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19:1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波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波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篇:宁波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宁波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依法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管,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切实加强节能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浙江省节能监察办法》、《宁波市节约能源条例》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及其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单位是在宁波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企业、单位,具体指: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等价值,下同)及以上的工业、交通用能单位;

(二)年用电3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非工业用能单位;

(三)其他根据需要确定的用能单位。

市级重点用能单位名单由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能办”)每年调整并公布。

第四条 市、县(市)区(管委会,下同)节能主管部门负责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统计部门负责纳入能源统计制度范围内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统计工作,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统计进行监督检查。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源 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用能单位定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促进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加强对能源计量检测数据的分析应用。

经信、住建、交通、机关事务管理、贸易、旅游、城市管理、教育、卫生、农机、海洋渔业和服务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领域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年综合能耗10000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各县(市)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原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并可根据各地实际扩大县级重点用能单位范围。

第五条 市、县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分别做好工业、民用建筑、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严格控制项目能耗准入。

第六条 市、县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节能服务机构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清洁生产审核、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审查、能效评估、节能量审核和能量平衡测试,对主要耗能设备、工艺、产品能耗指标等进行检验测试和分析评价。

第七条 各级政府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年度节能目标责任 制,签订(下达)节能目标责任书(任务书),并实施年度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对列入国家“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计划的重点用能单位,一并按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实施管理。

重点用能单位应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节能标准及本办法的规定,按照节约用能、合理用能、科学用能的原则,切实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

第八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接受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节能监察机构(以下简称为“节能主管部门)对其能源利用状况的执法监察和监督检查。

第九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健全节能领导机构,建立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应当设立能源管理部门、设定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确定能源管理人员,并报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重点用能单位应逐步设立专职能源管理岗位,其中年综合能耗10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应至少有两名以上的专职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负责人和能源管理人员应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熟悉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节能统计与分析,并应接受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的专业培训。

(二)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重点用能单位应制订和实施节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节能计划,建立和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并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书,将本单位节能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 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建立健全节能激励约束机制,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员工业绩考核范畴,逐级考核,落实奖惩。

(三)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重点用能单位应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主动采用先进节能管理方法与技术,贯彻落实节能计划书,实施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

(四)完善能源计量管理。重点用能单位应按照浙江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要求》(DB33/656)要求,按规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计量管理。

(五)健全能源统计与监测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向节能主管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在每月10日前向节能主管部门在线或书面报送能源利用信息报表,报表应符合格式内容要求,并确保申报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在线报送通过“宁波市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申报界面进行上报,书面上报根据节能主管部门要求进行上报。

逐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的在线监测,通过监测、对标、和诊断,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第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安排资金用于节能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改造等工作,积极采用国家、省、市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中推荐的技术、产品和工艺,促进企业生产工艺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加强与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合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等实施节能改造,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能源审计、能量平衡测试等。

第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国家、省和地方能效标准,积极实施主要产品能效限额对标,制定更加先进、合理的企业限额目标,在行业内、企业间和产品中积极推进“比、学、赶、超”国内外领跑者的能源管理、装置效率、产品单耗先进水平。建立完善能耗成本管理制度,充分挖掘节能潜力,争创行业节能标杆。

第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依照国家、省、市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按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

第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与培训,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开展节约型单位建设。要定期对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设备操作人员等开展节能培训,锅炉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应上岗资质。

第十四条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由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县(市)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其他重点用能单位的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由市级有关部门、县(市)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管理职责组织实 施。

节能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四个等级。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均为未完成等级。

节能考核结果报请同级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 对节能考核结果为完成及以上等级的重点用能单位,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财政奖励;结合考核情况评选市级节能标杆及节能先进单位;对在节能管理、节能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六条 对节能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重点用能单位,实行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一)予以通报,一律不得参加年度各类政府性评奖、授予荣誉称号(单位);

(二)不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相关扶持资金;

