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进 展 情 况 汇 报
(2016年9月29日)
我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抓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面部署落实。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紧紧抓住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关键环节,紧扣医改重点,强化工作力度,积极创新模式,全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下面,我就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健全科学补偿机制。
一是巩固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截止目前县人民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药品差价收入914.02万元,有效降低了患者就医的药品费用负担。二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床位等服务项目价格,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截止目前,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净减少医疗服务收入269.58万元,全面破除了逐利机制。三是落实政府补偿责任。在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给予补助不变同时,县级财政每月补偿9.58万元,用于弥补县级改革医院药品加成减少的20%差额部份。
(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积极推进药事管理,建立规范的药事管理工作制度和程序,成立了以法人为主任的药事管理委员会、监督的医院药品网上招标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医院药品采购小组、药品价格审定小组,实施药品审批权、采购权、保管权三权分离,明确药事会成员职责,规范药事行为,严明药品采购程序,做到每一个流程有记录、有审批,严格落实了药品招标采购政策,提高了药品采购的透明度,降低了药品采购的价格,保证了药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净化了医疗环境,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截止今年目前,县级公立医院在湖北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金额为6198.7万元,其中基本药物采购金额2716万元,基本药物占比43.8%。县医院今年1-8月份,药品收入4857.53万元,药占比由去年的41.43%降到今年的34.25%,下降7.18%,患者药品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三)改革运行机制,优化管理模式。
一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重新核定了县级医院机构编制,对现有人员结构进行了摸底核查。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实行全员聘任、竞聘上岗。开展了以“工作质量、劳动强度、服务满意度” 为依据的绩效考核,建立完善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做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取消医院院长的行政级别。落实县级公立医院院长的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院长具有人事管理权、副职推荐权、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权和年度预算执行权等。三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以节水、节电、节材、降耗、压缩开支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逐步形成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模式,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提升综合监管力度。在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上,重点围绕实施全行业监管这一主线,逐步建立公立医院管理与评价制度,实行医院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将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收支盈亏、卫生资源有效利用、社会和职工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政府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等公益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定期开展综合考评,将考评结果与奖罚机制、经费补偿、人事任免相结合,有效提高综合监管力度。
(四)完善医院管理,规范诊疗行为。
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力度。以促进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为目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县级医疗机 构费用控制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处理力度,有效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二是组建医疗联合体,提升服务能力,引导群众理性就医。今年,我们成立了由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牵头的三个医疗集团,其中县人民医院与洪港镇、九宫山镇、闯王镇、燕厦乡卫生院组成东区医疗联合体;县中医院与南林桥镇、厦铺镇、杨芳林乡、大路乡卫生院卫生院组成南区医疗联合体;县妇幼保健院与通羊镇、黄沙铺镇、大畈镇、慈口乡卫生院组成北区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的成立,将推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促进优质资源与高级卫生人才的下沉,提高了全县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县镇一体化的实施,逐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实现了医疗资源的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三是着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印发了《**县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了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综合施策,坚持打基础、强基层、建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发挥医保、价格标杆作用,全面实施乡村医师签约服务,推进了各级医疗机构协同配合。截止目前,上转至三级医院的转诊率由去年的17.7下降到现在的11.8%,与去年比较下降5.9%,县域就诊率达到88.2%,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五)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在保证医保基金安全有序运行的前提下,改革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的复合型医保付费方式。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衔接配合。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64707人,参合率达到100%,新农合住院患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 %。重特大疾病保险覆盖儿童白血病、先心病等22个病种,截止目前共补偿103人,赔付金额120.75万元,大病保险补偿1399人,赔付金额893万元。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历史债务问题 县医院整体搬迁后发生的历史债务,在回归公益性医院后,县级医院自己无力偿还,如果政府不出面解决,最终这些费用要由病人来买单,也有可能阻碍了医院的发展,也会使政府改革的公信力受损。
(二)专业人才缺乏问题。我县公立医院发展规模比较迅速,就医环境较以前大有改善,但随着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提高,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已不能满足工作开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三)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与投入补偿问题。一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弥补药品零差价销售损失未达到预期目标。二是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等政府6大类 投入不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调整县级财政支出结构,力争足额落实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补偿资金,逐步保障县级公立医院人员基本待遇,承担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费用,加快消化医院历史债务,完善财政补偿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二)加强综合管理。加强对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的监管,防止药品收入没有明显下降但医技收入明显上升的不合理现象出现,通过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管理和处方点评的实施等措施,引导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控制县级公立医院医药费用总量、业务总收入增长幅度,以及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等项指标,建立相关费用控制指标考核体系和公示制度。
