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风险

时间:2019-05-13 19:3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知识产权风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知识产权风险》。

第一篇:知识产权风险

一、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

企业知识产权的风险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贯穿企业的全过程。根据企业研发、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将知识产权风险结合经营业务的阶段进行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研发活动期风险

研发活动是企业推出新产品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环节,在研发项目的立项、研发路线的确定、研究成果的保护等不同阶段都涉及到知识产权风险。

一是在研发立项论证时未进行专利信息的详细检索,导致辛辛苦苦投入大量经费,自主开发获得的研发成果却不能使用,否则就构成侵权。这种例子发生在出口外贸企业较多,国内某大型汽车零部件厂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开发了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国外市场需求强烈,但采购方要求其出具一份知识产权证明,这时企业才发觉由于当初没有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检索,辛辛苦苦搞出的产品国外已经有专利保护了,这就意味着国外的市场已经被他人占领,上百万元的研发投入都白白浪费。

二是研发完成时,开发出的新技术或产品不进行有效保护,导致被限制使用的风险。很多企业开发了新产品,不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往往等到他人先下手圈地后才慌了阵脚,后悔当初没有申请专利保护。江苏某上市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羰基化生产醋酸的改进方法和装臵,可促使原有规模装臵的生产能力提升2倍以上,但企业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护,未对外公开。而其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手保护意识较强,2003年抢先一步将此技术先申请专利保护,由于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有一定的滞后性,一般专利申请18个月后才能公开,所以直到2005年1月竞争对手申请的专利公开后这家企业才意识到面临的威胁。2004年底该企业以该项专利为核心技术的二期工程已通过立项审批,即将开工建设,二期工程的顺利投产将绝对固定这家企业在国内市场的龙头地位。但谁知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使得这家企业处于极端被动的处境,竞争对手专利的授权就意味着这家企业总投资8个多亿的建设项目必须停产,否则就是专利侵权,唯一退路就是寻求对手的和解,争取专利许可,这可谓一招失算,招招皆输。

三是国外专利权人对国内企业部署的专利陷阱,更成为国内成功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的重地。国外专利权人通常采取放水养鱼的战术,往往不是一开始就告你侵权而是等国内企业的产品市场成熟了,再开始制约你,小至打火机、拉链等日用品,大至移动通信、半导体等高新技术,国外企业在国内外都布好了专利地雷,日本YKK公司占据中国拉链专利申请总量的74%,移动通信等十大高新技术领域国外专利申请占据总量的80~90%,国内企业任一创新都可能遭遇知识产权风险。国内眼镜配件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康华眼镜有限公司在历经了十余年国外市场冲刷逐渐成长后,2007年就遭到了德国企业的侵权指控。

四是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的知识产权权属未能得到明确规范,导致自树竞争对手的风险。产学研合作是目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企业的产品开发经常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因此各方在这个产品中可能都拥有一定比例的知识产权。由于研发合同中未对知识产权权属和风险进行明确,往往导致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宿和使用范围等都存在知识产权风险。如果研究机构只是将形成的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普通许可给企业使用,此时就存在研究机构将知识产权成果重复许可给第三方使用的风险,或者产学研合作的成果为多个权利人共有,且各个权利人均有实施能力,就该专利权的实施各权利人之间便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甚至演变成恶性竞争。

2.生产活动期风险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如专有技术、加工工艺、生产设备改进方案、生产信息、采购与加工合同、生产控制软件、产品造型、特有商品装潢等。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对供应商及所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评价与确定,很少要求供应商提供涉及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特别在委托加工、来料加工等对外协作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在采购组装的过程中未对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规范,明确代工过程的知识产权权责,往往埋下了侵权的炸弹。例如委托加工的产品包含专利技术,但定作人或委托人不是专利权人,也没有获得专利实施许可权,则承揽人或加工人很容易掉进侵权的法律陷阱,陷入侵权诉讼而遭受损失。2007年全球最大的电热水壶温控器制造商英国的施特里克斯公司状告国内好妈咪电器厂及其供应商等多家小企业侵犯其专利权,由于贴牌生产就是通过购买各种原材料,然后组装起来,完成未贴品牌的“白机”产品的制造过程。在整个“白机”产业链上,很多企业根本不对其中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明确规范,权利和责任都是一笔糊涂帐,一旦产生侵权纠纷就相互推诿,最终却都难辞其咎。

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使用,尤其是企业独家定制的原料和设备等事宜,由于处于试制或小规模生产,企业一般都未明确供方的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责任。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在配套加工中,根据主机厂商的要求自主开发出来的新样品试制时由于面临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更是难以对主机厂商提出知识产权保护要求,导致企业知识产权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江苏丹阳有6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新灯具的开发往往是根据整车厂提的要求,各配套厂自行设计开发,但订货合同中明确规定整车厂也享有配套厂开发的产品的知识产权,且可以许可使用,这就意味着整车厂可以再找另外的企业生产这种产品。所以整车厂更换配套企业的例子不断发生,往往是一家企业开发出新品,一批企业跟风模仿,带来的后果是最早投入开发的企业吃亏最大。

3.贸易活动期风险

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如营销策略、营销合同、市场宣传和推介方案、特有商品装潢等。

产品的外观设计未进行事前保护,导致为他人作广告宣传,开辟市场。企业在产品销售前要根据市场进行产品的外形或外观包装设计,独具匠心的商品装潢能成为产品的特有标识,为产品市场开拓打开渠道,往往很多企业在推出产品初期未对特有商品装潢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如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注册商标等。当产品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出现仿冒者时才想起保护,由于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缺乏没有明确的判定依据,往往导致企业辛辛苦苦开辟的市场被仿冒者轻松分得一杯羹。

产品售前的广告说明、销售策略和市场推介方式都是需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这些都是企业推出新产品的杀手锏,如CDMA手机进入市场的销售方式的改变,它绕开了许多中间商而直接由零售商进行产品的销售,具体的销售策略都是每个商家的机密,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才能打好出奇制胜占领市场的一仗。

产品营销决策前缺乏必要的审慎调查,未对广告主题词做必要检索,往往导致企业陷入知识产权的困境。2005年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与浙江民企蓝野公司对簿公堂。百事可乐不惜耗资上亿元、投放高达20亿元礼品展开“蓝色风暴”营销行动。正在蓝色风暴如火如荼之际,浙江一家小企业蓝野公司却起诉上海百事可乐侵犯自己在可乐饮料上的蓝色风暴注册商标权。2007年5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侵权成立,要求百事可乐赔偿300万元。百事可乐并非在明知有侵权风险的情况下强行实施营销计划,而是在事先没有发现营销行动的主题词已经被注册成商标的情况下为营销行动砸下巨资,最终陷入欲罢不能的尴尬。

二、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

知识产权风险源于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降低风险的最有效途径是风险防范,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

1.进行知识产权评审

知识产权评审包括研发项目立项阶段对相关的技术信息特别是专利的检索和分析评判;研发完成后对成果的保护形式进行评审,确定采取专利或技术秘密等不同保护方式;生产阶段工艺路线的评判,利用专利文献选择较好的工艺路线;采购阶段对供应商的知识产权状况的评价;产品销售阶段对营销方案、广告用语的知识产权调查,对欲注册商标的商标查询等。