(三)对其新建、扩建高耗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除外)和新增工业用地暂停备案、核准和审批;

(四)暂停受理生产经营用电增容申请,并加大用电错峰力度。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考核结果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整改报告并实施整改。

第十七条 市财政安排节能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品研发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项目,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审核、能源审计、能效检测、能量平衡测试等技术专项工作。第十八条 节能主管部门通过建立完善节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并组织节能宣传和岗位培训。

第十九条 重点用能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拒绝接受监督检查和节能监察,或拒不配合实施能源审计、能效(能量平衡)测试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节能监察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国家、省和市法律法规给予处罚。(国家节能法第八十三条、宁波市节能条例四十二条)

第二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国家、省和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适用处罚:

(一)经责令限期整改,仍继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者生产工艺的;(国家节能法第七十一条)

(二)产品单位能耗超过国家或省能耗限额标准,情节严重的;(国家节能法第七十二条)

(三)未设立能源计量岗位、确定能源计量人员的,或未按照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国家节能法第七十四条、宁波市节能条例第四十一条)

(四)未按规定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信息报表的;(国家节能法第八十二条)

(五)未按规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与能源管理人员并备案的。(国家节能法第八十四条)

第二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能源消费统计资料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 规定予以处罚。(国家节能法第七十五条、宁波市节能条例第四十一条)

第二十二条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可参照本办法制定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

源消费总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用能单位;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可根据节能管理工作需要将一定用能规模以上的用能单位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范围,参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管理。能源消费的核算单位是法人单位。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二条,考虑实际情况制定。第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基本义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接受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监督管理。

注:依据原《办法》第九条修订。

第四条【职责分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 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十条制定。

第五条【管理原则】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 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本级统计部门定期公布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下的重点用能单位和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的用能单位名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按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小实施分级管理,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用能单位分级管理方案,并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注:参考《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08]1390号),同时

结合实际情况对原《办法》第五、六、七条修订。第六条【节能目标责任与考核】

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效目标分解到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并于每年4月底前将上一考核结果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条修订。第七条【考核公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每年6月底前向全社会公告上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结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于每年6月底前向全社会公告本行政区内上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下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结果。注:参考《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08]1390号)制定。第八条【能源绩效评价】国家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绩效评价制度,各级人民政府管理

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开展能源绩效评价工作,引导重点用能单位持续提升能源绩效水平。

注:新增条款,依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开展能源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要求 制定。

第二章管理措施第九条【节能规划、节能计划】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至少每五年制定一次节能规划并报管理节能 工作的部门备案,每年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措施,确保完成节能目标。节能措施应当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二十四条修订。

第十条【目标分解】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根据本地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下达 的节能目标任务和要求,科学评估节能潜力,合理分解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效目标,并落实到相应层级或岗位。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定期组织内部考核,并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与奖惩挂钩。

注:新增条款,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五条制定。第十一条【能源管理体系】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能源管理

体系建设效果评价工作,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注:新增条件,参考《关于加强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2]3787号)制定。第十二条【节能管理机构与岗位】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够满足节能工作需要的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人员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日常节能管理,组织实施本单位内部能源审计、节能技术改造,开展能源计量和统计分析等。

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负责人和能源管理人员应当接受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能源管理负责人、能源管理人员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备案。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五条制定。第十三条【能源审计】重点用能单位每个节能规划期内应当至少开展一次能源审计,并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能源审计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对重点用 能单位的能源审计报告进行审核。鼓励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对能源审计达到要求的重点用能单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注:参考《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873号)等文件制定。第十四条【能效对标】

国家依托有关行业协会现有基础数据建立国家能效对标基础数据库,制定各行业能效对标方案并组织实施。鼓励各行业协会开展本行业内能效对标活动,组织本行业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效对标,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效对标活动进行跟踪指导和评估,并提供技术支持。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持续提升能效水平,争当本行业能效“领跑者”。鼓励集团企业组织下属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

