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方自来水公司垄断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时间:2019-05-13 19:0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东方自来水公司垄断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东方自来水公司垄断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第一篇:海南东方自来水公司垄断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行政处罚决定书

琼工商处字〔2015〕2号

当事人:东方市自来水公司 注册号:*** 住所:东方市八所镇 法定代表人:吴开强

注册资金:人民币壹仟玖佰贰拾贰万元 经济性质:全民所有制

经营范围:主营 自来水供应,水管道销售,水管道安装(以上项目凡涉及行政许可的要凭证件经营)。

2014年4月23日,本局接到东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供的案件线索,反映当事人利用其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在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服务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对申请用水开户的新用户收取一定数额的用水保证金。本局依法对投诉人反映的情况进行了核查,发现当事人确实存在向申请用水开户的居民和企业等服务对象收取300-33000元不等的用水保证金的情况。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七条及《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第六条的规定。本局将线索核查情况及立案意见报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14年7月25日,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权,本局对该案立案调查。

一、本案相关市场的界定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第三条规定,相关市场是指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务(以下统称商品)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相关商品市场,是根据商品的特性、用途及价格等因素,由需求者认为具有较为紧密替代关系的一组或一类商品所构成的市场。相关地域市场,是指需求者获取具有较为紧密替代关系的商品的地理区域。

(一)相关商品市场

本案中,当事人向投诉人提供的商品(服务)主要是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服务。经查明,东方市八所镇的供水服务除当事人提供的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外,还有海南八所港务有限公司、海南兴水城乡供水有限公司八所供水分公司和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厂三家自建水厂的供水服务。其中,海南八所港务有限公司自建的水厂已于2006年5月关闭,并由当事人全部接管,八所港务有限公司原有的职工、码头、船舶及周边单位的供水服务自水厂关闭时已全部由当事人承担;海南兴水城乡供水有限公司八所供水分公司的水厂为自建水厂,取水来源为东方市高坡岭水库,供水管道为独立管网,属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配套工程,专门为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工业用水,不提供居民生活用水;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厂的水厂为自建水厂,管道为电厂自行建设的工业用水管道,水源取自东方市高坡岭水库,专门为电厂发电生产提供用水,没有其他供水用途,该电厂的生活用水由当事人提供。从商品(服务)属性上看,八所港务有限公司的水厂已经不存在,其他两家水厂的供水与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具有一定相似性,但由于其他两家水厂是定向供水,不对居民和用水企业提供,商品可替代性弱。更重要的是,由于城市供水与管网建设紧密相关,居民用户和用水企业的用水受到供水管网的严格制约,城市公共供水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投诉人难以用海南兴水城乡供水有限公司八所供水分公司和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厂自建水厂的工业供水来替代当事人提供的城市公共自来水。因此,城市公共自来水供应是居民及用水企业对当事人最大的依赖所在,也是当事人在交易时附加不合理条件,收取用水保证金的基础。因此本案相关市场的商品范围应界定为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服务。

(二)相关地域市场

根据当事人的供水管网建设和分布状况,当事人供水的区域为:东方市八所地区80%城区及八所镇、新龙镇、三家镇、四更镇和大田镇五个乡镇65%的村庄,其收取用水保证金的行为均发生在上述地域范围内。城市公共自来水通过市政管网统一输送的特点,决定了当事人在其供水区域具备唯一经营者地位,不存在同类经营的竞争关系,用户在所属地域内只能选择当事人提供的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服务,不存在用户可以获取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服务的其他可替代的地域市场。因此,本案相关市场中的地域范围界定为当事人的供水区域的地域范围。

综上所述,本案相关市场界定为:当事人供水区域的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服务市场。

二、当事人在相关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所称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是否具备市场支配地位,是判断经营者行为能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法行为的前提。

(一)当事人在本案相关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当事人是其供水区域范围内独家经营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服务的经营者,在上述地域范围内当事人提供的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服务所占市场份额为100%。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当事人在其供水区域地域范围内的年供水量分别为1173万吨、1236万吨、1328万吨,年销售额分别为 20423848.00元、24250065.00元、29660403.00元。2014年以来,当事人在供水设施、供水规模、供水价格等重大事项上未发生重大改变,总体延续上年度的规模份额。

(二)当事人在本案相关市场上的控制能力及其他经营者对其的依赖性。

当事人是以自来水供应、水管道销售、水管道安装为基础运营的公用企业,其公用企业性质及其唯一经营者地位,使得其具有控制城市公共自来水供应与否、如何供应及其他相关交易条件的能力。当事人因公用企业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垄断属性,使得其在供水区域范围内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无选择性、公益性等特点。因此,在本案相关地域市场内,居民及其他用水户对当事人在城市公共自来水供应服务上具有完全的依赖性。

