日期:
第四篇:建设工程中的资质挂靠及其特点
建设工程中的资质挂靠及其特点
资质挂靠就是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或者是低资质的建筑企业借用高资质企业的名义签订建设工程合同,进行施工的违法行为。众所周知,建设工程施工领域的资质挂靠已经成为业内的潜规则,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种经营行为的出现都是现实的需要。但从事建筑行业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张律师提醒大家:作为一种违法行为,挂靠有风险,行为要谨慎!最好要有律师的参与,以防不测。
资质挂靠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挂靠人没有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资格,或者虽有从事建筑活动的资格,但不具备与建设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即挂靠人没有施工资质,或者不具备与建设项目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
例如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包工头或者掌握了一定社会关系资源的企业,他们要么完全没有施工资质,或者仅有专业分包资质或劳务分包资质,或者仅有低级别的总承包施工资质,根本无法参与只有高等级资质施工企业才能入围的工程投标。
第二,被挂靠的施工企业具有与建设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但往往缺乏承揽该工程项目的能力,或者即使具备施工能力但由于大量工程招投标的暗箱操作导致其自行投标并中标的机会几乎为零,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和有实力并且有关系的挂靠人进行合作。第三,被挂靠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所需缴纳的投标保证金,以及中标后需要缴纳的履约保证金或银行履约保函所需资金,均由挂靠人负责筹措并以被挂靠企业名义缴纳。
第四,挂靠人需向被挂靠的施工企业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并需承担被挂靠企业派驻施工现场的几个管理人员的工资。一旦被挂靠的施工企业与挂靠人达成所谓合作协议,则被挂靠企业以自己名义对外订立总承包施工合同以及办理有关手续,但被挂靠企业基本不对实际施工活动实施管理,或者所谓管理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象征性地派几个管理人员,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一定都约定被挂靠企业不承担工程的工期、质量及安全责任,且由挂靠人自负盈亏。
第五,挂靠方的经营方式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表明就与被挂靠方的关系来讲,挂靠方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与被挂靠方的民事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挂靠方是实体义务的履行者和权利的最终享有者,它对工程进行独立核算,独自组织工程施工,是盈亏的终结承受者。
第六,挂靠方一般没有相应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司法实践中挂靠方多为个人、合伙、资质差的建筑企业。除企业外大多没有一定的资金和设备,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和场所,没有稳定的施工队伍。即使是建筑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资信独立对所承接的工程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挂靠一方在对外时往往以被挂靠人的分支机构或代表的身份出现。
挂靠是高风险的行为,一定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具体该怎么防范呢?请参看张律师本博客的其他相关文章。
第五篇:工程资质挂靠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身份证号:
乙方以甲方名义承包淮安地区居配及其相关工程,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协议期限:日至日
二、乙方以甲方名义承接淮安地区居配及其相关工程,甲方提供相应的资质资料及业务资料,出具授权委托书,并配合乙方和项目业主签约。
三、甲方定期或不定期向乙方传达业务经营信息及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公司的规章制度,乙方必须严格履行。甲方有权监督乙方的经营活动,并有权制止乙方的违规违法等行为。
四、甲方指定专人与乙方保持工作联系,并及时提供业务、生产等服务。
五、乙方负责承建工程的所有事宜。严格按照廉政建设相关规定执行并按甲方的规章制度管理,塑造和维护甲方的企业形象和利益,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经济、法律责任,并负责善后。
六、乙方承接的项目,具备开票条件的由乙方向项目业主开具发票,所取得的工程款应及时解缴甲方,甲方在扣除乙方应缴的各种税费及工程管理费后,应及时全额拨付给乙方。工程管理费按开票金额的6%计算。所有税金子由乙方自行承担,在取款时内扣。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供所有施工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
七、严格执行甲方安全施工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发生安全事故和其它非正常损害事件时,乙方必须及时处理,并由乙方承担一切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八、乙方如违反上述协议,例如第五条和第七条相关规定时,并需乙方承担经济责任时,先按双方签订的抵押合同中规定的抵押数额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对超出部分由双方协商解决。
九、本协议履行中,发生争议时,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未尽事宜,双方可再行商议。如有变更,经双方协商同意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