中兴通讯公司在这方面具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评审流程,目的是控制知识产权风险,有效利用专利文献提高研发起点。公司建有知识产权分析管理办法,利用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平台,将分析嵌入研发流程的各个环节,主要进行产品和技术知识产权分析、目标国家知识产权环境分析、竞争对手知识产权分析、上下游厂商知识产权分析。通过分析,公司可以有效地进行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

2.建立知识产权档案

企业建立的知识产权档案,包括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的相关资料和文件,以及研发活动的研发记录,知识产权评审资料等。一般而言,企业知识产权档案中专利内容应包括从技术研发、试制、申请专利的原始文件、修改过程文件、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专利证书、专利年费交费票据、专利变更文件等,商标内容应包括商标设计文件、注册商标申请文件、商标注册公告、注册商标证书、商标许可合同等。完备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应根据企业知识产权的活动过程和特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才能确保发挥原始的、直接的、完整的法律证据作用,作为防卫侵权诉讼的“盾牌”。这样既可以识别企业本身拥有的全部知识产权,确定知识产权的权属,也可以严格监控市场动态,了解竞争对手最新的产品开发情况和侵权发生现状。当企业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或威胁时利用完备的知识产权档案,积极地参与起诉或应诉。

3.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对合作方和员工的合同约束。

合作方的约束应根据合作的内容对涉及的知识产权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规范,利用设臵知识产权保证条款来排除企业的侵权责任,减轻可能发生的侵权赔偿责任,这样即使在将来的诉讼中被判决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在诉后依据合同条款向合作方追偿,将侵权风险转移给合作方。在采购环节应明确要求供应商进行知识产权担保,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采购侵权产品。如在给他人做定牌产品时,合同中应明确商标保障条款即对方必须保证其商标合法有效,一旦发生商标侵权,由对方负完全责任。在委托他人为本企业做定牌产品时,合同中应明确专利保障条款,即对方必须保证其使用专利技术或产品的合法有效,一旦发生专利侵权,由对方负完全责任。同时在指定配套厂商或为主机厂商配套时,应在供货合同中,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使用,尤其应针对企业独家定制或自主开发的原料和设备等事宜,明确供方的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责任,限制主机厂商的知识产权权利。

对企业员工的约束主要由于企业雇员的不当行为往往带来丧失知识产权的风险。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其技术开发人员对于同样的技术问题,往往会不自觉地重复利用以往做过的设计或技术解决方案。如果该技术人员一直任职于该企业并与企业签订了保密协议,尚不足以造成泄密或侵权的风险。但当其跳槽到同类行业的另一家企业时则会引起知识产权侵权的麻烦。特别是己经与前雇主签订了保密协议的雇员,若违反该协议披露了有关商业秘密,将会引起新雇主与前雇主之间的法律纠纷。为了防止员工使用来自于前雇主的保密信息,包括客户身份、经营方法、潜在客户清单、产品销售计划与服务等,避免企业的重要知识产权随着人员的变动而流失,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就应该与雇员订立非竞争或非披露协议,来规范员工的职务行为,防范丧失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风险。

第二篇: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办法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防范和应对知识产权纠纷,减少知识产权危机的突发性和意外性,是维护公司利益,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及风险管理办法。

第二条

公司涉及生产、办公的设备及软件的采购,按照《采购活动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执行,通过对供方信息的管理,对采购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控制,签署合同时按照《合同管理中知识产权相关管理办法》对采购合同知识产权条款风险进行控制。

第三条

公司进行研发立项时,按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执行,通过立项前的知识产权检索,控制产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公司进行产品销售、参展、宣传前按照《企业开发经营活动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执行,通过《市场知识产权风险分析报告》控制产品销售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第四条

公司设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科技部负责统筹公司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知识产权预警制度的工作任务是:

(一)收集和跟踪行业内知识产权诉讼案例以及行业领域内标准组织和专利动态,跟踪竞争对手的专利动态,跟踪主要目标市场的海关进出口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技术标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变化动态等。及时向竞争对手提出侵权警告或提起诉讼,确保公司的市场地位,预防涉及知识产权的突发性事件。

(二)在预测到公司产品占领、进入某一市场可能面临严重知识产权风险时,进行风险预警研究,必要时,需求部门向科技部提出《风险预警分析申请表》。

(三)科技部根据《风险预警分析申请表》进行预警分析,出具分析情况。

(四)加强公司在进出口、国内外参展环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举办相关培训、提供防侵权检索和法律状态检索等形式,及时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五)依法维护公司知识产权权益,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根据《知识产权争

2016-5-18

发布

2016-5-18

实施

议控制程序》执行。

(六)按照“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定期向公司主要领导报送预警信息和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报送信息内容主要是公司开展的知识产权工作。报送信息范围主要是本行业在创造、保护、管理、实施、转让、许可知识产权方面的最新动态、工作经验、遇到的问题,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重大纠纷、诉讼案件。

第六条

本制度由科技部归口,文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引用/支持性文件

(1)

Q/GCI

IP742-2016-A

知识产权争议控制程序

(2)

QGCI

IP750-2016-A

合同管理中知识产权相关管理办法

(3)

QGCI

IP830-2016-A

采购活动知识产权管理规定

(4)

QGCI

IP850-2016-A

企业开发经营活动知识产权管理规定

(5)

QGCI

IP810-2016-A

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6)

IPJL

741-1

风险预警分析申请表

(7)

IPJL

741-3

市场知识产权风险分析报告

拟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第三篇: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控制

知识产权有哪些形式?

根源《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等文件的规定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记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此外商号权、植物新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名称、包装、装潢等。什么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张继昕律师

------------------

提 示

知识产权有哪些形式?

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等文件的规定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记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此外商号权、植物新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名称、包装、装潢等。

什么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对他人知识产权构成侵害的风险,以及内部职工、交易对方及竞争对手因各种原因给本企业造成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一、企业设立和对外投资中的的知识产权风险

提示:根据法律规定,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都可能用来进行投资,既可以出资设立企业,也可以对外投资,然而以知识产权投资的企业往往属于高风险行业,对知识产权的所有人或其他投资人都意味着较高的风险,只有在投资前注意到这些客观存在的风险并进行有意识的防范与控制,才能最终实现投资的预期目的。

最常见的知识产权出资形式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等,出资的方式既可以是所有权也可以是使用权,具体方式主要取决于双方的约定。

(一)企业名称(字号/商号)选用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不管设立哪种形式的企业,第一步就是确定企业名称,根据法律规定,一个完整的企业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如:

山西

离柳

焦煤

集团有限公司

行政区划

字号

行业

组织形式

风险提示

在工商管理机关核准企业名称时,行政区划、行业、组织形式一般都已经确定,只有字号需要选择确定,并经核准。企业名称如同人的名字,一般人都希望通过好的名字引起相关公众的注意,在使用中形成自己的品牌,并且企业名称(字号部分)本身就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但使用不当,则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风险,特别是,有些企业在设立过程中出于“搭他人便车”的动机,有意无意地让自己的企业字号与他人的企业字号、商标等相似甚至相同,这往往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侵权风险。

