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缩写版-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5篇

时间:2019-05-13 19: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缩写版-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缩写版-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第一篇: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缩写版-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完善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政策建议*

【要报要点】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这对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仍呈逐步扩大之势,农业补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仍然不高。本期《要报》提出,应瞄准粮食增产、粮农增收及主产区区域发展三大政策目标,实现“三大倾斜”政策,要通过健全补贴机制、设立青年农民种粮专项资金、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农业政策保险试点和强化相应政策法规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蒋和平教授的研究成果《完善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政策建议》,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

1、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渐扩大 农民增收和主产区区域发展虽然也纳入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目标,但从实践上看对农民增收效应并不显著,并且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收入农民收入绝对差别仍呈逐步扩大趋势。如河南省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85.82元,比广东省3654.48元低1668.66元,2011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虽上升为6604.03元,但比广东省同期的9371.73元相差扩大为2767.7元。虽然农作物播种面积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提高农作物播种面积对于农民收入增加的作用还是很小。同时,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也成逐步扩大趋势,如河南省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50元,比广东省同期的12736元低7286元,2011年河南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28661元,但仍比同期广东省的50807元低22146元。

2、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等综合性收入补贴力度不足

*

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粮食主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机制与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08AJY019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对种粮农民来说是普惠制的补贴政策,但这两项补贴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补贴标准仍然偏小。这两项补贴在大多数地区补贴额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达到100多元,但由于物价水平特别是农资价格上升幅度较大,实际补贴额大打折扣,这与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亩均补贴相比,我国粮食补贴力度明显偏低。二是补贴范围并没对所有粮食种植耕地进行全覆盖。不少地区当前按照计税面积进行的补贴,以前逃避税费等因素形成的“黑地”并没有享受补贴政策。三是是种粮大户并没有获得应有补贴。粮食补贴仍补给了原土地承包户,真正种粮的种粮大户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补贴。

3、农机补贴和良种补贴等专项补贴操作机制不健全

从河南调研情况中来看,自2009年以后,逐渐采用补现金的方式,不少地区良种补贴均是通过农户的“一卡通”账户直接补贴给农户,无论农户种植的是何种品种,种子来源无论是自留还是购买,只要种植的作物就给予补贴,这就失去良种补贴的作用和意义。客观来讲,良种补贴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并不算太明显,增加的转移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例较小。二是配套工作经费缺乏。宣传发动、科学培训指导、印制补贴清册、核实上报面积、强化督导检查等是确保良种补贴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和保障,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配套经费给予支持。三是补贴资金下达时间晚。不少地区上级下达实施方案相对农时往往滞后,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政策实际执行均比较晚,其良种增产的目标便难以达到。

4、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效果不明显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目的是激励粮食大县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增加财政收入。但从实践上看,还存在着奖励幅度偏小、县级政府对资金的使用缺乏灵活性等问题,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

二、完善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政策建议

1、瞄准三大政策目标,实现增产、增收、区域发展共赢

粮食补贴政策应该瞄准粮食增产、粮农增收及粮食主产区区域发展三大目标。应根据粮食主产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和付出的成本,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和各项支持,促进主产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确保主产区政府和 种粮农民得到合理利益补偿。应重点向粮食核心产区倾斜,要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核心产区的范围,以便各类资源真正向核心区集中。

2、实现“三大倾斜”政策,提升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效率

粮食补贴政策应实施差异化的补贴政策措施,具体是要实现“三个倾斜”。一是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粮食主产区的农业补贴标准要适当高于主销区。二是要向粮食主产区的核心区倾斜。特别是产粮大县资金要向核心区倾斜,重点是搞好核心区的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建设。三是要向主产区的种粮大户倾斜。应对当地典型的种粮大户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地方政府在安排项目上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投入力度,例如对种粮大户的水利、道路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标准。

3、健全补贴机制,增强粮食主产区抓粮种粮积极性

一是针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综合性补贴,应加大补贴力度,改进补贴方式。同时,据物价上涨情况和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动态调整补贴标准,要对以前计税时漏报的耕地,以及近年来重新开垦的耕地重新核实,并也给与粮食直接补贴到全部耕地的全覆盖。二是针对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专项补贴,也应进一步改进补贴方式。对于部分粮食作物,建议仍恢复招标制,让综合实力强,经营信誉好的大型骨干种子经营企业为农民直供良种。对于高产创建等项目的粮食基地建设,建议由政府对农户完全免费供应良种。三是增加对产量大县财政转移支付的数量。对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贡献的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经费应予以取消。

4、设立青年农民种粮专项资金,培育一批新型青年农民种粮大户 建议财政部和各级政府应设立培育一批新型青年农民种粮大户专项资金,扶持新型青年农民进行创业,形成一批现代化的青年种粮大户队伍,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

5、探索农业政策保险试点,降低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经营风险

在主产区应进行三大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生产保险的试点,探索建立农业生产保险机制。一是组建政策性保险公司,通过再保险机制,超额赔付 3 部分由政府补贴。第二是建立农业风险准备金,用于发生巨灾时的大额赔付资金来源可从涉农的国家专项资金中调剂。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盈余,可在一定期间内减免所得税,所减的税收应转入专项农业保险基金;并允许经营主体从税前经营盈余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保险准备金,以增加经营主体的资金实力。

6、加强政策法制管理,完善粮食补贴政策配套机制措施

一是要加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法制化管理;二是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三是完善农地流转机制,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

(作者:蒋和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研究员)

