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优化和完善行政单位公共服务职能迫在眉睫,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已经成为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财政部于2012年11月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视角,探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难点,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经济学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对实施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难点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280-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正式启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系统工程。
一、《规范》概述
《规范》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较为系统地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适用范围、目标、原则和控制方法,以经济业务活动为主线,重点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建设、经济合同的订立执行等方面的经济活动风险,按照内部控制基本原理,制定相关的风险防控措施,为有效防范舞弊、预防腐败提供合理的保证。
《规范》吸收了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精髓,参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进行构架,但没有拘泥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架,将内部控制五要素融入到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以及评价与监督中。
二、《规范》实施的难点
(一)内部控制客体不全面
《规范》第三条规定:“本规范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客体是单位的经济活动。但是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特殊的属性,除经济活动之外,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专业业务活动,如教育机构的教学活动,相对而言属于单位的非经济活动。《规范》未将单位的非经济活动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应当是出于这类活动并非共有且种类繁多的考虑。但是单位的非经济活动可能涉及到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等多个领域,对经济活动也会产生影响。如果不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在《规范》实施当中会产生很多不稳定因素,实施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二)缺乏有效的外部评价系统
《规范》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将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应用于单位层面、业面的内部控制,并根据评价和监督不断完善。单位根据《规范》实施内部控制,但是如何对实施效果进行考核,判定实施是否有效,这些都没有规定。单纯依靠《规范》中的评价和监督进行自我完善是难以实现的,外部评价系统的缺失,难免让《规范》的实施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三)内部监督难以实施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主体有两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这两个部门一个侧重于从“管事”的角度进行监督,一个侧重于从“管人”的角度进行监督,两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规范》中没有突出强调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一是两个内部监督主体都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之下,查处问题时由于人情等相关因素导致执行力不强。二是我国的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和专职的审计人员,有的单位的财务部门就是审计部门,财务人员就是审计人员,审计监督工作也就无法有效开展。三是在内部控制实施中,审计往往只是事后审计,没有发挥实时监控的功能,导致审计效果打折扣。
(四)信息沟通不畅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到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内外监督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单位内部的各有关部门和岗位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形成联动才能顺利实施,因此顺畅的信息沟通至关重要。但是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由于受到不同的理念、业务属性等因素制约,无法完全掌握彼此的内部信息,导致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分开管理、信息分割、信息“孤岛”的局面,降低了管理效率。
(五)未强调内部控制的主体“单位”中“人”的作用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人”可划分为两类,一是领导,二是职工。单位领导在内部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单位的领导,单位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否顺畅,沟通是否有效,职工是否明白自身的控制责任很大程度也取决于该单位的领导。虽然领导的作用关键,但在《规范》中只提到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而对于怎样判断是否有效实施,如果未有效实施将如何处罚,都没有明确。由于评价和问责机制的缺失,对单位领导的控制无从谈起,那么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质量也就无法保障。单位职工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同样重要。他们必须了解各自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担任的角色,同时还要具备与担任角色所匹配的基本工作技能,才能确保内部控制顺利实施。
(六)优化完善难以实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通过对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发现问题,对相关的制度、措施和程序进行持续调整、改进,使各项制度、措施和程序能够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在经济活动风险管控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在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尚属不易,定期检查调整改进更是难以实现。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96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单位领导是预算的()。A.决策机构 B.编制机构 C.执行机构 D.监督机构 A B
C
D
答案解析:单位领导是预算的决策机构,财务部门是预算的编制机构,业务部门是预算的执行机构。
2.强调保证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就是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以()为中心的资产管理。A.预算 B.决算 C.采购 D.定期清查 A B
C
D
答案解析:资产管理都以预算为中心。
3.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A.集中 B.全面 C.分类 D.整合 A B
C
D
答案解析:《规范》第四十条。
4.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一般由()决定。A.党委书记 B.纪委书记 C.单位领导班子 D.主要领导 A B
C
D
答案解析:决策机制的内容。
5.下列()不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业务流程主要环节。A.工程立项 B.工程设计与概预算 C.签订工程合同
D.工程建设与工程竣工验收 A B C D
答案解析:参看建设项目业务流程。6.出纳可以兼管()工作。A.稽核 B.会计档案保管
C.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D.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 A B
C
D
答案解析:《规范》第四十一条。7.收入不相容职务不包括()。A.单位收款与会计核算 B.印章保管和领用 C.票据保管和领用 D.单位收款与款项保管 A B
C
D
答案解析:收款与款项保管均属于出纳职责。
8.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工作。A.决算分析 B.决算归档 C.预算分析 D.绩效评价 A B
C
D
答案解析:《规范》第二十三条。
9.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定依据的法律法规有()。A.《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D.《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A B
C
D