注:参考《重点耗能企业能效对标活动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07]2429号)等制定。

第十五条【能源计量】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 则》(GB17167),建立健全能源计量和管理制度,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

第十六条【能源统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能源

统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并保存五年以上,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修订。

第十七条【能耗在线监测】重点用能单位应当结合现有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积极配合政

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提升能源管理信息 化水平。

注:新增条款,参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第二十七条制定。第十八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填报工作,并于每年4月底前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一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应当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上一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逐级审查,对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的重点用能单位作为本节能监察重点对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于每年6月底前将审查后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审查情况报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审查和报送情况纳入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范围,并进行通报。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参考《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08]1390号)制定。

第十九条【节能技术装备】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强制性能源效

率标准,优先采用国家和地方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中的节能

技术、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主动淘汰落后的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于节能技术研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培训等。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交流合作。鼓励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用先进节能技术实施节能改造。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十六条、原《办法》第十二条等修订。

第二十条【节能评估】重点用能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制度,认真做好新、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工作。

注:新增条款,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十五条制定。第二十一条【奖惩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制定节能奖励和惩罚制度,每年安排一定数

量的节能奖励资金,对节能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浪费能源的集体和个人给予惩罚。注:依据原《办法》第二十条修订。

第三章激励措施第二十二条【政府奖励】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对在节能工作中取得显著成

绩的重点用能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并联合有关部门给予守信激励。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条、六十七条修订。第二十三条【财政支持】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推动和引导社会有关方 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节能改造项目实施、节能管理能力建设、节能宣传培训等。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条、六十五条修订。第二十四条【金融支持】国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为符合条件的

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生产以及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鼓励重点用能单位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上市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实施能效提升项目。

鼓励和引导社会有关方面资金通过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投资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

注:新增条款,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五条、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5]3504号)制定。第二十五条【税收优惠】

重点用能单位从事符合条件的节能项目的所得,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重点用能单位购置节能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根据有关规定按一定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重点用能单位进 口规定范围内的节能设备,根据有关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注:新增条款,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结合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及规定的通知》(财关税[2015]51号)等文件制定。第二十六条【价格激励】

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价格政策,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办法。鼓励重点用能单位根据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制度合理调整用电负荷。对高耗能行业的重点用能 单位,分淘汰、限制、允许和鼓励类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六条制定。

第二十七条【技术推广】国家制定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对重点用能单位研发的

节能降碳效果显著、技术先进、经济适用、有成功实施案例的技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重点用能单位生产的取得节能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设备优先列入政府采购名录。

注:新增条款,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四条,结合《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发改环资[2014]19号)制定。

第二十八条【能效领跑激励】国家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鼓励重点用能单位成为行

业能效“领跑者”。对入围能效“领跑者”名单的重点用能单位,国家优先支持其开展节能技术改造、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能效提升工作,广泛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带动行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

注:新增条款,参考《关于印发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3001号)、《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制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二十九条【节能目标责任与考核】节能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在考核结果 确定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上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限期整改。

第三十条【节能管理】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

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重点用能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落实整改要求或者整改没有达到要求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五十四条、八十三条。第三十一条【能源管理岗位】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指定相应 的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的,由

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八十四条。

第三十二条【能源计量】重点用能单位未按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按照《节

约能源法》第七十四条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七十四条。

第三十三条【能源统计】重点用能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制度,或者瞒报、伪

造、篡改能源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能源统计数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注:引用《统计法》原文规定。

第三十四条【能耗在线监测】重点用能单位拒不配合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能耗在线监测

工作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以书面形式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或者没有达到整改要求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注:新增条款。第三十五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者报

告内容不实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八十二条。

第三十六条【能耗限额】重点用能单位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限期治理,逾

期不治理或者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请执行惩罚性电价;情节严重,经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七十二条。

第三十七条【淘汰落后】重点用能单位不按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用能设备和产品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参照《循环经济法》第五十条规定处罚。第三十八条【节能评估】 重点用能单位建设需经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项目存在以下情况的,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擅自开工建设或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

