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吉林省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9:4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吉林省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吉林省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吉林省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吉林省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介绍了吉林省在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的探索,分析了目前吉林省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贫困地区;财政涉农资金;改革

吉林省高度重视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印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6〕61号),将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纳入试点县范围,在中央列入统筹整合范围20项财政涉农资金基础上,将省级25项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涉农资金全部列入统筹整合范围。同时要求试点县上级市州财政和试点县本级财力安排的涉及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都要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范围。

一、省级层面具体做法

(一)建立整合试点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整合试点工作协调机制。按照省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建立了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总责,省政府相关部门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下分工负责,做好政策制定、政策解读、权力下放、指导监督、绩效评价等工作的协调机制。二是取消限制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相关规定。按照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要求,先后修订了《吉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资金管理办法,在新办法中增加了由试点县按照国家和省开展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规定,根据脱贫攻坚需要统筹安排使用整合资金的内容,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试点县,取消了专款专用等限制规定。三是积极开展政策培训、解读及宣传工作。制定了《指导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方案》(吉财农〔2016〕896号),对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目标、运作流程、工作机制、职责分工、时限要求、奖罚机制、简报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指导意见。

(二)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一是加大分配到试点县整合资金规模,资金增幅不低于平均增幅。全省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总量、中央资金、省级资金分配到试点县的资金增幅均大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二是落实国家“切块下达”有关要求。绝大多数资金采取了“切块下达”且未指定具体项目,没有提出与脱贫攻坚无关的任务要求。

(三)开展省定连片特困地区县整合资金试点工作

在总结8个国定贫困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为支持省定连片特困地区县(市、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省政府决定,2017年将双辽市、柳河县、长白县、白城市洮北区、洮南市、长岭县、图们市7个省定连片特困地区县(市、区)纳入统筹整合试点县范围,利用省、市、县三级财政涉农资金开展整合资金探索。印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省定连片特困地区县(市、区)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

二、基?诱?合具体做法

从市县层面看,按照国家和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文件精神,各试点县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积极推进整合试点工作。

(一)建立健全整合试点决策和执行机制

一是建立整合试点决策机制。试点县成立了由一把县(市)长任组长,各副县(市)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统筹整合资金领导小组。二是建立健全执行机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落实领导小组决策的重大事项。镇赉县建立了县级负责、财政协调、部门指导、乡镇实施的整合试点执行机制。通榆县形成了乡镇和各部门分工合作的一整套整合资金运行模式。具体是:乡镇政府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对资金管理、资金安全、资金规范有效使用负全责;业务主管部门配合乡镇政府编制项目建议书、提供相关项目申报计划、整理申报要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及预算、共同实施整合资金项目;扶贫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统筹安排项目申报立项、监管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整合及整合后资金的收支管理;监察、审计部门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和监管。

(二)编制整合使用方案和制定资金管理办法

一是编制年度整合使用方案。各试点县结合当地脱贫攻坚规划制定年度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方案,方案确定的具体项目主要是与脱贫成效紧密挂钩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各试点县全部出台了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统筹整合资金使用管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整合资金来源和使用范围、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要求、项目申报审核实施监管和验收要求、部门职责分工和绩效考核要求,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

(三)整合试点的主要模式和具体做法

各试点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统筹整合中央、省、县级安排的财政涉农资金,根据脱贫攻坚实际需要,将纳入整合范围的各类资金在“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以扶贫规划为引领,统筹各行业规划任务,形成“多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整合资金投入使用模式。靖宇县的主要做法是,多渠道引水:县财政局在收到上级下达的统筹整合使用的涉农资金指标后,汇总上报靖宇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一个池子蓄水: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后,将资金拨付到“靖宇县扶贫资金专户”进行“统筹整合”。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资金规模,按照整合使用方案批复年度项目建设计划。一个龙头放水:县财政局按照批复的年度项目建设计划进行资金统筹、调度,并将整合后的涉农资金分解下达到项目部门。

(四)加强资金项目监管

一是切实加强整合资金和项目管理。各试点县都制定了整合资金管理办法,镇赉县还制定了《整合资金监督办法》,大安市制定了《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和拨付办法》,还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和检察院院长任副组长,市监察局、检察院、审计局、财政局、扶贫办为成员单位的大安市扶贫项目资金监管领导小组。二是全面推行公开公示制度。各试点县及时将涉农资金整合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项目建设内容情况等内容在政府门户网站或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开,发挥审计、纪检监察、财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监督机制。将整合资金来源、项目建设等情况在行政村公示,扩大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基层财政就近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三是规范预算调整。按照涉农资金管理有关要求,各试点县市在收到省财政下达的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后,区分中央、省各类资金并详细记录预算指标来源,根据经报备的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安排预算,将调整后的预算下达给实际使用单位,按实际用途列相应支出科目,在预算指标账中记录有关资金用途调整情况,如实反映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关于分配给试点县的资金增幅问题