第二篇:关于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问题研究

关于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问题研究 ——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

2013年04月01日 09:06 来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9期 作者:黑龙江省价格协会 绥化市物价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62

绥化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28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00多亿斤。该市所辖10个县(市)区有9个是全国产粮大县。以绥化为例研究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我们利用3个月的时间,深入到各(县市)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得出这样的结论: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推动粮食稳定持续增产,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绥化市粮食补贴的基本情况

1.粮食补贴发放情况。目前,我国粮食补贴主要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四大类。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按二轮承包土地发放,良种补贴按实种面积发放,这三种补贴属于普惠型,农机补贴按购机补贴。我们对肇东市、海伦市、庆安县、北林区4个县(市)区数据进行统计,粮食补贴面积1284万亩,补贴金额7874亿元,补贴户数56.26万户。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按亩平均计算,水稻74.51元,玉米63.50元,大豆65.10元。同时,国家为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对产粮大县实施奖励,奖励范围不断扩大、额度不断提高。

2.粮食补贴的政策落实情况。绥化市对粮食补贴工作高度重视,坚持“三个一”的原则,做到一分钱不少、一天不耽误、一户不漏掉:做到“农民补贴面积和数额张榜公布到村(屯),粮食补贴政策宣传到户,粮食补贴资金兑现到户;不准以粮食补贴资金抵扣任何款项,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粮食补贴资金,不准由其他部门或村集中代领和转付粮食补贴资金,不准无故拖延粮食补贴发放时间,不准以任何理由借机增加农民负担,不准擅自收缴农民粮食补贴“一折(卡)通,不准擅自动用结余的粮食补贴资金。由于政策落实到位,农民满意。

3.粮食补贴占粮食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从对绥化市的调查情况看,近三年三粮平均成本为水稻869.91元,玉米496.91元,大豆422.29元,三粮平均亩补贴分别为74.51元、63.50元和65.10元,分别占成本的8.56%、13.51%和15.42%。而2011年的粮食生产成本情况发生变化,水稻1015元/亩,玉米605.87元/亩,大豆504.34元/亩,补贴占成本的7.34%,10.40%和12.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补贴占成本比例较低,并呈下降趋势。

二、绥化市粮食补贴政策取得的效果

1.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2011年绥化全市粮食总产突破300亿斤大关,达到305.8亿斤,比2010年增产36.7亿斤,提高13.64%,连续实现八连增。而直接调查的肇东、海伦、庆安、北林等县(市)区的粮食总产提高幅度较大,2009-2011年三年平均分别达到2710吨、1806吨、1472吨和1247吨,比2001-2003年三年的产量平均分别提高190%、184.3%、180.10%和151.73%,提高的幅度都较大。

2.农民种粮收入增加。2011年农民户均粮食收入9002元,较上年比提高9.6%。近五年农民粮食收入增幅均在20%左右。由于农民收入增加,种粮积极性得到保护,一些外出人员纷纷返绥回乡要地,土地流转价格持续攀升。

3.农田基本建设得到加强。由于国家实施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地方粮食生产积极性高涨,在国家的扶持下,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大幅增加,以水利为例,2011年全市投入5亿多元,增打抗旱机井2985眼,购置大型喷灌机1207台(套),使旱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00多万亩。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4.推动农业先进技术和组织方式得到应用发展。农机补贴加速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普及。大机械应用推进了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组织方式转变。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673个,入社6.5万户,规模经营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三、绥化市粮食补贴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补贴标准低。从农民对粮食补贴反映的实际情况看,尽管最近两年粮食价格回升,补贴提高,但农资价格和人工费用增长较快。2011年水稻、玉米、大豆补贴分别是74.51元/亩、63.50元/亩和65.10元/亩,补贴仅占粮食生产成本的7.34%、10.48%和12.91%,所占比例较低。每户大体只有几百元钱,对粮食生产集中投入补充作用不大。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期盼着:粮价高一点、补贴增一点、农资稳一点、受益多一点。

2.流转土地后实际耕种者得不到补贴。近几年,随着土地向种粮能手的转移,土地流转后由谁享受耕地补贴?有各方面存在不同意见。由于补贴基本上按土地发放,补贴基本上补给土地出租方。如果补给承租方,土地流转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实际上流转土地真正的耕种者并没有得到补贴。

3.农资价格涨幅过快抵消了国家种粮补贴。从实际调查的数据显示,2001-2003年尿素、二铵、复合肥、玉米种子等三年平均的价格分别为1600元/吨、2400元/吨、2000元/吨和4元/斤,而现在分别上涨到2500元/吨、3600元/吨、3150元/吨和24元/斤,涨幅分别为55.25%、50%、57.5%和500%,除玉米种子涨幅过高,其它幅度均在50%左右。而归集在粮食成本上则不同,由于长时间施用化肥,地力下降,迫使农民亩施化肥成倍增加。例如10年前玉米、大豆、水稻亩施化肥20公斤左右,现在达60公斤以上。使水稻、玉米、大豆的生产成本由2003年亩均分别为340.86元、196元和179.25元,涨到现在每亩地1008元、606.56元和507.86元,涨幅分别为195.73%、209.47%和183.32%,农民种地成本逐年上升。

4.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从实际调查数据测算分析,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近三年来,农民种的水稻、玉米、大豆三年平均亩纯收益441元、343元和215元。种水稻的户年收入10075元,种玉米的户年收入7822元,种大豆的户年收入4909元。以种粮户年收入为100,与烤烟户比,1:11倍,与大棚户比1:6倍,与打工户比1:3-6倍。就是说,种粮户每年收入比烤烟户低11倍,比大棚户低6倍,比打工户低3-6倍。