(二)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通过节能审查的;

(三)未落实节能评估文件和节能审查意见要求的。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六十八条、参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修订。第三十九条【失信惩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建立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信用中国网站向社会公开。注:新增条款。

第四十条【政府工作人员违规】国家工作人员在节能管理工作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重点用能

单位有权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者上一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投诉。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管理权限的机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泄露重点用能单位的技术及商业秘密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谋取利益的;

(三)实施节能监察时向被监察单位收费或者变相收费的;

(四)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并造成较为严重后果的。注:依据《节约能源法》第八十六条、《节能监察办法》第二十五条修订。

第五章附则第四十一条【解释权】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生效日期及废止条款】

本办法自XX日起施行。原国家经贸委1999年3月10日颁布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委员会第7号令发布)同时废止。

第三篇: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

(2008年2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1万吨,下同)的用能单位;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千吨以上(含5千吨,下同)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第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四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全国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国务院统计、质量技术监督、国有资产监管、建设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的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质量技术监督、国有资产监管、建设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按照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制定重点用能单位分级管理方案并报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备案。

第六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家统计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名单,并定期发布其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统计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所管辖范围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千吨标准煤以上、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报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备案;定期发布所管辖范围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千吨标准煤以上、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第八条 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其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应当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

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实施强制性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针对重点用能单位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并严格实施。对于列入重点用能单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将能耗指标纳入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作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第十条 对没有完成节能目标的重点用能单位,或能源利用效率低、节能措施不落实的重点用能单位,应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

受委托进行能源审计的单位名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向社会公布。

能源审计所需费用由被审计单位自行支付。

第十一条 国务院统计工作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制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指导和规范节能工作。

各级统计部门要建立能够反映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统计体系,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统计,充实必要的人员,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建立并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

第十二条 国务院及各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其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应会同同级统计管理部门检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工作。

第十三条 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制定和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准入标准、节能设计规范、主导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加强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国务院及各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其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应会同同级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检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第十五条 国务院及各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其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应监督检查重点用能单位的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系统能源利用状况,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格的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的检验测试。

第十六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推动重点用能单位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的对标活动,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工作的管理水平。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其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应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控制重点用能单位的新开工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 国务院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对重点用能单位的搬迁改造实施严格的能耗准入管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和停止供电,属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

第十九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可以委托具有培训条件的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人员进行节能培训。

节能培训可交由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培训场所和必需设备、仪器、教材的单位承担。申请承担节能培训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交书面材料,经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组织审查符合条件的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 有关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义务保守重点用能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三章 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

第二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接受本行政区域内的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其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对本单位的用能状况、设计单位执行节能规范和有关节能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实施节能技术进步措施,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按期或提前完成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重污染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十四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节能工作责任制和经济激励机制。明确节能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岗位责任制、经济激励机制和能耗定额管理等形式将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化、落实到人,并加强监督检查,纳入经济考核范畴。第二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能效水平对标和节能宣传与培训。

第二十六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积极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明确活动组织机构和职责,制订对标阶段性目标,及时提出阶段性的改进要求;定期召开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工作例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向行业协会和所在行政区域的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指标数据、指标分析报告和最佳节能实践。

第二十七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规定的国家标准。

第二十八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信息自动化建设,提高能源管理信息的处理效率。

第二十九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以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和可靠。

第三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在每年3月底前向所在行政区域的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一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同时抄送所在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由能源利用状况报表和相关说明材料构成,能源利用报表的格式和填写要求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组织制订,企业填写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时必须符合这些要求。

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二)节能法律、法规、标准的执行情况,节能管理体系和各项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能源计量、统计状况;

(三)能源消费和节能目标情况,包括:具体能源消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能耗指标变化及说明、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

(四)能源平衡状况,包括:各种能源的购入量、库存增减量、二次能源生产量、余能利用量、外供量和自耗量;自耗的各种能源在各主要生产部门、产品、工艺以及辅助部门的分配去向和亏损量;

