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一、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
1、人员的管理要求
2、环境要求
3、无菌物品的管理要求二、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要求
1、购购入索证
2、采购部门验货管理
3、存放要求
4、使用要求
5、供应室灭菌物品使用
6、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
7、无菌物品使用注意事项
三、常用空气消毒方法
1、静态空气消毒
2、动态空气消毒
四、手卫生
五、隔离措施
六、医疗废物管理
昆明仁华医院 2018年1月6日
第二篇:2013年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我院于2013年8月25日14:30时在医院二楼综合医生办公室举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职业风险与防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旨在提高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全院医务人员全部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全院职工掌握了相关知识,尤其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深刻体会到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对个人、医院、患者、乃至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真正树立“我的安全我负责;病人的安全我有责;医院的安全我尽责”的大局意识,为我院全面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培训后,按要求掌握所有的知识,并组织进行了考试,全院医务人员考试合格,并在以后的质量督查中随机抽答。
阳光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3年8月26日
第三篇:2013年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院感科和医教科于2014年6月17日14:30时在医院五楼会议室举行医院感染知识职业风险与防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监测知识.多从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麻疹防治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旨在提高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全院医务人员全部参加培训。
通过培训,全院职工掌握了相关知识,尤其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深刻体会到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对个人、医院、患者、乃至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真正树立“我的安全我负责;病人的安全我有责;医院的安全我尽责”的大局意识,为我院全面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培训后,按要求掌握所有的知识,并组织进行了考试,全院医务人员考试合格,并在以后的质量督查中随机抽查。
2014年6月17日
第四篇: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王太磊
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消毒、灭菌 手卫生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职业危害与防护
医院感染的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 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部分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回放
医院感染爆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侯群相识、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流行,55人发病,23名死亡;
——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暴发,26人感染,10名死亡;
——1993年3月,某市医院1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0名死亡;
——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
——2001上海手术室医院感染
暴发流行事例:某医院儿科心脏术后18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血液感染
某医院心脏手术后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暴发;检测结果: 15个无菌手术包
有10个包检出致病菌大肠埃希菌
2003年引起恐慌的SARS:SARS问题的本质是感染控制问题;SARS的起因是社区感染;但其疫情的发展、失控多数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而SARS的最后控制也是得力于良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2005年,宿州某医院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病人发生绿脓杆菌感染,其中9名患者的单眼眼球被摘除。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手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均不符合开展无菌手术的基本要求。消毒设施没有达到国家规范要求,所用医疗用品清洗不规范等等。该事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极坏!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从2008年8月28日到9月16日期间共收治新生儿患者94名,其中有9名新生儿从9月3日开始发病,到9月15日先后死亡8例。经卫生部和陕西省联合专家组调查一致认为,8名早产新生儿死亡系院内感染所致。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故。给予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马爱群、副院长吕毅撤职处分。免去医务部、护理部、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的职务。
事件直接经济损失估算——3000万!
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5名新生儿死亡事件:2009年3月18日、19日,北京市儿童医院陆续接收了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转来的6名重症患儿,3月22日5名患儿死亡。据专家组调查,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该院新生儿吸氧所用的湿化瓶没有更换,消毒液浓度也不合格。该院医务人员严重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该院新生儿病区布局及工作流程完全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不能保证病人安全。院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护士长被撤销职务。死者家属分别获赔18万 2009-件又一件让人震惊的感染事件: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的违法违规造成采血行为的重大医疗事故确认64人7年前输血感染丙肝。被感染的64人中,43人需要抗病毒治疗,21人需定期随访。目前,平塘县已落实162.6万元前期处置经费。平塘县人民医院原院长已被刑事拘留!
2010年院感暴发事件频频曝光:贵州14名孕妇剖腹产感染,伤口久治不愈!2010年9月以来德江县人民医院陆续出现孕妇剖腹产后伤口久治不愈现象。一个共同症状折磨这些产妇——看上去快要愈合的伤口,皮肤下面其实已经感染化脓,不断渗出浅黄色的液体。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诱因已确定为手术切口感染非结核分支杆菌。
汕头产妇切口感染事件: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汕头潮阳区华侨医院38名剖宫产中,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调查发现,该院手术器械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均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深圳妇儿医院产妇切口感染!