由于现有粮食补贴项目已实行多年,但标准一直没有大的调整变化,农民已经把补贴当成一种土地常规收益,政策的激励刺激作用在递减。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需要新增补贴项目和调整补贴方式,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

四、对策与建议

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惠民工程,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的战略措施,治本之策。

1.整合粮食补贴资金。粮食补贴政策应着眼于整合简化和完善操作方面。一是对现行的针对农民一家一户的专项补贴进行合并与调整。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合而为一,形成生产阶段的综合粮食补贴。做到涉农补贴一个口子下、一个部门管、一次性发放。减少基层主管部门工作量,也便于检查监督。二是在简化生产阶段综合粮食补贴的基础上,对农机具补贴,可参照家电下乡的办法操作,农业机械品种、型号由农民自选,谁购买补贴给谁。鼓励农民种粮机械化、规范化。

2.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逐年增加对产粮大县(市)的奖励额度。为了确保粮食主产区的长远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和完善制度,进一步从经济规律、保障制度和法律层面,保障粮食主产区的经济效益和国家粮食安全。考虑建立健全中央财政统一安排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政策性粮食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国家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生产大户补贴制度、普惠型农村金融制度、财政支出扶持制度、国家粮食安全价格制度、粮食安全储备制度等制度。例如为了更好地鼓励粮食主产区政府抓粮食生产并提高农民种好粮的积极性,稳定种粮成本,国家应建立粮食生产补贴扶持制度,并逐年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补贴额度,其标准可高于当年CPI物价指数。同时,对产粮大县(市)每年予以重奖,用以不断改善和优化粮食生产环境,建设优质高效的产粮基地。

3.涉粮补贴要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它与种粮大户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是农村经济产业化、粮食生产规模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优势。但是,鉴于目前有些乡村农田仍然处于细碎化耕作状态,很难显现规模经营效益的实际,我们建议新增涉粮补贴要逐年较大幅度地增加对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倾斜。这样就会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粮食生产的物质装备水平和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推动农业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4.对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条件进行专项补贴。随着各项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农民虽然实现了增产,但却没有真正实现增收。因此,建议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涉粮补贴范围应进一步扩大。主要是针对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条件进行专项补贴。这里说的粮食生产条件主要是指良种、良法、良田。

良种补贴主要应着眼于引导农民采用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粮食品位和产量。建议国家在北方7个粮食主产区的良种繁育推广补贴上应提高标准,重点扶持,以确保粮食增产丰收。良法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条件。要加强粮食生产的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全方位的田间管理,推行标准化作业。希望国家能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科学技术推广使用等方面给予专项补贴和资金支撑。良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搞好农村、农田电网改造,做到旱田有井、水田有渠。创建高产稳产农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不断完善装备条件,巩固粮食生产基础,使其有一个稳固的永续利用的生产基地。粮食主产区坚持做到良种、良法种良田,就会使粮食生产处于一种最佳的科学种田状态。建议国家能为粮食主产区实行财政保障制度,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定额补贴投放。

5.建立产、销区利益补偿机制。产粮大市、大县,往往是财政穷市、穷县。这对粮食发展后劲是一种资金投入的制约。粮食主产区自身财力本来就有限,每年还要承担一部分粮食风险基金和配套资金。这样往粮食生产上的资金投入就更加困难了。现在的情况是:粮食主产区将粮食调往粮食主销区时,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等形式,实际上将粮食风险基金的一部分又补给了粮食调入省份。这样就出现了“穷省、穷市”补贴“富省、富市”的现象。这种反常的补贴严重地影响了粮食主产区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据此,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粮食调入省给调出省利益补偿机制。销区用粮应该对提供粮源的主产区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以此来解决粮食主产区财力有限,对粮食生产投入不足问题。同时,为了调动产粮区的政府抓种粮的积极性,建议取消粮食主产区的配套资金,其资金可由中央财政统筹解决。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论文

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及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与实践

作者:李松岩

单位:科尔沁左翼后旗家和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 地址: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苏木伊胡塔嘎查

邮编:028123 内容摘要:建立和完善家和农牧(联合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切实维护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促使家和农牧(联合会)和农牧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奋斗、创新三农”的利益共同体,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

关键词:科技兴农联结机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科尔沁左翼后旗家和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为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把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一体。通过家和农牧(联合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对农牧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和农牧民的可持续增收影响较大。建立和完善家和农牧(联合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切实维护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推动农牧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使家和农牧(联合会)和农牧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奋斗、创新三农”的利益共同体,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充分调动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牧区社会生产力;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家和农牧(联合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优化农畜产品生产力布局,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家和农牧(联合会)与农牧民稳定紧密合作,使家和农牧(联合会)有稳定的生产原料来源,农牧民有稳定的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有利于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同时结合科左后旗科协的大力扶持和科技下乡活动,向农牧民培训实用的农牧业技术,讲解与解读国家富民政策和扶持政策,帮助农牧民了解农牧业信息、品种、社会化服务等知识。

