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体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江苏省农委)
创新体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农民日报》2012年02月25日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江苏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坚持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和保值增值,为实现强村富民奠定坚实基础,有效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作出积极探索。
探索农村改革发展中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极探索农村改革发展中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
加强村级能力建设,着力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我省立足“保运转、壮实力、强服务”,不断强化村级组织“统”的功能。“保运转”:为解决村级组织无经济来源的问题,省财政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保障村级三项资金(办公经费、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标准从最初村均补足6万元并逐年提高到目前村均12万元。同时,为减轻村级债务压力,去年省里安排3.5亿元,帮助省定1011个经济薄弱村化解村级债务4.41亿元,今年又安排3.2亿元,有力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壮实力”:今年我省各级财政投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7亿多元。全省按照“制定一个规划、健全一套机制、建设一批项目”三个一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异地发展型、休 闲观光型“五型经济”。“强服务”:为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问题,自2001年起在全国率先推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到2010年底,我省累计实施村级公益事业项目2.45万个,省以上奖补资金近13亿元。同时在全省所有行政村统一标准建设为农服务中心。
发展“三大合作”,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是稳步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一方面明晰和界定产权;另一方面让农民持股、按股分红。目前全省组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3100多家。二是积极探索农地股份合作社。到2010年底,全省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农地股份合作社1800多家。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组织开展“四有”、“五好”示范合作社创建工作,实施“苏合”销售合作联社、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三件实事”建设。加大财政扶持,省级财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近5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3家,列全国第二位,农产品出口总额居全国第六位。
探索三个集中,着力推进“三化同步”我省苏州、无锡等发达地区率先推行工业向园区、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三集中”,加强村庄综合整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鼓励农民带股带保带房进城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耕地面积,是基层对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益探索。
激活生产要素,着力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我省围绕“稳定承包关系、推进土地流转、增加科技投入、培育现代农民”四个重点内容,全面提高农业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巩固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一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四是培育现代职业农民。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管理
我省在探索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机制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制度建设为基础、规范管理为重点、民主监督为保障的“三资三化”管理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强基础,扎实推进制度化管理一是探索建立产权登记制度。苏州、扬州、南通等地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产权登记工作,南京市开展产权登记证抵押贷款,新沂市探索农村“一权一房”抵(质)押贷款,有效促进了集体“三资”的市场化经营。二是落实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实行“先理财、后审批、再入账”,规范财务开支审批。三是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海门市培育村整合各级财政扶持资金280万元,建设2800多亩的钢架大棚,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0多万元。四是完善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常州、淮安等地统一制定资源发包经济合同样本,各村合同统一由乡镇经管站归档保管。
抓落实,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一是规范集体“三资”管理。推行“一协议两证三统一四不变”:签订一份村账乡镇代理协议,印制农村会计上岗证和江苏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结算凭证,实行资金管理、集中记账、档案管理三统一,确保集体“三资”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四不变。二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运营。全省近42%的乡镇开展集体“三资”经营服务,当年实现盈余3.5亿元。三是规范农村集 体经济审计。2010年全省近97%的乡镇开展农村审计,审计近1.5万个单位,审计金额近800亿元。四是规范村级举债行为。全面建立债务台账,明确要求财政涉农项目,必须足额安排资金,不得要求村级提供配套资金。
增透明,不断深化民主化管理一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按照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程序,执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二是完善加强民主理财。2011年我省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村级监督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确保民主理财工作的公平公正为民。三是推进信息化强监管。至2011年底全省村集体组织财务会计电算化实现了全覆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实时化的网络化监管体系。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全局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的创新,夯实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实现了强村富民,加快了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从我省苏南发达地区的实践看,凡是村级保留集体土地、房屋、电力设施等经营性资产的,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苏州市农村资产、资源性租赁收入占到村级集体收入的56.4%,成为村级收入的主要来源。苏州吴中区盘活农村集体“三资”,对沿路、沿地铁出入口、沿集中安置区、沿生态旅游区等区域的集体资产,实施34个近百万平方米“退二进三”、“接一连三”项目,农民拥有股份从一村、一镇到覆盖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量达到76亿元,超过千万的村达到28个。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一方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涟水县近年来共投入各类资金3.6亿元,其中脱贫攻坚奖补资金1.3亿元、县乡财政资金1.1亿元、社会资金1.2亿元,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26个、村级创业点183个,企业用工总数达4.6万人,年人均工资收入1.3万元,56个创业点年上交村集体租金超过5万元。另一方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真正体现“人人是主人,人人都有份”的所有者身份。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金星村成立了我省第一家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农民股金分红逐年增长,每股红利从2001年的413元提高到2010年的2000元,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构建了农村和谐社会我省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的管理规范,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新沂市马陵山镇湖东村通过公开拍卖砂塘开采权,承包金由以前的每年11万元增加到51万元,村里利用集体资金,引导群众发展温室大棚,全村高效瓜菜种植面积1200多亩,带领农民走了产业致富的快车道,农村社会呈现良好局面。
第二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定稿)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管理用好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规范我县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财务收入管理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法、合理组织收入,加强货币资金管理。
