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最新时政热点:外交部首次“晒”三公经费 无公务用车购置费

时间:2019-05-13 19:2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最新时政热点:外交部首次“晒”三公经费 无公务用车购置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最新时政热点:外交部首次“晒”三公经费 无公务用车购置费》。

第一篇:2014最新时政热点:外交部首次“晒”三公经费 无公务用车购置费

湛江中公教育

2014最新时政热点:外交部首次“晒”三公经费 无公务用车购置费

昨天,外交部公布了2014年部门预算的主要数据,同时公布了三公经费情况。这是近年来各中央部门预算透明的进程中,外交部首次“晒”出自己的“三公”经费。2014年外交部“三公”经费预算数11324.4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9605.8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410.94万元,无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接待费307.70万元。以往,外交部虽然公开部门预算,但未公开过“三公”经费情况。2011年,外交部有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外交部未公布的原因是“三公”经费中有一些涉密信息。

因公出国

环保部去年少花钱 今年预算就高不就低

截至昨天22时,根据北青报记者统计的已公布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中,国家体育总局因为运动员参赛训练等缘故,财政拨款的因公出国(境)费用最高。此外,环保部、商务部等部门2013年的预算执行数比预算数减少很多,但2014年预算却仍按较高数额编制。

国家体育总局因公出国费用最高

在北青报记者统计的中央部门中,国家体育总局因公出国(境)费用最高,2014年的预算数达到2.09亿元,这一数字高于2013年预算的1.88亿元。国家体育总局的因公出国支出主要用于支付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事、适应性训练、进行友好体育交流以及体育援助等事项的开支,而邀请外来体能专家等开支则计算在公务接待内。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预算报告,2014年因公出国(境)预算增加主要是加入了索契冬奥会和仁川亚运会参赛的相关预算,但预算报告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出国团组数量和人数。

根据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的决算数据,当年国家体育总局的因公出国(境)经费总额为1.87亿元,当年共有1120个团组11489人次出国或出境,这样计算下来,每人次约1.63万元。

环保部商务部出国经费没花完

昨日公布的中央部门预算中,北青报记者发现,一些部门2013年的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远高于预算执行数,这也意味着一些预算经费没花掉。

以环保部为例,2013年环保部因公出国(境)预算为1268万元,但2013年的预算执行数只有867.66万元,出现了较大差距。出现类似情况的还有商务部,2013年因公出国(境)预算为5315.2万元,但实际执行仅为3177.77万元。此外,首次公布部门预算的侨务办公室2013年因公出国(境)预算为957万元,但实际执行数是188.72万元。

尽管预算执行数远低于预算数,但在编制2014年预算中,上述三个部门仍然报出了较高的因公出国(境)支出预算,三个部门的2014年因公出国(境)经费仍然按照2013年预算数编制。

湛江中公教育

这样的编制方式一定程度上导致2014年中央本级的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数虽然低于2013年预算数,但高于2013年的预算执行数。根据财政部的消息,2014年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数总额19.76亿元,比2013年初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数减少1.6亿元,但比2013年预算执行数增加了2.84亿元。

公务用车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今年花3700万买车

昨日公布的2014年中央本级预算中,三公经费中的公务用车支出按照购置费和运行费加以区分,在北青报记者统计的部门中,超过半数部门不再使用财政拨款购置公务用车。而在有统计的部门中,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购置费最高,达到3760万元,这一数字较去年还有小幅增加。

半数以上部门今年不买公车

昨日中央部门公布的2014年三公预算中,由于对公务用车的购置费用和运行费用加以区分,因此北青报记者发现,超过半数的部门公务用车购置费已经为零。

去年年底,中央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采用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公务用车问题。在公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少部门已经不再使用财政拨款购置公务用车。这也使得公务用车费用整体上有小幅降低,2014年公务用车预算较2013年预算减少了2.72亿元,较2013年预算执行数也减少了1.26亿元。

在大部分部门中,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占公务用车开支比例较低,以公务用车费用最高的税务总局及税务系统为例,公务用车运行费超过10亿元,购置费用仅2亿元。

国管局五年三公 公车占大头

2014年预算中,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费用达4234.27万元,其中3760.07万元用于购置新车。北青报记者统计从2011年至今的三公经费数据发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三公经费历年都维持在3000万元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公务用车费用。

根据部门的预算报告,公务用车购置费主要用于中央国家机关78个部门的公务用车配备、更新支出。2011年,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部门决算显示,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3891.07万元。决算报告解释称,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购置车辆128辆,其中部级干部专车124辆,一般公务用车4辆。3891.07万元的数字,比2010年减少了108.93万元,同比降低2.72%。

去年,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用车开支的预算执行数为3873.22万元,其中3741.45万元用于购置新车。根据预算报告的解释,部级干部专车119辆,均价30.08万元;一般公务用车9辆,均价17.98万元。与2012年相比,2013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加526.01万元,主要原因是政府换届后部级干部专车配备更新数量有所增加。

全国总工会三公经费自行负担

今年,全国总工会的三公经费预算为零,而这一数字也从2011年保持至今。是不是全国总工会没有三公经费开支呢?