2017年联合会本着科技兴农、精准扶贫(庭院经济)的发展目标,一边抓紧建设科左后旗家和农牧的“菜篮子”工程,一边紧抓科技兴农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促进家和农牧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牧民增收发展实施方案,家和农牧把(庭院经济)产业培育成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有效推动家和农牧的产业发展与(庭院经济)科技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并结合本区域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立足家和农牧(联合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坚持规模开发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坚持在旗政府、旗科协的指导下,以科普下乡宣传为主线,农牧实用技术培训为常态的方针。以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培育绿色蔬菜(特菜)、畜禽(高品质牛、羊、鸡等)、瓜果、中药材、大田科学种植、农牧民电子商务等富民产业为方向,以沿304、305国道;农场、牧场等;干旱、半干旱沙漠坨地三大区域为主,开发内蒙古大草原、大沙漠的科学规划布局,加快家和农牧(联合会)与合作社与农户与基层协会融合发展步伐,建立种、养、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集群,把家和农牧(联合会)建成通辽地区最大的设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和绿色畜禽饲养基地、全地区重要绿色瓜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以发展科技种养协会联合会工作站的科学管理模式,加强科技兴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庭院经济)群体建设,带动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提高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逐步改输血为造血的深化扶贫模式,主要突出在(庭院经济)的规划与产业布局,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家和农牧(联合会)的基地(1258亩)建设的示范作用和效应,带动一批有劳动能力和愿望的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把贫困农牧民就业、创业精准到人、到户,实实在在的帮扶。坚持科技推动原则,使贫困农牧民通过联合会的系统培训和学习,真正掌握(庭院经济)农牧业实用技术,彻底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6年开始,家和农牧(联合会)试验合作5各苏木镇,果蔬种植594.6亩、共180户,无偿发放茄子54181株、辣椒32355株、甘蓝6954株、番茄69230株、黄瓜11900株、豆角2700墩、旱黄瓜2700株、香瓜2625株、黑番茄4000株、秋葵10000株,蔬菜苗总价值20余万元。到7月份(庭院经济)共回收蔬菜13972.15斤,创收21764.96元。实验示范重点放在束力古台嘎查合作试验种植户26户,共7.86亩(庭院种植),家和农牧发放2.76万株菜苗,大葱3442斤。现共回收蔬菜3616斤,支付回收蔬菜款2895元种植合作示范户自用部分蔬菜平均年消耗180元,到秋后如果加上大葱回收,预计产值2.54万元,户均增加收入1080元。达到预期效果。2017年,总结16年经验,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春季结合后旗科协在全旗实施科普之春“科技下乡”在全旗15个苏木镇、原种场、胜利农场、孟根达坝牧场、乌旦塔拉林场等20余场庭院经济巡回演讲培训,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和实用农牧业技术,在庭院经济果树、中草药、养殖、种植、绿化花草树木、电商、手工加工等庭院经济的项目上给予解析,打开和开阔农牧民的思维和眼界。建立了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现合作7个苏木镇,15个贫困嘎查村,签订回收订单1206户农牧民,在建设庭院经济方面——在努古斯台帮助建设、改造设施大棚58个、帮助伊和淖尔设施大棚10个,并指导种植香瓜,开展香瓜采摘节,带动农牧民休闲农业的发展和伊和淖尔农业旅游经济的扩展。其它苏木嘎查种植秋葵、豆角、马铃薯、角瓜、鲜食玉米、胡萝卜、春白菜、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共计1806亩。预计产值300万元。人均增收2246.27元。

2017年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经实地考察及与农牧民交流

1、农牧民的思想、素质、能力不够

2、农牧民长时间的懒散习惯和民族特点,对种植果树的认识不足;种植蔬菜技术的滞后或空白;牛、羊养殖原始,饲料配方不合理,生长、繁育、育肥等严重落后,大大的提升生产成本。

3、技术队伍及力量缺乏

4、农牧民培训次数少,不能及时辅导

5、农牧民资金缺乏严重

6、在产业发展及精准扶贫(庭院经济)的运营中,缺乏实地经验,配合不密切,引导不得力

7、土地沙化严重,急需土地改良。

家和农牧(联合会)将产业发展及精准扶贫(庭院经济)社会化服务放在重点。建立合作联合社,下设100个合作社(科技联合会分会或工作站),搞好社会化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能更有效的组织农牧民科技培训和种养技术的传播;能及时解决农牧民在种养过程中技术难题,销售农牧产品的难题,农牧民“传、帮、带”的问题。做好农户+合作社+联合会的工作,做好2017年春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春耕准备,做好育苗、生态菌肥、生物药剂、机械等工作。吸纳更多的农业专家、技术员到联合会来,壮大科技队伍,服务于农牧民,使农牧民户均增加纯收入2000元以上,彻底使农牧民脱贫致富。

三、产业布局 家和农牧(联合会)按照通辽地区水资源及地理气候条件沿304、305国道区、农场区、干旱半干旱沙坨区三大区域进行产业合理布局:以科左后旗率先成立农牧业专业科技协会联合会的社会化服务总站,在各苏木乡镇嘎查发展100个农牧业科技协会服务站,重点以农牧业产业发展及农牧民利益机制——(庭院经济)精准扶贫为主,全面带动为辅的经营策略。沿304、305国道区适合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以绿色畜禽养殖、特色绿色果蔬、采摘观光园等庭院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及模式:以科尔沁左翼后旗家和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为主的设施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劳务、农技、农机培训基地;种苗供给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品牌产品(线上、线下)营销平台等基地建设,辐射各乡、镇、村、户完成联合会(庭院经济)精准扶贫目标和整体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坚持推进农牧业产业发展及农牧民利益机制,(庭院经济)精准扶贫与转变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方式深度融合,立足沿沿304、305国道区、农场区、干旱半干旱沙坨区三大区域,有效利用三大区域资源优势条件,根据产业布局结构,大力推进绿色蔬菜、畜禽、林果、中药材等特色富民产业。