例如消费者会把字号是“富贵鸟”的专卖鞋店认为是“富贵鸟”牌鞋的专卖店;消费者会把字号为“夏利”的汽车修理站,认为是夏利牌汽车的专修点。

案例1:四川海底捞火锅状告海底海捞 索赔250万元——企业名称搭他人注册商标便车的下场

已经颇具知名度的四川海底捞火锅被侵权困扰,一家名为“海底海捞”的火锅店就迷惑了不少海底捞的粉丝。海底捞把经营海底海捞火锅的“北京海底捞商贸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停止侵权行为,同时索赔250万元。

07年9月,海底捞发现北京海底捞商贸有限公司擅自在其开设餐厅的牌匾、宣传单上使用“海底捞”、“海底海捞”商标。而且该餐厅在接受订餐时,也告知消费者他们与海底捞的西单、牡丹园等店同属一家,故意误导消费者。但事实上“海底捞”已经在1997年4月在工商局注册餐馆商标,有效期经过续展到2017年4月13日。北京海底捞商贸公司的行为已经侵犯了“海底捞”商标专用权。

同时海底捞在河北廊坊也发现了一家“海里捞”餐馆。“这家餐馆使用和海底捞相同的圆形注册标识,同样也经营火锅。而且筷子上印的是“海底捞”。这家餐馆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位置很好,海底捞表示:“我们也会适时追究其他侵权餐馆的责任。”而此前海底捞并没有在北京开放加盟业务。目前,所有省市的加盟业务也已经停止。

案例2:商标不敌企业名称 “永和豆浆”加盟店被摘牌——注册商标不能对抗使用在先的企业字号

永和豆浆最早来源于台湾,早在1995年2月,该品牌所有人台湾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就将“永和YUNGHO+图”在中国大陆注册于第30类(豆浆、茶、乌龙茶、豆花、冰淇淋)商品商标。2001年12月,该商标被许可予上海弘奇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独占使用。

上海永和此后在全国收纳了众多加盟商。然而在进军宁波市场时,它却遇到了阻力:在它取得独占使用权前,宁波企业家已经将 “永和豆浆”注册为企业字号,并开出了6家永和豆浆店。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前年2月,上海永和将宁波永和告上法庭,目的是想让宁波永和退出市场。当时,上海永和的商标维权之战已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武汉、嘉兴、河南捷报频传,在河南它甚至获得了驰名商标的认定。上海永和原本打算趁胜追击,在宁波再打一场漂亮的争夺仗,然而结果大大出乎意料。同年,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宁波永和使用字号在先,不构成对上海永和的商标侵权。去年5月,宁波永和绝地反击,将上海永和在宁波的加盟店告上法庭,认为上海永和侵犯了宁波永和的字号权,拉开了豆浆官司的第二阶段战役。去年8月,上海永和败诉。它不服上诉,今年1月被省高院驳回,上海永和宁波加盟店被责令道歉并摘牌。由于上海永和宁波加盟店拒不履行,以致遭遇被强制摘牌的尴尬局面。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1、确定企业名称前认真检索,看是否与他人的在先权利冲突,如企业字号、商标、产品名称等;

2、不傍名牌、不搭便车,走自己的品牌之路;

3、注重对自己企业名称的全面保护,如将企业字号同时申请为商标,并在产品包装及广告宣传中突出使用,加深消费者印象,扩大社会影响;

4、发现侵权行为及时制止;

5、如要使用他人字号经营,事前应获得合法授权(如特许加盟)。

(二)知识产权出资/投资中的法律风险

1、知识产权出资范围认识不清的法律风险

版权以及有关权利、商标、专利、非专有技术、厂商名称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未披露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出资方式,面临具体出资形式选择的法律风险。因为知识产权种类不同,市场应用价值也可能存在区别,必须选择相对成熟的并有广阔市场前景或商业价值的知识产权种类出资。

2、知识产权权利瑕疵的法律风险:A 权利无效 B 投资人无处分权 C 被质押 D 转让行为被撤销等

3、知识产权出资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的评估价值关系到其市场应用及盈利价值,同时也关系到股权比例或控制权强度,所以依据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估资料,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和专业评估机构是高新企业在技术出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评估过程中,忽视以下因素往往导致评估结果失误。

(1)审核高新技术前期开发费用不实。(2)同类产品或技术的市场风险预测不准确,市场潜力和价值分析出现偏差。(3)后续开发费用投入预测失当。如果评估失实或不当,将导致投资的重大失利风险。

4、知识产权出资比例的法律风险

根据法律规定,知识产权出资的最高比例可达百分之七十,这说明法律鼓励以知识产权出资,但过高或过低的出资比例同样存在着法律风险。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资比例。

5、知识产权有效期限制的法律风险

以工业产权中的专利权和商标权出资都必须在其有效期内,如果超过期限,就属于出资瑕疵了,而以非专利技术出资就无期限限制了,这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

6、出资后知识产权转移的法律风险

出资各方即使知识产权权属不存在争议,也同样面临者对技术拥有方转让知识产权的制约问题,因为这关系到资金出资方的风险利益,不当的流转或者交易,将可能不利于知识产权价值的维护和利用。控股一家企业对控股方来讲,不仅具有可以并表核算的会计意义,更具有能掌握经营管理主动权的控制意义。真正控股一家企业,除了控股方投资比例占绝对优势外,还必须由控股方担任董事长,另外还有委派总经理、财务总监的提名权。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贯彻实行企业董事会的决议和管理理念。对于投资控股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更深一层的意义还在于控股股东能真正掌握所投资的那项高新技术,防止高新技术被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给投资方造成巨大的投资损失。

因此,在合作协议中,当事人如忽略或轻视技术成果的权属问题,或者约定含混、不明,容易导致争议发生,尤其是对技术开发方而言,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障碍。这种隐患将可能导致技术成果的组成部分被不正当的利用、泄露,或完整性缺失。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1、明确约定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

在组建高新技术企业的协议中列明高新技术投入前与投入后的所有权,并列入投资各方关于所投的高新技术的保证与承诺,以法律来约束投资各方处理高新技术成果的行为,而且只有知识产权出资在办理转让手续后,才真正能够属于企业所有和控制。相应的可在公司章程中列入投资“各方声明条款”:与该项高新技术有关的专有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特定的生产流程、工艺及其他依据法律和惯例应当被合理地视为专有技术组成的技术秘密)的所有权属于组建的公司独家所有,各方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均不会提出相反意见,并不得以个人名义转让。

2、明确约定各方具有知识产权保密义务

限制各方对相关知识产权资料、技术秘密的使用和保密,如果不限定保密义务,不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将会导致各方可能发生任意使用、转让或泄露的风险。如果该高新技术被非法泄露,将严重影响到所设企业的商业存在价值和风险投资人的风险利益,因此,可考虑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合同章程中列入有关高新技术的保密义务和泄密处罚条款,并通过制定完善的企业商业秘密制度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

3、通过技术员工股权激励的方式保护知识产权

在股东利益的驱动下,科技人员带技术入股不仅有利于高新技术的运用,还有利于高新技术专利权的保护,同时使高新技术的后继发展也有了保障。如伊利集团就给予了核心技术骨干大量的股份期权,稳定了技术队伍和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以专利权出资为例