答案解析:依据参考《规范》第一条其他几部法律法规针对的是营利组织,而非行政事业单位。
10.按照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分为()。A.一般缺陷、重要缺陷、重大缺陷 B.执行缺陷和监督缺陷 C.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 D.执行缺陷和管理缺陷 A B C D
答案解析:C是按照内部控制缺陷来源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财产保护控制的主要措施有()。A.接触控制 B.定期盘点
C.财产增减变动的记录及建档 D.财产保险 E.明确财产管理流程 A B
C
D
E
答案解析:《规范》第十二条
(五)。
2.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A.财会 B.资产管理 C.资产维修
D.资产使用E.资产租赁 A B
C
D
E
答案解析:《规范》第四十四条。
3.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控制和管理内容包括()。A.资产配置 B.资产使用 C.资产处置 D.资产评估 E.产权界定 A B
C
D
E
答案解析:资产控制的内容,参看《行政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4.合同一般分为()。A.民事合同 B.经济合同 C.劳动合同 D.行政合同 E.调解合同 A B
C
D
E
答案解析:合同的种类。
5.建设项目不相容岗位包括()。A.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 B.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 C.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
D.项目档案保管与项目决算报告审核 E.项目决策与项目审批 A B
C
D
E
答案解析:《规范》第四十六条。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内部控制由于固有局限性,所以只能起到合理保证的作用,而不能做到绝对保证。()
对
错
2.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对
错
答案解析:《规范》第六条。
3.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
错
答案解析:《规范》第十六条。
4.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主要在财务部门内部进行,只跟出纳这个岗位有关。()
对 错
答案解析: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主要在财务部门内部进行,涉及出纳、会计、稽核、财务部门负责人、分管财务单位领导等岗位。
5.政府采购方式中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等方式可以平行选择,全看单位的意愿。()
对
错
答案解析:五种方式使用中有优选选择次序,一般首选公开招标,然后是邀请招标,以上两种方式都不适合时,再考虑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
6.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自下而上的单向检查。()
对 错
答案解析:自上而下的监督。
7.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对
错 8.行政单位收入是指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取得的其他收入。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也属于行政单位的收入。()对
错
答案解析: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当上缴财政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不属于行政单位收入。
9.单位应当对合同实施分部门管理,哪个部门签订合同哪个部门进行管理。()
对
错
答案解析:单位应当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
10.信息技术的采用必将彻底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对
错
答案解析:只能减少或消除,不能全部消除。
恭喜您,本节课后考试已通过,得分:96分。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继续教育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下列不属于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的是()。A.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 B.政府采购活动管理 C.验收管理 D.定期清查 A B
C
D
答案解析:定期清查属于资产管理制度,而非采购管理方面的制度。2.在资金支付管理环节,对报销或借款业务进行授权审批的是()。
A.部门经办人 B.部门负责人 C.出纳
D.审批岗或授权会计 A B
C
D
答案解析:参看资金支付环节的业务流程。3.中止已开展的行为是()的一种的形式。A.风险转移 B.风险规避 C.风险承受 D.风险降低 A B
C
D
答案解析: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承受是最常用的四种风险应对策略。4.强调保证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就是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以()为中心的资产管理。A.预算 B.决算 C.采购 D.定期清查 A B
C
D
答案解析:资产管理都以预算为中心。
5.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工作。A.决算分析 B.决算归档 C.预算分析 D.绩效评价 A B C D
答案解析:《规范》第二十三条。
6.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不包括()。A.内部控制的组织工作 B.预算管理情况 C.收支管理情况 D.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A B
C
D
答案解析:后三者属于业务层面风险评估的内容,A属于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内容。7.在采购相关单位中,业务部门主要负责()。A.本单位采购预算编制的基础申报
B.负责本单位采购预算编制,依据预算批复及实际工作需要,制定采购计划,对政府采购中心下达的采购文件进行确认 C.归口审核各单位上报的采购需求 D.对采购业务进行审核和批准 A B
C
D
答案解析:采购业务控制职责分工。
8.建立()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A.业绩评价 B.薪酬激励 C.责任追究 D.风险预警 A B
C
D
答案解析:《规范》第四十五条。
9.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中内部控制的目标不包括()。A.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B. 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C. 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D. 不发生贪污腐败行为 A B
C
D
答案解析:前三个选项是整体框架涉及到的内部控制的目标。
10.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等控制措施。A.相互监督 B.业务抽查 C.专项审计 D.风险评估 A B
C
D
答案解析:《规范》 第十五条。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预算按照性质和单位管理范围分类,可以分为()。
A.采购预算 B.收支业务预算 C.建设项目预算 D.单位内部预算 E.财政预算 A B
C
D
E
答案解析:预算按照性质和单位管理范围分类,可以分为财政预算和单位内部预算。2.合同一般分为()。A.民事合同 B.经济合同 C.劳动合同 D.行政合同 E.调解合同 A B
C
D
E
答案解析:合同的种类。
3.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风险主要包括()。A.安全风险 B.短缺风险 C.使用效率风险 D.投资风险 E.法律风险 A B
C
D
E
4.政府采购方式包括()。A.公开招标采购 B.邀请招标采购 C.竞争性谈判采购 D.询价采购 E.单一来源采购 A B
C
D
E
答案解析:政府采购方式。5.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A.预算业务管理 B.B.收支业务管理 C.政府采购业务管理 D.资产管理 E.建设项目管理 A B
C
D
E
答案解析:《规范》第十五条。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单位应当对合同实施分部门管理,哪个部门签订合同哪个部门进行管理。()
对
错
答案解析:单位应当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
2.财务负责人收到经业务部门分管领导审批的预算追加调整申请后,对预算追加调整的申请进行金额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即可按此金额进行下达。()
对
错
答案解析:财务负责人收到经业务部门分管领导审批的预算追加调整申请后,对预算追加调整的申请进行金额审核,出具审核意见,交单位分管领导审批。
3.归口控制是一种职能型的集中管理方式,体现了集中性、规范性和专业性。()
对
错
4.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风险评估应该至少每月一次。()
对
错
答案解析:风险评估应该至少每年一次。
5.单位可以固定一名授权审批人,将所有需要审批的事项都由其进行审批。()
对
错
答案解析:每类审批都要由对应的有权限的领导进行审批,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6.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机制。()
对
错
答案解析: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
7.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 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对