(三)其他经营者进入本案相关市场经营的难易程度。《城市供水条例》对经营城市自来水供水服务有着严格的主体资格要求。城市公共自来水供应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投资大、难度高、成本收回周期长的特点,以及自然水资源的有限性、水质工艺的严肃性,决定了相关地域市场内经营者数量有限。当事人是东方市建设委员会全额投资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本案相关地域市场内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管网的所有者,其他经营者要进入本案相关市场,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当事人合作。因此,其他经营者进入本案相关市场经营的可行性比较小。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一)、(二)、(四)、(五)项,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第十条第一款第(一)、(二)、(四)、(五)项“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当依据下列因素:

(一)该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

(二)该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

(四)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

(五)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的规定,本局认定当事人在其供水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服务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三、当事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

经调查发现,当事人在向用户提供供水服务时,实施了以下附加交易条件:

(一)制定《自来水用户用水保证金收费表》,收取用户用水保证金。

当事人为收取用水保证金,自行制定《自来水用户用水保证金收费表》。该《收费表》规定:“居民生活用水一律装DN15水表,按300元收取用水保证金,DN20水表及以上的用户(包括居民),一律按照行业用水性质和水表口径收取用水保证金。以上自来水用户用水保证金收费根据水表口径和用水性质,以每小时额定流量按30天计算”。在用户申请用水开户时,要求用户必须按照《自来水用户用水保证金收费表》的规定缴纳用水保证金,对不接受上述条件缴纳用水保证金的用户,当事人拒绝为其办理开户手续,拒绝提供用水。当事人收取用水保证金时,有的是与用户签订由当事人提供的《城市供用水合同》的形式收取;有的甚至没有签订《城市供用水合同》,而是直接开具《东方市自来水公司收据》来向用户收取用水保证金。

(二)制定《东方市自来水公司关于用水保证金减免原则及退换规定》,对退还用水保证金进行严格限定。

2005年1月21日,当事人制定了《东方市自来水公司关于用水保证金减免原则及退换规定》,该规定第三条规定:“用户缴纳用水保证金一年后,经营业部调查核定,一年内没有拖欠水费或欠费,由营业部列出,报主管领导批准,每年按实缴用水保证金金额的30%分三年退还。如在退还保证金期间用户滞交水费或欠缴的,剩余的保证金推迟退还。”经调查,该规定未获得相关职能部门批准。

经查明,当事人于2003年4月开始向新开户的用户收取用水保证金,其中每户居民收取300元,每户商业用户收取1000元至33000元不等。截止2014年6月30日,当事人收取用水保证金用户累计10864户,收取用水保证金金额共计6204102.00元;退还用水保证金用户累计1855户,退还用水保证金的金额1014638.80元,用水保证金的总余额5189463.20元。当事人将收取的用水保证金存在该公司基本账户,用水保证金存款利息转入本年度利润。其中,《反垄断法》实施以后的2008年8月1日至2014年 6月30日期间,当事人共向7307户用户收取了用水保证金,累计金额为4903775.60元,已退还用水保证金的用户累计490户,退还用水保证金金额共计448673.60元。2014年12月8日,本局委托海南佳明会计师事务所对当事人收取的用水保证金(扣除2008年8月1日之前收取及退还的保证金余额)于2008年8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所产生的利息进行计算。2014年12月9日,海南佳明会计师事务所向本局出具了琼佳明鉴字[2014]第002号鉴证报告,鉴定结论为“东方市自来水公司收取的用户用水保证金(扣除2008年8月1日之前收取及2008年8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退还的保证金余额)于2008年8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产生的利息总额为38521.48元”。

四、当事人收取用水保证金行为无正当理由的认定 本案调查中,当事人对其附加交易条件收取用水保证金的行为,提出了如下申辩:一是依据公司出台的《东方市自来水公司关于用水保证金减免原则及退换规定》(东自水司〔2005〕26号)文件收取用水保证金,是有规定的;二是收取用水保证金的目的是保证拖欠水费的回收,且新用户用水稳定及缴纳水费正常后在一定的时间内给予退还;三是与用户签订《城市供用水合同》,双方是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并履行的。

本局认为,当事人在用户申请开户服务时附加交易条件收取用水保证金的行为,无正当理由:

(一)当事人收取用水保证金没有法律依据。当事人称其收取用水保证金的目的是保证拖欠水费的回收,且新用户用水稳定及缴纳水费正常后在一定的时间内给予退还,其理由不成立。《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用户应当按照规定的计量标准和水价标准按月交纳水费。接到水费通知单15日内仍不交纳水费的,按应交纳水费额每日加收5‰的滞纳金。没有正当理由或特殊原因连续两个月不交水费的,供水企业可按照《城市供水条例》规定暂停供水。”因此,根据《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城市供水条例》的规定,对于拖欠水费的用户,当事人可以依法收取滞纳金,可以依法暂停供水,但没有规定可以收取用水保证金。当事人在经营城市公用自来水供水服务过程中,面对用户拖欠水费的经营风险,应依据《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或者其他法律途径来解决拖欠水费的问题,而不应采取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收取用水保证金的方式把经营风险转嫁给用户。且当事人辩称新用户用水稳定及缴纳水费正常后在3到5年内经当事人工作人员审核,符合条件的给予退还,并在与用户签订的《城市供用水合同》第八条里规定了合同有效期限为五年。可调查发现,当事人自2008年8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取的总户数是7307户,退还用水保证金的户数仅490户。由于退还用水保证金的条件由当事人单方设定,由当事人的工作人员单方审核,当事人的强势地位使用户处在被动和弱势状态,故而当事人收取用水保证金的总户数和退还用水保证金的总户数数量悬殊,退还比例才6.71%,致使当事人长期占有用户的资金。因此,当事人的申辩理由不成立。

(二)当事人收取用水保证金没有取得相关部门批准。《自来水用户用水保证金收费表》是当事人自行制定的企业内部文件,收费标准由当事人技术部工作人员按照计费总水表口径大小自行核定并予以收取。当事人自行制定收费规定,收取用户用水保证金,未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批准。

(三)当事人以拒绝为用户办理开户手续,拒绝供水为限制条件,强制用户缴纳用水保证金违背了用户的意愿。

当事人辩称,其收取用水保证金已与用户签订了《城市供用水合同》,是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签订的。调查发现,当事人确实与部分用户签订了《城市供用水合同》,可该合同是当事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当用水人不再用水销户时才能退还用水保证金,这是以格式合同条款作出限制用户权利的不合理规定。由于当事人的强势地位,用户没有修改和提出不同意见的权利。如果用户不按照当事人设定的条件签订合同,并缴纳用水保证金,将被拒绝办理用水开户,拒绝供水。当事人对一些用户甚至没有签订的《城市供用水合同》,直接开具《东方市自来水公司收据》,收取用水保证金。本局对东方市自来水公司用户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87%的用户缴纳用水保证金并非是自愿。因此,当事人辩称用户缴纳用水保证金属平等自愿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五、当事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危害

(一)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向申请开户的用水居民每户收取300元的用水保证金,就连安置户、困难户都照收不误,增加了居民的经济负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行为涵盖了当事人供水区域的广大用水户,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巨大。

(二)损害了用水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海南省东方市位于海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县级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当事人向商业用户收取1000元至33000元不等的用水保证金,非法无偿占有企业资金,其行为损害了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增加小微企业的经营负担,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不利于当事人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当事人采用简单的收取用水保证金的手段将拖欠水费等经营风险转嫁给居民、企业等服务对象,不利于其管理技术的升级改造,也不利于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创新和提高。

六、主要证据及证明事项

1.《关于东方市自来水公司乱收费的举报信》和《海南省东方市工商管理局关于对东方市自来水公司向用户收取保证金是否涉嫌构成限制竞争行为情况的报告》,证明了东方市自来水公司违规收取用水保证金的案件来源;

2.当事人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授权委托书、证明书各一份,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份,证明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身份的真实性;

3.当事人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取水许可证复印件、东方市人民政府关于自来水价格调整问题的批复复印件等,证明当事人的资质及合法收费项目;

4.2014年5月15日对当事人营业部负责人李良香、工作人员王景丛、计划财务部部长吴清联的询问笔录各一份,2014年8月6日对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符海江、公司员工吴清联、王全菊、吉家青、李良香、王景丛及王昌慧等询问笔录各一份,2014年9月17日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询问笔录一份,证明当事人是东方市八所镇唯一供水企业,以及对新开户用户收取用水保证金、收费标准、收费金额、用水保证金的管理及余额等事实; 5.《东方市自来水公司关于用水保证金减免原则及退还规定》(东自水司〔2005〕26号)文件复印件一份,证明当事人向用户退还用水保证金是自行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和相关部门批准的事实;

6.当事人与用户签订的《城市供用水合同》格式合同复印件五份,证明当事人向新开户用户收取用水保证金、约定保证金期限及限定退还用户用水保证金期限的事实;

7.当事人提供的“自来水用户用水保证金收费表”一份,证明当事人收取用水保证金的标准是依据水表口径大小及用水性质来收取,并由当事人工作人员自行审核认定,没有法律依据和相关部门批准的事实;