2、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主要包括:上级和部门对村级的专项补助和拨款、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及村办企业上缴收入、投资收益、上级转移支付以及奖励、救济扶贫 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集体建设征地地补偿费,以及各种代收、借贷等其他收入。
3、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各项收入应当使用“省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监督管理总站”统一监制的票据,确保收入有据可查,并在一定的时限内及时、足额上缴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入帐核算,严禁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或擅自抵顶债务。上级转移支付以及奖励、补助、补偿资金等须直接拨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帐户,统一支付管理。
4、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要经常核查村级有关经济往来帐目,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定期盘点库存现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支出应做到集体理财、民主管理、公开透明。
2、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主要包括:;村(组)干部报酬、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广播通讯等管理费、计生支出、五保户供养、集体统一经营支出、公益事业支出、生产建设支出、经营性支出、其他经审核许可支出。村级不得开支招待费。
3、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实行备付金制度,每月由村出纳员到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领取一定数量的备付金用于日常开支,发生超出备付金限额的支出事项时,村应提前向中心提出申请,经中心主任审批后预支。
4、财务开支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经村书记和村主任共同审批同意并签字,定期交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大额开支,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财务开支严禁“白条”做帐。
5、审核同意后的财务开支票据由村出纳员负责到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报账。中心要加强对原始单据的审核把关,手续不全的单据不得报账入账。
三、财务预决算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年初应当提出当年资金预算方案(包括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交村理财小组审核。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须履行相关程序,填入农民负担监督卡后方可实施。
2、审核通过后的预算方案应张榜公布并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查备案。
3、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严格执行预算方案。确需调整的,由村民委员会提出调整方案,说明调整原因,交村理财小组审核并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审批。
4、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终应当及时进行决算,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向全体成员公布。
四、财务公开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2、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以下内容进行公开:(1)财务预算;(2)各项收入;(3)各项支出;(4)资产资源及处置情况;(5)债权债务;(6)收益分配;(7)村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8)其他应向村民公开的事项。
3、财务公开应做到年初公布预算方案,每季度公布收支情况,年末公布预算执行、决算、资产资源和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4、群众关心的“三资”管理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
5、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在便于村民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有效的方式进行公开。
6、财务公开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负责监督实施。
五、资产清查制度
1、农村集体资产包括:村集体投资和劳动积累形成的、外单位和个人捐赠的建筑物、农业机械、机电设备、交通通讯工具、农电水利设施、村级道路、教育(学校)、文化、村办公企业等资产。
2、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要进行一次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帐实、帐款相符。
3、资产清查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实施,清查结果要向全体村民公布并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备案。
4、资产清查中心发现的和结果公布后村民提出的问题应及时予以解决,并将解决情况张榜公布。
六、资产台帐制度
1、村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资产,按照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
2、资产台帐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别、数量、单位、购建时间、预计使用年限、原始价值、折旧额、净值等。
3、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资产台帐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
4、已出让或报废的资产,应当及时进行核销。
5、资产台帐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登记,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负责管理。
七、资产评估制度
1、集体经济组织以招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合并或者分设等,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2、评估由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
3、受集体经济组织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根据被评估资产的原值、使用年限、折旧以及重置成本、获利能力、公开市场价格合理评定价值并出具评估报告。
4、评估结果要按权属关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公议确认并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备案。
5、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评估机构串通作弊,或者评估机构玩忽职守致使评估结果不实的,可由上级机关宣布无效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采取承包、租赁、出让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取得收益。
2、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时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其价格,是否招标投标,是否进行资产评估等事项。
3、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相关方案应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交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其过程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
4、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经营时应当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建设责任等,并向全体成员公开。
5、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当及时报乡镇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备案、归档。
九、资产经营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资产要明确经营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和经营目标,确定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并向全体成员公开。
2、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经营的,要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公开合同履行情况。
3、集体资产统一经营和承包、租赁、出让所取得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村账核算。
4、乡镇财务代理服务中心和村理财小组要定期对集体资产的使用、维护和收益进行检查,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
十、资源登记簿制度
1、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性资产,应当建立集体资源性资产登记簿,逐项记录,并建立电子文档。
2、资源性资产登记簿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
3、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性资产,还应当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用途,承包费或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
4、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