出资人的风险——企业不能营利投资人又不能收回专利

案例:专利权人为了尽快实施专利,与一家公司签订投资协议,联合成立高科技公司。碍于当时公司法的规定,双方约定专利权占注册资本的20%,等待公司取得明显业绩之后,其他股东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专利权人以补偿。专利权人根据出资协议,将专利技术悉数交出,但新组建的公司却迟迟无法取得效益。专利权人被逼无奈,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向其他投资人转让专利权。但是,由于新组建的公司未申请破产,该公司的其他股东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专利权人的违约责任。专利权人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希望仲裁委员会确认双方的出资协议无效,从而收回以出资的方式交出的专利权。

这是专利权人以专利权出资,而失去专利权的典型案例。

防范与控制措施

1、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专利实施方式投资。如果对专利产品的市场前景毫无感觉,或者对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组建公司缺乏相应的经验,没有控制风险和管理公司的能力,那么,最好采取其他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

2、签好投资合同,防止他人以协议骗取专利权。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如果公司设立不成功,或者公司成立之后不能很快投产,或者投产之后市场前景不明朗,那么,专利权人仍然保留完整的专利权,其他股东不得利用专利权谋取个人利益。

3、通过章程保护自己的权利。应当对专利的实施作出详细的描述,防止投资人搁置专利,从事相关产品的开发,从而使专利权的价值大大贬损。

4、利用股东的身份,积极参与企业管理。选派董事或者直接担任董事,确保公司的运作符合公司设立的宗旨,防止其他投资人偷梁换柱,利用公司形式无偿或者低价占有投资者的专利权。

5、实行股份回购约定。在公司效益不佳的情况下,专利权人可以通过货币或者其他的方式回购作为出资的专利权,并且签订禁止条款,禁止其他投资人利用所获得的专利技术,从事相关产品的开发,或者另行组建公司,委托他人从事相关专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二、企业对外宣传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不正当竞争)

这类风险主要包括:

(一)产品名称——与知名商品的名称、商标相似性风险

(二)产品包装、装潢——子夏竹酒的案例

(三)广告——搭奥运便车、模仿他人构成侵权等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情:2005年10月,资生堂丽源公司的代理人发现,在济宁世纪联华商场经销的由杭州珀莱雅公司生产的化妆品上大量突出使用与资生堂丽源公司“欧珀莱”商标非常近似的商业标识“珀莱”、“珀莱雅”、“泊莱美”等。同时发现,杭州珀莱雅公司还将与资生堂丽源公司“欧珀莱”商标完全相同的“欧珀莱”登记为企业字号,并在其生产、销售的化妆品商品及包装上大量使用“杭州欧珀莱化妆品有限公司”、“日本欧珀莱化妆品有限公司授权”、“日本欧珀莱研究所特别研制”等文字,构成不正当竞争。杭州珀莱雅公司生产的商品由济宁世纪联华销售,其行为共同侵犯了资生堂丽源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

判决: 2006年的最后一天,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诉杭州珀莱雅公司、济宁世纪联华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杭州珀莱雅化妆品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对原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今后不得在其产品的包装、店面的装潢以及产品的宣传上以任何形式使用含有“欧珀莱”的文字和标志;被告杭州珀莱雅化妆品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中国消费者报》上刊登声明,为原告消除影响;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5万元。被告济宁世纪联华因出租柜台已撤销,法院认定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一)技术转让的风险 案例:

张某原是某热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方案实施负责人,他从磁化粉煤灰和硝酸磷复合肥的工艺流程中得到启发,于1997年9月利用业余时间着手“高效磁化复合肥”的研究,经过初试和第二代产品的试验后,于1998年8月28日正式拿出在实验室试制的第三代产品的样品,经某农业大学土化系化验分析,各种有效营养成分的含量均达到或接近要求。但在鉴定时的研究报告中,对一些关键数据作了虚假说明,夸大其产品的作用。为了检验顺利过关,张某将进口复合肥加入磁化粉煤灰,作为小批量试制的第三代产品,送往相关单位化验,并将化验结果提交给鉴定委员会。鉴足委员会在听取和讨论了试验研究报告、工艺试验分析报告,农田试验及经济分析报告后,通过了对高效磁化复合肥技术的鉴定。1999年2月,山西某化肥厂获悉了这一技术的转让信息,1999年3月,双方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规定由张某把“高效磁化复合肥”第二代的技术转让给某复合肥厂,并到该厂指导生产高效磁化复合肥,复合肥厂向张某交付技术转让费7万元。双方签订了几个有关的协议。

复合肥厂得到磁化复合肥技术后,由生产磷肥转产复合肥,第一年生产形式出现转机,销路很好,但是到了第二年,磁化复合肥的销量急剧下降,复合肥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再度陷于困顿。经调查,才发现第二代高效磁化复合肥的功效并没有像张某夸说的那样好,甚至不如其他厂家生产的复合肥功效好。因此,复合肥厂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张某转让不合格技术,给复合肥厂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要求张赔偿其损失。

存在的风险

1、所转让的技术不可实施;

2、利用包销条款欺诈受让方;

3、变相高价出卖设备;

4、已转让技术进行再转让;

5、利用不实报道进行欺诈。

防范措施

1.对合作对象进行必要审查

订立技术合同前,订约者有权选择订约对象,而要防止风险的发生,就要注意签约对象的选择,选择那些资信情况好的客户作为交易的伙伴。事实也证明,技术合同风险的产生,几乎都是由于对交易伙伴的资信情况没有进行很好的调查与了解,只是凭熟人介绍或为贪小便宜与欺诈者成交而造成的。要了解对方的资信情况,必要时可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明文件如银行开具的资金证明等。一般情况下,资金多、信誉好的客户为促成交易,会积极主动地提供往来银行,以此来赢得交易对方的信任。如果对方不愿提供往来银行,则不宜与其进行贸易交往,即使进行,也要持小心谨慎态度。另外,也可通过当地的律师事务所、工商局及与其交往的客户进行调查,获得合作方的经济状况、商业信誉、主体资格、缔约能力等方面的广泛信息。

2.了解技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市场价值

技术合同中的技术标的一般由于其具有先进性,当事人并不能凭自身的知识了解,但是技术成果不可能违反科学的常理和规律,可以在签订合同前向有关部门或技术人员鉴定该技术的可行性。考察技术标的时还应了解该技术实施后可能创造的经济效益、市场范围、是否已实施、实施范围,从而对付出的成本有所衡量。

3.技术合同设定担保时的注意事项

在签订技术合同时,一方当事人为保险起见,可要求对方当事人设立担保。设定担保时一定要注意,当事人切不可将财物轻易交付给对方而设定担保。因为许多技术合同的欺诈方专以骗取定金、抵押物为目的,骗得后往往逃之天天。

4.进行可行性综合考察与研究

在技术转让合同中,作为转让方应考虑技术的成熟性、稳定性,转让的形式,作为受让方应了解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是否有可替代的其他技术,转让技术的合理价格应是多少,使用标的技术的经济利益如何,能否马上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状况是否适用该技术等。在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合同中,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有多大难度,服务方、顾问方应付出多大劳动,劳动的价款应怎样计算。一项技术能否控制最终决定着该项技术的能否实施,如果受让人对上述方面的考察中有一项或多项不能确定,那么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慎重,否则很可能蒙受损失。