湛江中公教育

根据预算报告的解释,由于财政对全国总工会没有行政经费补助,全国总工会三公经费支出由全国总工会自有经费承担。因此,全国总工会财政预算中的三公经费为零。

公务接待

多数小幅下降 部分与去年持平

2012年中国铁建业务接待费8.37亿元,2013年年报中“业务接待费”却被清零。近日,“接待费”成为热门话题。

北京青年报记者观察,昨天公布预算的各中央部门,多数部门的公务接待费预算有所下降,其中以小幅下降居多,部分部门的接待费与去年持平。

国税总局削减2亿元接待费

据北青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位居公务接待费预算前三名。

国家税务总局的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为39431.44万元,尽管已经比2013年预算数减少了20000多万元,但由于基数过大,仍然位居榜首。由于国税总局属于垂直管理单位,下辖各省市国税局系统,所以公务接待费数额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其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为6804.94万元,比2013年预算减少756.1万元。中科院解释为,认真贯彻厉行节约的相关精神,进一步压缩业务接待费支出预算。

对于庞大的公务接待费基数,中科院曾于2011年介绍,中科院公务接待费包括内宾的公务接待和外宾的公务接待。由于国际科技合作交往比较频繁,外宾公务接待费较大。

住建部预算仅13.95万元 农业部超2000万元

多数部门对公务接待费进行了压缩。发改委的接待费预算由2013年的608万元,减少到2014年的575万元;科技部接待费预算由2013年的1566.84万元降至1148.81万元;环保部从669.82万元砍到330.9万元。

不过,部委之间的接待费绝对数额相差很大。农业部接待费预算在2000万元以上,科技部、工信部均超过1000万元,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委在500万元左右,住建部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仅为13.95万元。

根据北青报记者查询到的结果,住建部的公务接待费是国务院各部委中最少的。住建部解释,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与2013年预算数持平,主要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确保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规模只减不增。

个别部门接待费增加

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有部分部门的接待费预算不增不减,与去年持平。这些部门有中央民委、财政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安监局、旅游局、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等。

湛江中公教育

不过也有个别部门接待费增长。中国工程院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为24万元,比2013年预算数增加18万元,原因是在华国际会议外事接待一次性工作任务增加。

对话

三公支出标准制定 应该有公众参与 对话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蒋洪

北青报:此前公布三公,不少部门都会把出国团组的数量、人次,以及部门有多少辆车,这一年新买了多少辆车都公布出来。今年公布这些信息的部门少了很多,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蒋洪:根据我的了解,以前公布这些信息的部门也不多,因此我还不能说这是不是一种退步。但确实在一些预算中,由于信息缺乏,导致公众没有依据去判断预算是否合理,比如这个部门有多少人,这份预算包括了哪些子部门等。

北青报:从数据上来看,今年的三公经费下降了大约10%,但似乎各地还是不断出现大吃大喝的问题。

蒋洪:最近一段时间,从上到下采取了一些措施,短期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能否坚持下去,我们还要拭目以待。吃吃喝喝这种现象,跟现在的制度运行方式有关系。因为我们是从上到下来分配资源的。

北青报:那您认为,三公经费减少有实际意义吗?或者说,三公经费是不是越少越好? 蒋洪:老百姓并不是反对三公经费,而是反对三公支出中过度的、不必要的支出。必要的支出大家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它表现为吃吃喝喝这种形式,但工作餐这种还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涉及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三公消费,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过度的。有些人可能觉得一顿饭3000块已经很节俭了,不算多,但老百姓可能觉得很过分。

北青报:这似乎不太好判断。

蒋洪:问题在于合理的标准如何制定。生活水平差的人可能标准就低一些,生活水平高的人标准就高一些,应该有公开的讨论。这也是管理预算的重要问题。不仅是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有民主决策、要有公众参与,从制定支出标准这儿开始,就要有民主决策。

本版文/本报记者 罗丹阳 关庆丰 制图/陈波 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排名 出国

体育总局20910.92 外交部9605.80 中科院9411.52 商务部5315.2 农业部4913.82 贸促会4208.98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3584.86