错
答案解析:《规范》第四十七条。
8.批准某项业务的人员不可以执行该项业务,但是却可以作为记录人员对该业务进行记录。()
对
错
答案解析:规范第十二条,业务授权(决策)与执行职务相分离;业务执行与记录职务相分离。9.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有效防范舞弊和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
对
错
10.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自下而上的单向检查。()
对
错
答案解析:自上而下的监督。
第四篇:201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讲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等控制措施。A.相互监督 B.业务抽查 C.专项审计 D.风险评估
A
B
C
D
答案解析:《规范》 第十五条。
2.下列不属于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的是()。
A.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 B.政府采购活动管理 C.验收管理 D.定期清查
A
B
C
D
答案解析:定期清查属于资产管理制度,而非采购管理方面的制度。
3.建立()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A.业绩评价 B.薪酬激励 C.责任追究 D.风险预警
A
B
C
D
答案解析:《规范》第四十五条。
4.在资金支付管理环节,对报销或借款业务进行授权审批的是()。
A.部门经办人 B.部门负责人 C.出纳
D.审批岗或授权会计
A
B
C
D
答案解析:参看资金支付环节的业务流程。
5.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不包括()。
A.内部控制的组织工作 B.预算管理情况 C.收支管理情况
D.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A
B
C
D
答案解析:后三者属于业务层面风险评估的内容,A属于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内容。6.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票据管理不包括()环节。
A.申领 B.启用 C.核销 D.复制
A
B
C
D
答案解析: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
7.按照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分为()。
A.一般缺陷、重要缺陷、重大缺陷 B.执行缺陷和监督缺陷 C.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 D.执行缺陷和管理缺陷
A
B
C
D
答案解析:C是按照内部控制缺陷来源定的。
8.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工作。
A.决算分析 B.决算归档 C.预算分析 D.绩效评价
A
B
C
D
答案解析:《规范》第二十三条。9.合同订立环节不包括()。
A.合同策划 B.合同调查 C.合同登记 D.合同审批
A
B
C
D
答案解析:合同订立环节包括合同策划、合同调查、合同谈判、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批、合同签署等环节,合同履行环节涉及合同履行、合同补充和变更、合同解除和终止、合同结算、合同纠纷处理等环节,此外还有合同履行后续环节,包括合同登记、合同归档管理等环节。
10.按照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分为()。
A.一般缺陷、重要缺陷、重大缺陷 B.执行缺陷和监督缺陷 C.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 D.执行缺陷和管理缺陷
A
B
C
D
答案解析:C是按照内部控制缺陷来源定的。
11.随着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广泛应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A.系统化 B.信息化 C.高效化 D.机械化
A
B
C
D
答案解析:现代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技术的采用。12.()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起点和依据,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
A.预算 B.归口管理 C.收支管理 D.政府采购
A
B
C
D
答案解析:《规范》第十二条。
13.下列()不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业务流程主要环节。
A.工程立项
B.工程设计与概预算 C.签订工程合同
D.工程建设与工程竣工验收
A
B
C
D
答案解析:参看建设项目业务流程。14.收入不相容职务不包括()。
A.单位收款与会计核算 B.印章保管和领用 C.票据保管和领用 D.单位收款与款项保管
A
B
C
D
答案解析:收款与款项保管均属于出纳职责。
15.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A.集中 B.全面 C.分类 D.整合
A
B
C
D
答案解析:《规范》第四十条。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应当制定()等内部管理制度。A.财务管理办法 B.经费支出标准 C.差旅费报销办法 D.会议费报销管理办法 E.采购管理办法
A
B
C
D
E
答案解析:单位应当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应当制定财务管理办法、经费支出标准、差旅费报销办法、会议费报销管理办法、库存现金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实施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
2.建设项目不相容岗位包括()。
A.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 B.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 C.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
D.项目档案保管与项目决算报告审核 E.项目决策与项目审批 A
B
C
D
E
答案解析:《规范》第四十六条。
3.《规范》确立了单位内部控制()的三层次监督机制,以确保《规范》的实施。A.自我评价 B.内部监督 C.外部监督 D.事后监督 A
B
C
D
E
4.政府采购方式包括()。A.公开招标采购 B.邀请招标采购 C.竞争性谈判采购 D.询价采购 E.单一来源采购
A
B
C
D
E
答案解析:政府采购方式。
5.财产保护控制的主要措施有()。A.接触控制 B.定期盘点
C.财产增减变动的记录及建档 D.财产保险
E.明确财产管理流程 A
B
C
D
E
答案解析:《规范》第十二条
(五)。
6.《规范》确立了单位内部控制()的三层次监督机制,以确保《规范》的实施。A.自我评价 B.内部监督 C.外部监督 D.事后监督 A
B
C
D
E
7.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
A.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 B.明确业务环节
C.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 D.确定风险点
E.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A
B
C
D
E
答案解析:《规范》第七条。
8.属于政府采购业务中不相容岗位的有()。A.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 B.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 C.合同签订与验收
D.验收与保管E.投诉受理与答复
A
B
C
D
E
答案解析:《规范》第三十三条。
9.收入业务主要风险点包括()。
A.收入业务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清 B.各项收入未按法定项目和标准征收 C.未由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收入业务 D.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E.执收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不力,领导和财务对应收项目不清楚
A
B
C
D
E
答案解析:收入业务的主要风险。10.属于支出业务中不相容岗位的有()。A.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 B.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 C.收款与会计核算 D.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 E.业务经办与档案管理 A
B
C
D
E
答案解析:《规范》第二十九条。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政府采购方式中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等方式可以平行选择,全看单位的意愿。()
对
错
答案解析:五种方式使用中有优选选择次序,一般首选公开招标,然后是邀请招标,以上两种方式都不适合时,再考虑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
2.行政单位收入是指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取得的其他收入。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也属于行政单位的收入。()
对
错
答案解析: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当上缴财政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不属于行政单位收入。
3.单位对外投资,应当由适当权限的领导按个人权限大小决定。()
对
错
答案解析:单位对外投资,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4.预算编制的责任是在预算编制部门,因此预算编制无需其他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参与。()