(五)主要耗能设备状况,包括:主要耗能设备名称、技术水平、运行负荷、大修与故障情况及淘汰更新情况等;

(六)节能技改计划及完成情况,包括:技改项目名称、主要技改内容、项目总投资、项目实施时间、节能效益分析及项目变更情况等;

(七)所在行政区域内的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布置的其他内容。

第三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限额标准,对各主要耗能产品、工序和设备制定先进、合理的本单位能耗限额,定期对限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与奖罚措施相结合,实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第三十二条 国家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完成审计报告。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节能规划,制订节能目标,提出节能措施。

第三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开展节能宣传与培训。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未经节能培训不得上岗。

第三十四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用能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组织编写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提出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能源管理负责人应当接受节能培训。

第三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

第四章 激励措施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和节能技术进步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重点用能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节能资金应当优先用于支持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技术改造、节能科研开发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优先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重点用能单位的重大节能项目和示范工程。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节能技术产业化的示范和推广。实施节能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的重点用能单位,推广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

第三十九条 国家鼓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投资人可以按协议分享节能改造所获得的收益。

第四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节奖超罚办法,安排一定的节能奖励资金,对节能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浪费能源的集体和个人给予惩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未按时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者报告内容不实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落实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整改要求或者整改没有达到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予以公开批评,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未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或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由主管的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以书面形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其及有关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能源消费统计资料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东莞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东莞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的通知

东府〔2012〕23号2012-2-27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东莞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东莞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促进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和广东省《关于做好“十二五”我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吨标准煤以上(含)的用能单位;

(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中,年用电量500万千瓦时以上(含)的用能单位;

(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工业行业中,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吨标准煤以上(含)的用能单位。

重点用能单位名单由市经信局每年调整并公布一次。

第三条 市经信局负责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牵头工作,重点做好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标准煤以上(含)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市发改局负责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市统计局负责纳入能源统计制度范围内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统计分析工作,开展相关统计人员的培训。

市质监局负责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用能单位建立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督促用能单位定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

市国资委负责指导重点用能单位的国有企业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内容,强化企业节能目标管理。

市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市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各镇(街)按照属地原则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第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接受和配合节能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对其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情况和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的能源管理员;

(三)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强化节能目标管理;

(四)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执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建立能源计量数据库和分析制度。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可靠,按月报送能源统计报表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五)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参照《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 17166-1997)和《企业节能规划编制通则》(GB/T 25329-2010)的要求,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并认真加以实施;

(六)严格执行固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认真做好新、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

(七)制定并组织实施节能工作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落后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八)实行能源定额管理制度。按照科学、先进、合理的原则,对各主要耗能产品、工艺、设备和岗位制定能源消耗定额;

(九)建立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定先进、合理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实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十)建立节能奖惩制度,完善节能激励约束机制;

(十一)加强节能宣传与培训。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与培训,提高依法用能、节能增效的意识;

(十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六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并按照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确定能源管理员的数量: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标准煤以上(含)的,应安排能源管理员不少于3名,其中至少有1名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标准煤以下、5000吨标准煤以上(含)的,应安排能源管理员不少于2名,其中至少有1名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三)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下的,应安排能源管理员不少于1名。

第七条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含)的重点用能单位,应在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能源管理员中指定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节能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员应接受节能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的免费专业培训。第九条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员负责以下工作:

(一)协助本单位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予以落实整改;

(二)参与制定本单位能源管理制度、节能规划与计划、能源消耗定额、节能技术进步措施、节能奖罚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单位能源计量、统计、审计管理工作,组织对本单位用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组织编写并定期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四)参与本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竣工验收工作;