8.当事人提供的“东方市自来水公司2003年至2014年6月用水保证金收取情况”一份,“东方市自来水公司用水保证金收退情况表(2008年8月-0214年6月)”一份,证明了当事人收取用水保证金的时间、收取用水保证金的总户数、收取用水保证金总金额、退还用水保证金的户数、退还用水保证金的金额、2008年8月-2014年6月期间收取用、退还水保证金的情况等事实;

9.当事人提供的“东方市自来水公司生产经营及用水保证金管理使用情况”一份,证明当事人2011年至2013年年度连续三年供应自来水年销售数量、营业总成本、年度利润缴税情况和用水保证金的管理及使用情况的事实;

10.东方市自来水公司2011年至2013年年度“利润表”及说明,证明当事人2011年至2013年年度销售额的事实;

11.“东方市自来水公司收据”复印件52张,证明当事人向新开户用户收取300-33000元不等的用水保证金的事实;

12.当事人提供的2003-2014年度用水保证金结余记录23张,证明当事人至2014年4月止在该公司基本账户上的水保证金的余额的事实;

13.当事人提供的“2003年至2014年4月用水保证金的总情况”一份,证明了当事人收取用水保证金的总户数、总金额;退还用水保证金的户数、退还用水保证金的金额以及至2014年4月用水保证金的总余额的事实;

14.对缴纳了用水保证金的居民、个体户和企业的调查笔录4份,证明了当事人以拒绝办理开户、拒绝供水为限制条件违背用户意愿收取用水保证金以及缴纳用水保证金对用户造成不良影响的事实; 15.发放的调查问卷100份,证明了当事人以拒绝办理开户、拒绝供水为限制条件违背用户意愿收取用水保证金以及缴纳用水保证金对用户造成不良影响的事实;

16.当事人提供的“东方市自来水公司关于收取和退还用水保证金的情况说明”和“东方市自来水公司用水保证金收退情况表”各一份,证明当事人申辩的收取保证金的合理性理由和退还用水保证金的情况说明及整改方案的事实;

17.东方市物价局的复函一份,证明了当事人收取用水保证金没有得到物价部门的批准;

18.东方市水务局的复函及东方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分布图,证明了当事人的供水区域及市场份额;

19.海南八所港务有限公司提供的材料一份,证明海南八所港务有限公司自建的水厂已经关闭,并已由当事人全部接管的事实;

20.海南兴水城乡供水有限公司八所供水分公司出具的证明一份,证明了该公司自建的水厂只提供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由当事人提供的事实; 21.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厂出具的证明一份,证明了该公司自建的水厂只提供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由当事人提供的事实。

22.海南佳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东方市自来水公司收取用水保证金利息鉴证报告》(琼佳明鉴字[2014]第002号),证明了当事人2008年8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收取用水保证金产生的利息。

以上证据均经出证人签名确认。

七、定性与处罚

2014年12月17日,本局向当事人送达了《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琼工商听告字〔2014〕第 14号),将拟做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处罚内容进行告知。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向本局提出陈述和申辩,也未要求举行听证。

本局认为,当事人在经营城市公共自来水供水服务过程中,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无正当理由,以拒绝为用户办理开户手续、拒绝供水为限制条件,违规收取用户的用水保证金,长期占有用户资金,损害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其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五)项“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五)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第六条第(四)项“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四)附加与交易标的无关的交易条件”所指的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在量罚上,鉴于当事人能正确认识其违法行为,积极配合本局调查,及时停止了违法行为,并采取了整改措施,防止了危害结果的延续和加深等因素,依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第三条第五款第(1)项“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违法行为的”可以依法从轻行政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的规定,经本局研究,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两个月内,退还已收取的用户用水保证金,将退还用户用水保证金情况自退还期限届满之日起十日内报告我局,并作出如下行政处罚:

一、没收违法所得38521.48元;

二、对当事人处上一年度销售额29660403.00元百分之二的罚款共计593208.06元。

以上罚没款共计631729.54元。

当事人在接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应到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海南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并到下述指定银行缴清上述罚款,开户银行:中行龙珠支行,户名:海南省财政厅财政性资金,帐号:265006188326。逾期不缴纳,将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当事人如对本处罚决定不服,可在接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或海南省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在接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5年1月9日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

第 25 号

《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决定修改,现予以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局 长王众孚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户外广告登记管理,促进户外广告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及《广告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户外广告是指利用户外场所、空间、设施等发布的广告。本规定所称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包括为他人发布户外广告的单位,以及发布户外广告进行自我宣传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发布户外广告应当依照本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在登记前需经有关部门审批的,应当首先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第四条 户外广告由发布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户外广告的登记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指导和协调辖区内户外广告的登记管理工作。