湛江中公教育

工信部3177.28 财政部2691.26 发改委2480.08 公车

税务总局136427.46 质检总局26981.78 气象局15360.44 农业部11246.7 水利部7982.75 统计局6655.08 交通部6539.9 中科院5508.35 民航局4855.71 安监总局4721.25 接待

税务总局39431.44 质检总局7401.58 中科院6804.94 气象局2914.12 统计局2534.94 农业部2460.71 民航局1829.01 国家民委1450.84 全国友协1202.8 物资储备局1187.21 单位:万元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

今起中央部门将集中公布2011年行政经费;南水北调办率先公布去年“三公”决算

南水北调办 公车年均运行费6.3万元

新京报讯(记者蒋彦鑫)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从今天起,中央部门将集中公布2011年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等有关数据。这也是中央部门首次公开行政经费数据,各部门人员工资、办公楼运营费用的总体情况将向公众揭开面纱。日前,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率先公布了去年“三公”经费决算。

此前,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行政经费合计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出国(境)费支出占50.54%

数据显示,2011年南水北调办“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全年支出决算数379.04万元。其中,人均每次出国费用5.63万元,每辆公车年均运行费6.3万元。

数据显示,2011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当年预算313.05万元,全年支出决算数379.04万元,决算数超过预算近6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191.57万元,占50.54%;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144.9万元,占38.23%;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42.57万元,占11.23%。

人均每次出国5.63万元

具体来看,出国(境)费支出191.57万元,全年使用财政拨款安排办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所属单位出国团组8个、34人次。主要用于学习借鉴国外调水工程关键技术、先进设备和建设管理经验等出国业务培训和考察支出。按这个比例,人均每次出国费用为5.63万元。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44.9万元。2011年无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及事业单位列入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用车实有数为23辆,车辆运行费支出144.9万元。这意味着,每辆车的运行费为6.3万元。

南水北调办安排的2012“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313.05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预算131.53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131.04元;公务接待费预算50.48万元。

释疑

行政经费涵盖哪些内容?

财政部此次予以明确,行政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费用。行政单位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

行政经费支出包括:一是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人员经费包括工资、津贴及奖金等,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等。二是维持本单位运行的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办公用房租赁及大中修、专用设备购置费、专项培训费、网络运行专项维护费等。

第三篇:外交部最高法等4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

外交部最高法等4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

外交部、最高法等4部门为首次公开 国家体育总局因两大赛事出国费用高 另外——多个部门今年不打算买车

昨天,中央各部门开始集体“晒预算”。其中,“三公”经费预算最受关注。《法制晚报》记者发现,在抢先晒出预算单的部门中,最高法、外交部等的公车购置费为零。

首次

外交部等4部门首晒“三公”

由于去年外交部、国务院侨务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及最高法并未公布“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使得昨日这4个部门的“三公”经费首次公开更受关注。

对于以往只晒部门预算,未公开“三公”经费的情况,2011年,外交部有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未公布的原因系“三公”经费中有一些涉密信息。

此次,外交部公布的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11324.4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9605.8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410.94万元,无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接待费307.70万元。

同样是首次公开部门“三公”经费的最高法,今年的“三公”预算数除了比去年执行数压减12%,公车购置费也从去年支出的82万元变为今年的零预算。

公车

至少20多部门该项购置费为零

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绝大多数部门的公车费用有所削减,且今年有更多的部门将公车购置费和公车运行费分开公布。

比如交通运输部,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数比去年压减了24%,其中今年安排公车购置费505.73万元,比去年预算减少1098万元;公车运行费6034.17,比去年预算少1056.65万元。

另外,有不少部门2014年公车购置费用为零,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最高法等至少20多个部门。

但尽管如此,公车费用依旧占据着“大头”,公车运行费依旧“烧钱”不少。根据公布的数据,2014年公车费用预算中,公车购置费为6.63亿,公车运行费却是34.64亿。在部门“三公”经费中,中国人民银行公车购置费为60万元,可是公车运行费却为1.974亿。

公车购置费为零的单位(部分)

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最高法国务院侨办、发改委、国资委住建部、农业部、商务部三峡办、粮食局

中国作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国土资源部、文化部

科技部、社保基金理事会

中国工程院、保监会、国家地震局

出国

国家体育总局预算高因有索契、仁川两大赛事

记者注意到,在被晒出的预算单中,因公出国(境)费用一项最高的当数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其该笔预算数达到了2.09亿元,同时高于其2013年预算的1.88亿元。