(三)加大人才培优力度。围绕重点专科建设,引进高、精、尖医疗人才,充实高级人才队伍。结合县级公立医院发展需要,着力培养骨干人才,提升现有人才专业技能。不断探索高级人才留用新途径,完善高级人才享受政府津贴等优惠政策,稳定医疗人才队伍,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
第二篇:关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关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情况汇报
根据省、市、县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及《东山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东政办„2015‟17号)精神,2014年12月我院全面展开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取消药品耗材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按照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的节点要求,2014年12月中旬,我院开始实施药品及耗材零差率销售,2015年1月中旬,开始全面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共5500余项,主要是上调诊疗费用、医疗技术费用,下调医技检查费用),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实施零差率后这4个多月来,几个关键指标如下:1月份门诊次均费用144元,住院次均费用4761元,药品耗材让利给患者49万元;2月份门诊次均费用149元,住院次均费用4758元,药品耗材让利42万元;3月份门诊次均费用156元,住院次均费用5260元,药品耗材让利46万元;4月份门诊次均费用148元,住院次均费用5518元,药品耗材让利55万元。分析这4个月的关键指标并与2014年对比,结果如下:今年1-4月门诊次均费用149元、住院次均费用5080元,2014年全年平均分别为142元、4792元,分别上涨5%、6%(详见附件1)。
(二)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单病种定额付费
按照公立医院改革要求,规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单病种定额付费,目前我院已按要求将规定的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完 1
成10个单病种的成本测算,其中3个单病种实行定额付费(结节性甲状腺肿、计划性剖宫产、老年性白内障)。
(三)规范诊疗行为,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
以促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为目的,规范诊疗行为,杜绝不合理检查及治疗。执行基本药物处方评价制度,规定药占比例并严格执行,实行重点药品监管,落实“双十”排名管理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医院费用控制制度。
(四)调整医院发展战略,适应新形势要求
在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新形势下,医院价值体现将更多地向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方向发展。新的形势要求医院要开展适宜新技术、新业务,增强医院技术服务能力;要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医院服务质量;要开展建设人民满意医院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两个多月来,全院各科室对照二甲医院的技术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多次组织集体讨论,分别制定各科室短、中、长期业务技术发展计划。医院按照各科室的计划需求,投入资金,培训人才,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设几个群众急需的学科(如微创外科、病理科、体检中心等),同时加强妇产科、骨科、影像科等重点学科的建设。
二、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零差率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1.按照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82%、财政补偿15%、医院分担3%的办法,不能完全弥补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后减少的收入。今年1-4月份我院药品耗材让利191万元,医疗服务增收107万元(占药品耗材让利部分的56%),按补偿办法则医院少收50万元。参考去年的药品收入及今年前4个月的运行情况,初步估算我院今年药品耗材
将让利667万,医疗服务价格将增收387万(占比58%),扣除财政补偿100万(占比15%)、医院负担20万(占比3%),医院还少收160万(占比24%)。因此我们认为财政补偿15%的额度不够,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82%的期望值过高,建议县财政加大补偿力度,足额弥补医院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后的政策性亏损。
2.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不合理。过去十年,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成本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此次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还是以2004年的《福建省省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为蓝本,不能较好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医疗服务合理成本。一是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对于县级医院较常开展的服务项目如一级护理(20元)、二级护理(15元)、阑尾切除术(702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702元)等,服务项目比价较低。二是医技检查收费下调幅度过大。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在医技检查收费方面降幅较大,我院8个检查项目平均降幅11%,降幅最大的CT检查降幅15%,初步估计今年我院因医技收费下调将直接减收达389万(参考2014年医技总收入)。县级医院主要以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医疗服务为主,复杂高难度的手术开展较少,建议根据二级医院功能定位,适度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费用(较现有标准上调5%-8%),同时建议医技检查费用下调平均幅度在7%左右。
(二)门诊及住院次均费用未降低的原因及建议
门诊及住院费用主要由药品、医疗服务、检查化验三类费用组成。今年1-4月份,我院门诊次均费用149元(去年是142元,增加7元,涨幅5%),其中药品次均费用73元(去年是72元,基本持平),医疗服务次均费用28元(去年是16元,增加12元,涨幅75%),检查化验次均费用49元(去年是54元,减少5元,降幅9%);住院
次均费用5080元(去年是4792元,增加288元,涨幅6%),其中药品次均费用1700元(去年是1668元,增加32元,涨幅2%),医疗服务次均费用1955元(去年是1628元,增加327元,涨幅20%)、检查化验次均费用1425元(去年是1496元,减少71元,降幅5%)。通过对比今年1-4月份及去年全年次均费用数据(详见附件2),我们认为:虽然取消了药品耗材15%的加价,且下调了医技检查约11%的费用,但由于药品耗材价格未降低及医疗服务费用普遍上调,所以次均费用并没有明显降低。随着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优质服务项目的增多,医疗费用也势必不断增长,建议医保、新农合管理部门上调县医院的住院次均费用标准;建议出台政策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
(三)医保总量限制的影响及建议
为控制医保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在医疗机构执行医保总量限制,其计算方法是在上一年医保总量的基础上增加10%,得出今年的医保总量上限。这样一来,由于担心挤占医保总量空间,医院就不愿意接诊治疗费用高的危重病人,也不愿意发展费用较高的医疗项目,这对即将迅速发展的医院极为不利。我院搬迁在即,预计搬到新院后业务量会明显增加(床位由210张增加到400张,床位标准由B类进入A类,新增核磁共振、64排CT等医疗设备,新增腔镜、血透、体检中心、VIP病房等业务项目),以旧院上一年的医保总额为参照已不符合新院实际。建议特殊时期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待新院稳定运行一段时期(我们建议3年),有较稳定的业务和收入,有较科学的医保总额参考依据,再按照规范进行医保总额控制。