1998年4月3日~5月27日共手术292例,发生切口感染166例,切口感染率为56.85%.术后出现伤口红肿、化脓、溃烂且长时间不能治愈。患者感染的主要是“龟型分枝杆菌”。由于这一类感染极为罕见,国内外都缺乏成功医案,原因:浸泡手术器械进行灭菌的戊二醛浓度配制错误。戊二醛用于手术器械灭菌浓度应为2%,浸泡10小时,而该院制剂员将新购进未标明有效浓度的戊二醛(浓度为1%)当作20%的稀释200倍供有关科室使用,致使浸泡手术器械的戊二醛浓度仅为0.005%,且长达半年之久未能发现。由于有关人员对病人极端不负责任,直接导致这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46人索赔两千多万
结论:戊二醛浓度错配导致手术器械分支杆菌污染,从而引起切口感染,感染后千疮百孔的手术切口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0〕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非结核分枝杆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近年来,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发生因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医疗用水等灭菌不合格、使用不规范造成患者手术切口、注射部位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事件,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
三、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四、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2010-05-22
血透丙肝暴发事件屡见报道
卫生部通报20名山西太原血透染丙肝事件 安徽霍山血透病人复检28人确认感染丙肝病毒 安徽安庆30余名血透病人感染丙肝病毒 安徽再现“丙肝事件” 寿县16人感染
透析期间14名病人患上丙肝,白银市医院成被告 无锡滨湖医院血透病人惊爆丙肝交叉感染
尿毒症病人血透治疗后染丙肝告医院索赔140万 大理州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59例 我们身边也有血透丙肝事件……
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缺陷:一是血液透析室管理不规范;二是存在操作不规范;三是不排除丙肝“窗口期”患者通过使用复用机处理成为传染源。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是一起责任和技术事故,给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损害了医院的声誉。医院相关责任人不正确履行职责,在感染事件发生后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未能及时采取有效 肌肉、静脉注射等治疗引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河北省保定市孙玉兰诊所。2010年3月,保定市新市区孙玉兰内科诊所发生“肌肉注射部位感染”事件。
存在问题:自2009年10月份开始,共76名患者在该诊所就诊后出现“注射感染”症状。患者在该诊所肌肉注射过的药物有利巴韦林、先锋v、等多种。在就诊20-45天后,许多患者的注射部位出现硬结、肿块,部分患者的注射部位出现化脓甚至溃烂出深坑。肌肉、静脉注射等治疗引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河南省永城市某村卫生所
初步查实,自2011年以来,当地在该诊所内进行静脉注射的患者共151人,疑似丙肝感染41人,“怀疑丙肝感染疫情与该诊所不规范注射有关”。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引发医疗纠纷
(一)胆囊炎患者住院感染肺炎死亡
2010年8月29日,82岁老太王氏为治疗胆囊炎住进北京市平谷区中医院,在住院期间感染肺炎,并因此死亡。平谷区法院当庭宣判,医院违规将传染病患者安排在王氏的邻床,令其感染传染病而死亡,判决医院赔偿王氏5个子女20万余元。北京市平谷区中医院承认为院内感染,被判赔20万。
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引发医疗纠纷
(二)安阳市肿瘤医院9例住院病人术后出现抗-HCV阳性。2008年3月到6月,大约280名乳腺癌患者入住河南安阳市肿瘤医院外三科。然而在进行乳腺癌手术后,部分患者却意外感染上了丙肝。经医院确认的患者感染为9人。卫生局组织专家调查并下发标题为《安阳市卫生局关于安阳市肿瘤医院9例住院病人术后出现抗-HCV 阳性事件的通报》
存在的主要问题:医院对出现的术后散发丙肝阳性病例未上报;诊疗记录不全,病人反映在病房内进行穿刺抽液等诊疗操作情况病例未显示;外三科处置室使用频率高,人员出入频繁,增加了污染的机会;隔离措施不完善,病区内丙肝感染者与非感染者未做到分室安置隔离治疗,手术室无固定隔离手术间,未实施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室手术;手术室流程欠合理;医务人员的手和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偏低。
国内外研究显示,医院感染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
美国每年发生200万起医院感染事件,其中有8万人死亡,每年造成超过45亿美元的医疗费用损失。
诸多的事件告诉我们
医院感染与医院的每个部门都是相关的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等基础工作不容忽视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钱!
