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工作办法
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审计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行为,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工作秩序,促进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内部审计准则》及陕西省电力公司有关内审工作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内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查错防弊,严肃法纪;公证评价,促进管理;监督服务,提高效益。
第三条 公司内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促进管理。
第四条 公司内审部门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规定,在公司行政主要负责人领导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部门,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二章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第五条 审计机构办理审计事项,应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合格的审计人员;(2)明确的法定职责和权限;(3)建立健全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第六条 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热爱审计事业;熟悉财经和相关专业;具有较强的协调管理、分析判断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廉洁、公正、勤奋和奉献精神.第七条 审计机构可按业务性质分设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合同、工程预算等审计岗位。在审计实施中,可根据所审计的内容,实行专业主审制。
第八条 审计机构可根据审计任务的需要,经主管领导批准,组成由审计、财务、经营、劳人等专业人员参加的审计组,开展专项审计。临时抽调参加审计的人员,实施审计时,行使审计人员职权。
第三章 审计工作任务
第九条 审计机构应对企业的各项收入、支出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以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十条 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下列事项进行审计:
(1)企业生产、基建、技改、财务、信贷、外汇等收支计划预算,工程预(概)算等执行情况。
(2)企业年度及重要项目的财务收支及决算。(3)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固定资产大修理、业务扩充等工程审计。
(4)企业签订的采购、借款、担保和发包工程等经济合同、契约、协议等。
(5)国有、集体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6)根据“先审计,后兑现”的原则,对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单位进行审计,未经审计不能兑现。
(7)对企业工资及消费基金的增长进行监督。(8)对企业的收支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进行审计。(9)对经理进行任期经济责任的期中或终结审计。(10)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11)对所属的多种经营单位进行审计。(12)开展审计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13)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第四章 审计机构的职权
第十一条 审计机构具有下列权限:
(1)有权要求有关部门或单位及时提供年度生产、基建、技改计划;年度资金、信贷、外汇、劳资、物资等专项计划及预算;财务(统计)报表、工程预算、经济合同、经济活动分析;经营管理制度、规定、办法及有关文件。
(2)参加有关会议,参与研究单位有关经营管理制度、办法和规定,参阅有关文件资料。(3)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会资料及经济合同、统计资料、生产记录、工程决算等相关经济资料。有关单位必须如实提供,不得拒绝、隐藏、转移、变造和毁弃。
(4)有权向有关单位、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询问,并取得文字、音像等证明材料,有关方面应提供方便,出据证明材料。
(5)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权按国家及企业有关规定责成被审计单位或部门限期纠正;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严重失职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提出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建议。
(6)对拒绝、破坏、拖延和阻挠审计工作的,经单位主要行政领导批准,有权采取封存帐册、冻结资金等临时措施,并建议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7)对打击、陷害、报复提供审计依据人员的行为予以揭露,并建议有关部门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8)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有反映权。
第十二条 审计干部要严以律已,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机密,玩忽职守。
第十三条 审计人员依法行使审计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无故干预或打击报复。
第五章 审计工作程序 第十四条 审计工作基本程序包括准备、实施、报告三个阶段。对某些审计项目,还需实施后续审计。
(一)准备阶段
1.根据上级指令、公司年度计划的需要及领导交办的审计事项,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经单位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2.制定工作方案。其主要内容如下:(1)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范围和方式;(2)审计的依据、内容和实施时间;(3)审计人员及分工;(4)被审计单位需做的准备工作及需提供的文件资料。
3.审前调查。其主要内容如下:(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学习掌握有关的经济法规、制度和规定;(3)其他需要准备的事项。
4.下达审计通知书。一般应在正式审计实施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需经单位分管领导签发后,方可下达审计通知书。
(二)实施阶段
1.进点后首先宣读审计通知书,说明来意,提出审计工作要求事项和审计纪律;然后听取被审计单位的自查报告、法定代表人述职报告或情况介绍。
2.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项目审计分项作业计划》,确定审计的重点、专题,落实人员分工,拟定审计具体步骤。3.通过审阅核对、调查询问、查阅资料、座谈讨论、核查实物等方法实施审计。
4.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作好审计记录和取证工作。5.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对已确认为违纪违规问题的审计工作底稿,经审计组长审阅后,送交被审计单位认证签署意见。
(三)报告阶段
1.依据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做到:事实可靠,依据充分,结论清楚,定性准确,意见中肯,建议可行,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2.审计报告的内容。审计报告主要内容:(1)被审计单位(项目)的基本情况,本次审计的内容、范围、方式等有关情况;(2)应披露的基本数据和重大事项;(3)审计出的主要问题;(4)对问题的处理意见及改进的建议;(5)审计评价及结论。
3.审计组审计事项实施终结后十日内形成审计报告,审计报告须经被审计单位、审计部门及审计单位行政负责人签署意见,分送各有关单位、部门和领导。
4.下达《审计结论和决定》。审计部门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审计结论和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执行。