(四)设置差别化医保报销比例帮助医院留住县域病人
据县新农合管理中心统计,2014年我县新农合参合对象住院总人次数12022人次,住院总费用为8658.87万元,其中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就有3459人次,住院总费用5069万元,分别占住院总人次的28.77%,占总医疗费用的58.54%。出现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与医保报销设臵比例有一定的关系。按照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的公立医院改革目标,为使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县域内治疗,减少医保、新农合资金压力,方便群众就近诊疗,建议医保、新农合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拉开不同级别医院的报销比例,特别是县域内有能力开展的诊疗项目,支付政策应进一步倾斜,同时严格落实县外转诊和备案审核,抑制县域病人外流。
(五)新院搬迁后增支的问题及建议
新院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整体搬迁后的县医院运行成本将大幅增加。如电费旧院支出52万元,新院预计支出560万元,增支508万元;人员经费旧院支出为3229万元,新院预计支出3684万元(第一年计划招收70人),增支455万元;水费旧院支出24.5万元,新院预计支出180万元,增支155.5万元;物业保洁费旧院支出67万元,新院预计支出180万元(已招标),增支113万元等。初步估计搬迁后第一年将增支1727万元,业务将增收979万元,亏损将达748万元(详见附件3),可能影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全面推进,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期(预计3-4年)。建议县财政在这段时期能够承担新院一部分亏损费用,保障新院正常运转。
(六)人才建设工作方面的建议
1.加强一流高校毕业生招聘。我院这两年来共招聘各类人才27名,其中医生8名(分别毕业于赣南医学院、海南医学院、遵义医学院、九江医学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不足的问题。但目前主
要问题是未能招聘到一流高等医学院的毕业生(例如福建医科大学)。建议政府赋予医院更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根据医院实际需要,可由医院自主考核招聘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并以备案形式报县卫生局批准。
2.重视人员成本因素增加对医院的影响。去年我院人员支出的费用为3229万,占总支出的36%,县财政按编内人员全额工资(不含五险一金)30%差额拨补539万。随着新院的搬迁和医院的逐步发展,人员队伍仍将进一步扩大,2015年我院计划招收各类人员70人,预计人员支出将增加到3684万元,增支455万元,人员成本继续增加。这个问题除医院自己想办法解决外,建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在医院员工总数不超编的情况下,将编内、编外人员的全额工资及五险一金均纳入补助范围,补助额度由现在的30%提高至55%。
3.解决中高级职称数量少的问题。根据评聘分开原则及医院在医生、医技、护士职数分配上的统筹安排,受限于中高级职数限制,至2013年底我院获得中高级职称资格却未能聘任的人员共15名(主要是护理专业人员),且2014年职称考试成绩尚未下发,未能聘任的人员还会进一步增加,导致医院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建议在医院不设正高级职称职数上限,只要医院工作人员取得正高级任职资格(如主任医师)就给予聘任。同时将编外人员也纳入职数计算范围,适度提高医院中高级职称比例,允许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却未聘任的人员在退休前三年聘任相应职称(不占用职称职数)。
4.出台政策支持医院学科建设。新的东山县医院规模已具备开展群众亟需的薄弱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的硬件设施条件,例如骨科(病人转诊、转院多)、妇产科(单独二胎政策产妇逐年递增)、影像学科、健康体检等。但目前这些学科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
人的缺乏,将成为新院发展的瓶颈。解决方法主要有三:一是院内培养,但是起点低、周期长,会造成硬件的闲臵或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是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与三级医院或帮扶医院合作,由其长期或定期派驻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来我院工作。后两者能够较快地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但是需要政府出台政策,给予编制、经费的支持和保障。建议政府设立公立医院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及管理机构,鼓励和引导城市大医院在职或退休的高层次人才到我院执业,出台派驻医务人员及高级人才的工资政策及享受政府津贴、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工作安排等优惠政策。
(七)设立公立医院改革专项资金的建议
建议设立公立医院改革专项资金,并形成长效机制,承担对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臵等投入责任,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健康发展。
附件:1.2015年1-4月药品零差价实际补偿情况表
2.门诊/住院次均费用明细表 3.新院搬迁后新增收支情况预测
2015年5月10日
第三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总结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情况总结
自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院按照上级医改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医院实际,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加强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各项工作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大困难。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改具体做法和成效
1、指导思想
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推进体制和机制上创新。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达到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能够看得了病、能够看得好病”的要求,保障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高度重视,全员培训
在我县作为首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后,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组,召开了公立医院改革动员会,落实医改的各项措施,认真学习、省、市、县的医改文件精神,动员全院职工积极投身到公立医院改革当中,将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来抓。
3、工作任务和完成情况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和《关于调整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的要求,自2014年10月1日起,全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医疗服务调整标准:诊查费上调20%;护理费中一级、二级、三级护理统一上调20%;床位费每床日上调 8 元;手术费统一上调20 %;治疗费统一上调10 %,中医治疗费上调 10%。截止2014年12月31日我院仅药品零差率一项就让利于民6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后,2014年10月1日至今增加收入为:挂号费1.2万元、床位费2.48万元、手术费1.2万元、针灸推拿中医治疗费0.6万元、治疗费 0.72万元中医护理增加费用0.8万元、护理费1.2万元。共增加收入为8.2万元。
2014年10月1日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至今3个月来,我院减少收入50多万元,通过提高部分服务价格增加收入8.2万元,两比药品零差价仍减少收入40多万元.4、明确医院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是国家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只有将医院的公益性还给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才可以顺利实施。政府确定医院责任之后,医院应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医院把主要工作放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上,探索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措施,具体就是将医院管理分为医疗管理、医疗安全管理、药事管理、护理管理、病历管理、传染病防治管理、医疗用品设备和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进一步完善,做细、做实。