5.注意技术转让合同的法律限制

任何一项特定的、现有的、权利化的技术方案,包括产品、工艺、方法和材料等,都具备转让的前提,不受技术水平高低和专业领域的限制。但是有些技术的转让受法律限制。

6.明确违约责任,慎重付费。

技术合同欺诈人一般都以技术使用费、技术转让费为目标。在技术合同签订中费用的支付,对受让人来说不先支付费用而在合同实施后,根据产品的销售按比例提成或盈利后给对方分配一定的利润,应当是风险最小的一种支付方式。合同欺诈人一般只接受一次性支付,如果对方宁可以极低价格转让也不接受其他方式的支付,受让方应当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另外在技术合同中对违约责任应当制定得明确详细,为防止技术合同法律风险提供更多的法律保护。

(二)贴牌生产(OEM)的风险

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俗称“贴牌生产”或“代工生产”。在我国,人们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对OEM的理解不尽相同,也被称为“委托生产”、“委托加工”、“定牌制造”、“生产外包”等。虽称谓各异,其本质都是受委托方(OEM加工方)根据委托方(OEM需求方)的要求,为其加工生产产品并贴附委托方的商标,获取加工费用,自己没有该商品的销售权。

世界最早的OEM来源于服装行业。发达国家的许多著名服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将其产品的生产基地逐渐向海外拓展,委托加工制造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生产,然后冠以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销售。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加快,OEM需求商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挑选OEM供应商。比如,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耐克公司,其年销售收入高达20亿美元,自己却没有一家生产工厂。该公司只专注于研究、设计及行销,产品全部采用OEM方式,已成为目前世界上OEM经营的成功典范。

OEM不同于商标使用许可:虽然OEM与都是品牌运营方式,并且具有几乎相同的经营优势,但是两者还是有本质的不同:

(一)性质不同。贴牌生产的性质属于《合同法》规定的加工承揽,因此,受托方只负责加工而无权以任何形式销售其为委托方生产的产品。商标使用许可则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被许可人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销售。

(二)商标标识的标注不同。依据《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第九条第三款第四项规定,受委托的企业为委托人加工产品,且不负责对外销售的,在该产品上应当标注委托人的名称和地址。换言之,受委托人可以在产品上不标注自己的名称、地址。

案例:

北京香村园食品有限公司与“稻香村”这一品牌是什么关系?受黑马大观园食品有限公司(下简称“黑马公司”)委托生产一批月饼,委托期为3个月。委托生产“稻香村”月饼的黑马公司并不是“稻香村”商标权人。“稻香村”商标的真正持有者为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下简称“苏州稻香村”)。两家公司目前正就“稻香村”商标的使用权打官司。

2002年,苏州稻香村公司授权黑马公司使用“稻香村”商标,使用期限为12年。但在双方合作过程中,黑马公司存在拖欠商标使用费、违规使用商标等问题。2007年初,苏州稻香村起诉黑马公司,要求其立刻停止使用“稻香村”这一品牌,并索赔10万元。就在苏州稻香村与黑马公司打官司期间,今年7月9日,黑马公司与北京香村园食品公司签订委托加工销售“稻香村”月饼的协议,后者开始贴牌生产“稻香村”牌月饼。

对于消费者所买到的问题“稻香村”月饼,苏州稻香村驻京负责人王芳称,这些问题月饼不是真正的“稻香村”月饼,“稻香村”是个大品牌,苏州、北京等多个城市都有合法使用“稻香村”品牌的企业,这起事件可能让所有“稻香村”品牌声誉受损。为此,稻香村公司已将问题反映到工商部门。为减少劣质月饼给“稻香村”品牌造成负面影响,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厂家已派人持律师函到北京的一些超市要求将香村园生产的标注“稻香村”品牌的月饼下架。目前,部分超市已经按苏州稻香村的要求进行处理。

风险提示:

1、委托方可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2、品牌声誉受损;

3、委托方提供的商标是第三人的商标;

4、OEM厂商未经委托方同意擅自在市场上销售OEM产品;

5、OEM厂商在销售产品时违反我国《商标法》中的规定;

6、OEM产品上标注了假冒的厂商、厂址、产地。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A 签订详尽的合同。

1、OEM合作双方应当根据合同法《合同法》的有关要求签订承揽合同。合同主要内容包括合同双方各自的名称、住所、承揽的标的,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原材料的提供及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报酬、承揽方式,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方式,验收方法及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有据可依。

2、委托方应当提供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或营业登记证书等主题资格证明;提供复印件的,通过代理人签订OEM合同的还须提供合法有效的委托代理书。

3、OEM涉及使用注册商标的,委托方应提供合法有效的商标注册证书;提供商标注册复印件的,应由委托方所在地工商局或相应的机构出具有关的证明。

B 规范OEM中的商标标识的标注行为

OEM中的商标标注应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产品标识应真实、准确,不得标注引人误解或虚假的产品标识,不得假冒或冒充注册商标,不得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OEM产品及内外包装上的标注应当一致,不得互相矛盾。产品标识所使用的文字应符合法律规定。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应严格使用中文标注,对出口的OEM产品可根据委托合同的约定使用相关文字进行标注。否则,违反法律有关的商标标注规定,将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总之,对于OEM委托方或OEM受委托方,要解决好OEM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在委托协议中对相关知识产权问题加以明确约定,对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查询,严格审查对方提供的知识产权证明文件,等等。如果等到纠纷已经出现再考虑应对之策,对相关企业来讲,损失很可能就已经无法避免了。

(三)特许经营(加盟)的法律风险

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将自己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人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

特许经营原则上几乎适用于所有行业。在美国,特许经营在75个不同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排名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快餐、零售、服务、汽车、饭店、维护、建筑装修、食品零售、商业服务、出租。

特许加盟的法律风险

1、特许方不具备法人资格: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特许方必须是法人单位,而不应是一个自然人。

2、特许方的商标未经过注册:没有注册的商标授予加盟者使用,加盟者利益很难受法律保护。

3、特许方自己不实际经营:如果他只是卖给你一个概念,连自己也不经营,也没有实际经营的产品,千万不要轻易下单。

4、项目本身不赢利:先仔细审查特许方的提供数据是否合理,尽可能了解特许方真实的经营状况,不要轻信100%赢利的承诺,不要轻信有很多人抢着加盟一类的说法。

5、以先购买产品为条件的加盟:千万不要轻信,因为这样的方式很可能导致退货无门。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如何签加盟合同

1、搞清楚特许的产品种类等基本内容:加盟者必须清楚加盟店售卖的货品种类及系列,对货品的描述应尽可能详细准确,要知道自己加盟了什么产品,是首要前提。

2、关于加盟期限:加盟店应要求条文订明有权选择续约,如可考虑是否在合约中表明加盟店可以提前3个月通知终止合约,以便在经营不理想的情况下提早退出,减少进一步亏损。

3、营业地址:为了防止竞争冲突,总店则应承诺在一定的范围例如加盟店所在的商业区域,不应允许另一家加盟店的开设,加盟店应要求总店承诺在一定范围内开设另一家新店,则该加盟店应有优先权。