5.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有异议,可在收到审计结论和决定后十五日内向审计单位主管领导申请复议。受理单位或领导应在收到申请复议报告30日内进行复议或裁定。再此期间,仍按原审计结论和决定执行。
6.被审计单位按《审计结论和决定》处理完毕后,应填写《审计结论和决定处理情况报告单》,将处理情况向下达审计结论和决定的审计机关提出书面报告。
(四)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项目可由审计部门根据情况自定,其内容为: 1.审计结论和决定执行情况;
2.审计结论和决定在执行中有何困难;
3.通过审计使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六章 审计档案
第十五条 审计档案是审计机构在审计活动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真实记录,是考察审计工作,研究审计历史的依据,是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管理审计档案是审计机构的重要任务。
第十六条 审计档案的立卷工作应实行“谁审计,谁立卷”,“边审计边收集整理,审结卷成”的原则,定期移交,集中保管,不得长期存放在承办单位和个人手中。
第十七条 审计档案资料包括审计中形成的文件、年度计划、年度报表、凭证、电报、录音(像)带、照片等原件或复印件。
第十八条 审计立卷采用按性质分类,按项目立卷,分卷编号的原则进行。
第十九条 审计档案的借阅应建立严格的登记手续,经审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期归还。
第二十条 审计档案应核定保存期限。超过期限的档案,应鉴定造册,经单位领导批准销毁,并派专人监销。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审计室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各项条款与国家颁分的有关规定相抵触时,以国家有关规定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审计室 2010年4月10日
第二篇:国家电网公司审计工作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审计工作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自我约束和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公司审计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区域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以及其他全资公司和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各单位)。
第三条 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对本单位及子公司(单位)财务收支、资产质量、经营状况与绩效,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与评价。
第四条 按照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依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公司各单位应认真组织做好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检查,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 审计工作应遵循独立性和客观性原则。第六条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接受审计署、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审计管理体制
第七条
按照管理体制和产权关系,公司各单位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层负责。
公司各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等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按照“谁任命、谁审计”、“谁考核、谁审计”、“谁投资、谁审计”、“谁管理、谁审计”、“谁控制、谁审计”的原则分级组织实施。
第八条 公司总部负责对公司各单位的审计,指导公司各单位审计工作。可根据管理需要进行延伸审计。公司总部负责审计资源统一配置,制定重要审计制度和培训标准,培训审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对重要事项和临时审计任务,统一调配公司系统审计力量。
公司各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负责配置管理范围内的审计资源,上级单位负责对下级单位审计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第九条 公司设审计部和审计派出机构。审计派出机构协助审计部工作,业务上接受公司审计部的指导。
第十条
公司各全资子公司、分公司、公司具有实际控制权的单位以及地市级供电单位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县级供电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
第十一条 公司各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审计工作,做好审计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十二条 审计部门直接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依法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十三条 公司各单位应配备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职审计人员。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可聘用相关业务部门人员担任兼职审计员。
专职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应取得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及公司规定的执业资格。
公司各单位应合理利用审计资源,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外部人员担任审计顾问,聘请符合资质要求的社会中介机构承担部分审计项目。
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聘任和后续教育,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执行。
第十四条 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当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或审计工作经验。
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及备案管理按人事部门规定办理。第十五条 审计人员应实行定期轮岗和交流制度。公司各单位除建立审计人员在不同审计岗位之间的交流轮岗外,还应加强审计岗位与其他部门和专业岗位的交流。审计人员在同一岗位工作一般不超过八年。
第三章 审计部门主要职责
第十六条 审计部门根据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拟订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工作规划和审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按本单位内部分工组织或参与组织本单位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并对本单位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三)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或者未规定,须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决算审计的有关内容组织进行审计;
(四)对本单位及所属各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五)组织对本单位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所属各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任期或定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对本单位及所属各单位的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修等的立项、概(预)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进行审计:
(七)对本单位及所属各单位的电力营销、物资(劳务)采购、工程招投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耍的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八)对本单位及所属各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意见反馈,对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
(九)组织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所属单位进行专项审计:(十)组织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十一)对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绩效考核或评价;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培养;(十二)负责本单位外派监事业务的联系与指导:
(十三)依照有关规章制度、公司领导和上级审计部门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
第十七条 根据单位内部职责分工,依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保障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八条 为保证单位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和完整,审计部门应按照有关要求,对下列特殊情形的所属单位定期组织进行审计:
(一)依据所在国家及地区法律规定,在境外进行审计所属境外单位;(二)国家法律、法规未规定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内部有关单位。第十九条 对公司各单位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的评价工作,应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和公司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十条 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本单位及所属单位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相关业务活动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并做好社会中介机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应当加强与公司内部各业务部门及外部审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并按有关规定对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二十二条 公司各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内部审计部门拥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一)参加有关经营和管理决策会议,参与协助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和现场勘察相关资产,查阅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文件、会议记录、计算机软件等相关资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行为,做出临时制止决定,对负有责任的单位、部门和个人,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并及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和可能被转移、隐匿的财产,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有关权力机构授权可暂予封存;
第二十三条 单位主要负责人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可授予审计部门必要的处理权或者处罚权。
第四章 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四条 审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并报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五条 审计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和内部管理需要,组成审计组,制定具体项目审计计划,做好审前准备,并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审计项目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后,应当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并就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其他重要情况做出书面承诺。
第二十六条 审计组通过现场审计或非现场审计等形式,通过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第二十七条 审计部门应当建立审计项目的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复核的要求和责任。第二十八条 审计组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做到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审计组在出具正式审计报告前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
第二十九条 审计部门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提出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下同),经批准后,下达给被审计单位。
第三十条 审计部门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按照国家和单位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审计档案。
第三十一条 审计部门定期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审计工作,提交重要审计信息和审计专题报告。
第三十二条 审计部门对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意见和执行审计决定情况。
第五章 审计工作要求
第三十三条 公司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司内部管理需要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加强内部监督,纠正违规行为,规避经营风险。
第三十四条 公司所属各单位下列工作事项应当报公司备案:(一)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
(二)所属重要单位负责人及本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三)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的专项报告;
(四)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发生重大财务异常等情况组织进行专项审计的审计报告。(五)公司要求报送的其他重大审计事项。第三十五条 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应合理、有效调配审计资源,保证审计部门所必需的审计工作经费,并列入财务预算。
第三十六条 公司各单位应及时对审计结果做出反映,认真执行审计意见,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增强审计时效。
第三十七条 被审计单位及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审计工作,按要求如实提供审计需要的资料,协助、配合开展各项审计调查,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十八条 公司各单位应当保护和支持审计人员依照法规和授权履行职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三十九条 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对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成绩显著的审计人员,应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宣传及表彰。