5、用足用好国家基本医疗保障政策
随着国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的逐步完善,极大地提高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这就给我们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们中医医院,人民群众对现代医疗和中医药诊疗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国发[2009]22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医药预防保健作用独特,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医改过程中,我院将充分迎合人民群众的需求,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慢性病等确立病种分类项目,制定相应的中医诊疗用药方案,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
6、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我院的一些技术骨干和老专家相继退休,新上岗的一批大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因此,我院在医改过程中将重点加强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进行技能培训,特别是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并且在中医药康复预防保健上搞突破。
7、开展专科特色建设
在医改过程中,我院将重点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按照“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组建和做大做强特色科室,发挥现代医疗的诊断优势,发掘祖国中医药学的治疗效果。把我院针灸科发展成适合百姓需要的中医康复保健重点专科。
8、提高医疗质量,开展优质服务
医疗质量即是医院的核心,又是医院的第一生命线,只有保证医疗质量,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医疗安全又是医院最大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在医改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考评细则,以保证医院的各项工作良性开展。
9、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 医院仔细研究各科室的一次性耗材、医疗设备、器材、药品、项目成本等成本,努力降低不必要的开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让利于民,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存在问题
1、药品利润减少,医疗服务价格难提升
由于医院规模小,各项设施不达标,以致现在能开展的手术少,医院只有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服务价格赢取患者来院就诊,如果提高过高的收费价格,病人来院就诊率会越来越少。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补足药品减少的收入短期内难以完成。2013年经济收入1200万元,药品销售总额617万元,药品购入总额413万元,药品差价收入共204万元,利润率是49.30%。若按医改政策财政支持10%,约20.4万元,其他80%由调整服务收费价格补偿,需要增加服务收费163.2万元,由于我院手术等治疗性项目少,药占比高,目前医疗性收费仅有255万元/年(不含辅助检查收入),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64%,如果这一比例不能实现,其他补偿不到位,我院将面临生存危机。长期以来,我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药品差价收入、医疗服务收费和年财政定额补助40万元维持医院正常运转,药品收入为主要来源,新医改取消药品利润减少的收入需要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医院内部挖潜、财政补助三部分完成,我院面积小,房屋年久失修条件差医疗服务收费难以补足药品差价减少的收入,现医院每月亏损近40余万元。
2、债务沉重 截止2014年10月底,医院总负债180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299万元; 职工集资款100多万元; 设备款近100万元;药品款500多万元,职工养老金600多万元,目前由于每月都在亏损,债务还在扩大,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年亏损将达500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已丧失了自我偿还能力,医院即将面临生存危机。
3、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由于待遇低,又没有优惠的人才引进措施,难以引进人才,招聘高质量人才更难,每年参加我院招聘的全日制普通院校本科生微乎其微;人才流失严重,每年都有考取研究生和跳槽的,外出进修人员,几乎没有一个再回来的。
4、财政补偿不足
我院的财政拨款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给的财政定额拨款,全年的经费总共40万元,这一政策一直使用至今。实行之初还能维持基本正常运转,随着人员增加,工资增长,公费医疗分流,二十年来,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目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药品利润是医院主要收入来源,全院职工人数:173人,在职职工人数:144人,退休人数:31人,这唯一的40万元的财政拨款只占我院职工年工资的8%左右。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后,政府办医责任落实不完善,各类补偿严重不足,包括人员经费补助、药品零差率补助、农保政策性亏损、基本建设与房屋维修补助、大型设备购臵与维修补助、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及紧急救治、支农、支边补助等几乎为零,医院生存举步维艰。
三、医改体会和建议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体现公益性,提高积极性,保障同步性”三者要同步进行,公立医院改革≠改医;医疗服务、技术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没有突显,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与发展。
2015年1月13日
第四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总结
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综合分析报告
自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院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的意见》(临价费发[2014]121号)文件要求,紧密结合医院实际,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加强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各项工作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大困难。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改具体做法和成效
1、指导思想
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推进体制和机制上创新。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达到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能够看得了病、能够看得好病”的要求,保障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高度重视,全员培训
在我院作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后,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组,召开了公立医院改革动员会,落实医改的各项措施,认真学习、省、市、县的医改文件精神,动员全院职工积极投身到公立医院改革当中,将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来抓。
3、工作任务和完成情况
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的意见》(临价费发[2014]121号)文件的要求,自2014年10月1日起,全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医疗服务调整标准:护理费类项目价格上浮80%;诊查类类项目价格上浮100%;病房床位费价格上浮40%;其余综合诊疗类项目价格上浮30%;临床诊疗类项目价格上浮30%;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项目价格上浮80%;CT项目价格下浮15%;其余医技诊疗类项目维持现有价格不变。