一是国办22号文要求“原则上用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资金增幅不得低于该项资金的平均增幅”。对于连续性任务的项目,采用因素法分配资金,可以达到。但对于阶段性任务、不均衡性任务的项目,资金分配达到增幅要求有难度。建议对于阶段性任务、不均衡任务的项目,可按照建设任务和补助标准分配,不作增幅方面的强制要求。

(二)关于国家重点任务与整合资金矛盾问题

例如,国家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经费整合为水利发展资金,并重新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水利发展资金采取“专项资金+任务清单”的管理模式,并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中小河流治理作为约束性指标,即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如试点县对这部分资金进行整合,则无法完成国家任务。建议从国家层面,要么把约束性指标从整合资金范围内剔除,保证完成国家重点工作任务。

(三)关于整合资金支出范围问题

吉林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以上都是因病致贫。为了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吉林省采取了“五提高、一降低、三减免政策”,但仍有部分贫困户难以承担个人负担医疗费部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成为现实选择。但在省级财力和市县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又变得不现实。建议国家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适当放开整合资金的使用范围,将为贫困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等医疗、教育内容纳入整合资金的支出范围。

(四)基层接受检查过频过多,存在重复交叉检查问题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采取委托审计方式或抽调社会人员进行审计的,要求谁组织审计检查,谁负责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以便统一掌握政策、统一处理违纪问题。检查过多,增加基层的工作量。应建立监督检查的统筹协调机制、检查信息共享机制和成果互认机制。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凌玉

第二篇:乡镇涉农资金监管调研报告

关于涉农资金监管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县不断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力度,农村的基本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民纯收入逐年增长,特别对基础设施建设、种粮直补、农产品品种改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均有很大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确保越来越大的涉农资金板块能更行之有效地应用于推进“三农”发展,各级财政部门加强了对涉农资金使用、分配、管理等方面监督,我县更率先创新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新模式,为涉农资金安全良好运行打下坚实基础。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涉农资金名目种类繁多,来源渠道广泛,资金性质复杂,资金监管往往存在薄弱地带,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予以解决。现结合斑竹园镇涉农资金监管工作实际,就监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一一罗列,形成报告。

一、斑竹园镇涉农资金监管日常工作开展情况 XXX年,XXX镇财政补贴惠民资金投入XXX万元,用于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经济利益,投入涉农项目类资金达XXX万元,主要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镇政府及职能部门通过区分资金来源、性质、用途,实施分类监管,从资金流向、到位情况等方面严格把关,多项举措确保涉农资金平稳运行。

一是建章立制注重强化执行。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涉农资金监管制度体系,针对存在的缺失和漏洞,完善项目招投

标、审计验收、资金直达、公示公开、责任追究等制度,大力推进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制度实施。另一方面,利用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横幅标语、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等情况进行广泛宣传,并实施不定期抽查巡查,化制度为行动,确保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以制度管人、理事,源头防范涉农资金领域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二是加大宣传引导社会监督。结合镇、村公开公示、抽查巡查和走访调查,重点对资金拨付、直达、去向情况进行掌握和核实,以村组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入户宣传、公开宣传等方式,引导农户及其他社会人士参与涉农资金监管,并畅通监督渠道,设立群众举报电话,做好群众来访接待,针对其所反映的情况及时进行核实和反馈。

三是电子平台实时监督反馈。注重运用现代化手段为涉农资金运行保驾护航,在资金支付上,实行账户直达,财政补贴惠民资金利用“一卡通”及时足额打卡发放到享受对象,项目类资金细化分解到人,通过银行代发系统打卡发放,减少资金传达中间环节;在监督管理上,强化乡镇资金监管系统维护,及时录入项目类、补贴类、“三资”类资金监管信息,落实监管信息通达和反馈机制。

四是创新方式落实包干监管。把包村干部涉农资金监管作为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监管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落

实包村干部主体责任,实行以奖代补,将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纳入干部年终考核内容,按实际情况兑现奖惩,并精简包村干部履行监管职责的对应材料,规范监管信息填报,注重实效严防形式主义,确保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和监督全过程无缝隙连接。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涉农资金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总体运行良好,但主观或客观因素造成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其主要表现在:

1、部分项目监管主体与申报主体重叠。基层财政部门按职能划分承担监管财政资金流向及安全责任,按照财务原则规定要实行“账钱分管”,因此财政部门本身不应具备补助资金申报造册职能,否则将造成造册、发放合一而不能实现有效的资金监管,但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仍有部分补贴清册由财政部门造册(如农资综补、粮食补贴)。

2、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成效不明显。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作为一项监管创新举措,本意将监管关口前移,形成立体化监管模式,但从实际开展结果来看,相当部分包村干部未将监管工作纳入包村常态业务,监管结果流于形式。

3、监管工作范围延伸不足。一方面,基层财政普遍面临资金、项目多头管理的情况,很多资金由项目主管部门管理,项目从招投标、实施到验收审计,均无乡镇财政部门参

与,基层财政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另一方面,部分监管浮于表面,未进行监管纵向延伸,如资金最终流向是否到达本人,仅停留在填报监管信息上。

通过调研,造成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

1、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申报责任界定认识,主体责任不明确,界限混淆。

2、部分包村干部责任意识缺失,推卸责任,不愿监督。

3、包村干部涉农资金监管作为基层财政部门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但基层财政部门与包村干部没有直接管辖关系,难以推动包村干部开展监管工作,只能以协商方式进行,缺乏强制执行力。

4、基层财政部门力量薄弱,业务人员少,除监管工作外,业务人员往往兼任多项其他工作,且许多项目需要专管人员长期深入实地检查,项目多、业务量大、资金分散、多头管理。

三、针对问题谋求解决对策

1、明确主体责任划分。应明确“账钱分管”基本原则,明确资金发放清册编制主体责任单位,建立起主管职能部门提供、财政部门审核监管业务流程,确保涉农资金有效监管。

2、加强干部教育管理。要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干部的宗旨教育和法纪教育,用艰苦奋斗、节俭办事、廉洁奉公的典型事迹教育干部职工,真正把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推上台面,兑现经济待遇奖励。

3、政府主导包干监管。转换包村干部涉农资金监管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主导,职能部门配合推动的体系,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年终综合考评内容,改变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被动局面。

4、充实基层财政力量。一方面,精简和规范财政业务工作流程,提升基层财政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基层财政队伍建设,逐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人员结构。

第三篇:林业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林业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一、XX林业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林业各级主管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努力达到生态环境改善、森林质量提升、林区增产增效、林农脱贫致富的目标。截止2009年底,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01万亩,其中有林地837万亩,活立木蓄积24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6.5%。全市2009年林业总产值41亿元。

二、2009年林业涉农资金落实情况

2009年,国家和省下达我市林业涉农资金共计23109.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2995.7万元,省级投资113.6万元。分类别如下:

1、退耕还林工程:总计16755.5万元,其中2009年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及封山育林补助费486万元,历年退耕还林粮食及现金补助10842.3万元,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636.9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790.3万元;

2、抑螺防病林造林工程:1538万元;

3、油茶产业发展:516万元;

4、林木种苗工程:103万元;

5、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614.62万元;

6、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万元;

7、森林防火项目:450万元;

8、森林公安派出所项目:33万元;

9、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2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0万元,省级投资64万元;

10、石油价格财政补贴:25.9万元;

11、林业贷款财政贴息:428.3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78.75万元,省级投资49.6万元。

三、涉农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我市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文件的规定,积极申报林业工程项目,强化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提高兴林富民成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主要做法是:

1、科学规划设计,积极申报林业工程项目 为加快我市林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市林业局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在充分调查摸底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安庆市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库;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的程序积极申报。

2、加强工程管理,落实项目及资金管理责任制

为强化工程管理,务求工程项目取得应有的效益,我市严格按照工程管理的要求,全面落实工程和资金管理目标责任制。省林业厅与市、县(市、区)政府签订工程管理责任状,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县(市、区)政府与有关部门和乡镇签订责任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工程验收和资金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相关权益,落实相应职责。

3、严格工程验收,按照工程管理的要求拨付资金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我市林业工程全面落实工程验收制度。对于营造林等工程,实行验收,由县(市、区)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自查验收,并出具验收结果,承担验收责任,财政局会同林业局根据验收结果,支付工程资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工程阶段验收,根据具体工程项目要求,由相应验收单位验收合格后,财政局会同林业局根据验收结果,支付工程资金。