第四十条 审计部门应当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对审计情况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第四十一条 审计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审计报告的客观真实性承担管理责任。
第四十二条 审计部门应建立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依法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国资委以及上级审计部门对审计业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并对所属单位审计业务质量进行督导。
第四十三条 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忠于职守,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保密。
第四十四条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或者被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四十五条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审计,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六章 罚 则
第四十六条 对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落实审计意见,造成损失浪费的,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上一级单位及时反映情况。
第四十七条 对于出现重大违反国家财经法纪行为和内部控制程序出现严重缺陷,除按规定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者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及财务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责任外,同时还相应追究主管审计工作负责人及审计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八条 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审计人员,各单位应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九条 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问题,本单位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十条 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意见的,各单位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公司所属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审计工作办法。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公司审计部负责解释。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办法
66号(3月30日)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和维护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根据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加强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指导意见》和省联社《省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工作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稽查、监督和评价活动,是本行管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合规经营、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三条
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状况以及管理情况等进行系统、规范的检查、监督和评价,促进我行规范经营行为,有效防控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安全、规范、有序运行和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条
本行审计工作实行董事长负责制,业务上接受省联社审计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
认真执行国家法令、法规,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第二章
审计部门和人员
第六条 本行的董事会负责建立和维护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
第七条
本行独立设置稽核部并按照员工总数不低于1.5%的比例配备审计人员。
第八条
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从业资格:
(一)专业水平。具备审计、金融、财会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具备审计师、会计师、经济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掌握与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
(二)从业能力。具备两年以上金融从业经验,熟悉农村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稽核部总经理应具有六年以上审计、财会、信贷或支行管理等相关工作经历,并取得审计师或会计师、经济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三)道德及职业准则。具有正直、客观、廉洁、公正的职业操守。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工作公正开展时,审计人员应当主动回避。审计人员对监督检查过程中获得的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九条
审计人员需参加由省联社统一组织的任职资格考试,取得任职资格证书。
第十条
审计人员待遇应不低于本行其他部门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
第十一条
审计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稽核部总经理的调整应及时向省联社报备。
第十二条
审计人员应参加后续培训,提高素质,鼓励取得审计师、会计师等相关业务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
第三章
审计工作职责与权限
第十三条
稽核部负责对本行辖内业务经营、财务会计、内控、预算管理等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审计监督以及对本行重要业务部门、各支行(营业部)主要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开展离任审计。
第十四条
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检查监督国家有关金融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对违反国家有关金融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等行为及时予以揭露、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二)检查监督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完善情况,评价内控的有效性,并对落实内控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措施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
(三)检查监督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评估风险状况,揭示风险隐患,对管理缺位、违规违章操作等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并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
(四)检查评价干部任职期间职责履行及其他相关情况,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
(五)按照省联社的要求以及总行统一布置检查其他事项。第十五条