5、资源登记簿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登记,乡镇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负责管理。
十一、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
1、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林木、山岭、园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资源性资产的承包、租赁,应当采取公开协商或者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
2、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由双方议定。
3、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应当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
4、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的承包、租赁集体资源方案应交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并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审查备案。重大事项应召开成员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
5、招标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应当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备案。
十二、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1、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统一编号,统一管理。
2、合同应当使用统一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
3、实行家庭承包的农村集体土地应逐户签订合同,颁发承包合同书和经营权证书。土地流转使合同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合同变更。
4、承包、租凭产生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
5、承包、租凭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及时归档并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备案。
十三、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集体资产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增加集体积累、集体福利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得用于发放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要纳入帐内核算,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计监督。
十四、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岗位责任制度
1、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受村委托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同时承担内部审计、土地流转及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中心日常工作实行电算化管理。
2、中心设主任、总会计、资金会计、资产资源管理人员等岗位。
3、中心主任岗位职责(1)负责中心全面工作;(2)遵守和执行各项财经制度和法律法规;(3)负责内部审计、土地流转及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4)负责监督和指导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出让、承包、出租、租赁以及招投标管理工作;(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服务中心的管理,保证政策运转和高效工作;(6)组织人员定期审计和检查各村财务状况,保证集体资金的安全及合理使用;(7)负责对服务中心人员及村级报帐员的考查、管理、培训、考核、奖惩等工作;
4、总会计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坚持按财务制度做好财务核算,如实反映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2)负责对村报账员报送的票据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的票据加盖审核同意章予以报账,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票据不予盖章并拒付;(3)按规定设置各类账薄,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审核各类票据,编制会计凭证,及时进行电脑记账,按时完成会计月报、年报及其他会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村集体资金的运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4)负责监督资金会计资金领、核、销工作;(5)对村各类经济合同进行登记备案,及时与资金会计核对账目,定期检查和分析财务指标执行情况,及时反馈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6)建立财务档案,妥善保管各种财务资料;(7)加强对电算化微机的管理和维护,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
5、资金会计职责(1)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办理各种现金收付业务;(2)负责银行存、取款和结算业务;(3)做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并定期与总会计核对账目,做到账款相符;(4)增强安全意识,采取防范措施,保证资金安全;(5)按规定做好收据的领、核、销工作;(6)及时提供财务公开的会计资料。
6、资产资源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负责内部审计、土地流转及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2)负责建立各村资产、资源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3)指导各村按照民主程序处置各类资产和资源,负责各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方案的审核与监督。
7、村出纳员的职责(1)积极配合镇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2)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坚持原则,坚决制止和抵制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3)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并保证各种财务活动合规合法、真实有效、票据正规,杜绝虚报、冒领和坐支现金;(4)及时地将本村集体各项收入上交代理服务中心账户;(5)定期到镇服务中心进行报帐;(6)定期向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汇报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7)负责本村的财务公开工作。
二〇一一年 月 日
第三篇:如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如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三资”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就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谈些建议。
一、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动态管理体系
1、领导机构。“三资”管理体系由党委政府牵头,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农村“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负责工作的安排部署、指挥调度、考核奖惩。
2、工作机构。以农村经济管理中心为依托,组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农村集体资金账目、资产资源处置、物品采购等管理和监督,督促村级开展民主管理的财务公开。
3、监督机构。各村选举出“三资”管理小组,在“三资”的购建、处置、管理、公开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监督。
二、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章制度
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农村“三资”管理实际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农村“三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制度约束,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1、建立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建立财务收入管理制度。村级组织向单位或个人收取款项必须统一使用农经部门专用的收款收据,否则不得入账。建立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开支事项发生后,必须填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支出审批单”,由主管领导及主任签字。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做好村集体全年资金预算方案,按民主程序形成决议并张榜公布。建立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账款分管,支票、财务印鉴分别保管。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公开内容要全面,公开时间要及时,公开方式多样化。
2、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资产清查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物、账款、账表、账证相符。健全资产台账制度。主要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别、数量、单位、购建时间、原始价值等,按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健全资产评估制度。以招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要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由农经管理部门实施。健全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健全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程序,明确资产名称、数量、用途以及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和价格,并报农经管理部门备案。