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8月31日止我院仅药品零差一项就让利于民259余万元,药占比由2014年的50.21%下降到40.85%,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增加收入210万元,与减少的药品差价额相比减少收入49万元。(其他详细指标数据见附表)
4、明确医院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是国家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只有将医院的公益性还给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才可以顺利实施。政府确定医院责任之后,医院应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医院把主要工作放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上,探索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措施,具体就是将医院管理分为医疗管理、医疗安全管理、药事管理、护理管理、病历管理、传染病防治管理、医疗用品设备和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进一步完善,做细、做实。
5、用足用好国家基本医疗保障政策
随着国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的逐步完善,极大地提高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这就给我们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们中医医院,人民群众对现代医疗和中医药诊疗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国发[2009]22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医药预防保健作用独特,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医改过程中,我院将充分迎合人民群众的需求,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慢性病等确立病种分类项目,制定相应的中医诊疗用药方案,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
6、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我院的一些技术骨干和老专家相继退休,新上岗的一批大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因此,我院在医改过程中将重点加强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进行技能培训,特别是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并且在中医药康复预防保健上搞突破。
7、开展专科特色建设
在医改过程中,我院将重点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按照“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组建和做大做强特色科室,发挥现代医疗的诊断优势,发掘祖国中医药学的治疗效果。把我院针灸科发展成适合百姓需要的中医康复保健重点专科。
8、提高医疗质量,开展优质服务
医疗质量即是医院的核心,又是医院的第一生命线,只有保证医疗质量,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医疗安全又是医院最大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在医改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考评细则,以保证医院的各项工作良性开展。
9、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 医院仔细研究各科室的一次性耗材、医疗设备、器材、药品、项目成本等成本,努力降低不必要的开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让利于民,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存在问题
1、药品利润减少,医疗服务价格难提升
由于医院规模小,各项设施不达标,以致现在能开展的手术少,医院只有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服务价格赢取患者来院就诊,如果提高过高的收费价格,病人来院就诊率会越来越少。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补足药品减少的收入短期内难以完成。2013年经济收入1200万元,药品销售总额617万元,药品购入总额413万元,药品差价收入共204万元,利润率是49.30%。若按医改政策财政支持10%,约20.4万元,其他80%由调整服务收费价格补偿,需要增加服务收费163.2万元,由于我院手术等治疗性项目少,药占比高,目前医疗性收费仅有255万元/年(不含辅助检查收入),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64%,如果这一比例不能实现,其他补偿不到位,我院将面临生存危机。长期以来,我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药品差价收入、医疗服务收费和年财政定额补助40万元维持医院正常运转,药品收入为主要来源,新医改取消药品利润减少的收入需要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医院内部挖潜、财政补助三部分完成,我院面积小,房屋年久失修条件差医疗服务收费难以补足药品差价减少的收入,现医院每月亏损近40余万元。
2、债务沉重 截止2014年10月底,医院总负债180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299万元; 职工集资款100多万元; 设备款近100万元;药品款500多万元,职工养老金600多万元,目前由于每月都在亏损,债务还在扩大,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年亏损将达500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已丧失了自我偿还能力,医院即将面临生存危机。
3、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由于待遇低,又没有优惠的人才引进措施,难以引进人才,招聘高质量人才更难,每年参加我院招聘的全日制普通院校本科生微乎其微;人才流失严重,每年都有考取研究生和跳槽的,外出进修人员,几乎没有一个再回来的。
4、财政补偿不足
我院的财政拨款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给的财政定额拨款,全年的经费总共40万元,这一政策一直使用至今。实行之初还能维持基本正常运转,随着人员增加,工资增长,公费医疗分流,二十年来,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目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药品利润是医院主要收入来源,全院职工人数:173人,在职职工人数:144人,退休人数:31人,这唯一的40万元的财政拨款只占我院职工年工资的8%左右。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后,政府办医责任落实不完善,各类补偿严重不足,包括人员经费补助、药品零差率补助、农保政策性亏损、基本建设与房屋维修补助、大型设备购臵与维修补助、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及紧急救治、支农、支边补助等几乎为零,医院生存举步维艰。
三、医改体会和建议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体现公益性,提高积极性,保障同步性”三者要同步进行,公立医院改革≠改医;医疗服务、技术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没有突显,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与发展。
2015年1月13日
临淄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运行分析报告
市医改办 时间:2013-07-01
临淄区作为我市2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区县之一,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区4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并同时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5月份,市医改办组织人员到临淄区4所试点县级公立医院进行调研。现将临淄区试点4个月来的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运行基本情况及成效
1-4月份,临淄区4家县级公立医院门急诊就诊29.6万人次,较2012年同期增加10%;出院人数达2.2万人,同比增加12%;门诊人次平均收费191.15元,同比下降7.06%;每床日平均收费695.93元,同比下降0.29%;每床日药品费为265.57元,同比下降5.8%;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5328.19元,同比下降0.42%;药品销售收入7299.8万元,同比增加1%;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2280.6万元,全年预计减少6841.3万元。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后,医院同比增加收入565.7万元,预计全年增加收入1697万元,收支相抵后预计全区公立医院年内减少5144.3万元的药品收入。