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辖区内户外广告的登记管理工作。

地级以上市(含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辖区内的户外广告,认为有必要直接登记管理的,可以直接登记管理。

第五条 发布下列广告应当依照本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户外广告登记,领取《户外广告登记证》:

(一)利用户外场所、空间、设施发布的,以展示牌、电子显示装置、灯箱、霓虹灯为载体的广告;

(二)利用交通工具、水上漂浮物、升空器具、充气物、模型表面绘制、张贴、悬挂的广告;

(三)在地下铁道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通道,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候机楼内外设置的广告;

(四)法律、法规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应当登记的其他形式的户外广告。在本单位的登记注册地址及合法经营场所的法定控制地带设置的,对本单位的名称、标识、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联系方式进行宣传的自设性户外广告,不需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户外广告登记。地方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 申请户外广告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户外广告发布单位依法取得与申请事项相符的主体资格;

(二)户外广告所推销的商品和服务符合广告主的经营范围或业务范围;

(三)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具有相应户外广告媒介的使用权;

(四)广告发布地点、形式符合当地人民政府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要求;

(五)户外广告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六)按规定应当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当事人已经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七)法律、法规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户外广告登记事项包括:

(一)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名称;

(二)户外广告发布地点及具体位置;

(三)户外广告发布期限;

(四)户外广告形式、数量及规格;

(五)户外广告内容。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户外广告发布期限,不得超过申请人合法使用户外广告媒介的时间。

第八条 户外广告登记申请,由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在依法查验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确认符合第六条规定的申请登记条件后,向户外广告发布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

利用交通工具等流动载体发布户外广告的登记申请,由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在履行前款规定的审查义务后,向交通工具等运动物体使用单位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

第九条 户外广告发布单位申请户外广告发布登记,应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户外广告登记申请表》。

(二)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和广告主的营业执照或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经营资格证明文件。

(三)发布户外广告的场地或者设施的使用权证明。包括场地或设施的产权证明、使用协议等。

(四)户外广告样件。

(五)法律、法规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受委托发布户外广告的,应当提交与委托方签订的发布户外广告的委托合同、委托方营业执照或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经营资格证明文件。

广告形式、场所、设施等用于户外广告发布,按照国家或者地方政府规定需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发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审批的广告,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十条 需要改变户外广告发布期限、形式、数量、规格或者内容的,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应当向原登记机关提交下列申请材料申请变更登记:

(一)《户外广告变更登记申请表》;

(二)原《户外广告登记证》;

(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与变更事项相关的文件。

第十一条 需要改变户外广告发布单位、户外广告发布地点及具体位置的,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应当向原登记机关缴回《户外广告登记证》,并按照第四条、第五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重新申请户外广告登记。

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户外广告发布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依法进行书面审查。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出具受理通知书,并在受理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对符合规定的予以核准登记,核发《户外广告登记证》,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核准登记,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应当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的登记事项发布户外广告,未经变更登记或者重新登记不得擅自改变。

第十四条 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在取得《户外广告登记证》后,情况发生变化不具备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应当停止户外广告发布,《户外广告登记证》由登记机关撤回。

第十五条 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户外广告,应当在右下角清晰地标明《户外广告登记证》的登记证号。但对不适宜标注登记证号的户外广告,经登记机关批准可以不作标注。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倒卖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户外广告登记证》。

第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户外广告的日常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户外广告。

户外广告发布单位以及相关当事人应当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

第十八条 违反第五条、第十一条规定,未经登记擅自发布户外广告的单位和个人,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限期补办登记手续。逾期不补办登记手续的,责令停止发布。

第十九条 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户外广告登记证》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并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证。

第二十条 违反第十条规定,擅自改变规格发布户外广告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不按照核准登记的发布期限、形式、数量或者内容发布户外广告的,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改正,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已经登记的户外广告,未按第十五条规定在右下角清晰标明户外广告登记证号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第十六条规定,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倒卖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户外广告登记证》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缴销《户外广告登记证》,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户外广告登记证》式样、户外广告登记文书式样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

第二十五条 有关户外广告登记的实施程序,除适用本规定的具体规定外,还应当遵守《行政许可法》有关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一般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1995年12月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42号发布、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的《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同时废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其他规章、规范性文件中的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同时失效。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中 华 人 民 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 26 号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决定修改,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局 长周伯华部 长高 强二○○六年十一月十日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广告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广告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广告,是指利用各种媒介或者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的广告。

第三条 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应当在发布前申请医疗广告审查。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不得发布医疗广告。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广告的审查,并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非医疗机构不得发布医疗广告,医疗机构不得以内部科室名义发布医疗广告。

第六条 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以下项目:

(一)医疗机构第一名称;

(二)医疗机构地址;