3、建立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资源登记簿制度。对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资源,建立集体资源登记簿,逐项记录。建立资源招标投标制度。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资源对外承包、租赁应采取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建立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的管理,签订统一编号、统一文本的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纳入账内核算,严格实行专款存储、专款专用、专项审计。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行层层监督
1、发挥民主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履行民主决策程序
积极引导民主理财小组依法行使民主理财职权,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凡关系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切身利益的事项,如集体土地征用、资产发包和变卖、资产出租、“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预算决算、村民分配方案、大额资金使用、建设项目招标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做到决策民主、信息公开。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和村纪检监督小组等组织的监督作用,对“三资”管理进行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定期公开村务,设立村务公开意见箱,虚心接受和采纳群众的意见。
2、严格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的监督与审核
加强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农村财务审核单“五连签”制度,严防代签、冒签行为,对财务票据及招投标、采购事项的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办理。
3、加强区级职能部门检查监督
区级农经部门每年要对村级财务进行例行审计,对村主要干部进行任期和离任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进行专项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突出审计重点,抓好群众敏感、焦点、难点经济事项的审计,有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区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和集中采购进行全程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责任追究
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的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属领导班子集体行为的,追究领导班子责任,并视情节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康荣乡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第四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办法
**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办法
(掇农组发[2015]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保障村集体“三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好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现结合**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全区所辖各村集体(含社区居委会,下同)的“三资”管理及其他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国家法律法规有另行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村集体“三资”归该村集体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侵占、平调、挪用。
资金是指村集体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 资产是指村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文化、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投资资产、材料物资、无形资产及集体企业资产等;
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果园、苗圃、草地、水面、建设用地、矿藏及四荒(荒地、荒水、荒丘、荒滩)等自然资源。
第四条 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必须保证村集体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处置权、收益权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
第五条 村集体“三资”管理应按照“管权、管事、管人”的规定,通过规范管理、强化监管、加强服务等有效措施,逐步达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预期目标; 保障村集体成员对村集体“三资”的占有、出售、收益、抵押、担保、退出、继承和分配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体现村集体成员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
第六条 区人民政府负责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指导,镇(街道)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辖区的村集体“三资”管理,日常工作由镇(街道)财政所(分局)负责办理。
第七条 财政、农业、民政和经管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抓好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工作。财政、农业部门负责村集体“三资”管理日常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制定管理监督措施,完善规范工作程序;经管部门负责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审计监督工作,指导镇(街道)开展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审计工作,督促村集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产资源台账,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民政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公开公示办法,指导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公开公示工作。
第二章 监管代理
第八条 镇(街道)要成立以党委、政府、纪委、监察、财政(经管)、农业及民政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监督委员会),负责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及日常工作管理,组织开展对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相关人员的培训等。
第九条 镇(街道)依托财政所(分局)组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以下简称代理中心)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产权交易中心),依法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对村集体“三资”的使用、购置、处置等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业务上接受区财政(经管)、农业、民政等部门的指导;村集体成立1-5人组成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原民主理财小组的工作职责。
第十条 统一实行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制度。由村委会向镇(街道)代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办理资金、账簿、凭证、报表、资产资源台账和各类经济合同等资料的移交,村集体只设报账会计一人;代理中心依据委托代理协议落实专门人
员,认真履行代理服务职责,其代理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
第十一条 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1.负责对辖区域内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及交易工作的领导和实施,定期召开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专题会议,对“三资”监管情况进行通报。
2.负责督促代理中心指导村集体编制收支预决算方案。3.制定村级“三资”管理工作考核方案,审核村干部报酬方案及养老保险办理等情况。
4.每年组织一次村级“三资”的清理核查工作。
5.组织开展村集体审计、专项审计、换届及离任人员的财务审计工作。
6.负责审批村级资产资源交易项目,审定资产资源交易方式。7.督促村级配合实施村级“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对违反“三资”管理实施办法人员及时进行责任追究。
8. 配合区纪检、监察和上级有关部门对违规违纪人员的查处。第十二条 镇(街道)代理中心的工作职责
1.规范会计核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委托代理村设立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管。