通过2013年前4个月的运行来看,县级医院平均业务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临淄区中医院变化明显,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分别是33886人次、1591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2%和30.95%。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开大处方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门急诊、住院病人平均费用呈现下降趋势,临淄区中医院门急诊、住院平均费用分别是131.69元、3524.26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0.55%和5.78%,临淄区人民医院每门诊人次平均收费和每门诊人次药品费用分别为184.48元和69.49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35%和9.17%。通过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到99.13%,比去年有所提高。上述情况说明,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群众就医负担减轻,医院逐利行为得到改观。
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采购监管机制亟待健全。省常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尚未建立完善,除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的药品还是各单位自行采购实行零差率销售,缺乏有效监管。
(二)各项配套政策亟待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齐抓共管。4家县级公立医院虽然都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但是相关部门支持公立医院改革的配套政策迟迟未出台。特别是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政策内退休人员的合理待遇等问题显得相对突出。
(三)医院内部管理水平亟待提升。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压力依然很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1-4月份,仅临淄区人民医院平均住院日数比去年同期下降8.75%,临淄区妇保院、中医院却分别增长25%和15.52%;二是个别医院每床日平均收费有所增加,临淄区妇保院、中医院分别下降4%和18.46%,区人民医院增加了12.27%,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也增加了2.47%。这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患者负担,增加了医院管理成本,需要坚决遏制。
三、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一)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尽快建立全区药品采购监督管理中心,监督医院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督促各县级公立医院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在实现基本药物省级采购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准备,为下一步常用药物参与省级集中招标采购打好基础,使药品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有序。
(二)完善政府各项配套政策。一是完善财政补助政策。区财政、卫生部门要深入调研,制定相应的财政补偿方案,逐步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债务化解、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政策,并加快实施。二是尽快核编定岗。临淄区的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和万人拥有床位数在全市排名第五,相对偏低,公立医院床位紧张,普遍存在加床现象。药品实行零差价后,门急诊人次和住院患者增加,医疗风险加大。需要尽快核定编制、招录人员,保证各医院正常运转。三是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费用的调控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医保对公立医院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纳入医保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基金支付挂钩。四是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在提高医院临床路径实现率、缩短平均住院日、规范诊疗流程等方面不断加强监管,控制和降低群众个人负担。力争通过各相关部门的齐抓共管,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逐步改善公立医院医疗环境,控制医药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
(三)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一是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人事分配制度。根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关精神,重新调整医院人事分配制度,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建立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收入分配依据,完善激励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和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改善医务人员待遇。同时,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二是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增强护理人员力量,医护比例逐步达到1:2。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努力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区域内就诊率,降低区外转出率,力争使区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监管。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建立长效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根据每月医院运行情况,及时通报,对开大处方排名前几位的医生和销售排名前几位的药商进行约谈和监督检查,杜绝药品回扣行为,以防个别医生的逐利行为增加患者负担、损害医院形象的现象发生。
关于望江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调查报告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12-31 14:41 [字号:大 中 小] 阅读次数:1095 望江县是全国311个、全省21个国家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改革以来,该县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安排,按照时间节点已基本完成省医改领导小组推进方案规定的相关工作,目前两家医院运行平稳,社会反映良好。
一、基本情况
(一)强化了基本医疗,减缓了患者负担
取消试点医院的15%药品顺价加成、实行零差价销售,是县级公立医院主动适应改革、破除“以药补医”迈出的第一步。10月1日零时起,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提前一个月率先在全省21个试点县实行药品(除中药饮片外)零差率销售。截止11月30日,县医院全院药品销售直接让利于患者药品累计让利患者90.9628万元。县中医院全院药品销售直接让利于患者20.3313万元。与此同时,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1月1日零时起,县医院、县中医院按照新的收费系统全面执行4大类583项医疗服务新价格,降低CT等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调整手术类和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收取诊察费。医用大型设备检查降价明显,螺旋CT平扫从235元降到96元。此外提高了体现医务工作者劳务价值的护理类和手术类价格。11月1-30日,县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同比减少17.76%,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7.31%。其中CT检查共让利患者408260元,同比下降50.25%;护理收费减少336008元,同比下降64.54%;调整后麻醉手术类费用增长了101203元,同比增长14.67%。县中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同比减少12.32%,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5.98%。其中CT检查共让利患者71839万元元,同比下降59.14%;护理收费减少40668万元,同比下降60.(二)、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组织领导