国家体育总局的因公出国支出主要用于支付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事、适应性训练、进行友好体育交流以及体育援助等事项的开支,而邀请外来体能专家等开支则计算在公务接待内。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预算报告,2014年因公出国(境)预算增加主要是加入了索契冬奥会和仁川亚运会参赛的相关预算,但预算报告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出国团组数量和人数。

根据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的决算数据,当年国家体育总局的因公出国(境)经费总额为1.87亿元,共有1120个团组11489人次出国或出境。这样计算下来,每人次约1.63万元。

也有些部门因公出国费用有所增加,比如,审计署今年因公出国(境)费预算安排1157万元,比上年增加540万元。

对此审计署表示,主要原因是今年起审计署担任世界审计组织主席国,新增一些必须出国参加的会议和工作;另外,对驻外使领馆和中资机构的审计将增加,由此也带来出国费用预算的增加。

公务接待

各部委间预算“落差”大

在公务接待费方面,今年有多个部门对该笔预算进行了压缩。社保基金会由原来的65万下降到今年的12.76万元;发改委的接待费预算由2013年的608万元,减少到2014年的575万元;科技部接待费预算由2013年的1566.84万元降至1148.81万元;环保部从669.82万元砍到330.9万元。

尽管如此,部委之间的公务接待费绝对数额相差还是很大。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的公务接待费预算为1.574亿元,与2013年预算数相同;2014年农业部接待费预算在2000万元以上;科技部、工信部、民航局均超过1000万元;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委在500万元左右;住建部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仅为13.95万元。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住建部的公务接待费是国务院各部委中最少的。对此住建部表示,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与2013年预算数持平,主要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确保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规模只减不增。

追问1

全国总工会“三公”经费为何为零?

今年,全国总工会的三公经费预算为零,而这一数字也从2011年保持至今。

根据预算报告的解释,由于财政对全国总工会没有行政经费补助,全国总工会三公经费支出由全国总工会自有经费承担。因此,全国总工会财政预算中的三公经费为零。

追问2

“三公”经费缩减一定就好吗?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公”经费包括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及公车维护费。孙玉栋指出,一些不专业的解读,把“三公”经费等同于公款吃喝,或公车私用,“这就使它蒙上了一层阴影,似乎这个费用就是有问题,其实不是”。

三公经费是维持部门履职的必要支出。在孙玉栋看来,现在有一些部门在公布“三公经费”时,某些费用低得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其实三公经费并不一定是越少越好,需要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

“因为这里有一些公务性费用是必须发生的。”孙玉栋进一步说明,比如外事费用,比如有一些单位间的交流是必要的。只不过大家过去对它有意见是因为它的高标准,有一些压缩空间。三公经费我们要关注它的合理性,而不是说这个项目可以直接取消。

追问3

为何公车费压缩有限?

喊了多年公车改革,为什么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仍占大头,而且压缩得有限呢?

第四篇:时政热点:三公经费“说明书”需统一标准

时政热点:三公经费“说明书”需统一标准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三公经费”公开有了不小的进步,时间更加统一,内容更加细化。但还是希望有关部门早日推出“三公经费”的“标准模板”,确保今后的公开能让公众看得明明白白。

从昨天开始,各中央部门陆续在各自官网“晒”“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账单。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三公经费”公开有了不小的进步,不仅时间较为集中,内容也更加细化。去年首次公布“三公经费”之后,舆论就呼吁,公开不能只是简单罗列数字,而是要附上“说明书”,要尽可能让民众看懂。此后,国务院也明确提出要细化公开的内容,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

这一要求在今年的公开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除各项经费的具体数字之外,各部门都作出了相应的说明。这些说明,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数据,监督各项花费是否合理。不过,“说明书”离让公众“完全看懂”的要求,还是存在不小差距。

比如,在因公出国(境)费中,大部分中央部门列出了其参加了哪些国际会议,哪些双边、多边合作项目,但在公众最希望了解的“境外业务培训和考察支出”一项,则大多数语焉不详,没有注明到底是什么培训或考察。

正因为这部分内容的含糊,有网友就追问,南水北调办34人出国考察,人均花费5.63万,到底花在了哪?说明是“主要用于学习借鉴国外调水工程关键技术、先进设备和建设管理经验等出国业务培训和考察支出”。但公众真正感兴趣的是学到了什么“关键技术”,做了什么“业务培训”。当然,这种关键说明的缺失,不仅是南水北调办,而是多数部门共性的问题。