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两个基本环节 医院的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隔离定义: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技术措施。
原则=“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标准预防
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标准预防措施
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
具体要求:
一、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
二、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
三、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应及时消毒处理;
四、避免可能会造成锐器损伤的操作,如用后针头不可回套针帽。
血液、体液传播预防措施
主要用于预防HIV、HBV、HCV、梅毒、淋病等的传播,按要求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要求: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侵入性导管等必须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巾”执行,标本应醒目注明,已引起重视。血液、体液隔离
1、同病种可同住一室,必要时住单间。
2、为防血液、体液等溅到脸部或污染工作服,应戴口罩、护目镜并穿隔离衣。
3、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是应戴手套。
4、防止被针头等利器刺伤,若手被血液、体液污染或可能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接触另一病人时也应洗手。
5、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后送消毒或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6、病人用过的针头等应放入防水、防刺破且有标记的容器内,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7、物品表面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科学使用防护用品
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防水围裙、鞋套 麻痹轻视,盲目乐观 防护过度,悲观恐慌
注意对病人和其它工作人员的保护 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等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 方法 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
紫外线
远红外线
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
喷洒、喷雾
联合应用
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
高效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
医院常用灭菌方法 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医院常用消毒方法 高水平消毒法 中水平消毒法 低水平消毒法 消毒水平等级
空气消毒方法:紫外线灯照射、含氯消毒剂、通风换气、物品消毒方法:含氯消毒剂、碘伏、酒精、过氧乙酸、“84”消毒液如何配制
如原液浓度为5%,欲配成1000mg/L的“84”消毒液,需要加水多少? 先计算出1000mg/L的“84”消毒液中有效氯的含量为0.1%。5%÷0.1%=50(倍)
即1份原液中加入49份水。
也可按消毒液瓶身配置表数据进行配制。
手卫生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全球洗手日_每年10月15日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倡导号召全世界各国从2008年起,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呼吁全世界通过“洗手”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加强卫生意识,以防止感染到传染病。2010年第三届“全球洗手日”主题:“正确洗手,‘手’筑健康”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2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
干手措施
医务人员擦手方式调查
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认真、规范的洗手,但要能够经常和适时的洗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规范合理的洗手设备
什么时间洗手?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指 甲
指甲是手“工作平台”的一部分
人造指甲被证明容易造成细菌定植并引发感染 长指甲和人造指甲容易造成手套的破损___指甲油 ??
戒 指
戒指下的皮肤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细菌定植一项研究发现戒指是携带GNB(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危险因素
最后不要忘记洗手腕及手臂保护你的双手、冲净皂液、正确干手、不长时间戴手套、使用护肤品、接触污染物和腐蚀性物品戴手套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
特征: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常见: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面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它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病理性废物
特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常见:
1、手术及其它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常见: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常见:
1、废弃的一般性药物,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环孢霉素、环磷酰胺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等;免疫抑制剂等。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常见: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 锐器盒
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 各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切实落实和完善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防止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造成危害。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规定,特制定我院医疗废物具体处理办法。
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
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
三、医用污染垃圾(统一用黄色垃圾袋盛放)
1、用过的棉签、棉球、手套、敷料等放入黄色垃圾袋,达3/4时封袋,由总务科每天上门收集,同时双方进行交接并签名,最后送至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室,48小时内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处理,交接双方做好交接记录吧,签字。交接记录保存3年。
2、使用后一次性输液器、配药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及时毁形放入黄色垃圾袋,达3/4时封袋,由保卫科每天上门收集,放至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室,处理方式同上1。
3、废弃的标本、手术切除组织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达3/4封袋,处理方式同上1。
4、使用后的一次性输血器(袋)、注射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导管、引流袋等放入黄色垃圾袋,达3/4集中封袋,处理方式同上1。
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锐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放入黄色利器盒,达3/4封盖,处理方式同上1。
6、放射科、化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化学品如: 废弃的过氧乙酸、废弃的汞血压计等放入红色塑料袋,达3/4封袋,处理方式同上1。四、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医疗废物要求不得露天存放,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五、负责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人员应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具体包括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双方签名、并保存3年。
容量达3/4时必须及时扎紧或密封,暂存于专用周转箱内;包装袋污染或破损时,必须再加一层清洁的包装袋;存放容器(不包括利器盒)必须及时清洗消毒;利器盒方便医护人员随时丢弃损伤性医疗废物。
禁止回套、禁止手取、禁止损毁、禁止插入输液瓶橡皮塞等。
回收、暂存、登记
专人回收,双方(科室和回收人员)登记签字 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科室和回收人员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登记本至少保存五年 集中处置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
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卫 生 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 卫 生 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 生 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