稽核部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相关情况,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有关凭证、库存款项、有价证券、账表和文件资料等,必要时有权采取先封后查措施。
第十六条
稽核部有权列席或参加与稽核部职责有关的会议,有权参加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索取有关资料,有权根据需要组织召开座谈会或汇报会议,就相关审计事项向被审计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的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
稽核部认为必要时有权向董事会直接汇报审计发现的重大事项。第十八条
稽核部有权责成被审计单位停止或纠正违反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业务活动以及违反财经纪律的业务收支。
第十九条
稽核部对拒绝接受或不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拒绝提供或提供虚假资料、打击报复或陷害审计人员的,有权向上级报告,要求及时予以制止并作出处理。
第二十条
稽核部具有处理建议权和必要的处罚权。在审计检查中,发现被审计单位有关责任人确有违规违章问题的,稽核部可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第四章
审计方式和程序
第二十一条
审计部门开展审计监督,应视具体审计内容和要求,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一)按审计工作的场地分:
1.现场审计:审计人员进入被审计单位工作场所进行审计; 2.非现场审计:被审计单位按照要求将有关报表资料、以及相关报表分析等报到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二)按审计工作的范围分:
1.全面审计:按照审计工作的内容开展综合性检查; 2.专项审计: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适时选点确定; 3.后续审计:根据上次审计中出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而定。
(三)其他方式审计。
第二十二条
稽核部严格按照审计工作的准备、实施、报告、整改处理、建档五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一)确定审计项目 稽核部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审计工作计划、总行领导交办的事项或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确定审计项目。
(二)成立审计组
1.稽核部应根据审计项目成立审计组,确定审计组组长和主审计人,选定审计组成员。根据需要可将审计组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必须有2人(含)以上组成,并确定项目小组组长。
2.审计组成员的主要职责
(1)审计组组长:负责组织审计组成员开展现场检查,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与被审计单位(人)协调重要事项;审核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审定审计事实确认书、审核审计项目报告;把握审计项目质量和进度。
(2)主审计:收集、分析被审计单位(人)的有关资料,起草审计方案、审计通知书;组织各小组进行现场检查;起草审计事实确认书,起草审计项目报告;组织整理审计项目档案。
(3)项目小组组长:根据审计方案组织项目小组开展检查;审定工作底稿;审核汇总相关审计事实确认书,组织整理与项目小组所审内容相关的审计档案。
(4)其他成员:根据审计方案进行现场审计、分析与取证;编制工作底稿;及时汇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三)审前调查
审计组在进入被审计单位现场前,可以向被审计单位以发出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所需信息,收集与审计有关的数据资料,做好审计分析和工作安排。
(四)制定审计方案 审计组根据审计项目的目的和前期分析制定审计方案,主要包括:
1.制定方案的依据;
2.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3.审计的目的、范围、内容、方式、实施期限; 4.审计组成员及分工;
5.审计的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6.编制日期。
(五)发送审计通知书 1.审计通知书应载明:
(1)审计的依据、目的、范围、内容、方式、实施期限;(2)审计组组长及主审计人等;
(3)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及应予配合的其他事项。2.审计通知书应提前发送或通知被审计单位,特殊情况下可在进场时交被审计单位。
3.对被审计单位准备工作的要求:
(1)被审计单位准备自查材料。被审计单位就审计内容准备自查报告或相关情况汇报,离任审计时,被审计人准备述职报告。自查报告(汇报材料)或述职报告应包括审计期内的审计事项主要情况、主要工作或履行职责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2)被审计单位准备相关的档案资料,安排必要的工作条件。
(六)明确审计职责分工
进点前,审计组长应召集全体审计组成员学习审计方案,明确审计重点,确定具体分工和工作要求。
二、实施阶段
(一)进点会议
1.参加人员为审计组全体成员和被审计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
2.内容主要包括:
(1)审计组组长说明审计的目的、内容、工作安排和要求。(2)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作相关情况汇报,离任审计由被审计人提交述职报告。
(二)检查分析
1.审计组根据审计方案,确定需调阅的文件和其他书面材料、会议记录以及原始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
2.调阅资料应填制调阅清单,经审计组组长审定后,由审计组成员和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在清单上签字。清单由被审计单位保存,调阅资料退还时由审计组收回。
3.审计组成员根据调阅的资料,对审计内容进行检查分析。亦可通过听取汇报、观察、走访、谈话等方式进行检查分析。
4.离任审计时,可采取谈话方式了解被审计人在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谈话由审计组组长主持,一般要2人以上参加。
(三)编制工作底稿
1.审计组成员实施审计时,要及时编写工作底稿。工作底稿一事一稿,包括记录检查(谈话)的主要内容、查证的主要事实、计算的结果等。
2.工作底稿应附资料复印件、情况说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确认事实
1.项目小组组长根据审计过程中编写的工作底稿,拟定相应部分的审计事实确认书初稿。
2.审计事实确认书经主审计汇总,审计组组长审定后交被审计单位(人)确认。
3.被审计单位(人)对审计事实确认书的内容提出确认意见并签章。如有异议,被审计单位(人)可说明情况,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人)的意见应做进一步分析利用,不予采信、采用的应做好反馈说明。
三、报告阶段
(一)审计组根据审计事实确认书及被审计单位(人)的反馈意见提出单位审计报告或离任审计报告,逐级报经领导审定。
(二)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1.单位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包括立项依据、现场实施起止时间、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期限、审计范围和主要内容等;
(2)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情况。主要是评价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限内就审计的主要内容的尽职情况;
(3)存在的问题。包括所发现问题的基本事实,并引用所违反政策法规的依据,所引用条文要注明出处、文号等;
(4)整改(或处理)意见及建议。建议被审计单位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或处理)的基本意见。
2.离任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包括立项依据、现场实施起止时间、被审计人、审计期限、范围和主要内容等;
(2)任职及分工情况。主要是被审计人任职的起止时间、所分管的工作等;(3)被审计人履行职责情况。主要是被审计人任职期间相关职责的履行、工作措施及业绩成效等;
(4)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包括被审计人所管理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风险、损失及其他相关情况及事实,对不合规的问题应当引用所违反政策法规的依据;