对
错
答案解析: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
5.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对
错
答案解析:《规范》第二十六条。
6.内部控制由于固有局限性,所以只能起到合理保证的作用,而不能做到绝对保证。()
对
错
7.信息技术的采用必将彻底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对
错
答案解析:只能减少或消除,不能全部消除。
8.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风险评估应该至少每月一次。()
对
错
答案解析:风险评估应该至少每年一次。
9.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自下而上的单向检查。()
对
错
答案解析:自上而下的监督。
10.批准某项业务的人员不可以执行该项业务,但是却可以作为记录人员对该业务进行记录。()
对
错
答案解析:规范第十二条,业务授权(决策)与执行职务相分离;业务执行与记录职务相分离。11.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机制。()
对
错
答案解析: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
12.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 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对
错
答案解析:《规范》第四十七条。
13.财务负责人收到经业务部门分管领导审批的预算追加调整申请后,对预算追加调整的申请进行金额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即可按此金额进行下达。()
对
错
答案解析:财务负责人收到经业务部门分管领导审批的预算追加调整申请后,对预算追加调整的申请进行金额审核,出具审核意见,交单位分管领导审批。
14.归口控制是一种职能型的集中管理方式,体现了集中性、规范性和专业性。()
对
错
15.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对
错
答案解析:《规范》第六条。
恭喜您,考试已通过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培训材料
第一章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
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第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第九条
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
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第十条
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是否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是否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
机制。
(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三)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执行是否有效。
(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五)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包括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六)其他情况。
第十一条
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预算管理情况。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二)收支管理情况。包括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四)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
(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概算投资;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六)合同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七)其他情况。
第十二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三)归口管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四)预算控制。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五)财产保护控制。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六)会计控制。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七)单据控制。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八)信息内部公开。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第三章
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十四条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
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第十六条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
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第十八条
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第四章
第四章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折叠第一节
第一节
预算业务控制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条
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一)单位应当正确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确保预算编制相关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
(二)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当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
追加调整程序,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
第二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折叠第二节
第二节
收支业务控制
第二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六条
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
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
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第二十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
第二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三十条
单位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一)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二)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三)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
(四)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由财会部门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等材料应当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
根据国家规定可以举借债务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不得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的全过程。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单位应当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务余额,进行债务清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折叠第三节
第三节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第三十二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第三十三条
单位应当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三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预算与计划的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
制。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已批复的预算安排政府采购计划。
第三十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建立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