为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望江县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牵头责任单位要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编制、发改、卫生、人社、财政、物价、药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二是成立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由县长任主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主任、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县监察、组织、编办、发改、卫生、人社、财政、物价、药监、招标采购及县医院、县中医院负责人,1名县人大代表、1名政协委员为成员,负责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县医管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内,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长兼任,负责执行县医管会各项决策和处理日常事务。三是落实改革任务包保责任制。县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改革任务包保责任制,并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强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四是成立改革推进领导小组。两家医院按照改革具体目标任务以及县医管会制定的各项改革措施,统一成立了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别成立了机构编制管理、人事分配、财务管理、药品及耗材管理等工作组,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及时执行到位。
(三)、深刻领会政策,科学制定方案
县医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并深入两家县级公立医院开展调研,在充分征求各成员单位、医院、社会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精神,制定出台了《望江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改革的具体任务。并按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时间节点要求,及时出台《望江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方案》,按照宣传发动、启动改革、深入推进、总结评估四个阶段阶段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明确了24项推进措施以及责任单位,确保改革试点工作如期顺利完成。
(四)、突出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举措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任务重、难度大,望江县牢牢把握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推进改革各项工作。一是加强基础数据调查摸底。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改、财政、卫生、编制、人社、物价、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了基础资料调研工作,初步掌握两个县级医院的资产、债务、人员、服务能力等相关数据,为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了详实的一手资料。二是积极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县医院、县中医院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进一步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服务流程,均设立了导医服务台,对就诊患者发放就诊告知书,滚动公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重点介绍医院高级职称专家和科主任的专业简历,以及专家门诊排班情况,方便患者就诊时进行选择。
三是完善编制管理。根据原核编标准和核定的床位数,分别为两家公立医院核定了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从今年起,在编制总量内下达增人计划,由县医院、县中医院会同有关部门,赴高校现场自主招聘医药类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是相关配套政策时序推进。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患者投诉机制,由综治、司法、卫生等部门组成的望江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即将启动工作。分级就医、双向转诊机制由卫生、人社、财政部门牵头制定,配套方案即将出台。其他相关部门正按照时间节点要求,主动落实改革措施,努力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县医改办在县电视台及城区主要路口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字幕。两家公立医院在院内醒目位置悬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宣传横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药品进销价格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接受群众监督。省、市、县相关媒体也及时报道了我县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消息以及我县两家县级公立医院实行零差率和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信息。另外,县卫生局编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特刊。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尽管我县在改革试点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我县还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省级配套政策文件应及时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鼓励地方创新的同时,执行全省统一政策更为关键。按照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方案的要求,省有关部门配套文件应及时出台,以便基层操作更加规范。
二是启动县级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工作。回归公益性后负债县级公立医院自身无力偿还债务,截至目前,望江县医院负债5000万元,望江县中医院负债1026万元,建议尽快启动县级公立医院历史债务化解工作。
三是全面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试点县于11月1日开始执行4大类583项医疗服务新价格政策,是按照2004年的基础上“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进行的部分调整,存在医疗服务价格低于医疗服务成本的情况。比如新调整的护理类收费偏低且项目不全,这次调整取消了一般专项护理费,也没有涉及优质护理项目的收费,难以体现护理人员的劳务价值。CT等大型设备检查费降幅过大,远远超过20%的降幅,增强CT的标准远远低于成本。适当增加可收取的材料费项目。
四是科学制定医保支付政策。试点期间,医保部门对诊察费的补助政策不尽合理。比如新农合按药品、材料费的降幅来计算诊察费的补偿,对于药占比和耗材比已经控制得比较好的医院十分不利,建议制定全省县级医院统一补偿标准。(望江县政府办公室)
安徽省卫计委日前公布安徽省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运行一个月情况分析报告。与2014年同期相比,今年4月安徽省城市公立医院门急诊和住院人次、门急诊和住院次均费用、药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医院收入则有所增长。这表明,改革有效分流了就诊人群,降低了患者就医费用,并使医院收入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
4月1日起,安徽省城市公立医院实行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药品带量采购的“三同步”改革,逐步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转换公立医院运行机制。4月份,参加改革的城市公立医院门急诊、出院人次分别为314.4万人次、20.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0.8%和1.0%;其中,17家省属医院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增速分别下降18.6%和7.6%,专家门诊诊治人次同比下降10.1%。
统计数据显示,参与改革的城市公立医院门急诊、住院次均药品费分别为111.6元、3376.9元,同比分别下降3.3个、9.8个百分点。其中,17所省属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人均住院费分别下降6.1%和13.4%。
在遏制医药费用上涨、不增加患者就医负担的前提下,4月,医院总收入、医疗收入、有效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耗材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6.7个、4.8个、15.2个百分点;药占比38.5%,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其中,17家省属医院虽医疗收入增速回落11.5个百分点,但有效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0.1%。