(5)责任的认定。主要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确认被审计人应负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其中:直接责任是被审计人直接办理,或授意、指使、强令、纵容下属人员违规、违纪并造成后果所应付的责任;主管责任是被审计人由于管理、监督、检查不力,直接分管的部门、单位发生违规、违纪并造成后果所应负的责任;领导责任是被审计人由于疏于管理、监督、检查,所领导的部门、单位发生违规、违纪并造成后果所应负的责任;
(6)整改意见及建议。主要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依据相关制度法规,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及建议;
(7)离任审计结论。主要是根据离任审计的相关要求,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的总体评价、重要事项的界定以及对重要问题应负的责任等作出审计结论。
四、整改处理阶段
(一)根据总行领导审定批示后的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和有关规定、要求,由主审计人起草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干部离任审计为离任审计结论,同级审计为审计意见书。向被审计单位(人)提出整改意见,明确落实整改的具体问题和时间要求。
(二)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主送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收到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问题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稽核部。
(三)离任审计结论主送提出离任审计建议的人力资源部,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对审计对象原任职单位拟写整改通知,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将问题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稽核部。
(四)审计意见书主送被审计单位。
五、档案管理
1.审计项目竣工后,审计组成员需将各自记录审计过程、反映检查结果、证实检查结论的主要资料、工作底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有关资料移交主审计人立卷归档。
2.归档资料主要包括: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工作底稿、调阅清单、审计事实确认书、审计初步意见及反馈意见、述职报告、审计报告、领导阅办单、被审计对象整改报告、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及其他有关资料。
3.建立档案目录。归档的案卷应编写案卷目录,编目应按照统一审计档案顺序进行,卷内材料目录一律以统一格式打印。
4.保管与销毁。保管与销毁按照档案管理有关制度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被审计单位(人)对审计检查的事实结果应予7日内进行书面确认或说明。对审计报告结论和处理意见如有异议,应在接到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后的15日内提出书面申诉。稽核部对被审计单位(人)提出的申诉,应在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申诉期内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二十四条
稽核部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人)执行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情况的监督,必要时可实施后续审计。
第二十五条
稽核部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处罚办法对违规违纪问题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对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按有关规定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
第五章
审计质量控制
第二十六条
稽核部可就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但不应直接参与或负责内部控制设计和经营管理决策与执行。
第二十七条
稽核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审计频率及程度应与辖内网点及业务的性质、复杂程度、风险状况和管理水平相一致。原则上对每一营业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审计。
第二十八条
稽核部和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实施审计项目,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
第二十九条
建立审计人员回避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
第三十条
稽核部应加强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建立完善非现场内部审计工作监测体系及内部审计工作操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十一条
稽核部根据工作需要,经董事会批准后,可将部分内部审计工作项目外包,但需事先对外包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进行评估。
第三十二条
董事会可聘请外部机构对稽核部的尽职情况进行评价,并保证外部检查人员独立于评价对象、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以及与评价对象没有利益冲突。
第六章
报告制度
第三十三条
建立与管理体系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和报告路径。
第三十四条
稽核部至少每年二次向董事会、监事会和行长室报告内部审计工作情况。
第三十五条
稽核部在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及时向董事长、监事长、行长及相关领导报送项目审计报告。
第三十六条
稽核部应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向省联社报送审计工作情况及有关报表资料。
第三十七条
建立完善与银监部门的沟通和报告制度。
第七章
考核与问责
第三十八条
董事会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内部审计工作相关各方的尽职、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审计工作问责制度。
第三十九条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得以充分利用。高级管理层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问题,应督促整改,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承担未对审计发现采取纠正措施所产生的责任和风险。
第四十条
董事会应对具有以下情节的审计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追究责任:
(一)审计工作开展不力,导致重大问题未能被审计发现。
(二)对审计所发现的重要问题隐瞒不报或者未如实反映。
(三)审计结论与事实严重不符。
(四)未按要求执行保密制度。
(五)其他有损单位利益或声誉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经检查监督和责任认定,有充分证据表明稽核部和审计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勤勉尽职地履行了职责,并及时报告了审查出的问题,在审计对象相关问题暴露时,可视情况免除或部分免除稽核部和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制度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XX市审计工作考评办法
XX市农村信用社
审计工作考评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各联社审计工作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根据《XX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和《XX省农村信用社审计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审计考评的总体要求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农村信用社中心工作,认真落实省联社和监管部门要求,加强内审系统管理,整建队伍作风,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促进各项业务稳健经营。