2.加强预决算管理。指导村集体按照“收入合规、支出有度、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村集体收支预决算方案,指导、审核、监督村集体预算的执行。
3.加强代管资金管理。在金融机构统一开设资金“代管专户”,村集体所有资金纳入“代管专户”集中代管,实行分村建账,分村核算;村集体不得另行开设银行账户,设立“账外账”。
4.加强现金收付管理。村级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限额管理制度,按照村级收支内容及时办理资金报账业务。
5.加强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监督村集体建立资产资源台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资产资源的清理核对,切实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册相符。
6.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及时整理村集体会计档案,分类编号,装订成册,统一保管,不得散失、毁损。
7.准确提供会计信息。按照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编报村级财务报告,准确提供代理期间真实完整的各类会计信息。
8.协助村集体产权交易监管。协助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做好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的管理监督工作。
第十三条 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的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实施村集体项目工程建设(主要包括由村集体组织实施的居民点建设、阵地建设、一事一议建设及其他公益性项目建设等)及资产资源交易活动,推动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2.负责组织交易当事人签订、履行交易合同,调解交易纠纷;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对交易活动中违规行为的调查处理。
3.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活动进行检查,对发现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的,及时报告。
4.负责开展对资产资源及项目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工作。5.负责村集体项目工程建设及资产资源交易处置的档案管理等。
第十四条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1.参与村集体收支预决算方案的编制,参与制定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参与财务重大事项的决策,定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
2.审核村集体财务账目及相关经济活动事项,审查村级开支并签字盖章,接受村集体成员委托查阅、审核财务账目。
3.监督财务管理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监督、检查村集体财务公开及预决算执行情况;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村集体财务收支预决算情况。
4.向村委会提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珥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5.配合财政(经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做好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等。
第十五条 村报账会计的上作职责
1.负责编制村级财务收支预算方案和预算方案的执行; 2.负责村级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债权债务及资产资源台账的登记,所有收支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及审核。
3.负责村级备用金的领取与核销,定期向代理中心报账和进行资金收支结算,按时与代理中心资金管理会计核对资金余额。
4.负责票据的领用、保管及上交。
5.协助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做好村级财务公开等。
第三章 会计核算管理
第十六条 代理中心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设置会计账簿,使刖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报表,准确真实地反映村集体经济活动情况;具备法人资格、自主经营的村办企业财务实行独立核算,严禁将村集体收入转入企业收入,未实行独立核算的村办企业,财务纳入村集体统一管理。
第十七条 代理中心按核算单位统一设置“四账三簿”即: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明细分类账及固定资产登记簿、资源登记簿、低值易耗品登记簿;村报账会计应建立相应的辅助账簿(主要包括内部往来、应收应付及借款、资产资源台账等);代理记账会计要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分户代理记账,定期与村报账会计核对账款,做到账账、账款、账实相符。
第十八条 统一使用借贷记账法,使用统一规定的会计账簿、凭证、票据和零星支出单等。
第十九条 村集体财务收支实行“月结季报”制度,村报账会
计要在规定时间内(每月30日前)办理好报账、结账有关手续,确保收入条据不跨月,支出条据不跨。
第二十条 村集体所有支出实行村主任“一支笔”审批,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签字盖章,代理中心专职人员进行复审的监管流程,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开支一律退回,不予入账。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代理中心记账会计有权拒收: 1.不属于村集体预算支出范围或没有按程序中报的; 2.原始凭证无经办人、事由或用途不详、无村主任签字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签字盖章的;
3.使用不规范原始票据的; 4.支出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 5.非生产性开支超过年初预算计划的;
6.项目建设工程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无施工合同、无工程决算、无验收报告及正式发票的。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实行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村集体财务收支预决算方案的编制必须按照“收入合规、支出有度、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在代理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每年2月底前上报代理中心备案执行。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计划、生产经营计划、兴办公益事业计划、收益分配计划等。
财务收支预算方案的制定、预算调整、年终决算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代理中心将作为当年预算执行的依据。
收支预算的调整必须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后,由代理中心负责调整及备案。
财务决算根据代理中心每年年终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编制,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
进行张榜公布。
第二十三条 村集体主要收入包括原有积累、发包上交收入、经营收入、土地补偿费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财政补助收入、社会捐赠收入、一事一议筹资及其他收入等。
第二十四条 村集体所有收入实行票款同行,自开票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必须上缴镇(街道)代理中心专用资金账户,不得隐瞒收支、坐收坐支和公款私存。
第二十五条 村集体主要支出包括经营性支出、管理费用支出、公益事业支出、应付福利性支出、投资项目工程建设支出及其他符合政策的支出。
1.严控村干部职数及工资发放标准。村干部职数严格按照当地组织部门认定的在职人数为准,工资发放标准以当地政府每年确定的村干部报酬方案为准;其他人员(包括通信员、村务监督员等)的工资报酬采取务工补贴方式,补贴标准由各村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
2.严格差旅费管理。对因公出差的(不含市、区中心城区),其差旅费补助标准一律参照区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伙食补助费为每人每天100元;住宿费每人每天小超过320元;城市间交通工具为火车硬席(硬座、硬卧)凭据报销、汽车凭据报销;外出学习培训凭文件通知、镇(街道)审批意见及举办单位出据的发票,按规定审批程序报销。
3.严控交通及通讯费补助标准。对村干部日常交通及通讯费实行定额补贴,主职干部每人每月各补贴100元,副职干部每人每月各补贴50元。
4.严控生活招待费。按照省有关文件规定,村集体一律实行“零招待”制度,不得用公款列支生活招待费用。
5.严格其他支出管理。村集体不得用公款为村干部购买任何性质的商业保险;不得用公款滥发补贴和财物;不得用公款送礼金、礼物、有价证券;不得用公款支付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得用公款租
车;不得用公款旅游或以考察、学习、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公款旅游。
6.严控报刊征订限额标准。村集体报刊征订费严格按省人民政府和《湖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费用总额不得突破人平1元的限额标准,报刊征订必须以党报党刊优先。
第二十六条 实行原始凭证“签审”制度。村集体所有开支原始凭证必须取得税务部门的正式发票,有经手人备注的事由说明、证明人、村主任“一支笔”签字,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代理中心专人审核后方可入账,非正规发票、凭证要素不全的“白条”等一律不予入账;对数量少、金额小难以取得税务发票的零星支出,统一使用**市财政局印制的《**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零星支出单》,开票金额控制在1000元以内。
第二十七条 实行资金直达制度。对涉农补贴款、民政优抚款、村干部报酬、农户拆迁及土地征用补偿款等涉及个人款项,由代理中心按有关规定直达个人银行账户;对一事一议项目等专项建设资金由代理中心依据施工合同、项目预决算报告、验收及审计报告等直达施工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八条 实行备用金管理制度。村集体备用金限额标准由镇(街道)根据业务量大小、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据实确定(最高不得突破10000元),因特殊情况需增加备用金额度的,必须经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并报代理中心备案执行;备用金的领取由村报账会计申报,村主任签字,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代理中心和管理监督委员会主任审批。