因为“说明书”不尽详细,导致民众对三公开支存在一些疑问。比如,地震局去年更新购置12辆公务用车,支出294.57万元,平均每辆24.55万元;财政部去年更新购置6辆公车,支出143.92元,平均每辆23.99万元。但是,按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从2011年1月6日起,一般公务用车统一配备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裸车价)18万元以内的轿车。那么,这些部门的车有没有超标,就很值得追问。因而,新购的具体都是些什么车、做什么用途,还是应给出更详细的说明。

因为各部门的“说明书”详略不一,在公开之后,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公开越是详细,公众的疑点会越多、越具体,但这绝不是证明公开的方式不对,相反,正说明惟有这样的公开,才能真正起到监督效果。正如有网友所说,“公开是一种进步,但公开不是目的。”要让公开更有价值,有关部门对民众提出来的疑问,还应及时给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公众希望被质疑的部门及时回应,更希望在这次公开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进一步总结经验,早日推出“三公经费说明书”的“标准模板”,确保今后的公开能够让公众看得明明白白。

第五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

2013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 中央部委公开三公经费19日零时,中国地震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1年决算书――新一轮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大幕自此正式拉开。截至19日19时,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92个中央部门纷纷在各自网站上公布了本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就已公布的情况来看,速度较快,特点明显。(7月20日新华网)

今年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较去年而言,呈现出三个比较明显特点:一是公开集中且快,中央90多个部门在19日一天之内同时在各自的官方网站首页的突出位置进行了公开;二是公布的内容更丰富、规范、具体,决算表格由2张增加到6张,并增加了大量的图表对收支数据进行解释,有的部委还详细列出了去年因公出国人次、公车数量等信息,使公众能读懂公费都用在了什么地方;三是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有一个非常的亮点,那就是各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也向社会进行公开。

“三公经费”公开既是政府尊重公众知情权的一大体现,也是接受公众监督打造阳光政府的必须。在建设阳光政府、廉洁政府的道路上,“公开”永远是抵达公平与正义的必经之路。

今年的“三公经费”公开较去年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完善。一要对“三公经费”涉及内容事项进一步细化,应公开到“项”甚至是“目”,并作出解释说明,每一笔经费用在了哪里、怎么用的,都要具体明了,让公众能够读懂;二要明确界定出“三公经费”的涉及范围,是不是要将部门行政事业性收入和支出也列入公开范畴;三要广开言路,听取多方公众声音,认真分析研判,为下次的公开工作提出改进建议,不要等到公开之后,让公众疑团重重,议论纷纷。四要强监督严问责,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对违规违法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严惩违规违法相关责任人,达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从根本上降低“三公经费”,规范公务支出,实现标本兼治,才能让公众越来越满意。

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既是构建透明政府的必须,也是满足公众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需要。政府“三公”消费,可通过群众监督,有效压缩,预防违规支出和腐败现象发生。中央的“三公”消费都能公开,地方政府的“三公”消费还有什么理由捂着盖着?中央“三公”经费支出向社会公开,给地方政府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表率有了,标杆有了,是不是地方各级政府都能够切实地仿效办理了呢?恐怕未必,我担心有的地方不可能心甘情愿,甚至能拖则拖,能忽悠就忽悠。公开“三公”消费,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太难为”地方政府了,有点“与虎谋皮”的味道。以往“三公”消费“暗箱”操作,随便估估匡匡报给人大就完事了。正当的不正当的、合法的不合法的,一律冠之以冠冕堂皇的项目,再多的猫腻也可以马虎过去。

而要确保“三公”消费公开落到实处,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最起码要包括这么几点。首先需要人大前置关口。按照法律规定,政府开支的预决算必须上报人大审查批准。为确保公开,人大宜明确,政府“三公”经费支出未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点评”的,人大不予受理、审议。这个前“逼”硬杠一设,恐怕各个党政机关的“三公”开支不想公开也得公开了。

其次要明确公开的程序内容。一是公开的形式,为了便于群众“点评”、“监督”,应该在当地报纸上公示,或者印制专门资料张贴于公示栏中,不能只在广

播和电视上读一遍走个过场。二是公开的内容尽可能细化,公款招待、公费出国和公车开支,应细化到次、人、车等。大而化之,“西瓜葫芦一锅煮”,就难免“隐弊”。三是要给群众留出一定的评议时间,公示时间不能少于5个工作日。再次要有严格的追究机制。鉴于当前“三公”消费普遍畸高,民怨激烈的状况,必须明确压缩的指标。对于“三公”开支弄虚作假、偷梁换柱、虚报冒支、铺张浪费等行为,数额较大的,必须问责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并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罚。

下载2014最新时政热点:外交部首次“晒”三公经费 无公务用车购置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最新时政热点:外交部首次“晒”三公经费 无公务用车购置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