1.蔬菜产业。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集中连片开发.持续加强巴胡塔、吉日嘎朗、金宝屯等积极响应和优势产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蔬菜连片建设,家和农牧(联合会)庭院经济蔬菜年产量稳定在1200吨以上。

2.畜禽产业。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部门帮扶”等手段,实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多元养殖,真正把畜牧业做成富民强县的当家产业。积极推进“小区大户”战略。按照“重点发展小区,重视发展大户,兼顾千家万户”的养殖思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组方,科学的调整畜禽饲料配方,生产出高品质畜禽产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协会工作站示范场建设,以此辐射带动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如:蒙科肉羊——一胎多犊技术的培训,100天生长80斤,产肉40斤的高肉比,新品种期,一头基础母羊年产能5-6只优质羔羊,牛——高品质蒙牛(高产雪花牛肉)一胎多犊技术的专家传授等。使农牧民的养殖成本大大降低,品质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农牧民收入大大提高。3.林果产业。立足寒地红苹果、葡萄、李子、软枣、寒桃、草本咖啡等特色优势品牌建设,深入开展标准果园、标准枣园、标准李子园等创建,着力打造500亩寒地红苹果基地,打造500亩优质软枣基地,打造500亩咖啡、打造500亩寒桃种植基地。

4.中药材产业。推进实施家和农牧(联合会)“中药材生产”建设工程,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结合蒙药基地建设,大力开发蒙黄芪、黄芩、桔梗、北沙参、麻黄、金莲花等蒙药种植,预开发8000亩蒙药基地。结合蒙药的开发将成为农牧民另一个致富产业。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家和农牧(联合会)大力促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销信息引导,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加大电商业务支持力度,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发展冷链体系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体系。1.优化和加强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风调库500平方米,预建冷库500平方米,净菜加工车间200平方米,冷链运输车5辆,立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着眼长远发展,制定全旗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粮食加工、油料加工、瓜菜加工、果品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等专业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业聚集度。加强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将蒙科牛、蒙科羊产业扶贫养殖科技协会和草原牧鸡产业建设紧密结合,将农业、畜牧业、肉品加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信息物流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产业链。更好的促进与农牧民联结机制,建立家和农牧联合会+农牧民共赢的链条体系。2.积极培育骨干农牧民。围绕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能力,集中资源、集中投入、集中帮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完成农牧业发展及农牧民利益机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农牧业(庭院经济)的链条发展。

参考文献:《农业产业化经营概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王玉斌 陈慧萍等

作者简介:李松岩 男 55岁 满族,从事农业26年,对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兴趣浓厚,有在高等级农业基地工作经验,现已取得国际农业规划师资格,曾到多个国家地区交流和学习。现任科尔沁左翼后旗家和农牧业专业协会联合会副理事长、技术总监、总规划师。

科尔沁左翼后旗家和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 2017年03月29日

第四篇:邮储发展小额贷款的策略与机制研究

邮储发展小额贷款的策略与机制研究

朱子云 原创 | 2006-05-20 07:27 | 获1票 投票 投票人 标签: 小额贷款 邮储

邮政储蓄银行主要从事对个人的存贷款、保险及其他特殊业务,不能经营对企业的贷款业务。发展个人贷款业务,对于邮储机构来讲,发展个人贷款业务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经营转型,不仅需要尽快转换观念和思维,而且必须认真研究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策略和经营机制。

一、发展小额贷款是解决邮储系列问题的必由之路

国家邮政总局在9月刚召开的全国邮政局长座谈会上首次公布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计划,给未来的邮政储蓄银行定下了基调即邮政储蓄银行将定位为特殊商业银行,从发放小额贷款业务做起。截止2005年6月末,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12285亿元,储蓄市场占有率达9.25%,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之后,列第5位。

由于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制度安排,使得邮政储蓄从农村吸纳了大量资金但又缺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贷款机制,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点早已被多方诟病。进入2005年,中央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并要求由人民银行牵头,会同财政部、银监会、邮政总局等部门提出实施意见。

此前,在央行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计付利息,规定迫使邮政储蓄改变过去多年奉行的“只存不贷吃利差”的经营模式后,考虑到邮政储蓄的实际情况,邮储资金陆续被允许进入三个领域:银行间债券市场、与商业银行办理协议存款、购买商业银行转让的资产。目前尽管已经有3500亿元邮储自主运用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当中,资金主要用于对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国内商业银行的协议存款,国债和金融债的承销,以及银行间债券交易。尽管如此,仍有剩下的约一万亿储蓄资金投向的问题摆在监管者面前。

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小额信贷成为比较现实的选择:一是能够引导县及其以下区域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二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邮储资金出路问题,减轻央行的利息负担;三是有利于扩大现实收益,增加邮储机构盈利。

二、邮储发展小额贷款的策略取向

邮储发展小额贷款的策略选择,至少需要考虑以下个方面因素:

一是需要考虑贷款的担保方式。从贷款的担保方式看,小额贷款可以划分为4种,即:小额质押贷款、小额抵押贷款、小额保证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其中,小额质押贷款、小额抵押贷款和小额保证贷款,统称为小额担保贷款。

小额质押贷款,是指发放的金额在1000元以上至10万元以内,以未到期的本外币定期储蓄存单和凭证式国债等权利作质押,到期还本付息的贷款。其特点主要在于办理速度快捷,风险程度最低。