第二十九条 村集体对外联营投资入股或购买有价证券的,必须经村两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研究拿出投资入股或购买方案,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经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同意后,与合作方签订合同执行。
第三十条 购买的有价证券由代理中心资金会计负责集中代管,分村登记名称、类别、金额、购买日期、兑换日期、利息标准
和盈亏情况等。
第三十一条 加强村集体土地补偿费管理。留归村集体的土地补偿费应按规定纳入公积公益金科目进行核算;使用时,由村委会拟定书面计划,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由代理中心负责监督使用。
第三十二条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村集体所有大额支出(5000元以上)必须实行事前申报、先批后付制度,具体程序如下:
一次性0.5万元以上、l万元以下的开支项目,由村主任签字审批,提交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报镇(街道)代理中心审批后执行。
一次性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开支项目,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经代理中心审查后,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主任审批后执行。
第三十三条 严防村集体新增债务。村集体开支必须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禁垫付各种代收费用,严禁举债用于项目建设及日常村务支出,严禁未经允许擅自举债或为企业、个人提供担保,严禁产生建设项目账外债务:每村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核实,确保账账、账实相符。
第五章 资产管理
第三十四条 村集体资产主要包括:
(一)村集体投资投劳以及国家支持村集体投资形成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以及农田水利等农业基本建设设施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公益性设施;
(二)村集体兴办的企业股权及其权益,以及通过兼并、分立、有偿转让等方式形成的股权;
(三)村集体在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集资建设的项目中投资入股,按照投资份额拥有的资产股权及其权益;
(四)村集体所有的牲畜(禽)、林水等生物资产;
(五)村集体接受捐赠、资助等形成的资产;
(六)村集体所有的固定资产、库存物资等有形资产;
(七)村集体拥有的专利权、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
(八)依法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其他资产。
第三十五条 村集体资产可以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多种经营形式,实行有偿使用。资产所有权的取得、变更或终止,经营方式的确定和变更,资产的购(处)置和其他涉及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事项,必须经村“两委会”研究、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经代理中心审核后,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实施。
第三十六条 属村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凡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列为固定资产,分类建立资产登记台账;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等公益性资产(如村组道路、桥梁、水利渠道等),具有固定资产性质的,按固定资产管理对待,列入固定资产登记簿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的登记、保管、使用和清查制度,明确专人管理,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每年开展一次资产清查,确保账实相符;如实填报资产统计报表,及时向村民公布。
第三十七条 村集体购置固定资产、兴办工程建设项目,必须经村“两委会”研究提出方案、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固定资产购置及兴办项目工程建设一律按集中采购或公开招投标程序进行。
单件价值在0.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购置和单项5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组织实施,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监督。工作结束后,相关资料按程序及时上报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备案。
单件价值在O.5万元以上(含0.5万元)1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购置和单项投资5万元以上(含5万元)1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
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由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单件价值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固定资产购置和单项投资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审核,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报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
村级工程项目建设监管、验收应有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人员参加。
第三十八条 村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和处置出售的,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以及承包、租赁经营或处置出售的条件及价格,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审核,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实行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经营者或购买者;资产承包、租赁及处置所得应及时足额缴入代理中心资金专户,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资产价值在O.5万元以下的,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组织实施,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村民代表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监督。工作结束后,相关资料应及时报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备案。
资产价值在0.5万元(含0.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由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资产价值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经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报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 村集体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一)承包、租赁集体资产的;
(二)以集体资产进行参股、联营、合资和合作经营的;
(三)以拍卖、转让、出售等方式变更集体资产产权的;
(四)村集体企业出现兼并、分立、破产清算情形的;
(五)在村集体资产设立抵押权及其他担保物权的;
(六)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
村集体资产评估由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组织实施。邀请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及相关专业单位或人员参加,也可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组织机构进行评估,评价结果应按权属关系经村集体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确认。
第六章 资源管理
第四十条 村集体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林地、山岭、果园、苗圃、草地、水面、建设用地、矿藏及四荒(荒地、荒水、荒丘、荒滩)等,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
第四十一条 村集体应对所有的资源进行逐项登记,建立台账,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四至、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还应登记承包、租赁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地址、用途、承包(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
第四十二条 村集体有权依法决定资源的经营方式,可由村集体直接经营或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也可以采取集体资产参股、联营和股份合作经营方式,以保证集体资源的保值增值。
第四十三条 村集体资源是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承包到户(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要维护其承包经营权,保持其承包关系的稳定;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方式的,具体经营方式和承包方案由村“两委会”研究提出,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审核后,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
实施。