4、注重效益评价,进一步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为总结成绩、反思不足、举一反

三、完善提高,我市全面启动林业重点工程效益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论,实行奖优罚劣,继续推广有效经验,整改存在问题,完善工程管理,巩固工程成果,实现工程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和谐统一。

四、林业涉农资金效益评价

1、生态建设步伐加快

2009年全市继续强力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共完成人工造林任务20.0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3.1万亩,抑螺防病林8.225万亩,长防林项目6.4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规划造林1.75万亩,一般社会造林0.5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7.86万亩。

2、森林质量得以提升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我市注重林中树种结构的更新,继续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完成退耕还林专项规划现有林培育0.62万亩,封山育林14.23万亩,森林经营15.28万亩,低效林改造0.43万亩,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快速增长,森林覆盖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森林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3、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09年我市实施林业基础设施项目(林业科技推广站项目和林业站标准化项目)、森林防火项目、林业公安派出所项目、林木种苗工程,加大基层服务体系的配套设施投入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业务培训,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与推广进程,为林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

4、林业产业规模扩大

我市在加快生态建设、提高森林质量的同时,注重林业产业的培育与扶持,重点对杨树、泡桐等速生丰产林、油茶等木质能源林建设予以重点扶持,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造林大户,提供造林补助和财政贴息,进一步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为社会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5、林区农民得到受益

退耕还林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尤其是粮食和现金补贴更是直接“打卡”至林农,2002年以来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坡耕地造林49.74万亩,项目区有32.8万农户、120.7万农民受益。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共涉及补偿面积339.9万亩,惠及农户11.9万户。通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来改善本地区气候环境,使农业生产走向稳产增收,达到“生态建市、兴林富民”的目标。

五、制约涉农资金成效的主要因素

1、林业项目单位投资额较小,难以形成示范效应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尤其是造林工程如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项目、抑螺防病林造林项目、长江防护林造林项目中央投资仅200元/亩,单位投资较小。经测算每亩造林当年实际投资约800-1200元。中央投资与实际投资差距较大,地方配套由于财政困难不能有效兑现,资金紧缩造成项目实施与规划设计效果尚有一定距离,难以营造高效示范林;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生态建设形式严峻。

2、项目计划及资金滞后,影响了工程进度与质量 林业部门申报计划采取层层上报,国家下达计划及项目资金也实行层层下达方式,因而常存在滞后现象。而林业尤其是造林工程项目的季节性很强,项目的仓促实施导致工程进度和质量严重受影响。

3、投资渠道单一,不利于成果巩固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林业投资尤其是造林项目投资主要是一次性投资,而造林往往是“三分造、七分管”,项目的后续管理至关紧要,项目实施后由于没有后续工程支持,项目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

六、提高涉农资金成效的对策

1、提高单位投资额,实行生态林业产业化 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这一鲜明论述确定了林业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建议提高林业项目单位投资额,及时下达项目及资金计划,同时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保障良种壮苗,提高林业项目科学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水平,实现林业项目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以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林业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2、整合资金资源,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由于林业的长效性,林业项目的后期管理和后续巩固至关紧要,因而需要建立和健全长效投入机制,统筹规划、有效整合、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变分散资金为板块投入,推动林业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项目管理,落实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

把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及效益情况列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一把手”目标责任制,并签定责任书,制定涉农专项资金考核量化指标,有计划地对项目管理、资金拨付与使用、项目实施、工程质量与效益等进行考核。

4、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规范化水平

建立科学规范的申报及审批机制,全面推行专家评审、项目指南、标准文本等制度,对涉农资金的规模、用途、使用方向进行严格审核。落实资金管理,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和预留资金。加强对财政农业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林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应对涉农专项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的追踪问效制度,真正将资金使用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篇:涉农资金自查自纠报告

为了进一步搞好我镇涉农资金管理工作,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根据中共贵州省纪委《关于做好迎接全省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黔纪发〔2012〕号)文件精神,我镇及时对全镇范围内涉农资金来源、用途、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予以报告。

一、镇情简介

巴铃镇位于兴仁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8公里,距州府驻地兴义86公里,距省城贵阳260公里,东与贞丰县毗邻,南与安龙县接壤,西与本县民建乡、李关乡和东湖办事处相连,北靠大山乡。全镇国土面积2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辖15个行政村,3个社区,248个村民小组,54000多人口,主要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仡佬等9个民族。1998年巴铃被列为贵州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兴仁县的第一人口大镇,也是黔西南州的商贸重镇之一。