4、有关费用问题:加盟费是必备的条款,一般约定在加盟时一次支付,加盟费一般由特许方根据自身的品牌与加盟商尚定。关于商标等使用费,也是一项主要费用,加盟店使用总店的商标、商号、知识产权及接受管理训练及服务等。一般情况下,按销售额的一定的一百分比计算。虽然根据《企业连锁经营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加盟店按销售额(营业额)不超过3%的比例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但是,该规定没有明文禁止总店征收其它费用。因而,总店一般也会收取一定的其他费用,如广告费用、保证金等。

5、有关总部的支持:总部的支持对于加盟商的运作至关重要,总部一般应在加盟店的员工培训、广告宣传活动的组织、原材料的配送等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对于此部分,加盟者一定要仔细阅读加盟条款,防止只卖概念没有实际产品经营的加盟模式。

(四)购售产品的知识产权风险

我国《专利法》、《商标法》及《著作权法》中对于销售商销售侵权商品的法律责任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专利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复制品的发行者不能证明其发行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上述规定,销售商的侵权责任适用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应当理解为:销售商只要销售了侵权商品,就构成侵权;即使销售商不知道所销售的是侵权商品并能证明侵权商品具有合法来源的,也只是不承担赔偿责任,销售商仍应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规定的民事责任,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等其他侵权民事责任;如果销售商不能证明所销售的侵权商品具有合法来源,则法律推定其主观上有过错,应当对权利人承担包括赔偿损失在内的侵权民事责任。

四、企业并购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美国经济学家拉里莱特曾说过:“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那么如何在市场“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

收购商标其实等于收购市场,作为全球著名的品牌管理企业,雷恰蒙特公司在这方面极具发言权。雷恰蒙特是欧洲市场顶级产品的供应商,拥有“江诗丹顿”、“伯爵”、“卡地亚”、“万宝龙”、“登喜路”等几十件历史悠久的世界一流商标。但这些商标都不是雷恰蒙特原创的,而是通过收购获得的。该公司总经理萨南曾说:“商标是一种竞争工具,收购商标就是收购市场。”

另外,通过并购获得最新的专利技术,以抢占市场先机。为公司带来滚滚财源。或者通过并购获取专利技术,以解侵权之困。

并购的知识产权风险

并购分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股权并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相对简单,交易成本较低。因为在股权并购中,目标公司拥有的所有资产将自动转移给买方。但即使如此,仍然需要审查:目标公司是否真的拥有或者有权利使用那些运营某种商务必不可少的知识产权资产?目标公司股权控制的改变是否终止了某些重要的知识产权许可?资产并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相对复杂。不但要审查目标公司对每一个专利、商标、版权、域名等知识产权是否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还必须弄清楚其是否有权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这些转让和许可是否要受限于某些条件,同时在交易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目标公司每一个知识产权准备单独的转让或许可协议,必须考虑不同国家对协议的条款和生效有不同的要求,如要求相应的知识产权当局批准或备案等。

具体风险可包括: 知识产权有效性风险——专利是否按时缴纳年费以维持其专利权的有效性是否被判无效,或因其他原因失去专有权。商标是否在期限届满前申请续展并获批准。知识产权权利真实性风险——专利权属于职工还是企业或是其他人;商标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或共有等。知识产权权利范围风险——是否拥有发明专利,有时还要研究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商标所核准注册的商品范围是否覆盖了客户所要从事的商业,目标公司是否拥有客户所期望开拓的海外市场的商标专用权。侵犯他人权利风险 防范与控制措施-知识产权尽职调查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尽职调查是要确定: 知识产权资产是否存在,所有权属于谁,拥有人的控制权有多大,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潜在责任。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通常取决于知识产权的类型及其范围,包括知识产权有效期的长短、受保护地域的范围以及是否受到其它协议的限制等。知识产权的战略价值取决于其是否能很好地适合业务目标和其是否能够有效地实施。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交易的价格,有时可能会导致交易结构的重新评估或改变,有时甚至决定并购的成败。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一般包含以下七个步骤:1.掌握并购目的。2.确认并购的交易结构。3.审查知识产权的有效性。4.分析知识产权的真正权利人。5.审查知识产权的范围,确定是否符合客户并购的目的和是否能够有效地为客户所实施。6.考察目标公司是否存在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7.起草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报告。

五、劳动用工的知识产权风险

1.职务创作/创造与非职务创作/创造之争

2.”跳槽”导致的知识产权风险

据2004年12月16日经济日报统计,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32%是商业秘密案

《专利法》关于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规定

第六条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七条 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

《著作权法》关于职务作品与非职务作品的规定

第十六条 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案 例

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电子公司)与吉安某电声有限公司(下称电声公司)均是生产销售教学用头戴耳机、话筒组等教育电子产品的公司,互为竞争关系。1998年10月,熊某受聘于电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1999年10月被聘任为销售部经理,2001年10月又被聘任为副总经理,负责市场调研、市场策划、规划等。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亦未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和保密协议。

2000年12月,电子公司制定了《公司重要岗位员工保守机密暂行规定》,将副总经理等19个岗位、销售客户名单等经营信息确定为保密重要岗位和机密范围。

2002年2月底,熊某以回原单位办社保续接手续为由口头向总经理请假,但此后再未回公司上班,亦未领取工资。为此,电子公司于2002年5月书面通知熊某在3个工作日内回公司工作或办理辞职手续。但熊某未按该通知办理上述手续。嗣后,电子公司发现熊某离开公司即被电声公司聘任为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电子公司现有的江西师范大学、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九江师范大学等客户已经成为电声公司的客户。电子公司认为熊某在未办理辞职手续的情况下担任电声公司副总经理的行为违反了法定的竞业禁止义务,利用所掌握的公司客户名单和销售价格等商业信息,采用降低价格等手段拉走客户,与电声公司共同侵犯了电子公司的商业秘密,构成不正当竞争。电子公司于2003年7月诉至法院,要求判令熊某、电声公司:

1、立即停止侵权;

2、赔偿因侵犯商业秘密给乐声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50万元。

《劳动合同法》对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及具体措施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四篇: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方案

宁波市鄞州中天液压有限公司

ZT/I/XS-05-2015/A0

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方案

一、经营管理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知识产权法律法则风险。对国家、地方人大和司法行政

机构创设、修改或废止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

二、经营管理中的专利风险防范

(1)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可能遇到的专利风险防范:

要建立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前、过程中和产出后的国内外专利检索、跟踪和管理机

制,规避重复研发和保护研发成果;

建立健全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审批、资料、文档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技术研究

开发档案管理,防止职务成果成为非职务专利申请;

建立健全技术信息保密、技术信息发布审批、技术鉴定审批与组织等规章制度,防止研究开发成果泄露而无法取得专利保护。

(2)专利申请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

建立专利申请检索机制,申请前进行国内外专利申请检索,避免人财物的浪费;

尽可能寻求专业从事专利代理服务的机构(或专利代理人)代理专利申请;