第四十四条 村集体资源实行对外承包、租赁或出让经营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村“两委会”研究提出方案,明确资源的名称、数量、用途、以及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价格,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审核,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经营者;标的的确定应经具有合法资质的专业组织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签订统一规范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由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对合同项目实行跟踪监督管理。
资源价值在0.5万元以下的,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组织实施,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村民代表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监督。工作结束后,相关资料应及时报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备案。
资源价值在0.5万元以上(含O.5万元)10万元以下的,招投标工作由村委会书面申清,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由产权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资源价值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招投标上作由村委会书面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镇(街道)产权交易中心审核,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后,报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
第四十五条 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归村集体所有,主要用于发展集体生产经营、兴办公益事业等,其分配方案应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报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批准。
第七章 票据管理
第四十六条 村集体必须统一使用由省财政厅监制的《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款收据》,严禁使用统一规定以外的其他收据。
第四十七条 代理中心要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入库、领购、登记、核发、保管及核销工作,并规范建立票据领缴登记台账;村报
账会计负责票据的领用和保管,严禁其他人员代领和保管,同时实行限量供应、以旧换新、以票控收制度。
第四十八条 票据发放时,代理中心专管人员必须在第二联“收据联”加盖代理中心票据专用章,村集体使用时加盖村委会财务专用章,两章缺一不可。
第四十九条 村报账会计开据收入发票时必须连号,严禁跳号使用;作废票据必须三联齐全上缴核销;对发现缺号、跳号发票要及时上缴核销,严禁发放使用。
第五十条 《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款收据》只限于村集体使用,严禁扩大使用范围:任何村或个人不得将票据转借、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严禁为其他单位或个人代开发票。
第八章 民主监督管理
第五十一条 村集体“三资”管理重火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 公开”议事制度。涉及下列事项的,严格履行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
l.财务收支预算方案的编制、预算调整、年终决算及收益分配方案;
2.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出租、出让;大中型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
3.村集体的投资和项目工程建设;
4.大额资金借贷、重要资产借用以及对外捐赠; 5.村集体债权债务、应收款项及呆死账的核销处理; 6.用村集体“三资”进行抵押和担保;
7.其他应当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第五十二条 加强村级会计人员管理。村报账会计应具备从业资格或相应的专业技能,可由村委会组成人员兼任,其任职资格应 符合《湖北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的规定
要求;村报账会计应相对保持稳定,其人员的更换应报镇(街道)人民政府同意,并由代理中心审核其任职条件。
第五十三条 实行“三资”监管核查制度。全面推行“季度巡 查、半年评议、全年公示”的“三资”核查工作制度,由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核查内容包括资金使用情况、资产资源处置及保值增值情况、收益分配情况等。
第五十四条 代理中心负责每季度向村提供财务收支和资产资源变动情况,驻村财政专管员负责存村固定财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开公示;涉及资产资源发包、租赁、出售、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惠农补贴发放、承包金的收缴情况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要随时公开。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五十五条 村集体“三资”档案实行分级管理。村报账会计负责“三资”台账、资产资源处置及交易合同、财务计划及收益分配方案、会计报表以及会议记录、决议、村务公开档案资料等;代理中心负责村集体总账、明细分类账、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票据存根及其他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成册,分类建档;产权交易中心负责村集体资产资源台账、资产资源处置招投标方案、合同书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建档;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做好电子会计档案、资产资源交易档案等的备份存档工作。
第五十六条 严格档案查阅使用手续。除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履行公务需要查阅档案外,其他单位或个人需查阅村会计档案、资产资源交易档案的,必须经村主任、代理中心和产权交易中心主任同意,并进行查(借)阅登记手续,注明借阅人和交还时间。
第五十七条 村集体财会人员办理财务交接手续,由代理中心现场监督交接,交接双方签字并形成交接清单,存档备案。
第十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八条 财政、农业、民政、经管等部门要加强对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抽查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五十九条 镇(街道)党委、政府作为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责任主体,每年要依托镇(街道)纪委、管理监督委员会,采取自查自找、党员群众评议、征求包村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意见、专项核查等形式,认真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完善管理监督工作。
第六十条 加强对村集体“三资”经营情况的管理,财政、农业、经管部门要认真组织镇(街道)对村集体“三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对村“两委”干部任期内经济目标责任和离任村干部经济责任进行专项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随时进行重点审计。审计结果应及时向村集体、农民群众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一章 违规行为处理
第六十一条 镇(街道)管理监督委员会、代理中心、产权交易中心以及村集体有关责任人未按规定履行或者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村集体“三资”经济损失,经调查核实认定的,应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六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镇(街道)及以上纪委、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责令其赔偿,并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无据收支款或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隐瞒及坐支集体收入的;
(二)伪造、变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
(三)以虚报、冒领等于段套取、骗取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资金
资产的;
(四)违反规定处置村集体资产资源或者擅自用集体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损害集体利益的;
(五)在村集体资金使用、经济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立项以及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让等经营活动中暗箱操作,没有实行公开招投标程序,为本人或他人谋取私利的;
(六)不按规定要求履行民主理财职责,阻挠、干扰有关部门开展村集体经济审计和监督检查的。
(七)侵占、贪污、截留、挪用、平调、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村集体“三资”的。
第六十三条 村集体“三资”监管和委托代理服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集体“三资”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由**区财政局负责解释。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l口起实施。
《**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细则》的
有关说明
《**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细则》共十二章,六十五条,在《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票据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和档案管理三个章节,新增了十三条内容。同时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相关内容(主要是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方面)做了更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使广大基层财务管理工作者在执行过程中更具有操作性。