二、自查情况

(一)农村低保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严格按照城乡低保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各环节工作。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核”的程序,把低保资金发放到最困难群众的手里。2009发放城低保695855元,农低保1990920元。2010发放城低保624660元,农低保5322809.3元。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产生活。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情况

2009年全镇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44646人,收缴参合金892520元,参合率95%,审核报销1300772.75元(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除外),其中县外住院747626.5元,巴铃医院553146.25元;

2009年全镇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43690人,收缴参合金873800元,参合率95.17%,审核报销2427698元(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除外),其中县外住院1405807元,巴铃医院1021891元。

(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发放情况

2009年共发放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927000元,其中兴仁八中初中贫困生520人,兴仁九中初中贫困生680人,每人750元,小学贫困学生54人,每人500元。

2010年共发放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1360500元,其中7月发放,兴仁八中初中贫困生630人,每人750元,兴仁九中初中贫困生690人,每人750元,小学贫困生54人,每人500元;12月提标发放,兴仁八中初中贫困生630人,每人250元,兴仁九中初中贫困生690人,每人250元,小学贫困生54人,每人250元。

(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开展情况

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009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万元,解决农村危房户 户,2010年改造危房 户,涉及补助资金 万元。

(五)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情况

2009年退耕还林共发放补助资金891673.5元,2010年发放补助资金611175.45元。

从自查的情况来看,2009年、2010年各类涉农资金均已拨付使用到位。我镇严格按照财经制度管理、使用财政支农资金,资金都专款专用,没有发现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和投向、贪污挪用、虚报套取资金等问题,财务管理较为规范,能够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办事。目前镇政府对涉农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在于对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管。针对这一薄弱环节镇政府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防范措施,及时纠正,坚决堵塞漏洞,防微杜渐,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力度,重点把好涉农资金使用的最后一道关口,制定出台管理措施,一是建立登记备案制度,要求各涉农部门把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的 15日内报镇纪委备案。二是建立公开制度,各涉农部门要在项目资金安排后 15日内,将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和项目安排,作为政务村务公开内容,在项目区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实行资金专户管理,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四是实行项目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程序依法执行,项目质量达到规定要求,项目实施完毕进行检查验收,建立健全项目档案,杜绝专项资金的“跑、冒、漏、滴”现象的发生,使涉农资金发挥更好的使用效益。

三、资金管理使用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我镇把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列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程,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采取联席会议、现场办公等形式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加大对涉农资金的管理力度,规范支付程序,保证涉农资金专款专用。

(二)坚持政务公开,便于群众监督。按照各级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由各部门公开资金分配的详细情况(包括现金发放和实物分配情况)及资金拨付的过程和结果。

(三)规范支付程序,完善管理制度。一是采用报账制日常管理方式,建立专户,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二是加强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凡涉及专项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均属监督检查对象。每季度镇纪委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进行抽查。

(四)严肃政策纪律,查处违纪行为。镇纪委、财政所等部门加强对涉农资金使用情况的经常性检查督办,坚持处理事和处理人相结合、内部通报和公开曝光相结合、组织处理与纪律处分相结合、行政处罚与刑事惩罚相结合,坚决查处挤占挪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通过涉农资金自查情况看,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金信息不对称、操作透明度不够。一是信息公开的“时间差”导致群众猜疑。上级下拨涉农资金经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群众知情快,但这些环节多、程序多,政策落实到基层、到群众则需要很长时间,容易引起基层和群众误解。二是公开的内容针对性不够。由于信息公开不规范,规划计划、分配方案、类别标准等基层、群众关心、关注重要事项,难以成为公开的规定内容。三是公开的形式单一,创新性不够。乡镇、村组村务公开、公开栏公开等常规公开,公开面较窄,或者没有在规定的地点全面公开,也让群众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二)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资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

(三)由于涉农资金的发放多数采取“一折通”的形式发放,基层财政所和基层信用社存在衔接协调不到位的情况。农户将涉农补贴专用存折丢失、销户后自行补办而不重新登记新账号,也导致补贴资金不能及时上折,给资金发放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结合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

1、加强乡镇财政体制建设

根据当前乡镇财政的特点,转变职能,科学定位乡镇财政职能,由原来的抓收入转变为加强对支出的监管和跟踪,完善乡镇财政体制。

2、加强乡镇财政制度建设

通过乡镇财政职能的合理定位,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使乡镇财政工作有章可循。

资金发放上,上级财政要对乡镇给予一定的预拨资金,以解决兑付时间紧、任务重而带来的困难。整合资金性质相同的项目,形成大类项目,如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等。合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降低管理成本。