(三)所有制形式;

(四)医疗机构类别;

(五)诊疗科目;

(六)床位数;

(七)接诊时间;

(八)联系电话。

(一)至

(六)项发布的内容必须与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其副本载明的内容一致。

第七条 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得含有以下情形:

(一)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

(二)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

(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

(四)淫秽、迷信、荒诞的;

(五)贬低他人的;

(六)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

(七)使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应当向其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广告审查申请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应当加盖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公章;

(三)医疗广告成品样件。电视、广播广告可以先提交镜头脚本和广播文稿。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应当向其所在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申请。

第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对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内容进行审查。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需要请有关专家进行审查的,可延长10日。

对审查合格的医疗广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发给《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将通过审查的医疗广告样件和核发的《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予以公示;对审查不合格的医疗广告,应当书面通知医疗机构并告知理由。

第十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对已审查的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和审查意见予以备案保存,保存时间自《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生效之日起至少两年。第十一条 《医疗广告审查申请表》、《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格式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

第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在核发《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抄送本地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第十三条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仍需继续发布医疗广告的,应重新提出审查申请。

第十四条 发布医疗广告应当标注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发布户外医疗广告,应在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按照《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办理登记。

医疗机构在其法定控制地带标示仅含有医疗机构名称的户外广告,无需申请医疗广告审查和户外广告登记。

第十六条 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发布或变相发布医疗广告。

有关医疗机构的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等宣传内容,可以出现医疗机构名称,但不得出现有关医疗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医疗广告内容;不得在同一媒介的同一时间段或者版面发布该医疗机构的广告。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准的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与媒体类别发布医疗广告。

医疗广告内容需要改动或者医疗机构的执业情况发生变化,与经审查的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不符的,医疗机构应当重新提出审查申请。

第十八条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发布医疗广告,应当由其广告审查员查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实广告内容。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收回《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告知有关医疗机构:

(一)医疗机构受到停业整顿、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二)医疗机构停业、歇业或被注销的;

(三)其他应当收回《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情形。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发布医疗广告,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发布医疗广告的,按非法行医处罚。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发布医疗广告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在一年内不受理该医疗机构的广告审查申请。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处罚,对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并处一至六个月暂停发布医疗广告、直至取消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医疗广告经营和发布资格的处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对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医疗广告内容涉嫌虚假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根据需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作出认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相关法律法规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第十四条 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有下列内容:

(一)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

(二)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

(三)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的;

(四)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五条 药品广告的内容必须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为准。国家规定的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治疗性药品广告中,必须注明“按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

第十六条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不得做广告。

第十九条 食品、酒类、化妆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

第八条 广播电视广告禁止含有下列内容:

(十)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和健康资讯类广告中含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或者以医生、专家、患者、公众人物等形象做疗效证明的;

第九条 禁止播出下列广播电视广告:

(三)处方药品广告;

(四)治疗恶性肿瘤、肝病、性病或者提高性功能的药品、食品、医疗器械、医疗广告;

第四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局各司(厅、局、室)、各直属单位: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体要求

1.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30多年来,高度重视法治工商建设,始终把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始终把法治工商建设放在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位置,推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取得了“四个基本建立”的重大成就,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特别是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发布以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坚持以“四化建设”为抓手、以建设法治工商为目标,努力把依法行政的要求体现在立法立规、执法监管、服务发展、机制创新、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法治工商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有力推动和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推进依法行政与适应新形势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立法立规质量和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尚需提高,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接受行政执法社会监督的措施有待完善,创新监管机制、转变监管方式的步伐仍需加快。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全面认识、正确看待经济社会和执法环境的新发展、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法治工商建设作为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职能到位、应对监管风险、提升执法权威的关键来抓,切实增强法治工商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的总体要求。法治工商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一项根本性、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建设,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力度,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工商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全面实现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督进一步强化、法制基础进一步夯实、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等工作目标,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二、坚持学法用法制度,增强工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增强工商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工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4.推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拟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以及依法行政情况。要注重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在坚持依法办事上做出实绩的优秀干部。

5.健全工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知识和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制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自觉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制度,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每年要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培训,切实增强领导班子学法用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总局行政学院和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办的学习培训中,要逐步提高依法行政知识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组织本地区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轮训,及时组织有关新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上岗培训、定期轮训等方式,切实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为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6.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地方人大、政府的统筹安排,积极推动并配合做好涉及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把握规律,做好部门规章的立改废工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提供完善的基础保障;对社会高度关注、执法实践急需、条件相对成熟的立法立规项目,要作为工作重点,争取尽早制定出台。涉及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制定、修改或者废止后,相关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及时书面报告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7.增强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坚持科学、民主、公开立法,完善公众参与工商制度建设的制度和机制,丰富公众参与制度建设的形式,拓宽征求意见的渠道,使规章制度能够准确反映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监管工作规律,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总局规章草案要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注重发挥专家学者在制度建设中的作用。规章草案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积极探索开展制度建设成本效益分析、社会风险评估、实施情况后评估工作。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解释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各类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或者变相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