新出台的《实施细则》有创新、有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件明确规定了财政、农业、民政、经管等部门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工作职责。二是文件明确规定了镇(街道)人民政府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负有直接责任,赋予了管理权;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机构,赋予了审批权。三是对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成立了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机构,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四是文件明确规定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实行收支预决算制度、“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财务审计制度。五是明确规定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都必须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采取招、拍、挂的形式公开处置。六是明确规定了必须公开的事项和公开的办法,可以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扩大监督的范围。七是明确规定了对违规者要严肃追究党纪、政纪,甚至是刑事责任。
第五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报告
楼德镇农村“三资”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农村“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双代管”要求,立足经管职能,以“三资”管理为抓手,抓源头、治根本,深入开展“强基工程”,抓住了经管工作的主要矛盾,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一、农村“三资”管理的基本情况
农村“三资”主要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和农村土地资源。截止2011年12月底,全镇村集体资金总额达471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446万元,农村集体土地7.42万亩,其中耕地6.59万亩,林地0.35万亩。农村“三资”管理模式主要以村级财务委托代理为主,目前全镇36个村都已经实现委托代理。为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机制,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
为进一步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制度上堵塞漏洞,2004年,我镇出台了《关于推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楼发[2004]31号)和《关于印发<关于推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楼发[2004]32号),在农村财务“双代管”和会计制度“四制改革”的基础上,全镇36个村全面推行了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为规范完善代理中心运行机制。2007年我镇下发了《关于实行楼德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章统一管理的通知》。并且实行票据统一领用、核查、销号、归档制度,规范了村级财务票据管理,更加便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推进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进程。
(二)拓宽范围,全面管理农村集体“三资” 2009年农业部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下发以来,我镇在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账目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力度,探索改革监管手段,进一步拓展监管内容,将由单纯的资金和账目管理向资产资源监管转变。
1、构建监管服务平台。2010年9月份开始,我镇在原来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上基础上扩展 “三资”管理服务职能,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调配充实人员,加强办公场所和设施建设,统一安装了“农友三资综合信息管理软件”,农村建账、凭证输入、记账、生成报表和资产、资源台帐、财务公开、财务监控、审核等财务管理流程均可自动实现,规范了我镇农村财务核算,提高了农村“三资”管理水平。随着三资监管的逐步推进,村级开通查询站点后,村级也可通过该系统,对所录入的村级财务数据随时随地查询,使得农村财务更加公开。目前,全镇所有村核算单位财务数据均已进入新系统进行财务核算。
2、摸清底数。2012年3月份,镇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清产核资实施方案的意见》(楼政发„2012‟19号),各村按照要求,出台相关工作方案,成立专门工作组,及时进行“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了村级家底,理顺了债务关系,及时挂账、核销往年陈账呆账,确保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和账账相符,输入微机管理。目前,全镇一半以上村已顺利完成 “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如东王庄从2012年3月20日至3月27日,集中对各村村集体“三资”进行清理登记、物资核对和丈量核实,并逐村签订协议移交委托。全镇共清理资金
万元,无长、短款现象,清理债权1241.1万元,清理债务
万元,清理存货
万元,清理长期投资 万元,清理固定资产 万元,核实集体资源
处,计 亩,清理经济合同
份,基本摸清了农村“三资”的所有家底。
3、加强对村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
2007年我镇下发了《楼德镇村级报账员管理规定》(„2007‟18号)明确了报账员职责、聘任、工资待遇、监督处罚及奖励,统分地调动了报账员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在积极参加市农经办的培训基础上,每月的十五日,还有重点地进行一些案件介绍和相关业务的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投入不足。一是领导认识不足。个别乡镇、村对“三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认识不清。二是代理中心力量配备不足。代理中心人员少、队伍不稳定、专业不对口、素质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难以有效发挥工作指导及监督职能。三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大部分乡镇电脑及打印机严重老化,配臵过低,系统软件不能正常运转,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有的甚至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2、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一是个别乡镇执行资金代管制度不严,资金由村干部保管, 坐收坐支,长期不向代理中心会计报账,村财务变成了家财政。二是账务处理不及时,账务处理脱节,有账实不符、“账外账”的现象。三是账簿设臵不齐全,未按规定设账,或总账与明细账不符。四是村级大额支出审批程序不到位,财务开支随意性较大。五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收支现象严重;六是会计档案管理混乱,未及时分类、归档保存。
3、农村财务监督乏力。一是民主理财监督不到位。村民主理财小组在村级支出的审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从调查情况看,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存在干部指定替代民主选举产生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现象,甚至有的理财章在支部书记或村财务人员手中,民主理财形同虚设。二是乡镇代理中心监管乏力。三是农经部门审计监管职能弱化。特别是在处理农村财务审计结果执行上,缺乏强制手段,造成农村财务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4、村级财务公开落实不到位。公开不及时,表面事项公开多,深层次问题公开少,公开的内容不全、不真实,导致群众不清楚、不明白、有意见,引发上访。
5、农村财务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结合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充实代理中心人员,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工作经费,加快完善有关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一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点,并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情况纳入乡、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的发展轨道。
(二)严格落实“委托代理”制,进一步规范管理。要抓重点,把好收入关,把资金代理好,杜绝村级“账外账”;把好支出关,严控村级乱开支。对收入不报账,乱开乱支的除了要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外,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特别对村主要干部经手现金的,要进行专项治理,从严处罚。
(三)提高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水平,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从源头上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
(四)加大培训和管理力度,不断提高人员队伍素质。
(五)创新机制,强化“三资”管理责任追究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由经管办牵头,联合县纪委、组织部、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等部门研究制定《违反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对贪污、挪用、侵占集体资金,擅自处臵集体资产、资源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