3、创新公开形式,扩大社会监督

要在深化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常规公开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涉农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形式。一是在乡镇、村一级推广点题公开的形式,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直接公开群众点题关心的问题。二是当前可以重点探索电子网络公开形式,建立完善的中央、省、州、县涉农资金公开网上平台。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等,实现从中央到基层的自上而下的全过程公开,把资金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使涉农资金更加透明阳光,扩大社会和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有效规范主管部门权利动作,降低其工作的随意性,防止和减少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等问题的发生。

4、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科学合理决策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放,对于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项目要特别慎重,避免决策失误,盘活资源,突出重点进行监管,突出监管效果,有效打压基层找关系、跑项目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乡镇在项目资金上的自主权,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减少运作成本,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

第五篇:卫生院涉农资金报告

****镇卫生院

涉农专项资金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省财政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农委关于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苏财农„2015‟68号)和《徐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财政局 市发展改革委 市农委关于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徐财农„2015‟41号文件精神,为解决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资金安全有效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确保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我镇新农合自查自纠工作情况如下:

一、目标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着力点,以加大新农合财政涉农资金清理力度、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保障资金使用安全为着重点,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健全新农合资金安全有效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确保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新农合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结合实际。成立黄集镇卫生院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 *** 镇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 镇卫生院副院长 *** 镇卫生院副院长

成 员:*** 办公室主任

卓 振 镇卫生院医疗组长

宗 旺

镇卫生院合管办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卫生院,李家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宗旺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三、涉农资金运转情况:

1、新农合补偿情况:2013年拨入6975203.94元,支出7105781.4元;2014年拨入7881963.23元,支出7894998元;

2、公共卫生款拨入情况:2013年拨入2364713.23元,支出1560066元;2014年拨入1739454元,支出1447206元;

3、基本药物补助情况:2013年拨入2280000元,支出2280000元; 2014年拨入2265000元,支出226500元

4、孕产妇补偿情况:2013年拨入132000元,支出128550元; 2014年拨入156000元,支出120010元。

四、存在问题

1、个别参合患者对新农合政策理解不透彻,不愿意支付45%的医药费。

2、对本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病人的处方和减免情况进行入户核实力度不够。

3、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公示不到位,村医不及时到合管办领取公示进行粘贴。

4、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及业务知识学习、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执行政策有偏差,管理人员计算机业务较差,有待进一步提高。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处方书写不够规范。

五、整改措施

1、参合农民住院时,严格执行事前、事中、事后审核制度。

2、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统筹补偿情况实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及时公示补偿情况。

4、我院成立了新农合资金专项清理小组,负责管理我院财务方面的所有工作,制定相关的措施和要求,以确保新农合资金稳步、规范、正常运行。

5、继续做好新农合宣传工作。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制度宣传栏重新对新农合制度进行宣传,主要宣传补偿方案标准及补偿操作程序。

六、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督导情况

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我院专门对各村级卫生室进行全面督导。所有的辖区内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基本都能执行涉农资金的各项制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基本做到了看病有登记、取药有处方,随机走访的人员基本都认可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资料管理不规范;二是补偿程序不规范。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已经对卫生室下达了督导意见书,要求卫生室人员限期改正,同时提出整改措施。

通过本次自查,我院总体强涉农资金执行情况良好。基本上能做到对各类资金项目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或下达专项执行文件,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对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能做到及时足额拨付到户;未发现多头申报、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的问题;未发现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问题。

***镇卫生院 二0一五年五月十四日

下载关于吉林省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吉林省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涉农资金自查报告,欢迎阅读,希......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精选]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一) 按照都财发【**】79号文件和**年8月6日扶贫资金专项清理工作会议要求,我镇认真开展了扶贫资金专项清理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

    涉农资金监管

    晴隆四举措强化涉农资金监管 今年以来,晴隆县采取四项措施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坚决遏制截留、挪用、挤占、套取甚至贪污、私分涉农专项资金的违纪违规行为,以确保涉农......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集锦)(精选合集)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集锦15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涉农资金自......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最终定稿)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1为贯彻落实利财[**]102号关于印发《全县涉农资金检查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确保涉农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切实保障财政涉农资金的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涉农资金自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

    试析涉农资金审计

    试析涉农资金审计 试析涉农资金审计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级财政涉农资金逐年大幅增长,全......

    涉农资金自查报告

    六枝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对涉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的 报 告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局涉农资金管理工作,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关于对涉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