职业危害与防护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经血液传播疾病和化疗药物伤害是医护工作人员主要面对的职业危害。
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
类。
同时大量研究证实,化疗药物对操作人员可能产生潜在的职业危害。目前,医护工作者防护意识极度缺乏,职业暴露危险普遍存在。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避免职业暴露已经近在眉睫!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1、注射占护士工作量2/3护理人员如被刺伤有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2、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容易受到抗肿瘤药物毒性潜在的职业危害。
职业性接触病人的血液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是病人的血液溅到眼睛、口腔或者皮肤。急、重症救护、突发事件及紧急抢救,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更易发生针刺、锐器割伤事件,职业总暴露的危险性更大。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
1、乙肝(HBV):没有经过乙肝疫苗注射者,若被告有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一次,根据其乙肝病人e抗原(HbeAg)的情况,其感染率是6~30%。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阳性的病人表示血液中含乙肝病毒量多,因此传染的机会大。
2、丙肝(HCV):基于有限研究: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说器割伤的感染率是1.8%、通过血溅而引起感染的感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3、艾滋病毒(HIV):被含有 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 0.3%;被含有HIV的血液溅到眼睛、鼻腔平均感染率0.1%,含有HIV的血接触到皮肤上的感染机率估计小于 0.1%,少量的血液接触到皮肤可能不会引起感染。
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
1、最严重的毒性反应――骨髓抑制
2、主要表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远期毒性――生殖系统毒性
4、表现: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以及对胎儿致畸作用。
5、高敏体质者:接触后出现过敏反应
护士吸收抗肿瘤药物途径
主要在配制化疗药物过程中:打开粉剂安培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时眼看不见的药物逸出,通过裸露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护士职业防护现状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发生比率较高,一项调查表明过去的一年80%以上的护士有过1次以上锐器刺伤。减少职业感染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利器刺伤的发生。易被刺伤的情况:
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
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治疗抢救、手术后器械清洗
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
国外研究表明,安全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护士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
小心弃置:用过的针头、不应用手套回针帽、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不应摆弄针头、就近将用过的针头、刀片及其他锐器要丢弃在黄色利器盒里。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
应急事故紧急处理程序
伤口的处理:
发生刺伤、擦伤后应立即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首先挤压伤口,让伤口血液流出;禁止直接按压伤口.(2)用无菌水(或清洁水、纯净水,无条件时用温自来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3)再用碘酒或酒精冲洗消毒伤口(可在所处科室接受处理);
(4)报告感染管理科备案;进行预防接种,跟踪随访,以便进一步给予干预治疗!
皮肤污染:
污染部位用肥皂水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例如:碘伏或75%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
针刺伤(加药时):
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压伤口,然后用水冲洗。
眼睛溅入液体:
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且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
衣物污染
1)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
2)将已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专用容器;
针头刺伤后危险性有多大?
研究资料显示: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率为0.33%。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影响针头刺伤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因素包括:
1、刺伤的深度;
2、针头的性质
3、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4、针头刺伤了静脉和动脉;
5、污染源来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 感染者(病毒载量高);
6、引起感染的因素:
7、病菌种类;
8、什么样的接触(接触方式);
9、接触的血量;
10、接触时病人血中的病毒量;
怎样预防职业性血液接触?
很多的针刺和割伤可用安全的操作来避免,如前用过的注射器丢弃在专用容器中。
估计操作有血溅可能时采用适当的保护工具:手套、护目镜、面罩、防渗漏防护服等。(抢救受伤者、气管插管、接产)
手套的使用
手套的使用:是屏障作用,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病人、其他人进行如下操作时应戴手套:接触病人体液、污物、处理污物。
职业暴露后,你应该:
向有关部门(科室、感染控制科)报告 被刺、被割或接触到血液的事件。
什么时候开始补救治疗?
1、乙肝:越早越好,24h内最佳,最迟不超过7天。
2、艾滋病:越早越好,最好在几小时内。
普遍性防护原则的操作内客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包括以下内客:
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3、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5、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
6、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7、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再次提到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病人中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务人员的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洗手液和水清除干净。
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医护人员在高危环境下的自我防护
1、医护人员对病区空气污染的自身防护:戴好口罩,须注意的是正确使用和保存口罩。
2、医护人员对接触性细菌传染的防护:了解洗手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
3、医护人员对血液、体液传染的防护:切记,只需 0.004毫升带乙肝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你感染。因此在操作中应牢固树主自我保护意识。
4、注意饮食结构,保持乐观情绪,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疫苗。
第五篇: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并认真履行职责。
3、医院要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条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4、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
5、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6、医院须建立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治疗室等)保洁、消毒或无菌的监控制度和措施,定期检查。
7、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一)目的
1、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
2、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意识。
3、更新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二)培训人员
1、全院医护人员,重点为全院监测医生、护士。
2、新毕业大学生、中专生及其他人员的岗前培训。(三)培训时间
1、监测员每年l~2次。
2、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每年1次。
3、遇有新知识、新问题随时进行培训。(四)培训内容
1、有关卫生部门的法规、制度。
2、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及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3、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4、微生物与医院感染。
5、有关的新业务、新知识。
6、正确洗手、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
7、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8、监测中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9、参加各种学会和疾病控制中心举办的业务培训的内容。
10、医疗废弃物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