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按照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对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等事项应当加强内部审核,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第三十六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
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第三十七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的管理。指定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工作。
第三十八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妥善保管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批复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等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定期对政府采购业务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并在内部进行通报。
第三十九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安全保密的管理。对于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单位应当与相关供应商或采购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设定保密条款。
折叠第四节
第四节
资产控制
第四十条
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第四十一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一)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二)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三)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应当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第四十二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
第四十三条
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
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
(一)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
(二)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三)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
理。
(四)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第四十五条
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对外投资的管理。
(一)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对外投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二)单位对外投资,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三)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追踪管理,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对外投资的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情况。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
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折叠第五节
第五节
建设项目控制
第四十六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四十七条
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
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决策过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相关资料一同妥善归档保管。
第四十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预算、竣工决算报告等应当由单位内部的规划、技术、财会、法律等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
第四十九条
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单位应当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第五十条
单位应当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建设进度,加强价款支付审核,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设项目,单位应当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支付资金。
第五十一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第五十二条
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如有调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
单位建设项目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五十三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根据批复的竣工决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
建设项目已实际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单位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暂估入账,转作相关资产管理。
折叠第六节
第六节
合同控制
第五十四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
单位应当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
第五十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
第五十六条
单位应当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对方或单位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按时履行的,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单位应当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对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解除合同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第五十七条
财会部门应当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未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财会部门应当在付款之前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五十八条
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合同登记的管理,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实行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与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合同应当同时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单位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
第五十九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纠纷的管理。合同发生纠纷的,单位应当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合同纠纷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经办人员应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并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第五章
第五章
评价与监督
第六十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
第六十一条
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十二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
第六十三条
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第六十四条
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国务院审计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对单位进行审计时,应当调查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揭示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第六章
第六章
附则
第六十五条
本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