(五)开展节能宣传,组织节能培训,交流节能信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 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依据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现状和节能规划,结合省下达给我市的节能任务,分解下达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并逐年开展考核评价。节能考核采用数据核查与现场核查相结合形式,以节能目标完成、节能管理体系建设、节能法律法规执行、节能规划计划实施等为主要内容,分别设置定量、定性考核指标,根据各指标重要程度,对各指标完成(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加权汇总。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标准煤以上(含)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考核由市经信局组织,其他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考核由镇街节能主管部门组织。国家和省监管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和考核办法,以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为准。

第十一条 节能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四个等级。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均为未完成等级。

节能考核结果经相关部门审定后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信息自动化建设,提高能源管理信息的处理效率。第十三条 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

第十四条 市财政安排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节能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产品技术和清洁能源等工作。

第十五条 对节能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或者完成等级的重点用能单位,优先推荐申报财政资助项目;对在节能管理、节能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第十六条 对节能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重点用能单位,实行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一)予以通报,单位负责人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同时通报给相关人大、政协;

(二)一律不得参加评奖、授予荣誉称号;

(三)不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相关扶持资金,不得享受保用电等相关扶优措施;

(四)对其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暂停备案、核准和审批;

(五)暂停受理生产经营用电增容申请,并加大用电错峰力度;

(六)对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将企业领导班子绩效薪酬降低一个等级,对连续两年未完成的,取消企业领导班子绩效薪酬。重点用能单位应在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第十七条 对未按规定做好器具配备及检定、能源计量统计、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经审查报告不合格的重点用能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八条 对不按照要求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的重点用能单位,责令限期改正,列为节能监察重点对象;逾期不改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并对不开展能源审计的实施强制审计。

第十九条 依法查处严重浪费能源的重点用能单位。对单位产品能耗超过能耗限额(标准)的,责令限期治理,并实施惩罚性电价。

第二十条 对其他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行为,按照有关节能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经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2月28日。

第五篇:8、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 第7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现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盛华仁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日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

第7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现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盛华仁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日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1万吨,下同)的用能单位;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计划与经济委员会,下同)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含5000吨,下同)、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能源消费的核算单位是法人企业。

第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四条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全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内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定期发布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同级统计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定期发布本行政区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按照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制定重点用能单位分级管理方案并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

实施分级管理的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节能篇(章)提出评价意见;

(二)监督检查重点用能单位的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系统能源利用状况,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格的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的检验测试;

(三)会同同级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检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会同同级统计管理部门检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工作。

第八条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委托具有培训条件的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人员进行节能培训。

第三章 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

第九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贯彻执行国家的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

第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接受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其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第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与培训。

第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规定的国家标准。

第十四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重点用能单位应在每年1月底前向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报送上一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告应包括能源购入、能源加工转换与消费、单位产品能耗、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能耗、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节能措施和节能经济效益分析、预测能源消费等。

第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定先进、合理的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实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第十六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节能工作责任制。明确节能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岗位责任制和能耗定额管理等形式将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化、落实到人,纳入经济责任制。

第十七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开展节能宣传与培训。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未经节能培训不得上岗。

第十八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节能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并报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奖惩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和节能技术进步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重点用能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节奖超罚办法,安排一定的节能奖励资金,对节能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浪费能源的集体和个人给予惩罚。

第二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或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或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未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或所聘能源管理人员不符合要求的,由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书面形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其及有关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能源消费统计资料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宁波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波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有关......

    EB09-01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7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现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

    河南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5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河南省重点用能单位 节能管理办法的通知 豫政〔2006〕53号日期:06-08-10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政府同意省发......

    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 第7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现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盛华仁......

    榆林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共5则)

    榆林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

    阜新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辽宁省阜新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8-11-05 【生效日期】2008-11-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阜新市 阜新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

    关于做好十二五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十二五”我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 粤经信节能〔2011〕543号 发布时间:2011-07-06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各地级以上市节能主管部门、统计局......

    天津保税区重点用能单位考核管理办法[五篇模版]

    天津保税区重点用能单位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考核管理,确保实现节能降耗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区域......