要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防止过早、过迟或技术机密被误公开。

(3)企业专利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

要建立健全专利运营过程中的监管工作机制,始终保持拥有的各类专利处于有效

监控之下,确保运营的专利处于有效状态。

在对外许可、转让专利技术时,要对对方信誉、履约能力进行调查,确保合同得

到有效履行。在合同中要选择对己有利的价款支付方式,确保价款履行。

在实施专利权质押融资、利用专利技术作价对外投资时,要委托国家认可的资产

评估机构实施资产评估,及时办理国家规定的专利权质押登记、专利权人变更登记

手续,并要始终确保专利权的有效性。

在将拥有的专利技术实施各种形式的对外宣传时,在宣传期间要维持专利权的有

效性。在产品或者其包装装潢上标注专利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

标注的规定,防止构成假冒专利行为。

在引进国外技术时,要进行拟引进技术的国内外专利分析,弄清专利分布、专利

权人分布,确定引进策略,尤其要弄清国内专利状况,防止引进技术专利侵权。

在将中国专利产品或者技术出口到国外、利用中国专利技术在国外创办企业、或

将中国专利技术或产品到国外参展时,首先要了解目的国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其次

要进行目的国专利分析,弄清相关技术的专利状况,防止专利侵权。

(4)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专利侵权风险防范:

在生产经营采购环节中,对重要物资、装备、技术的采购,要建立专利检索分析

机制,规避专利侵权;对于一般物资、设备的采购,要加强合同管理,在采购合同

中要明确约定双方的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明晰专利侵权责任的承担。

在承接加工业务前,要对委托生产的产品进行国内外专利检索,弄清其专利技术、专利权人分布和目标市场,规避侵权;其次要在加工承揽合同中设立双方知识产权

责任条款,尽可能减少和降低专利侵权责任承担,规避专利侵权风险。

宁波市鄞州中天液压有限公司

ZT/I/XS-05-2015/A0

在生产的产品投放市场前和开展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前,应进行必要的目标市

场国专利检索分析,规避专利侵权。

在对外宣传涉及自主专利时,要确保专利权的有效性;在涉及他人专利时,要得

到专利权人的授权;产品展览、展销,要了解展会举办方所在国的知识产权法律规

定,开展必要的专利检索分析,规避专利侵权。

三、经营管理中的商标风险与防范

(1)商标注册申请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

在商标注册申请前,要进行商标检索,避免重复注册;

商标注册申请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办理;

对商标的文字、图案、色彩或其组合的设计应当符合《商标法》的规定;

当他人对商标注册提出异议时,要及时答辩,据理力争。

(2)在商标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

设计用于产品的商标,应尽可能及时申请注册,防止他人抢注;

要建立商标市场监管机制,发现注册商标被他人侵权,要及时维权;

在商标对外实施许可时,要加强对被许可方产品的质量监管,防止商标信誉下降;

在转让注册商标专用权时,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实施,防止纠纷发生;

在利用注册商标专用权开展质押融资、对外投资等活动时,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

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进行,防止权利丧失和投融资纠纷。

(3)在商标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

要建立健全商标申请、使用、日常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商标管理;

要建立并加强商标市场监管,发现注册商标被侵权,及时采取制止措施;

要建立和严格执行商标标识印制、使用登记管理制度,防止注册商标被非法使用。

四、经营管理中的商业秘密风险防范

建立健全企业技术秘密保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要与接触或可能接触到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并经常性开展保密教育;

发现商业秘密被侵权,应积极采取维权措施;

被控侵犯他人商业秘密,应积极组织应对,据理力争,尽可能减少损失。

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

在工商登记时要进行公司名称检索和注册商标查询,防止与他人在先权利相冲突。

在生产或销售产品时,对产品产地的标记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要学习和掌握我国和产品目标市场国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规避不正当竞争风险。

编制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第五篇:知识产权出资风险分析论文

摘要::目前,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用知识产权进行出资已经是他们国家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因为把知识产权用于出资实际上就是把知识产权进行变成资本的一种运用形式,以该种新的形式的出资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如果对其的利用没有避开它所带来的风险,那么就可能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出资的叙述和分析,并且根据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状,描述了一些在知识产权出资过程中引起的风险。

关键词::知识产权;出资;风险

一、知识产权出资概述

知识产权出资的概念是指对该知识产权的拥有人或一些持有人,把该知识产权合法化的经过有关具有资质的机构将其评估后,把它作为一种成立公司时的注册或增资资本,然后将其等价折算成一定的货币,作为成立公司的一种以入股方法或者把其以协议的形式进行出资来得到投资人所期望得到的预期利润的一种法律行为。[1]比如,A、B、C三家公司商议建立一家企业,注册是缴纳的资本为600万元人民币,A公司出资300万元,B公司出资100万元人民币,C公司则以专利进行出资,经过评估机构出具证明该专利折价200万元。在该公司成立过程中,C公司以其所拥有的专利进行出资就是知识产权出资的一种典型的出资形式。

二、知识产权出资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不断的覆盖到各个领域,知识的时代已经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被各行各业的人们所认识和熟悉。[2]正是人们把知识和经济一起结合起来的应用和不断地进行实践和突破性的创造才缔造了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在进行贸易有关的活动中,知识对促进经济稳定上升、提升贸易总额起着越来越巨大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知识产权的角色和分量正在不断提升是知识经济最大的一大亮点。社会的财富在知识经济的剧烈冲撞下,社会财富的种类和形态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社会的财富种类早已从农业时期的不动产、动产和工业时期的金融资产向目前知识经济新时期的智力成果方向不断迈进。

三、知识产权出资产生的风险

(一)基于知识产权自身产生的风险

1.知识产权权属瑕疵带来的风险出资者在用知识产权实现出资的过程中,一个必备的基础前提就是要对其出资的知识产权享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出资者如果没有该出资知识产权的合法根据,那么该出资者自然而然地就不具有资格去把知识产权用于出资。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却将不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用于出资。这些现象我们称之为知识产权自身的权利瑕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出资者以非职务发明创造进行出资,实际上该发明是他们在职务内利用自己工作时的环境或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发明创造。因为在一般的大多数情况下,个人因职务而进行的对一些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工作的完成一定与其所在的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发明人在他所在工作的场所和区域,发明人工作的公司为发明人或创新工作者给予了在研发或设计时必要的设备、仪器、环境以及不断积累知识甚至出国深造的机会,在世界上,各国法律都把以利用工作来进行发明创造所获得的成果以及相关权利归属于单位所有。我国的《专利法》中第六条第一款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由此可见,发明人或者科技工作者如果未经本单位的允许将自己所发明或者设计以及研发出来的东西作为出资,这一行为侵犯了设计者或发明人所在单位所应有的合法权利,如果该企业接受其用来进行投资,那么必然会给该企业在未来的前途和进一步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第二,受托人将其委托发明用于出资。对于委托发明创造的归属,通常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会进行明确的约定,且一般情况下约定归属于委托人所有。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投资取巧的人将别人完成的设计或者是发明冒充为自己的知识产权拿来出资的情况发生。由于合同的相对性导致其他人很难获知该委托的主要信息,并且在申请专利权的过程中,所属权有可能尚未发生转移。在现实的实践中,有时委托合同约定条款的不明确,导致双方在事后发生纠纷。恶意的受托人会乘此机会把合同完成的发明创造当成自己个人的发明创造,如果向公司出资,会将不必要的风险带给公司。第三,对于一些人一起经过努力进行获得的发明或创造型知识产权,单独个人不能独自地在没有得到其他发明人的授权或者允许下独自把他们的共同发明创造作为知识产权用于出资。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根据共有制度,与其他发明人一起通过进行协商的方式来进行解决。第四,那些没有经过正式授权的一些投资人,甚至一些被许可人将仅仅具有一部分使用权限的知识产权用于出资。这种行为严重的侵犯了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人。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所有权人不会允许使用方第二次以获利的目的再次转让它的知识产权。因此,当在实际生活中遇见有些人用所谓的专利使用权进行出资的,首先应当对出资者的身份进行验证,并且及时确认该专利的使用权和有效期。以上四种情况,虽然从表面上看原因不相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由于出资的知识产权存在权利归属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的出资者之所以导致其行为无效或者被撤销,主要是由于这些人对其出资的知识产权没有获得处分权或者不享有一定的处分权。另外,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质押不能被用于知识产权的身上。因为,一旦出现此种现象,公司便面临着该项知识产权被质押权利人就该项知识产权来实现自己的债权的风险。