第三条考评的原则为:客观公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第二章考评内容及计分标准
第四条考评内容分为审计管理和审计绩效两个方面。
(一)审计管理包括人员管理、学习培训、内部管理三项内容。
(二)审计绩效包括工作量和审计效能两项内容。
第五条考评采取百分制,以各考核项目规定分数为基础分,根据工作情况进行评价计分,单项扣分扣完本项分为止,不倒扣分。
第六条审计管理方面(50分)
(一)人员管理。(30分)
1.审计部门负责人变动前须征得办事处同意,并于一个月内将调整文件报办事处备案。未征得办事处同意或备案的,每人次扣10分,迟报每次扣5分。
2.人员配备不得低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信用社审计体系建设的意见》(XX农信联〔2007〕216号)规定,配备人数不足或者新选配审计人员不符合选配条件的,每人次扣10分;正式在编审计人员脱离审计岗位半年以上的,每发现一人扣5分。
3.审计人员调整后,1个月内未补充人员的,每发现一例扣5分。
(二)学习培训。(5分)
1.辖内审计人员参加县级联社组织的培训累计少于10
天时间的,查看培训日记,扣1分。
2.查看学习记录及学习检查记录,每年组织学习少于10次的,每少一次扣0.5分,无检查记录的,每少一次扣0.2分。
3.参加省联社和办事处组织的审计人员考试,考试平
均分数低于70分的(满分100分),每次扣2分。缺考的按零分计算,特殊情况须提前请假,并适时安排补考。
(三)内部管理。(15分)
1.各联社审计部门每年的第一季度上报岗位分工情况、岗位职责。未及时上报的,扣2分;岗位分工不清晰,岗位职责不明确的,扣1分。
2.资料上报情况。未按要求上报审计工作总结、重要事项工作报告、统计报表及分析和其他需上报资料的,每迟报、漏报、错报一次扣2分,严重影响全市汇总的,每次扣5分。
3.档案管理。各联社审计部门应按规定做好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工作,未按规定程序做好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每发现一项扣2分。
第七条审计绩效方面
(一)工作计划及工作量(15分)
1.工作计划。各县审计部门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审计项目,科学制定辖内审计工作计划,并在每年初规定时间内上报办事处备案。未上报工作计划的,扣5分;工作计划不清晰明确的,扣2分;未完成审计计划的,每少完成1项扣2分。
2.审计人员参加审计项目年平均工作日不得低于100
天,低于100天的,扣5分。
3.按要求及时完成省联社或办事处安排的审计项目,未及时完成的,每少一项扣3分。
(二)审计效能。(35分)
1.由于审计人员未尽职导致审计期间内的问题应发现
而未发现或者发现未上报的,每一项扣5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2.工作底稿内容不完整、记录不清晰、结论不明确、没有真实反映审计方案的实施情况,形成的审计结论和建议没有包括有关的重要事项。每发现一处扣1分。
3.工作底稿中记载的违规问题未在事实确认书及审计
报告中体现且无相关说明的,每发现一项扣2分。
4.事实确认书中涉及的问题未描述清楚或者未查清查
实或者依据明显错误的,每一项扣1分。
5.未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的,每发现一次扣1分。
6.对重要问题未实施后续审计的,每发现一次扣1分。
7.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违反审计纪律,经核实后,每人次扣3分,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8.县级联社对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的,扣3分。整改要引以为戒,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无法整改的问题杜绝同质同类反复发生。
第八条除基础分外,考评设定加分项目,由各联社在每个考评自行申报,办事处予以核实。加分最高为20分,加分项目及标准为:
(一)辖内审计工作经验或理论文章在办事处内网或内部文件(如:XX信合等)报道的,每次加0.5分,在省联社内部文件或刊物上(如:审计工作简报、改革动态、XX农村合作金融等)报道的,每次加1分;在其他省级报刊报道或发表的每次加1分;在国家级报刊上报道或发表的每次加5分,以上加分累计最高不超过10分。
(二)严格遵守审计规章制度,在审计监督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使信用社利益免受损失或对风险防范起到重要作用,部门或个人受到市级(含)以上管理部门表彰的(以有
关通报、文件为准)加3分。
(三)积极探索适合农村信用社特点的审计工作模式,进行审计工作创新,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被办事处或省联社推广的每次加3分或5分。
第三章组织实施
第九条对各联社审计部门的考核由办事处采取日常
考核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日常考核。办事处审计科对各联社上报资料情况进行审核登记,根据各联社上报材料的及时性、正确性,其他相关材料上报数量与质量,进行评分。
(二)定期考核。审计工作考评一年为一个周期,每季度考评一次,年终汇总通报全年整体考评工作情况。
第四章考评结果运用
第十条考核结果作为对各联社审计工作的评价,纳入经营管理综合考评。
第十一条对获得考核前三名的审计部门或负责人推
荐为市级先进集体或先进工作者,审计工作评价连续两年排名靠后的,建议调整审计部门负责人,审计人员不得推荐为先进个人。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省联社XX办事处制定,解释、修改亦同。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五篇:监察审计工作办法(试行)9.21(范文模版)
XXXX股份有限公司监察审计工作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股份公司内部监审工作,发挥内部监审在强化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实施,实现内部监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根据《XXX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股份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股份公司监审部在股份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独立履行监审职能,与其他职能部门保持相对独立,不受其他部门或个人的干涉,独立、客观、公正地对股份公司各部门、子公司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管理制度、经营绩效及有关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察审计。
第三条监审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熟悉股份公司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保密。
第二章监审部工作职责
第四条监审部主要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经营和效益审计、内控审计及专项审计,具体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参与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公司及下属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内部控制的专项审计报告,或在日常的审计报告中涉及的内部控制作出专项说明。按照“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协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达到查错纠弊,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对公司及下属单位从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向董事会提交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的健全性、有效性、适用性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评价,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方案,并跟踪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缺陷整改情况,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对股份公司及下属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计监督;