8.加强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备案工作。坚持立改废并重,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2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或者全面清理,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与上位法相抵触、不一致,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严格执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有关规章备案的规定,做好工商行政管理规章书面报备以及电子报备工作,自觉接受备案审查监督。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严格按照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报备工作。承担备案审查职能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公布、情况通报和监督检查制度,对违法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适当方式予以纠正。

四、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能力和水平

9.完善科学民主依法的行政决策程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要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重大行政决策作出前,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适当形式反馈或者公布。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听证制度,扩大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听证参加人要有广泛代表性,听证意见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重大行政决策要经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10.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和跟踪反馈制度。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要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置预案。要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在重大行政决策执行过程中,决策机关要跟踪了解决策的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对违反决策规定,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引起重大损失的,严格追究责任。

五、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1.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情况,及时调整梳理行政执法依据,依法明确行政执法机构、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的职权和责任,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全面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视促进和服务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危害食品及重要商品安全、制假售假、侵犯商标权、虚假广告、传销等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着力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信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12.规范执法主体。进一步完善工商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拟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工商行政管理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后,方能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管理办法》,强化《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的管理。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特别是工商所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执法权限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不得随意授权,不得越权执法。

13.规范执法程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强化程序意识,严格按程序执法。加强程序制度建设,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保障程序公正。进一步规范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公告等登记程序和审批程序,规范立案、调查取证、核审、告知、听证、集体决定等行政处罚程序,完善对监督检查、自由裁量权行使、涉案财物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制约程序,减少行政执法的随意性,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在查处违法案件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按照管辖和移送的有关规定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不得以罚代刑。

14.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市场违法行为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过罚相当、不枉不纵。坚持文明、审慎行使执法权,处理违法行为的手段和措施要适当适度,尽力避免或者减少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损害;对依法需要采取强制和处罚手段的,既要合法合规,又要合情合理,不得粗暴对待行政相对人。完善行政执法适用规则,细化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各类执法行为的具体情形,准确适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建立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细化、量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中规定的行政执法裁量权,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平等予以保护,对违法行为平等追究法律责任。积极开展增强行政处罚文书说理性工作。

六、创新监管机制,转变监管方式,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15.推进行政指导。继续全面深入推进行政指导工作,改进和创新监管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要制定并落实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采取建议、辅导、提醒、规劝、示范、公示以及其他非强制性行政管理方式实施行政指导。在梳理监管职责、服务举措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指导工作规则,确定实施行政指导的具体领域和方式。制定与行政指导方式相适应的程序规定、格式文书、档案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对行政指导的监督、激励、考核和风险防控等制度。注意解决推进行政指导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带动行政指导工作的全面推进。

16.转变监管方式。要建立健全科学化、精细化、多样化的监管制度,切实把突击性、专项性、事后性监管向日常规范监管、事前防范转变,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创新行政审批机制,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方便行政相对人。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推进综合执法,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健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监管应急预案体系,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水平。加强系统内职能机构的协调配合、业务条线的上下联动、区域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与系统外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监管合力。

七、强化执法监督和问责,切实增强执法监督效能

17.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进一步增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权利。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人民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有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

18.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要依法在规定时限内予以答复。把公开透明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的有关信息。健全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努力做到“阳光执法”。

19.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本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执法行为进行检查、评议、督促、纠正等监督工作,健全执法监督制度,完善执法监督程序,强化执法监督手段。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辖区内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审案件的类型和范围,不断强化案件核审、集体讨论等内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通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加强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本机关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每年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评议考核,将评议结果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积极探索行政执法层级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逐步建立行政执法层级监督的长效机制。

20.坚决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等行为,致使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或者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人员、有关领导直至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八、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21.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依法建立健全消费争议等矛盾纠纷的行政调解解决机制,深入推进12315“四个平台”建设,不断扩大12315消费维权网络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调解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的作用。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形成调解工作合力。依法告知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申请听证、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引导行政相对人通过合法渠道反映和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对市场突发事件、促进再就业等相关工作,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22.改革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充实行政复议人员,确保复议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复议人员办理,配备必要的行政复议专用设施,设立和增加行政复议专项经费,逐步建立适应行政复议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经费装备保障机制。畅通复议申请渠道,简化申请手续,方便当事人提出申请。对依法不属于复议范围的事项,要认真做好解释、告知工作。加强对复议受理活动的监督,坚决纠正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复议申请的行为。办理复议案件要深入调查,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注重运用行政争议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纠纷,调解、和解达不成协议的,要及时依法公正作出复议决定。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行政复议程序,全面规范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监督等工作环节,不断增强行政复议公信力。要严格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对拒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衔接机制。