小额抵押贷款,是指贷款人发放的金额在1000元以上至10万元以内,以实物作抵押的贷款。其特点主要在于办理手续繁琐,风险程度较低。

小额保证贷款,是指贷款人发放的金额在1000元以上至10万元以内、由自然人或企事业法人提供保证的贷款。其特点主要在于办理较快,但因愿意为借款人提供贷款保证的自然人或企事业法人很少,而使得该产品的市场空间很小,且其风险往往大于小额抵押贷款。

小额信用贷款,是指贷款人发放的金额在1000元以上至10万元以内、无须提供担保的贷款。其特点主要在于办理速度较快,但在中国目前借款人提供的收入证明置信度不高的情况下,其风险将大于小额保证贷款。

二是贷款的经营方式。从贷款的经营方式看,小额贷款可以划分为3种,即:自营小额贷款、代理他行小额贷款、委托他行代理小额贷款。

自营小额贷款,是指由商业银行(邮政机构)自己直接经营的小额贷款。其特点是自己直接经营、自担风险、自收利息、盈利率较高。

委托他行代理小额贷款,是指其他商业银行(邮政机构)受某甲商业银行(邮政机构)委托而代理经营办理的小额贷款。其特点是他代本经营、承担风险、收入利息、支付代理手续费、盈利水平通常比自营小额贷款低。代理他行小额贷款,是指某甲商业银行(邮政机构)受其他商业银行(邮政机构)委托而代理经营办理的小额贷款。其特点是本代他经营、不担风险、代收利息、收取代理佣金、盈利水平通常比自营小额贷款和委托他行代理小额贷款低。

三是小额贷款的发展目的。邮储机构因何发展小额贷款?是为了稳定和增加邮政储蓄存款而发展小额贷款,还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转存央行资金利率接连大幅下降而引起的邮政储蓄盈利锐降问题。如果目的在于前者,那么,近期重点应当发展和自主经营以邮储定期存单质押的个人小额质押贷款,并以代理他行经营为主;若目的在于后者,则近期重点应当发展委托他行代理和自主经营以定期存单及凭证式国债质押的个人小额质押贷款(不应当限定为邮储定期存单质押)。

四是小额贷款的经营能力。发展个人小额贷款,决定于两个方面因素:小额贷款的需求市场有多大、自身有多大的经营能力。从浙江的情况看,小额贷款的需求市场很大,由于行际之间壁垒的影响,使得邮储定期存单在绝大部分区域还没有用来办理质押贷款,因此,以邮储定期存单质押的贷款需求市场还是比较大的。然而,目前邮储机构小额贷款的经营能力却非常之弱,还远远不具备大范围、大幅度自主经营小额贷款和代理他行小额贷款的基本能力。

基于目前邮储机构的实际情况,自营小额贷款尽管收益水平高,但自担风险也大,需要较多的人力、较大的物力、较强的技术、较丰富的经验和较完善的制度来支撑,近期内邮储机构难以达到这些要求。是以,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区别对待,差别定位。

邮储部门近期发展小额贷款的策略取向:“三先三后”、“三重三轻”。

“三先三后”:一是先城市后乡镇,先在城市发展小额贷款业务,后向乡镇推开;二是先练兵后上阵,人员素质是决定性因素,要先抓好业务培训,通过小额贷款业务上岗资格考核,再开办小额贷款业务;三是先规制后营销,先建章立制,再开展小额贷款营销业务。

“三重三轻”:一是重他代轻自办,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初期,必须重视运用他行的人才、物力、技术和经验为我所用,委托他行代办小额贷款,同时自办一些小额贷款业务,并以委托他行代办小额贷款为主体;二是重集约轻粗放,应将邮储小额贷款业务的重点放在城市区域;三是重长效轻规模,邮储存款规模已经非常大,应当将经营重点放在拓展小额贷款,以解决邮储经营盈利乏力问题,发展小额贷款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积极平衡规模与质量、盈利与风险之关系。

邮储部门中长期发展小额贷款的策略取向:“三个定位”、“三大发展极”、“高速稳健”。

“三个定位”:在区域定位上,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以城市带动农村业务发展,以农村促进城市业务优化,并以城市业务为主体。在贷款担保方式定位上,以质押和抵押小额贷款为主体,适度发展保证和信用小额贷款;在经营方式上,整体以自主直接经营小额贷款为主体,同时经营代理他行小额贷款业务。

“三大发展极”:城市发展极、城郊发展极、乡村发展极。积极培育“三大发展极”,以城市发展极为主体,通过城郊发展极的发展,来拉动城市发展极和乡村发展极的共同发展。

“高速稳健”:运用比较成熟的营销和风险经营管理技术,主动平衡规模与质量、盈利与风险之关系,从而实现小额贷款业务的高速稳健发展。

三、邮储发展小额贷款的运作机制

1、邮储小额贷款的产品营销机制。一是按照市场营销的内在要求设置组织结构,建立专业化的市场营销调研、分析、开发部门,围绕市场营销的过程和环节,强化组织机构的联动性。特别是可组建一支专业化、营销能力强的贷款市场营销队伍。二是制定一整套效率较高、职责明确、手续简便、内控严密的贷款审批制度和操作流程。担保贷款(包括质押、抵押、保证)必须实行双人核保,至少双人签批;小额存单质押贷款的审批时限,属于邮储定期存单质押的不超过1个工作日,他行定期存单质押的不超过3个工作日;小额抵押贷款的审批时限,不超过5个工作日;小额保证贷款的审批时限,不超过3个工作日;小额信用贷款的审批时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三是个人小额贷款审批权宜放在县级邮储机构。县级邮储机构对借款人的信誉度、贷款的风险状况比较了解,对质押物、抵押物、保证人的核查比较方便,如果由县级邮储机构直接审批发放,既有利于借款者在第一时间得到贷款,也有利于强化基层机构的贷款责任意识。四是建立“三包一挂”的小额贷款营销机制。所谓“三包一挂”,是指对单笔小额贷款实行信贷员“包收、包放、包管理”,并实行信贷员收入与贷款效益挂钩,即在落实贷款责任的基础上,允许贷款利率上浮部分按一定比例提成。