第五篇:公立医院改革进展情况
公立医院改革进展情况
一、新医改主要精神
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
新医改明确了2009——2011年三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着力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改革五项重点改革,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目前,新医改三年阶段性的改革已经结束,改革取得的一定的成效,但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五项重点改革具体进展如下:①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参保人口覆盖率达到95%;②基本药物制度尽管已经实现了基层覆盖,但其招标采购环节上存在问题不仅广为诟病,而且引发了医药行业一系列扭曲的现象;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由于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物品种有限、卫生人才缺口等原因,无法完全满足基层卫生需求,亟待进一步解决;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及进展顺利;⑤公立医院的改革进展迟缓,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否成功,将直接关系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能否解决。以下通过公立医院改革内容以及三年工作进展的了解,具体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难点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
二、公立医院改革情况
(一)改革主要内容
1.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2.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3.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4.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5.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
6.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7.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和经济运行监管;
8.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9.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二)改革进展情况
2010年2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在各省、市、区确定的试点城市中选择遵义、上海、芜湖等16个城市加强联系指导,一年多来,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在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优质护理服务、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截止2011年6月底,全国35%的二级以上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普遍优化就诊流程,缩短了平均住院日;70%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药品费用下降明显;75%的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控制运行成本。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公立医院主要以‚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为核心开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综合试点,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臵,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2011年7月,北京市、成都市、鞍山市等以组建行政事业单位医管局的形式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离‛路径,在破解公立医院‚管办不分、政事不明、以药养医‛等‚顽症‛中迈出第一步。其他超前实行的地区还有:上海在2002年就成立了上海卫生国资、申康投资公司;江苏无锡,2005年就成立了无锡医院管理中心。
2011年5月深圳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后,在人事制度方面,实行全员聘任制度,打破目前公立医院事业编制、职员、雇员、临时聘用医生的身份界定,医院自主地设定人员的配臵。
(二)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大多数地区仍未实行‚管办分离‛,或者在卫生行政部门内部进行,甚至是由卫生局长直接兼任医管局长。由于卫生行政部门既是监督管理部门,同时又是公立医院的‚所有者‛,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管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医疗市场向民营资本的开放程度。公立医院改革形式在医院,根子在政府。坚持公益性质,需要政府转变执政理念和承担责任。
2、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价销售后,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日子都不好过,医院想发展、扩大规模,但苦于缺少资金,要深层发展还要靠自己贷款、集资。
3、一方面资源不足,一方面资源浪费。诚然,我国政府投入卫生总费用比例按照国际标准确实尚显不足,但相关资料显示,政府对三甲医院的补助费,比对一级医院的补助费高出100倍还要多,规模的过度扩张造成了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诱导需求的变本加厉和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
4、医药费用上涨势头明显,医院采用传统的按服务项目付费制度是根本原因,医生利用专业优势形成自然垄断,就会诱导患者买药或多检查。为改变支付方式,部分试点开始实施单病种付费改革,但遭遇很多‚技术‛问题,尚需积累经验,逐步探索发展。具体问题有:①医院主动实施多,而医疗保险部门统一规划实施的少,不同医院之间的单病种标准缺乏可比性。②按病种付费方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百姓、医院,还涉及财政、卫生、物价、医保部门,需要协调各方利益,明确各方角色及责任。③病种选择和支付标准是难点。④实施病种付费制度的管理措施不完善,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病人担心实行病种付费后,医院会在治疗过程中‚偷工减料‛;医疗保险信息化和医院HIS标准化水平不高,缺乏统一协调,医疗保险部门缺乏对医院监管的专业人员等。
5、政府鼓励全员聘任制,但社会养老金比现在公有制医院的退休金少一半。政策上要有系统的支持,不然改革不但没有动力,甚至会有阻力。
(三)下一步改革工作
1、普及实行‚管办分离‛制度,下大力度理清和重塑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回归政府为民谋利的目标选项,从根本上摆脱部门利益的牵制,加强监管。
2、建立长效、制度化的补偿机制和不同层级间的分担机制。政府对卫生事业支出的比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与此同时还要防止和避免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发生。
3、继续探索改变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从今后改革的方向看,一是实行按病种付费制度,二是按人头付费制度,这种付费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医生提供过度服务、检查诱导需求的问题。为顺利推行按病种付费方式改革,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先在条件成熟的地区优先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待经验成熟后,逐步扩大;②以准确的基础数据和临床路径为依据,合理制定单病种限价的费用标准;③建立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费用监测体系,保证按病种付费制度的落实。
4、医患信息透明,治疗规范化。针对一个病,做什么检查、怎么科学诊断、如何选择治疗方式等都应有据可查。
5、让医护人员对收入感到满意,合理调整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让他们以‚技‛吃饭而不是以‚药‛吃饭,通过改革将医生以前的‘趋利’成分去掉,让医生事业的崇高重新回归。
6、继续推行全员聘用制,政府需出台具体实施文件。
7、放开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不仅让医疗资源重新配臵,让医生这样稀缺的资源也按照市场规模来配臵,增加医疗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