23.切实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完善行政应诉制度,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依法积极应诉。推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积极开展公职律师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公职律师在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工作中的作用,对公职律师的执业活动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对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书。

九、推进法制基础建设,提升法治工商建设内在动力

24.加强法制理论研究。要立足工商行政管理实际,着眼于法治政府建设全局,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理论,解决新问题,通过理论创新进一步指导和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积极开展对综合性、规律性、全局性问题的理论研究,总结行政决策、立法立规、行政执法、监管方式创新、法制监督等各项工作的实践经验,把握法治工商建设的内在规律。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对依法行政和法治工商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和对策性研究。发挥专家学者理论研究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务研究的优势,做好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法制研究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法治工商建设的融合,全面深化信息化手段在法治工商建设中的应用。积极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办案管理系统,增加规范自由裁量权、涉案财物管理等重点环节、薄弱环节的模块,促进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依据、职权、过程、主体明晰化,达到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考评科学化、执法责任客观化。加快工商电子政务建设,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建设好对外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方便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办事,提高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26.加强基层法制建设。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特别是工商所是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基层组织。要不断加强基层法制建设,着力解决基层法制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全面建立法制机构,工商所要全面配备法制员,不断加强基层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适应工商所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明确法制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法制员工作规则,创新基层法制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法制干部培训,切实提高基层法制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提升基层法制工作水平。

27.加强法制宣传,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积极做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法制宣传工作,通过健全普法机构、及时制定普法规划、核拨专项经费、整理编纂权威执法工具书等有力措施,加强对法制宣传工作的基础保障。不断创新法制宣传载体,精心组织法制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法制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扩大法制宣传的受众面和影响力,逐步形成与法治工商建设相适应的社会氛围,积极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环境。

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法治工商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8.健全法治工商建设的领导体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把法治工商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法治工商建设领导机构,统一领导本部门推进法治工商建设工作,保证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局务会议听取法治工商建设专题汇报制度,局务会议要定期研究部署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及时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强化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推进法治工商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法治工商建设负总责;各分管负责人对分管部门的法治工商建设要靠前指挥,加强协调,组织落实各项任务和措施,督促指导分管部门法治工商建设深入开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各内设机构要结合各自职能,切实贯彻落实法治工商建设的各项任务和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29.加强法制机构和法制队伍建设。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法治工商建设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加强法制机构建设,重点解决市、县两级局和个别省级工商局法制机构人员编制少、经费保障不到位、甚至没有设立专门法制机构等突出问题,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经费保障和人员的法律素养等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进一步重视法制队伍建设,把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法制机构。关心法制干部的成长进步,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法制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法制机构要切实履行在法治工商建设中的统筹规划、督促指导、检查考核、政策研究、情况交流等职责,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工商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当好本单位领导在法治工商建设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

30.建立加强法治工商建设的监督检查机制。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法治工商建设情况的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切实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每年要向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书面报告本单位法治工商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加强工作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并纳入对本单位各业务部门和下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被考核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对相对落后的要加强督导,对工作不力的要进行批评,对严重违法行政典型案例要予以通报。通过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将法治工商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公布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的通知

工商市字[2010]19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符合备案条件的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

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根据本通知,认真做好企业营业执照的变更登记工作。

本通知附件同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红盾信息网“司局频道”中“市场规范管理司”之“汽车备案”专栏中公布。

附件:1.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

2.品牌汽车总经销企业名单

3.品牌汽车供应商名称变更名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二Ο一O年十月九日

二十三、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名单 经营范围核定为:长安品牌汽车销售

94.东营佳兴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95.枣庄市华微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高新区分公司

96.广州东湖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97.重庆万友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川分公司

98.重庆万友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垫江分公司

99.临朐县富鑫农机有限公司

100.平南县弘顺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101.云浮市长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102.汕头市兴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103.灌南县宏顺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104.会宁县福源鑫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105.沧州市中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海兴分公司

106.沧州市中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黄骅分公司

107.孟村回族自治县大路汽车销售中心

108.灵山县鹏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109.蓬莱华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110.淄博世纪车行有限公司桓台分公司

111.清远市东渡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112.武胜县来普车业有限公司

113.昆明市官渡四达实业有限公司昆东进口汽车修理厂 114.云南万友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虹桥经营部 115.平昌县三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116.广州广物恒安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117.海门市锐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下载海南东方自来水公司垄断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东方自来水公司垄断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