2、邮储小额贷款的“三查”操作机制。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确保“三查”质量,是防范贷款风险的根本环节,是及时准确预警贷款风险和缓解或消除贷款风险的基础保证。一是制定完善明晰的贷款“三查”流程图、贷款“三查”规范以及检验“三查”工作质量的标准,使贷款“三查”制度执行有路径、有标准,检查贷款“三查”工作落实执行的好坏评判有依据、有准绳。二是贷前调查要重点抓贷款信息资料真实性管理。要对借款人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和判断,关键是要通过行之成效的途径和方法验证借款人有关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以增强贷款审查决策的有效性。同时,贷前调查应当实行双人制,即贷前调查至少要有2人一起参与,共同完成贷前调查报告,以提高贷前调查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三是贷时审查要重点抓风险预防控制管理。要论证贷款发放的风险隐患程度,根据风险度判断掌握是否同意发放贷款,选用适当的贷款方式,使贷款决策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以增强贷款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关键是要使审贷分离制度落实到位,严格执行;贷款审批要实行双签制,以确保贷款审查工作做深做细,增强贷款审查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四是贷后检查要重点抓贷款风险生长的预警和处置管理。要强化贷后跟踪检查制度的刚性,贷后检查的行动、内容、质量要到位,对于贷后检查工作薄弱的机构,要坚决取消其新放贷款审批权;要切实做到及时准确地反馈贷款风险生长情况的预警信息,并根据贷款风险预警信息,区别各种贷款风险生长节点,及时果断地采取与之相适宜的贷款风险处置途径和措施,以提高贷款风险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邮储小额贷款的风险监管机制。要以制度形式规范贷款风险监管流程核规则,重点监督检查贷时审查是否严格,有否重形式轻内容,有无进行核保;贷后检查是否及时,质押(抵押)物是否还充足、贷款担保手续是否健全等。实行定期监督检查与突击监督检查、现场监督检查与非现场监督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严令下级机构及时整改到位。

4、邮储小额贷款的绩效考评激励机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贷款营销专项奖惩机制,考核内容可以包括贷款利息收入、贷款质量、因贷款而带来的存款收益与中间业务收入,实行绩效与下级机构的运行性费用和工资性费用分配挂钩,与信贷人员的工资收入分配挂钩,激发贷款市场营销的积极性,以促进邮储小额贷款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大发展。

5、邮储小额贷款的技术支撑机制。要抓好优质客户识别信息系统、邮储小额贷款的营销和审批系统、信贷台帐管理系统。要切实解决发展邮储小额贷款的人力资源瓶颈问题,抓好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但当务之急是要采取高薪引进人才,大中城市可以通过高薪政策从商业银行引进小额贷款方面的高素质、高能力的营销和管理人才。

第五篇: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研究

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研究

陈洁 20092401019 心理学基地班

摘 要:高等院校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基础工程。本文就如何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改进评估机制进行分析和思考。根据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实际,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制度完善,保障党员发展质量;力求通过科学设计评估标准体系,完善党员民主评议监督机制。创新党员发展工作检查评价机制,以改进学生党员发展评估机制。

关键词:学生党员;质量保障;评估机制

1引言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高校大学生党建作为党的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长足发展。然而在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注重硬性指标、忽视动机考察。重视组织发展、忽视教育培养,注重阶段性要求、忽视长期作用发挥”等问题。在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中,如何把好大学生入党关、如何保障大学生党员质量、如何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工作,已成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党委应站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战略高度把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着“规范、严格、细致、创新”的工作要求,积极加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改进学生党员发展评估机制。

2全面构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2.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基础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保证党员质量的基础。高校党委要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多渠道、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前、发展过程中和发展后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大学生党员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

(1)强化党校的理论培养作用。党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培训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一是要构建多层次党校培训的教育体系。提高培养及发展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保证培养及发展工作的有效落实。二是要加强党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精心挑选理论水平高、党性修养好的老师担任党校兼职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调研学习等各种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效果。三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上党校,使网上党校成为发展党员工作方法和手段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提高高校党建工作层次和水平的重要

途径。通过开设党课、举办党史知识讲座和组织庆祝党的生日主题教育等多种方式普及党的基本知识,提高党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加强对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的培养。

(2)加大以培养一批学生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为目标,加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为主的基层党务工作人员从事党务工作能力的培训。通过召开各种工作交流会议,组织参加各项培训,指导他们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修业限制,制定好发展计划,把握好工作节奏,严格基本工作程序,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建指导工作。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党的知识的普及。自学生入学起,做好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各班级以团支部为单位,成立《党章》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通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引导学生重点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和党章,加强对党的四基本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力争把他们培养成为既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又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可靠接班人。