4、对股份公司及下属公司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决算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5、对股份公司及下属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经营绩效进行审计监督;
6、对各子公司主要负责人的离职和任期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7、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立项、资金来源、购置、管理、使用和维修及相关的经济合同进行审计监督;
8、对基建工程项目预、决算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
9、对股份公司及下属公司的对外投资、购买和出售资产、对外担保、关联交易进行审计监督;
10、协助建立健全反舞弊机制,确定反舞弊的重点领域、关键环章和主要内容,并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11、对募集资金的投入、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12、审计委员会授权的其他审计事项;
13、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外部审计机构,完成相关审计工作;
第三章监审部工作权限
第五条监审部实施审计事项进有如下权限:
(一)有权参加公司有关经营、财务管理决策、工程建设、对外投资、重大合同等事项的会议;参与重大经济决策的可行性论证或可行性报告的事前审计;
(二)按时报送生产经营信息资料、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报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确保监审部获得与履行职责相关的经营管理信息;
(三)调审或就地审查、查阅各部门所有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等,被审计部门或单位必须如实提供,不得拒绝、隐瞒;
(四)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查,取得相关证明材料,有关部门和个人必须积极配合,不得设置障碍;
(五)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审计资料的行为,经公司领导批准采取
必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六)对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做出临时制止决定,并立即向审计委员会报告;
(七)要求股份公司或特定项目按要求设置内部审计环章,并配备内审人员;按要求设置的内审环章与人员对股份公司监审部负责,由股份公司监审部领导。
(八)对审计职责范围内的应审计而未审计的事项,内审机构有权向审计委员会报告,提出终止或作废该事项,并提出对责任人进行追究责任的建议。
(九)未经监审部审计,股份公司及其管理层年终经营绩效工资(或奖金)不予兑现。
第四章内部审计的类型和方式
第六条内部审计的类型按工作内容划分包括:
(一)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对公司及各下属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督、审查和评价;
(二)财务预算及执行情况的审计:主要检查本的预算执行及考核情况,下的预算编制、调整情况。
(三)专项审计,包括:
1、效益审计:在财务审计基础上,对其经济活动效益性、合理性进行审计;
2、任期审计:对被审单位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计;
3、管理审计:对被审单位管理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计;
4、审计调查:对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
(四)专案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及人员违反公司经济纪律问题进行审计查处。
第七条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如下审计方式:
(一)报送审计: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应在指定时间将有关材料送达内部审计部门接受审计检查;
(二)就地审计:内审人员到被审单位进行审计,后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对业务较多、情况复杂的可采取抽样或重点审计等方式进行审计。
(三)委托审计:公司及各子公司年终财务报告及公司认为重大的审计项目,必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四)联合审计: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技术性强的重点审计项目,审计部在报经公
司董事会批准后,会同公司有关部门进行联合审计。
第五章内审工作程序
第七条监审部应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报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监审部在审计过程中应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进行审计,不应改变审计计划确定的目标和范围。
第九条 监审部根据审计计划,选派内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并指定主审人员。审计小组实行主审负责制。主审负责制定具体项目审计计划,做好审计准备。必要时,可申请其他专业人员参与或提供专业建议。
第十条监审部在实施审计监审工作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通知书。对于需要突击执行审计的特殊业务,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积极主动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十一条监审人员应深入调查、充分了解情况,采用抽样审计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测试。
第十二条监审人员应运用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第十三条监审人员应将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及收集和评价的审计证据,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第十四条监审负责人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编制审计报告初稿,并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反馈意见。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初稿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同没有意见。
第十五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初稿有不同意见时,应首先对事实和数据是否确切提出补充意见,经内审人员查明后修改或补充;对审计报告处理建议的内容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内审人员可以采纳或维护审计结论。
第十六条对审计中存在的争议,监审人员应如实反映给审计委员会,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办法;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初稿有异议且无法协调时,应将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意见一并报审计委员会协调处理。
第十七条审计报告初稿经过必要的修改后,监审负责人应出具正式的审计报告,连
同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报送审计委员会审批。审批后的审计报告应及时送达被审计单位。
第十八条被批准的审计报告和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并将执行结果书面报监审部。审计报告下达后由于情况变化或有新的重要数据,被审计单位应向监审部报告,由监审部查明事实后,报告审计委员会决定原审计报告修改或继续执行。
第十九条监审人员对重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监督,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被审计单位的执行结果。
第二十条监审项目终结后,监审部应将监审过程中新积累的各种资料加以集中、整理、分类、归档,形成监审档案。
XXXX有限公司监察审计部
201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