2.出资的知识产权价值不稳定性风险首先,在各种各样的知识产权当中特别是工业知识产权因其在审查方式上的特点往往会使其价值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时间越来越短,但是专利的审查、批准、授权手续所用时间较长,这往往是导致风险孳生的最重要因素。以专利的实质审查制度为例,就可以了解整个知识产权审批的世界。《专利法》规定对发明采取早期公开,延期审查以完成授权,然而较长时间的等待却使其技术价值的高低受到挑战。在这期间,可能所在的技术领域里已经涌现出了更为“先进”的替代技术。于是,用该技术为资产企业在新颖性和创造性上便没有了明显的优势。再者,将知识产权资本化的过程比较复杂,这一过程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遍布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各种生产资源和要素参与其中,因此,它的成功实现对社会环境所提供的支持要求甚高,并非简单的投资双方就能决定。再而言之,许多出资的知识产权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真正的创造出为公司盈利的价值,这些都是不可预测的。

3.出资的知识产权易受侵权风险“生活中一些发明者把脑力转化为一定的产品,这是发明者利用其脑力的唯一办法。但是这一过程是一次极为惊险的跳跃,因为其他人可以通过对该产品的拷贝从而盗取该脑力成果,然而知识产品创造者最后会一无所获”。企业知识产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往往会因侵权行为的出现从而大打折扣。此时,即便进行司法程序的救济,也难以全部挽回丧失的利益,并且有可能会陷入一场相当复杂的诉讼程序,进而成本的投入进一步变大。由此可见,在实际生活中出资的知识产权很容易受到侵害的风险。

4.知识产权的时空性产生的风险众所周知,知识产权的种类和形式不同,获得的保护时段和时间也不一样。另外,一些公司,如果接受用来出资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绝对的保证,这样的知识产权很可能会给公司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的干扰。比如,某些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从地域性方面对知识产权出资的考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面对外国公司出资的知识产权时应该对其进行仔细检查与核对。另外,当国外知识产权出资到我国时,相关出资人应该了解到该知识产权是否能够受到我国相关的法律保护。

(二)对知识产权出资的评估风险

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就是把即将要进行用来出资的知识产权,运用具有科学含量的技术对出资的知识产权进行真实的估价,以此来估测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的一种行为。致使知识产权的评估风险在所难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出资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评测信息比较难搜索,在我国实践中,评估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评估机构发展还不成熟,存在着评估市场混乱、权威评估机构和人才缺乏的现象,从而造成不同的评估机构对同一评估对象所做的评估结果差异很大。第二,缺乏合理的评估标准。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评估还处于发展阶段,评价的标准社会各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第三,一些评估数据比较难搜集。评估步骤主要有以下三部分:一是用来出资的知识产权目前和以往的一些旧经济资料,二是被评估知识产权本身未来的使用情况,三是与被评估技术相近的知识产权的现在的经济资料信息。因此,如果得到的信息和数据不特别充分,那么获得的估价与真实的价值将会相差甚远。第四,从相关的制度和规章建设方面来看对知识产权的评估,相关的制度并不是太健全。因此,在进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评估时,会出现由于市场评估机构的不同,当然得到的结果往往也会大相径庭。第五,知识产权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经常来回起伏。这种情况给评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当机构对出资的知识产权进行估测的时候,需要进行一些比较繁琐的流程,这无疑给评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艰难。

(三)知识产权出资的复杂交易风险

根据我国《公司法》中的内容,该法涉及到了关于实物的出资,并且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该法的内容中规定投资者应将其出资的物品迁移到自己所在的公司。该制度同时也是公司对于知识产权的出资运用支配权的基础保证。知识产权出资方式有转让和用益出资。知识产权出资的特征,决定了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要积极完成转移同时不能忘了要尽快的进行交付。典型的如专利权的出资,除了应在专利权主管部门那里办理专利权主体变更手续,并登记公告之外,更重要的是,出资者还要将该出资的技术资料完全交付给公司,并提供全方位的员工培训和技术指导。当然实践中,经常出现出资者只完成法律上的交付,事实交付义务却迟迟不履行的情形。而且在专利和商标使用权出资的状态下,往往会出现出资者向公司投资之前,己经允许他人使用该项专利和商标的情形,导致多重许可的情况出现,从而严重损害了接受出资公司的利益。

四、结论

当前,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出资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和知识产权出资的实际运用层面上还存在着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与他们相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因此,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知识产权出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通过从实际生活中不断地摸索和探索出来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真正的用于实践生产中才能把知识和技术变成真正的生产力和一种生产资源,而不是整天空喊口号。总之,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如实的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不断进行完善,结合实际情况逐渐地运用法律对知识产权在出资层面的保护,这样可以增加对创新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更好的运用和维护,以此来更好的建设创新型社会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雷兴虎.公司法新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2]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3]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

下载知识产权风险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知识产权风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惠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范文合集

    惠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 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

    知识产权作价投资个税风险研究

    知识产权作价投资个税风险研究 2013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司法》进行了修改,取消了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一定比例的限制,因此,即使公司注册资......

    从广交会知识产权保护看会展风险管理大全

    从广交会知识产权保护看会展风险管理 摘要:文章借助于RCRR模型分析了广交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指出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使自身成功地化解了知识产权侵权所可能造成的......

    知识产权

    第一章 图解知识产权 第一节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事通”的大名在学校里已经很少被人叫了,因为他对知识产权了解得很透彻,号称“知识产权万事通”,所以同学们都叫他“知事通”。......

    知识产权

    121609010017 王佳鑫 机械工程 课程作业 一、简答题 1.抄袭与引用的区别? 答: 引用与抄袭同样都是一种写作手段,但其性质却迥然不同。前者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后者则属......

    知识产权整理[★]

    著作权案例:甲出版社发行了一张MP3音乐光盘《同一首歌MP3——100首》,使用了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70位会员的54首音乐作品,但是却没有向这些作者支付使用费。因此,中国音乐著作权......

    知识产权

    科技局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 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按照《自治......

    知识产权

    一、 选择题 1、 知识产权保护的特征:(1)法律的保护性: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2)保护的高成本性(3) 保护的有限性(4)保护的重叠性(5)保护的营销性 2、 国际技术贸易中知识产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