(3)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基础培养作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做到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第一,紧密结合当代青年的思想实际,积极探索大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举行团校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学习党的基础理论的活动,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使广大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第三,理论学习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创建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的有效载体。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确立良好的政治氛围,是大学生学习和继承政治文化、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第四,培养青年骨干,积极发挥党的后备军作用,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直接为党的发展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1.2加强组织建设与队伍优化

党的十七大和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以来,各高校都不断加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力度。要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必须要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积极创新发展学生党员方法,构建科学的发展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建设一支理论扎实、思想开放、作风过硬、素质全面的党建队伍。

(1)科学设置学生党支部,加强学生党支部干部培养。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有利于各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支部内能以党建促学习风气、科研风气的良好形成,有利于以党建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原则科学设置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依靠强

有力的领导班子,必须切实抓好学生党支部支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学生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选好班子的“领头人”。党支部支委应选择政治业务素质好、党性强、作风正派、工作负责、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密切联系群众、在党内有威信、热爱党务工作的学生担任。另外,要建立学生党支部支委的培训制度,定期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党建工作业务水平。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重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活力,为发展学生党员质量提供组织保证。

(2)创新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形式。内容上要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标准,要具有时效性、务实性和民主性。除了将当前党的政策、方针、中心工作、国内外的热点作为组织生活的内容,还需要将党员思想上出现的疑惑和问题作为组织生活的内容,并通过学习、讨论等方式帮助同学答疑解惑,让组织生活成为党员心灵交流的平台。方式上要有创新。可以定期开展针对性的社会考察与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深入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开展社会调查与考察,发挥学生党员专业技术,深刻地了解国情和社情民意,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还可以利用信息网络。丰富党支部生活的手段。建立网上支部生活研讨阵地,对学生党员关心的理论热点,开辟热点问题论坛,并采用留言板、网上聊天等形式,让党员发表意见、交流思想。

(3)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务干部队伍是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中要重点抓好“三关”,使学校党务干部队伍充满生机活力。一是把好党务干部“人口关”,规范准人制度,规定专职辅导员必须是中共党员,基层党务干部一般从优秀大学毕业生或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同志中选拔。二是强化党务干部“培训关”,建立各级培训网络,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理论研讨、党建研究、参观考察等方式加强对在岗特别是新上岗的党务干部的培训,切实增强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党务工作能力水平。三是创新党务干部“使用关”,整合党建工作力量,建立离退休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机关党员干部联系学生党支部等工作制度,形成了由离退休教工党员、机关党员干部、辅导员、支部书记等广泛参与、专兼结合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2关于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考核评价机制

大学生党员质量考核评价的内容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自我总结评价、党支部测评考核、党总支评价及考核结果。自我评价是建立在阶段性考核基础上,结合本人上一阶段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活动等综合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出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及今后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自我评价是后续三项内容的基础。党支部测评考核则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评价、辅导员评价、党支部评价等因素对其思想状况、政治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素养、日常生活表现等情况进行量化,按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得出考核评价意见。党总支结合自我评价及党支部测评考核,在总支委员会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支部考核评价意见进行审查,对考核结果予以公示。笔者根据考核评价原则及运行模式主要谈一下在党支部测评考核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注重个人评价中所体现出的自身素质、发展规划及综合表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其中自身素养即自我评价可以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在德方面主要从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思想汇报递交、组织生活参加等方面进行参考;在绩方面,主要从学生党员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予以考虑,单纯奖学金的获得并不能作为绩的考虑要素,学习成绩的保持、进步、学习态度及状态都是其参考因素。“两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大学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渠道。因此“两课”的学习情况亦应作为对大学生党员德和绩考核的重要方面。

考量大学生党员在自我评价中制订的个人发展规划,可以看出其大学生涯的发展路径和职业规划,从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宏观、微观、整体、局部对学业、发展的个人理解,有针对性地对其学业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

综合表现则可以从学生党组织、学生会、社团工作组织活动积极性、能力作用的发挥等方面予以评定。

其次,应注重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注重优秀学生党员先进性导向效应。对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评价可以从引导作用、桥梁作用、带头作用、骨干作用等方面进行考量。所谓引导作用主要是指大学生党员要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和带动周围学生,在学生中产生凝聚作用,使学生对党员产生信任和钦佩感,党员就自然成为学生心中的引路人。桥梁作用指的是大学生党员可以成为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者,党组织与学生之间的凝聚者。带头作用主要是指在各项活动中,党员要走在群众前面,有利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事情要带头做好,不利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事情要坚决抵制。骨干作用指的是大学生党员要成为学生的核心和中坚分子,敢于坚持原则,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

尽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可能对学生党员的要求不同,但是服从大局、听从指挥、把握

方向是基本和原则性的要求。如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大学生党员所发挥的作用就是综合评价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学校“迎评促建”的工作中,学生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凝聚周围同学共同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献策献力也是其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的质量考核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考虑,根据各项评价资料以及既定的各项评价内容的权重,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得出一个最终的评价结果。如果这个评价结果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就可以在党组织内部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君,<国企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2008年5月,硕士论文

[2]宋鲁,<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与企业党组织建设>,‘中国石油报>,2005年02月22日

[3]芦炜,<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中国企业报>,2008年9月1日第009版

[4]韩旭,<国企中党的政治优势十大体现>,<政工研究动态),1999年13期

[5]赵菲.成人高校大学语文审美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6]王静.论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美学素养的培养【JJ.大众科技,2OLO(6).

[7]年仁德.论高校教师的美学修养【J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下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缩写版-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缩写版-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